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95100000001

第1章 年少的磨砺

当灾难来临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于宋徽宗崇宁二年二月十五出生在汤阴县(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程岗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虽然他家中不是很有钱,但也衣食无忧。只是他刚出世不久,村落遭遇了一场很大的水灾,使家中的田地被冲毁,房屋倒塌废弃,所有的财物都顺水飘走了,从此他们生活窘困,连吃饭都上顿不接下顿。岳飞的童年可以说是十分艰难和困苦的。

不过这也印证了孟子所说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上天就给了岳飞一个锤炼自己的机会。

岳飞的父亲名叫岳和,为人厚道,一生勤劳。岳和为人直爽,他经常省吃俭用去救济村里更为贫穷的人家,因此在村中有口皆碑,人人都知道他善良敦厚。岳飞的母亲姚氏也有四十多岁了,她善解人意,勤俭节约,尽心尽力操持家中的生活。

说起岳飞的名字,还有个很有趣的故事。当小岳飞刚出世的时候,恰巧有一只很大的鸟,一边叫着一边飞过他们家的屋顶,所以父亲就给他起名叫做“飞”。岳飞还有一个表字“鹏举”,这也是这个大鸟飞过屋顶带来的灵感,父亲是希望小岳飞长大之后能够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岳飞的父亲在五十多岁才有了这么个儿子,实在是欢喜极了,压在他心中的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岳飞出生的前几年,亲朋好友都劝岳飞的父亲纳个小妾,也能生个娃娃传宗接代。但是岳飞的父亲执意不从。果然还是好人有好报,终于老年得子,于是岳飞的父亲就杀猪宰羊拜祭祖先。村里的亲戚朋友们也都来贺喜,这老两口更是欣喜。到了第三天中午,他们就在家中置办了酒宴,邀请远亲近邻们。大家吃得很高兴,家中热闹非凡,从早上一直吃到晚上。

忙乎了很长时间,岳和才有了点空闲,他进屋看到小岳飞在母亲的怀中睡得很香,便很欣慰地笑了。

母亲姚氏抬头问道:“大家都回去了吗?”

父亲岳和摇了摇头:“大家现在正吃得开心,一会儿我还得去陪着。”

老两口正在闲聊,忽然听到外边很吵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岳和刚要出去看看,一个人慌慌忙忙跑进来大声喊道:“不好了!不好了!洪水来了!”

话刚说完,就看到一个浪头打了过来,泛着浑浊泡沫的大水瞬间涌了进来。老两口一下子就慌了,不知道该去哪里。岳和慌忙搀着妻子往门外跑。

无奈再怎么跑也跑不过洪水。眼看就要被水淹没了,两个人突然看到他们新买的荷花缸还浮在水面上,这也许是拜老天所赐的吧!于是岳和便抓住缸沿,把妻子和小岳飞都放到缸里。还没等坐稳,那荷花缸被一个浪头打到,顺势飘乎乎地出了墙外。

很快地,整个村落被滚滚的洪流所吞没。

母亲抱着小岳飞坐在缸内,顺着水势飘到了一个叫做麒麟村的地方才慢慢停了下来。这麒麟村中有个富有的员外叫王明,他听说河里飘过来了许多东西,村里大部分人都在打捞,他也小跑着来到了村外的河边,这时候正看到一只花缸慢慢顺着河岸飘了过来。

王明便让家人用钩子钩在缸沿上,将它拉了过来。只见缸中坐一个妇人,怀中抱着个小婴儿。

王明的家人便问道:“你是从哪里来的?”

家人问了好几遍,都没有听到回答。原来小岳飞的母亲才生下小岳飞没多久,身体很虚弱,又遇到洪灾,在水面上飘了整整一夜,早已经浑身无力,陷入昏迷状态了。

这时,王明家人又大声喊了几遍,小岳飞的母亲才缓缓地醒过来,看到外边都是一群陌生人,忽然明白了他们是被洪水冲到这里的,想起了自己的丈夫,不由得哭了起来。

王明赶快让家人把小岳飞的母亲小心地扶出花缸,搀回家里。

王明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便安慰她:“放心吧,这里离你们村落不是很远,等洪水退散之后,我派人去打探打探,总会得到一些消息的。”

过了两天,王员外派人到小岳飞出生的村子去打听。可是他们来到村子才发现,整个村子已经面目全非,到处是倒塌的房屋,一片狼藉,根本没什么人,更不用说小岳飞父亲的下落了。

小岳飞的母亲知道情况后十分悲伤,猜到丈夫生还的机会十分渺茫。好心的王员外夫妇安慰她,她的丈夫一定会找到的。

也许真的是吉人自有天相吧,岳和眼看着自己就要被洪水吞没了,在生死关头他急忙抓到了一块木板,就紧抱住不松手,才没有被洪水淹死。

等到洪水退散了,他四下打听妻儿的下落,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了麒麟村的王员外家,老两口再度相逢,喜极而泣。

长期在别人家中住着总归不好,虽然王员外夫妇极力挽留他们多住些时日,但岳飞的父母还是急着返回到村子,打算重建家园。

这场洪水实在是太造孽了,虽然大水退去了,但是村落的惨烈景象让人心酸,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地面也淤着厚厚的一层泥水。幸好小岳飞的父母调养过来,身体还算健壮,而且王员外又派人送过来一些财物,那段最艰难的时日总算熬过去了。重建家园非常艰辛,无论小岳飞的父母怎么辛勤劳动,他们一时还是难以恢复到以前的样子,有时甚至一天三顿饭都没的吃。

昏庸腐败的朝廷还在行奢侈之风,哪里关心民间的疾苦,明知有灾害也不去赈灾和救济。

且看这位宋徽宗,他是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政治方面没有才能,吹拉弹唱、琴棋书画倒是样样精通。自从他即位以来,政事方面一向委任蔡京去办,而蔡京的儿子蔡攸也受到宠赖。这满朝的文武大臣,大部分都是他父子俩的亲信。

宋徽宗还很推崇道教,自认为是天帝降临。他修筑迎真宫,设置道阶道官,立道学,编道史,自号教主道君皇帝。宋徽宗还宠信各地的方士,而这些方士顺着徽宗的心意,凭借着一些障眼法,谎称是天神的意思,这更使得徽宗沉迷于玄幻之中无法自拔。

虽然皇帝昏庸,但这天下还算得上太平。可是备受皇帝宠信的蔡京又不惜巨资去攻打西羌,虽收复了一些以前羌人曾占领过的地方,可是边事一起,从此兵连祸接,劳民伤财,老百姓再无宁静之日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岳飞已经七岁了,但是因为家中贫困,没钱让岳飞去读书,岳飞就每天在外边嬉笑打闹。

有一天,母亲姚氏对岳飞说:“岳飞,你已经七岁了,却还是在外边天天玩,这哪里行啊!虽然现在你没办法帮助爹爹做重体力活,但是可以去外边捡一些柴禾,这样可以帮助家里减轻负担。”

岳飞忙说:“娘说得很对。”他背上了了筐篓,去村外捡拾柴禾。

但到了村外,岳飞四下看了看,不知道去哪里捡柴禾。他看到在草地上有几个小朋友在玩耍,有两个是岳飞邻舍的儿子,他们见到岳飞,便让他过去一起玩。岳飞摇摇头说还要帮母亲捡柴禾。

那群小朋友怎么能够答应呢?他们就过来拉他一起去玩。可是岳飞打小就比同龄的孩子力气大,见说的话他们不听,就两手一用力,推倒了近身的四五个孩子,趁机跑了。

那群小朋友见岳飞比自己厉害很多,也不敢去追,就说:“岳飞,你敢打人!哼,看你能跑到哪里去!”

可是岳飞一点也不怕,等到岳飞走远了,有两个小孩就到岳飞家去哭诉,说是岳飞撒野打人。岳飞的母亲姚氏赔了许多不是,安慰了他们,心里却很上火,等到岳飞回到家里,又见他筐篓内都是些树枝,便说:“我叫你去捡些柴禾,你却和小朋友打架,还把他们打哭让人家找上门来。再看看你捡的这些树枝,都是别人家的花枝,要是被人家发现了,你一定会被他们责骂的。你说你还爬到树上去了,要是再摔下来,这可怎么办?”

岳飞见母亲很气愤,赶忙下跪说道:“娘,您不要生气了,也不要担心了,我以后再不折树枝了。”

母亲宽了些心,说道:“你先起来吧,明天你不用去捡柴禾了。我在王员外家中借到一本《千字文》,以后教你认字。”

第二天,姚氏就开始教岳飞读《千字文》。岳飞天生就很聪明,他读了一遍就熟记于心。母亲心里十分高兴,又打算教他写字。可家中没有纸笔,这可为难了岳飞的母亲。岳飞想了想,便笑着说:“要纸笔很容易,我去拿纸笔。”

岳飞找了一个畚箕,跑到河边装了一畚箕沙子,又折了几根柳枝,回到家对母亲说:“娘,您看,这个纸笔可以吧?不用花钱买,而且也用不完。”

母亲看着岳飞,微微笑道:“不错不错,这真是个好主意。”她把沙子铺在桌面上,用柳枝在沙上教他写字。写了一会儿,岳飞自己也会写了。从此,岳飞在母亲的督促下,从早到晚在家中念书写字。

烦闷的私塾生活

时光荏苒,转眼间岳飞已有十岁。在母亲的细心教导之下,他那本《千字文》已经背得滚瓜烂熟。可是因为家中贫困,没钱买新书,而且村里又都没有书,无处去借,这可急坏了母亲。因为没有解决的办法,她只好每天督促岳飞去练字。岳飞就拿着柳枝在河边沙滩上练习写字,因此练成了一手很不错的书法。

每天除了练习写字之外,岳飞最喜欢的就是舞枪弄棒。虽然没有老师教导,但是因为他力气很大,练起来也是虎虎生威。

有一天地里活儿不是很多,岳飞的父亲回来得早,岳飞的母亲在他休息的时候说:“咱们孩子都十岁了,是不是该送他去念书了?”

父亲说:“你不是在教他读《千字文》吗?”

母亲道:“就只有一本《千字文》,孩子早就倒背如流了。我看孩子很聪明,再这么下去,恐怕会毁了他啊!”

父亲叹息道:“话是这么说,可是去念书需要很多的钱,咱们家哪里有那么多钱呢?”

母亲接着说:“我都问过了,去念书花钱不是很多。我可以帮人家缝补衣服什么的,每月只要多接几件衣物,孩子念书的钱也就有了。”

父亲担心妻子的身体,但还是拗不过她,过了几天,他就带着岳飞到私塾里去拜见老师陈广。

这位老师本来是一位秀才,但是无论他怎么考,都不能榜上有名,他感觉很失望,加上自己年纪有些大了,就在村里开了个小学馆,收几个学徒,赚一些银两,不至于忍饥挨饿。

临走之前,父亲也叮嘱岳飞要好好听先生的话,不许胡闹。

岳飞刚开始听说要送他去念书,心中十分高兴,但是时间一长,他又感到很失落,因为这里面的学生在他看来都很平庸,老师教的东西,岳飞一遍就能熟记,而其他人往往念个三五遍还不能记住,他还得等其他人都能熟记了才能开始学习新的东西,可总是这么等,岳飞就不耐烦了。

岳飞心想,总是这么摇头晃脑地念这些书,做个书呆子,有什么用处呢?那不反倒辜负母亲的期望吗?而且母亲由于长期劳作,都累病了还不能去治,这怎么能行呢?

想到这些,岳飞便毅然去告诉母亲,他不要再上学了。

母亲听到后十分惊讶,她问道:“为什么?难道是老师打你了?”

岳飞摇摇头道:“没有。”

母亲又问:“那是有同学欺负你了吗?”

岳飞说:“我这么大力气,没人敢欺负我。”

母亲追问:“那是为什么?”

岳飞说:“老师教的那些我早就会了。”

母亲赶忙斥责:“不要胡说,老师是个秀才,你才认几个字,就说这种话!”

岳飞忙说:“母亲说得对。可是先生只让我们照着书念,书上的字我全认得,念来念去,又有什么用呢?我不去念书,母亲您就不用这么操劳了。”

母亲语重心长地说:“只要你肯上进,再苦些娘也乐意。”

可是如何劝阻,岳飞还是不乐意继续这令人苦闷的私塾生活了。算起来,岳飞读书不到半年,而这也是他这一生所受的唯一一次正式教育。

岳飞见到头发斑白的老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干着繁重的农活,心里觉得很不好受,于是他决定为父亲分担劳苦。

老父亲听了岳飞的话后笑着说:“你说你下地,这又不会,那又不会,你能做些什么?”

岳飞想了想说:“我可以锄草啊!”

父亲心里不由一阵叹息,他想,这孩子如果能够早十年出世,现在已经20岁了,或许能帮助家里干活了。

从此,岳飞天天跟着老父亲到田里去干活。

拜师学艺

时间过得飞快,几年之间,岳飞已经长得很高大结实了。在闲暇时候他总会想:一个人老死在这田地之中算什么呢?如果能够驰骋疆场,杀敌报国,那是多么威风的事情啊!岳飞一闲下来就常常去村子附近的武馆去学武。可是武馆的那些武师们没有什么真本领,只有一身蛮力,这对岳飞来说没什么真正的帮助。但是岳飞很喜欢武艺,只要一有机会,他还是喜欢与那些人切磋切磋。

岳飞有一个远房堂弟叫岳亨。有一天岳亨对岳飞说,远方有位武师叫周侗,他在村里开了一家武馆,听说周侗武艺高强。

眼见有这么好的机会,岳飞当然不能放过了,他便和岳亨一起找这个叫周侗的武师。

周侗看到岳飞,觉得这位少年很有资质。后来他听说这两人要拜师学艺,心里也很欣喜,就想先试试他们到底怎么样。

再看那位周师傅,鹤发童颜,目光炯炯,面色红润,声如洪钟,岳飞觉得这是位高人,不由得有了敬仰之心。

周侗问了一些简单的问题,这都难不倒两人。后来他又叫他们从兵器架上各取一张弓,想试试他们的膂力。岳亨只能拉得开八十斤的。岳飞一连拉了好几张弓,都觉得毫不费力。

周侗觉得果然没看错人,这岳飞是个人才,他又笑着说:“岳飞,你试试我的神臂宝雕弓。”说完,从屋里拿出一张黑漆漆的弓。岳飞一见这张弓,就看出这是一张难得的好弓。

周侗郑重地对岳飞说:“据我所知,这天下能拉得开神臂宝雕弓的人只有四个:我和宗泽元帅,再有就是我那两个被奸臣所害的徒弟。”想起往事,周侗神色黯淡,不禁叹了口气。

岳飞很小心地接过,左手握弓,右手执弦,深吸几口气,运足膂力,这张弓也被拉开了。

周侗忍不住喝彩一声,立刻收了他当徒弟。从此以后,周侗便把一身武艺全都教给了岳飞。周侗除传授岳飞武艺之外,还把一部书送给岳飞。岳飞接过这部书一看,原来是《春秋》。他在回家的路上歇脚时不停地翻阅,很是喜欢,从此每天都读得津津有味。

就这样又过了两年,岳飞16岁了,此时他已经是魁梧健壮的小伙子了。

这一天,师傅周侗听说县里的知县即将卸任,因为两人过去很熟,就带着岳飞一起去探望。相互问候之后,周侗也向知县介绍了徒弟岳飞,并炫耀徒弟很不错。知县说什么也不信,周侗便让岳飞现场表演一下射箭。

三人到了演武厅,知县叫手下把箭靶摆到离岳飞120步的距离,周侗阻止说:“120步太近了,太近了,让他们摆到240步吧。”

岳飞什么话也没说,他走下台阶,扎稳脚步,挽弓搭箭,一下子连中靶心九支。李知县看得嘴巴都合不上了,等这九支箭射完,他禁不住大声叫好。

李知县看眼前这人气度非凡,而且武艺高强,便有心将自己18岁的女儿许配给岳飞。

师徒二人告别了知县,等回到岳飞的村子程岗村的时候,周侗便把事情告诉给岳飞的父亲。岳飞的父母很是欣喜,忙着张罗这桩婚事,不亦乐乎。

知县的女儿虽在娘家是掌上明珠,但是她为人却知书达理、善良体贴。等嫁到岳家,也是毕恭毕敬,十分孝顺。第二年,岳飞妻子便生下一个男孩叫做岳云。

转眼又是秋天,体力一向很好的周侗突然得了风寒,到后来竟然只能躺在床上了。岳飞得知情况之后赶忙过来服侍师傅,寻医求药。周侗也知道自己年纪大了,熬不过几天了。于是周侗把岳飞叫到到床前,说:“我这当师傅的也没有什么可送给你的,这张弓是我一生的宝贝,就送给你了。”

又过了几天,周侗病情更加严重,不久就去世了。周侗也没有什么亲朋好友,于是岳飞就把他葬在沥泉山下,心中哀痛不已。

从此,每逢初一、十五,岳飞即使把自己的衣物当了,也要买些酒肉到师傅坟前祭奠。岳飞拿着师傅留给自己的神臂宝雕弓向空中连射三箭,然后把酒肉埋在坟头的旁边,满是哀伤的神情。

父亲见到岳飞的这个举动,不知是什么意思,便问他原因。

岳飞说:“我师傅把毕生的武艺都传授给了我。我以后有什么样的前途,都是师傅的功劳。我向空中射三箭,表示不敢忘记师傅曾经教过我的射箭之术。这酒肉本来就是给师傅享用的,我更不能自己去食用。”

父亲被岳飞的话深深感动了。他说:“你说得很好!你不忘记师恩,表示你不忘本。以后不管怎样,你都要记住今天的所作所为,以后忠君报国,也要坚守这个道理。”

岳飞也慷慨激昂地说:“如果父亲允许我以身报国,儿子也定当不会忘记父亲今天的教导!”

父亲很是感动,说道:“有这么胸怀大志的儿子,我岳和也可以不愧对岳家的先祖了!”

毅然从军

宋徽宗宣和四年,岳飞已经20岁了。那时候由于朝政日益败坏,各地的起义军以及贼盗势力四起,真定(今河北正定)路宣抚刘韐行文所辖州县,招募勇士。

岳飞见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便很想去应招,可是一想到父母的年岁已老,又不忍心丢下他们而去。父亲听到这个事情之后,说道:“怕什么!我们会自己照顾自己!好男儿志在四方,不要因为父母就永远待在家里。只要对国家有益的,我不阻止。如今你已经20岁了,是去外边闯一番事业的时候了,如果你能用自己的能力平息盗贼,让咱们百姓安居乐业,有一条生路,我死也瞑目了。”

岳飞得到了父亲的鼓励,便决定与岳亨一起去真定从军。

临行前,岳飞对妻子李氏一番叮嘱:希望多承担家中事务,多孝顺父母,并且嘱咐她多督促儿子勤奋学习。妻子都一一答应了。

这一天岳飞拜别了父母,便和岳亨一起寻着真定府而来。

刘宣抚在这数百名战士中一眼就注意到了岳飞,只见岳飞身材魁梧、气质非凡,别人都对他产生一种敬畏心理。刘宣抚想,这个人非同一般,将来必成大器,于是选定岳飞做小队长。

正在这时,刘宣抚收到来自知相州(今河南安阳)的王靖的书信,说有一股以陶俊、贾进和为首的盗贼势力正在作乱,攻打剽县镇,请求刘宣抚派兵支援。

岳飞果然气度出众,一得到消息,便自告奋勇,愿只带100个骑兵前去救援。

刘宣抚表示怀疑:“只带100个骑兵去支援,会不会太少了?”

岳飞立刻分析了敌我情况:“这帮盗贼都是乌合之众,我们用百个骑兵,直接攻其要害,或者用诱兵之计伏击他们。只要首领一灭,部下一定会溃散。从古至今,以少胜多,不在多,在乎精。”

刘宣抚对岳飞的见解深信不疑,但最后还是怕100骑兵太冒险,就又增加了100个。

岳飞选了200个精壮士兵,先让岳亨去打探盗贼所在的地方,再伺机定夺。

等到岳亨打探回来,说果然如岳飞所说,这群盗贼虽然有很多,但没有什么纪律性,只知道烧杀抢掠,喝酒闹事,相互斗殴,一盘散沙。

岳飞一听,早已胸有成竹,就先让岳亨率领30个人,扮作游人商客混入敌营,遇到盗贼也不要反抗,作为内应。

岳亨等人依计前往,果然被一小队敌人的队伍抓回去了,便都被编入队伍之中。

岳飞等岳亨他们走后,就带领其他人朝着贼巢进发,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进入到了山区。岳飞仔细打量了周边的地势,便留下100人埋伏在树林背后,等听到岳飞的哨声再一齐杀出。一切安排妥当了,岳飞就带领剩下的70个骑兵,在天大亮的时候向贼巢逼进。

陶、贾二人听说有警报,就披挂上马,出寨一望,见才几十个人,狂笑不止地骂道:“哪里来的不怕死的人,快点下马投降!”

岳飞二话没说,催马挺枪就刺,两人也驾马迎了过来。战了十几回合,他俩本来就不是岳飞的对手,但岳飞为了一举歼灭他们,就假装败下阵来。这两人还不肯放过岳飞,就紧跟在后面追赶。其他的盗贼也都跟着首领冲了过来。岳飞在前,两个盗贼首领在后,顺着山道,进到岳飞有伏兵的地方,岳飞一声长啸,两边伏兵一齐呐喊着杀出来了。

此时二人才知道中计,但是撤退已经来不及了。这两个人被岳飞和岳亨一一结果了性命。

盗贼首领一死,群龙无首,正在混乱中,岳飞便大喊:“想投降的就留下来,不想投降的就各自回乡去吧!”

众人齐丢了武器说:“我们都愿意归顺朝廷。”

岳飞整编了投降的士兵,让岳亨率领,又检点原来带领的200骑兵,一个都没有折损。

岳飞以区区200名战士,竟然剿灭了骚扰相州一带好几年的盗贼,这一战就成名了,他的威名不久就传遍了河北。

当岳飞带着投降的士兵,提着两个盗贼首领的首级来到相州州署,王靖得报,亲自相迎。

王靖本以为刘宣抚一定要派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来救援,可一见面,竟然是位青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光听情报,他绝对不会相信。他十分欣赏这位年少英雄,特别备好筵席为岳飞贺功,又把战况飞报给刘宣抚,并请准留下岳飞等在相州任用。

有一天岳飞正在操练兵马,忽然来了一封家信,说父亲因病逝世。岳飞立刻将情况告诉王靖,急忙回去奔丧。

王靖正为了得到这个年少有为的英雄而高兴,怎知岳飞家中忽然出了大事,没办法,只好先将他送回家乡。

岳飞拜别了王靖,一路哭着奔回了故乡。看到了鬓发斑白的老母,二人更是抱头痛哭。毕竟母亲年纪大了,岳飞和妻子李氏也再三安慰,便将老母亲搀扶进屋。岳飞见了父亲遗体,更是痛哭不止,几天几夜都没进食。

母亲知道这个情况后也很心疼,就过来安慰岳飞:“不要这么样糟蹋自己的身体,要是有什么不测,你让你的老母亲和妻儿……现在国难当头,你应当将这份孝心化为对祖国的忠心上来,去报效祖国,你父亲知道后也会含笑九泉。”

金兵二次入侵

父亲过世,岳飞在家守孝,每天和岳亨勤练武艺,还在空暇时间研读《春秋》和《孙子兵法》。

就在这时,宋朝国土的北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一度威胁着宋朝北方边境的辽国,已逐渐衰败,取而代之的是辽东的女真族。

宋徽宗政和五年,女真部的完颜阿骨打在黄龙府(今吉林农安)称帝,国号大金。蔡京听到这个消息,就想和金朝约定好一齐攻打辽国,还可以收复燕云各州。中书舍人吴时等人却上疏说,不要轻易挑起边界战争,毁坏盟约这种事情对国家很不吉利。

徽宗看到上疏后,不知道如何着手,这时正巧有两位御医从高丽回来,也认为攻打辽国不妥。徽宗根据御医的言论,又结合了吴时等人的奏章,觉得不攻打辽国为宜,就将联金伐辽的计议暂予搁置,怎奈蔡京、童贯二人坚持以前的决议,徽宗无奈,只好派右文殿修撰赵良嗣,以买马为理由出使金朝,打算约定时间攻打辽国。双方协议同时出兵进击,金兵自平地松林趋古北口,宋兵自白沟夹攻。

宣和四年,以童贯为两河宣抚司,蔡京的儿子蔡攸为副,统兵15万,进攻辽国的燕京(今北京),却被辽兵打得大败。而金兵攻辽则势如破竹,自宣和二年起,金朝吞并了辽国的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西京(今山西大同)。十二月,金朝又三路出兵攻打辽国,一举攻克辽国的燕京。于是辽国灭亡了。

第二年的六月,金朝平州(今河北卢龙)留守张谷叛离金朝投降宋朝。此时的金朝十分强盛,当然容不得张谷叛逆,立刻派干离不和阁母等挥军攻打平州。张谷逃到了燕山府(今北京大兴),金人便向燕山府索要张谷,宣抚使王安中见金兵凶悍无比,非常害怕,就奏准绞杀了张谷,并将他的两个儿子一同送到干离不营中。

这一年的八月,金朝皇帝完颜阿骨打在军帐中去世,享年56岁。完颜阿骨打有13个儿子,他留下遗命由胞弟吴乞买即位。

干离不自从攻陷了平州,便驻扎在城里。他得到消息称童贯和郭药师正在燕山府合并军队,便火速奏请金朝皇帝,应及时举兵伐宋,否则先机一失,将后患无穷。

金朝的皇帝接到奏章,觉得十分有道理,但也不敢轻举妄动。他深信“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道理,这也是他能灭掉辽国的原因。因此,所有奉派出使宋朝的使臣,皇帝都要亲自下指令,要他们密查暗访,例如:道路关隘的难易、民心士气的盛衰以及战备的虚实,等等,都要详细记录,或绘成地图。经过使臣的数次往返,已经渐渐得到了宋朝的大部分情报。而朝中很多大臣也说可以攻打宋国,于是金朝皇帝决定南侵。

到了宣和七年十月,金朝皇帝派大军由平州誓师出发,一路而南,逢州夺州,遇县占县,又得燕山府降将郭药师为向导,长驱南下,直逼黄河。

各地的警报如雪片般飞达汴京(今河南开封),徽宗开始着急了,他不得不下罪己诏,一边又诏令臣下起兵救援。但是远水难救近火,敌人虽未过河,宫廷内外已是一片慌乱。徽宗做惯了太平皇帝,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景象呢?情急之下,就把皇位传给了太子,即是钦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钦宗虽登大位,也无法起死回生。

靖康元年,金兵已到达国都的附近,朝中大臣们大部分赞成议和,只有极少数人建议战争。于是,钦宗被迫订城下之盟:割地、纳款、尊金朝的皇帝为伯父,并派亲王、大臣为人质,金兵这才退去。

御史中丞吕好问曾经向钦宗进谏:“金人此时正是得志之时,轻视中原地带,来年必定会再度侵略,应该积极备战,不要延误了战机。”钦宗不但不听,反而颁诏大赦天下,任用张邦昌、李邦彦为太宰,并且不听劝告轻易挑起边界事端,招致金兵第二次气势汹汹而来。

这事端是如何挑起来的呢?原来在金兵返回的过程中,几个臣下过来救援宋钦宗。有些大臣建议,金兵既然带走了肃王,朝廷就应当拘留金方来使萧仲恭及赵伦。这两个人原本都是辽国的降臣。这两个人怕回不去,就撒谎说投降金朝是迫不得已,现在如果能回到金朝就作为内应,设法除去金朝大帅粘罕、干离不等人,宋朝便可以高枕无忧了。

这二人被释放了之后慌忙返回到金朝,向金朝皇帝报告此事。金朝皇帝听后极为愤怒,决定第二次派兵南下,定当一举灭掉宋朝。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五,金朝出动两路大军又来到汴京城外。宋国的君臣根本想不出抵御的办法,只知道请和。但是,几次请和都没有成功,最后只有写了一封投降信,由钦宗亲自去往金朝的营地去投降。

到了第二年的二月,金朝皇帝吴乞买接到宋朝的投降信,金朝皇帝贬徽宗、钦宗为平民,另立了一个异姓的为君主,要一举斩绝大宋的血脉。四月初,金朝大将粘罕等人押解着徽钦二帝、皇子王孙、后妃宫嫔及赵氏宗亲等三千余人,连同虏获的器物,起程回国。唯一幸免的只有康王赵构一个人。

康王抵达磁州(今河北磁县)之时,立刻被知州宗泽迎入城里。宗泽说道:“肃王一去不回,难道大王也要重蹈覆辙吗?金人言而无信,今日割了咱们的三个镇,明天他一定会又来要别的地方,欲壑难填呀。大王不如暂时驻在磁州,随机应变不是更好吗?”

康王本来也打算不想往前走了,现在经过宗泽这么一劝,正中下怀,于是决定暂时留在在磁州。不久又接到相州知州汪伯彦的帛书,拥护康王去往相州。康王也觉得磁州离敌人太近,不如相州安全,就转去相州。

不久,金兵围困汴京,钦宗得到消息说康王被军民留在相州,就招募敢死士秦仔等四人,密持蜡诏悄悄逃出了京师,赶往相州,拜康王为兵马大元帅,汪伯彦和宗泽为副元帅,火速率领河北的兵马去援救京师。秦仔到了相州,呈上蜡书,康王仔细读完,很有感触,于是立刻在相州大举招募义兵。

同类推荐
  • 雷军:人因梦想而伟大

    雷军:人因梦想而伟大

    人生充满着期待,梦想连接着未来。雷军一直有个梦,就是建一个受世人尊敬的企业。他不仅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受人尊敬的企业,也在帮助别人实现心中的梦想。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全集)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全集)

    本书为畅销书《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的全新修订版。是国际阳明学大师冈田武彦先生写给大众的王阳明通俗传记。冈田先生于六十八岁高龄提笔撰写此书,九十三岁完成,花费了二十五年的心血。作者在穷尽中日两国史料和研究成果、历经六次阳明遗迹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冈田先生以心学发展的脉络为线索,史料互证,张弛有度、夹叙夹议地详述了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及其悟道的心灵轨迹,探讨了王阳明的人生经历和师友交往对其思想形成的深刻影响。冈田先生尤其注重从王阳明的诗文中探寻其当时真实的内心,并由此补充了许多不为众人所熟知的细节,解开了有关王阳明生平和思想的诸多谜题。
  • 松下幸之助全传

    松下幸之助全传

    松下幸之助是“经营之神”!他是“日本式管理之父”!他是重振日本精神的著名企业家!他以富有人情味的管理赢得了合作伙伴和员工的交口称赞!松下幸之助全传》从一个平民的角度,向读者深度剖析一个最真实的松下幸之助。作者从回忆松下幸之助的童年开始,讲述了他如何从学徒成长为世界级企业家的完整过程。
  • 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

    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

    在本书当中,作者向读者披露了奥维茨的发家史;在贝弗利山的某家大饭店,他将百元美钞撕成两半,以预订前排最好的包间,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为了赢得一位犹豫不决的客户,他在全议桌上跳起四不像的踢踏舞;他时刻记得给客户送一些礼物,尽力帮助他的客户和朋友,事无巨细,把它当作自己的义务——以及他的同事用飞机载客户去晚餐等等壮举。
  • 叶挺传:骁将的坎坷

    叶挺传:骁将的坎坷

    本书介绍了叶挺的主要事迹、曲折人生以及自身的人格魅力。叶挺一生充满了胜利与挫折,他的情思交织着渴望与失望。本书从感情、军事、人格等方面深刻剖析了叶挺的深沉思想。也许读过本书,你会为他所震撼。
热门推荐
  • 木叶之最强肉遁

    木叶之最强肉遁

    血和汗交织出男人专属的味道,拳与拳碰撞摩擦出火花般炫彩夺目的激情!动物系·牛牛果实·幻兽种·牛魔王形态。当肉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没有什么敌人是累不死的。气喘吁吁的六道斑:“我宇智波斑愿称你为最肉!”
  • 清城灵契

    清城灵契

    “鬼城”中的少长老们穿越到《灵契》的历练之旅。“清城哥哥,以后熙陪着你,所以,可不可以不要再露出这孤寂的眼神了?”——端木熙“熙,很好呢!所以不要担心。”——洛清城端木熙&洛清城张侓&神龙章轩夏序&杨敬华
  • 我寄人间雪满头

    我寄人间雪满头

    初遇,他是落魄少年,我是豪门千金,我先动情,为他丢盔弃甲;他心有城府,也有红颜所爱。父母入狱,我从天之骄女跌入泥潭,他冷眼旁观,已成商场新贵;我委曲求全,周旋于权贵之间,与他斗智比狠,也与他纠缠不清。他说:“唐以念,你我之间有血海深仇,此生不是你败,便是我亡。”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宋成遇,我与你怕是命中注定,不死不休……
  • 御剑倾城

    御剑倾城

    凝血赑屭,紫血宝剑。武林至宝,百年一见。江湖上流传数十年的几句,原本被人们渐已淡忘。江湖永远不寂寞,酒馆茶肆中的刀客侠士们,总不乏斗酒取乐的谈资、天南地北的传说。可万没想到,仅数月之间,那柄被披上神秘面纱的紫血宝剑,又被人们口口相传。三四十年前,紫血宝剑的主人,武林中赞誉者称其为紫血剑君澹台映月,以一柄紫血宝剑独步,鲜有敌手;蔑骂者称其为紫血剑魔,杀人如麻心狠手辣。澹台映月去世后,此剑一直在峨眉派掌门人慧逸师太手中。这件事江湖上人尽皆知,时光荏苒,无人再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玄宗直指万法同归

    玄宗直指万法同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家岭的诉说

    王家岭的诉说

    “这是一起造成38人死亡、115人受伤的极其严重的责任事故”。这是一部直赴灾难现场,用事实的真实追踪描述还原灾难的内情文学报告,是超越了新闻报道的直观表层描述之后的事实和理性思考与追问。《王家岭的诉说》是一部典型的灾难文学作品。赵瑜率队,五作家察访祸灾真相;矿工诉说,众难友揭秘国字煤田。深度解答网民疑团,王家岭上生死实录;严格拷问矿主良知,黄河赤子气贯全书。
  • 童蒙诗训

    童蒙诗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聊斋志异精装分类全评本

    聊斋志异精装分类全评本

    清初作家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奇葩。问世300多年来,该书流传甚广,饮誉中外,妇孺皆知,但真正通读全书并读懂原文的人并不多。文言文、不分类、缺评语,是令现代人难以走进这部名著的3只拦路虎。为打掉3只拦路虎,让《聊斋》重返民间,王咏赋(网名“红庙老王”)耗时8年,编著了这部《聊斋志异精装分类全评本》。
  • 樱花树下乱人心

    樱花树下乱人心

    睡一觉居然穿越了?穿越就算了怎么还变小了?刚穿越过来就被美男子带回家这也太棒了吧.事实证明是池月想多了.每天被逼着练剑练武术,要不就是打打杀杀.“不是吧,又练,这都练了多少遍了.”“继续练.”“月离歌,你这么欺负我,我早晚会欺负回来的.”————————————————————“我能不能不练了呀.”某人撒娇道“月月不想练那就不练了,我们去玩点刺激的.”某人把池月抱进房内.“月离歌你混蛋,我不要理你了,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