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5700000010

第10章 D2

那天父亲给我讲了那件事,说,这些事情都是孩子们干的。

沉思老半天,又说,现在你大了,你自己去想想其中的道理吧。

我能想出什么道理来呢。我只相信,往后的日子里,当时的场景蒋贵大概已经模糊,但那件东西发出的气味,一直活在他的心里。同时我想起王大爹曾对蒋贵说过的话。蒋贵要跟王大爹学敲梆,说学会后敲给村里的孩子听,王大爹说:“你想讨好他们,没有用的,我告诉你,球用也没有!”

作为王大爹的知音,蒋贵或许领会了王大爹的意思,但并没有听从他。梦魇也让人着迷,而蒋贵的梦魇,自从那夜闻到母亲身上特异的气味之后就已经开始。可以猜想的是,他之所以跟通江的那个女人过了半个月就不肯过下去,很可能是那女人的身上来了——甚至也可以肯定,他后来的几个情人,包括小彭在内,在女人的特殊时期他也不许靠近——直到他进了城,那些沉睡的噩梦才丝丝缕缕地抽出来,才让他提到小孩时就紧张,也让他对黑暗感到恐惧和厌恶。

既然畏惧孩子,可为什么又要拿出那么钱建希望小学呢?蒋贵这样做,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我理解不了他。

我现在所关心的,是当蒋贵丝丝缕缕地抽出噩梦之后,又该如何对待他的母亲?

蒋贵对母亲的孝顺,只有故乡人知道,进城之后,人们几乎就再也听不到关于他母亲的消息了。接受采访的时候,蒋贵偶尔会谈到母亲,可都是三言两语。

多亏了那个受了羞辱的记者。他虽然没有顺着“气味”往深处想,但他敏感地注意到作为遗腹子的蒋贵在谈到母亲时超乎寻常的简略,既然他母亲还活着,他如此的简略就不合常理。记者浑身长着鼻子,四面八方一嗅,就嗅出了一篇文章,发表在国内一家很有影响的情感类杂志上。

一旦离开世代祖居的村落,脱离了那个特殊的环境,蒋贵对母亲似乎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种认识就是不认识。

真的,他认不出母亲了。母亲还是老样子,可他认不出来了!

他已记不清是从哪天开始不叫妈的,反正是把母亲带进城不久的事。他喊母亲,是敲身边的物件,由缓而急地敲,就像王大爹当年敲梆一样。母亲听到这声音,必然惊慌地转过头,这时候他再跟母亲交代事情。后来,他发现其实没有什么事需要向母亲交代,买菜、做饭、清扫屋子,这一整套家务母亲早已做熟,而母亲需要知道和需要忙活的,也只有这些。于是,他就不再跟母亲说话了。

母亲弄不懂儿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而且变得这么突然和彻底,去他面前哭,求他说句话。

他沉默得像一砣铁。只是多买了两台电视机,安装在母亲的卧室和她常去的阳台上。

母亲天生就不是城里人,对电视有种骨子里的拒绝,因为电视里的人生与她毫无关系;她也不懂得结交城里的人——何况蒋贵常常从一座城市搬到另一座城市,也没有留给她足够的时间去跟人结交,她孤独了,想老家了。她对儿子说,你把路费给我,我走!

蒋贵就是不给她路费。不给路费也就是不让她走,就是把她晾在这里。

其实母亲并非真的要走,儿子没结婚,又不请保姆,那些跟她的女人,也是一会儿来一会儿不来的,她要是走了,儿子不是连饭也吃不上了么?

她不再说走的话,却跟儿子赌气:你不跟我说话,吃饭时我也不上桌,我就像佣人一样,躲到一边去吃!

她不上桌,儿子并不请她上桌。

久而久之,由赌气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

久而久之,她也不说话了。

家里是两个石头一样沉静无声的人。

有天上午,蒋贵一个新结识的文化界朋友去了他家。那人是跟蒋贵偶然结识的,不知道蒋贵的财富,看到他住得那么简陋,并不吃惊。他在蒋贵那里坐了个把时辰,看了看表,说老周,十一点过了,我们去饭店随便吃点啥。蒋贵说,不需要,就在我家里吃。随即扬声喊:多做一个人的饭。这是对母亲说的话。很久以来,她终于给母亲说了句话。母亲在屋子里激动得落泪。但朋友不知道“老周”在对母亲说话,他进来后,没有看见蒋贵之外的任何人。他以为蒋贵请来的保姆躲在屋子里呢。可是,把饭菜端上桌来的,却是一个老太婆。

这个老太婆身材很高,散发出一种凛然甚至嶙峋的气息;她挺直的腰板,与她满头白发和脸上密布的皱纹很不相称,因而更增添了那种气息。朋友纳闷了,周世京请保姆,怎么请这样一个人?这应该不是保姆,而是她的什么亲人吧?蒋贵把酒拿出来,是几块钱一瓶的高梁白酒,瓶盖弄丢了,用一团卫生纸塞住瓶口;蒋贵往两个酒盅里倒上酒,跟新朋友碰了一下,一饮而尽。但朋友并没急着喝,他还在等那个老太婆上桌来。在他家,即便是保姆,也是上桌跟主人一同进餐的。他转过头一看,见老太婆已经在吃了,她坐在沙发的角落里,生着黑斑的手抠住饭碗,碗里盖了薄薄的一层菜。朋友感到很惊讶,想叫老太婆上桌,但初来乍到,弄不清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好把这话说出口。那顿饭他吃得非常不安。

当他后来知道了那老太婆是“老周”的母亲,他就感到愤怒了。周世京那么节俭,曾给他留下十分美好的印象,现在那种印象完全被颠覆。那根本不是节俭,而是怪癖,是作孽!

在记者的文章里,用了“变态”这个词。

蒋贵在成都定居后,干脆把母亲送进了养老院。

那天他让助手把母亲叫进车里,母亲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送到养老院去了。

蒋贵本人是一个星期后才在养老院露面的,不是他想去,是被院长叫去的。

院长说,周先生,你母亲天天哭闹,嚷着回家,你看怎么办?

蒋贵说,家里没人照顾他,麻烦你院长,你教她打打牌吧。

她那么大年纪,能学会?

蒋贵说没问题,她脑子好使得很。关键是你要让她愿意学。

院长为此绞尽了脑汁,也伤透了心。院长自己是不会打麻将的,他对麻将有相当强烈的反感。这与他的大学有关。当时他们寝室住四个人,除了他,三个都是麻将迷,每天夜里,他们都去外面拉一个人,在寝室的书桌上摆开战场。为了躲避那让他发疯的麻将声,他常常去通宵教室呆到深夜才回。而这时候,室友的战斗很可能是结束了,却在喝酒;有时候,酒已喝过,每个人都醉得一塌糊涂,横七竖八地歪倒在床上,吐得满地都是,臭气能把人熏死。他得把屋子里清扫了,再去校园的保管室里找来石灰(幸亏那间保管室从没关过),尽量把臭气除掉,才敢躺上床睡觉。他离家千多公里去读了四年大学,仿佛不是去学知识的,而是去跟麻将声和酒臭作斗争的。

毕业多年,他独自待在书房里,一只打火机掉到地上,他也以为是麻将声,禁不住心跳加速。半年前,前任院长跟老婆闹得很僵,僵到几近离婚,院长心情不好,约几个关系好的去农家乐散心,摆谈一阵,院长提出打麻将,在场的只有四个人,他要是不上,场合就兴不起来。他那时候的心情很难受,要是不同意打,就对不起院长,说不定还会失去他的信任,问题就严重了。可是他不会打呀。他就这么说了。院长说不会打可以学嘛,这玩意儿又不是高科技,学几圈你就会了。于是他开始学。那是冬天,几人坐在院坝里,天上虽有太阳,但太阳很白,白得像是没有,个个冻得鼻子通红。这么冷的天,他竟然把汗水学出来也没学会。他不是没那个脑子,而是没那个心。

可现在他刚刚坐上院长的位置,他要力争把工作干好;何况“周先生”的身份他是知道的,对这样的主顾更需好生侍候。于是痛下决心:把麻将学会,并且亲自把周先生的母亲教会!

这时候他才发现,学麻将真的不难,只用了半个钟头,他就知道该怎么打了。

那天他把杨大珍请到活动室,另外还找了三个人,他自己则坐在杨大珍的身后,教她怎样砌牌,怎样碰。但杨大珍的手一动不动。那情形不是他在教杨大珍,而是他自己在打牌。

他去拉杨大珍的手,结果杨大珍反手给了他一耳光。

杨大珍说,我没犯法,你们不该把我关在这里,我要回家!

院长摸了摸脸,又空着手甩了几下,像要把委屈从脸上抹下来,扔到地上。

然后他带着笑脸说,老人家,这里就是你的家。

放屁!这不是家,这是牢房!你说这是家,咋不见我的贵子?!

她把蒋贵叫贵子,人家都以为这是周世京的乳名。

那次,蒋贵去看了他母亲,而且跟母亲说了话。

他对母亲说,这里的人对你好,你放心住,我会经常来看你。

就为“经常来看你”,杨大珍安下心来,而且很快学会打麻将了。

但她输不起。院里的老人,麻将都打得很小,手气再霉,一天下来,也最多输十多块,可只要输上五块,杨大珍就赖着不给,还骂人。不久,院里没有人愿意跟她玩了。

蒋贵知道了这件事,不定期地给院里会打麻将的老人数上一两百块钱,对他们说,我谢谢你们,你们别跟她计较。老人们高兴,争先恐后地去陪杨大珍,连那些只对下棋感兴趣的,也改作打麻将。杨大珍输了耍赖,老人们再不红脸,而是嘻嘻哈哈地说,好好好,没人找你要。

她这样应该过得很开心了,可她并不开心。

在某一个神秘的时候——这时候很可能正玩得起兴——她会突然间停下手,嚷着要见儿子。

蒋贵并不如自己所言经常去看母亲。他去的时候很少,非常少。

杨大珍见不到儿子,就开始装病。她的胃不好了,腰不好了,腿脚麻木了……有一次,她说自己眼睛瞎了,啥也看不见,院长顺手拿起枕头递到她面前,问她,这是什么?她翻着眼皮,说我不知道啊,然后挥舞两只手乱摸。看来她真是瞎了。院长打电话给蒋贵,蒋贵说他有事,派助手去了。助手刚在养老院露面,距守望的杨大珍还有二十多米,她便走过来,急切地问,你来了?我贵子呢?

助手回去,把这个细节老老实实地说给老板听了。

蒋贵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他的母亲杨大珍没有病,眼睛也没有瞎。

真的,杨大珍的身体实在太好了。

同类推荐
  • 别让我杀你

    别让我杀你

    洛塔收拾完一切后才稍得时间将行李放回房间。拉开衣柜满是随意揉进去的衣裤,每件都像泡菜坛子里拿出来的陈年酸菜,她腾出一个柜子,将那些挂着吊牌的旧衣服扔进垃圾桶,然后将行李箱中的衣服折叠整齐,放人柜子里。她还没来得及收拾客厅茶几上各种吃剩的薯片包装袋,电话在不会响起时响起。打开翻盖手机的动作是她最中意的姿势,号码显示电话那头是一个陌生人。“你好!”是一个男孩的声音,兴奋中蕴含着不安,他明显还酝酿了一番事前练习过几百次的话,却没敢说出来,只等着对方反应。
  • 老那

    老那

    老婆从屋里拿出针线,半跪在老那面前,一边垂泪,一边一针一线给老那缝补了挂破的衣裳。老婆叮咛说;“志直,路远,跟你爸走好。”老那和那志直走出家门,他们走得很有劲,很威风,也很吃力,愈走愈远。老那自始至终没回头,他知道,在他的身后,在碾子沟村口,有好多好多的乡亲正在目送着他上路。
  • 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

    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

    罗晋、郑爽主演同名电视剧,由《何以笙箫默》电视剧制作团队操刀!唐家三少挚爱新作!为了追到她,他一年内写下了137封情书,超过100万字。为了守护她,他创作了16部长篇小说,4000多万字,成就了网络文学的奇迹。唐家三少真实讲述了他与妻子十六年始终如一的爱情,也在书中完整披露了他从失业青年到明星作家的逆袭之路。磅礴而又深邃的感情,流畅而又通俗的文笔,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情怀,为读者奉上了一部充满正能量的感人肺腑的励志爱情故事。
  • 鬼画

    鬼画

    那天,陈愚起得很早,坐出租车去赶飞往夏威夷的航班。沙滩、棕榈树、美酒和蔚蓝色的大海,使陈愚对这次度假充满了期待,可收音机里的晨间新闻却播报了一条爆炸性的消息:昨天深夜,安州博物馆发生盗窃案,有着“鬼画”之称的镇馆之宝《安州晚钓图》被盗,目前警方已经成立了专案组,专案组办公室就设立在博物馆……司机一听,手头一晃,车子剧烈地摇晃了一下,差点撞上路边一个骑摩托车的。“天哪,那可是鬼画呢,听说拿着那幅画就会送命,谁这么不要命寻死呢?”司机惊呼道。
  • 每个午夜都住着一个诡故事2

    每个午夜都住着一个诡故事2

    大三的时候,宿舍搬进来一个湖南的学生。他的肚子里装满了诡异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毛骨悚然,但是结尾处却有着感人的人情味儿,体现了普通人的情与爱,引人深思。这个同学有个奇怪的习惯,他只在0:00的时候才开始讲那些故事……
热门推荐
  • 赤壁

    赤壁

    《赤壁》收录了作者刘醒龙的四部中篇小说精品:《赤壁》《大树还小》《秋风醉了》《暮时课诵》。刘醒龙从题材的扩大、主题的深化、形式的变更和审美趣向的突破等方面把乡土小说推向了新乡村小说。在他的笔下,乡村再不是远离城市远离我们的“市”外桃源,而是有着同城市一样深刻复杂的生活内容、精神风貌和时代气息,这一切又必须灌注在新的乡村生活中,又从新的乡村生活中再现出来。
  • 台湾“国家认同”问题概论

    台湾“国家认同”问题概论

    本书从台湾“国家认同”问题切入,分析论证了台湾“国家认同”的概念、内涵、特点和现状等问题,进而深入探讨了影响台湾“国家认同”变化的各种因素,着重研究台湾“国家认同”对于两岸关系的影响。在理论探讨和实证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和引导泰万民义、“国家认同”朝着“增加一个中国认同”方向变化的路径和要点。
  • 大猫

    大猫

    乡土时景下,由乡长这一微小的政治细胞的心曲隐微勾勒出转型时期中国农村的大致轮廓与官场规则。《大猫》独立的乡土小说,描绘了不同人物在京西土地上的堕落与坚守,腐朽与变革,为读者展现出乡土中国最堪回味的原生态。作者的乡土叙事或许不够雅逊精致,但真实而准确,具有土地自身的品质,以民间的立场、民间的视角写下了诸多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时代变迁赋予乡土小说更丰富的内涵,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冲突与融合,自守与异化,抵御与妥协。
  • 豪门婚姻之不依不饶

    豪门婚姻之不依不饶

    深更半夜,丁太太偷偷溜进丁先生的房间。据说,保险柜里藏着完败丁先生的重要证据。丁太太试了丁先生的生日,丁先生他妈的生日和丁先生他爸的生日,结果都不能打开。就在这时,黑暗里响起一个凉凉的声音:“干嘛不试试你自己的生日?”一对流氓夫妻斗志斗勇的日常生活。
  • 从偶像开始的娱乐生活

    从偶像开始的娱乐生活

    什么!!八年合约!续约到30岁!分成不到1:9!退团违约金100W起步!每周还要跟肥宅握手!啊,让我死吧。
  • 控命记

    控命记

    一个卧底,他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做自己,仅此而已。可是很难。但他会走下去。
  • 朕醉了

    朕醉了

    学好琴棋书画,走遍古今都不怕。古代闺秀陶醉一朝穿越到混迹街头的太妹身上,成了暴发户和小三的女儿。不仅有小跟班,还有一身桃花债。阴差阳错间,陶醉不得不选择跟豪门公子假结婚。“什么?还要她扮演悍妇?她是闺秀千金好不好!”揣着琴棋书画技艺和过目不忘的本领,陶醉开启了一段奇妙的现代之旅。欢迎读者进群交流:一零一二六六五九九一
  • 妃同寻常:王爷,走开

    妃同寻常:王爷,走开

    “林梓!若我还能活着!不死不休!”她瓷黎,第一大国的丞相府大小姐,只因一步错,满盘皆输!却没想到竟能重生!一切都在按照自己的复仇计划进行,只是,这个独孤卿哪来的?前世自己和他一点都没有交集啊!
  • 魂甲天圣

    魂甲天圣

    神域之战,人族大败亏输,虽苟延残喘,保下火种,但却天地灵气巨变,修仙之路被堵。与此同时,人族之生死大敌幻族对于人族的追杀也并没有停止。在生死存亡之际,人族大贤另辟蹊径,将最为尖端的科技与修仙之道融合,创造出最为尖端的修仙武装,魂甲。使用魂甲的修道者,被是人族的守卫者,被尊称为“神甲师”。其中最为顶尖的一批人,便成为天圣。
  • 傲骨丹青:吴冠中传

    傲骨丹青:吴冠中传

    本书是江苏人民出版社品牌丛书——《大家丛书》之一。向读者介绍的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本书以“世纪之争”、“丹青歧路”、“苦瓜家园”和“生命风景”四个篇章生动描绘了大师的艰辛人生经历,执著的艺术追求,无私无畏的铮铮傲骨和出神入化的艺术成就。配以吴冠中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插图,带给读者的不仅是阅读的享受,也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人生画卷,使人寻味良久,所得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