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3800000025

第25章 文化的认知要素和文化类型(5)

2.文化同化。同化原为生理学概念,指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社会学上指不同文化单位融合成一个同质文化单位的渐进或缓慢的过程。在文化学上,同化是指属于不同文化的个人或群体被融入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文化中的过程。最常见的同化是以入侵方式为主的强迫同化。入侵者借助军事、政治和经济力量把自己的文化强加于被入侵者。如日本在二战前和二战时期中对朝鲜等国家、中国台湾等地区的同化。强迫同化是一种野蛮、落后的文化接触方式,已经被人们逐渐抛弃。通过文化传播、通婚等方式进行自愿同化仍然是主流。目前人们最关注的是移民。一个定型的文化群体或民族,整个迁入某一社区,与其他文化群体或民族平等聚居,迁入者将在很长时期内保留自己的文化,同化速度很慢。如果迁入者打破原来的文化群体,零散分布在各个地区,与其他民族聚居,他们将很快被同化。例如在美国,土著印地安人和数百万从世界各地到来的的移民,经过重新安置、学校教育及美国生活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在两三代之内几乎完全被同化。从宏观的文化接触上说,不同体系的文化的同化只能是理论上的,彻底的、严格意义上的同化几乎不存在。在跨文化传播研究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作为个体,或者作为小规模群体的文化同化。所谓“边缘人”、“陌生人、”“新移民”等对主流文化不愿意、不能够认同和同化的人,是跨文化传播重要的研究对象。

3.文化维模。作为文化的“自组织功能”,文化维模是指一种文化对自己文化模式维护的功能。这种功能使一种文化在与其他文化接触中能够对异文化进行自我保护性的选择。当异文化有利于本文化的发展、稳定时,予以接受,从而发展和丰富本民族文化;当异文化损害甚至破坏本文化,或者文化主体认为威胁到本民族文化时,对异文化予以斥拒。因此,文化维模功能对跨文化传播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作用。积极的一面,在于它对本土文化的保护与对外来文化的“筛选”;消极的一面是对跨文化传播的阻隔,使本土文化处于封闭状态和惰性状态。

作为一种监察力量,文化的维模功能积极或消极作用的发挥,取决于社会内部运行机制的状况。当一个社会内部协调稳定,社会欣欣向荣,文化本身必然具有开放性,维模功能对外来文化则持积极态度,能够更多地促使社会接受先进的外来文化,以适应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在一个社会内部运行机制已经失调,或者处于惰性的慢变状态的封闭社会里,文化的维模功能会对外来文化就会顽强地拒绝,文化传播就难以实现。维模功能成为一种保守的力量,久而久之,便产生了一种文化隔阂,使原有文化缺乏活力。这种文化隔阂的时间越长,它对文化交流,尤其是文化输入的制约性就越强。可见文化维模有一个文化价值评判,这个评判最终取决于社会主流文化对异文化的价值评估。中国历史上多次广义的西学东渐,是文化维模的典型。如汉代末年开始的佛教传入东土,到盛唐形成释、道、儒三教鼎立,使佛教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内核之一;明末清初以及清末民初两个时期之内,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在相当的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结构。在这两个时期,文化维模的作用很不相同。汉唐文化被李约瑟视为中国人文历史的顶峰,根本地得益于汉唐的文化开放。汉唐统治者以空前的政治自信开拓文化疆域,开放意识形态,开放文化政策,开放社会生活,使汉唐文化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成就了光耀千古的文化伟业。清代中国,传统文化在许多领域都达到中国古代文化最高水准。同时,此时继承了明末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成果。清初的时候,在许多领域里,一度将这种交流推向高潮。特别是在康熙统治时期。康熙所领导的所有重要的自然科学方面的活动,几乎都有传教士不同程度的参与。但是当时有一种流行的中西文化交流的观点叫“西学中源”,认为西方自然科学的源头在中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只是后来在西方发展得越来越精罢了。这种思潮本质上是一种虚骄自大,与汉唐时期传统文化把西土的佛教改造为禅宗很不一样。因此,其消极影响后来越来越明显。到后来,由于鸦片战争及英法联军的刺激而兴起的洋务运动,主要采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态度来对待西方文化,结果是甲午战争以后有识之士提出“全盘西化”的文化主张。可以看出文化维模面临从消极态度到被彻底抛弃的趋势。

在跨文化传播视野中,文化维模功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其双向性和价值评判,使它成为跨文化传播现象理性判断的一个焦点。

4.文化适应。与文化维模原理密切相联,文化适应反映了适应对方文化维模的一种选择性操作。文化适应是指一种文化传播到另一文化时,它必须适应这一文化的特色和接受能力。没有这种适应,传播便不能正常进行,甚至半途夭折。如果说维模功能是受传文化对异文化传播的影响机制的话,文化适应便是传播者对受传文化的影响机制。

汉唐时期,印度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就表现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适应。佛教传入之初,由于儒学之尊,佛教受到排斥,甚至在法律上规定汉人不许出家为僧。面对中国文化的维模功能,东汉时,佛教是依附当时流行的道术存在和传播的。为了适应当时的政治伦理观念,印度教徒或以商人,或以欣赏和研究中国文化的面目出现,高唱佛儒一家论,与儒家文化相妥协。在翻译经典时,凡涉及男女之间、家庭之间、主仆之间关系的内容,都有很大的改动,甚至关公也被拉入伽蓝殿。唐代许多佛教徒专门编造讲学的佛经,如印度佛教《孟兰盆经》,删略了许多与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不相容的情节,结果讲得同中国孝经一样,在中国得以广泛流传。同上。如前述清代的文化政策,传教士也为了迎合“西学中源”这一说法,把西方代数学译为“阿尔热巴拉”或“阿尔朱巴尔”(AlSebm),并解释为“东来法”,大得康熙赞赏。

文化适应无论在宏观还是在微观层面都是跨文化传播的普遍现象。比如在语言上,电脑在中国开始普及时,沿袭西方英文名称,简写为PC,即personal commputer,如果直接翻译应当是个人电脑,但多数被译为中文的“家用电脑”,也是适应中国以家庭为单元的文化习惯。

5.文化整合。庄晓东指出,整合原本是一个生物学和心理学的概念,后来引入其他领域,包括文化研究学科。所谓文化整合,就是在文化接触过程中,一种文化把异文化的要素,按照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根据自己的选择重新建构成一个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的文化整体。文化整合的情况很复杂,美国《社会科学国际百科全书》把文化整合分为构型整合与主题整合、联系整合、逻辑整合、适应整合或功能整合、风格整合、调节整合六类。文化的整合功能使得文化变迁和发展得以实现,也就是说,文化涵化是建立在整合的基础之上。文化整合的结果并非形成一个有机的不可分拆的整体,而是一种既融合渗透,又相互冲突,甚至并存不悖的松散杂陈但又非完全无序的复合体。

在同一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亚文化包括各种异文化现象的存在,导致主流文化不断地进行文化整合,以强化主流文化的结构和功能。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一方面是旧文化的分崩离析,另一方面,是文化在新的基础上的重新整合。此外,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的每一次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包括征服、同化等等,都是使整个社会的文化重新整合的过程。文化整合有其客观的基础和依据。这种现象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中华文化不是一种单一文化,而是“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它不仅兼容了巴蜀文化、楚文化等不同文化元素,而且还融合了各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外来文化。这种整合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播的产物。正如C.恩伯和M.恩伯把文化整合定义为:构成文化的诸要素或特质不是习俗的随意拼凑,而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相互适应或和谐一致的。

7.文化增殖。庄晓东认为,所谓文化增殖是文化在质和量上的“膨胀”或放大,是文化的再生产和创新,是传播过程中文化的原有价值或意义在生成出新的价值和意义的现象。文化增殖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展开。在时间维度方面,文化增殖主要表现为由于大量先进的现代电子传播媒介的使用,使传播的时间大为缩短,效率大大增加,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繁荣。在空间维度方面,文化增殖主要表现为文化传播溢出了民族国家的疆界,衍生出一种新的价值和意义。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在向东亚和东南亚传播中,与那里的文化融为一体,产生出新的文化形态。日语中的汉字、韩国国旗上的八卦图等等,均表明中国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增殖出来的文化内涵。然而,不是任何一种文化都必然是增殖的。唯有那些开放和创新的文化才会产生新的生长点,才会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在“扬弃”异质文化的同时重构出一种全新的文化,从而保持自己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由此可见,文化传播为文化增殖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但不是任何文化传播都必然导致文化的增殖。因为文化系统如同人的生理系统一样,对异己成分有着强烈的拒斥反应。事实上,文化传播的过程是传播者和受传者双方识别、选择和消化“他文化”的过程。一种封闭、保守、落后的文化,一种缺乏创新性的文化是不会增殖和再生的,这种文化必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被淘汰出局。

8.文化积淀。庄晓东说,文化传播使文化财富承接和传播开来,成为不断积累的文化遗产,使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得以沉淀和堆积,这种文化的承继和发展便是文化积淀。文化传播的时间越久远,文化积淀就越深厚。文化积淀促进了人类的进化和发展。正如摩尔根所指出的,人类“是通过经验知识的缓慢积累,才从蒙昧社会上升到文明社会的”。文化积淀还促成了许多文化圈的发展。在学界首先提出文化圈理论的是文化研究中的“文化历史学派”。此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其领袖人物是德国的F.格雷布纳。他们的理论基础是新康德主义者李凯尔特的历史主义。在他们看来,历史现象是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人类文化也是一次产生的,而且一旦产生出来,便向外传播。传播者的文化和受传者的文化通过交流结合起来,形成某种所谓的“文化圈”。因此,人们把这一学派称为“文化圈学派”或“传播学派”。文化圈范畴的设定以及对某种物质文化实体的区域性、稳定性、自足性和时空性的规定,是有科学价值的。斯宾格勒所说的“历史形态”的实质,就是把人类文化分为八大文化圈,即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希腊文化、玛雅文化、西亚北非伊斯兰文化、西欧文化。汤因比在其巨著《历史研究》中所描绘的37个文明圈,其实就是文化圈。我们看到,域内和域外、族内和族外的不同文化圈之间相互交流、碰撞以及相互融合,从而形成独具个性的文化内涵。因此,文化的积淀并不是一种封闭的由上一代将文化简单机械地传递给下一代的历时性过程,而且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因子的、共时性的创造过程。

同类推荐
  • 哈尼阿培聪坡坡:哈尼族迁徙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哈尼阿培聪坡坡:哈尼族迁徙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这部史诗是哈尼族传统文学的顶峰之作,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是目前发现的系统、完整地记载哈尼族历史沿革的长篇史诗之一。作为哈尼族人民的“史记”,全诗长5000余行,由歌头和以下七章组成:《远古的虎尼虎那高山》、《从什虽湖到嘎鲁嘎则》、《惹罗普楚》、《好地诺马阿美》、《色厄作娘》、《谷哈密查》、《森林密密的红河两岸》。它以现实主义手法记叙了哈尼祖先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迁徙情况,并对其迁徙各地的原因、路线、途程、在各个迁居地的社会生活、生产、风习、宗教,以及与毗邻民族的关系等等,均作了详细而生动的辑录,因而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历史学、社会学及宗教学价值。
  • 山西民居与饮食

    山西民居与饮食

    山西民居和饮食生活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文化中有代表性的特定地区文化类型之一,展现着别具一格的地方味道和风情。
  • 好莱坞的强权文化

    好莱坞的强权文化

    《好莱坞的强权文化》一书披露了好莱坞电影业同美国国防部、中央情报局和大牌军火承包商之间的密切联系。作者阿尔福特在书中分析探讨了近年来拍摄制作的100多部各种类型影片,向我们表明有些貌似开明的影片,如《夺金三王》、《卢旺达旅馆》,其实常常同美国军方插手拍摄制作过程的影片一样(如《黑鹰坠落》、《钢铁侠》和《变形金刚》),只不过是一些墨守成规、具有误导作用的影片。
  • 米粮库胡同往事

    米粮库胡同往事

    本书是吴雅山老师多年实地走访、各方搜集信息而著,写了几百年来米粮库胡同一带的著名景物、人物、历史故事,还有作者作为京城百姓的切身体会和经历。
  •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学文化教育的目标。《弟子规》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华,讲述人在家、在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本册书主要就《弟子规》所阐述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方面,具体讲解其中隐含的113件事的道理,并就生活在当代的中职学生如何受到用人单位喜爱,如何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获得认可加以阐述。
热门推荐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修仙废柴逆袭记

    修仙废柴逆袭记

    在修真底层默默挣扎的沈秋一朝重生到了几千年前,天材地宝,仙法秘籍,仙器灵丹,前人遗府,大好的机缘在等着她。前世被人否定,沈秋发誓,今世她要直登仙道,为仙为上!
  • 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

    本书介绍了“初唐四杰”所处的时代、小传、诗文创作的思想内容、诗文创作的局限性以及历代对初唐四杰的评价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万道秩序

    万道秩序

    自那抹灭在时空、消失在历史长河世界而来,少年意外陷入尘间,历经千万艰辛,得见辉煌与阴暗岁月!那失落的文明,尘封的记忆,那荒凉残忍的历史,是否会再次重演、更迭……
  • 重生之步步升仙

    重生之步步升仙

    叶天灵前世被自己堂姐叶天媚一剑斩杀,重生归来,回到了自己小时候,她发誓,前世没有得到的法宝,功法,灵药,灵丹,通通的要到姐碗里来。练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推荐新书《仙道难修》,欢迎大家收看。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创世礼赞

    创世礼赞

    看一个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奸馋懒滑坏、阴险毒辣狠的小人物,如何成长为这个世间的创世之神!
  • 那些伤

    那些伤

    我希望在你看到这些故事的时候,你会说,其实我懂得,我也经历过。那些叛逆的青春里,你是否也想过逃课上网,想过离家出走,甚至想过自残轻生...每个人都肯定会有那么一段伤痕累累的日子,虽然已经过去,但却深深铭记在了心里。我们都曾颓废过,受伤过,一个人蜷缩在家里偷偷地哭过。可是,那些伤都已经过去了,我们还要向前走,要坚强。感激那些伤,是它让我走向成长,感激那些赐予我伤痛的人们,是他们让我学会坚强。要记住:人生就像《西游记》,不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怎能取得真经?谨以此书献给那些正在受伤和曾经受过伤的朋友。
  • 综穿之炮灰黑化日常

    综穿之炮灰黑化日常

    这是一个个穿越与反穿越,炮灰黑化逆袭的故事!被夺舍的顾淼(连载中)林家幺女穿成男主他妈女主她姑带着古宅在六零第二婚我的工农兵大学知青的女儿农家老太……PS: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