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58000000009

第9章 译文 启问道通书

[道通,姓周,名冲,号静庵,江苏宜兴人。曾从学于王阳明,后又从学湛若水,合会王、湛两家。历任知县。]

◎吴生、曾生二位后生到我这里来,详细谈了道通你恳切为道的志向,我甚感欣慰,也十分想念你。像你这样,真可算得上笃信好学的人了。只是现在我正为父亲守丧,不能与吴、曾两位细谈。但他们俩也是极有志向、肯下苦功的人。每次相见,都感到他们有所进步。对我来说,实在不能辜负他们的远道来访;对他们来说,也就不会辜负远道而来的意愿了。他们临走之前,我写了这封信以转达对你的问候。荒乱困顿中我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只好就你在信上所问及的几个问题,稍作说明。匆匆奉答,极不详尽,两位后生想必也会亲口向你作仔细的转述。

◎来信说:“平常的日常功夫只是立志。近来,我对于先生的教诲时时刻刻都在观察、体悟,现在更加明白了。但是,我片刻工夫也离不开朋友的帮助。如果有朋友和我一起探讨研习,我的志向就能专注健全、广阔宏大,就能生机勃勃。如果三五天都没有朋友和我讨论,就会觉得我的志向软弱无力,遇事就会疲劳,偶尔还会健忘。现在,在没有朋友聚首讨论的日子里,我要么静坐,要么读书,或到外边游玩散步。举手投足之间,我都不敢忘了培育这个志向,感到非常平和舒适。然而,终究不如和朋友一起研讨那样精神振奋、饶有生气。离群独居的人,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保持自己的志向呢?”

你讲的这些,充分表明了你平时用功的收获。立志的功夫差不多就是如此了,只要你持续不断,练习到完全纯熟后,感觉自然就不同了。一般而言,我们做学问,最关键的就是“立志”。你所说的疲劳、遗忘的缺点,也仅仅是因为一个“真切”。比如,好色之人,未曾有疲劳、健忘的毛病,也只是因为志向还不够真切。自己身上的痛痒,自己一定知道,自己必定会去搔挠。既然自己知道了痛痒,自己也就不可能不去搔挠。佛教管这个叫“方便法门”,自己必须去调停琢磨,别人总是难以给予帮助,更不能为你想出别的方法。

◎来信说:“谢良佐曾经问‘天下何思何虑’。程颐先生说:‘有这些道理,只是生发得太早了。’就学者的功夫而言,固然是‘必有事焉而勿忘’,但是,也必须明白‘何思何虑’的气象,放在一个整体考虑才对。如果不明白这个气象,就会有盲目助长的毛病。如果明白‘何思何虑’,但忘记了‘必有事焉’的功夫,只怕又会堕入虚无的境地,是否应该不执着于‘有’,又不执着于‘无’呢?”

你所讲的大致是对的,只是体悟得还不够彻底。谢良佐的提问与程颐先生的回答,仅仅是他们二人的观点,和孔子《系辞》的本义略有不同。《系辞》上说“何思何虑”,意思是什么呢?是指所思所虑的只是一个天理,除此以外,并没有什么所思所虑的了。一定要注意,孔子说“何思何虑”,不是说无思无虑。所以,他会说:“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讲“殊途”,讲“百虑”,难道是无思无虑么?

心的本体就是天理,天理只有一个,还有什么别的要去思虑的?天理原本寂然不动,原本是感应贯通的。学者下功夫,即使千思万虑,也不过是要恢复天理本来的体用罢了,并非要用自己的私欲去安排思考出来。因此,程颢先生说:“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君子做学问,应该心胸宽广而公正无私,有事发生则顺其自然)。”如果用私欲去安排思考,就是为了私欲而使用智慧。“何思何虑”正是修学的功夫。就圣人而言,自然能如此;就学者而言,需要努力去做到。程颐先生则把它当成功夫的效果,所以他才认为“发得太早”。紧接着他又说“却好用功”,就是他自己也觉察到前面的话还不完全。周敦颐先生所讲的“主静”也正是这个意思。就你在信中所说的,你已经有了一定的见地,但还是把一件功夫分开当作两件事来对待了。

◎来信说:“大凡学者一开始懂得做功夫,就一定要认识圣人的气象。大概认识了圣人气象,把圣人气象当成标准,真切实际地下功夫,才不会有错失,这才是成为圣人的功夫。不知是否真的如此?”

首先认识圣人气象,从前也有人这样说的,不过,这个说法缺少一个要领。圣人气象自然是圣人的,我们能从哪里认识呢?如果不是从自己的良知上去真切体认,就像用没有准星的秤去衡量轻重,用没有开光的铜镜去照美丑,就成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圣人的气象怎么才能认识到?自己的良知原本和圣人没有区别,如果能清楚地体认自己的良知,那么,圣人的气象就不在圣人那里,而在我自己身上了。程颐先生曾经这样说:“觑着尧,学他行事,无他许多聪明睿智,安能如彼之动容周旋中礼(看着尧学他做事,没有他那么聪明睿智,又怎么能像他那样举动容辞都符合礼仪呢)?”他又说:“心通于道,然后能辨是非(心与天道相通,然后才能辨明是非)。”现在,你说说在哪里可以与天道相通?从哪里又可以得到聪明睿智呢?

◎来信说:“在具体的事情上磨炼修行,一天之内,无论有事没事,只要专心致志地培养本原。如果遇到事情有了感触,或自己产生念头,这样心中就会有想法,怎么能认为是无事呢?但是,依循着这些事情认真考虑,就会觉得事理应该如此,只是当作没有什么事对待,尽我的本心罢了。然而,为什么还有处理得好与处理得不好的情况呢?偶尔事情特别多,需要一件一件地处理,常常因才力不够而被事情搅昏了头脑,即使竭力挺住,但也觉得精神疲惫不堪。碰到这种情况,未免要先停下来反省自己,宁可不急着把事情处理完,也不可不去培养本原、存养本心。这样做对吗?”

所说的功夫,对于你个人而言,也就是这样了,但未免还有些出入。一般人求学,一生只做这一件事。自小到老,从早到晚,不管有事无事,也只是做这一件事,这就是所谓的“必有事焉”。如果说,宁可不把事情处理完,也不可不去培养本原,那么还是把它当成两件事了。“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事情一来,只要充分发挥我们的良知来应对便好。这就是所谓“忠恕违道不远”。处理事情有时尽善有时未尽善,以及有困顿失序的问题,都是由于太在意毁誉得失,而不能切实地实现良知。如果能切实地实现良知,就会发现平日所谓处理得好的不一定就是好,所谓处理得不好,大概就是因为在意毁誉得失,自己毁掉了良知。

◎来信说:“有关致知的学问,春天里再一次承蒙先生的教诲,不胜受益,已经明白应该怎样用功,觉得比从前简易多了。然而,我还是认为,和初学的人谈‘致知’,一定要加上‘格物’的意思,让他们明白从什么地方着手。本来‘致知’‘格物’是不可分割的,应该一起下功夫,但是,初学的人不知道从何入手,还是要先说‘格物’后,才明白‘致知’等等。”

“格物”正是“致知”的功夫,明白了“致知”就已经明白了“格物”。如果不知道“格物”,那么,“致知”的功夫又何曾知晓?最近,我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里,详细地讨论了这个问题,现在把它寄给你,相信你认真读后,就会明白。

◎来信说:“如今,围绕朱熹先生和陆象山先生的学问,争论是非的现象仍然存在。我自己经常对朋友们说,天下不见圣道的光明已经很久了,不应该为朱、陆争是非而枉费心力,只需要根据先生您的‘立志’两字来指点教育人就可以了。如果这个人果能辨明这个志向,决心要学习圣学,那么,他就已经大体上明白了。就算不能辨明朱、陆的学说,他也能感觉出其中的种种。我发现,朋友中有人听到别人批评指责您的言论,就十分愤慨。朱熹与陆象山两位先生之所以招致后世的众多议论,是因为他们的功夫还不精炼、纯熟,难免有意气用事的弊病。而程颢先生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他与吴涉礼谈论王安石的学问时说:‘为我尽达诸介甫,不有益于他,必有益于我也(把我的观点全部告诉王安石先生,即使对他没有益处,也一定对我有益处)。’这种气象何等从容啊!我曾看到您写给别人的信中也引用了这句话,很希望朋友们都能如此。是这样吗?”

这一番议论精彩极了。希望道通你能让同仁们都知道,各人只管议论把握自己的对错,不要去议论朱、陆的是非。用言论诋毁他人,这种诋毁是肤浅的。如果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是夸夸其谈,虚度光阴,浪费时日,这是用行动诽谤,就很严重了。现在,天下那些议论我的人,如果能从中得到益处,那么,都是在与我砥砺切磋,对我来说不过是提高警惕、反省自己、增进品德。古人说:“攻吾短者是吾师(攻击我短处的人都是我老师)。”既然是老师,又怎么能讨厌他们呢?

◎来信说:“有人引用程颐先生的‘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性便已不是性’,问朱熹先生,为什么不容说,又为什么不是性。朱熹这样回答:‘不能说,是因为没有性可言;不是性,是指说了以后,就不可能没有气掺杂在里面了。’程、朱两位先生的话,我一直不太明白,每当读书读到这里,就感到疑惑,特向您请教。”

“生之谓性”,“生”字就是“气”字,就是说“气即性”。气就是性,“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气即是性”,这样人性就已偏向一边了,不再是性的本原。孟子讲性善,是就本原而言的。但是,性善的端倪,只有在气上才能看到。如果没有气,也就无法看到性。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就是气。程颐先生讲的“论性不论气,不全面;论气不论性,不明白”,也是因为学者各自看到了一面,所以他们只能这样解释。如果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人性,那么气就是性,性就是气,原本就没有性和气的分别。

同类推荐
  • 串起生命的点点滴滴

    串起生命的点点滴滴

    你曾经思考过人生中的“大问题”吗?比如生命究竟是什么?生命之外还有什么吗?我在宇宙里是怎样的存在呢?为什么会发生不好的事情?本书从《阿维斯陀》(the Avesta)、《薄迦梵歌》(the Bhagavad Gita)、《圣经》(the Bible)、《古兰经》(the Qur'an)、《旧约塔纳赫》(the Tanakh)以及《三藏》(The Tipitaka)等书中摘录了100多句经典名言解答这些问题,不但发人深省,而且信息量十足,带你串起生命的点点滴滴。
  • 庄子全鉴

    庄子全鉴

    本书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庄子》的作者并非庄子一人,据后世学者考证,其中“内篇”出自庄子之手,而“外篇”和“杂篇”就比较复杂了,多是庄子学说的继承者所作。庄子是奇人,《庄子》是奇书。博大精深的《庄子》,对后世思想史、哲学史和文学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家的处世之道》讲述儒家思想以其对生活和生命的深刻认知,提出了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我关系的一系列方案。
  • 原本大学微言(下)

    原本大学微言(下)

    南先生认为《大学》原文本来就是儒家追求“内圣外王”之道的集中表述,逻辑严密,文气通顺,粲然可观,不必加以篡改。为了向大众揭示原本《大学》短短千余字中所包含的微言大义,先生特依据西汉小戴所传曾子《大学》原经,对其本旨重新加以阐释,内容包括《大学》的价值,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修养工夫,“格物”至“正心”的内圣(明)之学,“修身”至“治国”的外王(用)之学,内外兼修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教训,王朝更替与儒学的演化,中外文化的反思与前景,等等,旁征博引,融会古今,取精用宏,妙语连珠。《大学》原文仅千余字,而此“微言”约有四十万字,讲解之详尽、涵盖有关学养之广阔不言而喻。
  •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本书沿着上书的思想脉络,围绕闻道之方,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观、知行观和真理观等认识论内容。本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27篇,分别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
热门推荐
  • 龙脉武神

    龙脉武神

    九龙大陆,武者为尊,以血脉决定一生的成就!落魄世家少主江庭,偶然觉醒先祖神魂,凝练龙神血脉,从此逆势崛起,一鸣惊人!世家天才,豪门少主,王朝皇子,凡有不服者,统统打爆!
  • 洪荒青莲圣卷

    洪荒青莲圣卷

    数年之后,张成再收二徒弟。分别为列天猴孙云,东海三太子敖汜是为天下五行合壁。此为后天五精地道大全。又隔千年,秦出天下天道圣人借其之手争夺气运……又千年之后汉出天下地道定之为霸……再有五千年唯有一本洪荒青莲圣卷流传于世,还有就是那一个又一个动人的传说!
  • 公子太磨人摄政王的心尖宠

    公子太磨人摄政王的心尖宠

    纪晚歌一朝穿越一成了‘公子’,她惊慌往档下一摸没有多出什么……
  • 是喜欢亦是伤

    是喜欢亦是伤

    宁苏洛和许单遇见是偶然亦是缘,认识她后,知女孩心里一直住着一个人;许单懂,他不能阻止别人的出现,自然也不能左右她的情感。宁苏洛对他没有过多了解,一次次相遇,看似偶然,却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才明白他的存在其实是一次新的开始……
  • 逍遥戏美男

    逍遥戏美男

    穿越越来越流行,作为正在走红的影星,她也赶上了这潮流,因一场争吵莫名“被”穿越成了身份尊贵的大将军爱女,只是宠爱和享受都没有接踵而至,只有一堆层出不穷的暗杀和阴谋常伴身旁……......调戏到最后背了一身情债,她又将如何抉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从实力至上的教室开始

    从实力至上的教室开始

    无穷尽的二次元世界中,何处有着超凡永恒的拼图?追求完美境界的少年,又会走出怎样的道路?这是一个行走在幻想世界,与动漫小说中的人物同行的故事。这是一名武僧历练自我,走向根源的故事。实力至上的教室中谁能识破我的千面?绝望轮回的异世界中又将上演怎样的故事?大道无限,弱小之人,终会拥有挽回遗憾的能力。
  • 修仙不如炼丹

    修仙不如炼丹

    新书《大佬又追妻火葬场了》已发布,欢迎前排围观~修仙之途长路漫漫,一不小心万劫不复。【仙修篇】这是一个持续炼丹,不停嗑药,反复飞升的某人修仙故事。【本人水平有限,谢绝写作指导,你好我好大家好。喜欢就看,不喜欢就散,笔芯】催更群【932228523】问题答案:面面
  • 机动纵横

    机动纵横

    他在残酷环境中成长,坚守着不变信条,背负着军魂使命,踏上救赎的战场书友群号:258439225
  • 上海城市之心:南京东路街区百年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上海城市之心:南京东路街区百年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南京东路街区是上海的地理中心与行政中心,亦是上海文化展示的最佳窗口之一,其历史发展脉络,是百年上海城市变迁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