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23800000030

第30章 拜山

梅镇人家在这种天气根本出不了门,分不清白天还是黑夜,只有漫天大雪不断地自天空落下。

人人惶恐,不仅因为天气,而且因为粮食不够吃了。

就连孟家的马都冻死了好几匹,只能切开分成肉块,分给梅镇吃不起饭的人家。

可是这也并非长久之计,人人都盼着孟家能够拜山。好在孟家已经放出消息,今日便要拜山了。很多人都抱着希望,希望能够让苦山平息愤怒,给他们一条活路。

孟家的院内聚了一大堆的人,静静等候着这场祭祀的主角。

七宝清了清嗓子,喊道:“请苦娘——”

七宝的声音在冬风中纠缠,随后乐队开始奏乐。

伴随着苦娘歌,早已准备好的苦娘坐在大红轿子被人抬了出来,木制的脸庞精致异常,倘若不仔细观察,根本看不出这是假人。

抬着苦娘轿子的有八个人,这八个人彼此都是血亲。踩着鼓点,嘴巴里发出一声声闷哼,好像在打着节奏。

七宝看差不多了,接着唱道:“孟家有女,年方十六。身型匀称,面貌端庄......”这些说辞是伍叔生前组织拜山时的那一套,据说是当年那林家小姐出嫁给苦山时的那一套,只不过轿子里坐着的并不是那林家小姐,而是孟家祖先做出的第一位苦娘。

长长地一段歌词伴着不间断的乐曲,声音传出了好远。

“孟家开始拜山了!”不知是哪个人穿上厚厚的棉衣,大喊了一声。

家家户户的男子都好奇地跑了出来,冒着风雪望着被人们火把照亮的孟府庭院。

不久,街道两侧都挤满了人,看着一队人由远及近。

孟家的队伍看见两侧的百姓反而停止了奏唱,默默地抬着轿子。

“梅镇有女,其心至诚。念汝恩惠,与汝齐眉......”梅镇的百姓闭上眼睛,即使十分寒冷,他们也虔诚地唱着第二段苦娘歌。

这段苦娘歌是必须有梅镇的百姓来唱,传说苦娘会将梅镇百姓的话语带给苦山来听,让苦山给梅镇降下恩泽。

就在第二段的苦娘歌快唱完时,孟家的队伍再次开始奏乐,其曲子凄婉而诡异。

这时,孟家的队伍和梅镇两侧的百姓都开始唱苦娘歌,梅镇家中的妇女和孩子听了以后,纷纷闭上眼睛,虔诚地祈祷。

一直走到东南边的镇门口才停下来。

一切又陷入寂静,何罗河发着金光,冰面下边的水竟然没有冻住,涓涓地流淌着,好像金色的血液,朝着群山蜿蜒。

“轰隆——”天空传来一声巨响。

抬着苦娘的伙计吓得差点把轿子丢了出去。

“慌什么!没听过打雷吗?”七宝呵斥道。

虽说如此,七宝也被吓得不轻。

隆隆的雷声不断,忽然天空好像被撕开了一道口子,一道昏黄的阳光切开厚厚灰黑的云层,照在梅镇。

“苦山显灵了!苦山显灵了!”梅镇的老者一边喊着,一边跪在地上磕头。

人们更加诚心诚意,朝着苦山的方向跪拜着。

王阳今晚守夜穿上了厚厚的棉服,点了颗烟,享受地抽上了。

不远处一群人点着火把,是孟家拜山的队伍在整理着东西。

“不在孟家陪那个二小姐?”王阳转过头看着甄辛,递给了他一根烟。

甄辛摆了摆手,示意不用,打了个哈切:“用不着我,有萍儿那个丫头陪她呢。”

王阳吸了一口烟,转头看向甄辛:“听说老李她媳妇不让老李陪孟家上山,那老李去了吗?”王阳听到那边已经响起来了曲子,声音在回响。

甄辛点了点头,往火炉旁边凑了凑,说:“去了,老李还记着之焕叔的对他的恩情。”

王阳点了点头,转过头盯着窗子被烛光晕黄的影子。

夜晚的风呜呜地刮着,两个年轻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消磨着时间。

东南的镇门队伍足足有二十多个人,打着火把,神情肃穆。

“奏乐––”老李清了清嗓子,作为资格最老的乐手,他负责一路的细节事宜。

一时间,各种乐器的音符跳跃起来,在人们耳边回荡。梅镇的人家停止了跪拜,都不由得放缓了呼吸,聆听着这悠远却熟悉的曲子。

此时孟夫人开嗓,旁人侧耳。

风吹得一众人的火把明灭不定,人们的脸上摇曳着暗黄色的光芒。

歌声传入层层叠叠的林子里。夜幕中的苦山透着一种阴冷,这歌声又为它添上了一抹凄美。

几个打了退堂鼓的伙计被七宝呵斥一顿后,也只能硬着头皮来了。

至于雇来的乐师,大多数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孟家付出了足够的报酬让他的家人半辈子都不用愁。

孟夫人神色严肃,抑扬顿挫地唱着不知何时流传下来的歌谣。众人跟着孟夫人的节奏轻轻踏着脚,等着孟夫人第一段唱完,老李就会准备再次起轿。

孟欢跟在孟夫人的后面,同样轻声哼唱着。

不到半柱香的功夫,歌声戛然而止,众人屏住了呼吸。

“起轿——”老李扯着嗓子喊着,众人应声抬起轿子,众人唱起苦娘歌。

同时,在镇门口的鞭炮早已经准备好了,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冒出了阵阵的白烟。

八个人抬着大红轿子,大红轿子摇摇摆摆,好似真的有一位闭月羞花的姑娘坐上了这轿子,等着嫁给自己的心上人。

一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火光照亮了梅镇外的林子,染红了半边夜色。

“娘,那是哪家的小姐出嫁了啊?”一个女童天真地问抱着自己的母亲。

“嘘,别说话,这是苦娘出嫁了。”一个妇女轻轻拍了一下女童的额头,一边伸着头看着,一边说:“跟真的一样啊。”

躲在一旁的贾正午握紧了手中的木珠,对旁边人使了一个眼色,带着几个伙计跟了上去。

一行人渐渐隐没在如墨的夜色之中。

云层缺口照下的阳光为队伍指引了前行的方向,孟欢忍不住朝着孟府的方向看去。

“一切都会好的......”

留在孟府的孟妍好像感应到了什么,朝着镇门的方向看去,不自觉地流下眼泪。

同类推荐
  • 瞬景

    瞬景

    人生所见,所有之景皆是一瞬之间,匆匆而逝,寻不复得,忆亦有所缺。宅男高二生李乾从被动封闭的宅生活,走向主动参与选择的故事。
  • 万物典当铺

    万物典当铺

    万物皆可典当,一物换一物,人、鬼、怪。只要你拿出我要的。那我就能给你,你想要的。灵魂典当铺,典当你的一切…………
  • 食人鲨

    食人鲨

    陶淘等三个孩子跟跟随罕贝叔叔去鲸鲨岛。一到岛上,他们就被当地居民认定是给小岛带来邪恶的人。因为最近附近海里出现了一个会吃人的“海怪”,弄得人心惶惶。后来陶淘发现,海怪竟是鲸鲨!一向温顺的鲸鲨,怎么吃起人了呢?风暴即将来临,陶淘他们被驱离鲸鲨岛。
  • 阋门

    阋门

    ?màn界,是人界、冥界、魔界和仙界交汇之地。在这里,一切都没有主人,一切都可以重来。只要你有足够的实力!倪叴qiú闯入?界,将会遇到什么样的奇遇?
  • 禁止回忆

    禁止回忆

    阁楼上传来答答的脚步声,我环视一圈,什么也没看到。我呆站在那里,思想也僵下来,当感觉到身后的异样时,已经来不及了,我的手臂被一只冰凉的手抓住了,我再也控制不住,尖叫起来……废弃的荒宅,深邃的古井,夜半女子幽怨的歌声……赫果西的记忆里到底丢失了什么?也许是隐藏着无尽的爱与忧伤吧。
热门推荐
  • 云南看云集

    云南看云集

    这是“沈从文散文新编”书系之一,收入沈从文抗战时在大后方云南所写的《昆明冬景》《云南看云集》《新废邮存底》《新废邮存底续编》四种小册子。除了《昆明冬景》《云南看云》几篇散文外。很多是书信体,内容却是发表自己对文学和人事的看法。
  • 末日快递员

    末日快递员

    当末世来临的时候,普通人在为了生存拼命。而苏扬,却还有着一份工作,在末日里为普通人,进化者,甚至动物,丧尸们送快递!
  • 一切从斗罗三开始

    一切从斗罗三开始

    一名少年获逆天机缘,意外穿越到斗罗世界,开启了主宰之路!
  • 幽妃绝恋

    幽妃绝恋

    她二十二世纪的特工,人前她是救死扶伤的医生,人后是冷酷无情的杀手-幽凰。他是北冥国的幽王,相传他冷血无情,不近女色,只因他身边无一女性生物,直至遇见了她,众人才知他不是无情,而是他将此生的温柔都给了她。一朝穿越,传奇就此开始。北冥国郁家盼了好几代,终于盼来了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却被告知神魂不全,待满十二岁后异世归来。
  • 万灵归尘

    万灵归尘

    艾尔斯世界,灵武未衰,科武崛起......那片花园,是乐园,还是禁地?那棵神树,结出的是长生果,还是恶魔果实?……万灵归尘,劫后余生,才知,唯有平凡是真......
  • 异世界设定师

    异世界设定师

    穿越到自己设定的异世界?有趣。。少年吴雍,平日里只爱写写画画,构造他幻想中的世界观“西弗利亚”。一日,受神秘女人的召唤,他竟穿越到了自己设定的世界中,并在这场异界的冒险中,逐步登上诸神之座。。这是一本异世界奇幻题材的小说,涉及十余个国家及势力(挖大坑预定),有魔法也有真刀实剑。。这本书有一系列相关的计划,包括人物设定图、徽章地图设计、在Minecraft中实现小说场景、骑砍mod等等,已完成的目标会更新至评论区。点一下收藏不迷路,蟹蟹~
  • 凤巅之上

    凤巅之上

    “我东乌之乱,是你们挑起的,我父帝是不是你杀的”“我不知那是你父帝”“我登基三月,南山城瘟疫是不是你下令造成的,暴民之乱是不是你下令挑起的”“是,但我……”“我昕姑姑是不是你杀的,是不是你,将她丢入这溱山万丈深渊”“是”一代明君,司马青玄,竟是红妆,她不知,褪下那五爪金龙穿上白衣之时,就是被她早已爱的刻骨铭心的爱人逼到绝境之时。
  • 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

    本书主要研究了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认为城镇化问题与环境问题结合考虑,着眼经济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对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控制城镇规模、多渠道筹集资金、合理规划布局等可行性的方案和对策。
  • 菩萨戒羯磨文

    菩萨戒羯磨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观众心理学

    观众心理学

    中国第一本从观众心理入手,系统地研究戏剧家如何了解观众、适应观众、征服观众、提高观众等问题的专著。余秋雨认真钻研了以德国为基础的接受美学和艺术心理学,融会贯通后,由此编成一部教材,并把长期被滥捧或狂贬所歪曲的中国艺术,作为与接受美学碰撞的重要素材。为了避免过于抽象,举了古今中外艺术家的实践来证明。作为学科,它们是新的,但作为学科所传达的审美心理范畴,却从人类拥有艺术以来就一直在发挥作用。因此,它们与艺术实践的遇合,将会两相滋养:既让艺术获得全新的思维高度,又让学术获得悠久的感性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