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54400000002

第2章 时代楷模:刘芳

人物小传REN WU XIAO ZHUAN

刘芳,盲人教师。眼睛在暗处,心灵在光明。给我一丝光,我将用美丽看遍整个世界,哪怕它是一片荒芜;纵然坠入幽深的黑暗,我也将点亮心灯。她教书育人,救助贫困儿童……用温暖回应世界。著《石榴青青》《花开十年》《苦难说》等。爱与不屈,可成就苦难。她是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题图:蒲学光/摄)

楹联YING LIAN

眼前入黑暗,

心底放光明。

有目固然远离苦海,

无心方能满溢甘泉。

(徐遇)

诗词SHI CI

天地皆同色,阴阳不两分。

至简归大道,从此去纷纭。

岁月无轻与,年光不久春。

残生堪大用,努力事耕耘。

(徐遇)

盲人女教师刘芳

“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

◎李柯勇李春惠

整整十年,刘芳从光明走向黑暗。

在一年毕业典礼上,一个腼腆的女生红着脸问她:“是不是我把一只角膜捐给您,您就能看得见?”

“谢谢你,好孩子,老师的病不是角膜的问题。”

小女孩想了想,又抬头说:“那我就把一只眼球给您吧。”

说起这件事,一直微笑面对记者的刘芳突然红了眼圈。

她只是贵州农村中学一名普通女教师,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在她平凡的人生中,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平凡的故事?

从光明到黑暗

2007年,刘芳曾反复做一个梦:夜晚,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一抬头,忽见满天繁星。她抓住身旁的人,奔走相告,说明天一定是个好天气……

那时,她刚失明。

十年前她就知道,这一天终将到来。原来她有点夜盲,到1997年,眼前晃起了“水波纹”,银色、金色、蓝色的光圈,宛如一朵“恶之花”,层层花瓣不断绽开。她看世界像是隔了一个鱼缸。

一纸命运判决从天而降——不治之症。

医生说,这叫视网膜色素变性,发病率只有百万分之一。

腿一软,刘芳险些瘫倒。

那年她26岁,在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刚工作四年,跟相爱的人结了婚,8个月大的儿子在襁褓中咿呀学语……

夜深人静时,她咬着被角,在黑暗中哭泣。

她曾是个快乐单纯的姑娘,苹果脸,身材娇小,人还没见先听到笑声,绘画、写诗、书法、唱歌、跳舞样样都行。

她喜欢教书,而且教得别出心裁。批改作文,写评语前先画个卡通脸谱表明整体印象,笑容灿烂的、一般微笑的、嘴角紧绷的、瘪着脸的、痛苦扭曲的,有的还顶着鸡冠子、留着羊角辫……这样的轻松幽默,学生们看得笑逐颜开。

失明了,还怎样画出一个笑脸?

她专门去学了两年绘画,希望用画笔留住这个缤纷的世界。画得最用心的是一只猫头鹰:黄褐相间的羽毛,站在枯枝上,背景是湛蓝的天空,最动人的是那对眼睛——又圆又大,仿佛能看穿一切黑暗。

视野一天比一天变窄,视力一年比一年模糊。

2001年,她读了最后一本纸质书,是《笑傲江湖》。

2006年,她看到的最后两个字,是课本封面上的“语文”。

2007年,她完全被黑暗包围。

当年一段录像保存至今:学生都放学了,刘芳从讲台上拎起包,摸索到门口,回头望了一眼她已看不到的空荡荡的教室,缓缓带上了门。

在黑暗中抓住光明

初见刘芳,很多人不相信这是个盲人。

在家,她扫地、洗衣服、倒开水、冲咖啡、炒菜、在跑步机上锻炼,动作熟练得几乎与常人无异。借助盲人软件,她发短信比很多明眼人还快。在学校,她可以独自走近百米,下两层楼,转5个弯,轻松找到公厕。

很少有人了解,这些年她是怎样挺过来的。

2008年初冰雪灾害时,小区停水停电,她拎着大桶,摸索着下6楼去提水。巨大的冰坨子在头顶摇摇欲坠,天寒地冻,一步一滑,最后她累得晕倒在地……

不知多少次绊倒、磕伤、撞墙、烫出水泡、碰碎杯子,现在她小腿上还满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绝望、沮丧、灰心,她想过放弃。但转念一想,又释然了:“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生活不能改变的话,就改变生活的态度。”

更令人称奇的是,她的班级成绩不仅没有退步,反而教出了两个语文单科中考状元,在白云三中至今无人超越。

有人建议她病退或休息,她婉拒了:“那样我的生命就真的终止了。”

一个盲人要想留在讲台上,无疑要付出超过常人几倍的努力。

写板书,她有时会写歪,有时重叠到一起。一次,没留意走到了讲台边缘,一脚踏空,摔在垃圾桶上。学生奔过去扶她,说:“最后两个字都写到墙上去了。”

多年以后,她的学生说:“刘老师歪斜叠加的板书,是我们青春记忆里最美的画面。”

眼睛沉入了黑暗,唯有心能抓住光明。

她尚未全盲时,有一次学生们发现,刘老师把课本拿倒了,照样侃侃而谈,这才知道,她根本没有看书,而是在背诵课文。

为了教好书,刘芳把初中三年的文言文全部背了下来,其他重点、难点也一一记牢,把几大本厚厚的讲义全都装在了心里。视力越来越差,课却讲得越来越精彩。

说、学、逗、唱,她几乎变成了相声演员,课堂上充满欢声笑语。“眼睛不好,上课就一定要生动,才能把几十双眼睛吸引到我这儿来。”

她用耳朵批改作文。学生朗读,她和全班同学一起即时点评。

“感情再充沛一点!”“他这个角度大家想到没有?”她像个乐队指挥一样调动着全班。

“该我了!”“我有不同看法!”学生们热烈响应。

听、说、读、写,多种训练同时进行,比单向的教师批阅效果更好。

学生越来越喜欢她。听说她可能不再担任班主任,学生们跑去求校长,哭着说:“一定要把刘老师留下啊!”毕业了,他们把自己的弟弟、妹妹牵到刘芳手上,点名要进她的班。

打开一扇心之门

2009年的一天,年轻老师章玉嘉向刘芳求助,声音都颤了:“我们班有个女生想自杀。”

找到那个女生,刘芳一伸手,摸到了纤细手腕上厚厚的纱布。这个平常很文静的小姑娘来自一个重组家庭,她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

刘芳用一块布蒙上她的眼睛,说:“你就这样跟着我一天,试试我是怎样生活的。”

一天之后,刘芳问:“容易吗?”

“不容易。”

“我天天都是这样生活的。我都能好好活着,你有眼睛,又漂亮又可爱,完全可以比我活得更精彩,为什么要放弃自己呢?”

姑娘的眼泪大滴大滴落在刘芳手上。

刘芳又去姑娘家家访。她看不见路,只能让章玉嘉牵着自己。天黑了,她们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又深一脚浅一脚走过狭窄的乡间小道,数着电线杆,才找到那个偏远的村子。

刘芳告诉家长,孩子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一点爱。她把母亲的手拉到了女儿手腕的伤疤上:“你不爱女儿吗?”

“爱。”质朴的农家妇女一辈子都没有这样袒露过感情,而当“爱”字出口,尘封已久的心门终于打开了,母女俩抱在一起,痛哭失声。

从2008年起,校长何代乾交给刘芳一份开创性工作——心理咨询。那时,贵州农村学校的心理辅导基本是空白。白云三中地处城乡接合部,青春期与社会转型期交织,千余名学生心理问题丛生。

刘芳把自己的工作概括成四个字——用爱倾听。

在她建立的“成长档案袋”中,学生塞进了各种各样的纸条,把不愿告诉别人的“秘密”向刘芳倾诉——“我无法克制住对她的好感。我的心总是上下浮沉,不知如何是好。”或者,“今天,最疼爱我的奶奶去世了,我想坚强一点,可是怎么也止不住泪水。”还有,“现在的父母对我恩重如山,但我渐渐长大,突然很想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去……”

让一个盲人去宽慰明眼人,这的确很少见。不过,任何人面对一个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柔弱女子,再难的事也该想通了吧?

一次,一个陌生人因感情挫折想自杀,错把短信发给了刘芳。电话打通了,她劝导得小心翼翼:“你只是一朵早开的花。有没有意识到,现在的你,其实不是你自己?”

前后三个月,刘芳一次次跟这个不曾谋面的姑娘通话,终于,姑娘有了笑声:“刘老师,我答应你,好好活着。”

刘芳不止一次收到这样的留言:“是您,在我心里点亮了一盏灯。”

那些穷孩子,那点滴的爱

记者采访时刚过中秋节,刘芳讲了一个月饼的故事。

有一年,她布置的作文是《中秋感怀》,男生陈祥写道:“中秋节到了,每个人都在吃着月饼。而我却不知道月饼是什么滋味,甜的?酸的?看到很多人不爱吃,把月饼丢在了垃圾桶里,我好想捡起来吃了。”

刘芳读得心酸,就去他家家访。父母在外打工,他跟老人住在破旧的农家小屋里。刘芳听到窗户上的声音有点奇怪,一摸,连玻璃都没有,几片塑料纸在风中飘摇。第二天,她带给陈祥一个大月饼。

男生咬了一口,噙着泪花说:“刘老师,月饼是甜的。”

很多年后,陈祥工作了,打电话要请老师吃饭。刘芳笑了:“你喜欢吃什么就带我吃什么吧。”

停顿了一秒钟,陈祥说:“我觉得最好吃的是月饼。”

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大省。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和进城务工家庭的白云三中,贫困生很多。对穷孩子,刘芳总会多尽一份心力。

有个自幼失去一条腿的残疾男生,刘芳承担了他初中三年的学杂费,又攒钱帮他安假肢。一个中档假肢相当于刘芳半年的工资。没料到,这引发了“爱心接力”。一位干部听说此事,要求共担费用。没多久,假肢厂厂长来了:“我免费给孩子量身定做一个高级假肢。”

终于能双脚走路了,男生跑来找刘芳:“我能不能叫您妈妈?”

叫她“妈妈”的学生不止一个两个。

不久前的教师节,已大学毕业也成了一名老师的袁凤梅发来短信:“刘妈,感谢命运中出现了您。”

读初三时,袁凤梅的父亲病逝,刘芳把她当女儿来照顾。袁凤梅回忆:“我最难的时候,刘妈始终陪在身边。她很少触碰我的伤心事,像阳光一样包容着我。”

中考前,刘芳抱着袁凤梅问:“还有什么问题吗?”

“你要相信女儿。”袁凤梅说,“你眼睛看不到了,还把我们教得这么好。我有什么理由学不好?”

那一点一滴的爱,在孩子们心里留下了长久的温暖。

一个孤儿在日记里写道:“刘老师,初中三年以来,一直都是我们全班四十几个同学看着您的一切,可是您却看不见我们的脸。您只能用心去体会我们对您的爱,用声音来辨别我们是谁。我好想为您做点什么,但是我一个孤儿想做却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地为您祈祷,希望有朝一日,您能复明。”

有遗憾,更有爱和力量

曾祥雷,刘芳的一个终身遗憾。

那是个有梦想的男生,喜欢音乐和美术,曾经在一篇随笔中写道:“有人说,人生是一片大海。我认为在这茫茫人海之中是一片音乐的海洋,它在唱着生命的交响曲。”

但他初二时辍学了。在这片贫困的大山里,学生常常很小就跟着大人出去打工。刘芳和同事们家访的一个经常内容,就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家长,让孩子重返课堂。

刘芳把曾祥雷找回来,对他说:“先把书读好,才能更好地追逐梦想。”

学校里有个学生意外丧生,刘芳特意选曾祥雷代表班级去送花圈。这个敏感的男生懂得她的良苦用心,在另一篇随笔中写道:“刘老师是为了让我珍惜生命,不要做一些无意义的事。”

初中毕业后,曾祥雷又读职高,如愿找到了工作。

刘芳没想到,她可以扭转青春期的任性,却无法战胜根深蒂固的贫穷。

2011年的一天,刘芳的手机响了,听到的是一位母亲的哽咽——

曾祥雷死了。

他去架桥工地打工,在一场事故中,从40米高处跌落下来。

整理遗物时,人们发现一封还没来得及寄出的信,两页纸,写于他死前一周,是写给刘芳的:“我一次次逃课,您一次次把我叫回来,一句都没有骂过我。现在工作了,很开心。但每次想到您眼睛不好,我就很难过。等我挣了钱,一定帮您治好病。我就是您的儿子。有什么事情,您喊一声,我就会来的……”

这,是人们所知的他最后一个愿望。

刘芳的另一个遗憾是儿子。

她最后一次看清儿子阿牛的脸,他才七八岁,现在都读大学了。尽管能摸到儿子的鼻子、嘴巴、胡茬儿,她却只能想像,他长得帅不?黑不?她遗憾没能亲眼看到儿子的成长,更遗憾没能给儿子像其他妈妈那样的照顾。十多年来,关于儿子的每一缕记忆,都伴着甜美与刺痛。

才3岁,阿牛就会说:“妈妈不抱,宝宝自己走。”

从五六岁起,他每天早上都是先送妈妈上班,自己再上学,风雨无阻。

那时在白云区,常有人看到这个场景:一个小不点的孩子牵着妈妈的手,左右张望着过斑马线。有车,他就说:“妈妈不要动。”可以过了,就喊:“妈妈快跑快跑快跑!”

刘芳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在母亲搬来同住之前那些年,刘芳都是独自带孩子。因磨砺而早熟的孩子,对妈妈有着更深的爱。

“我妈妈是个很平凡的人,但是做了很不平凡的事。”在小学作文中,阿牛写道,“她的眼睛看世界是黑暗的,可她的心在什么地方都会发光。”

自打刘芳坚持站在讲台上,就非议不断:“一个盲人,还教什么书啊?”但她有一种倔强的自尊——压力越大,越要站得直!而来自身边的爱和支持,则是她的力量源泉。

很多同事都当过刘芳的“秘书”,帮她打印资料、整理教案,领着她去吃饭、逛街、聊天。学生们都争着去搀扶她,把她牵到讲台上,还把粉笔、黑板擦放在固定位置,这样她一伸手就能拿到。

她的善良、乐观与坚强又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有个同事的女儿要做手术,血浆不够,她第一个报名献血。全校师生都知道她的存折密码,谁有急需都可以借用。

“刘芳给我们很多力量。”同事毛艳红说,“她都认真地活,我们有什么理由随便过?”

一条河流奔腾不息

刘芳爱读书。

甚至失明之后,她也常去逛书店。打开一本书,把脸埋进去,深深吸一口,当墨香弥漫胸腔,那字字句句就仿佛飞了出来,如萤火虫般环绕着她,让她沉醉不已。

她小学五年级写了第一首诗,后来在报刊上发表过一些小作品。电脑装了盲人软件后,经常敲点东西就成了她最大的乐趣。令人惊叹的是,她先后完成了两部长篇小说,一部17万字,一部28万字,其中一部已经出版。

2011年7月,她和一些年龄相仿的同事去外地参加培训,闲谈间,大家谈起了共同的青春岁月。有人随口建议:“你也写写我们的青春呗。”

那一晚,她失眠了,十几年人生风雨如海啸般涌上心头。一张张远去或变老的面孔,一群群来了又走的学生,校园里每个角落,大山里的偏远村庄,那些欢笑,那些泪水……一桩桩、一件件,像是得到召唤一样浮现脑海,让她心潮澎湃,血脉贲张。

回到家,她打开电脑,一口气写了两千多字。此后,在教学、做家务、督促孩子写作业的间隙,她每天坚持写作,顺畅时一天能写5000字。

万籁俱寂的夜晚,她盘腿坐在小桌前,手指轻触贴着特殊标记的键盘,听着读字的机械之声,一路敲下去。黑暗里似乎打开了一个舞台,故事轮番上演,如河水般奔流不息。她要做的,就是把它们记录下来。

这部历时8个月写成的《石榴青青》,80%以上的内容是真事——一群“70后”年轻教师坚守西部农村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这本书色彩明丽、幽默风趣,很多细微观察比其他作家更敏锐。

海伦·凯勒曾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记述,一位明眼朋友在树林中穿行了一个小时,却说“没看到什么特别的”。而对她来说,一块树皮、一朵花、一只小鸟的跳跃、一股小溪的清凉,都那么美,像“一场极其动人而且演不完的戏剧”。

刘芳深感共鸣:“明眼人总以为世界的千姿百态是理所当然的,只有失明之后才懂得珍惜。”

“比如灰尘。”她说,“很多人抖被子、拍枕头,都抱怨‘好大的灰呀!’对我来说,每一颗灰尘都是有生命的,跳跃在记忆之中。以前在阳光中看见灰尘,从没注意过它们,现在灰尘随风飘动的样子却令我神往。”

很多曾被忽视的细节,写作时竟历历在目。

那些搞怪、尴尬的场景,让她忍俊不禁;那些求知若渴又困苦无助的孩子、那些美景与贫穷交织的山村、那些因生活重压无奈离去的同事,让她笔重千钧。

2011年4月的一天晚上,敲完最后一个字,刘芳仰面瘫倒在沙发上。心绪从主人公感伤的世界里缓缓退潮,归于平静,像漂在一片平缓的河面上随波逐流。她仿佛重过了一遍人生,如今只剩灰色“水波纹”还在眼前晃动。而顶灯在眼皮上照出的光晕,像新的希望在远远地召唤。在小说的前言中,她写下一句话:“一条河,在地面奔腾时是一条河,在地下流淌时还是一条河,最后它们都奔向了大海,在那里它们的灵魂是平等的。”

(2015年10月25日新华社)

她的心中有个太阳

——记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盲人教师刘芳(上)

◎黄娴

“她身上的乐观坚强、开朗善良,是鼓舞我们的力量。”毛艳红谈起同事刘芳,眼里满是崇敬。

刘芳,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的盲人女教师。她双目失明却没有被黑暗吞没,反而活出了前所未有的精彩。凭着超人的毅力,她教书、写书、救助贫困儿童,在黑暗中用心拥抱光明,用满腔热忱温暖了身边无数人。

1997年,26岁的刘芳被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这种病症将会导致眼睛失明。面对年迈的父母,8个月大的儿子,风华正茂的刘芳内心崩溃了,“整夜整夜睡不着,难过、害怕、绝望各种情绪都有。”

“能怎么办呢?只能面对现实。”经历了半年的痛苦挣扎,刘芳想明白了:“与其一直纠结,不如拥抱光明,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下定决心面对现实,刘芳的日子变得多姿多彩,在完全失明之前,她找美术老师学习绘画,抓住一切时间阅读大量书籍;在家,她洗衣扫地、在跑步机上锻炼……“多样的爱好让我有了排解痛苦的渠道,我要把这美好的世界留在记忆里。”

教师是刘芳从小就梦想的职业,有人建议她病退或休息,她婉拒了:“那样我的生命就真的终止了。”但一个盲人老师如何留在讲台上?刘芳付出了超过常人的努力。

为了教好书,刘芳把初中三年的文言文全部背了下来,其他重点、难点也一一记牢,把几大本厚厚的讲义全都装在了心里;作文放在教室里批改,让孩子们自己朗读作文,全班同学一起修改、点评、打分,锻炼孩子们听、说、读、写的能力;说、学、逗、唱,刘芳几乎把自己变成了相声演员,用生动的课堂吸引孩子们的目光;眼睛看不见,要汲取知识,就用听的,电脑上听、播放器听,刘芳说,她一年至少要“看”10本书。

辛勤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她教的班级语文中考成绩名列前茅。听说她可能不再担任班主任,学生们跑去求校长:“一定要把刘老师留下。”

2007年8月,刘芳转型担任学生的心理辅导教师。为配合德育教育,刘芳把多年不用的广播站建立起来,亲自培养播音员,既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又培养了一群诗歌朗诵爱好者;她在乡村青少年宫和学校开设道德讲堂,把道德模范的感人故事讲给全校的学生听,身边人、身边事,触动每一个幼小的灵魂。

8年来,全校25个班级每个学期她要做50个以上的微型讲座,她在广播站和大操场上为全校师生讲授德育大课。她的心理咨询课很受欢迎:课上,孩子们敞开心扉和她交流想法,课下很多学生还会跟她讲悄悄话。刘芳耐心地帮孩子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孩子们很信任她。

“没有人是完美的,要有勇气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面对生活的磨难,刘芳选择在黑暗中拥抱光明,用美好的心灵和行动给予他人光明和感动。

(2015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用爱照亮生活

——记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盲人教师刘芳(下)

◎黄娴

“亲爱的老师,您用心灵沟通彼此的情感,用爱心照亮生活的昏暗,用真诚消散人生的迷茫,世界因您而闪耀美丽的光芒。”这是学生袁凤梅教师节发给刘芳的短信。

袁凤梅永远记得那年临近中考,父亲病逝,母亲改嫁,幼小的她茫然不知所措,万念俱灰。刘芳在这个时候给予了她走下去的力量,照顾生活无微不至,精神上时时鼓励,最后袁凤梅顺利考上高中,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并于2013年回到贵州,成为一所郊区学校的老师。在她心中,刘芳就是做老师的标准。

“是爱的力量让我坚持到如今。用爱温暖学生、回报社会。”这是刘芳的人生信条。在当班主任期间,刘芳带的班级大多是学校的“问题班”,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任何孩子的教育。“孩子只是遇到了成长的烦恼,需要给他们一种爱的疏导和力量,帮助他们平稳度过充满困惑的青春期。”

从2008年起,学校交给失明的刘芳一份开创性工作——心理咨询。

为做好这份工作,刘芳参加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用爱倾听。”相较于给学生讲大道理,刘芳更愿意用耐心和爱心倾听学生们的故事。在她为学生建立的“成长档案袋”中,学生塞进了各种各样的纸条,把不愿告诉别人的“秘密”向刘芳倾诉。

一次,刘芳收到一条短信,一名在校的高中女生,因为一段情感挫折要轻生。收到短信后,刘芳立即拨通了对方电话,耐心给她讲述自己的遭遇、人生的价值和可能遇到的种种波折,经过多次的电话和短信沟通,女孩终于走出了阴霾,决定重新参加高考,勇敢面对人生。

在心理咨询室里,刘芳接待了几百个留守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学困生,她以最大的包容心陪伴这些孩子一起健康成长。不仅如此,自从刘芳的电话被公示以后,找她解决问题的家长和校外人员也多了起来,她从来没有拒绝,“这才是我的价值所在。”刘芳说。

在刘芳看来,一个老师不单是教书育人,还应该具有一种社会担当。刘芳每个学期都要为困难家庭的学生募捐学费和衣物,鼓励他们完成学业。2014年在她的新书签售会上,她把第一笔收入5000元捐献给了白云三中,帮扶那些贫困家庭的学生完成学业。几年来,她被多次邀请到其他学校和单位作报告,以亲身经历和教师的社会责任心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2012年,刘芳创作了17万字小说《石榴青青》,小说反映了农村学校的发展变化和一群年轻人的理想追求。刘芳说,她想通过这部小说让更多的人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孩子,希望更多的师范生能到农村教书。

(2015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

走出黑暗

——再访盲人女教师刘芳

◎刘佑清

2016年2月22日,元宵节。

刘芳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电视上播放着各地庆祝元宵节的活动。闺蜜毛艳红特意给她煮了一碗汤圆,芝麻馅的。

吃完之后,刘芳对闺蜜说,我要水杯。

闺蜜语气赌气般强硬:“自己拿,你摸得到。”

刘芳笑。

这是刘芳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在此之前,包括贵州都市报在内,多家媒体都曾对她敬业奉献的事迹有过报道。她是贵州省白云三中的教师,也是一位盲人,尽管如此,她一直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2015年,她获得贵州都市报举办的都市年度人物奖,也是在这一年入选感动中国人物。

她头顶诸多光环,但这位盲人女教师说,自己最想要的还是那种小资又散漫的生活。

我所从事的工作也是平平淡淡,没有那么惊天动地。我不是那么的高大上,我和闺蜜总是这样,会开一些玩笑。闺蜜会说,你长得真的丑,但是丑得自然。呵呵,自然就是美,看习惯就好了。

“我是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

摄影记者说要拍照,刘芳连忙整理自己的头发和衣服,然后拉着摄影记者的手说:“这是我第一次把头发披着出镜呢,衣服也是今年的新衣服,可要把我拍好看点呀!”

刘芳的微信名叫“蝶翅随风”,意指“我是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要换一种心态去生存。”

她曾用了10年时间从光明走向黑暗。1997年,刘芳夜盲的症状蔓延到白天,然后她被医院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这会在不久的将来导致她失明。这期间,她学习画画,试图记住这些可能再也看不见的色彩;她背下重点篇目,即使失明也能站在讲台上继续授课。更重要的是,她用这10年时间,让自己的心态转变。

2007年,刘芳彻底失明。

2006年,我才真正承认自己是一个盲人。于是,我决定申请办理残疾证,这证明我已经正视自己的情况了,心态也就慢慢改变。

这一年,是我人生的拐点,如果原来的世界是狭小的,阴暗的,心态转变之后,人生就敞亮了。

这种心态转变的例子很多,比如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密集地接受媒体采访。

最初我很高兴,呀,我上电视了。另外一个小心思是,看看自己的眼睛经媒体报道后,是否还有治疗的可能。

可是后来,虽然媒体采访越来越多,关于自己眼睛治疗的消息却没有。这一度让我不喜欢和记者聊天,但后来想想,记者其实也和我一样,热爱这份职业,于是我也就释然了,高高兴兴地接受他们的采访。

我曾写过一首诗来描述我心态的转变,其中一节是这样的:

风景在那里

四季在那里

温暖阳光在那里

整个世界都在那里等你

我以自己的方式倾听世界倾听自己

“老师,你的雀斑也很美”

对于刘芳来说,心态转变一直都在发生。

刘芳说,曾经的她说话冷嘲热讽,针针见血,也得罪了不少人。得知患有眼病之后,她也时常用尖酸刻薄来伪装和保护自己,就像小时候战战兢兢地骗别人:“你别想欺负我,我家有五个哥哥。”

而就在自己想通了接受自己失明的事实之后,自己也开始重新定位。

一个盲人教师,也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她说:“一天当中,情感最丰富的时间是晚上,因为黑夜笼罩着你,更能静下心来思考。对于你们来说,只有晚上,而对于我来说,我的24小时都能安静地思考。”

周边的人和事、一些细微的变化,刘芳却感受特别明显。

比如以前和同事的关系,有的比较紧张,时常唇枪舌剑。但自从她看不见之后,就感觉再也没有人质疑她,也从不在她面前提眼睛。不管是不是曾经和她有过节的,在校园里,都愿意拉着她。

正是因为这样的改变,刘芳随时都收获着满满的感动。

我带的最后一届学生,到初三了。

快进入中考,我不允许他们迟到,但有一天早上,一个叫夏文的女生就迟到了,我很不开心地对她说,天,你都会迟到。她低着头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下课后,她来到我的办公室,没有说话,而是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圆圆的饭盒,还是温热的。她把盖子打开,里面是满满的蛋炒饭。

我含着眼泪吃着这盒蛋炒饭。

小女孩还在旁边说,老师,你昨天说最馋蛋炒饭,我一早就给你做了,可是鸡蛋没炒开,敷在饭上了。

听着这样温暖的话,我早已哭得不成样子。

现在,只要是白云三中的学生,我都教过。走到哪里,总会传来一个曾经教过的学生惊呼:“刘芳老师,你在这里啊!”然后主动报上自己的名字,在哪个班级,现在正在干什么工作等。

这样的相遇让我觉得很开心。如果是其他老师,或许就只是问个好而已,哪里还会说这么多话呀!

当然,最让我开心的,还是学生们经常夸我,“老师,你看不见,但你是真的美,你的雀斑也很美。”

我想说,虽然我失去了光明,但我获得的依然很多,我曾经的一首诗可以印证自己的想法:

看得见的苦难不叫苦难跨过它

装得下的苦难不叫苦难包容它

留下的是珍珠冲走的是细沙

“因为失明,我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

刘芳家里的阳台很宽敞,她在这里放了两个藤椅和一张桌子。角落上,还有一个半圆的吊篮,她可以坐在上面发呆。

因为家住17楼,从阳台放眼望去,大半个白云区尽收眼底。她的客厅里还放了一面很大的镜子。

她的理解是,虽然我看不见,但是我的家人、来家里的客人能看见呀。“比如这面镜子,很大很高,个子再高的人都能照到全身。万一哪天姚明来了呢?当然,个子不高的人也能照到,万一哪天郭敬明来了呢?”

她并不觉得享受不到这些硬件设施会失落,而是觉得自己的“优势”在其他地方。

无论是教学生,还是教自己的儿子,我都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独特方法。

比如在我的心理咨询室,我会让孩子蒙上眼睛,体会一个盲人的日常生活。这样他就会发现,自己遇到的困难就不算什么。

成为心理咨询老师之后,娃娃觉得我看不见,这样就不知道他们的微表情。

有的时候,到心理咨询室的孩子并不说自己的名字和班级,就这样找我诉说。我觉得,自己有的时候也会成为“树洞”的角色。他们会对我倾诉自己内心的秘密,而且丝毫不用担心我会知道他们是谁。

我能做的,要么是认可、承认他们,要么就是疏导他们,陪他们哭,陪他们笑。

日子久了,他们就会觉得,这个看不见的老师,很有安全感。

有个姓涂的小男孩,时常遭遇家暴,特别叛逆。每次,我要去网吧把他揪回学校,然后拿钱给他吃早餐。

有一次,他甚至偷了别人公司的钢缆,致使公司损失50万元,而他把这钢缆卖成800元。我找他谈了很多次话,这个男孩对我说:“刘老师,我保证以后偷东西,绝对不偷你的。”

这让我哭笑不得。

我还是没有放弃,依然关心着他。

最近,我得到关于他的最新消息,这个男孩毕业后去学厨师了,走正道养活自己。

另一个优势是,学生们总是呵护着我。

在班级上,我会拿个小抹布,这里擦擦,那里擦擦。娃娃们看见了,就会一把抢过来,然后强势地说:“让开,我来擦。”

当然,对儿子的教育我更有优势。

比如我写诗,会让儿子过来帮我看看是不是有错别字,他就会非常认真。到后来,我发现他也会写诗,读大学的他,还会写说唱的歌词。

虽然是个男孩子,但他的房间比谁都整齐。家里来了熊孩子,他会再三叮嘱,东西在哪里拿的,就要放回原位。

虽然他不说,但是我知道,他是怕我再去收拾。

我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我觉得他们年少时犯过的错误都是可以改正的,所以我有一段这样的诗歌:

有人问我,

你还记得那些山川湖泊的模样吗?我说记得。

山都有着坚硬的下颌,水都有着迷人的眼波,

弯弯曲曲是人生必经的路,高高低低是生命必备的坡。

“我想要一种小资又散漫的生活”

刘芳的卧室里,挂着一幅闺蜜辛苦搜罗来的十字绣。

这是她最喜欢的一幅画,她也向往画上的生活。

一个单独的空间,一把贵妃椅,一个女人,长发飘飘,拿着一本书,用最舒服的姿势坐着。茶几上的咖啡,还冒着热气。

“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有点小资,有点散漫。”刘芳说。

然而,自己想要的生活往往很难得到。

如果你看见一个盲人坐在路边拉二胡,你会觉得正常,但如果一个盲人或者肢体残疾人士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在很多人看来,就不正常了。

我多想,大家能像看待正常人一样看待我们和我们的工作。

我必须承认,我有不便之处。

比如电视的背景墙,我始终不太喜欢。我想要一种森林的感觉,绿色的,意境悠远,结果成了这种灰不溜秋的。

又比如儿子写的字很丑,但是我看不见,就无法督促他写字。有时候儿子说作业写完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是真写完还是假写完。直到老师打电话反映儿子作业没做完,我才知道真相。

但正因为如此,我更希望自己能融入普通人的行列当中,比如像常人一样,站在讲台上。而不是反反复复地说我,你都看不见了,还逛什么街呀,万一摔着了怎么办?你还挑什么衣服啊,自己又看不见。

时间久了,同事们甚至会忘掉我是一个盲人。她们甚至会拉着我问,刘芳,你看我新买的裙子好不好看?

我回答说,来,我摸摸看。

同事这才会意识到,原来我是看不见的。

虽然有些小小的尴尬,但我很喜欢这种再普通不过的对话。

有人问我

看不见了你害怕吗

我说害怕

因为那不是闭上眼睛

等待一次甜蜜的亲吻

而是拥抱之后找不到爱的停顿

有人问我看不见是什么感觉

那是浓雾弥漫

明明知道整个世界就在那后面

花鸟鱼虫

风雨雷电

却怎么也看不见

看不见呢

别再问了

请别再问了

残缺是我永远的名片

微笑却是你镀金的请柬

请给我一个饱含深情的拥抱吧

我就是你心里那片明媚的天

(2016年02月25日《贵州都市报》)

只要内心永远明亮

◎时静

从用美丽的大眼睛观看世界到渐渐走进一片暗黑,刘芳经历了从光明到失明的整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渐进式的,似乎让她细细咀嚼和品尝失去视力的辛酸滋味。她像海伦·凯勒那样,不气馁,不妥协,不悲伤,用自己的快乐感知世界,用快乐和学生沟通,活出了前所未有的光彩。凭着超人的毅力,她教书、写书、救助贫困儿童,工作比很多正常人更出色。她用一颗坦诚、热诚、真诚的心,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身边的无数人。老师喜欢她,学生喜欢她,人们喜欢她,这让她觉得失明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的黑暗和姿态的黑暗。

离开讲台,并不意味着人生就失去一切。与语文课一样,她的心理辅导课同样出色。充实和快乐是人的本意,失去这个本意,哪怕她是一个身体健全的人,他的现实和未来可能都是一片灰色。用什么来作为充实的元素?用什么来作为快乐的因子?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放弃自己,不放弃信念,创造和前进依然是最基本的选项。刘芳深谙这个道理,所以她活得充实,过得快乐。她多次被邀请到其他学校和单位做道德讲堂和职业倦怠分析,话语中,都是满满的坚毅,都是满满的乐观;她的性格,感染着每一个身体健全的人。她甚至在失明的情况下完成了两部长篇小说的创作。显然,她的内心一直在燃烧激情,一直在期待生活与人生的拥抱。在提倡向善向美的今天,刘芳的笑声给予我们更多的是鼓舞激励,是一往无前,是正能量的精彩诠释和有力表达。

同类推荐
  • 宋末山河劫

    宋末山河劫

    南宋末年,风雨飘摇,山河破碎。金国朝不保夕,南宋宫闱霍乱不断,蒙古人磨刀霍霍。一瞬醒来,竟身陷囹圄。重回嘉定十三年,附身未来的荣王赵与芮。为把握自己的命运,为挽救破碎的山河。赵与芮,该如何抉择?又该如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 我在战国当大王

    我在战国当大王

    一觉醒来,烟尘落尽,误入先秦大地。这里有丰神如玉的战神蒙恬,亦有腹黑闷骚的燕太子丹。这里的女子风华无限,这里的男儿慷慨悲歌。既来之,则安之。且看一朝穿越过来的叶泽,如何玩转战国…
  • 辛亥:摇晃的中国

    辛亥:摇晃的中国

    一场低烈度的革命,一个大变局的中国。本书化繁为简,以老辣笔法,全景勾勒晚清民国大班底,追踪这场中国内部的革命,呈现革命的创世记与诸神谱,讲述对我们有特殊价值的一种重要真相。尚武中国,丛林之争,枪杆与笔杆,暗杀与炸弹,造反与经济,革命与保皇,立宪与新政,科举与学堂,里里外外,再现原态。 真相,总在历史最深处。
  • 天鼓:从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天鼓:从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作者从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多种角度,全方位勾勒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期间的历史风云变幻,剖析晚清国运堕入危局的深层历史原因,同时也揭开了众多历史人物的旧脸谱,描绘出他们的真面目,并对暗藏于历史深处的荒诞性,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 宋奴

    宋奴

    一个受到墨刑被永世为奴的阿全如何在风雨飘扬的北宋末年力挽狂澜……靖康耻又如何?四周强敌有何惧?“踏碎江山,吾将铸就盛世大宋!”——阿全
热门推荐
  • 凶禽猛兽的风采

    凶禽猛兽的风采

    动物凶猛不仅仅表现为为进攻的杀伤力大,更主要的是这种动物无所畏惧,敢于进攻。如草原上的狮子,狼群,森林里的老虎,海洋中的鲨鱼等等。在天空中翱翔的鸟类也有很凶猛的一面,如鹰、雕、鸢、鹫、鸮、隼等猛禽,嘴强大呈钩状,翼大善飞,脚强而有力,趾有锐利勾爪,性情凶猛,捕食其他鸟类和鼠、兔、蛇等,或食动物腐尸。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高冷老公的心机妻

    高冷老公的心机妻

    林婷重生了,遇上了一个高冷禁欲男,可不抱他大腿怕自己活不下去,为了活下去,只能附和着他,却不想,他对自己极宠,而自己是时怕,是恨,是无奈。当发现身陷其中的时候,抽身已经不可能了,自己身后的势力,所有的一切都已经不允许了。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吃吃喝喝说健康

    吃吃喝喝说健康

    “饮食是健康的基础”,既然如此,了解饮食中是否含有保持身体平衡与健康,以及预防各种健康问题所需的营养物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吃吃喝喝说健康》一书从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常见食品的营养及功效、饮食的科学设计、饮食中的不宜、常见疾病的饮食调理、健康食谱等六篇内容来讲解饮食中的健康,通过阅读本书,让我们更健康的吃吃喝喝。
  • 老公你愿意娶我吗

    老公你愿意娶我吗

    一场豪门婚姻,让他们成为了夫妻,她努力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好太太,但是他却不这么想
  • 唐享太庙乐章·凯安

    唐享太庙乐章·凯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别让你的焦虑,拖累你的人生

    别让你的焦虑,拖累你的人生

    不贩卖焦虑,不制造恐慌!34篇有种有料有趣的真实故事!34种整理杂乱无序的生活观点!我们经常在镜子中看到疲惫的自己:有加不完的班,升不上去的职位,买不起的房子,也找不到稳妥的另一半。不再青春热血,不再一头扎进理想置现实于不顾。我们壮志未酬,不甘回头。好像越是振臂高呼“逃离北上广”,恰恰越暴露出我们内心的焦灼和危机感。中年、佛系、隐形贫困……这些看似参透人生真谛的热词,其实难掩我们内心的焦虑、失望、无力。我们渴求成功的焦虑感比任何一代人都深重。但是,没人会在你一败涂地前,揪着你的衣领对你喊:“醒醒吧!再不努力你真的一无所有了!”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谁不是一路跌跌撞撞,一路一往无前?所以,你必坚固,无所畏惧。你必忘记你的苦楚,就是想起也如流过的水一样。你的生活,要比正午更明,虽有黑暗,仍像早晨。
  • 哥哥和我结婚吧

    哥哥和我结婚吧

    至今我仍然记得,外婆将我抱起,坐在老宅子的大门口。我依然记得她微笑的脸,精心描过的眉。她一笑,两道眉便如新月般弯下来。
  • 染爱成婚:顾少宠上瘾

    染爱成婚:顾少宠上瘾

    “格琳出了最新款女士内衣,马上去买一套最性感的女士内衣拿到宏庭888房间,最多给你半个小时。”那个从来不近女色的男人,竟然让她去买女士情趣内衣?给谁买?在她提着内衣推开房门的那一刻,她听到自己心碎的声音。眼前的男人是她的前男友容煊?现任让她给前任送内衣,还特么是女士内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