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3800000048

第48章 附录:有效交流的焦虑和不确定性管理理论(4)

对语言上与我们有交集的陌生人我们很乐意接触(Giles & Smith,1979),但是同化并不总是受欢迎。盖尔斯和伯恩(Giles &Byrne,1982)指出当陌生人开始学习我们的说话方式时,我们会为了保持语言特殊性拒绝陌生人的同化(Simard等,1976)。对陌生人言语的同化也取决群体内部成员对陌生人意图的归因。当我们意识到陌生人的意图是积极的,我们就会积极地评价他们的同化。如果对自己的社会身份感到不安全并且/或者我们从陌生人那里受到威胁,我们就会拒绝陌生人的同化(Gallois等,1995)。集体主义文化的群体比个人主义文化的群体对陌生人的同化更加排斥(Gallois等,1995)。

影响我们交流的因素除了我们对陌生群体的适应以外,还包括陌生人对我们群体的适应,但其中陌生人对我们群体的适应影响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如果陌生人跟我们有分歧,他们的行为就很难预测,我们与之交流时就会产生焦虑和不确定性。相反,如果陌生人能融入我们的交流方式,我们也意识到他们的意图是积极的,就有利于管理焦虑和不确定性。

六个关于对陌生人反应的公理如下:

公理10:复杂处理陌生人信息能力的增强,会减弱我们的焦虑,并且增强我们准确预测陌生人行为的能力。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11:对陌生人的态度越是僵化,我们的焦虑就越强,准确预测陌生人行为的能力就越低。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12:不确定性指向性越强,我们准确预测陌生人行为的能力就越强。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13:我们对模糊容忍度的增强会减弱焦虑。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14:与陌生人产生共鸣越强,我们的焦虑就会越弱,准确预测陌生人行为的能力就越强。限制条件:当我们尊重陌生人,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15:陌生人融入我们群体的程度越强烈,我们的焦虑就会越弱,预测他们行为的自信就越大。限制条件:只有在个人主义文化中,我们对自己的社会身份感到安全并且没有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威胁,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社会分类(Social Categorization)

社会分类是指把人们划分成对我们有意义的不同群体,从而使我们的社会环境有条理(Tajfel,1978,1981)。通过分类,我们开始意识到什么是群体内部成员和群体外部成员。社会分类促成了活跃的社会身份以及与陌生人交流的群际行为,这一切也导致了焦虑和不确定性。尽管如此,如果意识到与陌生人分享的是高于普通内部群体的身份,我们的焦虑程度仍跟与内部成员交流时的焦虑程度相似(见Gaertner等的研究总结,1999)。

我们倾向于认为自己的群体比外部群体(陌生人的群体;Linville等,1989)有更大的区别。对外部群体越熟悉,我们认识到这些群体的差异就越大。对外部群体我们的认识越具多样性,我们就不会以一种简单消极的方式对待所有的成员(Johnston & Hewstone,1990)。高夫曼(Goffman,1959)认为在群际交流中的功能性行为能够使人意识到群体间的差别,并利用这个信息使交流尽量顺畅。

当我们对陌生人进行分类,或者考虑陌生人和他们的群体时,我们会对陌生人的行为抱有期望,它与我们的参与和预测有关。消极的期望(如基于种族中心主义、消极的观念、偏见)会带来不确定性和群际间的焦虑(Hubbert等,1999)。相反,积极的期望(基于积极的观念)帮助我们管理不确定性和焦虑。积极的期望使我们在与陌生人交流时采取积极的行为(见Hamilton等对期望确认过程的讨论,1990)。我们的期望越积极,我们就越不会产生焦虑,并且预测陌生人行为就越有信心(Gudykunst & Shapiro,1996;Hubbert等,1999;Plant & Devine,2003)。尽管如此,单凭积极期望,还不能足够的准确预测,为了准确预测,我们需要掌握关于陌生人文化、群体成员和与我们交流的陌生人个体的准确信息。

迪万(Devine,1989)认为当我们的消极观念滋长时,有意识的管理自己的行为可以控制我们对陌生人的偏见。她指出“不带偏见的反应是一种功能,这种功能是一个有目的的控制过程,为了不表现出偏见而要求有意识的决策。另外,新的反应在对自动滋生的传统观念的反应变得有竞争力之前,必须先要习得和实践”(p.15)。当我们的消极观念滋生时,我们变得有意识就可以在认知上管理焦虑并增加我们准确预测陌生人行为的能力。

我们倾向于通过肤色、衣着、口音等对陌生人进行分类(Clark & Marshall,1981),但用这种线索不一定能进行正确的分类(当我们把陌生人分成一类,而他们认为不属于这一范畴时,错误分类就发生了)。在特定情况下,我们根据群体成员关系对陌生人的分类可能不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这时我们对陌生人行为的预测有可能不正确。我们可根据一种群体关系分类(如种族),并且假设基于这种分类社会身份正在影响他们的行为,尽管如此,影响陌生人行为的依据仍是不同的社会身份(如社会阶层、性别、角色)。为了准确预测,我们必须明白在特定的环境中是哪一种社会身份在引导陌生人的行为。

如果陌生人强烈认同他们的群体,我们必须努力接触并认识他们的群体成员,这是为了支持他们的自我意识。如果我们忽略了陌生人的群体,他们会认为我们的行为不符合他们的行为。因此,意识到我们和陌生人群体的相似性和不同点对有效的交流很重要。相反,当陌生人不强烈认同自己的群体时,我们和陌生人群体间的不同点就不那么重要了。

意识到与陌生人的个人相似点会影响我们接触他们的意愿或者是否与他们结成友谊(见Berscheid,1985)。意识到相似性与管理焦虑和不确定性有关(如Gudykunst、Chua & Gray,1987;Hubbert等,1999),意识到双方的差别越大,我们与陌生人交流的消极影响(如焦虑)就越强。

七个关于社会分类的公理如下:

公理16:对双方相似性和不同点的理解力越强,我们的焦虑就越弱,正确预测对方行为的能力就越强。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我们没有深思熟虑,并且陌生人对自己的群体有强烈认同的时候,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17:意识到双方个人相似性越强,我们的焦虑就越弱,正确预测对方行为的能力就越强。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18:我们按照陌生人分类的方式对他们分类的能力越强,正确预测对方行为的能力就越强。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19:意识到陌生人群体多样性的增强,会降低我们的焦虑并且提高准确预测他们行为的能力。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20:我们同陌生人分享群体内部的高级身份的意识越强,我们的焦虑就越小,正确预测对方行为的能力就越强。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21:对陌生人行为积极期望值越高,我们的焦虑越小,并且预测他们行为的信心就越大。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22:当对陌生人消极期望滋生时,我们延缓它的能力越强,焦虑就越小,正确预测对方行为的能力就越强。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情境的处理(Situational Processes)

情境影响我们行为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通过我们在不同情境中活动的剧本。剧本就是“作为参与者或旁观者的个人或与之有关的人所期望的一连串前后连贯的事件”(Abelson,1976,p.33)。剧本在不同情境下为我们的对话提供指引,并且帮助我们管理自己的不确定性(Berger & Bradac,1982)。

虽然我们知道成千上万个剧本,但多数人在与陌生人交流时是没有剧本的,这时我们感觉一切不在自我掌控中,从而产生焦虑(Britt等,1996)。如果我们只按照自己的剧本与陌生人交流的话,误解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因为在与陌生人无意识地交流时我们以为他们会以相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有些剧本在交流中是有用的,例如,运用寻找剧本的信息会减少交流中的焦虑(Leary等,1988)。

与陌生人交流的环境影响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举个例子,阿盖尔(Argyle,1991)认为合作会使双方产生积极的感觉。当我们与陌生人合作时,交流中有制度上和规范上的支持,我们通常不会有很高程度的焦虑,通常在预测他们行为的能力上,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同样,我们群体的其他成员在场比我们单独与陌生人交流产生的焦虑更少,因为有自己的人在场感觉更安全。

情境也会影响到群体内部成员和陌生人的力量。力量是影响他人的能力(如French & Raven,1959)。缺乏力量会产生焦虑,需要努力管理焦虑(Fiske等,1996)。陌生人倾向于比群体内部成员更缺乏力量,陌生人也比群体内部成员更容易意识到群际之间的力量差别。陌生人与群体关系的自然属性影响到二者的力量以及他们之间潜在的冲突(Gudykunst,1985c),与陌生人相比,我们拥有的力量越大,我们的焦虑就越小。力量也会引出认知上和评估上的偏见(Goodwin等,1998),因此对陌生人的预测不一定很准确。

四个关于情境处理的公理如下:

公理23:与陌生人合作程度越高,我们的焦虑就越小,我们预测他们行为的信心就越高。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24:在与陌生人交流时规范的制度给予越多支持,我们的焦虑就越小,我们预测他们行为的信心就越高。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25:在一个交流情境中我们群体成员所占的比重越大,我们的焦虑就越小。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26:我们意识到自己比陌生人的力量越大,我们的焦虑就越小,但我们预测他们行为的准确性也会随之降低。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与陌生人的联系(Connections to Strangers)

吸引或者对某人有好感,是提高自己与陌生人关系的一个主要因素,如果陌生人不够吸引我们,我们就不想与他们有任何关系。我们倾向于被在感觉上与自己相似的陌生人吸引(Sunnafrank & Miller,1981),这个在与陌生人交流之前显得尤其真切,但我们有机会和与我们不同的陌生人接触时,通常也会被吸引,他们对我们的吸引力会减少我们的焦虑(Stephan & Stephan,1985)和不确定性(Berger & Calabrese,1975; Gudykunst,Chua & Gray,1987)。

斯蒂芬和斯蒂芬(Stephan & Stephan,1985,1989,1992)认为与陌生人交流的质量影响到我们焦虑的程度。伊斯兰姆和休斯通(Islam & Hewstone,1993)认为交流的数量也会影响焦虑的程度。布瑞特(Britt,1996)等也报告指出焦虑的特征和状态与双方全面的交流呈反比关系。

与陌生人交流的数量和质量也会影响不确定性的程度。伯格和卡拉布瑞斯(Berger & Calabrese,1975)的不确定性削减理论(URT)指出更多的语言交流能减少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削减理论还指出我们与他人的交流越亲密(非表面上的交流),产生的不确定性就越少。扩展一下不确定性削减理论的这一含义,表明了我们与陌生人交流的次数越多,交流的质量越高,得到陌生人和他们群体的信息就越多,产生的不确定性就越少。

我们与陌生人之间互相依赖会影响双方的交流。例如,如果双方互相依赖,我们就不会产生很高程度的焦虑,预测他们行为的信心也会增加。费斯克和莫灵(Fiske & Morling,1996)认为“互相依赖可以促使正确印象的形成”(p.324),因此互相依赖可以保证预测陌生人行为的准确性。

我们和陌生人之间的亲密性也会影响双方的交流。当不同群体间的人们变得越来越亲密时(如从最初的交流到成为亲密的朋友),交流就会变得越来越私人化,越来越有同步性,困难就小了很多(Gudykunst,Nishida,& Chua,1987)。在关系发展的初级阶段,群体相似性显然起到重要作用(如最初的交流和泛泛之交),但在后期却不会(如亲密的朋友;古迪昆斯特Gudykunst,Chua & Gray,1987; Gudykunst & Shapiro,1996)。

同类推荐
  • 大家:40位文化名人采访记

    大家:40位文化名人采访记

    本书讲述了作者闵捷独家采访过的40位科学文化大家的人生故事,如冰心、夏衍、端木蕻良、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陈逸飞、杨 振 宁、丁肇中等。作者力图透过近距离的接触和观察,以全新视角勾勒出这些文化名流的独特成长历程和对民族文化的深度思考,以及他们在各自领域里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产生深远影响。
  • 被我们误读的世界

    被我们误读的世界

    《被我们误读的世界》的作者袁南生是一位拥有14年五国五馆履职经历的资深外交官。他在埃及、印度、南美、美国等地担任外交官期间,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将自己的海外亲历亲见汇集成书。在该书中,袁南生依凭白纸黑墨,带您感受印度的“苦感文化”,津巴布韦的“悠感文化”,拉美苏里南和美国旧金山的“罪恶文化”,跟您一起对比中国人的“乐感文化”,许多事实和观点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 兵典:《孙子兵法》新考

    兵典:《孙子兵法》新考

    何新是名振中外的著名学者,其在政治、经济、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早已素为人知。他在中华古典方面的研究,更为独树一帜。“何新国学经典新解”收入近二十年来,何新研究古学的全部重要著作。何新认为:中华乃是“日华”贵胃。惊世之论,石破天惊,欲寻民族文化之根者,不可不读这一套千古奇书!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将一些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2000多个常识编辑成册,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让你轻松闻阅古今中外万事万物,开拓视野。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 宁夏灯谜:1973—2012

    宁夏灯谜:1973—2012

    灯谜发展到现在,从内容、形式到载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老的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的生命。各地的灯谜创作、灯谜猜射和各种形式的灯谜活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许多发展和创新。
热门推荐
  • 《止学》知止的人生智慧

    《止学》知止的人生智慧

    本书对历代名家关于《止学》的多种解读进行系统分析和整理,并将“止”的内涵更多地与现代社会生存环境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生方向,做到志有定向、外急不动、不急于求成,在充满诱惑的尘世中,怀有一颗安定从容之心。无论是为政者还是从商者,或者学生,乃至为人父母者,都能从这本书中有所感悟。
  • 娇袭

    娇袭

    叶家庶出三小姐绝色容颜,却被人嫡母和两位姐姐利用了个彻底最后死在了发卖的路上转世重活,原主却拒绝重生,便宜了一缕来自现代的魂魄不奏是捧杀嘛,不奏是利用嘛谁利用谁啊?培养出一代绝世好爹拥有一手精湛制药绝活叶曼青眼睛弯弯地咪咪笑这出戏,演得不赖
  • 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中国商人阶层一开始就表现出它的地域色彩,形成不同的流派,崛起了十大商帮。各商帮的经营项目、活动范围、经营风格、观念并不完全一样。就是到了现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到来的时代,各地商人经商还是呈现出不同特点。因此,要想与各地商人做生意,并在商业活动中步步为“嬴”,先声夺人,就有必要了解不同地域商人的性格特点,抓住关键,区别对待。本书撷取了十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商人群体,从各地商人的性格特点,以及经商手段入手,生动而全面地提示了商业游戏中的隐形规则。
  • 凡尘情圣

    凡尘情圣

    现代社会人情稀少,许多丢失的人情化作碎片,散落在世间各地。因此,仙皇派下情圣弟子入凡,寻找丢失的人情!
  • 我的祖先是姜子牙

    我的祖先是姜子牙

    灵气悄然复苏,妖魔鬼怪破封入世,人间动荡。少年姜沐,偶然得知自己是上古大仙姜子牙后裔,得姜氏一族族长器灵相助,正以为自己要不情不愿的拯救人民与水火之中。却发现原来一山还比一山高,早就有比自己强的各路神仙现世,要是如此也就算了,可为什么修行界当中所有修士都好像在惦记自己的姜氏传承?于是,拥有姜氏传承的姜沐就开启了他的扮猪吃老虎的漫漫长路。注:“本故事纯属虚构,读者切勿对号入座。”
  • 偷恋俏皮拽公主

    偷恋俏皮拽公主

    一年前,阳光下的一舞,他们彼此许诺,相濡以沫。可命运弄人,面对一切,她宁选择抹去关于他的一切记忆,不辞而别。待她成功归来时,与他的记忆已被阴谋和仇恨埋没。一次意外又或是一次误会,他决定只在背后守护。当她重新忆起时他却已与他背道而驰。如果这已经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他她可否冲破阻碍,拨开云雾回到从前?三个人,一场情,伤的又会是谁的心?她已回不到有他的过去,又可否创造一个有他的未来?执他之手,与他偕老?
  • 娇妻撩人:总裁宠妻无极限

    娇妻撩人:总裁宠妻无极限

    被迫嫁了一个病秧子,却遇见了酷似前男友的宋怀楠!闺蜜的利用与背叛,后妈的阴谋与算计,夏诗敏的挑拨与离间……件件桩桩,把她的心推向深渊!盛世婚礼上,她说:“宋怀楠,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他微微一笑,说,“得了我的人,得了我的心,这是你的无限光荣!”
  • 再回首浅尝新酒余味

    再回首浅尝新酒余味

    流光容易把人抛。纳兰容若,那拉慧儿,康熙,卢氏,到底谁和谁是真正的爱恋…终究还是时光负了我……他不顾一切都要封的元嫔,却在历史上被磨灭淡化所有过往。他视若珍宝的蘅儿只陪了他三年便撒手人寰。百转千回,总是留不住所爱之人,难道只能认命?后来皇帝有了卫良妃,容若有了沈宛,原想着能填补内心伤痕,却不想造化弄人平添苦痛。最后那一壶新酒,终是只能独饮。回首前尘往事,干了。
  • 女主只想拯救世界

    女主只想拯救世界

    玛丽安符合所有宅男女神的特征,美丽,温柔可爱,强大,不谙世事,有些说出来矫情但惨淡的过去,作为连续三年被评为最受欢迎女主角的玛丽安有一天她从书里走到了现实。女主她不想谈恋爱只想安安分分演戏,认认真真学习,然后拯救世界。
  • 西方愿文解

    西方愿文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