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80400000007

第7章 编辑记者要搭上新技术快车

《新闻业务周刊》编者按:《中国传媒科技》2005年第2期刊登了《中国传媒科技》记者就学习和使用电脑问题对南振中总编辑的专访。这篇访谈录对提高采编人员用电脑编辑、写作能力有一定参考价值,本刊特转载此文,以飨读者。

问:我多次从新闻联播中看到,在参加一些会议时,您经常用笔记本电脑作记录,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使用电脑的?

答:我学习使用电脑并不是一种自觉行为,而是被“逼”出来的。

20多年前,在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上,新华社参加采访的记者没有电脑,只能用笔在纸上写中文稿件,由报务员用凿孔机将稿件发回北京。德新社记者在一篇报道中讽刺说:“参加奥运会报道的7000名记者,只有中国记者使用纸和笔写他们的新闻。”这件事对新华社的刺激很大。洛杉矶奥运会之后,新华社下决心抓通信技术建设。1985年4月,新华社业务技术大楼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技术部门用了5年时间,对编辑系统和发稿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安装了先进的计算机,开发了新闻编辑处理系统、新闻通信处理系统、资料检索系统、通信控制调度系统。到1990年第三季度,新华社编辑、记者已通过新的计算机系统直接编发英文、西文、阿拉伯文、法文、俄文等外文稿件。这在新华社的历史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遗憾的是,直到1990年9月22日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开幕时,新华社采写中文稿件的记者依然离不开纸和笔。我们深切地感到,如果不尽快闯过这一关,编辑、记者电脑操作技术滞后,将会成为新闻事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制约因素。亚运会报道一结束,新华社就要求各编辑部用两年时间,让全体编辑、记者熟练地掌握电脑操作技术,习惯于在电脑上编辑处理中文稿件,争取1992年年底实现“无纸化操作”。

1992年7月上旬,新华社对“无纸化操作”计划进行了一次检查,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一年多过去了,编辑、记者中依然有一大批人不熟悉键盘操作,不会输入汉字,不会使用电脑编辑处理中文稿件。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汉字不属于“键盘文字”,不能直接输入电脑,需要转换成与键盘字母相对应的“编码”,才能顺利输入。这一特殊性给编辑、记者学习和掌握电脑操作技术设置了很大障碍。

几十年来,新华社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要让大家干的事情,领导同志必须带头去干。为了推动中文稿件的电脑输入工作,我下决心从头学起。1992年7月,新华社让我担任第25届奥运会新华社报道团团长。7月17日,在飞往巴塞罗那的飞机上,我借用摄影记者带的“快译通”,用汉语拼音打出了“今天飞赴巴塞罗那”8个字。尽管没有“速度”可言,但是,这8个字向我展示了一种前景:只要下功夫,掌握中文电脑输入技术是完全可能的。

回到北京以后,我请技术局的同志帮助找了两本关于电脑操作的书,用了两个晚上,通读了一遍,并将其中对自己有用的内容摘抄下来,编写了一本《电脑操作指南》。这份“指南”包括键盘设置、启动电脑步骤、新建稿件步骤、整理文稿方法、打印文件方法等项内容。有了“指南”,操作起电脑来就方便多了。剩下的问题是如何尽快熟悉键盘。我把键盘上较常用的30个字符编成六句“五言口诀”,不仅熟读,而且力求做到“烂熟于心”。为了练习指法,我找了一张“键盘纸”,贴在写字台的边上,一有时间,就坐下来练习。就这样,用了一个星期的业余时间,我学会了用键盘输入汉字。第一天每小时只能输入300个汉字,第七天每小时就能输入1300个汉字。

直到这时,我才把国内部和其他几个编辑部的负责同志叫到总编辑室。我说:“我已经学会使用电脑。今年我50周岁,能不能以我的年龄为线:比我年龄大的,如果实在不愿意学,不必强求;比我年龄小的编辑、记者,必须学会使用电脑。”几位部主任把我的话原原本本地传达下去。不到半年,新华社绝大多数从事中文稿件采编工作的同志学会了汉字输入法。所以说,是事业发展的需要“逼”着我掌握了汉字输入和电脑操作技术。

问:听说您用电脑写作和记录的速度比较快。请问,您是怎样练就中文电脑输入本领的?

答:这种本领也是被“逼”出来的。每年“两会”,都有几场重要的记者招待会,有的招待会的内容基本上是全文播发。为了做到准确、及时,往往需要派十几名记者,每人带一部录音机,记者招待会结束以后,记者对照录音,分段整理成文,然后交给编辑处理。一篇几千字的稿件,往往需要好几个小时才能完成。为了提高时效,1998年3月,我向新华社技术局提出一个建议,希望他们选拔、培养两名熟练的录入员,在记者招待会现场采用“听打”方式将全文录入电脑,由编辑根据录音进行核校。技术局的同志很快就挑选了两名年轻录入员,经过强化培训,1999年3月让他们参加“两会”,担负重要稿件的录入工作。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录入员把上一年记者招待会的录像拿来放映,跟着招待会的进度进行“听打”试验。可是,试了两次,都不成功,录入员的录入速度赶不上记者招待会的进程。

令我不解的是,当时专业人员的输入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早在1992年9月19日,海峡两岸举办中文电脑输入技术表演赛时,来自山东烟台的一位选手就创造了每分钟输入简化汉字256.7个的纪录。我算了一笔账:按照这样的输入速度,每小时可以输入15582个汉字。电视播音员的语速为每分钟240个字,每小时播出14400个汉字。至于一般人讲话的语速,大都慢于播音员,从理论上分析,熟练的录入员是可以用“听打”方式在现场作同步录入的。那么,为什么有的同志认为难以做到“同步录入”呢?技术局的解释是:专业录入员使用的是按照字型编码的输入法,录入员看着稿子,打得非常快;一旦离开稿子,只听声音,有些字就不知道该怎么打。我认为技术局的同志讲的是实情,有一定道理,这一年“两会”报道只好放弃“同步听打”的设想。

但是,我仍然认为“同步听打”并非完全不可能。这一年“两会”一结束,我就到中央党校学习。为了试验,我带了一台便携式电脑,在课堂上练习“听打”。1999年5月28日,一位领导同志到中央党校作报告,我采用“新全拼”输入法,现场记录。不到两个小时的报告,我记下了9284个字。尽管未能做到“全文照录”,但讲话要点记录下来了。这可以说是我的一次“听打”实践。我把尝试的结果告诉了技术部门和有关编辑部的同志,不少年轻同志对“听打”产生了浓厚兴趣。不到一年时间,新华社总编辑室的几名秘书和国内部几十名编辑、记者学会了“听打”;再后来,总社各编辑部和国内外各分社更多的同志学会了“听打”。我本人也坚持这样做。“听打”使我的录入速度逐渐提高,“听打”也使我养成用电脑积累各种有效信息的习惯。

问:我想问一个技术性问题,您使用的是哪一种汉字输入法?这种输入法有哪些优点?

答:汉字输入法数以千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用习惯,很难说哪一种输入法好,哪一种输入法不好。

20世纪90年代初,我使用“全拼输入法”。这是技术局引进开发的一种拼音输入法。这种输入法的优点是不用死记硬背汉字的四角构造,按照汉语拼音敲打键盘,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是,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全拼输入法”固定词库容量太小,只有3万多个词条,许多词语和词组没有事先输入“词库”,因而无法连续准确输入。还有一个缺点是同音字、同音词太多,在输入过程中必须不断地进行选择,影响了输入速度和输入质量。

我使用的第二种输入法是“天利”。这种输入法的优点是一次可以连续敲击22个字符,中间不必停顿。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对一些常用词组进行“自定义”。使用这种输入法,录入速度比使用“全拼输入法”明显加快。

我选用的第三种输入法是“新全拼”。这种输入法的第一个特色是词库容量大;第二个特色是设置了“简拼”输入功能,在输入词和词组时,不必把汉语拼音字母全打出来,只要输入每个字的声母,整个词组就会显示出来。这种输入法还设置了记忆功能、遗忘功能和词频调整功能,刚刚用过的词,在下一次同音词选择排列中,会自动列在首位。这一输入法,给我的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最近几年,我习惯使用“中文之星狂拼1代”和“中文之星狂拼2代”。这种输入法属于“智能狂拼”系列。“中文之星狂拼2代”既可按照字、词输入,也可以进行整句输入,一个长达一二十个字的句子,也可以连续输入,中间不必停顿,因此不会影响编辑、记者对问题的思考。由于它对100亿字规模的语言材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又有超大型知识库的支持,所以在连续输入汉字时,电脑可以根据前后字、词的语义关系对句子进行自动调整,选择正确的词或词组。整句输入汉字的正确率一般在95%以上,在新闻等特殊领域,电脑识别率可达98%。尽管这种输入法还有不少瑕疵,但直到现在,我仍在使用。

根据多年的体验,我认为专业录入员和非专业使用人员在选择输入法时会有不同的着眼点。专业录入员选择输入法,很看重录入速度和准确程度,五笔字型、新华码等字型输入法重码较少,减少了选择字、词的麻烦,容易做到既快又准。这类输入法比较适合专业录入员选用。编辑、记者属于非专业录入人员,他们利用电脑,主要不是照录别人的文章,而是进行写作或者编辑处理中文稿件。人们在写文章时,思考问题的速度和组织语词的速度不可能很快,如果每小时能够输入两三字,就能够赶上思考问题和组织语词的节奏。拼音系列输入法虽然在录入速度方面稍显逊色,但比较适合用电脑写作的人使用。

我的这一基本看法,是在研究了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之后形成的。思维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总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思维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词和句子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没有语言材料,没有语言的自然物质的赤裸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从人类形成的过程来看,语言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两种现象。我们的祖先在创造“石刀”“石斧”等生产工具的同时,头脑里便形成了“石刀”“石斧”的概念,口头上就开始使用“石刀”“石斧”的语词。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表现形式。而语音作为语言的声音,又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拼音系列输入法通过键盘,把编辑、记者思维过程中的概念同文章和讲话中的语词统一了起来,可以做到“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按键操作”,不必在语音与字型之间来回转换。按照语词和句子拼音输入汉字,与编辑、记者的思维活动大致相吻合,这是拼音系列输入法的最大优点和最大优势。

问:听说您经过长期实践,悟出了使用电脑写作的一些心得,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用电脑写作的体验?

答:使用电脑写作,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提高编辑、记者的时间利用率。编辑、记者是世界上时间最缺乏的人,他们一年到头忙个不停,即使节假日也不例外。换一种思路来分析,编辑、记者又是世界上时间最充裕的人。他们等车等船,等被采访对象前来谈话,每天都有大量的、长短不一的空隙时间。哪一位编辑、记者能把这几分钟、几十分钟的空隙时间积攒和利用起来,那么,他就会比别人有更多的可供支配的宝贵时间。

过去在纸上写作,很难充分利用这些空隙时间,因为纸上写作的基本规律是“从头写到尾”,文思不宜频频中断,一旦中断,在下一个工作时段就只好“从头再来”。电脑写作则大不相同,它打破了传统写作顺序的习惯,可以从头写到尾,也可以从尾写到头;可以先写稿件的提纲,再往里面充实内容,也可以先输入各种素材,再加以提炼,理出文章的骨架;可以先把思考成熟的段落输入电脑,然后自由地移动和插入各种背景资料。电脑的便捷,改变了传统写作方式,编辑、记者充分利用不完整、不均衡、不规律的空隙时间不仅可能,而且已经成为现实。哪怕只有几分钟的空隙时间,也可以在电脑上写一段导语,或者输入一段素材。过去人们常说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使用电脑写作以后,我向一些年轻人提出充分利用“空隙时间”问题,原因就在这里。

用电脑写作,实际上是“人机对话”。面对电脑,只要有一些新的想法,就要立即输入电脑;只要发现一些新的素材,也要立即输入电脑。作为编辑、记者,脑要勤、手要快,要坚信“拣到篮子里就是菜”,在电脑面前,千万不要“端坐发呆”,这是我十多年的一个“体验”。

问:随着新闻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新闻作业流程的方方面面,有人形容新闻报道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就像空气与人那样一刻也不能分离。请您从新闻业务的角度,谈谈信息网络时代对编辑、记者知识结构提出的新要求。

答:在新世纪新阶段,信息技术就像在铁路上高速行驶的特别快车。在每一个站点,我们都要紧紧跟上,一旦搭乘不上这趟特别快车,就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一名编辑、记者,不仅要熟悉用电脑写作和编辑、处理稿件,而且要熟悉数码照相机的使用技术,还要学会数码照片的编辑、处理和快速传输技术。不仅要熟悉局域网,而且要熟悉国际互联网。这是时代对编辑、记者提出的新要求。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编辑、记者要想与时俱进,必须善于利用电脑、利用网络吸收新知识。要建立自己的网上阅读书库。现在,网上有一些公益性的免费数字图书馆,不少数字图书对新闻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要尽可能地把这些数字图书下载到自己的“数字阅览室”。网上读书与纸上读书在方法上可以有所不同。过去我在阅读纸质图书时,注意力放在“有价值部分”上,总是先把有价值的成分摘抄出来;在网上读书时,我的办法是把对自己没有明显参阅价值的部分大段大段地删除。这是在有限时间里大量吸收新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

问:您刚才谈到建立自己的“数字阅览室”,这一点估计对年轻人会有启发,您能不能联系新闻工作实际,对编辑、记者建立“个人电脑资料库”谈一点意见?

答:建立“个人电脑资料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我的做法是从工作需要出发,“急用先建、无用删除”。

对于编辑、记者来说,在个人电脑资料库中,最好包括方针政策资料库、世界形势资料库、国内形势资料库、专题报道资料库、新闻理论资料库、优秀新闻作品库、按日暂存资料库以及本人的新闻作品库。在每一个资料分库中,都可以建立若干个“子目录”。

在新闻单位,编辑、记者往往是有“穷”“富”之分的。有的编辑、记者手头有写不完的东西,被称为“富编辑”“富记者”;有的编辑、记者则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被称为“穷编辑”“穷记者”。划分“富”与“穷”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他们的素材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积累的多寡。要使自己由“穷”变“富”,就应该充分利用电脑技术,尽可能多地向“个人电脑资料库”输入、存储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资料。

问:您曾提出技术工作者要为一线记者、编辑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您还要求技术人员深入采编第一线,甚至下去蹲点,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新闻业务和新闻信息市场的实际需求,我认为这些要求切中要害。您能否展开地讲一讲,您为什么要提出这些要求?在新形势下,技术部门肩负的任务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借此机会,您能给新闻技术工作者说几句话吗?

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已经成为一种资源,谁掌握了用户和消费者的“有效需求”,谁就有可能创造新的技术和新的财富。

在新世纪新阶段,新闻媒体所属的技术部门首先要认真思考通信技术工作面临的机遇和严峻挑战。要了解国家中长期发展目标中对通信技术发展方向、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研究电信部门对整个通信载体的中期发展规划;研究国际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新的动向;跟踪西方大通讯社和传媒集团技术更新改造的发展阶段。要了解新华社业务发展的需要和财力状况,从客观需要和投资可能性两个方面考虑技术升级换代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确定技术改造完成后同世界先进技术之间的合理差距。“八五”期间,新华社与西方大通讯社在技术装备上有10年至20年的差距。“九五”期间,新华社通信技术建设总投资3.8亿元,是“七五”“八五”十年投资总额的2.6倍,促进了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特别是最近几年,根据新闻改革和事业发展的需求,新华社明显加大了投资力度和技术改造的力度,使主要技术系统和技术设备更加接近西方大通讯社的水平,在新闻信息采集、编辑处理以及播发的技术手段上,初步具备了同西方大通讯社竞争的实力。“十一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研究新闻事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继续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搞好各项重大技术项目建设,提高关键部位、关键岗位的技术装备水平,为新闻报道和各类用户提供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技术保障,为网络、信息、音像等通讯社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努力缩小同最大最强的世界性通讯社之间的差距。

1894年1月,恩格斯在给一个德国大学生的回信中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198页)新闻技术部门不仅要研究整个社会对通信技术的宏观需求,而且要研究新闻信息用户的需求和编辑、记者的需求。不了解“需求”,不研究“需求”,很容易导致技术开发与新闻报道需求相脱节的现象。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新闻信息用户和编辑、记者的有效需求,是新闻通信技术开发与创新的内在动力。我们要善于运用“需求”来推动新闻媒体的技术进步。从事技术研究、技术开发和软件设计的人员,要到编辑部和新闻媒体用户“蹲点调研”,近距离地了解编辑、记者在使用电脑过程中最满意的是什么,最不满意的是什么;感到最方便的是什么,最不方便的是什么。要及时了解报社、电台、电视台及互联网用户在抄收新华社稿件时,哪些环节运行得比较正常,哪些环节经常出现故障。还要注意了解编辑、记者在实践过程中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新的创造,有什么新的设想和新的建议。新闻媒体的技术部门要建立完整的“用户需求档案”和“编辑、记者需求档案”,要把编辑、记者感到不方便的地方作为软件设计和硬件改造的重点。这样做,新闻媒体的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才有可能保持领先地位。

新闻技术队伍是新闻界的“工兵”: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新闻业务改革和新闻事业发展拓宽道路。

新闻技术工作者是新闻界的无名英雄:他们从不争功、从不诿过,在新华社每天向海内外播发的几百万字的中外文稿件中,虽然包含着技术工作者的艰苦劳动,却找不到他们的名字。

采编人员同新闻技术工作者要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共同把新闻业务改革和新闻事业发展推向前进。

(2005年2月2日)

同类推荐
  •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是一部探究媒介、传播与国家命运关系的学术专著。以“传播何以改变国家命运”为研究命题,通过概念界定、理论推演、模型建构、案例分析来揭示国家兴衰中的传播奥秘,启发中国和平崛起的传播战略。在复杂系统理论的逻辑框架下,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背后的诸多传播问题,清晰呈现媒介传播在历史兴衰中的动力机制,丰富发展了媒介理论,展示了传播思想的学术魅力。引证材料翔实,理论思考严密,宏大叙述鞭辟入里,精微分析智趣横生。
  • 胡适故实

    胡适故实

    胡适是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重量级人物,在文学、哲学、历史、教育、外交、政治诸方面、诸领域,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产生过很大影响。虽然被“冷冻”了许多年,如今却又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综观胡适的一生,值得著之书帛的事情的确很多。本书将胡适主要从事或参与的17项重大史实,以及130则逸闻趣事,分为“要事”与“逸闻”两篇,借此呈现给读者一个完整而多面的胡适总体形象。
  • 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研究

    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研究

    本书选取受众研究的视角,从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受角度出发,将伯明翰学派各个时期的受众理论归结为被动性解读、倾向性解读、多样性解读和抵抗性解读四种模式,探讨了不同时期受众理论的特征。体现了传播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 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保护

    本书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概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遗传资源多样性、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公约的履行与国内立法等。
  • 绿色善治促社会发展

    绿色善治促社会发展

    面对当今中国面临的环境与发展困局,我们该如何选择有效的环境治理路径和方式?本讲座从分析当今中国环境问题的利益冲突特征、环境质量及环境服务的公民基本权利特点出发,探讨制度变革走向,特别是如何将政府行政管理、市场激励、社会制衡这三种调整机制相结合,通过绿色善治,在遏制环境污染、保存自然资本的同时,积累和提升中国未来发展的社会资本。
热门推荐
  • 任文逸稿

    任文逸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情深案浅之反穿福妻

    情深案浅之反穿福妻

    【这是一部披着蜜糖马甲的轻悬疑甜宠文】宋朝有个小孤女,姓田名九儿,跟着师父悬(tao)壶(kou)济(fan)世(chi)。一朝穿越。咦?现代的女子不但可以抛头露面,还可以求学做医生?九儿大喜!更好彩的是,这次收留她的师父出生名门望族。九儿摇身一变成了人人欣羡的白富美。独一点可惜,她命格太强悍,一出门就遇命案!这可怎么破?!算命的大师说,不要紧,找个命更硬的压一压就好。======初初遇上时,素来嚣张横行的阎煜,被田九儿这个来路不明的小孤女吓得雨夜遁逃。再遇时,田九儿改名潇安沅,成了阎煜他萧二叔收养的小徒弟。“潇安沅,你,滚远点!”再后来,天不怕地不怕的阎罗王就怕小女生哭!“祖宗,福星,只要你不哭不打嗝,什么都依你。”“真的?”“真的。”“那我不想喜欢你,不想跟你生崽子,行不行?”“不行!”======标签:古穿今、轻悬疑推理破案、成长式甜蜜互宠
  • Bound to Rise

    Bound to Ri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仙在诸天神话

    修仙在诸天神话

    非诸天无限穿越流,为神话剧情融合大世界,节奏慢热,不喜勿入。 起始于八仙全传,成长在聊斋志异,逍遥于仙剑奇侠,悠闲在白蛇传奇,明悟于西游取经,大战在封神演义,终末于洪荒神话!漫步在诸天神话中,经历这么多,萧锦年发现,他最后悔的一件事,其实就是。“我当初就根本不该吹响那管玉笛!!!”
  • 武神纪元

    武神纪元

    混沌时代,五代九祖统驭八荒;荒古岁月,九天十地大帝为尊。荒古后,天地动,宇宙更迭,万灵不再。有盖代的大能粉身碎骨,有无穷的古史埋入黄土,还有一位宇宙级大盗陈渊,遭遇万敌袭杀,被迫逃入黑洞,意外重生在北微星的大宇皇朝中。而全新的武神纪元,正是从这里开始……
  • 重生之嫡女有灵泉

    重生之嫡女有灵泉

    李璟瑜和亲之前遭人陷害失贞,和亲路上被秘密赐死。本是高门嫡女,却落得家门败落,良缘消散,身死荒郊。她不明白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了这般田地。直到她死后才发觉原来表姐竟然是个穿越女,而他、她和他们不过是她和系统攻略的一个世界罢了。重生一场,她誓要守住一切,打垮穿越女,改写那悲惨的命运。
  • 侧妃劫

    侧妃劫

    好奇游玩,她竟莫名奇妙的被人指为刺客,偏偏师父还不许她显露武功,她就只有乖乖的任人宰割!王府中,冷冽的六王爷勾起了她的兴趣,他的狂傲,他的孤冷,还有那偶尔一露的温情,都让她深陷,让她迷蒙,让她欲罢不能。同样,她的倔犟,她的坚强,她的清雅淡越,不知不觉间,牵动他的每一根情愫,每一条神经。她如一团迷雾,让他越陷越深.他爱她,想要娶她为侧妃。她亦爱他,却断然拒绝。只因为,他给不了她所要的……谁许我,一生不变唯一的承诺,我情愿,倾尽心中所有的柔情!片段一“王爷,王妃娘娘养了只小猫,很是可爱呢!”某王淡淡一撇,不予理会。“王爷,王爷,暮侧妃也养了只宠物,不过……”“不过什么?”某人好奇。“不过……不过是只大老虎,还咬死了王妃的小猫!”“什么?老虎?”某王一跃而起……片段二“王爷也认为毒是我下的吗?”“不是你还会是谁?”邪魅的薄唇冷淡的抿起,平静的面容看不出一丝涟漪。“我若说不是我,王爷可愿相信?”想要做最后一丝的努力,想要让自己死心!“本王更看重事实,因为除了你,没人会有这么毒的心肠!”一句话,像重锤般狠狠砸落,粉碎了她仅有的一点点奢望。没有丝毫犹豫,段如风一转身,亲自接过丫鬟手里那碗墨黑的药汁,一步步的逼向她。“好,我喝!若这是你们大家的心愿,我岂能不成全!”兰蕊大笑。很好,都想自己死吗?只是,你们不要后悔才好!仰头,一口气喝完,将碗一丢,白瓷碗儿立刻跌的粉碎,心,亦碎了一地……一缕鲜血在她的唇角滴落,兰蕊缓缓倒下,唇边是绝美的笑容,“王爷,告诉你个秘密……”友情推荐:苏瑾儿《杠上黑心老公》纳兰初七《“正”妃》青涩鸢萝《神之咒》陈霆颖《总裁的替婚前妻》御剑行《下堂妃也逍遥》青涩鸢萝《总裁-别太坏》玲江仙《丫头,哪里逃》澜姗《血妻》红涩《黑道美容师》红豆皮皮《妖孽太猛》过期贝儿《腹黑前夫,你死定了》孙夫人《禁---爱》钱菲菲《重生---纨绔千金》谈笑然《重生之八百年以后》冥溪《相公太勾魂》陌潇湘《契约结婚》七星盟主《古代女法医》苏瑾儿《囚宠“罪”妃》六王爷段如风由亲亲编编小憬拥有!这是唯一有人要滴男主……哈哈!
  • 地外观测者

    地外观测者

    你相信鬼神的存在吗?我愿意相信,相信那些超自然现象,只是用现有科学无法解释罢了。一个通灵人,一个未来黑客,一个来自地外的观测者;他们的命运,将在那大树湖畔旁,紧紧交织在一起。
  • 重生空间之田园医女

    重生空间之田园医女

    现代中医世家传人凌筱雅只是在飞机上迷迷糊糊的睡了一觉。醒来之后,竟然成为大梁朝被人一巴掌扇死的悲催小农女。秀才爹爹早逝,娘亲病弱,姐姐弟弟都是软柿子,任人打来任人骂。一家子挤在一个破陋不堪的小屋,极品亲戚见天儿的欺负人!丫丫的!姑娘不发威,你就把我当病猫啊!好不容易分了家,可日子如此穷困,脱贫致富是关键!娘亲病弱,没关系,俺有空间灵泉包治百病!姐姐弟弟是软柿子,没关系,俺将他们调教成腹黑包子!买土地,种果树,酿果酒;建大棚,种蔬菜,做美食!终于,凌筱雅利用空间将日子过的红红火火!极品亲戚又来打秋风!丫的,极品亲戚来一个,我打一个,来一双打一双!可是谁来告诉她,原主的身份竟然如此不简单,竟然是公主的女儿——回到京城之后,凌筱雅才知道原先她认为的极品亲戚真不算什么,京城的这些才是真正的极品中的极品啊!精彩片段抢先看某女咬牙启齿的看着眼前的冰山男子,冷飕飕的开口,“就是你在外面说,我是你的人?”冰山美男面不改色,一本正经的开口,眼底是化不开的浓浓深情,“除了我,你还想嫁给谁?”某女不爽的瞥了一眼冰山男子,“除了你,想娶本郡主的人,能从这里排到凤阳村!”“这世上只有我一个能娶你,要是你敢嫁给别人——”“如何!”某女不服气的抬起下巴,一脸傲娇的开口。“要是你敢嫁其他男人,你就只有当寡妇的命了!所以你还是乖乖地等着嫁给本将军吧!”某女的嘴角抽了抽,她绝对相信这冰山能做出这种事情,其实想想,这冰山长得也不错,而且没通房没小妾,嫁给他也不亏!于是某女决定了!“好,嫁给你也行!不过你要立马出去辟谣,本郡主才不是你的人,你是本郡主的人才对!”某女可是立志要做女王的!某冰山脸迅速崩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