登陆注册
10033100000002

第2章 我们教育孩子的误区

1.总是把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

有这样一个调查结果:很多父母去逛玩具店,打着孩子的旗号,实际上买的玩具不是孩子喜欢的,而是自己喜欢的。这是为什么?孩子喜欢的玩具太贵,还是孩子喜欢的玩具不是太好?这些原因都有,但最主要的是这些父母买玩具,是为了弥补自己童年时缺少玩具的心理空缺和不足。当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向他的父母亲学习——买玩具不是自己孩子喜欢的呢?这样的“轮回”还要继续吗?

时下很多父母,特别是年轻的父母,总是想:“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就不多学点知识呢?成为全面型人才是多么好啊,他们怎么就是不理解我的用心呢?”看似这是孩子不懂事造成的,实际上是父母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从而残忍地剥夺和扼杀了孩子自己的兴趣要求,以至于今天的孩子生活上虽然富足了,可是心理上并没有感到幸福和快乐。

就在去年末,有关机构在北京举行了一次营养咨询活动,邀请了全国各地三十多位营养专家,专为“小胖子”“小瘦子”提供咨询服务。

其中有这样一位年轻母亲,领着自己瘦弱的孩子来咨询。她问专家她的女儿为什么这么瘦,并且想让专家帮自己的孩子检查一下,是不是缺少什么营养。这位年轻的母亲回忆起孩子平常的用餐情况,也没发现孩子有挑食的问题,于是越想越害怕: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得了一种怪病?

专家后来发现,这个小女孩身体没有问题,只是一个星期天要上三个“兴趣班”:上午学英语,下午学数学,晚上学美术。小女孩坐在那里,不说一句话,目光呆滞。专家得出结论:孩子太累了,星期天要休息好,不能总是学习。

孩子的母亲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认为的孩子的兴趣班变成了负担班,父母的兴趣变成了孩子的烦恼。

有人说,我们国家实行的计划生育,确实做到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效果,可是如今的孩子头上却压着“六座大山”:妈妈、爸爸、奶奶、爷爷、外公、外婆。给孩子的爱多了,把每个人对这孩子的期望值也提高了。我们把这些期望加起来,就成了一种压力。

许多孩子为了圆爸爸妈妈“上大学”的梦,为了不让自己的父母在别人面前“没面子”,他们把家里的书桌变成了课桌,让自己温暖的家庭变成了严肃的课堂。其实这看似乖巧的举止中,却埋藏着种种隐患。

有这么一项调查:“小学生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同学们的答案令我们震撼。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作业太多,玩的时间几乎没有!”无论是学习比较差的,还是学习好一些的孩子,都是这样回答。

孩子们每天的作业真可谓五花八门,堆积如山。有的孩子写到晚上10点,作业还没有写完。因为,除了老师留的作业,还有妈妈的A卷,爸爸的B卷。

我们常看到有的孩子做作业爱磨蹭。为什么会这样?是他的懒散的性格造成的吗?

这个孩子对他的朋友说:“我不能赶快写,写完了老师的作业以后,还有妈妈爸爸的作业在等着我呢!我就得磨,如果一篇作文能让我从早上写到晚上,他们就没办法啦!”

曾有份材料对“家庭课堂”做了极为生动的描述:

孩子看书看累了,想出去玩一玩,妈妈就说:“没出息,傻玩能考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就不会有文凭;没有文凭怎么去找工作,又怎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呢?”

这就是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吗?

孩子如果困了,妈妈就会毫不犹豫地马上递上一杯“雀巢”或一支“蜂王精”,鼓励孩子要连续作战,一定要奋战到底。

孩子想看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妈妈的脸立刻会拉得很长:“不行,全家人为你都不看电视了,你还好意思看?”

就这样,在妈妈的统一调度下,全家人始终处于“一级战备”状态,整天做事轻手轻脚,说话小声小气。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非要孩子爬上象牙塔尖不可。

一天两天,孩子可以接受;一个月两个月,孩子忍了;如果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压、压、压,悲剧最终会在孩子身上发生。

一个年仅5岁的男孩,因母亲逼着他学弹钢琴而把自己的手指弄断。是自己本来就讨厌钢琴,为了躲避弹琴,还是借此方式来反抗父母的做法?

北京某中学的一名女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跳楼自杀。

还有更悲惨的一个事例:有一名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可是就在过22岁生日那天,他用皮带勒死了自己的妈妈和爸爸!是什么让他对自己的父母产生如此狠毒的想法,并有如此大不孝的行动呢?悲剧发生了,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家长都应该好好反省。

这名大学生的妈妈爸爸都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夫妇俩一心想让自己唯一的孩子出国深造,于是从小学到大学,天天看着儿子学,逼着儿子学,不给儿子一点自由。儿子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忍无可忍,终于犯下大错。

失去的梦,是找不回来的。

我们不能用自己过多的欲望,去扼杀孩子的童年。失去了童年,会给人的一生带来许多不幸。

那么,到底是谁剥夺了孩子们的童年?

我们当父母的,是不是应该认真想一想呢?

2.凡事喜欢替孩子做主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生育了他们,但是我们不能替代他们。我们只是孩子的左手或者右手,左手和右手对孩子只能起到一个帮助或指导的作用。我们不能左右孩子的思想,更不能什么事都替他们做主,处处为他们大包大揽。这样做看似在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孩子,收到的效果却是大相径庭:一是容易让孩子形成依赖性,使孩子在生活中没有目标,没有动力;二是不利于培养孩子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负责的健康心理,以至于有些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挫折或是失败了,不会自我检讨,而是怨父母、怨社会。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们应当明白:所有的成功都是个性的成功,世界上没有哪位伟大的科学家或者学者是在父母的做主下获得成功的。

教育的真谛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儿童不是‘小人’,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们的烂漫天真。”

虽然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给的,并且父母养育了自己的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我们应该明白,自孩子到人间的那一刻起,他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他在学习走路或者已经长大成人,我们做父母的都应该给他以足够的空间和尊重;孩子也只有受到尊重后,才可能尊重自己,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进而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孩子不是属于父母的某种“东西”。当父母能够意识到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很多时候就会放弃扮演“过来人”的角色,而是让孩子自己选择。

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教育自己的长子叶至善的呢?叶至善用了“不教”这样的字眼来描述父亲教育自己的情况,有些令人不可思议。

原来,叶老从来不向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仅要求孩子每天要读些书,至于读点什么,悉听尊便;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了点什么,有什么收获,都要告诉他。除此之外,叶老还要求孩子每天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他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鸟虫鱼,路径山峦,放风筝,听人唱戏,看人相骂……均可收于笔下。

叶圣陶先生看似没有教给孩子读书为文的方法,只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要处处留心,思考和能动地完成学习;实际上却是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去写作,让孩子自己做主。

新华网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两位家长的例子。

一位是经常出差在外的家长,因为孩子习惯了每天有人叫醒才起床,他不得不定点给家里打电话完成“任务”,否则孩子很有可能上学迟到。而另一位家长的行为却大不相同,眼睁睁看着孩子在闹钟响过后依然沉睡,一直睡到两节课过后才自然醒来。面对孩子的惊慌失措,家长平静地告诉他:“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孩子从此再也没有将自己的事情“分摊”给大人。

这两位家长,第一位替孩子做事情,结果是锻炼不了孩子的自立能力;第二位是帮助孩子分析该怎么做,虽然孩子这一次晚了,但他从此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的好习惯。显然是第二位家长的做法比较值得我们做家长的借鉴。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孩子也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读者》杂志曾有这样一篇文章,大意如下: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的父亲就很愿意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按照他的意愿设置一个目标,逼孩子去达到。记得蔡志忠上中学时,大部分时间都沉迷于漫画世界,导致多门功课不及格,以至面临留级的命运。当时,台北的一家漫画出版社看中了蔡志忠的漫画功底和创新思维,邀请他去画漫画。摆在蔡志忠面前的难题不是他去还是不去的问题,而是不知道父亲能否同意自己放弃学业,去创造自己的事业。

一天晚上,父亲像平时一样坐在藤椅上看报。蔡志忠忐忑不安地走到父亲身后,轻声说:“爸,我明天要到台北去画漫画。”父亲没有抬头,边看报边问:“有工作了吗?”“有了!”“那就去吧!”这一问一答中,父亲一动也没动,继续看他的报,蔡志忠也没走到他的面前。

或许,蔡志忠和他父亲当时都未曾想到,这短短的几分钟,却成了影响蔡志忠一生的最重要时刻。如果当初父亲一定要让他留在学校接受留级,完成自己那几门不及格的学业,他日后还可能因为自己喜欢的漫画而闻名全世界吗?

父母应该及时发现孩子的特点,并加以引导,使孩子的成长更加健康。

反观我们身边,有很多父母以“爱”的名义不断地伤害着孩子,不敢大胆对自己的孩子放手。更可气的是:有不少父母把孩子当成一种工具,他们让自己的孩子来实现他们未实现或者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他们“重视孩子”只是表面的,实际重视的往往是他们自己。

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家长扪心自问一下:

重视孩子学习,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是不是出于自己的虚荣心?重视孩子成长,希望孩子完成梦想,那些孩子的梦想是不是自己的梦想?

重视孩子将来,认为“我是在为你好”的时候,是不是在检验自己的判断能力?

重视孩子是不是“听话”,是不是“守规矩”,是不是在证实自己的权威是否有效?

想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父母就要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之上爱他,因为孩子的童年不会重来。中国式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庸,强迫孩子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结果让孩子只知道听从大人的意愿,渐渐失去自我。

尊重,是一种素质,也是一种美德。只有家长对孩子的尊重,才能培养孩子对别人的尊重。家长对孩子真正的尊重,不应只是出于“爱”的情感,更应该出于一种民主的理念。

那么,如何来尊重孩子呢?专家的建议是: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个平等成员。父母要改变那种支配一切、指挥一切的错误观念。尊重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指引,孩子才会顺利地接受,亲子关系也会融洽得多。

多问问孩子的想法。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别人家的孩子喜欢做的事情,自己的孩子未必会喜欢。现实的案例告诉我们,不要强迫孩子去做这个、学那个,多问问孩子的真实想法,更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要孩子自己愿意做。

父母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但不能强逼孩子。选择也是孩子的权利之一,父母遇到与孩子相关的事情时,要学会和孩子商量,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如果不想使孩子丧失个性,就不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替孩子作选择。

3.常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只有两头高度差不多时,水才有可能在中间的管道里来回流动;如果一头高,一头低,水就只能往一个方向流了。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也是相同的道理。很多父母和子女无法沟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尴尬的场面呢?这是因为父母常常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和孩子讲话。父母只有“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

当孩子上了中学后,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孩子上中学以后,身体上和心理上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一些新的变化。孩子开始感悟青春、感悟世界,同学间也就有了一种竞争的意识;孩子的内心有了更多的躁动和困惑,也有了更多的压力。他渴望有人能真正走进自己心里,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父母不仅要做孩子的保护者,还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真正用心的鼓励,是一道明媚的阳光,会让孩子的内心永远有光明和温暖。

有些父母能在家庭中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空气。在这样的家庭里,幸运的孩子会觉得父母是自己的朋友,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经这样说。

无数事实也表明,父母如果用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关心孩子,会使孩子产生逆反或者对抗的心理。如果父母转变姿态,像对待朋友那样去对待自己的子女,孩子就会感到自己不是多了一个对手,而是多了一个朋友,一个亲密的朋友。孩子才有可能接受父母的建议,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因为孩子感受到他们渴望已久的家庭平等,这样他们才会更加有信心面对学校及社会上的压力和竞争。

孩子经常拒绝跟父母对话,他们讨厌父母喋喋不休的说教,讨厌父母无理的批评。父母批评孩子的话太多,反而会影响批评的目的和效果。明明今年九岁了,曾对妈妈说过这样的话:“为什么我每次问你一个小问题,你都要给我那么长的答案?”他的朋友小强却感叹道:“我从来不跟我妈妈说任何事情,如果我跟她说,我就是脑子进水了。”因为小强每问他的妈妈一个小问题,都会招来妈妈无休止的痛斥。

作为父母,我们应学会利用各种机会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做长篇大论。这样既解决不了问题,还会给孩子以后的沟通能力造成影响。有很多父母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也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最喜欢做的事情又是什么,所以常常误用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孩子的想法。俗话讲,“要知己知彼”。孩子和父母也需要相互了解。父母只有了解了孩子内心的想法,了解了孩子的喜好,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孩子,重新审视孩子的一些行为;才会明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才能更好地成为孩子的朋友。

不了解孩子的父母是非常可怕的,一味地说教和批评只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距离感和怨恨。“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增强孩子独立意识的有效方式。

很多父母喜欢扮演着过来人的角色,对孩子事事进行“专政”。我们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哪个父母不为自己孩子的将来着想,可是,认为孩子应该对父母言听计从是错误的。作为父母,我们是否能体会到这不平等的方式已妨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西方的国度里,有这样一对夫妇,周末两个人想外出,但是要说服年幼的孩子安心在家等候是一个大难题。我们看看这个父亲是怎么做的:

他先蹲下身来,取得和孩子同样的高度(甚至有点仰视),然后,一本正经地同孩子谈判:

“先生(他称自己的孩子为先生),妈妈陪伴了你整整一周,是不是应该轻松一下?”

“是的。”孩子点点头。

“我是否也应该有这种荣幸,让她陪陪我,顺便也轻松一下呢?”“那好吧。你什么时候还给我?”

“嗯……你上床以前,”父亲想了想说,“如果你能说服阿姨允许你晚睡的话。”

“好,你把她带走吧,但你要答应我照顾好她。”

“交给我好了。顺便说一句,宝贝儿,我为你骄傲。谢谢!”

就这样,这个孩子在与父亲的这种交谈中,自尊心得到保护,人格得到了尊重。他感觉到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因此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让父亲失望。

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和他进行这样的交流,希望父母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以一种平等的方式进行朋友式沟通。

4.过分看重孩子的分数

曾经有人用“分数,分数,学生的命根”来形容分数对于正在上学的孩子的重要性。在一些父母亲看来,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考大学、考研究生、出国留学等等。但是我们只看到了教育的表面形式,这绝非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要使人幸福,让人们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有很多孩子在考上大学或实现了一个小阶段的奋斗目标之后,总有一段时间的心理迷茫期。一些本来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踏上社会之后变得碌碌无为。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父母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可以长期奋斗的远大目标。孩子知道学习,并且努力学习了,但学习过后该干什么他不清楚。这也是当代家庭教育的一大误区,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份来自美国波士顿大学青少年教育专家专论优秀学生特点的调查报告发表了。这位专家用一年的时间考察了伊利诺伊州的90名优秀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在他们身上找到了四个共同点:

第一,有良好的学习毅力。优秀学生毫无例外地把学校当做生活中心,其家长也十分勤奋,为孩子树立了好榜样。

第二,把学习看做人生的乐趣。在教育孩子时,父母总是尽最大的努力设计出新颖、有趣、多变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第三,不过分看重分数。孩子们对知识发自内心的追求会被对分数的追求所取代。教育专家提醒家长们:不要总问做得怎么样,而应多问做了什么。

第四,对某些事物有较大的兴趣和热情。兴趣称得上是最好的启蒙老师,因而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该有意识地鼓励他广泛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这有助于他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有一类家长,总是把孩子的分数、名次、升重点学校等问题看得很重,并且整天被这类问题弄得神经兮兮,使孩子生活得很不快乐。我们来看看一个初中一年级孩子写给妈妈的一封“知心家信”:

那天,我从老师手里接过英语试卷,糟了,59分!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胆怯地靠在门旁边,眼睛盯着脚尖:“妈妈,我只得了59分。”

“啪!”一记耳光落在我的脸上,妈妈的眼睛瞪得像铜铃,额上的皱纹形成了一个倒立的“八”字,左手叉腰,右手抓起苍蝇拍,照着我的屁股上就是一下,嘴里说着:“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我辛辛苦苦送你上学,你不好好读书,才考了个59分,我看你疯了……”一碗不知什么滋味的饭是和着泪水咽下去的。

“不争气的,还不去洗碗!”

“不争气的,还不去扫地!”

今天,我从老师手里接过数学考卷,啊!100分!我哼着小曲像小燕子似的“飞”进家门:“妈妈,你看100分!”

“吧!”一个响亮的吻印在我的脸上。妈妈那大大的眼睛眯成一条缝,额上的皱纹变得温柔了,双手紧抱着我,嘴巴笑得合不拢:“哈哈哈……我的女儿真好,真乖。”

午饭是小鸡炖蘑菇,鱼汤……

“别,我的宝贝,碗不用你洗了,油星子会溅到你衣服上,你只要多考几个100分就够了……”

“别,我的公主,地不用你来扫,灰尘会迷了你的眼,妈妈来扫就好了。你只管好好学习就行了……”

我真想问一句:“妈妈您到底爱的是什么?是我,还是我的分数?”

孩子对母亲的描述多么形象生动,孩子对母亲的提问多么一针见血!

是啊,我们所有的父母都该认真想一想:到底爱什么?是孩子,还是分数?

很多孩子考试爱紧张,为什么?因为怕考砸了回去挨父母打骂!有些父母有意无意地会对孩子说:

“你的脑袋简直就是榆木疙瘩,要不就是石头,永远都不开窍!”“我算是白养你了!”

“你怎么一点儿不像我?我以前读书从没有像你这么差!你在学校到底学习没有?”

“就你这学习水平,将来连扫大街的工作都找不着!”

要知道,这些说法已经在无形中对孩子进行了“心罚”。他们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自卑心理,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自卑心理,严重的会患有轻度抑郁症。

什么是心罚呢?心罚是指父母对孩子恐吓、讽刺或挖苦,剥夺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其实,分数只能从侧面反映一个人的学习情况,不能代表孩子学习质量的全部,考卷也不能判定一个人的价值。家长应体谅一下那些因为分数不好而愁容满面的孩子,不要使孩子成为分数的奴隶。

5.过于保护自己的孩子

“任何事情总不会一帆风顺。”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没有暗礁的海洋,不会激起美丽的水花。”

美国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他指出,那些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

其实,“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就是锻炼孩子的好机会,因为孩子早晚都要自己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对自己以后的生活。父母也得换种正确的方式来爱自己的孩子。可是许多父母迟迟不敢把孩子放出去,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外面的世界,怕他们经验不足,怕他们上当受骗,怕他们在外面受委屈,什么都不敢让孩子自己去做。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得越来越脆弱,一点点小小的挫折就可能让他们再也爬不起来。

我们做父母的想一想,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是害了孩子还是在爱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如此糟糕,真是一种让人寒心的结果。我们该扪心自问,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是不是爱孩子的方式不对。我们应该换种方式爱孩子。

有一所学校在刚开学的时候,组织学生去参加夏令营。一位学生的父亲怕孩子受不了,自己向公司请了假,骑着车远远地跟在学校队伍的后面。到了晚上,辅导员老师查铺,发现床底下竟然还躺着个人。这位老师心里一惊,拿手电筒一照,这才发现这位躺在床下的人是床上学生的爸爸。这位爸爸看到老师,不好意思地解释说:“我儿子第一次出远门,以前晚上睡觉不老实,总是蹬被子,有时候会从床上滚下来,我担心啊。您别声张,明天天不亮我就偷偷回去,您千万别让大家知道。”老师哭笑不得。

父母的这种过度保护方式,只能是妨碍孩子的自立能力与正常成长。

父母往往轻易地否定孩子的能力,认为“孩子还小,不足以应付这件事”。事实上,孩子的潜能往往出乎父母的意料!当孩子想做什么时,就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吧!要想训练孩子自己出远门,可以叫他独自去拜访远方的亲戚。父母先送他到车站,让他自己上车,然后再和亲戚联系好,请亲戚到目的地接他。如此反复地训练,孩子很快就能自己出远门了。

当孩子主动提出做某件事情时,父母千万不要说“你还不行呀!”或者“不可以,太危险了!”而应该持“试试看”的态度。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爱有一种叫放手,大胆放手让孩子一试。即使失败了,也可以作为下次的参考。让孩子反复尝试错误,对孩子是有利的。当孩子退缩时,父母应该在一旁打气和鼓励;孩子求助时,尽力给予帮助;若是孩子不曾开口求助,父母不要主动帮忙,只需暗中观察即可。

有的父母也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本来是赞成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以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结果却被孩子说成“爸爸妈妈不关心我,别的同学的爸爸妈妈都会帮助自己的孩子”。孩子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父母没有让孩子感受到“如果出现问题,父母将及时帮助”的缘故。培养孩子自立,需要父母的鼓励,以及适当的建议。当孩子求助于父母时,父母不能袖手旁观,必须给予帮助。

太过或者不及,都不能培养自立的孩子,父母不能过于保护孩子,但也不能放手不管。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打击。作为父母,不应该只是竭尽全力帮孩子逃避困难和挫折,而应该教会孩子如何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困难。父母应该尽力帮孩子把挫折变成财富,而不应该让孩子养成自怨自艾的坏习惯。

俄国著名教育家塞德尔兹是这样帮助儿子面对挫折的。

小塞德尔兹不满七岁就完成了小学教育,这当然是值得骄傲的事情,然而他自己认为他在学校的经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比如,在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中,小塞德尔兹得了班里的倒数第一名。事后他非常难过,过了一个多星期后依然闷闷不乐。见他这样,父亲认为有必要帮助孩子摆脱这种失意的情绪。

“儿子,你还为体育比赛难过吗?”塞德尔兹问他。

“我怎么也没想到我竟然得了倒数第一名,我真是太笨了,太丢脸了。”儿子难过地说。

“最后一名是不光彩,但是你想过其中真正的原因没有?”塞德尔兹问。

“什么原因呢?”

“你想想看,你的对手都是比你大的孩子,这个很正常,是由于年龄或者体质的不同而造成的……”

“可是我不能因为年龄小就比他们差呀,”儿子不服气地说,“虽然我比他们小,可我的功课比他们优秀,只是体育一样不行,这多丢脸啊。”

“不,你这样说并不正确。智力是能通过教育和勤奋得到发展的,但年龄却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他们跑得比你快完全是因为他们年龄大、个子高。他们的腿比你的长很多,如果跑得还没你快,那不是太糟糕了吗?”塞德尔兹说。

“这是有道理,可是我毕竟是最后一名,同学们都在嘲笑我。”小塞德尔兹还是很难过。

塞德尔兹知道儿子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且从不服输的人。

正因为如此,固执的他才会经常钻牛角尖。于是塞德尔兹进一步开导他:“虽然你现在是最后一名,但我想这并不能表明你的体育不行,因为这完全是因为你的年龄造成的。我敢肯定,等你长到十一二岁时,一定会比那些孩子跑得快的。”

“真的吗?”儿子问。

“当然。因为那天我问过你们的体育老师。他说你的失败全是因为那场比赛对你不公平,他说你的体育成绩在同龄的孩子中是很不错的,他还专门给我看了成绩单,年龄与你相仿的同学在哪一方面都不如你。”

小塞德尔兹似乎明白了这个道理,顿时从失意中走了出来。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是否也能像塞德尔兹那样与孩子耐心地谈心,帮他战胜困难走出阴影呢?千万不能因为解释不清而放弃,让他一直无法从阴影中解脱出来。

6.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

中国有句古训,叫做“棍棒底下出孝子”。

而且现在很多父母仍然将这句话奉为圭臬。大多数家长认为,当孩子做出不良行为时,父母有责任对他们进行惩罚,因为这可以让孩子有所警醒。这句古训不是毫无用处,但是要讲究适度原则。应该说,适度的惩罚是必要的,但父母动不动就打骂孩子肯定是不对的,也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我们完全可以采取一些更有效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一个美国孩子出于好奇,误杀了父亲心爱的宠物狗。他的父亲回家后勃然大怒,决定让自己的儿子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但是惩罚他的方式却很特殊:用被打死的狗做了一个标本。当这个孩子长大后回忆起童年时的这件小事时,他非常感激他的父亲不是运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方式,而是换了这样一种特殊的培养了他的责任感的方式。这个孩子就是里根,后来成了美国总统。

同样是惩罚,方式不一样,所取得的效果截然不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并不反对惩罚孩子,因为适当的惩罚可以防止孩子走上错误的道路。但是我们反对经常地打骂孩子,因为过多的打骂不仅无助于事情的解决,反而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并且还会恶化亲子关系。

现在有暴力倾向的孩子的数量急剧上升,许多孩子碰到问题喜欢用拳头说话,最终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心理专家认为,“暴力是人的本能,是人类生存很重要的技能”。但是如何运用好暴力,需要人们用内心的道德和法律意识来判断。

据报道,2004年8月14日,因母亲的严格管教而产生憎恨心理的16岁的北京中学生小路,全然不念母亲的养育之恩,残忍地将母亲杀害。

与小路的残忍不同,重庆少年小磊走向犯罪完全是因为过失。

小磊是一个15岁的农村少年,在邻居眼里一直是个“乖孩子”。

在父母和四个兄弟姐妹眼中,他更是一个听话的孩子。由于家境贫困,他只念到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其后一直在家务农。可就是这个淳朴的农村少年,却因误杀父亲被法院判处五年徒刑,酿成了一幕家庭悲剧。

小磊的父亲经常借酒浇愁,一喝醉酒就打他。而父亲酒醒了以后,又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完全忘记他酒醉后的暴力行为。久而久之,小磊对父亲就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随时都害怕父亲喝酒,害怕被打。

“我经常都会恐惧,害怕父亲半夜喝酒回来会把我从被窝里揪出来打,让我常常不敢睡觉。”小磊说。由于害怕,他的性格渐渐变得内向又孤僻。

在2004年年初的一天,父亲又一次喝醉了酒打他的时候,他操起了水果刀,刺向了父亲的胸部。没想到这一刀却要了父亲的命。

这是一个悲剧,小磊的父亲是个受害者,也是害人者。那么,孩子的暴力倾向又来自哪里呢?主要是来自家庭暴力。据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家庭暴力是儿童遇到的最多的暴力伤害。父母在管教孩子时,往往采取打或骂这种方式。在被调查的6986份有效学生问卷中,有60.9%的孩子在家中挨过打,有84%的孩子在家里挨过骂。本次抽样调查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当父母说教或打骂你时,你有过下面的哪些感受?A.气愤、伤心、痛苦;B.产生死的念头;C.想离家出走;D.恨不得跟他们拼了;E.长大以后再跟他们算账;F.无所谓(可多选)。结果发现,有10.2%的孩子产生过死的念头;17.1%的孩子想离家出走;12.4%的孩子恨不得与父母拼了;还有5%的孩子想长大以后找他们算账;只有2.5%的孩子对此抱无所谓的态度。这表明,少年儿童在遭到家庭暴力的时候,具有强烈的反抗愿望,甚至想采取极端的自毁手段来报复施暴者。

随着社会的进步,青少年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孩子不再是父母的附属物,教育也应该讲究策略和方法,而不能一味地打骂,应该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

毕竟,孩子是稚嫩的、不成熟的,他们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也正是不断改正错误、掌握方法的过程。我们应该换种方式来教育孩子。

请父母们记住:犯错误是上帝给孩子们的权利。正像曾经迷过路的孩子再也不敢忘记回家的路一样,往往只有犯过错误然后改正错误的人才能不断走向成熟,迈向成功。

同类推荐
  •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2:8岁前,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好性格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2:8岁前,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好性格

    8岁前,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好性格。如果你的孩子内向、胆小、敏感、害羞;如果你的孩子不敢尝试,不能融入新的环境;如果你不知怎么纠正孩子的性格弱点,完善孩子的性格;那么你需要阅读本书。
  • 生个健康宝宝方案(现代怀孕育儿方案)

    生个健康宝宝方案(现代怀孕育儿方案)

    本文从遗传决定法、受孕决定法、妊娠决定法、保健决定法、饮食决定法、预防决定法、护胎决定法和分娩决定法八个方面详细讲述了如何生一个健康的宝宝。
  •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2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2

    本书主要讲述的爸爸带孩子进行的一场永不褪色的旅行,旅行内容包括丛林探险、野人奇遇、草原篝火、牧场抓羊、宝贝带娃、黄河降魔、悬崖“跳水”、宝贝创业等,参演人员包括:演员吴镇宇父子、演员黄磊父女、演员陆毅父女、歌手曹格和一对儿女以及运动员杨威父子。
  • 情商系统培养方案

    情商系统培养方案

    本书介绍了:胎儿情商培养、幼儿情商培养、道德品质培养、健康情感培养、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育儿方法。
  •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样定规矩,孩子不会抵触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样定规矩,孩子不会抵触

    本书从3大场景,6个细节,介绍了120种方法,全面概述如何给孩子定规矩,孩子能欣然接受,而不是奋力反抗。是新手父母、孩子反抗激烈、不知从何入手管孩子等家庭的必备图书。120种方法告诉你怎样温和而严厉地教育孩子,80多个实例作证文章的权威。从实际出发,点出孩子年龄层的阶段性特征以及教育方式,更加贴合现代教育理念,让孩子在身心都健康成长的同时,也能变成一个人见人爱的乖萌小天使。
热门推荐
  • 斩煞江湖

    斩煞江湖

    纷纷扰扰乱红尘,南伐北战永不休;各称豪杰会帝事,斩煞江湖正此时,刀剑无影人却有情……
  • 老村记忆

    老村记忆

    本书散文集,包括影像篇与乡邻篇。讲述作者小时候生活过的陕西一隅,土窑洞、打麦场、涝池、热炕、山沟沟、小脚老太太、流水席、露天电影、吼秦腔、皮影戏、闹社火、风箱、灶火边等民俗。记忆中平凡而伟大,渺小而坚韧的乡邻们的音容笑貌。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皇叔为凤我为凰

    皇叔为凤我为凰

    十几年的废柴,没权没势,虽是郡主,却尽遭欺凌。一次偶然,却被告知是战神的未婚妻?!从此战神十九皇叔将她护在手心,别人碰不得,骂不得,欺不得。像是走向了人生巅峰,再回首女主凌驾于众人之上,什么废柴?睁大你们的狗眼看看!曾经欺凌过我,瞧不起我的人,都将匍匐于我的脚下!
  • 许你一世长安勿忘

    许你一世长安勿忘

    长安月落下,昔人在何处?手握天下又如何,最后不过一人。
  • The Alkahest

    The Alkahe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或许是离别

    或许是离别

    青春啊,稍纵即逝,我抓不住。你像手中沙,抓不住只能放下,我选择用文字记下。
  • 绝色冷妃之地球超级女学生

    绝色冷妃之地球超级女学生

    【乙女】【爽文】【男主还是有的!看你们怎么想~】 她!一届初二女学生,再一次偶遇中成为了一名修士女娲石,整个宇宙虎视眈眈“力量这种东西,有了它,就能征服整个宇宙。”某女狂傲的说道。 “小姐,您的心脏,也发育成熟了吧,应该采摘了,”他说到。 “我对小姐很爱,但是我更需要力量,抱歉了,小姐,感谢你多年的陪伴~”他漠然说到。 反正他从世界一诞生就活着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他都可以做到冷漠看淡。 只有女娲石,才能杀死他自己。 “为什么,你想死?”她问。 “小姐,天劫每一次都会让我想死,可是我死不掉,我跳过楼,被车撞过,吃过毒药,拿过原子弹,都死不了,”他说。 “不过我爱你。”他说。 “我也爱你。”他们说。 【乙女~~~】
  • 三和大神之永不放弃

    三和大神之永不放弃

    世界之人,形形色色!当今社会上有一种人,他们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可以叫他们“老哥”“三和大神”(赌神-网神-嫖神)这本三和大神,主要讲述老哥自我救赎的故事!在深圳龙华区的一个城中村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放弃一切社会关系,以(日结)方式打工维持生活的打工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三和大神)这里工作好找工资日结,干一天能玩三天。饿了吃碗挂逼面、没钱就超市顺个鸡腿,渴了两块钱买瓶挂逼水,闷了网吧杀到天黑,累了8元床位睡到醉。源源不断的赌狗从全世界聚集路过三和,而留下来的,在长年累月的混吃等死中,成为传说中的三和大神!因为生活成本很低,所以不少打工者干脆放弃找工作,每天泡在网吧里,缺钱的时候就干一天日结的零活,可以接着再活几天,然后就这样日复一日。他们不再考虑家庭,也不再考虑未来。所以慢慢的,他们就变成了「三和大神」
  • 全职业米虫

    全职业米虫

    新书《我跟神仙争冠军》已发布! 师兄说,修仙是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哎,你怎么三个月就结成金丹了! 答:因为我技能全精通,想怎么作弊就怎么作弊。 妖王说,吃掉你,采阴补阳,可以助吾妖力大增……哎,你干什么?你抓着吾干嘛?话说你怎么能抓到吾的! 答:因为我游戏里玩的就是妖族,采补这种事儿还是让我来吧! 魔王说,人类一旦拥有了至高无上的能力,必定变得贪婪丑陋……哎,我说你听见没有,平白拥有这么多神兽,号令天下都不成问题,你怎么能在这里睡大觉! 答:我的理想,是成为修真界最职业的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