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3800000034

第34章 非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传播(4)

他们三人进行的研究都尽其所能地避免文化所产生的制约。电视、电影及书面材料的传播使他们想做到这一点尤为不易,但这些调查人员就研究封闭性地区以及在可能的情况下就研究尚无文字的社会,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这一点。

他们的研究似乎证实了这么一个事实,即我们的遗传基因能够继承某些基本的自然反应。我们生来就带有进行非语言交际的因素,我们能够向其他人表露喜、怒、哀、乐及其他情感,而不必去学要如何才能显示它们。

当然,这并不违背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还必须学会使用许多姿势,这些姿势在一个社会里有某种意味,而在另一个社会里却有不同的意思。我们在西方的人左右摇头意味着“不”,上下点头意味着“是”,而在印度的某些地方,这些动作的意思正好相反。上下点头表示“不”,左右摇头表示“是”。

由此我们知道,我们的非语言性语言一部分是出自本能的,一部分是经人教会的,还有一部分是摹仿得来的。接下去我们就会看到,在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中,这个摹仿的因素有多么的重要。

从文化的角度讲,“本能的”非言语行为即为本能文化的一种形式。本能文化阶段,人类尚处于以动物性为主的原始样态,此间的文化总的来说还是一种生存文化,是为人类生存服务的,包括人群初期的社会组织、工具的使用和制造以及混沌的语言等,当然也包括非言语行为。但既然是文化,就表明是一种开始超越动物生存状态。例如群婚制的从血缘群婚制到亚血缘群婚制,前者以直系血亲之间的两性关系为禁忌,而后者虽然仍是一种同行辈的男女之间的集团婚,却从两性关系中排除了姊妹与兄弟。起初是排除同胞兄弟姊妹,其后又排除了血缘关系较远的兄弟姊妹。性是人与动物的基本本能,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与动物一样共同的都是为了繁衍后代绵延种族,但从动物的杂交到群婚制度,已经上升到了文化的层面。只是和后代的一夫一妻制以及今天的性作为一种娱乐和享受不同,本能文化阶段的群婚制根本地还是为更好地繁衍后代这一根本的动物性服务的。而与纯粹的动物性不同,群婚作为一种文化超越了纯粹的动物性,限制着人类动物性的减少。在人类独有的语言方面,尽管语言人类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尽管人类已经直立行走,具备“巧舌如簧”的生理功能,但考察早期人类语言,仍然可以发现其以舌根音、喉音、重浊音和单一音节为主,这与动物的嚎叫有更多的联系,但语言已经可以与时空分离,已经具备能产性。在非言语行为的表现上,直到今天,人们的空间占有反应、悲伤时的哀号、高兴时的手舞足蹈等与动物几无二致,但这些非言语行为的表意的多样性、民族性又与动物有了根本的不同,成为主动或被动传播的组成部分和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三、非言语行为的跨文化传播

是的,非言语行为的人类共通性不能代表全部。与此同时,非言语行为的民族性仍然存在。只有那些非本能的,“人家教的”和“模仿来的”非言语行为具有更多的民族性和文化性。

由于非言语行为的无意识性,它的跨文化传播几乎呈两极分布,即本能的非言语行为传播的“文化可通约性”高,后天习得的非言语行为在传播中“文化可通约性”低。在这个意义上说,非言语行为的跨文化传播主要是指习得性非言语行为的跨文化传播。本能的非言语行为理据性强,往往可以从动物性或者生理性上得到解释,后天习得的非言语行为理据性弱,更多地表现出文化的约定俗成,一般难以解释。

虽然如此,本能性的非言语行为与习得性的非言语行为之间的联系理论上说是存在的,只是由于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难以追溯了。比如座位的空间分布,包括中国人在内的许多民族都很讲究,尊者或长者在围坐时居首,一般是上方,现在多指面向门的方向。笔者在美国亚历桑那州印第安人博物馆了解到,印第安人家中一般都围着火塘而坐,面向门的方向是最温暖的地方。因此总是长者的位子。后来尊者长者居于此位成为习惯。另一方面,众所周知食指和中指叉开表示胜利,这是英文“胜利”的头个字母V的拟形。但是这个手势背过去表示猥亵和侮辱,其来源是什么,连著名的动作语言学家D.莫里斯也考证不出来。因此要准确地解释习得性非言语语言形成的文化基因并非易事,因为文化的传承是一个习得的过程,其中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会在不同层面影响到非言语语言的变异。不过,从理论上说,不同的非言语语言总是在其文化中能够找到解释的,因为非言语语言是文化的延伸部分。进一步说,非言语语言的跨文化传播主要是指具有民族性和文化性的非言语语言的传播。

例如,日本人重男轻女很厉害,因此伸大拇指就是男人,伸小拇指则是女人的意思。而不是中国人的好与差的意思。

握手是在相见、离别、恭贺、或致谢时相互表示情谊、致意的一种礼节,双方往往是先打招呼,后握手致意。比较多的说法认为,握手起源于欧洲的中世纪,陌生人见面,如果确认不是敌人,就放下武器。摊开手,以表示自己不存二心,然后,彼此靠近,握手言欢,由于多数人格斗使用右手,所以双方右手相握,就不用担心对方会拔刀相逼,握手,不过是双方解除戒心,放下武器,以诚相见的方式罢了。其后这种非言语语言符号化,成为致意的象征。

握手不是中国传统的礼节。《说文》:“握,搤(扼)持也。”握即持、抓住、拉住之意。《广韵》更为明白:“握,持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私握臣手”。是说宦官头领缪贤曾跟随赵王与燕王在边境上会过面。燕王背着赵王握着缪贤的手,告诉他愿意私下交个朋友。“握手”相连最早见于《后汉书?李通传》:“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李通和刘秀初次相见后,话语投机,交谈忘了时日,手拉手甚为欢愉。可见在古代中国握手并不是一种礼节,而是非常亲切或者亲热的一种非言语语言,而且并不常用。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的文化,身体间的接触作为礼节极为少见。这种高度理性化的文化使中国人采用另一种方式表达陌生人之间见面的礼节,即拱手礼。拱手礼也叫作揖礼,属相见或感谢时常用的一种礼节。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双手互握合于胸前,上下振动三次。一般情况男子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女子相反。拱手礼始于上古的西周时代,据说有模仿带手枷奴隶的含义,通过自贬自谦的方式,即意为愿做对方奴仆来向对方表示敬意。这与中国古代汉语人称代词贫乏且少用,而多用“仆”、“在下”,或者用自称其名等代替第一人称代词,其语言方式的价值指向是一致的。后来拱手逐渐成了相见的礼节,尤其是近现代,已基本成为主要交往礼节之一。拱手礼在新中国成立后就作为“封建文化”被“同志式”的握手礼替代了,但是至今也并没有为全体中国人接受,特别在广袤的乡村。有意思的是,拱手礼(有时是双手合什)现在在包括官场的许多场合大有复辟之势。与握手礼讲究双方伸手的主动与被动、握手力度的轻重以及撒手的先后等一样,拱手的位置高低也有不同的交际含义。

非言语行为的跨文化传播更多地表现在人际交往和视觉传播中。

1793年,英国为了建立与中国的通商关系,派马戛尔尼访华。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员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至于英国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的回答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英国于1816年又派阿美士德勋爵率领使团再次来华,希望以外交手段敲开古老中国封闭的大门。这次这位阿美士德勋爵更加不幸,他面对的是对大清帝国受朝觐礼节有病态爱好的嘉庆皇帝。对于是否答应对大清皇帝行三跪九叩礼,不仅在外交使团,甚至在英国内阁也有争议。阿美士德最后作出了让步,愿意三次下跪并三次俯首,尽管这已经比马戛尔尼大大退让了,但据中国方面说皇帝坚持要三跪九叩头。其间甚至发生了肢体冲突,阿美士德勋爵和他的外交使团最终还是被逐出了中国。直到1873年6月27日,在恭亲王奕的陪同下,年轻的同治皇帝在紫光阁相继会见了日本、俄国、美国、英国、法国和荷兰的公使以及德国的翻译官。各国的使节们将自己国家的国书放到皇帝的桌案上,行鞠躬礼,同治皇帝则通过恭亲王之口对使节们所代表的国家元首表示了问候和良好的祝愿,使节们随即告退。

从乾隆接见马戛尔尼的跪拜到到同治接见各国使节的鞠躬,期间用了近80年。这一场场“叩头”风波不是简单的外交礼节风波,而是一次又一次严重的跨文化传播冲突。相对于西方国家关于国家之间平等的文化观念,闭关锁国的大清帝国的意识形态中国家之间并不平等。在这些“超级夜郞”们的观念中,英国,还有紧随马戛尔尼之后的俄罗斯、荷兰以及葡萄牙等国,与“天朝”的“藩属”朝鲜、琉球之类是一样,只是野蛮落后的“蛮夷之邦”。他们的“通商”要求只是一个借口,正如乾隆皇帝的理解:“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其实是想要得到更多的“赏赐”。中国历史上的确也是如此。所以马戛尔尼向乾隆皇帝呈递了英王的信,并送了几只西洋表作为礼品后,皇帝回赠了他一件雕刻得十分精致的蛇纹石礼品。接着,随行的斯当东父子上前向皇帝致礼,乾隆帝也赠给斯当东一块与大使一样的玉石,向小斯当东“御赐”了自己随身带的一只黄色荷包,以示“恩宠”。更有意思的是,觐见后,乾隆故意安排大臣陪英国使团参观行宫。英国人看到园内的楼里都放着西洋的玩具、挂钟和地球仪,感到十分扫兴,因为这些东西让他们的礼品顿时黯然失色。陪同马戛尔尼游览的官员还告诉他,比起圆明园内西洋珍宝馆收藏的东西,这些都算不了什么。英国人一阵尴尬的沉默,中国居然到处是英国人引以为荣的礼品物件。

我们可以通过嘉庆皇帝由阿美士德勋爵转交给英国摄政王的信理解这次叩头风波的文化意蕴:“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如称问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

和跪拜不同,叩头是一种高度符号化的中国文化的传统,表示屈从、顺服之意。这种肢体语言文化化后就成为一种礼制,对于生活在其间的中国人来说,并无侮辱之意。直到今天,大年大节时晚辈对于长辈,活着的后人对于死去的先人,私间的徒弟对于师傅等,仍主动地或者被要求用这种方式表示最高的敬意、尊重或感恩。即使在晚清,皇帝也不是有意要用这种方式侮辱外交使节,而是遵循“化外”蛮邦对“天朝”应有之礼节这一古已有之的传统。所以嘉庆的一道诏书上也一依惯例:“尔使臣行礼,悉跪叩如仪。”这不是没有根据的。按照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叩头这一符号,表达敬意是其外延,但是中西方两种文化有不同的内涵:在中国文化中是外国对大清帝国致敬;在西方文化中则是后者对前者的侮辱。

当前对非言语行为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主要是采取共同对比的方法。主要针对即时传播中行为与方式的相同点、不同点以及造成的文化冲突,重点是不同文化在非言语行为传播中的相异点,并对相异点进行分类,力图找出其中某些有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人们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行为方式,促进有效传播。

同类推荐
  • 虎踞梅岭:梅关

    虎踞梅岭:梅关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 乡村拾遗

    乡村拾遗

    本故事集共有185篇故事,分为花草动物篇、风土人物篇、奇珍异物篇、乡俗玩物篇、民间传说篇等五篇,主要叙写了乡村业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花草树木野生家养动物,乡土风情人物,以及许多奇闻异事珍物,乡村人吃穿住行趣闻异事,民间传说亲历等,是一幅幅乡村民俗画,是一部乡村民俗民风史,是典型的非遗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

    本书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为回忆散文。该书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厚、见解独到备受万千读者喜爱。由此开创“历史大散文”一代文风,令世人重拾中华文化价值。
  • 劳模文化哲学论纲(东北老工业基地劳模文化研究丛书)

    劳模文化哲学论纲(东北老工业基地劳模文化研究丛书)

    本书围绕劳模文化的本体论、认识论、生成论、演化论、方法论、价值论、创新论七个方面,从哲学视角解读劳模文化的哲学思想、认识概念、当代价值;阐述劳模文化是什么,挖掘劳模文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作用;阐述劳模文化与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体制、精神生产、东北黑土地文化等关系的理论逻辑的生成;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和探讨劳模文化的当代价值及理论创新,认为劳模文化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动力。
  • 君子必修课目

    君子必修课目

    《君子必修课目》内容简介:中国自古就非常重视科技教育。科技方面包括造纸、印刷、指南针、火药、纺织、冶铸等,教育方面包括官学、私塾以及科举制度等,都取得了伟大成就,极大地推动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热门推荐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9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9卷)

    微型小说,在我国虽然自古有之,如《世说新语》《唐元话本》《聊斋志异》等,但一直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未能从短篇小说中独立出来。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小说。微型小说便很快盛兴繁荣起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因而一些报刊纷纷开辟微型小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表微型小说的报刊有两千家左右,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达七八万篇。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
  • 青少年文化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文化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帅哥请止步

    帅哥请止步

    推荐完结篇,简小鱼的(男神大人好)鲁美人的(美人家的暴君熊)她高伊人的名言:美色最重要,毕竟这是个看脸的年代。可是自从遇到了他,高伊人的名言多加了一条:人品也很重要。一个不小心,她就将自己‘卖身’给他了,人前,人后,她都是那个只能挨骂不能反抗的小女仆。“姓楚的,老娘不干了。”某日,某女终于发火了。对于高伊人的一脸怒火,某人终于放下手中的小提琴过来拎走她手中不断哭泣的包子。看着被某人抱过手就止哭的包子,某女更是满心的委屈,大的欺负自己就算了,小的也欺负自己,她要离家出走。‘粑粑,麻麻又去吃美男的豆腐了。’被丢下的某包子不悦的告状着。“乖乖睡觉去,我去找你麻麻做会运动。”
  • 爱在烟雨楼台间

    爱在烟雨楼台间

    她,前一世丈夫出轨,双胞胎孩子流产,尝尽悲苦后坠江身亡,至死不知道为何被最爱的人背叛。这一世,她竟然脑残的再次被渣男欺骗,只是在她上贼船的路上,总有那么一个讨厌的人不合时宜的出现,屡次将她拽下船。他,人前的玉面书生,背地里却腹黑霸道,腥风血雨的战场上,他竭力拼杀,只为了与她共享一世繁华。本文架空,勿考据,只希望能给小仙女们的休闲时光带来一缕温馨,不喜欢的请拍砖,喜欢的求包养。
  • 学霸逆袭:凤爷,别宠我!

    学霸逆袭:凤爷,别宠我!

    多年前,顾父说“宝贝,你只要做爸爸的小仙女便好,只吃糖不吃苦的那种。”多年后某个长的跟妖孽一样的男人说:“宝贝,从今往后让我来守护你吧”就这样那个霸道又有点呆萌的顾雯雯搞定了两个大帅哥!嘿嘿。顾雯雯那励志又带着点儿幽默的人生希望能够越走越好!
  • 安年一顾可倾城

    安年一顾可倾城

    一场阴谋,未婚夫变妹夫。醉酒之下,误打误撞搭上了别的男人,本以为老死不相往来,没想却被强势逼诱签下卖身契。从此,她成了他的人。可当她开始贪恋这段感情时,才发现,原来,他最爱的人不是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昼帘绪论

    昼帘绪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豪门错爱:总裁别太坏

    豪门错爱:总裁别太坏

    当爱成为了一种信仰,便注定了一生的守候。她遇见他时,年少无知两小无猜;她爱上他时,她落魄潦倒无人可识;她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向他表明了自己的心思,却阴差阳错有了不虞之隙;她宁愿忍受着荆棘拥抱他,最终还是遍体鳞伤;当她终于看清了,看淡了,想离开了,他却不肯再放过她……
  • 恋人未满

    恋人未满

    在简一薇十三岁那年,父亲的死讯传来,她成了烈士之女。为了保护她们母女,部队安排她们寄住到了赵副团长家中,于是她遇见了大她四岁的赵青笺,从此开始了她五年的隐忍痛苦生涯。十八岁的她想要遗忘悲痛与恶梦来到另一座城市开始大学生活,然而当她决定接受班铭的追求时,赵青笺再度出现,令她卷入了另一个“阴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