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11200000014

第14章 老王

人家主动登门来感谢,李广当然得热情接待。陪着这一群人,没营养的话说了许多,有用的信息也得到了一些。比如李广就知道了王延年是个足迹几乎走遍了全国的商人。南越、蜀地、齐地、辽东,鲜少有他未踏足的。行商多年混得这么凄惨,那是因为行商有风险,老王前年在西南行商的时候翻过船,多年积攒起来的家底儿差不多都赔空了。

听着王延年谈论天下诸处风土人情,李广三兄弟听得也是滋滋有味。半晌,李广若有所思的道:“王公足迹遍海内,不知道有没有听过一种唤作甘蔗的植物?”

王延年摇了摇头,表示没听说过。李广心想不会吧,这都没有?于是又不死心的把甘蔗给仔细描述了一遍。这下王延年就明白过来了,他笑道:“恩公所言,乃是南方所出之诸柘。其茎如竹,剥皮而食,浆汁香甜。”

李广也不明白这甘蔗为啥要叫诸柘,听了王延年所说,便连连点头:“对对对,就是此物。不知王公可能为我购些种子来?”

王延年正恨自己不能报答李广,听得李广有事相求,当下大喜,忙站了起来,把胸脯拍得砰砰响:“恩公尽管放宽心,王某两月之内,必将此物献于恩公案前!”

李广谢过了王延年,又与诸人说了几句话,这才送他们离开。这群人中,除了王延年是个老江湖,其他人都是陇西郡的土著。那个妇人,也没有给李广带来什么隐藏任务。和其他人一起,战战兢兢、感激不尽的向李广兄弟道谢个不停,完了就随众人一起走了。

李广为什么忽然要问王延年甘庶?

那是因为他有了上造的爵位,名下会有200亩地。这200亩地,将会是他的试验田。他家不缺这200亩地,但若是他和他父亲李尚说,家里的地不种粮食了,改种甘蔗。李尚只怕又要气得暴跳如雷了。

这会的地主阶级和小官僚们,目光只会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压根就不会主动去求变种植什么经济植物。除非,你做出了成绩来了,事实摆在了那里,然后他们才会去跟风。

李广想种甘蔗,那是因为他想插手制糖业。做生意最简单粗暴的,其实还是开矿。今上的宠臣邓通,就是因为今上把无数铜矿赐给了他,让他铸钱。于是邓通赚得盆满钵满,短短数年成为天下有数的富豪。

李广家里没矿,也没这种上层关系。而且开矿这个行业,也兴盛不到多久。等到几十年后,汉武大帝上台,矿山收回、盐铁官营,全国大大小小的商人顿时死了一大半。当然,最最关键的原因还是李广本来就没打算花多少精力在经商上。

他想插手制糖业,根本原因还是想在看到成效之后,把这法子献给朝廷。没办法啊,他想推动汉匈战争的提前爆发,自然就得给汉家朝廷开挂。不然难道要等今上、后来的汉景帝两朝几十年积累的家底够了,再开打?那会他都已经四十多了。出名要趁早,早点打完早点退休享福。重来一次,难道还要六十多了还披挂上阵不成。

所以之前的马镫、马蹄铁,包括现在所想到的甘蔗种植,都是他自己所知道的,也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实现的。再多,他也不懂了。

什么炸药、水泥、钢铁、玻璃等等,他知道个大概,但要他说出完整的制造工艺、生产技术,那就是两眼一摸黑了。当然,以后有空闲了,在大方向上指点、探讨下,然后引导工匠们去往那个方向钻研,这还是可以的。其他的,就别多想了。

送走了王延年,李蔡就问李广:“大兄,那诸柘真如王延年所说,甘甜多汁?”

李广点了点头,道:“是的,此物可生吃,可榨汁,亦可熬糖。为兄向那王延年求了来,打算种在自己的地里。”

汉朝这会的糖,多是麦芽糖和饴糖、蜜糖。固体糖也有,但后世的红糖、白糖这会还没影子呢。李广想生产的,就是红糖和白糖。这种垄断性的大杀器一出来,其敛财的速度可想而知。

到时自己先赚点钱,再把这法子献给朝廷。那皇家园林,山林水泽荒地无数,太仆寺和少府两大部门奴仆成群,举国体制下,甘蔗园可以一夜之间冒出来无数。钱是男人胆,有了雄厚的财力,今上和未来的汉景帝,就没必要再对匈奴人忍声吞气了吧?

不然自己就是一心要上阵杀敌,也捞不着机会啊。历史上的李广,不就被死死的按住了么。二十余年,七任边郡太守。大好青春年华,就这样浪费了。到了汉武帝手里时,他就已经不可避免的落伍了。最后落得个自杀身亡的悲惨结局。好不凄凉。

李蔡一听说可以熬糖,就道:“到时大兄把种苗分我些,我与宣弟也一道种了。”李广的两大铁杆,现在不管李广做什么,都打算紧紧追随了。

李广点了点头,应允了下来。此时他们还不能离开,因为平襄县的文书要发去成纪和狄道。核实身份、落实奖励政策都需要时间。

期间,平襄县长也露了一面,本来这种事情,他这种百里侯才不用理会。只是李广三兄弟是陇西李氏的子弟,又是成纪令李尚的子侄。地头蛇和同僚的因素都占了,他装作不知道,这也有点说不过去。于是就干脆设了个家宴,把三兄弟给请到了家里吃了顿饭,好好的勉励了一番。

后来,雀山亭亭长和遇难亭卒、旅人的家属也过来了,办完了丧事,特意过来感谢李广兄弟给他们亲人报了仇。钱财礼物也是带了一大堆。李广得了官府最大的甜头,又如何再要这些遇难者家属的好处。真个来者不拒,只怕就要传出他贪得无厌的名声来了。这个世界,和后世一样,人心总是复杂的。羡慕嫉妒恨的有,损人不利己的也有。不持身严谨,爱惜羽毛,指不定就要被人背后捅刀子。

所以李广千万般推脱,贵重诸物皆不取,最后没法子了就只取了一两样价值最低、市面上的大众货来安众人之心。又对诸人道:“路遇不平,自当拨刀相助。更何况我兄弟三人乃陇西子弟,自幼习武,保护乡党,理所应当。尔等不用如此。此番尔等家中逢此厄难,还望多多节哀。”

这话传出去之后,百姓闻了,人人夸李广兄弟仗义豪气。李广这话说得确实漂亮,尤其是把自己的立场表明,说自己也是陇西子弟,这就和大伙儿站在一块了。后来拒绝众人的钱财,更是竖立了李广兄弟皆贤的形象。

做了好事,姿态也摆得端正,自然就会被百姓们在情感上所接受,然后,口口相传。这个年代,个人的品牌形象,就是这样慢慢建立起来的。

后来,李广三兄弟再上街,每到一处,就会被百姓们所围起来,更有许多少女,送上自己的香囊、香帕。而百姓们又总有爱凑热闹的天性。本来不知道发生了何事,远远一看,那里人挤人,于是也就好奇的跟着去了。搞得李广兄弟三个一出来,没过多久就是观者如墙。大家还热情得很,一个个呼朋唤友的喊着:“这就是杀贼如杀狗的李家小郎君!快来看!”

李广兄弟三个,不得不保持着笑容,慢慢的在街上移动。到最后,脸上的肌肉都笑僵硬了。这日,好不容易逃出重围,李广叹道:“这里不能待了,百姓们太热情了。”他总算明白,史书上说看杀卫玠,是个什么情况了。幸好他身体强壮如虎,幸好百姓们还不知道要签名,不然他也受不住。

当初县丞一语成谶。他们真的出名了。不仅是这平襄县。随着事件的发酵,首先是狄道、成纪两县最先知道。因为平襄县的公文已经通过邮传系统发出去了。

李尚得知自家儿子和两个侄儿在雀山境内大发神威,一举擒杀盗贼十三人,不禁大喜:“此真吾李家子也!”

儿子和侄子有出息,在平襄县扬名立万,他比谁都高兴。当日晚上,就在家中设宴,请县丞、县尉一道至家中赴宴。县丞和县尉自然知道是因为什么事,县中出了个名人,那也是他们的政绩。自然是乐呵呵的欣然赴宴。只有李母知道后,在卧室中不知道担了多少心,自己吓自己掉了多少眼泪。

狄道那边得到信后,更是欢喜得不得了。言家中出了千里驹。祖先之灵保佑,李氏复兴可期了。

慢慢的,又随着商旅、行人,李广三兄弟的事迹,又传至陇西诸县,再从陇西,传入关中。当然,这其中有没有李家人在插手搞宣传工作,这就不得而知了。

在平襄县的爵位确认书颁发下来后,李广三兄弟,终于踏上了归途。告别了县长等人,取道回狄道去了。这会,已经是六月初一了。

而在此时的长安城,也发生了一件事。

同类推荐
  • 龙渊

    龙渊

    景定三年,棣棠之乱方定。朝堂动荡,江湖势力暗潮涌动,更有奇门诡术现世杀人于无形,一时人心惶惶。东岳新任国君柳渊为此特设“伏魔司”,不受六部管辖,广纳江湖奇人异士,只为缉拿贼人,江湖人称其为“玄羽卫”。数年间断无数悬案,疑案……世人以为他们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侍卫,行走与江湖和宫廷,破无数悬案的普通人。可在魔道人眼中,他们是让人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
  • 吾乃韩馥之从三国开始

    吾乃韩馥之从三国开始

    穿越成为三国世界的韩馥,刚开始拥有一级的召唤系统,但却没用来争霸天下,反而用来增长寿命。好不容易将系统升级到二级,没想到系统竟然变成一个财力加点系统,可用来提升自身实力。注:可以从第二卷开始看……
  • 冰火大明

    冰火大明

    “帝国的慢性病”系列共五册,分别为《大汉的彷徨》《大唐的惆怅》《大宋美袍上的虱子》《冰火大明》《黑白大清》。该系列以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个主要王朝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王朝无可避免的制度性缺陷,并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鉴。明朝是历史上相对清廉,作风强硬的一个朝代,但仍然逃脱不了封建帝国的历史规律。本书从明太祖铁腕治国铺开,从建国尹始的*清廉、零容忍开始,到逐步出现轻微的裂痕,后积重难返,终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书中既生动刻画了一些典型官僚和他们的危害,也描绘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正面典型,具有较高的阅读和参考价值。
  • 大唐末帝

    大唐末帝

    后唐最后一个皇帝李从珂的坎坷的戎马一生。
  • 英国公使夫人清宫回忆录

    英国公使夫人清宫回忆录

    苏珊·汤丽(Lady Susan Townley)是英国驻北京公使沃尔特·汤丽(walter townley)的妻子。八国联军侵华后,慈禧为缓和与西方国家关系,曾邀请各国驻北京公使女眷去紫禁城做客。苏珊·汤丽因此与慈禧结识,对紫禁城内的生活有了深入了解……本书以西方人的视角,介绍了中国的历史、信仰、语言、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并着重记叙了作者在中国游历中的所见所闻,真实再现了晚清中国的风土人情、日常生活、宗教礼仪等。作为亲眼目睹过紫禁城内林林总总的西方人,她在书中忠实地记录了历次受到大清皇室接见的经历,包括与慈禧太后的“亲密接触”。1904年,她依据亲身经历写成这本回忆录,出版后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
热门推荐
  • 爱在灯火阑珊处

    爱在灯火阑珊处

    要是早知道上门催个稿就能和大神喜结良缘了,夏阑珊还会等到现在?!于是,她和自己心心恋恋的大神作家闪婚了,婚后,她揣着一颗真心,爱得高调也小心。他却不止一次对她说:我不喜欢你。可是,当她真的选择离去时,他却突然将她禁锢在怀里,对她说:我爱你,在灯火阑珊处,我等你,蓦然回首……
  • 刘荒田小品文精选

    刘荒田小品文精选

    《刘荒田小品文精选》收入著名旅美华人作家刘荒田小品文约一百七十多篇。刘荒田为海内外报纸写专栏十五年,成文两千篇。其小品文特色在于凭借其在国外生活近三十余年的人生经验,以融汇东西的视角,将有限篇幅,经营成有深情感悟和明达智慧的个性世界。
  • 生死博弈(连载六)

    生死博弈(连载六)

    刘秀英听了如同晴天一声霹雳,顿时吓蒙了,她咆哮道:“不可能,这决不可能,刘跃进浑是浑,说他赌博嫖娼我都相信,爆炸杀人这也太离谱了!我自己的兄弟我还不知道吗?他怎么会干这样的事情呢?一定是公安局搞错了!”陈建波道:“他自己都承认了,你还说什么不可能呀?苏俊华讲得很清楚,他卷入爆炸杀人案件也有受别人蒙骗利用的因素。”刘秀英道:“既然苏俊华知道刘跃进是受别人蒙骗被别人利用的,那她为什么不放过他还要抓他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继承人的小甜妻

    继承人的小甜妻

    分居两年,老公居然上法庭离婚?从头到尾都在被我利用?……算了,你想离婚,那就离吧。她之所以嫁给他,不过是家族遭人陷害陷入危机,她不惜利用婚姻做交易,让南家起死回生。如此说来,是啊,或许,我从来没有爱过你……
  • 倾国倾城小仙官

    倾国倾城小仙官

    朱雀宫前,咏毓一身红衣似火。白玉阶梯上群臣跪拜,高呼:“参见女君。”她潋滟一笑。
  • 庶妃绝世惊华

    庶妃绝世惊华

    这年头天才多如狗,妖孽满地走,又天才又妖孽的绝世变态,非白夜莫属!炼丹师稀缺?她一不小心混了个神级。神兽罕见?她身后跟着好几只,个个都是极品美兽。骂她废物?瞎了他们的X眼!便宜徒弟是个骚包,有钱有权人人膜拜。基友团里都是奇葩,呆萌蠢贱全都聚齐。意外生了个小娃娃,仗着一身变态武力帮着老娘横行无忌!搭个讪都能遇到萌娃他爹,宛若谪仙,却腹黑欠扁!大小恶魔围在身边,她连日常生活都成了问题。谁来拯救姐?
  • 一句顶一万句

    一句顶一万句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同名电影11月4日上映。从《手机》的真话之难寻与说谎之必要,到《我叫刘跃进》人际间的偶然与必然,鬼才作家刘震云费时三年创作《一句顶一万句》为生而为人,“觅知音”之必要。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一个出走,一个回归,他们寻寻觅觅,与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试图表达内心的矛盾与无助。从荒野的乡村到繁忙的大都会,由20世纪中叶到新世纪初,不论是高高在上的县长、镇长,还是老师、理发师、屠夫、染坊工、传教士等寻常百姓,当说话成了唯一的沟通管道,语言又无法直达核心,孤独便永远如影随形!寻常人的事件,串连成不平凡的故事。刘震云说这是目前为止,他最满意的作品。
  • 重生汽车王国

    重生汽车王国

    汽车设计工程师周景明重生到八十年代,有感于后世“万国汽车”的现状,周景明励志带领中国汽车工业实现飞跃,圆大家一个“汽车强国”的梦想!(新书《全能汽车设计师》已上传,请各位大大移步~)
  • 念君令

    念君令

    【宠甜文1v1】那一年,她9岁,他14岁那一年,她家破人亡,“被迫”拜他为师,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她顾沫定会让所有欺负她的人付出惨烈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