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92500000002

第2章 步入仕途

终遇伯乐

成家之后的林则徐要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于是便在一个偏僻的小县长乐县(抑或福清县或古田县)中找了一份文书的工作。弱冠之年,才高八斗,却只能在这个偏远的小县中靠着微不足道的文书工作营生,过着平凡无奇的生活。然而林则徐并不气馁,他相信只要努力,老天一定会给他机会。终于,老天赐给他一段奇遇,让他离开这个闭塞的环境,了解了朝廷政事及兵家要领。

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林则徐人生当中的第一个转折,在嘉庆十一年除夕的前一天晚上到来了。马上就要过除夕了,张师诚收到了许多贺帖。身为福建巡抚,他收到的贺帖都暗藏乾坤,那些想要引起他注意的人都会在这上面花心思,下工夫。作为一个有心发掘人才的官员,他对贺帖也非常重视。

一连翻过不少贺帖,终于有一封与众不同的贺帖令他眼睛一亮,他细细品读,不禁大为赞赏。这封贺帖就是林则徐所写。张师诚从字里行间感觉到了这位长乐县小吏的资颖不凡,很想亲见此人,认真了解一下他的才华和人品。张师诚迫不及待地传来随从,嘱咐他即刻赶到长乐县,向知县打听这封贺帖的执笔之人,并立刻请他来此,不必多言,更不可怠慢,要打听清楚他的家世,注意他的言行举止。

知县一大早就遇上巡抚大人的差役,说是要找写贺帖的文书先生。知县察言观色,只见此人神情肃穆,心里一慌,以为是出了什么大事,连忙派人找到了正要回家过年的林则徐。林则徐听说是巡抚召见,倒是从容不迫,并不慌张,只是心中好奇,要去看个究竟。

张巡抚见林则徐眉清目秀、精神焕发,比他想象的要年轻许多,又听说他是一位20岁的举人,遇事沉着稳重,待人不卑不亢,就预感此人能当大任,定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张巡抚心中想考量他一番,连声夸林则徐的贺帖写得好,希望他能帮忙写一篇奏折,又拿出一大叠案卷,让林则徐连夜拟出简明扼要的办法。

张巡抚一走,林则徐马上投入到工作当中,先察看卷宗了解案情,然后拟定办法。外面响起了节日的爆竹声,人们纷纷敲锣打鼓欢庆新年,但是林则徐充耳不闻,完全投入到了思考当中。

林则徐一直忙到五更天,张巡抚捧读他拟好的奏折,觉得十分满意,但他还想再考验林则徐一番,当年黄石公几度抛下鞋子,张良都不厌其烦帮忙去捡,张巡抚想到这,刻意脸色一沉,故意找茬挑毛病,提笔随意涂改了几个字,然后扔给林则徐重新写。

林则徐并不言语,只是耐心地把文章重新工整地抄写了一遍,当张巡抚再次进来时,看到重新抄写的奏折和林则徐那波澜不惊的神色,心中赞叹不已,诚恳地朝林则徐深深一揖,说道:“希望你不要介意我先前的无理和唐突。老夫有幸!遇到一位栋梁之才,阁下将来的功业,必在我之上。”说着就要扶林则徐上座。

林则徐十分惊讶,再三谦称:“学生不敢。”张巡抚一笑,坦白道出他考验林则徐是否有真才实学的苦心。他还鼓励林则徐学习经世济民的大学问,指导他熟读名家经典。

张巡抚个性机敏,办事精明,阅历丰富,曾到江西、福建、广东、安徽、山西、江苏等处巡察,在福建任官八年,政绩显著,尤其是他逮捕海盗蔡牵,深受大家的敬佩。他对清朝典章制度及兵刑吏治都有所涉猎,他想要全力栽培林则徐,招他为自己的幕僚,把自己的学识及经验悉心传给他。林则徐感动得热泪盈眶,伏地叩谢。他知道自己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张巡抚无异是给了他一个崭新的生命。

告别了张巡抚,林则徐连忙赶回家过年,父亲林宾日告诉他,抚台大人派人送了一百两银子作为新年贺礼,说林则徐在官府有要事办理,早上方可回家,让家人安心。

林则徐在张师诚的身边认真学习了四年。张师诚对国家的忠诚,求贤若渴的心情,都深深影响了林则徐。后来林则徐也积极为朝廷举荐人才,最著名的就是左宗棠。林则徐对张师诚感恩戴德,也同样地注意礼贤下士,不厌其烦地听取他们的意见。聪明人都易流于浮躁,但林则徐却懂得推功让贤,待人诚恳。他的缺点就是性子太急,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又执法太严,因此在他房中的墙上挂有“制一怒字”的字幅,希望自己能够做到自律、自省。

水利专家

嘉庆十三年和十四年的会试,林则徐都没有参加。林则徐一直在张师诚那学习,作为张师诚的幕僚,他和张师诚亦师亦友,相处得很愉快。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则徐北上赴考,一举中了进士,在237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名列第七。

年纪轻轻就高中进士的林则徐随即进入翰林院供职,开始了人生的全新旅途。翰林院是一个为国家储备人才的研究机构,为那些过去一直忙于应付科举考试的人提供学习的便利,让他们尽快熟悉民情政事等“经世致用”之学。虽然离开了张师诚,但林则徐从没忘记张师诚对他的栽培,一直和他保持着书信往来。

林则徐并不满足于学习儒家的伦理道德,他深信王阳明所说的“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他兴趣广泛,实事求是,是个从不空谈的干吏。他还是一位很杰出的水利专家,后来对地方建设,如漕运、河工、水利,都有卓越的贡献。在翰林院期间,林则徐就立下了“不求做大官,只求做大事”的志愿。另外,他还对经济有很大的兴趣,经常和另一位湖南籍的进士陶澍讨论经济民生。林则徐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切实解决民间的疾苦,去了解社会的弊端,他明白读书人一定要走出那个封闭的殿堂,去融入广阔的社会,才能真正实现自己所学的价值。

林则徐在翰林院的研究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林则徐被任命为杭嘉湖道。一上任,林则徐就努力让自己的所学派上用场,潜心研究当地水利灌溉的情况。当时连续两任的浙江巡抚,陈若霖和帅承赢都是关心百姓的好官,有了他们的支持,林则徐终于能够大展拳脚,为百姓做事了。他认真执行修补海塘和大兴水利的工作,这也是他一生中对水利贡献的起点。

忠孝两全

自从林则徐北上参加会试之后,远离家乡和亲人已经长达十年了。这期间,林家的家境因为林则徐的原因而有所好转,林宾日在福建结交朋友,讨论学问,过得很是悠闲惬意。他还养了一对白鹤,并画了一长幅“饲鹤图”。林则徐请了当时的名流俊彦咏诗题字,然后装裱起来珍藏。虽然如此,林则徐对不能陪伴在双亲的身边还是心存愧疚,一直想要将父母接到京城共享天伦之乐。然而林老先生却寄给儿子一句诗来表明自己的心意——江湖远涉烦舟楫,菽水长留胜鼎钟。

虽然林宾日不愿去投靠儿子当老太爷,但是林则徐的母亲因为思念儿子和孙子们,于是当林则徐到杭州上任时,就去和儿子们生活在一起了。她在杭州住了一年,坚持过着朴素的生活,并不因为自己的儿子做了官而有任何改变。她经常说做人要惜福,不能忘记生活在苦难中的百姓。每当得知有穷人吃不饱、穿不暖时,她总要帮助别人才能心安。

虽然和儿子在一起生活感到很开心,但是林老夫人终究还是不放心自己的丈夫。后来她听说丈夫在福建病倒了,顿时心急如焚。林则徐急忙陪伴母亲回到福州看望父亲。后来林宾日的身体渐渐康复了,林老夫人再也不忍和丈夫分离,一定要留在身边照顾他,但是林宾日又固执地不肯跟儿子走,林老夫人只好尊重丈夫的意思,陪他住在福州。林老夫人在福州和丈夫过了三年相濡以沫的日子,最后了无遗憾地离开了人世,享年65岁。

林宾日的生活情趣也深深影响了林则徐,他也十分喜欢种梅养鹤,对于同宗的祖先——诗人林和靖的“梅妻鹤子”的高远情怀向往不已。在杭嘉湖道的任上,林则徐曾重修林和靖的墓。林则徐虽然身在官场,但偶尔也会流露出一种出世的心态,他曾有诗云:“梅鹤因缘已渐深”。这种淡泊的心境,让他沉浮于官场而始终不分心地为老百姓办事,能进能退,有为有守。正是由于这种修养和情怀,他才能在以后的政治生涯里坦然面对各种阻碍,在西北和西南树立了丰功伟绩,而没有像贾谊那样忧愤而死。

杭嘉湖道是很多人都渴望的职位。由于父亲林宾日病倒了,林则徐放弃了官位,匆匆交了官印,带着母亲和即将临产的妻子仓促上船。

一家人心急如焚地赶路,林则徐曾经在给友人写的信中说过,当时的情形实为狼狈。一家老小一路颠沛,林则徐的夫人怀孕已足月,也顾不得休息而一路相随,最后在中途衢州府生了女儿敬纫,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沈葆桢之妻。她出生的那一天,正是中秋佳节。

众人一路奔波,总算赶回了家,林宾日的病情已经好转。考虑到父亲已经年近古稀,林则徐实在不忍心再作远游,留父亲一个人在老家,于是37岁的林则徐有了退隐之心。这段时间,林则徐重修了乌石山的积翠寺,它成为了福州城内的唯一名胜。

林则徐赋闲在家几个月,家中的收入骤减,林则徐被逼无奈,只得再度北上。妻子由于产后失调留在杭州疗养,林则徐则一路北上到京师。

林宾日虽然生了林则徐这么一个杰出的儿子,可是让他感到遗憾的是,另一个儿子林霈霖却给他添了很多烦恼。也许是从小就被过继到了林宾日的哥哥家,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霈霖虽然在30岁时也中了举人,但后来却染上了鸦片瘾。这件事让整个林家都十分痛心。这也是林则徐心头的一桩隐忧,让林则徐对鸦片的危害深有体会,使他对鸦片极为痛恨并立下彻底铲除鸦片祸害的决心。

道光二年(1822年)四月下旬,林则徐受到了刚即位不久的道光皇帝的召见。林则徐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时间,就是道光当政的三十年间,所以这位道光皇帝和林则徐的一生有着极密切的关系。林则徐销烟的成败,受到道光皇帝的很大影响。道光皇帝早就听说过林则徐这个人,对他很是欣赏,所以格外恩准,只要浙江的同等官一遇缺,马上让林则徐优先递补。林则徐十分感激道光的重视,祈祷自己能够再次回到杭州。他和杭州的百姓相处得很好,曾说过“士民于我若投胶”的话。

后来林则徐得到了一个众人眼中的肥缺,要协助浙江巡抚帅承赢办理浙江盐务的改革,由于表现出众,林则徐一路升迁。第二年,也就是道光三年(1823年),他被调到江苏接任淮海道,不到一个月又升为江苏按察使,林则徐又马上赶到苏州上任。按察使的工作是掌管风纪,澄清吏治。工作的重点在刑政和赈务两方面。江苏乃繁华富庶之地,社会结构复杂,民风奢靡,世家望族很多,对于林则徐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林则徐一上任,就开始进行大刀阔斧地整顿,处理各类案件,绝不向那些“土豪劣绅”低头,被当地人称为“林青天”。

在江苏为官的时候,有一段时间雨水过多,田中的禾苗都被淹没,靠天吃饭的农民们没有了收成,心急如焚,松江一带一些饥民逼不得已发生暴动。当时的巡抚韩文琦准备调兵镇压,林则徐连忙劝阻了他,他认为高压政策只会火上加油,加重人民的怨愤。那些平民百姓要的仅仅是维持生活,生存不下去自然就会聚众闹事。为官者应该表示理解,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决问题。林则徐亲自到徐州查访民情,拟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一场民变最终得以避免。

河川壅塞,一下雨便成灾是江浙两省水患的最大问题。林则徐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在道光四年主动辞去管理刑政风纪的按察使工作,转而为掌理民政财政的布政使,以便完成江南七府的水利计划。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他的恩师伯乐张师诚被任命为江苏巡抚,更方便了林则徐施展他的抱负。然而就在他为此准备的时候,得知了母亲逝世的消息,林则徐伤心之余立即离任,日夜兼程赶去奔丧。

道光五年(1825年),就在林则徐在家守丧的时候,南河高家堰十三堡决口,道光皇帝火速命他赶去督修堤工,林则徐想要为母亲守丧,不料却被老父责备了一番:“在国家有难的时候,还死守三年之内守丧者不得服官服的规矩,那就是迂腐了。必得素服前往,全力以赴。不为国家尽忠就是不孝。”

听了父亲的话,林则徐只好素服前往高家堰督工。完工之后又回到故里继续守丧。后来道光皇帝又给他一个肥缺,要他以三品衔署两淮盐政,但这次林则徐坚决地恳辞了。

道光五年,林则徐在翰林院的老友陶澍担任了江苏巡抚,而张师诚则被调到了安徽任巡抚。由于洪泽湖堤坝决溃,运河阻塞,为了治河不得不暂停河运,所以陶澍积极主张筹办海运的新工作。在这方面,林则徐倒是与这位新巡抚志同道合,无奈就在此时,林则徐患了疟疾,大病一场,无法参与到其中。

又过了两年,皇帝打算任命林则徐为陕西按察使及布政使,后来考虑到林则徐心中惦念远在福建的老父,就改任他为江宁布政使。林宾日有感于皇帝的恩德,就答应接受儿子的奉养,但是却在途中逝世于浙江衢州府,林则徐悲痛不已。

入京交友

林则徐又开始了守丧的日子。在这段时间内,他致力于乡里的建设。最重要的要属位于今日福州城西郊的小西湖。当时的福州小西湖,湖心已经淤塞,导致无法灌溉周边的农田,附近也都被居民强占居住,林则徐看到了那里的情况,决心要整顿一番。首先要疏通小西湖,恢复周边的灌溉,然后他打算美化一下周边的环境,砌石种树,沿湖还种了一些梅花,同时可以稳固水土。最重要的是,他要杜绝豪强强占土地的现象。

林则徐少年的时候经常在那个湖畔读书,小西湖被整顿得焕然一新之后,他经常到湖畔的“桂斋”散步,怀念过去的生活。端午节前后,大雨持续下了十几天,湖水都溢到了家门口,林则徐突发雅兴,雇了一艘小船,穿梭在莲花之中,心情很是舒畅。

现如今,桂斋有林则徐像,有沈瑜庆先生亲笔题写的“林文忠公读书处”几个大字。左宗棠也曾在此撰联:

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年来遗直在。

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如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

林则徐还经常察访民间疾苦,思考很多问题,例如,过去的措施是否得宜,将来应有怎样的改革等。道光十年(1830年),林则徐守丧期满,他离开福州,颠簸了三四个月后回到京城,在京城停留了三个月。

回到京城的林则徐遇到了许多翰林院旧友,与他们谈论时事,发表意见,吟诗唱和,感觉又长了很多见识。林则徐多年来一直献身于地方建设工作,到了京城,他更能了解到全国的情形。当时的林则徐已经获得了很高的声望,皇帝本人对他也很是赞赏,许多人都争相与他结识。

林则徐曾和一群好友组成了“宣南诗社”,在那里他结识了许多知名人士,如袭自珍、黄爵滋、魏源等。这些都是位卑才高之士,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匡济时难。

魏源是湖南人,因父亲在江苏任官,所以一直在江苏长大。陶澍很器重魏源,在整理盐政时采纳魏源的意见,于淮北实行票盐。后来魏源又协同陶澍筹设海运。他和林则徐一样都是致力于经世之学,后来林则徐当了江苏巡抚,就常和魏源商议漕河盐兵问题。

在鸦片战争前,林则徐请人收集、翻译了许多外国资料,魏源据此编成了《海国图志》,在这本书中,他宣传了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提出了早期的维新思想。然而这本书在当时却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反而是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时候将它视为重要的资料。

魏源的另一部作品是《圣武记》,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其中不乏存有偏见的地方,但是魏源的文笔很好,而且书中采用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详细记载了鸦片战争的事,具有很高的价值。

黄爵滋为人正直豪爽,关心时事民生,无论是国防军备还是国计民生,他都有很独到的见解,林则徐与他一见如故,相交甚厚。当时英国的船只常出没于闽浙沿海,并绘制当地的地图,他就上言说:“外国不可尽以恩抚,而沿海无备可危。”他想要提醒当政者不可对外国人掉以轻心,要严加防范才对。

黄爵滋从小就以写诗著名,经常把他那些犀利的文章拿出来给朋友们品读,向大家征求意见。他一生留下来的作品很多,有奏议、海防图表、诗文,以及其他杂著数十卷。林则徐离开京城之后,“宣南诗社”就由黄爵滋等继续领导。

黄爵滋对鸦片早就有研究,是首先提议禁烟的人,他始终主战,属于激进的鹰派分子。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道光十八年向皇帝上奏的一道奏章,文章长达2000多字,意在提倡禁烟。这是禁烟工作的第一炮,道光皇帝深受感动,即刻下令要林则徐着手一切禁烟事宜。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被革职迁调新疆,他也遭受免职的命运。

林则徐离京的一年时间里就先后担任了三个省份的布政使,先是湖北,然后是河南,随后又被调回江宁。每到一个地方,林则徐都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甚至在荒村野郊都流行着歌颂林则徐的歌谣,纷纷唱道:“林公来,我生矣!”

在上任的途中,林则徐从不要官员接送,从不劳民伤财,伙食等也都是自理,十足的平民作风。在河南当布政使期间,邻省江苏闹水灾,需要河南的粮食支援。林则徐采取了两项十分英明的措施,他担心河南的粮商和船夫在这节骨眼上会抬高价钱,特意拟了两项办法:一是,派人暗中探听粮价,叮嘱地方官先付定钱,将粮食准备好,等江苏方面的官员来验收付钱。二是,暗中打探运费,然后分批付订银,大大方便了江苏来买粮的官员。

一丝不苟

道光十一年(1831年),林则徐被任命为河东河道总督。这个职位对官员的要求很高,要求任职者必须清正廉明,因为管理河工的工作最容易让人贪污受贿,而且需要任职者具有精湛的水利知识,因为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危及数千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林则徐自然是大家心目中的不二人选。

面对这样一项棘手的工作,林则徐起初有点惶恐。这其中的阻力实在太大,如果没有得到皇帝的充分授权,将会寸步难行。林则徐思虑再三,还是上奏向皇上恳辞,道光皇帝坚持自己的选择,并鼓励林则徐放手去做,他会全力支持。

得到了道光皇帝的保证,林则徐开始着手处理河务,拟定了许多项办法,他决定全力以赴,不避风雨,亲自督察。他还虚心向许多有经验的人请教,经常审视自己的措施是否有偏差。这项工作十分繁琐,随时都有临时状况需要处理。林则徐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竭力避免因胸无定见而被狡黠之徒蒙蔽,或是犹豫不决而丧失时机。林则徐还注意不断创新,提高工作的效率。

林则徐重点关注的是催工和查验材料两方面。如果施工不认真就会后患无穷。不恰当的工作方式会降低效率,事倍功半。原料是积弊最多的一个环节,有些外行的官员查起来就是形式上的走马观花,也有的监守自盗,官商勾结。因此林则徐一直坚持每一项原料,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要由他亲自查验。物料是修防工程的根本,如果以虚作实、以旧作新,那么所有的工程都白费了。

材料共堆放在七千多处,每年要增添两次。林则徐耐心地一项一项地仔细查验,对于物料进出的账目也要做到一清二楚。过去的官员从没有过他这样认真的,几乎杜绝了所有河防工程的弊端,贪污的风气也有所扭转,为国家省下了不少的经费。道光皇帝亲自写了一封论旨嘉勉林则徐:“如此勤劳,弊自绝矣!做官当如是,河工尤当如是。”

同类推荐
  • 中南海里的衣食住行

    中南海里的衣食住行

    本系列是反映我国老一代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人的工作和生活故事的系列图书。本系列共分为家世渊源、乡情悠悠、衣食住行、情趣爱好、博览群书、战友情深、博大胸怀、肝胆相照八部。通过对老一代革命家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小细节和有趣的故事的描述,揭示新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和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高尚革命品格。 本书着重反映了领袖们在生活当中一些平凡琐事,通过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展现出一个个真实的老一代革命家形象。
  • 大艺术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艺术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可以再现历史,概括生活,表现人类的内心世界。艺术是人类精神的集中、高度的反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达·芬奇便是这一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哲学家。贝多芬的名字是和音乐联系在一起的,他的音乐以博大的胸怀、强大的冲击力,震撼了世界乐坛,因此,他被人们尊称为“乐圣”。梵高的一生是穷困潦倒的一生,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在短短的十年绘画生涯中,为世界留下了《向日葵》、《鸢尾花》、《加歇夫人》等作品······
  • 强秦弱楚:张仪

    强秦弱楚:张仪

    《强秦弱楚:张仪》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季羡林的哲学人生

    季羡林的哲学人生

    季羡林对长寿养生、事业成功、立德修身、天人合一等多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看法。我们在大量研读其作品的基础之上,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自己的感悟,编写了这本《季羡林的处世哲学》,希望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季羡林的思想,了解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从而在阅读其作品的时候有所裨益。
  • 永远的罗马恋人:奥黛丽·赫本与格里高利·派克

    永远的罗马恋人:奥黛丽·赫本与格里高利·派克

    有一种超越友情的友情,叫“派克与赫本”,有一种未达爱情的爱情,叫“派克与赫本”。他们在银幕上留下了一段被后世奉为经典的爱情;他们用银幕背后的互相鼓励,换来了人们对纯真友爱的憧憬。他们在灵魂上达成了联盟,世俗的我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淡淡忧伤中感动着。
热门推荐
  • 吊头山(一)

    吊头山(一)

    “北冀有山,受其诅咒,村民年不过四十,必吊头亡于树,故名曰吊头山。亡者死而不化,日夜哭鸣,其声如婴泣。方圆十里,生人避之……”听起来让人惶恐的传说,却引不起我的畏惧,在我的眼中,这样的记载就像《聊斋》一样没有根据,而文章出处的《鬼志》应该也和《聊斋》一样只是村野怪谈罢了。不过杂志社的总编似乎很有兴趣,打算要派我前往冀州探访,找出吊头山的所在,并且作出一份特别报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醒世恒言

    醒世恒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有无数神剑

    我有无数神剑

    转世成为皇朝皇子周玄机,原以为会富贵一生,没想到遭遇宫廷恩怨,被迫逃离皇宫。让他惊喜的是前世发明的一款金手指程序竟然成真了!两岁获得赤龙剑,蕴含赤龙之魂!三岁获得第二把神剑!每长一岁,多一把神剑!百年后,周玄机带着上百把神剑纵横天下!万载后,周玄机震慑诸天,万剑凌空,以剑帝之名,登上神话宝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启无限帝国

    神启无限帝国

    龙帝从被爷爷藏在孤儿院,已经平安度过了八年,可「那些人」还是跨过宇宙追杀而来,人类最强的爷爷因此陨落。朝夕相处的女神姐姐另有来历,背景惊天,此刻却依然无法保住最爱的弟弟。神秘女人出手搭救龙帝从,她三神混血,背后一边是巨龙之翼,一边是天使之翼,腰间还有一对魅魔之翼。神秘女人成了龙帝从监护人,他成了德莱格家族最后的幸存者,这令「那些人」寝食难安。命运的车轮已经转动,一场空前的宇宙大战,悄然酝酿。
  • 快穿之雪女无争

    快穿之雪女无争

    现代,古代,人鱼,科技世界,网游,修仙,女尊这三千世界走上一遍到也无妨。男人?没有也可。系统?是个傻的。且看我如何征服世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妃嫁不可

    妃嫁不可

    她传闻是天煞孤星,刑夫克子,被亲生爹爹所害,怨气冲天!机缘巧合,一百年孤魂因此重生,原主的种种因果加之于她。复仇之事,本以为手到擒来,谁知却深中剧毒,锒铛入狱!就在她奄奄一息之际,他勃然大怒,找到了她。那夜,二人意乱情迷,醒后却不知该如何面对对方。两人情投意合,奈何小人当道,情敌作祟。逼婚、刺杀、被绑······复仇之路步步为营,有情之事芳心已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