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83100000001

第1章 汪曾祺给我的五封信

石湾

日前,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她自报家门:“我是汪曾祺的女儿——汪朝,正在编我父亲的全集。前些天碰到你们作家出版社的萌娘,谈起此事,说她手头还存有我父亲给她的信件。她提供给了我,真还挺有意味。我想你手上也会有我父亲给你的信吧?麻烦你也找一下好吗?”我一想,明年该是曾祺先生逝世二十周年了,能出他的全集,当然是件好事,便答应汪朝:“我马上就找!”曾祺先生1997年5月16日逝世之后,我搬了一次家,第二次装修也已过了十年,书房里堆积的资料杂乱无章,好不容易才找出两封他给我的信,好在我电脑中还存有他三封信的电子文档。这样,他就至少给我写过五封信。

我一边找信,就一边想起与曾祺先生结交的往事。“文革”后期,我从干校抽调回京,分配到筹办中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1975年秋,兼任艺研院一把手的文化部副部长袁水拍出任《人民文学》主编,从艺研院挑选了几个人去当编辑。我找到他,恳求他把我也带走。未料他说:“你将来还是搞创作吧!我记着你的事,有合适的机会再给你安排。”就这样,到了1975年冬,我就被借调到了北京京剧团创作组。当时北京京剧团是所谓的“样板团”,采取半军事化管理,全团人马都在剧团吃住。巧的是,我与曾祺先生的创作间兼卧室是门对门,直到1978年春我回艺研院,朝夕相处近两年半时间。尽管他与我及杨毓珉、吴祖光分别合作的两个剧本(一人执笔写三场戏)都先后报废了,但作为晚辈,我还是有幸向他学到了许多东西,受用至今。

离开京剧团两年后,我是在1980年6月24日开幕的北京市第四次文代会上见到曾祺先生的。我在这次找信时意外地发现我还保存着一份《北京市第四次文代会代表分组名单》,其中文学界代表162人。如今被人称作“文学巨擘”的汪曾祺却不在此列。他的名字列在戏剧界代表的最后一组。记得那天他一见到我,就很惊异地问:“你怎么来啦?”因在搞完揭批“四人帮”的“清查”运动之后,北京京剧团就回归北京市,不属文化部管辖了。我告诉他,我已调离艺研院,到即将复刊的《新观察》杂志社工作了,是应邀作为驻会记者来采访和组稿的。我知道,在“清查”运动中,他因“文革”期间在天安门城楼上亮过一次相而迟迟过不了“说清楚”关,所以直到出席这次市文代会,仍像经霜打过的花木,蔫蔫的,不像其他代表那般兴高采烈。我知道他师从沈从文,年轻时曾写过不少小说、散文、诗歌,就问他为什么不也挪挪窝?他说,都已年满花甲,就在京剧团离休算啦!我问他手上有短篇小说没有?《新观察》7月10日复刊,想在复刊号上发一篇小说,尚未有着落。他答,手头倒是有篇小说,好不敢说,但绝不是“大路货”。有家杂志不敢发,你拿回去试试你们主编的胆量!

这篇小说叫《黄油烙饼》,是林斤澜帮把它投给一家杂志的,退了回来,依旧在林斤澜手上。正好林斤澜也是大会代表,他当即去取来交给了我,说:“你可是新时期第一个来向我约稿的编辑呵!”

《新观察》复刊前夕,编辑部也就五六个人,为了确保复刊号一炮打响,几乎所有组来的稿件都要在编辑部传阅一遍。文艺组组长费枝、编辑部主任张凤珠,副主编杨犂读过《黄油烙饼》后,都说这小说写得地道、老到,有滋味儿。认为与他“文革”前写的《羊舍的夜晚》一脉相承,不愧为小说老手。然而,送到主编戈扬手里,却险些给“毙”了。她把稿子交还给我:“让汪曾祺改一改,调子总还是高一点好嘛!”其实我心里明白,这就意味着让我退稿。这下我作难了。因为不只是我与曾祺先生共过事,也曾错划为右派的杨犂与他在西南联大还有同窗之谊呢!所以我们最终还是集体说服了戈扬。但《黄油烙饼》错过了复刊号,延至第二期才发表。而戈扬作为主编,顽强地表现出了她的态度,愣是把这篇小说排在了末条,也没有上要目(那时《新观察》每期都在《人民日报》登要目广告)。所幸的是,《黄油烙饼》在文坛赢得了普遍好评,并收进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说年选。

在我写信告诉曾祺先生《黄油烙饼》将在第二期上刊出后,他立即就给我寄来了新作《果园杂记》,并附一短简:

寄上散文一组,请阅后转交领导审处。有人说这是散文诗,我看就叫散文吧。此稿字数不多,但我未留底稿,如不用,望能破格退还。

《果园杂记》经领导审阅后,只同意用其中的两章。我立即将此意见写信告诉了他。他于8月28日回信说:

散文,你们领导拟选用两章,我估计是《波尔多液》和《葡萄的来历》。我拟同意。但只此两章,似乎“撑不起来”。——也可以吧。我自己倒是比较中意《涂白》,因为生活确实曾改变了我的审美理念。但谁读了也不怎么欣赏。那么,只好“归卧碧山丘了”。稿一时排不上,本是意中事。我一时无处可送,先存在你们那里吧。

他的《涂白》,我倒是很欣赏的。经过力争,他的这组《果园杂记》,在第五期上刊出时,就以《涂白》打头,外加《粉蝶》和《波尔多液》,共选用了三章。余下的几章我没留存,及时奉还给了他。但后来收入他的新时期的第一个散文集《蒲桥集》的《果园杂记》,却依然只有《涂白》、《粉蝶》和《波尔多液》。这就使我想到为什么他要说“我一时无处可送”这样不免凄凉的话了。

1980年夏天,确实是汪曾祺正处于稿子“一时无处可送”的苦恼期。那时,他的小说《异秉》,托林斤澜寄给了《雨花》副主编叶至诚。叶至诚看完后很兴奋,就拿给当年“探求者”的“右派”弟兄方之、高晓声和陆文夫看。他们仨轮流看完后大为赞赏,一致认为如此深厚纯朴、毫不装腔作势的作品实在久违。同时也觉得奇怪,这样好的作品为什么不在北京的那几家大刊物上发表,而要寄到江苏来呢?叶至诚这时才透露,《异秉》是在北京的两家大刊物吃了闭门羹后,才托林斤澜向《雨花》求救的。于是,他们就去鼓动主编顾尔镡,顾尔镡二话不说就拍板放行。不过,发出来已是《雨花》1981年第一期了。

就在1980年8月,曾祺先生以自己的初恋故事,写了篇自娱的小说《受戒》。想到这篇小说旨在赞颂被压抑而待解放的人性,不会有刊物敢发表,他就让几个朋友传阅,聊作消遣。不承想杨毓珉看过之后,在北京市文化局召开的创作座谈会上,把《受戒》作为一种试图突破写作禁区的新动向在会上作了通报。主持《北京文学》的李清泉闻讯后,立即赶到汪处要来了《受戒》原稿,并违反编辑部的工作程序,由他直接签发,免得横生枝节。就这样,《受戒》破例在《北京文学》10月号上发表,成了传诵一时的当代名篇。按例说,《受戒》是应该获得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但因饱受争议而终成遗珠之憾。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推进,他的《大淖纪事》作为一种补偿,获得了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由此,曾祺先生迎来创作上的又一个青春期,一发而不可收。

此时,我为曾祺先生的创作实绩终于得到官方认可,并开始确立他在文坛应有的地位而感到高兴,但我知道他毕竟年逾花甲,应付门庭若市的约稿编辑准够老夫子呛了,就有意与他拉开距离,不去向他逼稿,免得增加他的负荷。然而,他并没有忘了我。1982年5月18日,他主动给我寄来了新作《旅途杂记》,并附信写道:

久不见,你好!

《新观察》一直给我寄杂志,我长期未给杂志写稿,很不过意。我4月初由陕西到四川旅游了四十天,回来准备写点游记。已写出四篇,寄上请你们看看。如有可用,请酌用。不合用,尚祈退我,以搪别处文债。这四篇都有得罪人处,因旅途中有所感触,未能除尽锋芒。这些,也请你们斟酌。

《旅途杂记》中有篇《兵马俑的个性》,他这样写道:“塑像总是要有个性的。即便是塑造兵马俑,不需要、不要求个性,但造俑者还是自觉、不自觉地,多多少少地赋予他们一些个性。因此他塑造的是人,人总是有个性。”曾祺先生本人,就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作家,只是好些人只看到了他平和、优雅、淡泊的所谓“道家风范”,而忽视了他亦多有愤世嫉俗的一面。也可以说,虽经历了像1957年那样的沉重打击,却总也“未能除尽锋芒”。而带有点锋芒的文章,正合《新观察》的胃口,于是,《旅途杂记》就顺利地在1982年第十四期上全文刊出了。

1984年8月,我调离《新观察》,到作家出版社参与《中国作家》的创刊。1985年4月28日,曾祺先生给我写来了一封信。这封信较长,主要说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我在《新观察》发表过两篇小文,《果园杂记》和《旅途杂记》,人民文学出版社约我编一本散文集,我想把这两篇收进去,但刊此两文的杂志我已丢了,你能不能想法帮我找到这两期《新观察》?”我当即给他寄去了《果园杂记》和《旅途杂记》的复印件。第二件是:“前寄‘拟故事’两篇给贺新创,不知收到没有,看了没有,便中代为一问。”“拟故事”两篇,近似《聊斋志异》,一篇叫《螺蛳姑娘》,另一篇叫《仓老鼠和鹰借粮》。贺新创时任《中国作家》编辑部主任,我向他询问此稿时,正好他要出差,主编冯牧、副主编张凤珠决定由我代班,统筹第四期的发稿工作。这样,我就当了《拟故事两篇》的责编,并安排在短篇小说一栏的头条位置刊出。第三件是:

你(手札中笔误为“我”)曾建议我把写过的诗拿到《中国作家》发表,我的诗稿早已不知去向,现在想也想不全了。那几首诗也没有多大意思,里面还提到“越境的熊”,于中苏邦交不利,不宜发表。

你最近写什么?写诗还是写报告文学?

还在北京京剧团创作组时,有天我收到载有我几首小诗的《解放军文艺》样刊,刊中还夹有诗人李瑛(时任《解放军文艺》诗歌散文组组长)给我的一封信。我拆信时曾祺先生正好坐在我身旁,他顺手饶有兴趣地看了我的诗和李瑛的信,笑道:“李瑛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说起来和我还是校友哩!我前两年去内蒙古草原深入生活时写过一组新诗,说不定《解放军文艺》也可以用。”我随即去了他的房间,请他找出他的那组诗给我看。他的记忆力是惊人的。我刚接过他的诗稿,他就说,你先别看,也许我还背得起来。结果,他果真一字不差地把这几首诗背诵了出来。这组有关内蒙古草原和鄂伦春族风情的新诗,风格清新明快,朗朗上口,汲取了边疆少数民族民歌的营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当时就说:“挺好、挺好!就给李瑛寄去吧!”他迟疑了一下,说:“我和李瑛还是在北平临解放的时候在校园里见过(当时他夫人施松卿在北大任教,他闲居在燕园),但后来从未打过交道,贸然投一组诗去,不怎么好吧?”他随手把诗稿塞进抽屉,作罢了。1984年底,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西宾馆召开,我作为驻会记者,到他所住的房间拜访,希望他支持一下即将创刊的大型刊物《中国作家》。他笑道:“四年前,在北京市第四次文代会上,除了你,没有一家文学报刊向我约稿。这一次,我一来报到,就被各路记者、编辑围追堵截,我手头哪还有存稿呀?我都想逃会,躲起来了。”我说:“旧作也可以。就把你以前你写草原的那组诗给我吧!小说家的诗一旦发表,说不定更引人注目。”他回答:“也不知塞哪里了,让我回家找找再说吧。”接着,他问我最近写诗没有?我说,临离开京剧团时,你嘱我今后如果还写诗的话,得“变法”。这几年“朦胧诗”崛起,我自觉跟不上了,诗写得很少了。到《新观察》当记者后,写了有关史铁生、陈丹青、谷建芬等作家、艺术家的报告文学。因此,他在给我的这封信中,还关心地问:“你最近写什么?写诗还是写报告文学?”

1985年秋,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从维熙出任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将我调离《中国作家》编辑部,担任作家出版社刚组建的小说编辑室主任。当时,我策划了一套“文学新星丛书”,专为青年作家出第一部小说集。列入这套丛书第一辑的五名作者是:阿城、王兆军、莫言、刘索拉和何立伟。我刚将选题确定下来,湖南文艺出版社的蒋子丹来访,当她得知我在编选“文学新星丛书”时,显得很兴奋,大加赞赏。并说,何立伟的小说集已列入湖南文艺出版社的选题计划,她就是责编。何立伟是她很好的朋友,为朋友考虑,也为文学湘军的整体利益着想,何立伟的第一个集子当然是由作家出版社推出更好,于是她便慷慨地把这个选题让给了我社。我说,这套丛书的每个集子,都得请一位有影响的作家或评论家写一篇序,你看请谁为何立伟作序合适?她告诉我,前不久,她和何立伟一起来京出席《人民文学》编辑部召开的部分省市青年作家座谈会,曾去拜访汪曾祺。汪说他看过何立伟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白色鸟》,觉得很新鲜。还认为何很有才华,是个有自己特点的作家。不如就请他作序。我们就这样谈定了。蒋子丹是个很讲义气的朋友,她自告奋勇地把这件事包揽了下来。

11月10日,我收到了汪曾祺为《小城无故事》写的序和他11月8日给我的信:

何立伟要我为他的小说集写序。上星期写的。为天津《文学自由谈》一编辑“抢”去,今天才将原稿及复印件寄来。兹将原稿寄上,看可用否。此序须得立伟同意后方可发稿。我已写信寄立伟,他如同意,可直接写信给你,或给我。

你几时调作家出版社了?相(手札误写成“想”)当好。

曾祺先生在《小城无故事》的序中提到,他在见到何立伟时,曾说何的小说与废名有某些相似处,而何却说此前并没有读过废名的小说。但何后来写信给他说:“我回来后找到他(废名)的书细细读,发觉我与他有很多内在的东西颇接近,便极喜欢。”于是,汪曾祺感到,“这是很耐人深思的。正如废名,有人告诉他,他的小说与英国女作家弗金尼·沃尔芙很相似,废名说:‘我没有看过她的小说。’后来找到了弗金尼·沃尔芙的小说来看了,说:‘果然很相似。’一个作家,没有读过另一个作家的作品,却彼此相似,这是很奇怪的。”因此,他写道:“我的这篇序恐怕将写成一篇何立伟、废名异同论,这真是始料所不及。”他在序中说,废名是开一代文学风气的作家,沈从文、何其芳都曾受过废名的影响,而何立伟与废名的相似处是哀愁。令他高兴的是,“何立伟在小说里写了希望”,“对立伟的这种变化,有人有不同意见,但我认为是好的”。他还对何立伟“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重意境、重感觉很是欣赏:“与其说他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不如说他用小说的形式写诗。”

看过曾祺先生长达4500字的序后,何立伟复信给我:“汪老的序,写得极好,是难得的文字。序写出这种温暖来,怕也是不多见的。”还说:“汪老的序,原本是《人民文学》拟发,不想叫天津《文学自由谈》拿去了,真有点可惜。汪老的文章,有一种非常难得的文体美,有一种谁也没有的文气。您遇着他,代我向他致礼。”

立伟说得极是,这样美的序文,非常难得。也难怪曾祺先生刚一写得,就“为天津《文学自由谈》一编辑‘抢’去”了。看,他在这里用的是一个十分传神的“抢”字!距他对我说稿子“一时无处可送”,仅过去五年时间,他在文坛的地位和声望真可谓今非昔比了。而这五年,恰好是新时期文学最辉煌的“黄金时代”,令人难以忘怀!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6年9月5日)

同类推荐
  • 找到自己的赛道

    找到自己的赛道

    本书内容涉及战胜挫折、幸福、智慧、亲情、爱情、婚姻、友情、成功、交际、寻找自我等人生命题。一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则短小的文章可以孕育博大的智慧,它们能修正错误,启迪心灵,照亮幽暗,帮助你我完成转变。一粒沙中能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藏着一个天堂。我们微小的瞳孔映照着广阔的世界,我们有限的人生蕴涵着无限的哲理。用心去发现,将浓缩的真知化为鲜活的智慧,我们就能在学习和生活中驾轻就熟。
  • 我心所依

    我心所依

    家庭经济的拮据并不能阻止一个优秀青年的成长反而会给他带来更多的锻炼和考验,这样的历练造就了一批批志向远大的优秀人才,他们学习刻苦,工作努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勤奋肯干,改变着人生的命运,诠释着奋斗的深层含义。
  • 与草荣枯

    与草荣枯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与草荣枯,与一种清苦的古歌不期而遇。以现代诗为引,续写诗词中的百转千回的散文集。
  • 卡利古拉

    卡利古拉

    《卡利古拉》包括加缪戏剧作品和加缪论戏剧两部分。加缪戏剧作品中包括《卡利古拉》、《误会》、《戒严》、《正义者》、《阿斯图里亚斯起义》五部作品。《卡利古拉》是加缪对人类存在课题一次非常猛烈的撞击。
  • 来自第三世界的痛苦报道:爱德华·萨义德文化随笔集

    来自第三世界的痛苦报道:爱德华·萨义德文化随笔集

    本书是美国著名公共知识分子萨义德的随笔精选集的第一部,收录了其35年来在各学刊和媒体发表的近50篇文化批评散文,内容涵盖了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政治等各个方面,其中评介了海明威、奥威尔、卢卡奇、福柯、威廉斯等文学、哲学大师和他们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西方人文学科近30年来一系列的核心话题和讨论,都可以在萨义德的这本随笔集中找到。爱尔兰著名文艺批评家谢默斯·迪恩称赞此书为“现代世界知识生命中的里程碑”。
热门推荐
  • 天才特种妃

    天才特种妃

    她,是现代女子特种兵部队中的尖刀,是苏家幸福生活九年的苏大小姐,是天幕神秘杀手组织的头号杀手。九年甜里蜜里,一朝之间,灰飞烟灭。全家上下五十余口丧命于一人之手。苍天无情,就别怪她辣手铁腕!渣男身居高位,一见倾心?看她怎么一步步将他扯下,踩在脚底。知道我看见你唯一想干的事是什么吗?就是把你的眼睛一刀剜出来。渣女美艳城府深不可测?可惜死期到了。初次见面,他是美到窒息的病王爷,次日再见,我去,变胖子了!胖子就胖子,还是个腹黑傲娇的胖子。待洗尽铅华,妖孽重生,终成天下霸主,而枕边心上独留一人。————————~——“相识一年,相顾数日。分离时皆化为寸寸相思。”——“对,和我这个冷血无情的杀手又能有什么关系!我杀人不眨眼,我到处取人性命,怎么能入得了皇子殿下高贵的眼!我们还是当做不认识的好!”——“你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诅咒吗?”——“如果有下辈子,还能见到你,我希望先遇到的那个人是我,如果不是我,我希望,我们永远都不要遇到。”——“你听好了,没有你的以后,不算以后。”——“我不管他是什么人,干过什么事,就算他不接受我,就算他心里有别人,我只要在他身边……就好。”——“你若敢动她分毫,朕必举兵踏平你晋朝,片甲不留。”——“此生无怨无憾亦无悔,下辈子我们还要做姐妹。”◆本文男强女强,非小白圣母,友谊常在,宁死不背叛,男主女主身心干净,小虐怡情,大虐伤身,美男多多,结局1V1,欢迎入坑。◆架空情节,纯属虚构,请勿较真…◆如果亲们觉得还不错,请轻戳收藏,戳戳戳戳戳戳戳戳戳戳~
  • 礼俗消费与地方变迁:江浙锡箔的物质文化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礼俗消费与地方变迁:江浙锡箔的物质文化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以锡箔切入江浙地区礼俗消费,从锡箔背后丰富的故事讲起,涉及思想观念、技术、国际贸易、税收、社会运动,对民国时期社会文化变革的历史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探研。
  •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期许,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年集宗旨,凝聚学界、业界人士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即将付梓。2007年和2008年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汶川大地震、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传播学研究紧紧跟随这些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 魔女来袭,夫君请接招

    魔女来袭,夫君请接招

    二十一世纪腐女向南,出生于武学世家,在一次观看雪山之巅武术比赛时,遇上雪崩意外穿越到了异世——天炫王朝。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女山贼,从此就干上打家劫舍,强抢美男的勾当。哦不…是过上劫富济贫,美女救英雄的日子。这日子过的那叫一个风生水起,逍遥自在…可老天爷嫌她日子过的不够精彩,又给了她一个新的身份,天炫王朝镇国大将军与长公主的女儿——南郡主。这个身份不得了,从此她的生活更是精彩刺激,身边美男如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萧然之恋

    萧然之恋

    12岁那年的生日成了我最无法面对的日子,那件事也成为了我的心里的痛,直到你的出现,你对我说“我会一直陪着你。”
  • 人身安全与生命自护

    人身安全与生命自护

    青少年时期是个逐渐学会成熟,走向独立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学会自我保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尤为重要。本书本着这个目的,搜集了大量有关人身安全与生命自护的文章,包括《道路交通安全基本常识》、《交通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远离非法网吧》等。
  • 外储说左上

    外储说左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之两朝生死伴长情

    穿越之两朝生死伴长情

    一场轰轰烈烈的谋杀行动,一场改变历史的惊天行为,一场空前绝后的穿越大片!女主陆倚阑穿越后得到男主墨钰轩的青睐,与男主嘻笑打闹,最后改变历史,但由于各种原因,女主又回到唐朝,他们的故事又将重新开始。“你们古人都不知羞吗?”“古人我不知道,但我怕羞。”“怕羞你拉我干什么?”“还不是怕你丢了。”“……”“我光明正大地抱,你光明正大的享受,怕什么?”“……你总有理。”
  • 生活再难都是对的,拼到想哭也就笑了

    生活再难都是对的,拼到想哭也就笑了

    有人说岁月是消磨人的东西,磨平了兴趣,磨光了棱角,最终所有人都一样,忙忙碌碌在过活。其实并不是,始终有一些人在吃着火锅喝着酒,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过着别人羡慕的生活。简书人气作者、晚安少年常驻作者米德首部作品。写给所有为了梦想不遗余力、逆风狂奔的年轻人的青春成长之书。46篇生动活泼、触动心灵的深度好文倾情为你讲述:从来都没有毫不费力的精彩。放下玻璃心,粗糙的水泥心才能经得起赞扬和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