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46700000009

第9章 重点问题点击(8)

怎样认识“堰塞湖”

——“堰塞湖”会把人淹掉

问题点击: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决策落地生根。政令畅通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政通则人和,政通则国兴,政不通一切都谈不上。我们是党管干部,在我们的干部体制架构中,上级党组织具有更大的决定权,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会出现政令不畅“堰塞湖”现象呢?

人们把政令不畅比作“堰塞湖”现象是非常贴切的。地质灾害中,砂石泥土堵塞了水道、河流,水被堵截不能流了,于是形成了湖泊。政令不畅就是政令传达行使的通道被堵住了,得不到贯彻执行。政令不畅主要表现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寨主式阻塞。我们有个别领导同志存在着像中央关于作风建设中的一个文件指出的那样:“把自己管理的地方、部门和单位看成是自己的‘领地’,谁也动不得。”这是一种寨主式的领导。这种领导,是不会老老实实、认认真真贯彻执行上级的政令的。这样的领导一定要立即停住奔驰的脚步,转过身,往回来,否则,不知道会发生多大的事,不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一些干部所以犯了错,甚至犯了罪,其中一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目无组织、目无法纪、狂妄自大、桀骜不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中重申,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任何人都不得违背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搞‘独立王国’、自行其是,任何人都不得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儿戏、胡作非为。”

二是变通执行。“遇到红灯绕道走”曾是一个时期的格言,甚至是座右铭。比如,我国住房改革的目的本来是为了减少国家财政负担,实现住房商品化,解决住房分配不公的问题。但在实际贯彻执行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自行“变通”,规定了一些原政策所没有的内容,结果使得这项政策明显向占有较大面积和较高质量住房的既得利益者倾斜。还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先上车、后买票”,很多污染企业就是这么上马的,它给你造成既定事实,最后让你手捧热豆腐。

三是选择性执行。对我这个地区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或敷衍执行。比如,为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家多次推出各种举措,但面对频频亮起的红灯,一些地方政府受土地财政所累,不是想着如何降温,而是采用多种手法,对宏观调控政策“拆招卸力”。有的是选择性发布数据,对社会发布一些无关紧要的调控数据,至于城市存量土地、开发商手里究竟囤积了多少土地、究竟有多少逾期未开发等对房地产走势至关重要的数据,则秘而不宣。国家的组合拳,就这样被一些地方的太极拳轻松化解,地方保护主义都属此类问题。

四是消极执行。有的领导干部嘴上从来不说不执行上级的政策、指示,但采取的态度却是消极的。真应了一句佛语:“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比如,上级规定,土地到开发商手里之后,一定时间不开发是要收回的,政策不允许圈地囤积。但是,有多少土地被长期圈了起来,又有多少被收回来的?不敢说没有,但可以说基本接近没有。

至于为什么在现有干部体制下还会出现政令“堰塞湖”,我想从数学的角度来诠释一下。这种怠慢政令是经过利益计算的,计算的结果是:第一,这样执行可以换来本地、本部门事业的发展,上级可能会一时不高兴,但政绩上去了,最终会得到领导的赏识。第二,有些变通执行、选择性执行和消极执行具有羊群效应,一只羊那么走了,一群羊都跟在后面,他们觉得法不责众这条生活经验会保护他们。第三,一些人觉得“潜规则”的作用不会给他们带来硬伤害,这种执行态度,不会真正伤害上级,上级一般也不会真正追究,真的追究下来,也都是为了工作,检讨检讨也就过去了。

政令不畅“堰塞湖”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它损害党中央的权威,瓶颈了上级的工作部署,败坏了党的形象和社会风气。它触犯的不是别的,而是党的政治纪律,如果以前还不以为然,现在则应猛醒,“堰塞湖”不是西湖,不是未名湖,它会淹人的。

讲话怎样才能有魅力

——改造“官”的话语系统

问题点击:2012年6月21日,央视《24小时》栏目连线江西防汛部门采访,被采访者在电话中反复强调各级领导的“重要指示”,主持人不得不打断话头,才将采访拉回正题。此事引发了人们对“官话”的讨论。

“官话”在明清两朝是指官员在公务活动中所必须讲的标准语言,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后来,“官话”的含义发生了变化,通常是指官场中的门面话,或官员找借口,冠冕堂皇地对群众敷衍或责备的空话套话。这样的官话危害性很大,它割裂了党和群众的联系,损害了党和群众的关系,败坏了领导干部的作风,掩盖了真实的社会矛盾,使大量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那么,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根据自己的体验,归纳出了四条,当然不仅是这四条,一定还有很多,但这四条至少是在其中的。

第一条,官僚主义导致官话泛滥。这是一条最根本的原因,它占主导地位。我们说话为什么老百姓不爱听、听不懂?首先是我们很多干部不会说老百姓的话,他的话语系统和老百姓的话语系统就像两根铁轨,没有任何交叉交汇。那么为什么不会说老百姓的话?很简单,不接地气,远离地气,一个脱离群众、脱离社会生活的领导,怎么会说出带着泥土芳香的话来呢?不仅不会说群众的话,而且也不会说与当下话语体系对接的话,真可谓是大地的话不会说,蓝天的话也不会说,一些人确实成为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我们的官员为什么会经常性失语,因为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而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体说话而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而说不进去;与老干部说话而给顶回去。”其次是不敢负责。不敢负责便用官话去搪塞。典型的话语形式是:这件事我们再商量商量、研究研究;这类问题涉及的不是你一个人,我们要通盘考虑。这类话一两个人说、一两次说那没什么,也不能说不对,但千百人这么说、千百次这么说,这就是地地道道的官话!这样表面并不生冷的话,却能给老百姓来个透心凉,因为老百姓已经从自己的经验中知道他被搪塞了,他的诉求无望了。此外,还有官僚主义的外在表情——官腔。一些领导说话的表情、声音、语调、节奏都在展现着权力的傲慢,哪怕外壳是客套的、柔软的,但骨子里却是高慢和骄妄的。

第二条,形式大于内容促使套话连篇。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我想到一个文学性的问题。古代一般宫廷诗词都比较重形式,辞藻华丽,对仗工整,但内容却较多苍白。为什么呢?因为,那是“围城”之作,作者没有有血有肉的生活,没有波澜壮阔的经历,他只能成天小我小我地抒发,只能在形式上去雕琢,这叫内容不足形式补,那不叫文学,那叫“玩”。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发表后,那么多国民政府的御用文人要来比试,但都成了雕虫之作,原因在哪里?仅仅是文笔功力不足吗?不,他们没有人民的事业造就的胸怀!我们一些领导的讲话和宫廷诗词差不多,空空泛泛,没有多少实际内容,那么怎么办?也是内容不足形式补。大标题要气魄宏大,标题要整齐划一、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工整对仗,而且一定不忘记加黑。我注意到一个现象,一般讲话或报告,都有总的指导思想,而在这个指导思想里,总会出现一些不得要领的排比句,比如:我们要以什么什么为出发点,以什么什么为落脚点,以什么什么为重点,以什么什么为动力,以什么什么为中心,以什么什么为抓手,以什么什么为突破口。说的到底是什么呢?看着一大排整整齐齐,像个仪仗队似的,但人们心里却乱作一团。

第三条,保证正确不敢说新话。确实有一些领导同志担心说错话、犯错误,所以说话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说话不犯错误最保险的办法就是说上级的话,说中央的话,不变通,一字不变,而且不断地重复。我们很多本来很有生命力的话,由于千百遍地重复,已经活力不再,老生常谈了。比如,“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是多么好的一句话,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我是当作经典句子记下来的。但是,后来几乎所有的报告在总结工作时都要用上这句话,现在这句话已经显得有些呆呆木木的了。2015年9月5日,东营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发布通报:山东滨源化学公司“8·31”着火爆炸事故的现场搜救工作基本结束,共发现死亡人员13人。由于现场泄漏的化学品情况复杂,部分死亡人员遗体爆炸时形成碎片。通报最后强调:部分遇难者遗体已经火化,遇难者家属情绪稳定。对此,新华社做出了愤怒的指责:被网友频繁诟病的“遇难者家属情绪稳定”重出江湖!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官方发布成了地方政府的规定动作,但顽固的思维定式和不接地气的八股文通报,有时让官方发布成了靶子,裸了奔。朝夕相伴的亲人刚刚去世,部分遗体甚至被炸成碎片,家属的情绪怎能“稳定”?冷血的措辞,更像是给上级领导的情况说明,讲的是“官话”,不是“人话”,是典型的维稳思维。家属情绪稳定了,当地社会就稳定了,乌纱帽也就“稳定”了吧?

第四条,官方话语没有“俯身”到实践中去。有一位专家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代中国的话语体系,根本上来自于实践和群众,但作为国家政权组织者领导者的党和政府,对这种语言也做了大量提炼、加工、改造、制作的工作。有的,原本就来自于群众;有的,进行了筛选和提炼;有的,就是党和政府直接创造的。这种经过加工的话语体系,表达上更加准确,内容上更加科学,形式上更加规范,逻辑上更加严谨,因而,是一种更加正式、正规的语言。但是,这样的话语如果仅仅停留在书本里、文件上、报告中,是难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的。因此,所有这种话语,都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回到群众中去,为群众所接受,在群众中流传,对社会实践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于是,它不可避免地要经过一次再加工、再制作的过程。这就是大众化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需要大众化,当代中国的话语体系也要大众化。我很赞成他的观点。这方面毛主席做得最好,他的官方语言,几乎都转化为了群众语言,他的语言达到了生活化、群众化的最高境界。“老三篇”文盲也能听得懂,但它的思想却达到了境界的巅峰。习近平总书记也是一个典范,我们只要看一下他在2014年APEC欢迎宴会上致辞时说的那段话,就知道这种官方语言向实践的转化会产生怎样的魅力。他是这样讲的:“这几天我每天早晨起来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北京空气质量如何,希望雾霾小一些,以便让各位远方的客人到北京时感觉舒适一点。好在是人努力天帮忙啊,这几天北京空气质量总体好多了,不过我也担心我这个话说早了,但愿明天的天气也还好。这几天北京空气质量好,是我们有关地方和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我要感谢各位,也感谢这次会议,让我们下了更大的决心,来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我们今后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得更好。也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我们现在就是没实现这种转换,这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现在我们常讲市场配置资源这句话,这句话非常准确,但是老百姓不一定听得懂,他听不懂,和他讲话时,就要“翻译”过来。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去讲深奥的道理,是领导干部的一个基本功。

同类推荐
  • 黄河之水天上来:经典散文中的山川名胜

    黄河之水天上来:经典散文中的山川名胜

    大明湖、白马湖、富春江、镜泊湖、松堂游记、古刹、沈园、重庆、成都、北平、南京、昆明、桐庐……老舍、林语堂、朱自清、沈从文、郭沫若……《黄河之水天上来》中,众多文学大师带你游览中国的山川名胜。《黄河之水天上来》分为山川、古迹、城记三辑内容。
  • 旧事新知风雨声

    旧事新知风雨声

    本书汇集散见于数十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物刊载的文人原创作品,包括鲁迅、梁遇春等多位大师和学人,他们共同学习文化的本质,学习哲学的本义,学习研究国故的方法,了解科学以及科学研究的含义,了解心理学的真正意义。这是一本围绕文化、哲学、科学、心理学等诸多常识和新知而展开讨论的文集,是大师和学人奉献给我们的新知盛宴。从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他们对于科学对于真理孜孜以求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也看到了他们对于各种知识不止步于权威和众论的可贵思想。
  •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本书是张堃的第一本散文集,记录生命中曾打动过她,影响过她,陪伴她一路前行的那些年,那些事。诚如作者所说,当光阴远去,桃花不再笑春风,往日模糊,唯有文字鲜亮。她的散文如一阵清风拂过心田,我们收获的是勇敢、坚韧、温暖和对人生最深刻的思考。
  • 最爱听小蔡的笑声

    最爱听小蔡的笑声

    作为一名留学生家长,作者孟久成对十几名留美学生做了详尽采访,描述了他们在国内一路打拼成长的过程,以及在美国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对他们的婚恋生活更有专章详述。本书可贵之处在于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在美国的生存状态,展示了一个“立体形象”。同时涉及国内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如留美过程,子女教育,如何择业,成功标志,人才评判,美国大学的学制。《最爱听小蔡的笑声》的另一个题材是有关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的故事,从宏观上讲述了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的由来,领养过程,抚养经历,讲述了发生在这种跨国家庭里动人、细微且国人闻所未闻的故事,有强烈的震撼力。
  • 鲁迅作品集(8)(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8)(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讲述了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热门推荐
  • 佛说目连所问经

    佛说目连所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探狄仁杰之阴兵借路

    神探狄仁杰之阴兵借路

    传说大灾难后,众多冤魂不愿离开阳间,为维持正常轮回,地府派出阴兵鬼差来阳间拘魂,便形成了诡异的「阴兵借路」。长寿元年,狄仁杰受诬陷被贬彭泽。彭泽虽小却风波不断,县令、县尉和捕头相继死于阴兵借道。随着调查的深入,重重疑点浮出水面,多起碎头悬案、富可敌国的张员外、数起针对性的刺杀、长生不老人、淮南王宝藏传说、皇帝的密旨、刀枪不入的阴兵等诡事不断在彭泽交集。贪婪、欲望、仇恨、野心与爱情、亲情、正义剧烈碰撞。与此同时,阴兵借道的幽冥传说愈演愈烈,诡异传说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玄机,到底是阴兵作怪还是阴谋爆发……
  • 总裁宠妻上瘾了

    总裁宠妻上瘾了

    不小心被舅舅一家算计,她被送到某个“老男人”那里给表妹当替罪羔羊。却没想到传说中的“老男人”年轻有为,颜高腿长,身材倍棒,还是个世界首富!最重要的是,他宠她入骨,为了她不顾一切。某男:今天的行程全部取消,我要去陪女人。某女:墨西玦,你居然背着我找别的女人!某男:我的女人,只有你一个。1V1,身心干净,深宠,专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界的何处有你

    世界的何处有你

    假如心灵得不到滋养,必将一天天变得憔悴和衰竭。可以说比身体的老去更可怕的是心灵的干枯。清扫心灵,就是净化内心的环境;清楚烦恼,才会留下沉静;抹掉虚荣,才会留下真实;擦掉悲伤,才会留下坚强。只有经常呵护心灵,才能拥有一份宁静超然的心境,才愈能发挥自我潜能。每个人,都需要一次全身心的心灵自疗。本书以平凡通俗的语言,为读者讲述潜伏在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故事,以超脱和开阔的视野,帮助身心疲惫、迷茫压抑的读者清除心灵中的杂草,看见生命的阳光,感受生命的力量。
  • 夏空

    夏空

    生命如一首曲折起伏的乐曲,谁是你曲中的主旋律,谁是可有可无的小音符?音乐天赋极高的女孩管蘅在好友周晓冬去世后参与歌唱选秀活动,结识周晓冬去世前心念着的桥梁设计师黎漠。在黎漠眼中,所有人包括自己都是小音符。他看似待人处事温和、谦然,实际上个性凉薄,他从不游戏人生,但也没把人生当回事。管蘅不小心成为他生命里的主旋律,一是他欠周晓冬一个情分,而管蘅是周晓冬最重要的人;二是,他实在是太不明白,这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一个人,有着极高的音乐天赋,却在生活里一根筋似的,笨拙、傻气,被别人欺负、利用,都不躲一下……命运如此安排,于千万人之中,让我与你相遇,我爱你,用尽我全部的生命...
  • 神穿之最强特工皇后

    神穿之最强特工皇后

    穿越古代这种狗血的事情居然发生到第一杀手日暮琳身上,悲催的日暮琳只能接受命运。穿越过来,陆陆续续节食自己的现代好友彩狐和狂烈……是上天对她的眷顾还是……?让她的朋友穿过来陪她一统天下?傲娇女王日暮琳,成为世界霸主,却与刚穿越过来时的他发生纠葛……三人同时穿越,是意外还是命运的安排?其实,这只是一个陷阱罢了……群号:565467291
  • 报告仙君,你家仙后要爬墙

    报告仙君,你家仙后要爬墙

    蟠桃仙会,妖王乾狩趁天宫不备,率妖族攻入,然不敌四大神兽,妖王死前将与四大凶兽的宠物契约转与妖族公主,只是公主也在这场浩劫中失踪,无人知其下落,四大凶兽也随着公主的失踪一起消失,暂无人得知去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伤痕名爱

    伤痕名爱

    那些已然消逝的时光,是否还可以感受得到?
  • 归兮往矣集

    归兮往矣集

    云非不语,遥寄我思。水非不语,心起涟漪。归兮苍天,鸿雁北飞。往矣长夜,炎凉自知。
  • 沈爷你今天复婚了吗

    沈爷你今天复婚了吗

    (看书前请打开书评区看书必看的置顶帖)【神秘低调优雅俊美沈爷VS容色秾秾温凉傲慢沈太太】一开始,他们的婚姻轰动全城,只是爱到浓烈,也逃不过浮生花事了。**他第一次提及自己的感情生活,是在复婚后的第一次采访中。记者,“复婚时是谁先求婚的呢?”沈爷,“我。”记者,“那吵架了一般是谁先低头?”沈爷,“我。”记者,“您想对您的夫人说什么?”沈爷望着镜头,目光漆黑灼人,嗓音性感慵淡在线勾人,“我只要你,换谁都不行。”记者,“……”夭寿了。这是什么神仙恋爱?混迹在人群里的某太太,忍不住上扬的嘴角,趁乱逃了。这是一个命中注定的爱情故事,这一生,一眼万年是你,兜兜转转也还是你。[本书双洁1V1,甜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