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35300000002

第2章 相逢是缘开头难,让他人喜欢你自己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

英国著名诗人济慈本来是学医的,但是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自己的写诗才能,于是便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他虽不幸只活了二十几岁,但却为人类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幻想成为一名诗人,并且也曾经努力地创作过一些诗歌,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长处其实不在这里,便毅然放弃做诗人的计划,转到社会科学的研究方面。可以说,如果当时这两个人都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从而找回自己,那么在英国至多不过增加一位并不高明的外科医生济慈,在德国也不过增加了一位蹩脚的诗人马克思而已,但是在英国文学史上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则肯定要失去两颗光彩夺目的明星了。

现代知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就曾深有感触地说过:“要发现自己并不容易。我是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呵!”最初,贾平凹在上大学时热爱诗歌创作,学习期间也写了上千首诗,但大多质量平平;接着,他又投身到古体诗的创作中,成绩也不尽理想;后来,他又学写评论、散文、随笔等,同样没有突出的成绩;直到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发表并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他这才意识到,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才是最适合于自己的,于是一发而不可收,终于在中国文坛上崭露头角。

从古至今,“认识你自己”这个命题太古老了,但却历久弥新,对于我们来说又是非常重要——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不过高吹捧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踏实去做,主动放弃那些大而无当、好高骛远的想法。这不仅是一种对自我的认识,还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毕竟,个人总是要生活在某种环境之中,经常使自己能够和环境相适应,这就使得我们对自身的了解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了。

然而,生活中却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人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却看不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有些人看到自己很多问题,但却看不到自己的主要问题等等。事实上,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正常的。人对自己的认识也和人对客体世界的认识一样,需要有一个了解和学习的过程,并不像照镜子那样简单。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处于各种不同的评判和议论之中,有人赞许、称颂你,有人批评、责怪你,甚至歧视你。在这各种各样的议论中,你能正确地分清哪个是真正的“你”吗?你是从这些评价和议论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丰富自己、改造自己呢?还是丧失了自主精神与独立人格而淹没在他人的评议中呢?可见,客观地、透彻地、准确地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呢?事实上,认识自己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通过自己来认识自己

我们首先要对自身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自己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在交际方面自己是否有一定的能力;对待工作方面自己是否踏实、耐心和毅力并存,而且这些方面如何;在工作中,自己的创新能力强不强。然后再对这些做一个全新的定位,同时选择一个比较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工作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2.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

通过与周围的人相比较,与圣贤或普通人相比较,认识自我在这些参照物中所处的位置或水平。在社会交际中,他人就是一面镜子,只有在与他人的相互比较中,我们才能充分了解自我。我们因看不见自己的面貌,就需要这面镜子。我们评估自己的人格品质和行为,就得利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反映,以此来获得一些评价,并通过这些评价来了解和认识自我。

3.认识自己就要愉快地接纳自己

人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本身常有情感态度,伴有自我评价的感情,即对自己是好感还是恶感,是满意还是不满意。这取决于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态度是排斥还是接纳。要正确认识自己必须对自己采取接纳的态度,也就是说,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地了解、正确地认识,而且还要坦然地承认、欣然地接受,不能欺骗自己、排斥自己、拒绝自己,更不能怨恨自己。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优点,也都有弱点。但有的人发现了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后,就当作包袱背起来,老是挂在心头上,连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看不到了。于是,自己的精神优势被自身的弱点与缺陷所压垮,自身的潜在能力与智慧即被自身的虚张与拒绝所泯灭。当然,成功的规律不是说只要悦纳自己就能成功,而是说不悦纳自己就不能成功。自卑者往往也能看到身边有许多有利的条件与时机,但总觉得这些时机是为别人准备的,而不敢参与竞争,从而自己为自己设置了奋进的障碍。马克思很欣赏这样一句谚语:“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你跪着。”事实上,许多事情别人能做到,你自己也一定能做到,关键在于你应当充分、准确、客观地认识自己。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先在心理上悦纳自己。

4.认识自己还必须学会自觉地控制自己

人和动物在行为上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的行为的自觉性。动物行为受其本能支配,而人则不同,他不但能意识到自己的本能,还能驾驭自己的本能。本能一旦被意识到,也就要受意识所控制,此时,本能也就人性化和社会化了。

古今中外的许多贤哲都曾提到用理智控制自己,是做人的一种基本准则。孔子强调修己克己;柏拉图提出“节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和欲望的控制”;亚里士多德说“人与动物的区别,正在于置行为于理智”,“不仅应把对敌人取得胜利的人看作是勇敢的人,而且也应把对自己欲望取得胜利的人看作是勇敢的人”。后世的许多思想家在发挥和修正这些学说时,也都一致强调理智对个人的约束作用。这些理论本身的局限是自不待言的,但他们强调人的行为应自觉地受意识和理智的支配与控制,却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客观要求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说明要真正准确地认识自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重要意义。

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一次宴会上,有一位刚获得一笔巨额遗产的妇人。她似乎急于给人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于是她花了很多钱买了上好的貂皮外衣、钻石和珍珠,可是她没有注意到自己脸上那刻薄、自私的神情。那是她不明白男士们所愿意欣赏的,是女士们表情中所表现出的那份气质、神态,而不是她那付雍容华贵的打扮。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第一次见面后人们大多会对对方的穿着、言行、神情、语调、修养等方面进行评价。通常,人在初次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印象会特别深刻,人们也会自然而然地运用第一印象去评价某个人,并作为日后打交道的依据。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他个性特征。因此,当你第一次与人见面时,应对自己的行为举止多多留意。

心理学家认为,第一印象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这些内在或外在的条件,说出来似乎是一套一套的,但是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其实只不过是一点一滴的汇聚,或许仅仅是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就会将一个人大部分的潜在信息暴露在对方眼中,而这些将决定着对方对你的第一印象将会如何,以及对方是否会决定继续与你交往、如何与你交往等等。我们不是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么:

“我从第一次见到他时,就喜欢上了他!”

“我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我永远忘不了他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我不喜欢那个人,他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实在是太糟糕了!”

……

这些话说明了什么?说明大多数人都是以第一印象来判断、评价一个人的。对方喜欢你,可能是因为你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比较好。对方讨厌你,可能是你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不太好。而在我们的一生当中,我们注定会遇到很多重要的第一次,因此也就会有很多重要的第一印象。譬如:求职,第一次去面对面试官;参加工作,第一次面见单位同事;办理业务,第一次登门拜访你的客户;找对象,第一次与对方约会……这些第一次对你而言,无疑都是相当关键的。从小的方面来看,这关系到你的求职是否能够成功、业务能否谈成;从大的方面来看,则会关系到你的事业能否如愿,婚姻家庭能否幸福美满。

由此可见,在现实生活中第一次与人见面时务必力争给对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人也都知道这一点。因此,我们会在见面之前整理头发、清洁服装、甚至精心化妆,见面之后也会面带微笑、彬彬有礼,以期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而且从交际心理学角度来讲,初次见面时形成的印象往往最为深刻,而且对以后的人际交往也会起着指导性作用。如果你给对方的“第一印象”是良好的,那就可能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发挥你的特长与实力,在事业上、生活上可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相反,如果你给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甚至是糟糕的,那么你的人际关系、你的生活与事业,往往就有可能不那么一帆风顺了。这样,即使你的本来面目与别人印象中的“你”相差万里,有人也会从固有的心理定势出发,对你抱有一种由“第一印象”而来的偏见。显然,这样的结果对你而言是很不公正的,也是很不利的。

那么,如果别人已经对你形成了不良的“第一印象”,你又应当采取何种措施主动克服这种“不公正”呢?

(1)不要让不良的“第一印象”影响你的自信心和情绪,要用时间和实力证明你的真正形象。

有个小伙子,长得较矮,但英语水平较高,口译和笔译达到相当程度。但面试官对他1.50米的身高不愿“接纳”……可贵的是,这位小伙子从未因为别人对他的印象如何而改变自己的形象,他仍然自信、好强,接连在自己的工作中创造成绩,发表论文和译著,终于如愿以偿地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原来对他印象不佳的人也对他刮目相看了。可见,当自己感觉别人对自己第一印象不佳时,千万不能让别人的评价来左右自己,因为别人的印象未必就是你真正的形象。

(2)充分考虑到给人“第一印象”的影响因素的优或劣,从旁人的评价中调整自己,进行再“塑造”。

有这样一个姑娘,别人给她介绍了几位男友,几乎没有一个愿意继续与她交往的。第一个小伙子对她的“第一印象”是:长相可以,但浓妆艳抹的叫人看了不舒服;另一个小伙子则认为她人倒蛮漂亮的,但说话太庸俗。看来,这位姑娘给人“第一印象”不佳的根源在于过于追求外在打扮,而疏于本身内在的追求。

当然,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是一面“反光镜”,聪明的人会从中吸取对自身有益的建议重新“塑造”新的自己,这种积极性发挥得越充分,补偿的功能就越大。

(3)用具体、实际的行动去消除别人的片面看法。

子羽是孔子的学生,他第一次拜见孔子时,孔子见他其貌不扬,觉得长相这么丑的人会有什么才气呢?所以对他态度很冷淡,不愿尽心教他。子羽感到很失望,但他归家后刻苦自励,终有所成。孔子最后不禁发出“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感慨。

可见,当别人对你产生不良的“第一印象”时,你无法去阻止,但你拥有进一步表现、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如果你无所作为,那么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就容易形成“心理定势”,以“假”变“真”。而你在此时不断用自己的积极行动来向对方“表白”,你就有可能使自己的形象在别人印象中得到“校正”,从而趋于真正的你。

要记住并善加利用对方姓名

美国有个人叫吉姆·法里,他从小就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但他有一种使别人喜欢他的才华——记住别人姓名的惊人能力。因此,他在46岁前,就有4所学院授予他荣誉学位,成为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美国邮政总局局长。一次,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我能叫出5万个人的名字。”不要小看这一点。这项能力曾使法里先生帮助富兰克林·罗斯福入主白宫。

当吉姆还是一家公司推销员的时候,他开始养成了一种记忆别人姓名的习惯。开始的时候,每认识一个人,他就问清楚对方的全名、他家的人口、他所从事的职业及其他的各种情况。随后,他把这些资料全记在脑子里。第二次,即使是一年以后,当他又碰到那个人的时候,他能很自然地拍拍对方的肩膀,询问他的太太和孩子以及他家后院的那棵橡皮树的生长情况。这也难怪有一群拥护他的人!在罗斯福竞选总统时,吉姆·法里的足迹遍布了美国20个州,行程1.5万英里。吉姆每到一个城镇,都去找熟人吃早餐、午餐、茶点甚至晚餐,并作一次极诚恳的谈话,接着再赶往他下一段的行程。

吉姆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在很早就发现一般人对自己的姓名所表现出异常的关心情绪。如果你能把一个人的姓名记住,并能很自然的叫出口来,这就会给对方传达出你已对对方含有微妙的恭维、赞赏的意味。若反过来讲,你把对方的姓名忘记,或是叫错了,不但会使对方难堪,对你自己也是一种很大的损害。

卡耐基在巴黎曾经组织过一个演讲的讲习班。他所雇用的那个法国打字员英文程度很差,在填写姓名时发生了错误。其中有个讲习班的学员,是巴黎一家美国银行的经理,他给卡耐基发来一封责备的信,原来那个法国打字员把他的姓名字母拼错了。

可见,记住对方的名字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知道,每个人在别人面前都有表现欲,对方记得自己的名字,而且叫出自己的名字,这正是对方认同自己存在的证据,就等于给对方一个很巧妙的赞美,使对方受到鼓舞。所以,在社交中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就要能一次就记住对方的名字并且留意对方身边的事。

“钢铁大王”恩特·卡内基在早年就已显出有超越的组织本领和领导天才。当他10岁的时候,已发现了人们对自己的姓名非常的重视。他有了这个发现,就加以利用。

这是他童年的一页回忆:他曾经获得一只母兔子,很快地生下一窝小兔来。可是,他却找不到可以喂小兔吃的东西。于是恩特·卡内基想出一个聪明的主意来。他跟邻近的那些小孩子说,如果谁去采小兔吃的东西,这头小兔就用谁的名字来命名。无疑,这个计划成功了,这对卡内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多年后,他经营各项事业,也都运用了同样的技巧,这使他获得数百万元的收入。例如:他要将钢轨售给宾夕法尼亚铁路局,汤姆生是这家铁路局局长。恩特·卡内基就在匹兹堡建造一大钢铁厂,命名为“汤姆生钢铁厂”。你猜猜看,宾夕法尼亚铁路局采购钢轨时,汤姆生会向哪一家购买呢?由此,你不难发现人们对自己的名字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因此你要记住并善于利用你所接触的每一个人的姓名。

在交际场合,结识新的朋友,相互介绍是第一步。

尤其是彼此间陌生的朋友相见,更要注意介绍的技巧:

(1)按照介绍方式的正规与否,介绍可分为正式介绍和非正式介绍。正式介绍是在较为正式、郑重的场合作介绍。它有两条通行的原则:

一是把年轻人介绍给年长者,把下级介绍给上级,把职务低的介绍给职务高的,把未婚的介绍给已婚的。二是把年龄和职务相当的男方介绍给女方,如果双方在年龄和职务上有明显差别,那就按第一条原则的顺序介绍。在使用这两条原则时,要注意最好先提一下后者的名字。因为先提某人的名字是对此人的一种敬意。比如,要把一位姓张的男同志介绍给一位姓李的女同志,可以这样说:“李处长,让我来把张处长介绍给您好吗?”然后再给双方作介绍:“张处长叫张XX,是XX处XX部的处长。李XX是XX处XX部的处长。”

(2)按照介绍媒体的不同,介绍可分为以物介绍法、熟人介绍法和自我介绍法。

以物介绍法:与交往对方初次见面,在对方不了解你的情况时,一般是先将名片递给对方。对方看你的名片时,一般会重复你的单位或职务、职称,这时,就可简单介绍一下有关你的情况,以补充名片上的不足。如果人数很多,则可选择另外的时机再介绍自己。

熟人介绍法:在社会上交往的朋友多了,有时就可能由朋友做介绍来进行社交活动,认识新的朋友。在熟人将你引见给生人的时候,只能代你介绍一下你的职业、单位和姓名,待熟人介绍完了后,你可接着介绍一下自己的来意或者自己的一般情况。

自我介绍法:这种介绍必须有一定的条件,适用于一定的范围。一般是到一个新的单位或周围没有熟悉的同志,只能采用此法来介绍自己。

呼名唤姓要得体

一次,我国著名的演讲专家曲啸同志应邀到一管教所给劳教人员作报告。面对年纪轻轻的罪犯,怎么称呼呢?如果称罪犯,他们无疑会产生逆反心理,对教育是不利的;称同志,也是不合时宜的。最后,他略一思忖使用了“触犯国家法律的年轻朋友”这一特别称呼。这一称呼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些劳教人员听到这一称呼时竟激动地鼓起掌来,有的还激动地哭了。报告自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可见,称呼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可是它却是任何社会中的人都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人与人交往,尤其是初次交往,有情感性的称呼就会打动对方,不当的称呼往往会引起情感上的障碍。

一个炎热的夏天,一个小伙子走到一个岔路口想问路,正好碰到一位老大爷在路边大树下乘凉,于是他喊道:“喂,到XXX怎么走?”老大爷理都没有理他。小伙子又喊:“老头,到XXX怎么走?”老大爷抬起头,什么话也没说,用手朝左边的路指了指。小伙子便朝左边的路走去。过了一会儿,里面是一个死胡同,小伙子返回来,诚恳地对老人说:“老大爷,刚才是我错了。请问到XXX应该怎么走?”老大爷说:“刚才我也没有给你指对路。我是想教训教训你,遇到我们这些老头不能称呼‘喂’,‘喂’的,要有点礼貌才行。”说完,便给小伙子指了到XX的正确的方向。

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视气氛的和谐,重视感情的交流,这就要求人际称呼语的运用不但要能显示自己的存在,引起对方的注意,建立交往联系,还要能表明自己对对方的态度,传达一定的情感。

一般情况下,我们如何称呼别人呢?

1.称呼其身份

直呼其名对上级或长辈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对平辈也不够尊敬,所以要表达对对方的尊敬,就必须恰当地使用称呼。例如称呼对方的身份、职务,如厂长、校长、书记、经理、老总等。称呼身份也可用于自称。如小李是张老师的学生,他听了老师的讲课后,说“学生记住了”就比“我记住了”更富有情感、更富亲合力。

2.使称呼家庭化

在社交场合,人们要拉近双方的关系,增加情感成分时,可以使称呼家庭化,即借用家庭称呼来显示双方的关系亲密。例如小孩对与自己父辈和祖辈年龄相仿的人称“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年轻人对自己朋友的父母称“伯父”“伯母”;青年男女中更是常用“大哥”“大姐”相称。这种家庭化了的称呼传达了异常微妙的情感信息。再如,在马路上遇到陌生人,即使我们只问个路,称呼“大哥”“大嫂”也比称呼“同志”要好一点。蔬菜市场里的菜贩,都知道见了顾客喊“大哥”“大姐”等,和其他的称呼相比,其生意要好做一些。

3.称呼要得体

要切合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类型,切合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的发展的程度,切合周围的环境。

斯大林夫人娜佳的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斯大林称呼运用不当而引起的。在庆祝十月革命15周年的晚宴上,情绪极好的斯大林,当着大家的面,喊他的妻子娜佳:“喂,你也来喝一杯!”这句话在家里说,是一句很普通且充满了人情味的话。可是,当着那么多党政高级官员和外国代表的面,就显得不够庄重和得体了。从来就认为自己不是附属物的娜佳,年轻气盛,感到受了羞辱,一时又未想到用什么妙语来化解自己的不满,于是大喊一声:“我不是你的什么‘喂’!”接着站起来,在所有宾客的惊愕中退出了会场。第二天早晨,人们发现娜佳已经躺在血泊中了,手里握着“松牌”手枪。为了一句话,送了一条命,而且是芳龄二十有二,正当青春韶华的年轻生命。这也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称呼一定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周围的环境,注意当事人的接受能力。

4.注意敬词和谦词的使用

敬词是尊重对方,谦词则是为了表示对他人的尊重而对自己使用的一些称呼。

敬词多以“尊”“贵”“大”“台”“玉”“宝”等构成的对称,现在的书信中还可经常见到。比如,“恭候尊驾光临”,“尊驾”就是对对方的敬称。尊驾,也可以换用“大驾”“台驾”,意义相同。再如,称对方意见为“尊意”“尊见”;称对方家属为“宝眷”;称对方居宅为“尊府”;称对方年龄为“贵庚”“高寿”;称对方家族或门第为“尊门”“华宗”;称来访者为“贵客”“佳宾”等等,都表达了对对方的敬意。

谦词在社会交往中,尤其是在书信中,用得较多的是“愚”“愚下”“下愚”“敝”“敝人”“卑人”“鄙”“鄙人”“鄙夫”“不才”“区区”等。由此而称自己的见解看法为“愚见”“愚意”“鄙见”“鄙意”,称自己的身躯为“微躯”“贱躯”,称自己的著作为“拙著”“拙文”,称自己的住所为“寒舍”“敝斋”“陋室”“蜗居”等,不一而足。

在生活中,称呼也应注意适当。譬如,对男人的称呼,一般都可称先生;对女子的称呼,则宜注意兼顾其身份区分。对未婚的女子,一般称小姐;对已婚的女子,可称太太。而对老师的爱人,一般不适宜称其为太太,而是称师母,这样才能表示尊敬。但是,对于一个不明底细的女子,称“小姐”比贸然地称她“太太”要好一些,无论她的年龄多大——宁可让她微笑地告诉你她是太太,也不可使她面带愠色地纠正你说她不过是一个“小姐”效果要好得多。

“没话找话”话寒暄

美国《读者文摘》1989年5月号刊登了一篇《简单的四个字,创造了星期一早晨的奇迹》的文章,说明了一句简单的问候语的作用:

在去芝加哥的列车上,大家躲在自己的报纸后面,彼此保持着距离。“注意!”一个声音响起。

“我是本次列车的列车长!”声音威严,车内鸦雀无声,“你们全都把报纸放下,现在转过头去面对着坐在你旁边的那个人,转!”

人们脸上充满了疑惑的神情,但无一露出笑容,这是人的本能。

“现在,跟着我说……”这是一道用军队教官的语气喊出的命令:

“早安,朋友!”

大家跟着说完,情不自禁一笑。

生活中就是如此,人们即使面对陌生人也怕难为情,怕对方拒绝,于是采取缄默的保守态度,连普通的礼貌也不讲了。但随着一声“早安,朋友!”的话语,车厢里的腼腆之情一扫而光,人们之间的戒心消除了,车厢内洋溢着笑语欢声……

那么,缘何这四个字有如此巨大的魔力呢?“早安”是一句问候语,是亲善感、友好感的表示;“朋友”,是把对方当成朋友,更是一种信任和尊重。初次相见,如果没有交往的需要,人们往往互不理睬。但社会学家认为,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作为社会中的人,还是希望能与他人建立联系,人与人之间能够友好相处。只不过由于“难为情”、怕“碰钉子”以及一些诸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等心理在作祟,使人们之间有了种种交往的藩篱,于是就出现了“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现象。“早安,朋友”这四个字,一旦说出口,双方都表达了亲切、友好的愿望,彼此间的距离缩短了,藩篱拆除了,不仅解除了坐车的寂寞,而且增进了信任,沟通了彼此的关系,活跃了车厢的气氛。

诸如,我们平时路上遇到熟人时点点头,接电话时说一声:“您好!”既是礼貌,表明你意识到对方存在以及表明自己的友好态度的话语,也是一种寒暄。寒,就是寒冷;暄,就是温暖。顾名思义,寒暄,就是问寒问暖。寒暄的主要作用在于交流感情,尽管它比较单调、平淡且重复,却不可忽视。比方说甲找乙有事,见面后,见乙正在洗衣服,一般先寒暄一句:“您在洗衣服啊?”等对方有所表示(如点头或回答:“是啊!”)后,才言及正题。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甲的这句等于是废话,明明看见对方在洗衣服,还用说吗?但从交际功能来看,这句话又不可不说。因为它既是对乙的招呼和提醒:有人找你;又表示了轻度的歉意:打扰您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联络了感情,烘托了融洽的气氛。

而且,据社会学家的研究,在进行社会交往时,与生人见面后的4分钟内只宜作一般性的寒暄。如问候、互通姓名、相互介绍、谈论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等等。至于与老朋友或熟人见面,要选择好话题,基本原则是体现出与对方的相知,以及对对方的关心等等。如此寒暄,能够使对方感受到感情的温暖,而且也比较容易回答,易于展开对话,交流感情。

在人际交往中,寒暄的方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式:

1.问候式

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形式。交往者可根据不同的场合、环境、对象进行不同的问候。比如,从年龄上考虑,对少年儿童可问:“几岁了?”或“上几年级了?”对老年人问:“您身体好吗?”对成年人问:“工作忙吗?”从职业上考虑,对老师可以问:“今天有课吗?”对作家问:“又有大作问世吧?”对朋友、邻居、同事的问候就更为丰富了,即使是对不认识的人的问候,如果用得好也能够密切关系、增进友谊。

2.言他式

也是日常生活中较常用的一种寒暄方式。人们之间见面,尤其是陌生人见面,大都以言他式寒暄开始,然后再进入正题。譬如,“今天天气真好啊”,“这里的环境很幽雅”,类似的问候对双方来说都是可取的。

3.触景生情式

这是针对具体的交谈场景临时产生的问候语。比方对方刚做完什么事或正在做什么事以及将做什么事(根据对方的职业特点及日常生活习惯进行推测),都可以作为寒暄的话题。譬如:“上班去啊?”“下班啦?”以及“您在洗衣服啊?”这种寒暄,随口而来,自然得体。

双方初次见面时,上述寒暄方式无疑是最常用的。此外,适当的礼貌用语对于寒暄而言也是非常有益的。在生活中,礼貌用语很多,如:您好、谢谢、请、贵姓、对不起、别客气、请多关照等。在社会交往中,除了上述礼貌用语外,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如:

(1)初次见面说“久仰”;

(2)好久不见说“久违”;

(3)请人指点说“赐教”;

(4)请人帮忙说“劳驾”;

(5)麻烦别人说“打扰”;

(6)求人解答说“请教”;

(7)托人办事说“拜托”;

(8)向人祝贺说“恭喜”;

(9)赞人见解说“高见”;

(10)求人方便说“借光”;

(11)求人谅解说“包涵”;

(12)等候客人说“恭候”;

(13)客人到来说“光临”;

(14)看望别人说“拜访”;

(15)起身走时说“告辞”;

(16)赠送物品说“惠存”;

(17)物归原主说“奉还”。

另外,还需注意在平常社交时,尽量不说口语化的语言。如,问他人姓名要说:“您贵姓?怎么称呼?”而不说:“您叫什么名字?”问年龄也不说:“您今年多大年纪?”而是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发问。如问老年人:“您高寿?”而问中青年男士,则一般把对方往小说。如对方约40岁,您可以说:“您看起来很年轻,有35岁了吧?”因为希望自己年轻,是人之常情。而对女士,一般则不问对方的年龄,除非她自己说出来。

一般来说,社交中做到礼貌说话并不难,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1)要把“请”和“您”字时时挂在嘴边,即使对方是很要好的朋友、亲近的熟人,也应该这样。俗语不是说“礼多人不怪”吗?

(2)要多用表示敬意的称呼语,即使对小孩子也应该用“小朋友”“小同学”“小乖乖”之类的称呼。

(3)当你的言行举止有损于别人的利益或可能给别人带来不悦时,要及时表示歉意。要多用“对不起”“劳驾”“给您添麻烦了”“真不好意思”之类的客气话。

(4)要把带有命令和要求的语气的祈使句改为带有商量口气的疑问句。如说:“请把钳子借我用一下。”就不如说:“我想借用一下你的钳子,可以吗?”给人的感觉要好。

(5)多用感谢语。即使是亲朋好友之间甚至是夫妻之间,也应该常常使用“谢谢”等类似的感谢语,以示对对方相敬如宾,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感激之情。这既是一种感情的润滑剂,又是人们进行社交所必备的交际语言。

当然,寒暄客气话要说,但不要多说,要说得恰到好处,毕竟说话的目的在于沟通双方的感情。假如你到一个朋友家里,你的朋友对你异常客气,你每说一句话,他都唯唯而答;和你交谈时,总是满口客套。这样,你恐怕会觉得坐立不安吧!

衣着修饰学问大

美国《探路者》杂志曾进行了一项试验:他们聘请了一位年轻的女学生茱迪扮演5种不同身份的妇女,站在科罗拉多州一号公路的一辆抛了锚的小汽车旁边,举手向过路的汽车司机请求帮助。

第一次,茱迪打扮成一位衣着入时的高级女文员,直到一分半钟之后才有人停下来愿意帮助。这时,已经有62辆车开过去了。

第二次,茱迪扮演了一个孕妇,结果有100多辆车从她身边驶过后,才有一辆车前来帮助,而这次的等候时间是两分半钟。

第三次,茱迪化装成一位老年妇女。这次她等了5分钟,一直到200多辆汽车驶过,才有人停下车来愿意提供帮助。

第四次,她穿上褪了色的牛仔裤和大花衬衫,头戴金色假发,装扮成一名女嬉皮士。结果她足足等了15分钟,眼睁睁地看着350辆各类车辆驶过,但竟没有一辆车停下来帮忙。

最后,茱迪穿上紧身的迷你裙,打扮成时髦漂亮的性感女郎。这次她非常顺利,只用了30秒时间就有一辆汽车“吱”地一声刹住,停在她的身边。

从这个试验就可看出,许多人对人的外表还是相当注重的。但如果说人们只对年轻女郎感兴趣,那么等车时间最长的应该是老年妇女。但实际结果并非如此。因为女嬉皮士还是不易被一般人所接受。那么,从这个试验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仪容仪表确实对人们的“第一印象”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陌生人相见,双方都有一种戒备心理和距离感。两人初次见面所形成的“第一印象”,是双方今后继续交往的依据。积极的、良好的印象,有助于继续交往;而不好的、较差的印象,则往往会使对方产生拒绝交往的想法,使关系终结。所以,我们在进行社会交往时,就要特别重视并利用第一印象的作用。在这里,衣着修饰是特别要注意的。

俗话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生活中,一个观察敏锐的人能在一瞥之间判断出一个人地位的高低。但是,在社交时,我们却要注意服饰打扮对对方心理上所造成的影响。有时候,一个人的仪容仪表如何,会对个人事业的成败有重大影响。

1960年9月,尼克松和肯尼迪在全美国的电视观众面前,举行他们竞选总统的第一次论辩。当时,这两个人的名望和才能大体上是旗鼓相当。大多数评论员预测,尼克松素以经验丰富的“电视演员”著称,可以击败比他缺乏电视演讲经验的肯尼迪。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并非如此。肯尼迪事先进行了练习和彩排,还特意跑到海滩上去晒太阳。结果,他在屏幕上出现的时候,精神焕发,满面红光,挥洒自如。而尼克松没听从电视导演的劝告,加之那一阵十分劳累,更失策的是他还选择了一套与他十分不协调的西装,因而在屏幕上显得精神疲惫、表情痛苦、声嘶力竭。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形容的:“他让全世界看来,好像是一个不爱刮胡子和出汗过多的人。”最终的结果,也正是仪表风度上的差异和对比,帮助肯尼迪最后获胜。

还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某公司的一位年轻主管,专门负责公司产品的配件加工业务。有一次,他代表公司和某知名外企谈判一笔大的外包业务。对公司而言,这项业务非常重要。为此,这位主管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前期准备工作。

正是由于准备充分,双方刚一接触,对方就表示出了明显的好感。接下来的洽谈工作也进展得非常顺利,最后一天,还留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协商。对方要求休会几天,以便向上级汇报。

这位主管满口应承了。岂料时间过去一周了,对方还是没有回复。主管实在忍不住了,便打电话询问对方的一名代表,对方告诉他事情可能出现了变故。他请求对方解释下原因,对方拒绝了。可这位主管实在不甘心,终于在他第三次打电话过去的时候,对方告诉他说,问题出在最后那天他穿的那件西装上。

原来,他那天穿的西装袖口上少了一颗纽扣。但要知道,对方外包的可是精密的电子元件啊!就这样一个微乎其微的小小疏忽,使他失去了一笔大订单。

由此可见,衣着修饰的学问何其深奥!而且现在,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社交机会愈来愈多。但如何适应在不同的社交场合穿出文明、得体的服装则是人们经常遇到的难题。

一般来说,不同的聚会对着装的要求不同。譬如,参加舞会要按照舞种装扮原则来选择:参加比较正式的舞会,女士应穿礼服,给人以高贵的感觉;男士则应以深色西装为主,给人以庄重的感觉。参加迪士高舞会则应该穿牛仔裤和款式简单的上衣等,给人以一种自然、舒展、轻松的感觉;参加宴会,所选择的服装也应与你所处的氛围相配合。如果,你所参加的宴会格调比较高雅,女士则应穿裙子,男士则应着西装打领带;如果是去一般的小餐厅打扮也要注重适当的分寸,力求适度原则,既不过于简朴也不过于奢华。

即便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逛街购物,还是郊游览胜,你的衣着都构成了都市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你的衣着打扮至少不能背离人们的观瞻原则。如果你的衣服肮脏不洁,或歪戴帽子、斜穿衣,或敞胸露背,或穿着过于暴露的服装,这些都是对个人人格、尊严的践踏和对你所在周围环境的玷污。

由此可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所有的穿衣行为都应当遵循这样的几条普遍的原则:

应己原则:日常着装时,尽量使着装为自己增色,力求避短藏拙。应制原则:着装要呵护规范,遵循其固定的搭配,穿着得法,而不宜自行其事、随心所欲。

应事原则:着装应依照具体场合的不同而加以区分。一般规律是在公务场合着装要大方得体,在社交场合着装要时尚个性,在休闲场合着装要舒适自然。

善用声音表现自己

1940年,丘吉尔当选为英国首相。这时,大不列颠正处于危急的边缘,希特勒的魔爪几乎统治了整个欧洲。但丘吉尔却奇迹般地扭转了战局,并由此改变了历史。转折点就在于他的一次著名的演讲。

1940年6月4日,丘吉尔在议会下院做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演讲,鼓舞大家一定能够打败法西斯:我们要战斗到底,我们要在法国作战,我们要在海上作战,我们要带着渐长的信心和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我们的国家,我们要在海滩上、在陆地上、在街巷中、在山上作战。我们永不言败……

丘吉尔的演讲很有气势,他的声音洪亮,语气坚定。通过演讲,他传递了自己的热情,表现了自己与法西斯奋战到底的决心,也展示了自己一定能够打败法西斯的信心。同时,深深地鼓舞了每一个前线战士,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坚定了他们的决心,助长了他们胜利的信心。

这就是声音的强大威力,声音不但具有最基本的表述作用,还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一个人的情感和性格。说话者的音高、语速和语调不恰当,会弱化语言信息,不利于有效沟通。相反,说话者恰当的音高、语速和语调,可大大强化语言信息,让沟通更有效。诸如,生活中打电话时尤其如此,虽然不是面对面,看不见对方面部的表情,但是我们能够从对方的语调中,想象对方的心情。

人际沟通的专家阿尔伯特·默哈比博士的研究成果表明,声音的暗示在语言表达中独领风骚,声音是一个人的“有声自我”,在人们的互动中传递着三分之一的信息。许多人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基于他们的长相,而是基于他们的声音。

相信只要是看过《红楼梦》的人都会对林黛玉进贾府的那场戏记忆犹新。林黛玉来到贾府,见过众人,正在说话间,忽听后院传来笑声,有人大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可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凤姐的笑声,从后院传来,显得格外刺耳格外放肆。但正是这笑声显示了王熙凤泼辣的性格和当家奶奶的身份,给黛玉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

可见,声音不仅影响听者的第一印象,而且影响所收到信息的最终质量。由此,一个人仅仅凭借声音便可辨别另一个人的情绪、态度甚至个性。

实际上,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声音都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要了解一个人,就一定要搞清楚他的声音所蕴涵的意义。

社会学家认为,声音可以在音量、速度以及音调上有所不同。因此,辨别一个人声音的含义,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引起注意:

1.音量

生活中,性格外向的人讲话,声音宏大而粗犷;性格内向的人说话,声音柔和而谦恭;说话声音大的人,一般为人爽快但其内心往往缺乏细腻,思想较为单纯;另外一种情况是,如果对所表达的内容缺乏自信,其声音会在不知不觉中越变越小,有时甚至变成了喃喃自语。或一般人说谎时,由于害伯事情被揭穿,音调会不由自主地提高。同时,为了反对他人的意见,也可能提高自己的音调。

2.声调

声调的高低,往往也会传达出不同的心意。一般来说,句末出现升调,往往表明对方正在提问。因此,如果你想向人请教问题,就不要让自己说话的语气单调平淡,那会使对方误解而得不到回答。

3.语速

语速即说话时的速度,也反映一个人的观点与态度。如果某人的说话速度突然慢下来,通常表示他心中怀有不满,若是忽然加快,可能在说谎,或者心中怀有愧疚。

同类推荐
  • 责任胜于能力(国企员工读本)

    责任胜于能力(国企员工读本)

    畅销100万册,著名实战管理培训专家为国企员工再次倾力打造“责任”读本。责任永远是国企健康发展的动力和基石。当责任感着眼于全社会时,国企就会成为真正的大品牌;当责任感着眼于国家与民族时,国企的核心精神已经转化为民族的凝聚力,是真正的中国精神。
  • 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

    本书选取了胡适著作中关于青春、人生与理想的篇章,其中包括胡适对年青人在思想修养、能力提升、个性培养等方面的建议和引导。主题是关于青年人如何成就自己的人生,这是胡适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今年轻人在求学做人方面面临困惑时的最好引导,对当下的年轻人如何做最好的自己,过好自己的人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 精明人说话的150个小绝招

    精明人说话的150个小绝招

    一个人一生的成功与否,与这个人的口才有很大的关系。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口才,在气势上就可赢得人们的一份尊敬,就能赢得比别人多一份的机会。特别是那些语言精练而又伟大的演说家们,他们的一言一行甚至将决定着世界历史的进程。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不想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好的口才就是人成功的辅助器,练好了,可以遨游于人际交往之间,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练砸了,处处受人厌恶,明明是好心,到他那儿反成了恶意。
  • 允许指点,但谢绝指指点点

    允许指点,但谢绝指指点点

    现代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崩溃。不会摔门砸东西,不会流眼泪或歇斯底里。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积累到极致了,也不说话,也不真的崩溃,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能够拯救你的,只能是你自己,不必纠结于外界的评判,不必掉进他人的眼神,不必为了讨好这个世界而扭曲了自己。你越善解人意,就越没有人在意你的委屈和脾气。
  • 思路决定出路2

    思路决定出路2

    该书对人们在人生定位、心态、思维模式、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爱情婚姻、做人做事、能力培养、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针对很强的“思路突破”——谋求发展与成功的正确思路。由此引导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在现实中突破思维方式,克服心理与思想障碍,确立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把握机遇,灵活机智地处理复杂和重要问题,从而开启成功的人生之门,谱写卓越的人生乐章。
热门推荐
  • 少年异界屠魔记

    少年异界屠魔记

    林风,一个地球青年,一次偶然穿越到平行宇宙的地球——天福星。他带着屠魔渡人的任务系统,一路远行。他会遇到什么样的对手,是人族的武魂战士、是魔族的魔魂凶灵、还是荒野的妖兽?他又会使出什么样的神器?是上古神器开天斧,还是青龙偃月刀,或者是无敌的地狱火?…………城市喧哗,江湖纷扰,异界骚动。林风本想要的只是一个舞台,以享受岁月静好,却一次次卷入了危机四伏的冒险中。…………他是否会晋升为一代战神,是否会杀尽天福星的妖魔,是否会开启一代名城天空之城。一切尽在书中。
  • 满罐

    满罐

    组织上的人把付一方请到一个单独的房间,很郑重地讲了意见。好长时间,付一方沉默着,使劲吸着烟,领导也就耐心地等着。付一方起得身来,笑一笑,组织上以为他同意了,可付一方却说:“我在黄岗村当了几个月农民,体会很深。我确实想再当一次乡长。”听到付一方的话后,县里乡里的同志就张大了嘴,就用非常严肃的口气,向付一方强调了组织纪律,同时,也就用很快的方式,向县里作了汇报。县里也紧急开了会,作出两点答复:第一,尽量做每个代表的工作,让他们理解组织意图,争取完成选举任务;第二,如果代表们坚持,选举照样进行,应尊重选举结果,至于以后,还是可以采取组织措施的。
  • 快穿之修身养性

    快穿之修身养性

    “大小姐,你改该上学了”“我不去”“由不得你”说完,某人就像抗包袱那样扛起大小姐就走了……“太子,臣妾是冤枉的,我真的没有背叛你”“谁说的,那我怎么在你的床上”某王爷拎起椅子上的可爱,头也不回的走了……“歪,你是从哪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我怎么出重来没有见过你呢”“我是来自天外的一块石头,偶然遇见一个神仙让我来这里娶你”“欧,那好吧”“你娶了呗”某无良的少年就这样丢了最后的节操。“小哥哥,我娶你可好(?▽?)?嗯,就这么说定了”…………
  • 重生之金牌游戏大亨

    重生之金牌游戏大亨

    游戏公司的程序员杨明一不留神穿越到了90年代初,满脑子的游戏开发经验居然成了超越时代的“独门秘籍”!90年代初是个好时候啊!除了任天堂之外,电脑游戏产业居然是一片荒漠!这下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魔兽,暗黑,星际——什么?你问暴雪怎么办?不好意思,那是我的子公司!
  • 半人炼魂录

    半人炼魂录

    若与生俱来的灵魂只有一半,你想不想知道另一半去了哪里?他来自另一个时间,是没落王族的王子,活了九千岁的他一直只有半条灵魂……重要的记忆都逃离了他,他还能认识自己吗?那天,他的爱人带他回到了另一个时间,借助脑中残留的九段鳞片开始了自己修魂之旅……他还能找到自己另一半的灵魂吗?听魂师、雕刻师、画师、五行魔法……都在他炼魂的道路上拯救他,或者——毁灭他……
  • 狂妃VS坏坏王爷

    狂妃VS坏坏王爷

    她凤凌舞是举国皆知的怯懦小姐,饱受欺压!当清冷的双眸再度睁开,重生后的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回眸一笑,天下风云起!“太子我不稀罕!”凤凌舞不屑的一掌便是将太子北宫夜击倒在地,眼底冷笑。她的男人,一定会是天下之尊!而不是这个以貌取人,肤浅的家伙!穿越的第一天,毁姐姐的容,打二夫人,将太子踹在脚下!昔日的怯懦再不复。宫宴晚上,她一曲凤舞九天,惊艳四座。惊绝了四王爷:“本王取你为妃可好?!”“姑奶奶的男人,只能携我一人,傲视天下!四王爷还不够格!”她不屑的扔下这句话,便离了去!却不料,遭人暗算。“力量这么弱小,你有什么资格狂!?”邪魅的男子救起凤凌舞,眼神里满是不屑。她袖口下的拳头紧握,拿什么来狂?!等我超过你时,你自会知道,我拿什么来狂!·“凤凌舞,本王愿以云楚国为聘,娶你为妃!”云楚国的太子带着传国玉玺向她提亲。她抽嘴:“不嫁!”“凤凌舞,你是本太子的!从你出生便是本太子的!”北宫国的太子厚着脸皮提亲,她冷眼:“滚开!”“凤凌舞,我是你的救命恩人,你得以身相许!”昆仑国的长公主嬉笑着插科打诨,她无语:“不要!”“我的小狂妃,求婚的事情还是本王来吧!本王一无所有,你愿不愿意嫁?!”她坚定的点点头:“愿意!”且看她一介女流,怎样傲视天下!
  • 帝少霸宠:娇妻难养

    帝少霸宠:娇妻难养

    媳妇外表软萌可爱内心糙汉子怎么办?当然是宠着!毫无底线的宠着!媳妇脾气不好,想要揍人怎么办?当然是帮她揍,别人疼不疼无所谓,但不能让媳妇手疼。媳妇离家泡小鲜肉怎么办?这个当然……当然是不能忍的,扛回家,身体力行的告诉她,还是自己好用。
  • 汉学研究新视野

    汉学研究新视野

    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以丰富的外文资料、融贯中西的学识,对近年来德语、英语世界所出版的汉学新书中所涉及的新译本、新材料、新观点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其中绝大多数的材料都是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来。同时,他也对中西文化在文、史、哲等领域的异同进行了深入探讨。材料新颖别致,分析鞭辟入里,是了解西方汉学界学术前沿的最佳捷径。
  • 登基为皇之皇叔哪里逃

    登基为皇之皇叔哪里逃

    一个是乡野丫头,一个是冷血王爷,一个驻守边疆,一个低微朴素,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却因为一道圣旨,相互之间的命运紧紧的交织在了一起.......
  • 春闷偶成十二韵

    春闷偶成十二韵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