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65100000001

第1章 《菜根谭》——意味隽永的散文诗

以恬淡的出世之心去做入世之事,积极进取而又乐天知命。

素心为人,侠义交友,凡事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处世公正通达,懂得收放。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守住你的心田,永远不要忘了在心灵世界中留一片明媚的风景。

【简介】

《菜根谭》明代洪应明著,是一本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应事的格言集。本书主要讲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涉及内容广泛,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修身齐家。从思想上看,它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形成了一种在世出世的处世方法体系,亦有很浓的劝导人们建功立业、积极入世、乐观进取的一面。从书名来看,菜根者,即青菜的根,咬得菜根,即表示能够受艰难困苦,才会做成伟大事业。作者取斯语为书名,其寓意是在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着无限真味存在。《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耐人寻味,启发性强,自成书以来倍受各界人士喜爱。

《名利欲望》

名根未拔总堕尘情,客气未融终为剩技

【原文】

名根未拔者,纵轻千乘甘一瓢,总堕尘情;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终为剩技。

【译文】

名利之心没有消除,纵然轻视富贵甘于简陋生活,也总是陷于世俗之情。矫饰之心没有化解,虽然恩泽遍布四海流传万代,最终也是无用的伎俩。

【点评】

管宁和华歆是三国时代的两个名士,他们是好朋友。有一次,两人一同在菜园里锄土,看见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照旧挥动锄头,跟锄掉瓦石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拿在手里,再扔出去。还有一次,两人曾同坐一张席子读书,见有人乘着华丽的车辆从门前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搁下书本出去观望。于是管宁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这就是“割席断交”的典故。唐代的卢藏用本来功名心很强,可是他却善于造作,隐居京师附近的终南山,当他由于清高之名而很快获得朝廷征用时,他竟毫不隐讳地指着终南山说:“此中大有佳趣!”好名之心是一条尾巴,它可以把人从天国拉下地狱。有了它,人就会变得虚伪,做一些夸张的事表现自己,有了错处也不再坦白,而是急于隐藏。甚至为了不让别人的名声高过自己,人会干出诬陷他人的邪恶勾当。好名者看起来比好利者淡泊,但有时他们更执着、更可怕,在本质上两者别无二致。一个人如果不铲除名利观念,随时都会有追逐名利的念头产生。不论他如何标榜清高,声称退隐林泉,都不过是以退为进的托词。做真君子,必须先除名利心,否则永难脱俗。

心体光明才好,念头暗昧不得

【原文】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

【译文】

心地光明,即使在黑暗的屋子中也好像头顶明亮的天空。心地阴暗,即使在明亮的阳光下也会遇见阴森的厉鬼。

【点评】

每个人做事都从自己的认识出发,私欲横生的人遇事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而往往把人的善行看作是恶意,把人家的正言看作是邪念。如果一个人平时不能加强自己的修养,很可能抵制不住邪恶的诱惑。俗话说“平日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一个心地坦荡的人,总是无所畏惧。相反,邪心生暗鬼,他们做了阴暗的事得罪于天地,总怕受到鬼神的报复。武则天怕猫,因为被她害死的萧淑妃曾说:来世自己要变做猫。把阿武变做老鼠,方才快意。麦克白害怕邓肯的鬼魂,麦克白夫人也常去不停地洗手,因为总看见手上沾有死者的血。他们怕的不是鬼,而是他们自己。这是自己心中的良知对邪恶的清算。

祈福莫如养喜神,避祸必先去杀机

【原文】

福不可徼,养喜神以为召福之本而已;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而已。

【译文】

福不是求来的,培养愉快的心情就是召来幸福的根本。祸不是躲开的,除去害人之念就是远离祸害的方法。

【点评】

世人对幸福总是争先恐后,一个人要想追求幸福,必须靠自己奋斗。虽然每个人的幸福观念不同,但追求的期望太高,失望就会更大。不如心存忠厚,多反省自己,少怨恨别人,这样才是幸福的途径。幸福的人是爱微笑的。微笑是一封打开的介绍信,它使你受到人们的欢迎。微笑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它代表你认为自己能征服一切,是一种精神优越的表现。人常说笑面预示着命运吉祥,这也不完全是迷信。苦相的人则相反,他们注重自己的感受,不在乎别人,凡事总喜欢往悲观处想,性格抑郁。他们的苦相也预示了他们的人生不会顺利。性格即命运,性格开朗喜庆的人,会给自己召来好事。

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原文】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译文】

说十句话有九句是正确的,未必有人称赞,有一句话没说对,就会责难云集。筹划了十件事,有九件成功了,不一定有人把功劳归给你。有一件事没有谋划成功,别人就会纷纷批评。所以,君子宁可沉默也不急躁多言,宁可看似笨拙,也不显露机巧。

【点评】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好事之所以出不了门,那是因为人们有嫉妒心,看到你有光彩的事就矢口不提,结果就使这种好事遭受尘封和冷冻,以致永远无法让世人知道。反之,一旦作了一件坏事,在人们幸灾乐祸心理驱使下,立刻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能让所有人知道。做事越多的人,犯错误的机会就越多,什么事也不做的人才可能不犯错误。为明哲保身起见,少做事的确是一个好办法。但谁也不出头做事,就什么事也做不来。人有保存自己的本能,更有发展人类的义务。三思而行是必要的,但不可不做。

天理路广,人欲路窄

【原文】

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涂。

【译文】

天理的道路十分宽阔,稍微留心一下,就觉得心胸开阔;人欲的道路很狭窄,刚一落脚,眼前就都是荆棘泥泞。

【点评】

心底无私天地宽,利欲熏心路难行。世人的内心总充满欲望,而欲望的道路却是非常狭隘的,虽然可以满足一时的虚荣,可走到这条路上理智就会遭受蒙蔽,于是一切言行都受物欲的驱使,前途事业根本不必多谈,就连四周环境也布满了荆棘,久而久之自然会使人坠入痛苦深渊。一个人如果以攫取个人私利为目标,即使功成名就,心里也不会感到快活,而是体验到难耐的无聊和寂寞,甚至对人生的意义产生怀疑。失败了,他就更惨,被千万人痛骂,遗臭万年。人的生命只有和真理、公众的利益相结合,才会获得永恒的价值。他永远不会失败,他永远有强大的后盾,有重新开始的机会,失败只是一个阶段,而不是结局。

磨练之福久,参勘之知真

【原文】

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译文】

痛苦与快乐相互磨练到极至而得到的幸福才能长久;怀疑与相信相比较最后得到的知识才是真的智慧。

【点评】

人在痛苦磨砺中成长。张居正年纪很轻就科举得中,主考官认为他是个人才,怕他少年得志会心高气傲,就故意没有录取他。张居正名落孙山后没有气馁,几年后又一次得中。相反,仲永小时候也很聪明。但他的父母一味炫耀。邻里们也都交口称赞。他就顺着这条简单的路走下去,当他成年后,已完全是一个平庸之人。得来容易的,失去也快。只有历尽艰辛,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

虚心识义理,实心拒物欲

【原文】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译文】

人不能不谦虚,只有谦虚才能接受真正的知识;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只有心灵充实的人才抵挡得住物欲的侵袭。

【点评】

在孔门弟子中,子路以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著称,他敢于当面责问孔子,而当剐人批评自己的时候,他会非常高兴,甚至给指出他错误的人下拜行礼。孔子对这位弟子非常赞赏,曾说过:“如果我的道行不通,我就坐上小木筏到海上漂流,那时候跟随我的,恐怕只有子路了吧。”瓶中虚则空气来入,火心虚则烈焰跳动,为学不可以不谦虚。丘吉尔每次接待外宾,都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材料,为了设计每一句话,甚至睡觉时都在琢磨。因为他承认自己的无知。一个全知全能的人是不需要学习的。

当有容人雅量,不可好洁独行

【原文】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译文】

污秽的地方生物众多,清澈的水中常常没有鱼。所以君子应该有容纳尘俗的度量,不能孤芳自赏。

【点评】

一个人如果要求与他交往的人都像天使一样纯洁,他只能与上帝一起生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过高要求别人,等于在孤立自己。孤芳自赏、自命清高的人,就会缺乏朋灰。使自身陷入孤立无援状态,就谈不上事业有所成就。世间并无绝对的真理,而且正邪善恶交错,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不相联系的。所以我们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必须有清浊并容的雅量。不要不敢接触坏人,关键看你怎样对待他。你与他同流合污,你是失败者;你去影响他,领他走上正路,你就成功了。这世界更清洁了一分。

不贪为宝,可度一世

【原文】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

【译文】

人只要一有了贪私利的念头,就会由刚毅变为软弱,由聪明变为糊涂,由慈善变为残酷,由纯洁变为污浊,玷污了一生的品格。所以古人不把贪婪当作好事,所以能一生平安。

【点评】

为人绝对不可动贪心,贪心一动良知就自然泯灭,良知泯灭就丧失了正邪观念,正气一失,其他就随意而变了。刚毅之气也就顿时化为乌有,聪颖智慧也就变成了糊涂昏聩,仁慈之心也就变成了残酷刻薄,高尚品德也就染满了污点,只此一念之差就使一生的人格破产。所以古人说:“贪婪是万恶之源。”贪婪的人最怯懦,他总是怕失去自己的利益。贪婪的人也最愚蠢,眼前只有一人私利的一叶障目,使他分外地短见、简单。人贪婪就会变得残忍,即使是父兄的地位也要篡取,子侄的妻子也要强占,没有友情、没有亲情,没有人性。贪婪的人就像被卸掉车闸的车,等待他的,不可能是平安幸福。

主人堂中坐,六贼俱无踪

【原文】

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

【译文】

耳闻目睹的淫声美色是外来的家盗,情欲和偏见是藏在内心的盗贼。只要主人能够思想清醒,在堂中央坐稳,这些盗贼就会变成家里的佣人。

【点评】

人如果做不了自己的主人,便会成为物欲的奴隶。存天理,灭人欲,把欲望赶出大门外,似乎不够人道。但它只能做一个仆从,身份不能提高。当你支配物欲时,它是一个好的仆人;当它支配你时,它却是一个坏的主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要发乎情、止乎礼,注意修身养性,排除私心杂念。对物欲情欲的需求,也必须多作自我克制。始终保持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成就事业的可靠基础。

君子穷当益工,不失风雅气度

【原文】

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士君子一当穷愁寥落,奈何辄自废弛哉!

【译文】

穷人家把地打扫得干干净净,贫穷的女孩把头梳得整整齐齐。外表虽不艳丽,但却自然有一种高雅的气质。君子士人怎能一穷困潦倒就自暴自弃呢?

【点评】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中有一个人叫阮咸,他住在一条街的南面。家里很穷,而街北面的人家却很富有。每年七月,天气好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翻箱倒柜,把所有的衣物都取出来晒一晒。街北的那些人家穿的是绫罗绸缎,因此晒出来的衣服光彩夺目,看得人们眼花缭乱。阮成找不到什么衣服可晒,就用竹竿把一条粗布裤子挑起来,挂在庭院里。邻居见了,对阮咸说:“你还是别晒衣服得了,这样的衣服晒出去,太寒酸了!”阮咸回答说:“大家都晒衣服,我虽然穷,可为什么不能晒衣服呢!”是啊,美人因为不饰珠宝、不施脂粉更见姿色,君子因为生活贫困事业坎坷更见节操。这时候,一切虚伪的称赞和逢迎都不见了,留下的只有真纯。“时穷节乃见”,荣华富贵时得意洋洋是小人都能做到的事,而时运不利时仍能英气逼人的只有真君子。孔子的学生颜渊生活窘困却没有窘态,连孔子都对他十分钦佩,认为他是个贤人。外在的环境会因为命运的捉弄而改变,不变的是人的精神境界。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原文】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

【译文】

清闲时抓紧时间,忙时就会有好处;安静时不要让心灵一片空白,有活动、有事情时就有好处;没人时也不隐瞒错误欺骗别人,事情大见光明时就会有好处。

【点评】

“晴天开水道,提防暴雨时。”人活着就应该有远见,平时多做积累,以备不测。人生像一次目的地非常遥远的旅行,到了每一个休憩的驿站,你都不能任意逍遥,而必须利用这个机会去寻找你将来可能用到的东西。因为当你将来在路上发现你非常需要什么时,你未必能在周围找得到。而且也未必来得及。所有的时光都不要虚度,生活太复杂,你什么情况都可能遇见。你什么东西都可能需要。闲时多一分努力,忙时就少一分窘迫。三国时东吴的大将吕蒙,从小没有读过什么书。吴主孙权对他说:“你现在掌管国家大事,应当多读点书。”吕蒙推说事情太多,没空读书。孙权说:“我还经常读书呢,难道你比我还忙吗?”从此,在孙权的督促下,吕蒙读书进步很快。有一天,鲁肃和吕蒙偶然在一起喝酒,吕蒙的谈吐不凡,令鲁肃又惊又喜,他拍着吕蒙的背说:“真是想不到,你很有学识,再也不是吴地的小阿蒙了!”吕蒙笑着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您怎么还是用老眼光看我呢?”有成就的人比我们高明之处主要不在于他们是天才,而在于他们比我们会利用闲散的时间。

欲念随起随灭,切莫轻易放过

【原文】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

【译文】

涌起的念头一发觉是朝着欲望方向的,就赶紧把它拉上理的正路。念头涌起就发现,一发现就扭转,这是把灾祸变为幸福,使死亡回复生机的关键,千万不要轻易放过。

【点评】

一个人在情绪特别激动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不计后果的事,而能出现这种情绪的本身,说明这个人在平时可能还没意识到这件事是好是坏。善恶都在一念之间,这一念的铸成并不在一时而在平时的锻炼,可见一个人不能防邪念于未然,就可能出现“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的凄惨后果。君子与恶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是否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否能在激动时使自己的感情逆转。人要多反省自己,尤其在激动时,这样做可使你免于灾难。

动处得静,苦中得乐

【原文】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译文】

在悄然无声的环境中得到的安静,不是真正的安静,在喧闹骚动中获得的心情平静,才算达到天性原本的真境界;在快乐环境中得到的欢乐,不是真欢乐,只有在艰苦环境中仍然能保持快乐心情,才算获得心性原本的真机趣。

【点评】

境有身中境、心中境之分。晋朝“竹林七贤”中的嵇康,由于得罪权贵而被捕下狱,临刑时仍能保持镇静,他抚琴高歌一曲,与世诀别,显得从容自若,静如止水。生活在旷野乡村或漂流在小岛上,想要不静也不可能。被贬回家,想要处理国家大事而不可得,不静又能干什么?这是身处静地,无可奈何之静。如果一有机会,十有八九他们会打破静,进入花花世界。有的人则不然,他们生性淡泊,身处官场而不为俗务所苦,如陶渊明。他们热闹过,也最知道热闹的无奈,静便成了一种心灵的想往,此真静也。乐亦如此,一个人在丰衣足食踌躇满志的生活中自然会很快乐,但是在饥寒交迫的艰苦环境中能自得其乐的人就很难,可以算是使“心体成真”的更深层次的快乐。经历过痛苦,才懂得欢乐。得来容易的幸福是短暂的。

天之机权最神,人之智巧何益

【原文】

贞士无心徼福,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险人着意避祸,天即就着意中夺其魄。可见天之机权最神,人之智巧何益。

【译文】

志节忠贞的人不花心思为自己求福,可是上天却因他的无心而引导他得到福祉;阴险邪恶的人用尽心机逃避灾难,可是上天却因他的有意而夺去他的精神魄力使他蒙受灾祸。由此可见,上天的玄机极其奥妙,神奇无比,人类的智谋机巧在上天面前实在是无计可施了。

【点评】

从前有一位农夫,他在街上拾到一个钱袋,发现里面有十五两银子,就回家把钱交给他母亲。母亲说:“孩子,人家丢了钱,一定很着急,你赶快把钱送还给失主吧!”农夫于是赶回拾钱的地方,正好看见一个人在找钱袋,于是农夫将钱袋还给那个人。那个人收到钱袋后,怕农夫找他要赏钱,就故意说:“我钱袋里有三十两银子,怎么只剩下十五两了?”农人一听很生气,便跟那人争执起来,两人互相扭着来到县衙。县官听了他们的陈述,就对失主说:“你丢的是三十两银子,而他拾到的是十五两,可见这钱不是你的,而是上天赐给他母亲的养老钱,你去别处找你的钱吧!”那人自觉理亏,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县衙,围观的人全都拍手叫好。一个人诚厚地对待别人,上天就以幸运来回报他。董永被七仙女青睐,勤劳的少年得到了美丽的田螺姑娘,这些都是神话。但现实中却常可看到老实厚道的人虽不能大富大贵,却常常无病无灾,得以善终。“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有些人虽极狡猾,但无奈“人算不如天算”。一切都有回报,只要你有耐心去等待。

隐讽家人之过,应如和气消冰

【原文】

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译文】

自己家里的人犯了错误,不能随便大发脾气,也不该轻易放过而就此不管,难以直接说明的错误,就用其他事情的比喻来规劝和暗示;如果他当时不能悔悟,就要耐心地等到以后再进行劝告。就像和煦的春风能让冬天的寒冷消解,像温暖的气流能融化凝结的冰一样。这样的家庭才算是幸福和快乐家庭的典范。

【点评】

急风暴雨式的攻击,不适合于家庭。你不是想消灭他,而是想使他改掉缺点,使他完美,所以更应该讲究方法,争取不伤害对方。另外家中无大事,错的常常不是什么原则问题,而只是一种习惯。所以指望一次性根除是不可能的,只能进行反复教育,每次出现都不放过。家中事,“和”是最高原则。如果批评人的人暴怒不止,伤害对方的自尊心,那么他就犯了比对方更大的错误。这就是家庭中的断案法则。

此心常圆满,天下自太平

【原文】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

【译文】

一个人如果能胸怀一颗圆满善良的心灵,那么世界就在他眼中变得美好而没有缺陷;一个人如果能胸怀一颗宽大仁厚的心灵,那么他就不会感受到险恶不和的人情了。

【点评】

从前,有两个相邻的村子。两村的村民都靠种植西瓜为生。甲村的村民很勤劳,他们经常挑水浇瓜,所以西瓜长得又快又好。乙村的村民很懒惰,很少给西瓜浇水,所以他们的瓜长得不好。甲村的瓜长得好,令乙村的村民很嫉妒。于是,每天晚上,他们就轮流跑到甲村的瓜田里,扯掉一些西瓜藤。甲村村民发现后很气愤,他们也打算晚上去破坏乙村的瓜田。一位老瓜农劝阻说:“你们要这么做的话,只会让两村结怨越来越深,我看不如帮帮他们,每天晚上,咱们就去帮他们浇水。”甲村的村民依照他的话去做了,乙村的瓜一天天好了起来。乙村村民发现真相后,不由得大受感动,他们赶紧去甲村道歉,从此,两村村民变得亲如一家。这个小故事说明的正是人心的圆满善良。比大地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一个人如果心胸开阔,面前的生活之路自然会显得坦荡;而以一颗宽厚之心去包容别人,则会把天使的善良唤回魔鬼的心中。一条路摆在面前,不同的人走就会有不同的结局。同一个人站在那里,不同的人与他交往,他就会有不同的态度。不要抱怨世界,应多多反省自己。世界使你难堪常常是因为你使这个世界难过。

操履不可少变,锋芒不可太露

【原文】

淡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饬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锋芒。

【译文】

一个淡泊名利又有才能的人,一定会受到那些热衷名利的人的猜疑;一个刚正不阿的真君子,也常常会被那些肆无忌惮、邪恶放纵的人嫉妒。君子处在这种被猜疑又被嫉妒的环境中,固然不可以稍稍改变自己的操守,也绝对不可以过度显露自己的才华和节操。

【点评】

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为尺度去衡量这个世界的。小偷的名言是:“我不相信你们从来没偷过东西。”所以小人看来,人们的内心都和他们一样自私,如果有人不是这样,那么他们就认为这是虚伪。一个有修养的人往往善待人生,往往注重自我修省,以为修省并不干他人之事,却不想正是由于自己品德高尚,就衬出了小人的心性,而必然遇到忌恨和攻击。所以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处在这种招忌的恶劣环境中,最聪明的办法就是不要锋芒太露。因为,你无法使世人完全了解你,除非他是和你同一类型的人。你无法阻止别人对你的议论,即使你是个君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逆境中多药石,顺境内尽戈矛

【原文】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译文】

人处在不顺利的环境中,在自己的周围就好像都是一些针砭药石,在不知不觉中磨练我们的意志和品德;人处在顺利的环境中,就像眼前都是刀剑戈矛,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我们的胸骨和心脏,让我们走向堕落。

【点评】

林中的鸟每天都在躲避鹰的利爪、蛇的毒舌,所以它机敏善飞;笼中的鸟儿有人喂养,不用为吃喝和安全担忧,它的翅膀已经退化,不再有力。人的能力也是随着环境的改善而退化。猿人比现代人善于奔跑,力大无穷。可以设想,汽车普及到家庭,有一天,人可能就不会行走,越来越发达的只是人的头脑。享受上,人总是居高难下,贫寒人过得了富人生活,富人对贫穷却难以忍受。另外,饱暖生闲事,生活优越,人的道德也容易滑坡。西汉人疏广曾担任皇太子的老师,地位非常显赫。当他告老还乡时,皇帝和太子赐给他很多黄金。疏广回到家乡以后,把这些赏赐分了一部分给亲戚朋友,另外一部分用来招待宾客,准备把这笔钱全都花光。疏广的子孙们很不高兴,就通过族中的长辈劝说疏广,请他为子孙多购置些田地房产。

疏广说:“我家里原来就有一些田产,只要子孙们辛勤劳作。完全可以做到衣食无忧。我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自食其力啊!如果我购置房产,或留给他们大量钱财,他们有了依靠,就会变得懒惰起来,不肯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坐享其成的废人,这难道不是害了他们吗?”这则“疏广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经历逆境的人,前途容易通畅;过惯顺境的人,前途却难以预料。

嗜欲如火,必将自烁

【原文】

生长富贵丛中的,嗜欲如猛火,权势似烈焰。若不带些清冷气味,其火焰不至焚人,必将自烁矣。

【译文】

生长在富贵家庭中的人,对欲望的满足、对权势的追求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如果不加点清凉的气息,那么即使火焰不烧伤别人,也一定会把自己烧伤。

【点评】

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宠爱妲己,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并且残酷压迫他的臣民。这时候,西边的周部落一天天兴盛起来。周文王见纣王昏庸残暴,决心讨伐商朝。他重用姜太公,不断加强国力。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即位。不久,他发兵五万,任命姜太公为元帅,渡过黄河,向东进发,讨伐商纣王。周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商都朝歌附近的牧野。纣王率领七十万人马到牧野迎战。商朝士兵平时恨透了纣王,这时就纷纷掉转矛头,配合周军一起攻打商军。周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朝歌。

纣王眼看大势已去,当夜就在鹿台自焚了。皇帝子孙多生活不幸,有些人甚至不得善终。这种现象绝非偶然。他们生活在势力圈中,亲眼目睹了权势财富所带来的一切,看到了失败者的悲惨下场。他们的权利欲也比别人来得更猛烈。兄弟相斗、父子相残是常有的事。只有用理智之水才能使欲望之火熄灭。而这种理智,没有高尚道德的支持就难以维持。

持身不可轻,用意不可重

【原文】

士君子持身不可轻,轻则物能挠我,而无悠闲镇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则我为物泥,而无潇洒活泼之机。

【译文】

君子做人不可轻率,轻率会被外物阻碍困扰,失去了悠闲镇静的乐趣。做事不要太执著,太执著就会被外物左右,失去潇洒活泼的乐趣。

【点评】

古代有两个擅长驾车的人,一个叫造父,一个叫王良,他们各自收了一些弟子。王良的一个弟子很聪明,很快就把老师的技术全学会了。于是他准备好马车,准备驾车到远方去,还表示要日行千里。他上路不久,就遇见了造父的一个弟子。造父的弟子听说他准备日行千里,就对他说:“你的马可跑不了那么远的路。”王良的弟子说:“我这些马都是精心挑选的千里马,车子也是最好的,而且我本人也精通驾车的技术,可你却说我不能日行千里,有什么根据呢?”造父的弟子微微一笑,说:“很简单,你的缰绳拉得太长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轻率是干事业的大忌。一步跨出三步的距离,不可能加快行进速度,而只能使你跌倒。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就提出方案,则是断送这一方案的妙方。“诸葛一生唯谨慎”,所以他没有错误,他一生的智慧全在此二字。为人亦不可太执著,因为执著是偏见和短见的同行者。能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才能客观冷静,不为外物所囿。

知有生之乐,怀虚生之忧

【原文】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译文】

天地可以万古常在,人却不能再活一次。人生只有一百年,时间很容易过去。侥幸能生于天地之间的人,不能不享受一下生活的乐趣,也不能不担心自己会虚度时光。

【点评】

晚唐有位诗人叫王贞白,有一天,他写下一句诗:“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大意是:我读书读得忘了时间,忽然发现春天都快过去了,时光就像金子一样,真是宝贵啊!后来,“一寸光阴一寸金”成为一句劝人珍惜时间的名言。“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如果常想想我们的生命也很有限,就不会把光阴虚掷。三国的董遇,知识十分渊博,人们都很佩服他,纷纷前来请教学习方法。董遇告诉他们说:“学习要利用‘三余’,所谓‘三余’。就是三种业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时之余。”他的意思是:学习的人应该充分利用时间,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人们听了他的话,都觉得深受启发。海伦·凯勒曾问:“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应该做些什么?”其实冥冥中一定有无数声音说:“假如给我三天生命,我也能做许多许多……”及时享乐是一种生活方式,但这是动物的生活方式。既然生而为人,为什么不珍惜做为人的这部分独特价值?

持盈履满日,君子尤兢兢

【原文】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罪孽,都是盛时造的。故持盈履满,君子尤兢兢焉。

【译文】

年老时得的病,都是年轻时不小心造成的。失意时遭受的灾难,都是得意时不检点造成的。所以君子当事业成功生活美满时,还是小心翼翼。

【点评】

人得病总爱归咎于环境气候不好,但是形成大病的最主要原因,常常是病人的不良习惯。脾气暴躁的人伤心,饮酒过度的人伤肝,没有一种毛病是凭空生成的。老年人惧病,自知检点,而年轻人仗恃身体强壮便不肯约束自己。青壮时不注意保养锻炼,老来多病又能怪谁呢?当你一旦虚弱,造物主就会向你讨回公道,一切悔之晚矣。同样,世事变幻难测,所以,一个人不论出身多么高贵,地位多么荣耀,尤其在官场上,所谓多行善事正是为今后着想;而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在顺境、在有势时,总是小心翼翼,居安思危。得意时为所欲为,落魄后,别人就会对你落井下石。别人对你不好也只是你待人不善的反照。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你种下的所有荆棘都会撒在你明天将要走过的路上。

扶公种德,怀旧谨行

【原文】

市私恩,不如扶公议;结新知,不如敦旧好;立荣名,不如种隐德;尚奇节,不如谨庸行。

【译文】

与其收买人心,还不如赢得公众的好评;与其结交新人,还不如加深与老朋友之间的友情;与其标榜名声,还不如暗中积善;与其追求奇功,还不如注意平时的一言一行。

【点评】

友谊像美酒,越陈越有味道。但旧交不如新人更容易带来惊喜和新奇,这正是许多人疏忽旧交的原因。荔枝新鲜软嫩,当然比白开水好吃。但一年不吃荔枝不会怎样,一年不喝水却会死掉。许多我们习以为常默然相处的东西,在事实上竟让我们这样地依赖。情淡方可久,德淡境乃高。一个人以什么态度立身是决定他将能否有功于社会的基础。没有高尚的品德而强要从政,没有悬壶济世的本领却硬要悬壶,结果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悬壶欺世”。人不需要奇功伟业,只有日常生活中的善行才能真正证明一个人的善良。

小处行得正,方是真英雄

【原文】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个真正英雄。

【译文】

在细微末节的小事情上,不粗心大意、疏忽遗漏;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情;在自己失意潦倒的时候,不丧失自己的进取之心,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点评】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垃圾堆里的一点火星,可以把一座宫殿烧成灰烬。干大事业者不可轻视小节,“一子落错,满盘皆输”。你站在高处,身上任何一个微小的弱点都可能成为敌人集中火力攻击的目标。《荷马史诗》中的著名英雄阿喀硫斯刀剑不入,但他的脚后跟却是他的致命之处。就因为有了这个弱点,他终于死在太阳神的箭下。同样,一些小的不良习惯也会造成灾难。周武王灭掉商朝,做了天子以后,远方的西戎国派使臣送来一条大狗。这条狗是西戎的特产,非常名贵,武王高兴地收下了。召公担心武王贪图享受,就劝谏他。武王觉得不过是收下一条狗,没什么大不了的。

召公说:“贤明的君主应该给百官做出表率,随时注意积累自己的德行,哪怕是小细节也应该注意。大德是由小德积累而来的,就好像用土去堆一座很高的山。山很快就要堆成了,只差一筐土的高度。如果这时你停止了,就不能成功,这不是太可惜了吗?您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可不能犯这种错误啊!”武王听了召公的劝告。就专心治理朝政,最终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

爱重反为仇,薄极翻成喜

【原文】

千金难结一时之欢,一饭竟致终身之感。盖爱重反为仇,薄极翻成喜也。

【译文】

用千金家财来馈赠他人,有时也难以打动人家的心;相反,有时候只是接济别人一顿饭,却能得到别人对你终生感激之情。这就是说过分的关爱很容易变成仇恨,而一点小小的恩惠反而容易讨人欢心。

【点评】

馈赠的分量从来不是由赠物的价值所决定的。它取决于接受者的需要、馈赠者的身份和二者之间的关系。送权贵富翁千金,人家只笑你趋炎附势,并无一毫真心感动;而对于将要饿死的人,只一碗饭几口水,便可使他感激终生。富人赠物于人宜重,穷人赠物宜薄。有一次,法国文学家大仲马住旅店,结账时,前面一位大富翁在给服务员小费,这人很吝啬,只给了几个小钱,大仲马很气愤,就掏出一百法郎作为小费给服务员。

服务员很惊奇,提醒说:“先生,你是不是弄错了?”大仲马回答:“我没有错,是那位先生错了。”人们常对富人的九牛一毛的馈赠并无感激,而对穷人一点一滴的馈赠刻骨铭心。另外馈赠时有一样不可缺少的附带品,那就是关心。没有关心的馈赠如弃之荒野,换不来心灵的震撼。

居安有虑危心,处变有坚忍志

【原文】

衰飒的景象就在盛满中,发生的机缄即在零落内。故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译文】

凡是衰败萧瑟的景象,往往很早就在一片繁华的盛况之中隐藏着;凡是草木的蓬勃生机,也早就孕育在换季的凋零时刻。所以一个聪明有德的人应当在自己处在顺境中平安无事时,就要有防患于未然的一些考虑,而当自己处在动乱和灾祸中时,也要用坚忍不拔的精神策划未来的事业,以争取最后的成功。

【点评】

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会由盛而衰,在极盛时代就已经露出衰败凋谢的预兆。人的一生同样如此,心情随外物起伏的是平凡的庸人。智者能在繁花密草中预见秋的萧飒,在冬雪覆盖时畅往春的生机。荣宠旁边辱等待,贫贱背后福跟随。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所以君子应当不受外物左右。得意时保持清醒,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为自己准备下狡兔三窟以防患于未然;时运不济时则应该意气风发不改矢志,决不自暴自弃。

欲念立时猛转,邪魔便为真君

【原文】

当怒火欲水正腾沸处,明明知得,又明明犯着。知的是谁?犯的又是谁?此处能猛然转念,邪魔便为真君矣。

【译文】

当一个人怒火中烧或欲火升腾的时候,往往不能克制自己,虽然他自己明知道这样做不对,但又偏偏去违犯。知道这个道理的是谁?明知故犯的又是谁?如果这时能够冷静下来,猛然改变念头觉悟了,那么邪恶的魔鬼就成了善良的圣人。

【点评】

唐朝名臣魏徵为人刚正不阿,总是批评唐太宗的过失。有一次,唐太宗被魏徵不留情面地批评之后,怒气冲冲地回到内宫,对皇后说:“我非杀了魏徵那乡巴佬不可。”皇后劝他说:“有魏徵这样的大臣是值得庆贺的,没有您这样的明君,怎能有如此耿直的大臣呢?”唐太宗转念一想:是呀,没有魏徵,自己就无法知道自己的错误,那自己不就是昏君了吗?于是对魏徵加以重赏。从顾及个人尊严到考虑国家利益,就这一转念,唐太宗从桀纣之君就变为尧舜之帝,真是天壤之别!感情欲望如狂奔的野马,良知道德如执鞭的骑士。必骑士有力,勒得回马头,才可保主人平安。坏人并非事事横暴可恶,行为也同于常人,只是到了关键时刻,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人生有无数次的考验,善恶只在一念之差。若想临危不变,只能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修养。骑术拙劣,马必奔逸。骑术高超,马自然安驾,这是必然。

遇沉默者勿推心,见高傲者勿多言

【原文】

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译文】

遇到表情阴沉不说话的人,暂时不要急着和他坦诚相交、推心置腹;而遇到一个高傲的自以为是的人,就要谨慎自己的言谈。

【点评】

心直口快的人胸无城府,沉默寡言的人却常常心藏机谋。心怀叵测的人可怕,并不是因为他心怀恶念,而是他心中在想什么你根本无法猜测。朋友间心灵是没有隔膜的,如果他有太多的事情无法向你坦露,证明他也根本没有把你当成朋友,你们只是泛泛之交。事情总是两方面的,你的单方面坦露并不一定能换得友情,倒可能把自己放在了任人宰割的砧板上。由于人际关系的复杂,人在处世时,学会观人的本领是很必要的。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莫要全抛一片心。”不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是看不出一个人品性好坏的,也就很难决定交往的程度,说话的深浅。所以观察人是非常重要的。

昏散处知提醒,吃紧时知放下

【原文】

念头昏散处,要知提醒,念头吃紧时,要知放下;不然恐去昏昏之病,又来憧憧之扰矣。

【译文】

当头脑昏沉、心绪散乱时,要提醒自己平静下来清醒一下自己的头脑;当工作忙碌情绪紧张时,要懂得暂时放下工作,以便使自己的情绪恢复安定。要不然好容易才克服了昏乱的毛病,又惹来了心神恍惚的困扰。

【点评】

生活应该有张有弛,一味闲散,就会成为懒惰,容易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一味紧张,生活就会过于忙乱,思维也难以清醒缜密。所以说,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工作要讲方法、求效率,要学会自我调节,劳逸结合。那种处于昏昏然工作状态的人,辛苦固然可叹,成效却不见得明显,有时还会适得其反,这是不足取的。抬脚是为了走步,落脚也是为了走步。拉弓是为了射箭,松弦也是为了射箭。一个人努力工作创造事业固然很重要,但不可过分劳累过度紧张,否则把弦绷得太紧,就会有突然断裂的危险。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时常如无事时镇定,才可消局中之危。

人之心体,冲虚自然

【原文】

霁日青天,倏变为迅雷震电;疾风怒雨,倏转为朗月晴空。气机何尝一毫凝滞,太虚何尝一毫障塞,人之心体,亦当如是。

【译文】

晴朗无云的天空,忽然间会变得电闪雷鸣;疾风暴雨的天气,忽然间又万里晴空。大自然的力量何曾有一丝一毫的停滞,广阔天空又怎能被遮蔽阻塞,人的心灵也要和大自然一样自然运转,不被名利所阻碍。

【点评】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人讲天人合一,儒家思想一向很注重天道。宇宙中的星球,各自遵循自己的轨道运行,但假如其中任何一颗星球脱离轨道,都会给宇宙带来空前未有的大混乱。一个人可以不信天人合一,但是必须具备深厚的修养,时时保持一种超然的心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现代的问题。不愿用新药的人,就得预备着害新病。因为时间是最坚决的革新家,物随时移,心随境迁。守株待兔者不会在树下等来自动上门的兔子,刻舟求剑者也找不回自己的损失,人心如果没有一点变通就难以成功。中国人常说“利不十不变法”,但是得百分之百的利是不可能的,只要有百分之五十五的利,一切就值得改变。

横逆出豪杰,困穷益身心

【原文】

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则身心交益,不受其锻炼,则身心交损。

【译文】

横逆、灾难、困苦的环境就像是锻炼英雄豪杰的熔炉,只要能够承受这种锻炼的人,他的身心就会得到这种好处。相反,受不到这种锻炼的人,他的身心都会受到损害。

【点评】

晋朝的车胤非常好学,但家里很穷,没有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夏天的一个晚上,车胤看见许多萤火虫在空中飞舞,就去找了一个白绢口袋,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晚上,借着萤火虫的微光,他正好可以看清书上的字。晋朝的孙康家里也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立即穿好衣服,跑到屋外看起书来。从这以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起来读书。就这样,车胤和孙康都成为很有学问的人。这就是“囊萤映雪”的故事。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逆境是一所学校,它对所有进来的人进行一种强化训练,通过劳动去培养他们的身体,通过贫困去塑造他们的清廉,通过痛苦去磨练他们的意志,通过困窘去增添他们的智慧。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堪当大任,而被淘汰的弱者却在社会上无法立足,甚至被挤出生活。

富贵处多炎凉,骨肉问多妒忌

【原文】

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

【译文】

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在富贵人家比起贫贱的人家表现得更为鲜明;嫉妒、猜疑的心理,在亲骨肉之间比起和外人之间更为厉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用冷静态度、平和的心理来解决的话,就会整日处在烦恼中了。

【点评】

春秋时,楚国有两个大官,一个叫子文,一个叫子良。子文的儿子叫子扬,子良的儿子叫子越。子越小的时候,子文对子良说:“这孩子狼子野心,会给我们家族带来灾难。”子良听了很不高兴。子文回到家,对家人说:“子越如果当了大官,你们一定要尽早离开楚国,千万不要亲近他。”子文死后,子扬和子越也都当了大官。子扬没有听从父亲的告诫,继续留在楚国。子越逐渐暴露出他的野心,他忌恨子扬的官位比自己大,于是暗中派人杀了子扬。后来,子越领兵反叛楚王,结果被楚王的大军打败,他的家族也因此受到牵连。

这个时候,家族的人才知道子越果然是“狼子野心”,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子文的劝告。外敌的攻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亲人成为敌人。别人不了解你的习惯,而家人与你朝夕相处,最能看清你的致命之处。隋炀帝能杀死隋文帝,正因他是文帝的儿子;赵光义能害死赵匡胤,正因为他是赵匡胤的亲兄弟。不是亲人,不在皇族,反倒没有了这种激烈的利益之争。如果他们都是乡野农夫,也许父子兄弟正在举杯畅饮。

功过不容少混,恩仇不可太明

【原文】

功过不容少混,混则人怀惰隳之心;恩仇不可太明,明则人起携贰之志。

【译文】

对部下的过失和功劳不可以有一点含混,如果含混不清就会让人产生苟且怠惰的心理;一个人对于恩惠和仇恨,不可以表现得过于分明,太分明就会使人产生疑心而发生叛离的事情。

【点评】

唐德宗在位的时候,一些地方上的节度使发动叛乱,攻占了都城长安,唐德宗被迫出逃。将领李晟临危受命,与叛军展开了周旋。在战争的初期阶段,李晟的处境非常困难,他既缺少粮食物资,又得不到其他军队的支援。但是,李晟特别注意安抚军心,只要他手下人立了功的,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功劳,他也会详细地记录下来,公开褒奖。

另一方面,他注重以严格的纪律来治理军队,对于违反纪律的将士,无论职位多高,功劳多大,他都按照军纪进行惩处,绝不徇私。李晟的兵力虽少,但在他的领导下,将士们全都同仇敌忾,士气高涨,成为一支战斗力特别强的队伍,在与叛军的战争中屡战屡胜。有功不赏,则无人思进取;有过不罚,则恶人将肆虐,历来名将都重视赏罚分明。而最难处理的,就是那些居功自傲的人。他们认为自己劳苦功高,该享受一下了,于是恣意横行,鱼肉百姓。这些人不受到惩治,社会风气会被他们败坏。所以,严明之君的原则都是:功是功,过就是过。今天的犯罪,不能被往日的功劳抵消。这对于那些功臣也是一种爱护,使他们不致于因放纵而断送了一世清名。

戒疏于虑,警惕于察

【原文】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也。宁受人之欺,勿逆人之诈,此警惕于察也。二语并存,精明而浑厚矣。

【译文】

不可以存有害人的念头,也不可以没有防人的心思,这是用来告诫那些思虑不周警惕性不高的入;宁可受到别人的欺负,也不要去揣摩别人的机诈之心,这是用来告诫那些过分小心提防的人;如果与人交往中能够做到这两句话,那才算是警惕性高又不失纯朴宽厚了。

【点评】

总是把别人想得太好,自己就容易变得迂腐,利益常常会受到损失。这时善良已经变为愚蠢。总是把别人想成坏人,心灵的堤坝筑得太高,就会在挡住欺骗的同时也挡住发现真善美的视线,把友情也拒之门外。人之所以不能有害人之心,是因为害人也会被人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宁使我负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负我,正是建立在对他人怀疑基础上的一种极端哲学。疑所当疑,信所当信,这是极难把握的一种分寸。防人是有前提的,对坏人、小人是非防不可的,但防之太甚也是不好的。此外,无原则的忍让是没有人生经验的表现,同样不适于社会。

大公无私,坚持真理

【原文】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译文】

不要因为大多数人的猜疑而影响了自己的见解,不要固执己见而不肯听从别人的忠实良言,不要为了自己的小利益而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要借公众的舆论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点评】

公元471年,魏孝文帝即位,他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认为要巩固魏朝的统治,一定要吸收中原的文化,改革一些落后的风俗。为此,他不顾大多数臣子的反对,把国都迁到洛阳。接着,孝文帝就宣布几条法令:让鲜卑人学习汉语,改穿汉人的服装,改用汉人的姓。北魏皇室本来姓拓跋,从那时开始改姓元。魏孝文帝名叫元宏,就是用了汉人的姓。魏孝文帝的改革,使北魏的政治和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有时候,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上帝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之人;让太阳照着好人,也照着坏人。但是不肯让荣誉、道德和才能在每个人身上平等地照临。谁首先发现了真理,谁就必须经受那场反对真理的风暴,因为人们喜欢躺在成见的安乐椅上,你推倒它,自然会引起许多人的愤怒。科学家布鲁诺因坚持日心说而被罗马教皇判处火刑,就刑时,他毫无畏惧地说:“地球仍然在旋转。”在成见的狂流里逆水行舟,这需要超人的见识和勇气。

亲善须知杜谗,去恶莫忘避祸

【原文】

善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恐来谗谮之奸;恶人未能轻去,不宜先发,恐遭媒孽之祸。

【译文】

要想结交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必急着和他亲近,不要事先宣扬他的美德,以免遭到坏人的谗言和中伤;要想摆脱一个心地险恶的人,不要轻率地打发他走,不要先揭发他的恶行,以免遭到他的诬陷和报复。

【点评】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自己做人应该切忌炫耀,而对于我们所爱的人,我们也要替他小心韬晦。得罪君子并不可怕,因为他最多以直报怨,最可怕的是得罪小人,他可以用尽一切卑鄙的招术,因为他从来不受道德的约束。道不同不相为谋,君子与小人从各个方面都格格不入。人们讨厌小人,但小人由于擅长逢迎,往往可以得到当权者的赏识而很有市场;如果当权者是好邪之辈,得罪了他身边的小人就更加麻烦。所以对于他们不要打草惊蛇,免得打不着狐狸反惹一身骚,有惩治之心就应暗中动手,干脆利落,才不致于使自己陷入尴尬。但是,不论是亲贤远奸,首先自己要光明磊落、大公无私,这样才不惧怕小人的恶意报复。

隐恶者祸深,隐善者功大

【原文】

恶忌阴,善忌阳,故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善之显者功小,而隐者功大。

【译文】

做坏事最忌讳的是隐藏不让人知道,做好事最怕的是到处宣扬,因为显而易见的坏事所造成的灾祸小,而不为人知的坏事所造成的灾祸会大;显而易见的善事所积的功德小,而在暗中默默行善的功德才会大。

【点评】

古代有个寓言,说张三和李四在屋子里聊天。张三对李四说:“王五的脾气可暴躁了,很爱发火,搞不好还会打人呢!我们平时都很怕他,不敢和他争执。”恰巧这时王五从屋外经过,听了张三的话,顿时火冒三丈,气势汹汹地把门踢开,冲进屋里,抓住张三的领口,抬起拳头就打。李四赶忙过去劝解,问他:“你为什么要打张三呢?”王五气呼呼地回答说:“他居然说我脾气暴躁,这样诬蔑我,我当然要狠狠教训他!”李四说:“你这种做法,不正是脾气暴躁的表现吗?张三并没有说错啊,你为什么要掩饰自己的缺点呢?”没有人不犯错误,但坚持错误的却是魔鬼。有错,众人皆见;改过,众人敬仰。这是君子的犯错方式,小人却不这样。做了坏事,他就害怕别人知道,为了隐瞒,他会做更多的坏事。宋朝的丞相赵普一时糊涂,收了别人的贿赂,为了怕别人向皇帝揭发,他不得不和赵光义共谋弑君篡位。坦露自己的恶行。一切阴影会到此为止,你只要肯努力用善行去挽回损失。当你力图隐瞒罪过时,你就与魔鬼签订了和约,越陷越深。

穷寇勿迫,围师必阙

【原文】

锄奸杜幸,要放他一条去路。若使这一无所容,譬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尽,则一切好物俱咬破矣。

【译文】

要想铲除邪恶奸诈之人,就要给他们一条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路径;如果使他们走投无路、无立锥之地,就好像堵塞老鼠洞一样,一切进出的道路都堵死了,一切好的东西也都被咬坏了。

【点评】

周武王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以后,感到天下还没有安定,于是召见姜太公、召公、周公三人,问怎么处理商朝的那些臣子。姜太公说:“把那些人全部杀掉,斩草除根,大王您看怎么样?”武王使劲地摇头。召公说:“把有罪的全部杀掉,无罪的就让他们活命,大玉您看怎么样?”武王还是摇头。周公说:“杀掉这些人,也是我们自己的损失。我看应当让他们各自回家,耕种自己的田地。君王不是应该用仁政来感化天下吗?”武王听了非常高兴,觉得这是最好的建议。后来,武王按照周公的建议去做了。商朝旧地的百姓都对武王感恩戴德,天下果然很快安定下来。世界上本没有绝对的坏人,他们为恶总有些外在的理由,心中也有一两处闪光点。所以,给他们一条生路,使他们改恶从善也不是不可能的。另外,狗急跳墙,困兽难斗。如果他认为自己已毫无生路,就会丧心痛狂地反抗。投鼠忌器,除恶本是为了保护善良人的生活,如果你的追剿使他们作出更大的危害,那么你就是因手段而妨害了目的,得不偿失。

增识以弘量,弘量以厚德

【原文】

德随量进,量由识长,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识。

【译文】

人的道德是随着气量而增长的,人的气量又是随着人的见识而增长的。所以要想增长自己的品德,就不可不使自己的气量更宏大;要想使自己的气量更宏大,不可不扩展自己的多方见识。

【点评】

《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昔仲尼,师项橐。仲尼就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孔子,而项橐当时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孩。有一天,项橐在路旁用泥巴筑“城堡”,孔子和弟子们从旁边经过时,不小心把他的“城堡”弄塌了,项橐不高兴了,就对孔子说:“大家都叫你‘孔圣人’。你应该很有学问啰,不知道你能不能猜出我的谜语。”孔子笑着说:“请你说吧。”项橐朝孔子拱拱手,说:“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想了半天,猜不出来,只好向项橐请教,项橐晃着脑袋说:“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恭恭敬敬地称项橐为老师。无知的人因为别人犯一个错误而莫名惊诧,知识渊博的人却知道每个人都很无知。越是渊博的人,反倒越谦虚,越能对别人的无知和错误有所容忍。“有容得乃大,无欲志则刚”,圣人都有包容天下的度量,一个没有度量的人,很难体味到道德的真意。

六根皆桎梏,欲念悉机械

【原文】

一灯萤然,万籁无声,此吾人初人宴寂时也;晓梦初醒,群动未起,此吾人初出混沌处也。乘此而一念回光,炯然返照,始知耳目口鼻皆桎梏,而情欲嗜好悉机械矣。

【译文】

一盏微弱的灯光,寂静而无声的夜晚,这是人们正要入睡的时候;清晨从梦中醒来,万物还没有苏醒,这是人们刚从朦胧的梦境中走出来。如果能利用这一刻来澄清自己的内心,来反省自身的一切,便会明白耳目口鼻是束缚我们心智的枷锁,而情欲爱好都是使我们堕落的机器。

【点评】

人们为了寻求心灵安宁,从古到今进行了苦苦探索。心,在向往天使的国度;口,却把它引到了现实的餐桌旁。若想使心灵不受委屈,就得委屈你的口腹之欲,这是人类的两难选择。夜间睡觉时,精神与肉体相对进入安宁状态,此刻没有善恶苦乐之分,当从梦中睡醒,身心回到现实,不再空虚,又有了实际行动,是非善恶观念便又开始发生。“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人处在一种空寂与现实的困扰中往往是矛盾的,保持心灵的虚空寂静,在这方面多下些苦功夫,经常反省自己,不失为修心养性的一种好办法。人并非不知道精神的飞升,只是多数人无法抗拒本能。没有超脱之意,便永为物欲所奴役。

处事毋躁急,教人毋操切

【原文】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白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译文】

有些事情越是急着想弄清楚,就越是弄不清楚,这时就暂时缓和心情,或许头脑冷静就会自然明白,不要过度急躁使事情变得更加纷乱;有些人就是不愿听从指挥,这时就放纵他或者让他自由发展,或许他就能够自然觉悟,不要太急切,以免增强他的顽固。

【点评】

韩信帮助汉高祖刘邦争夺天下,曾用背水一战的计谋,打败了强大的赵国,俘虏了赵国有名的谋士李左车。韩信知道李左车很有才能,就亲自为他松绑,客气地请教说:“我准备向北攻打燕国,请问怎样才能成功?”李左车见韩信很诚恳,便说:“将军背水作战,打垮赵军二十万,威震天下。然而,您的士兵经过激战,非常疲惫。如果您贸然去攻打燕国,恐怕难以攻下。”韩信问:“那么,我该怎么做呢?”李左车说:“将军应该按兵不动,先安抚赵国的百姓。然后,您再摆出大举进攻燕国的姿态,一定能迫使燕国投降。”韩信听从李左车的建议,燕国果然投降了他。思想需要沉淀,行为需要回味。越想拨水见底,只能使水更加混浊。不去管它,经过一段冷静,反倒可以看清水底。求学常常有这种感受,一个题目连续搞下去往往难以提高层次,而放下这个课题,去搞一个阶段别的问题再回头看,往往能有新的见解。大概研究一个问题时间过长,思维就会出现定式,会陷入其中难以自拔。对待人也是如此。一味强加于人,别人就会形成抗拒你的思维模式,不加判断就去反抗,而你给他自由,他就会用理智思考,也许会得出和你一样的结论,自愿回到你身边。这就是所谓“欲擒故纵”。

作人要真恳,涉世须圆活

【原文】

作人无点真恳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段圆活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

【译文】

做人如果没有一点真实诚恳的念头,就会成为一个华而不实的人,无论任何事情都会做得很虚假;处世如果没有一点圆通灵活和随机应变的趣味,就成了一个没有生命的木头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会碰到障碍。

【点评】

没有真心,就不会有真正的朋友,而没有灵活和宽容,也只有上帝才能与他结交。华而不实装腔作势的人不肯付出真正的努力,会给人一种滑头的感觉,没人敢信任他,最终会一事无成;做事过于原则、呆板,没有一点变通的人,不能因势利导,屡撞南墙,也会遇事就大败而回。因此,做人首要的原则是“诚信”,当然诚而善只是基础,办事还须灵活,对具体事物应有变通之法。尤其是现代社会,既要讲做人原则。也要讲求办事效率。健全的人格是善与机变的融合,否则善亦小善,智无大智。

靡华不若朴鲁,讽今莫如述古

【原文】

交市人不如友山翁;谒朱门不如亲自屋;听街谈巷语,不如闻樵歌牧咏;谈今人失德过举,不如述古人嘉言懿行。

【译文】

与其和市井商人结交还不如和山野老翁来往;与其进出权贵之家还不如和贫民百姓亲近;与其听街坊邻居的流言蜚语,还不如听樵夫的民谣和牧童的山歌;与其议论现代人的错误过失,还不如传述古人的善言美行。

【点评】

溪水尚且“流入西湖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生活于红尘乱世,又该受到多少污染?陆游曾说,在京城居住,连白衣服都会被染成黑色,人的道德也有同样的危险,因为结交的都是市井小人,所听的是都追逐利益的俗事,德行难免受到污染。山翁粗鲁却有古道热肠,山歌简单却真纯自然,这些都清新爽朗,能一洗市井中的浊气。

所以究心名利者爱入都市,心地淳朴淡泊的人爱隐居乡间。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时间一久,道德爱好自然相去更远。就现代社会而言,人固然不能逃避世事,放弃社会责任,但为大事者必须要有超脱世俗的心境,经常投入自然的怀抱,也不失为人生的一大乐趣。

礼遇衰朽

【原文】

遇故旧之交,意气要愈新;处隐微之事,心迹宜愈显;待衰朽之人,恩礼当愈隆。

【译文】

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情意要更加真诚,气氛要更加热烈;处理机密的事情,态度要更加光明磊落,要心怀公正;对待衰落的人,礼节要更加恭敬,照顾要更加周到。

【点评】

某官家有人去世,众人纷纷准备厚礼,但后来闻听死的就是某官本人,人们心中释然,都分文不送。汉武帝时期,有一位名臣叫汲黯。每天拜访他的客人很多,他家的门口总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后来,汲黯得罪了汉武帝,被罢了官。第二天清晨,他亲自起来打扫庭院,等待客人们来拜访。不料,直到中午都没有人敲门。他打开大门,看见门口有许多麻雀在觅食。他感慨地说:“从前我当官的时候,宾客多得把门槛都踩坏了,现在我丢了官,大门口都可以张网捕鸟了。”不久,朝廷又恢复了汲黯的官职,过去的客人又纷纷来拜访他了。汲黯在大门上贴了一张纸条,表示要闭门谢客。

客人们于是都悻悻地走了。看来,人们对人恭敬、送礼大都是为了将来能有所求,有谁愿意在落魄衰老的人身上做无偿投资呢?但是有一天你也许会落魄,有一天你注定要老,你也会像今天看到的这些可怜人一样,你能忍受得住冷淡寂寞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立己,先立人。分一些爱心关心别人,就像关心你自己。

恕人过不恕己过,忍己困勿忍人困

【原文】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

【译文】

对于别人的过失和错误应该宽恕,而对待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却不能宽恕;对于自身的困境和屈辱应该忍受,但在别人遇到困境屈辱时,就不该袖手旁观、忍心不顾。

【点评】

晋朝时有个年轻人叫周处,凶狠好强,动不动就拔拳打人,义兴地方的百姓都害怕他。当时,义兴江水中有一条蛟龙,山上有一只跛脚虎,都经常危害老百姓,义兴人把他们叫作“三害”,而周处害处最大。一天,有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其实是希望三害中只剩下一个。周处真的去把老虎杀了,又下河去斩蛟龙。经过三天三夜,乡亲们都以为他已经死了,于是互相庆贺。谁知周处竟然杀死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知道了自己为乡亲们所痛恨,就有意改过自新。从此他努力上进,终于成为有名的忠臣。

这则“周处自新”的故事告诉我们:人要知错能改,原谅自己的过失等于准备重犯同样的错误。所有的失败都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原因——你自己的错误。尽管你有许多客观理由,但时间是一个最不讲道理的法官,他不要你出示证人、证物,也不听取辩辞,只看最终的结果。你能原谅自己,时间并不原谅你。它并不停足,不管你是否已跌伤了腿脚,能否赶得上它的脚步。所以我们只能要求自己,创造条件。

心虚则性现,意净则心清

【原文】

心虚则性现,不息心而求见性,如拨波觅月;意净则心清,不了意而求明心,如索镜增尘。

【译文】

心中空灵本性就会显现,如果不平息功名利禄之心而想见到本性。就像拨开水波去寻找月亮一样;思想纯洁心灵就会清明,如果不清除物欲而希望内心清明,就像在布满灰尘的镜子上看自己的形象。

【点评】

在欲望霓虹灯的闪烁中,没有人能看清任何东西的真实色彩。沉浸在享乐中的人们通常很昏庸,因为他们常为外物所迷醉,很难有一个冷静的头脑,而冷静是智慧之源。

“扫地红尘飞,才著工夫便起障;开窗日月进,能通灵窍自生明。发念处即遏三大欲,到头时方全一点真。”寻根究底,一切都是受本性的操纵,只有内心了无杂念时本性才会显现,如果心头缠绕着各种杂念,没有淡泊、超脱的心境,不唯难以修道,要想在学业、事功、技艺上有所成就,一切都像雾里看花、水中捞月一般,难以达到最高境界。

无事时防心昏冥,有事时防心奔逸

【原文】

无事时,心易昏冥,宜寂寂而照以惺惺;有事时,心易奔逸,宜惺惺而主以寂寂。

【译文】

无事可做的时候,心思容易昏沉迷乱,这时应该在沉静中保持精明;有事的时候,心容易忙乱,应该在精明中保持冷静。

【点评】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险滩不是危险,疏忽才是最大的危险。平静无事的时候,人们最容易疏忽,许多罪恶和过失都是在闲散懈怠时造成的。唐明皇早年励精图治是个很贤明的皇帝,他的功绩几乎相当于汉武帝。

但是国家太平后,无事可做,他便放松了理智,宠幸杨贵妃,重用奸臣,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任何时候,不要让你的理智完全睡去,用这个上天赐与的空闲,做一点对将来有益的准备。

议事者宜悉利害,任事者当忘利害

【原文】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译文】

评论事情的人处在旁观者的身份,应该多了解事情的利害得失;当事人处在事情中,应当忘记个人利害得失,才能冷静。

【点评】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因为旁观者没有利害的牵绊,能够冷静客观,超然事外,不为感情所左右,从而使自己的思路得以拓展,做出公正的论断。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当局者清,旁观者迷”,因为每件事,尤其是一些隐秘的事,总有许多外人所不能了解的内情,甚至无法言传、无法体味。

旁观者多体味当事人的甘苦,当事人尽量超脱个人的情感,这二者就都达到了完善,也就能够相互理解。

勿近恶事善名,只要浑然和气

【原文】

标节义者,必以节义受谤;榜道学者,常因道学招尤。故君子不近恶事,亦不立善名,只浑然和气,才是居身之珍。

【译文】

喜欢标榜自己有节操讲道义的人,一定因为他的有节义而受到别人的诽谤;标榜自己有道德学问的人,常常因为道德学问而受到责难。所以君子不去做坏事,也不去立好名声,只是保持一种自然温和的态度,这才是处世的法宝。

【点评】

怕人非议是古人的传统。而对于今天社会,有争议的人物等于名人,有争议的作品等于受到推荐的作品。于是,有好多人写文章不怕别人批评,只怕别人不理,忍不住时还化名写文章,自驳自说。有非才有是,无是方无非,这就是辩证。这些以非议招来热闹的人和古代那些因标榜而招非议的人一样,都是名的追逐者,都是假道学伪君子,实质上是在骗取人们的信任,满足私欲的需求,但由于他们有时披上道德的外衣,因而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要知道,学问道德并非算计得来,而是要靠艰苦的修养得来。

世道多坎坷,撑持凭耐力

【原文】

语云:“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一“耐”字极有意味。如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撑持过去,几何不堕入榛莽坑堑哉。

【译文】

俗话说:“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这里的一个“耐”字用得很有意味。像险恶的人情、坎坷的世路,如果没有这个忍耐支撑过去,早就掉进杂草丛生的深沟里。

【点评】

既然痛苦是快乐的源泉,那又何必为痛苦而悲伤?当痛苦降临时,撑起它的是忍耐,而忍耐的力量来源于希望。雨果说:“对于那些有自信而不介意于暂时失败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怀着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的人,没有所谓失败。”伟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超人的远见和坚强的意志。跌倒了,再爬起来,这就是成功。当年,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在太湖交战,结果越军大败,勾践成了吴国的俘虏。夫差让勾践夫妇住在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勾践一心想活着回国报仇,所以尽力装成驯服的样子。为了表明忠心,他甚至用嘴尝夫差的大便以诊断病情。后来,勾践蒙赦回到越国,就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吃饭之前,先尝一尝苦味。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以此提醒自己不忘耻辱。这就是后人所传诵的“卧薪尝胆”。经过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强大起来,打败了吴国,逼得夫差拔剑自杀。

忙里偷闲,闹中取静

【原文】

忙里要偷闲,须先向闲时讨个把柄;闹中要取静,须先从静处立个主宰。不然,未有不因境而迁,随时而靡者。

【译文】

想要忙里偷闲,要先在清闲时做好准备;要在闹中取静,必须在平静时作好安排。不然,一遇到具体情形就会手忙脚乱。

【点评】

西晋的时候,刘琨和祖逖两个年轻人非常要好,经常在一起学习到深夜。一天凌晨,他们睡得正香的时候,一阵鸡叫声把祖逖惊醒了。祖逖往窗外一看,天边挂着残月,东方还没有发白。祖逖用脚踢了踢刘琨。刘琨醒了过来,他揉揉眼睛,问是怎么回事。祖逖说:“你听听,这鸡叫声是在催我们起床了。”两个人高高兴兴地起床,拿下墙上挂着的剑,走出屋子,在微弱的晨光下舞起剑来。这样,他们天天在一起苦练武艺,研究兵法,后来都成了有名的将军。这则“闻鸡起舞”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时间是无声的脚步,它不会因为我们有事情需要处理而稍停片刻。如果不想使自己过于忙乱、措手不及,就应该珍惜现在,不闲置每一点时间。“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因为伟人都是把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修养道德上,他们才能在关键时刻表现出超人的品格,非凡的智慧。珍惜时间才能获得更长的生命,创建超人的功业。

富贵地要知贫贱,少壮时须念衰老

【原文】

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之时,须念衰老的辛酸。

【译文】

富贵的时候要了解贫穷卑贱的人的痛苦;年轻的人要理解衰老的人的辛酸。

【点评】

古时候,有一年闹了饥荒,许多老百姓纷纷饿死。皇帝知道了很不理解,他问大臣:“他们为什么不喝肉粥呢?”他只知道奢侈享乐,却不知道百姓如何生活。可以说,正是因为他天天吃肉粥,老百姓才会吃不上饭。相反,唐太宗却发出“水能栽舟,亦能覆舟”的感叹,他一生励精图治,为民造福,开创了盛世局面。很多人虽然长期处于贫贱之中,而一旦得了富贵,便在人前趾高气扬,其实他们不懂得富贵无久。生死无常的道理。谁能知道自己明天的命运?多看这些可怜人几眼吧,明天也许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多给他们些帮助,就算是预支给明天的自己。

韬光养晦,雅量容人

【原文】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译文】

做人不要太清高,所有的污垢和羞辱都要容忍得下;与人交往不要太明白,所有好坏善恶的人都要容纳得下。

【点评】

一种花再美,如果园子里只开这种花,也会显得很单调,只有各具特色的花朵汇集在一起,才能织出春天的图画。世界这么广大,应该有各式各样的人生,如果都是谦谦君子,生活也会变得索然无味。每个人看问题都有片面性,因此不能事事按自己的意愿来办事。也不要希望别人做和你一样的人,他不是你,他有自己的特色,抹杀了这特色,他也就消失了。所谓“人至察则无友,水至清则无鱼”,太完美的人没有自我,是不真实的。

势理之病难医,义理之障难除

【原文】

纵欲之病可医,而势理之病难医;事物之障可除,而义理之障难除。

【译文】

放纵欲望的毛病可以医治,但固执己见的毛病却难医治;一般事物的障碍可以除去,但义理所造成的障碍难以消除。

【点评】

病人只要合理治疗大都可以痊愈,但如果病人拒绝治疗,大喊“我没病”。不肯吃药,那可就麻烦了。俗语说:“知过能改,善莫大焉。”纵欲之人自知有罪,而固执己见的人却认为自己代表正义,即使有错也不肯承认,这种人必然会一错再错,陷入错误的泥淖难以自拔。所以偏见有时比罪恶更难以清除。王阳明有句名言:“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对待外界障碍,只有努力清除一意,心中的义理之障却有太多的内应深藏于思想,使你难以对它大动干戈。所以,只有敢于认错改过,勇于战胜自我的人才能征服世界。

谗言不久自明,媚语不觉其损

【原文】

谗夫毁士,如寸云蔽日,不久自明;媚子阿人,似隙风侵肌,不觉其损。

【译文】

造谣进谗毁谤别人,就像一片薄云遮蔽了太阳,不久之后太阳会重现光芒;谄媚奉承别人,就像从缝隙吹来的风侵袭肌肤,人们不会感受到它的伤害。

【点评】

齐国大夫邹忌身材挺拔,容貌俊美。一天早晨,他穿戴整齐,照着镜子,突然问他的妻子:“我跟城北徐公比,谁美?”他妻子说:“您美呀,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啊!”城北的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邹忌不太相信,又问他的小妾:“我跟徐公哪个美?”侍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啊!”第二天来了一位客人,聊天的时候,邹忌又问客人:“我跟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过了一天,徐公来访。邹忌仔细看了看他,觉得自己不如他美;再照照镜子,更觉得自己差得远了。晚上睡觉前,他心想:“妻子说我美,是偏爱我;小妾说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说我美,是有求于我!”现实中,以刀剑伤害你,你会奋起和他拼命;而恭维却如在酒里下进慢性毒药,使你在愉快和陶醉中衰落。有的人爱你,有的人怕你,有的人有求于你,结果从他们那里,你都无法了解真实的自己。而且这些人的一意恭维会在不知不觉中把你推进骄傲自满的陷阱,被偏见、粗鲁和傲慢所淹没。人贵有自知之明,要自知,就必须赶走献媚者,正直的朋友才会来到你身边。

忌高绝之行,戒褊急之衷

【原文】

山之高峻处无木,而溪谷回环则草木丛生;水之湍急处无鱼,而渊潭停蓄则鱼鳖聚集。此高绝之行,褊急之衷,君子重有戒焉。

【译文】

山高险峻的地方往往不会生长树木,而河谷环绕的地方却会草木茂盛;水流湍急的地方往往没有鱼,潭水深而又静的地方却是鱼虾聚集。这是说过度清高孤绝的品行,以及狭隘急切的心思,是君子应该深引以为戒的。

【点评】

品行太高的人,总是需要人们去仰视,这实在太累,大多数的人还是希望和与自己才德相仿的人交往。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人,往往属于“高绝之行”,是君子所不足取的。只有那些愿意“和其光、同其尘”,能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的人,才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先秦的哲学家杨朱,初与人交时,人们对他都很恭敬,起身让座,但都敬而远之。杨朱心中不快,就反省自己,注意举止随和。后来,他再到这里,人们都和他抢座位,但却十分亲昵,无话不谈。高尚的品德只有与谦和的言行结合才能成为一种力量,如果附着在特立独行的险峰上,人们只有望而却步。

《修心处人》

练达不若朴鲁,曲谨不若疏狂

【原文】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译文】

涉世不深的人,沾染的不良习惯也少;阅历比较丰富的人,权谋奸计也多。所以做一个君子,与其精明老练,熟悉人情世故,不如淳朴天真;与其处处谨小慎微,不如行为狂放,不拘小节。

【点评】

最美的图画也不会比白纸干净。能看透小人心计的人,自己也不会纤尘无染。在这污秽喧嚣的世界里,想真的做到洁身自好,也许只能“隔断红尘三十里”。但是,计谋也未必是坏事,要看怎么用。有些药材,用来害人,就是毒药;用来以毒攻毒,就是良方。刽子手和医生的手上都有血,它的意义却是不一样的。涉世深的人由成功和失败中积累的经验,帮助人们应酬着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经验有好有坏,汲取教训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得到负效应。有的人却从消极的、不好的方面去积累经验,品格便逐渐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可以不作纯洁如羔羊般的圣徒,但要消除天下的小人,使将来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君子。

心事须明,才华须韫

【原文】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译文】

君子的心事像青天白日一样,不能让别人不知道;君子的才华像珠玉一样深藏,不能让人轻易知道。

【点评】

有不可告人的阴暗心理,就无法成为君子。古来圣贤都以当时的人不了解自己为最大的悲哀。而对于学问、才华,他们则谦虚含蓄,藏而不露。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能够让人一眼见底的,只能是浅水。三国时期,杨修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一次,工匠们建造丞相府的大门,刚架椽子,曹操亲自前往观看,在门上写个“活”字。就离开了。杨修看见了,立刻命工匠把门拆了。拆完后,他说:“门里加个‘活’字,是‘阔’字。魏王这是嫌门太大了。”还有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杯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盖子上题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人理解这是什么意思。轮到杨修看时,他便吃了一口,说:“曹公教每人吃一口呀,还犹豫什么!”杨修就这样喜欢卖弄聪明,曹操虽嘴里称赞,心里却十分嫉恨,后来就找个借口把杨修杀了。

逆耳言中进德,拂心事里修身

【原文】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身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译文】

耳中常听到不中听的忠言,心中常想到不顺心的事,这才是修炼德行的磨刀石。如果听到的全是好听话,遇到的全是称心事,就等于把这一生泡在毒酒里。

【点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古今的至理,做人也应常思此种道理。在年轻的时候,多把自己放在逆境中,尚可从中多学一些本领。如果年轻顺利,到了老年遇到困境,就已经没有时间学习本领去征服它了。忠言逆耳,是因为他与你意见不同或批评了你的弱点。但这也正是一个使你多角度看问题和清理后背上污垢的机会。最拙劣的赞美也要比最高明的批评好听,但十句赞美不如一句批评的话给你有价值的东西多。在《汉书·霍光传》里记载了一则“曲突徙薪”的小故事:从前,有一户人家建了一栋房子,亲朋好友纷纷称赞房子造得好,主人十分高兴。这时,有一位朋友对主人说:“您家厨房上的烟囱是直的,灶膛的火很容易落到房顶上,极有可能引起火灾。您应该在灶膛与烟囱中间加一段弯曲的通道,这样就安全多了。”主人不以为然地笑了笑。朋友又说:“您在灶门前堆了很多柴草,这样也很危险,还是搬远一点好。”主人心里很不高兴,没有听从朋友的建议。过了几天,新房果然发生了火灾,邻居们奋力把火扑灭了。主人摆了酒席,感谢帮忙救火的人。这时,有人提醒主人:“您请了救火的人,怎么能忘了那位向您提忠告的朋友呢?”主人连连点头,亲自跑去把那位朋友请来了。

天地一团和气,人心常驻喜神

【原文】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风光,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译文】

狂风暴雨会使鸟兽忧伤,风和日丽则使草木充满生机。可见天地之间不能一天没有和平的环境,人的心中不能一天没有愉快的心情。

【点评】

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使你不幸的,是你自己,而不会是什么别的人。假如一个人终日愁眉苦脸,跟周围环境中的人怒目相向。这种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可言?心胸坦荡,做事必然光明磊落;乐观开朗,做事必然条理分明;而思想偏激,做事必然不合义理,悲观失意,做事必然横逆曲折。所以,一个人应该经常保持开朗的心情,乐观的态度,豁达的心胸,这是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的基础。悲观使人丧失心志,暴戾容易招来意外之祸,时时怨天尤人会变得孤独。只有乐观奋斗的人才能享受幸福的人生。

真味只是淡,至人只是常

【原文】

酞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译文】

烈酒,肥肉,辛辣、甘甜的东西都不是最自然的口味,最自然的口味只是清淡。言谈举止神奇超出众人的人,并不是道德修养最高的人,道德修养最高的人举止只不过和普通人一样。

【点评】

奇能生趣,能吸引人们的注意,但不能长久,也不符合生命的内在规律。就是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也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奇,只能成为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平平淡淡才是真。在平凡之中才能保留人的纯真本性,有的人往往仗恃自己才学出众而洋洋得意,盛气凌人。其实这种人并不是能博得人们景仰的理想人物。因为一个有完美人格和高尚品德的人,都是在平凡中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平凡中实践自己伟大的人生理想,在不卑不亢中修养自己的品德,这种人总有一天能达到理想境界。取得非凡的成就。

闲时要有吃紧心,忙处勿忘休闲意

【原文】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昼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译文】

天地看起来寂静不动,而内在的变化却没有一刻停止;日月每天都在运行,而它们的光辉却万古不变。所以君子在清闲时要有应急的准备,繁忙时要有悠闲的情趣。

【点评】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世界是这样的寂静,静得让人想高喊一声“我来了”。世界又是这样的重复着它的原则,重复得让人真想在它坚硬的轨道上留下一丝痕迹。我忙碌着,但并不琐碎。我要改变这莽莽荡荡的永恒,而不是我拥有的这忙碌短暂的一瞬。有一次,孔子和几位弟子在一起闲聊。

孔子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急性子的子路先开口了,他的志向是建功立业之类,很有气魄,但孔子只是微微一笑。接下来,冉求说自己愿意当一个小地方官。轮到公西华时,他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不过愿意坚持学习。”三人说完以后,在一边弹琴的曾皙起身说:“我的志向嘛,就是在暮春时节,穿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野外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儿回家。”孔子感叹道:“我欣赏曾皙的志向啊!”

面前田地宽,身后恩泽长

【原文】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恩泽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思。

【译文】

为人要心胸开阔,才不会招别人怨恨;死后的恩惠要流传长远,才会赢得人们无尽的怀念。

【点评】

人生在世,只有多为别人着想,心底无私,眼界才会广阔,胸怀才能宽厚。反之,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凡事都跟人斤斤计较,必然招致他人的不满。“人间势与福,有始多无终。”人在世时宽以待人,多做好事,遗爱人间,必为后人所怀念。所以,善待别人,给人多留一条出路,就是给自己多留条后路。冯谖替孟尝君收债,孟尝君让他回来时看家里缺什么就买什么。冯谖就把债券收上来焚毁。回来后告诉孟尝君,他买来了人心。后来孟尝君罢官,老百姓果然箪食营壶浆欢迎他,才知人心比什么都贵重。

窄路留一步,浓味减三分

【原文】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译文】

道路狭窄的地方,要留一步,让别人能走过去;味道好吃的东西,分一些给别人尝。这是处世中取得快乐的最好方法。

【点评】

“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自己享受,是一种乐趣,但如若把这些分给别人,你不但能在别人的幸福中感到快乐,而且会有一种道德上的满足。你同时也获得了一次机会,一次与别人交流快乐的机会,一次在将来获得别人帮助的机会。清朝有个叫张英的人在京城做大官。有一年,在他的家乡安徽桐城,他的家人建造新房时,与邻居发生了争执。两家都说对方侵占了自家的地基,吵得不可开交。家人给张英写了封信,请他出面解决这件事。张英看完信后,大笔一挥,写了一封回信。家人拆开书信一看,只见信上写着四句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张英让家人退让三尺。家人看了信以后,觉得很惭愧,于是将自家的院墙向里移了三尺。邻居本以为张家有贵人撑腰,一定会仗势欺人,没想到张家主动让步。邻居深受感动,于是也让出了三尺,三加三等于六,两家之间出现了一条六尺宽的小巷子。从此,“六尺巷”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

侠气交友,素心为人

【原文】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为人要存一点素心。

【译文】

交朋友要带几分侠气,做人要保留一点赤诚之心。

【点评】

以利交者,利散人去;以色见宠者,色衰爱弛。能够永远不变的。只能是那些不计较利益、不囿于地位的侠义之交。古道热肠、剑胆琴心,这些遥远的诗化道德,正是今人所缺少和渴望的。你的笑是假的,你的哭也是假的,你已成为一个永远无法下台的角色。这时最大的受害者并不是被你欺骗的人,而是你自己,因为你已成为一个攫取利益的工具。春秋时代,吴国王子季札因公事路过徐国,受到徐君的热情招待。季札随身佩戴着一口宝剑,徐君心里非常喜欢,嘴上虽然没说,但还是被季札看出来了。

季札还要佩戴宝剑出使,因此他打定主意,回国时一定要把宝剑献给徐君。几个月以后,季札完成出使任务,又回到了徐国。但是。这时候徐君已经去世了,埋葬在徐国都城的郊外。于是季札来到徐君的墓地,解下宝剑,挂在墓地旁的树上。随从急忙劝阻他。季札说:“我那天在心里许诺,回来时要把剑献给徐君。如今他虽然不在人世,但我要是不献剑,就等于欺骗了自己,也辜负了别人,这不是正直的人应该做的。”说完,他便大步离去。

处世让一步,待人宽一分

【原文】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译文】

为人处世让一步是高明的,退让实际上是进步的基础;待人宽厚一点是福德,便利别人是便利自己的根基。

【点评】

宽待别人就是宽待自己,只不过彼在当时我在将来。楚庄王曾在宫中设宴招待大臣们,他让王妃许姬轮流替大臣们斟酒助兴。忽然,一阵大风吹灭了蜡烛,宫中立刻漆黑一片。黑暗中,有人扯住许姬的衣袖,想要亲近她。许姬拔下那人的帽缨,挣脱开来,然后把帽缨交给庄王,请求他重惩那个无礼的人。庄王说:“酒后失礼,这是常有的事,我不能为这事辱没我的将士!”说完,庄王请大家都把帽缨拔掉,然后命人点亮蜡烛,继续畅饮。后来,楚王领兵和晋国打仗,楚王战败,有一位将官冒死相救。庄王回朝后召见那位将官,那位将官跪在庄王面前,含着泪说:“大王,我就是当年被王妃拔掉帽缨的罪人啊!”庄王亲自把他扶起,重赏了他。假使当初,楚王不肯宏怀大量,将军早已被杀,那么危难时,他自己也无路可走了。能容物者,物乃能容。

矜无功,悔销罪

【原文】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

【译文】

一个人即使功高盖世,只要骄傲就会功绩全无;一个人即使犯下弥天大罪,只要悔过,就能抵销罪过。

【点评】

一个人自以为“劳苦功高”,就会放纵自己。古来顾命大臣多被掌权后的小皇帝杀死,居功自傲不能不是一个原因。相反,自以为有罪,就会想办法补救,勤勉努力,多行善事,对人态度也谦和恭敬,所以常常能得到大家的同情和原谅。战国时候,蔺相如代表赵王出使秦国,立下大功,被赵王任命为宰相,职位比大将廉颇还要高。廉颇很不服气。私下对自己的门客说:“蔺相如爬到我头上来了。哼!我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一天,蔺相如坐车出门,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过来,就叫车夫退到小巷里,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蔺相如手下的门客气坏了。蔺相如对他们说:“秦王那么威风,可我就敢当面指责他,我又怎么会怕廉将军呢。我是怕我们两人不和,秦国就会来攻打我们。”廉颇听到这话后,感到十分惭愧。他光着上身,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两人从此成为生死之交。蔺相如雅量容人,有大家风范,而廉颇先矜后悔,“负荆请罪”,其胸怀之坦荡同样令人敬仰。

让名远害,引咎养德

【原文】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译文】

完美的名节,不应该独自拥有,要分些给别人,才可以避免祸害;不光彩的名声,不应全推给别人,自己承担一些,才能隐藏锋芒,修养品德。

【点评】

多责备自己,就会少受到别人的责备;过于炫耀自己的清名,就会受到别人的攻击。历史上,有伟大政绩和赫赫武功的人,常常会遭受他人的嫉妒和猜疑,历代君主多杀戮开国功臣,只有像范蠡、张良那样功成身退,善于明哲保身者才能防患于未然。人都喜欢美誉而讨厌污名。污名固然能毁坏一个人的名誉,然而一旦不幸遇到污名降身,也不可以全部推给别人,一定要自己面对现实承担一部分,使自己更显得胸怀坦荡。汉初,萧何的威信很高,刘邦对他有所猜忌。萧何就只好让家人做了几件不体面的事,自毁名声,百姓对萧何也有怨言,刘邦才始放心。这些只属于过去那个时代。今天,善于看到别人长处,严于要求自己,敢于承担责任,这仍不失为一种美德。

家庭和睦美满,胜过调息观心

【原文】

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间形骸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

【译文】

家庭生活、日常做事有一个要真正信奉的道理,人能够平心静心真心相待,态度愉快语言委婉,使父母兄弟间消除隔阂,思想能够交流,要比静坐调息内省强上万倍。

【点评】

家中的和气最难做。有许多人在社会上是谦谦君子,温文和善,而回到家里,对待妻子儿女却是最横暴苛刻的。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人们为什么不能拿出一点耐心、费一点儿心思去善待自己的亲人呢?人有许多种行善方式,只有这种善是人品质中最内在的东西。宋朝有个人叫周文灿,父母去世后,他和哥哥生活在一起。他的哥哥是个酒鬼,每天不干正事,只知道喝酒,全靠文灿养活他。邻居们都替文灿打抱不平,说他哥哥真是不成样子。但文灿微微一笑,对哥哥仍然非常恭敬。有一天,哥哥喝醉了酒,把他狠狠打了一顿。邻居们闻声赶了过来,都愤愤不平,有的还在一旁大声指责哥哥。文灿走上前去,扶住哥哥,对邻居们说:“请各位不要伤害我们的骨肉亲情!”众人感到不好意思,都悄悄地离开了。这时,哥哥酒也醒了,他感到很羞愧,不久就把酒戒了,从此兄弟俩感情一直很好。

攻人恶毋太严,教人善毋过高

【原文】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译文】

批评别人的缺点不要太严格,要想想他能不能受得了;教别人做善事不要要求太高,要能使别人可以做得到。

【点评】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对于别人的过失不可都明察秋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容不得别人的过失是一种苛刻。儒家在人际关系上最讲究“恕”的观念。“恕”就是宽恕、原谅。“恕”不是无原则的宽容不管,而是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智力和接受能力。批评别人的缺点也要讲究方法,教育人时也要多从对方考虑,有阶段地进行。有的人责备别人,不讲方法,不考虑实际效果,这是责人或教诲时所不足取的。如果你只是站在自己的位置空发议论,他实在是难以领悟。

降客气而正气伸,除妄心而真心现

【原文】

矜高倨傲,无非客气;降服得客气下,而后正气伸。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译文】

骄傲自大不过是一种虚浮之气,能把这种浮气压下去,而后正气才能得以伸展。七情六欲等意念都是妄想,只有把妄想消灭干净了,真心才能够显现。

【点评】

物欲、名位的追逐是许多人生活的主题,但他们离生活的本质很远。好人,无须通过善事去装点,只要能去除自己的恶习。人如果真能不受客气驱使,同时不但不为妄心所左右,而且又能加以制服消灭,那正气和真心自然会出现。这里所说的正气和客气以及所谓的妄心和真心,就是让人们把世俗的各种欲念,以及虚伪的种种造作去掉,而显出本性自我。对我们来说,真理无须去制造,只要能去除谬误的遮蔽。善良、智慧都不外乎人的本心。

以悔悟破痴迷,则性定而动正

【原文】

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

【译文】

吃饭之后再品菜的味道,咸淡的感觉都消失了。交欢后再回想淫欲,对异性的冲动一点也不见了。所以人们如果常用事后的悔悟去打破遇事时的痴迷,那么就能保持心性的稳定,行动不会不端正。

【点评】

人的许多错都是满足欲望的强烈要求引起的。食色,性也,但满足后人们便不再需要。而精神的追求却是无限的,它不似物欲的甘肥,却香远益清。春秋时候,鲁国有个宰相叫公孙仪,他很喜欢吃鱼,因此鲁国有很多人给他送鱼。可不论什么人来送鱼,也不论送的是什么鱼,公孙仪从来都不接受。公孙仪的一个学生见了,就说:“先生,您为什么不愿接受别人送的鱼呢?”公孙仪答道:“我现在有很高的俸禄,可以自己买鱼吃,为什么还要接受别人的鱼呢?如果我接受了鱼,到时候就一定会迁就送鱼的人,那样难免会歪曲法律,甚至被罢免宰相的职务。那时候,即便我喜欢吃鱼,也不会有人送鱼给我了,而我自己又没钱买鱼了。如果我现在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就不会犯错误,也就不会被罢官了。这样一来,我这一辈子都能吃到爱吃的鱼。”他的学生听了,觉得老师的话很有道理。

轩冕中有山林气味,林泉下怀廊庙经纶

【原文】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译文】

做高官的人,不能没有隐士的淡泊之气;隐居的人,应该有治理国家的心智。

【点评】

“欲回天地入扁舟”是许多社稷之臣的想法,权臣与隐士之思的结合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类典型。助蜀先主刘备三分天下的诸葛亮,年轻时住在南阳的隆中,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耕作之余,他博览群书,深入研究政治和兵法,并和很多名士成为好朋友,互相研讨学问。他志向远大,心境淡泊,见识卓越不凡。二十七岁那年,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自己。诸葛亮成为刘备的军师,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曾六次北伐曹魏,但都没能成功。最后,诸葛亮病死在军营里。诸葛亮晚年的时候,写下了著名的《戒子篇》,文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当年诸葛亮出山时,还向往着统一天下后重返山林。可见,山林之士不可能超脱于社会,伯夷、叔齐也是不愿做国君的隐士,但却不食周粟,何等执着?国家的命运总会波及个人,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忧勤不宜太苦,澹泊须防太枯

【原文】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译文】

勤劳多思是一种美德,但太辛苦了就无法使性情安适愉悦;淡泊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但枯燥就无法有利于人和事。

【点评】

勤于事业,忙于职业是美德,是一种敬业精神,但如果陷于事务圈而不能自拔。如果因无谓的忙碌而心力憔悴失去自我,则是不足取的。因此儒家主张中庸之道,主张任何事物都要维持均衡状态。太苦或太枯就失去了生活乐趣。要自然,保持自我才对。从大的方面说,社会的发展有两方面,一个是生产,一个是消费。消费表面上看来是对物质的消耗,但它也可以刺激生产的发展。正是人的享受欲促使人类生产出越来越多的消费品。如果人没有任何欲望,生产也就失去了最终目的。懒惰是人性的一种弱点,但这种弱点也不总是坏事。一个勤劳安于本职工作的人,天天辛勤工作。另一个工人很懒,为了少干点活儿,他动上了脑筋,一项新技术诞生了,可以节省几倍人力。究竟哪一个是更高的境界呢?

原败者之初心,观成者之末路

【原文】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译文】

对于做错事地位不利的人,要推求他当初的本意;对于事业成功行为圆满的人,要看他的最后结果。

【点评】

人生在世,成功与失败无法预料,生活中成功的人固然有,失败的人也不少。一时的得失,并不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盖棺始能论定”。只要善于总结,失败可能是成功的前奏。同时一个功成名就的人,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成就,却为贪小利而身败名裂,令人惋惜。因此。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不能看目前他是成功还是失败,而是看趋势是下降还是上升。一举成功的只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你的志向越大,经历的挫折就会越多。但是人想做的事总会做成的,只要你把失败当作一个必经的阶段而不是最终结果。相反,功成志满之人如果没有新的更高追求,只能江河日下。

偏见害心,聪明障道

【原文】

利欲未尽害人,意见乃害心之蟊贼;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藩屏。

【译文】

对利益的欲望不一定害人,偏见是毒害人心的蟊贼;喜好美色歌舞不一定会影响一个人的前程,自作聪明才是阻挡人道路的屏障。

【点评】

聪明也是一种偏见。它使人们很容易落入狭隘自我主张的井底,过于执迷。人们常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却不知这种自作聪明带来的愚蠢绝不只偶然出现于一时,而要使你糊涂一世,直到你不再自作聪明为止。三国时诸葛亮带领大军进攻魏国,任命自己最信任的参军马谡带兵守卫街亭,作为战略据点。马谡到了街亭,见那一带地形险要,街亭旁边有座山,于是决定在山上扎营,布置埋伏。这与诸葛亮的授意是完全违背的。魏军赶到街亭,见马谡在山上扎营,就把那座山围困起来,并且切断了山上的水源,导致蜀军内部大乱。结果,魏军刚一发起总攻,蜀兵便纷纷逃散,马谡自己杀出重围,逃了回去。街亭失守后,诸葛亮只好撤兵回国。为了严明军纪,他含泪把马谡杀了。马谡不自以为聪明就不会丢失街亭,也就不会遭诛,可见,想成就一番事业要防止愚蠢,更要提防自作聪明。

世路崎岖,须知退让

【原文】

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译文】

人情反复无常。世上的路崎岖不平。走不通的地方,要知道退一步的道理;行得通的时候,一定要让几分好处给他人。

【点评】

为人处世必须学会谦让,不能处处争强好胜,有时候退一步并非放弃前途。既然行不通,就证明自己错了,可能是方法、手段或者什么有问题。应该退下来总结教训,以便再上,或者打迂回战,曲折达到最终目的。失败后,一意孤行地盲目前进只能是愚蠢,让三分并不损失利益。利人是利己之本,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表面上利益减少了,实际上投人之桃,别人终会报之以李,等于为将来的困境买了保险。所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人们都知道秋天留下些蔬菜,以备冬天食用。却很少有人在权势炙手可热时分给人些热情,以便门前萧条时抵御自己的寒冷。人生之路有高低、有曲折、有平坦,当你遇到挫折时必须鼓足勇气继续奋斗,当你事业飞黄腾达时,不要忘记救助那些穷苦的人,因为这样可以为你自己消除很多祸患。

待小人贵不恶,待君子贵有礼

【原文】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译文】

对待小人不难做到严厉,而难的是做到不厌恶他们;对待君子不难做到恭敬,难的是做得符合礼节。

【点评】

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士叫陈寔。一天晚上,全家人都睡下以后,陈寔发现屋梁上藏着一个小偷,于是他不动声色地穿好衣服,把儿孙们一个个喊醒,然后严肃地对儿孙们说:“一个人,一定要自我勉励,才会有出息,坏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染上了坏习惯,才会做出坏事来!现在,你们抬头看看梁上的那位君子吧!”这时,小偷从屋梁上爬了下来,向陈定磕头认罪。陈定说:“我看你也不像一个恶人,你应该从此学好,别再当小偷了。”说完,他让家人送给小偷一些钱财。从此,这个小偷真的弃恶从善,成了一个好人。杀死一个盗贼是容易的,而使他变成好人却是难事,这需要体谅,需要爱心。如果只有惩罚责难,就等于抛弃了他,拒绝他成为一个正直的人。惩罚本身也并非只有一种含义,上帝因为爱人,所以才惩罚他,有些惩罚只不过是为了拉住向悬崖狂奔的人,使他免于坠落。这时候袖手旁观,不肯去批评反倒是对他的憎恶,不负责任。

降魔先降自心,驭衡先驭此气

【原文】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衡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译文】

降伏恶魔的人先要降伏自己心中的邪念,心中的邪念被降伏了,所有的恶魔都会退去;驾驭世事的人先要驾驭自己的浮躁之气,浮躁之气平息了,外在的纷乱就不会侵入。

【点评】

孔子有个弟子叫司马牛,他看到天下大乱,恶人横行,就去问孔子,怎样做才算是一个君子。孔子对他说:“君子是不会感到忧愁和害怕的。”司马牛不明白孔子的意思,又问道:“不忧愁,不害怕。就能称为君子了吗?”孔子说:“君子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内心没有一点愧疚,还有什么可以忧愁和害怕的呢?”可见,人类最大的敌人隐藏于自己的内心。外来的恶念如果没有这个内援,就不会攻进心灵的城堡。想战胜敌人,征服世界,必须首先征服自我。古人对心灵的明镜“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因为这一点。修养必须日常去做,闲时工夫忙时用,泰山真的崩于前,才忙着去锻炼勇气,十有八九还是要坐在地上,魂飞魄散。

种田地须除坏种,教子弟严谨交游

【原文】

教子弟如养闺女,最要严出入、谨交游。若一接近匪人,是清净田中下一不净的种子,便终身难植嘉禾矣!

【译文】

教育青年人就好像养育未出嫁的姑娘,一定要严格管理她的生活,与人交往要谨慎。一旦接近了不规矩的人,就像在良田里种下一颗不好的种子,就永远难以种出好庄稼了。

【点评】

古人爱道德清白有如处女的贞操。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谁又甘于被玷污呢?未经世事的年轻人在社交上缺乏足够的免疫力,所以应该谨慎选择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当时,他家住在一块墓地附近。孟子看葬仪看得多了,就常和小朋友学做丧事、筑坟墓。孟母想:这不是我孩子可以居住的地方!于是,母子俩就搬到市镇上去住。可是邻居是一个屠夫,整天杀猪宰羊,孟子也学起宰杀的动作来。孟母又把家搬到一所学校旁边,住了下来。这一回,孟子接触的都是读书人,于是也迷上了读书。孟母高兴地说:“这才是适合我孩子住的地方。”孟子从此日夜勤学,终于成为大学问家。孟母择邻而居,孟子终成大器。这的确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方法。小节不可不慎。人常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但补好的衣服虽然可穿,终不如崭新完好的。恶习如野草,蔓延起来难以收拾。教子不可不严。

欲路上事毋染指,理路上事毋退步

【原文】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译文】

欲望上的事不要因为方便就去沾染,一沾染上就跌入了万丈深渊;道义上的事不要因为害怕困难就有所退步,一退步就像远隔千万重高山,无法达到。

【点评】

享乐之欲是火星,只要有一点,就可以把你辛苦修建的道德园林烧得一干二净。初涉欲路,人们总是欺骗自己,说自己会浅尝辄止。但欲望的野马一旦被你解开缰绳,就不再为你所驾驭。处在享乐中的人们很难克制欲望,这就需要修身养性。求道求学如逆水行舟,否则蹉跎一生,将会落得一事无成的后果,所以应从小刻苦磨炼,不俱艰难,从而逐步建立起一个高尚的精神世界。如果畏惧艰难辛苦而停步,不进则退,再想前进则需要双倍的努力。追求理性是很枯燥的,修炼品德也是一件很艰苦的事,就像登山一样得奋力前进,期望它不艰难纯属梦想,它永远不可能像听音乐一样轻松。只有穿过人欲的洪流而不为其淹没,才能攀上“道”的彼岸。

修德须求实诣,读书且要深心

【原文】

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

【译文】

学者要把精力集中到一条路上。如果一面修养道德,一面在乎名声荣誉和事业成功,一定没有真正造诣;读书而感兴趣于吟诗作赋,一定没有深的学问。

【点评】

名利之心总是比修德之心更有诱惑力,就像野草总是比庄稼更容易生长。你只有清除这些杂念,道德的良田才可能免于荒芜枯萎。吟咏之乐总是要比著书立说更吸引人。但这只是对文学的爱好,不是钻研。任何一种学问,当它仅仅是一种爱好时,总是令你欢欣鼓舞,而一旦成为专业,就免不了有枯燥的、令你厌烦的东西。但前者是感性的,只存在于表面。只有经历了枯燥的严谨治学阶段,你才可能成为一名有专功的人。宋朝人刘恕从小爱好历史,但他家境清贫,没钱买书,只好到处借书、抄书。当时,学者宋次道收藏了不少好书,刘恕大老远跑去借阅,宋次道弄了桌好菜招待他。刘恕却说:“谢谢你的好意,但我不是为美酒佳肴来的,请把这些都撤走吧。”他在宋家住了十来天,把他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读完、抄完。把书抄回家以后,他就埋头读书,顾不上吃饭。夜间上床以后,他仍然要思考历史问题,往往通宵不合眼。就这样,刘恕不仅读遍各种正史,而且广泛阅读笔记、小说、诗文集、公文、碑碣等各种史料。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刘恕担任他的助手,为《资治通鉴》的完成做出了很大贡献。

事少福中福,心多祸中祸

【原文】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惟苦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惟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译文】

最大的幸福是事情少,最大的祸患是多心。只有苦于事多的人,才知道事少是一种幸福。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才知道多心的祸患。

【点评】

俗话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一个心地光明的人自然俯仰无愧,根本不用怀疑别人对我有过什么不利的言行。只有庸人、小人、闲人才整天为闲事、琐事而忙碌,为依附权势争夺名利奔波,一个人应当具备“大智若愚、大巧似拙”的境界,这样才不会被琐事缠身,不会为闲言困扰。林语堂曾说:想一天不得安宁,请客;想一年不得安宁,盖房子;想一辈子不得安宁,娶小老婆。人生中许多被人欣羡、称之为乐事的,只要多了,都是苦差。富贵人家财多事多,反生出些苦意;贫寒人家财少事少,反倒有了种平和。身居高位,却身不由己。反不如一介草民,可以不必匍匐于权臣。清福难得,此中别有真意。

处世知方圆,待人分宽严

【原文】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宜宽严互存。

【译文】

生活在清明的时代,处世应当正直;生活在战乱的年代,处世应当圆滑;生活在末世,处世应当正直与圆滑两种手段并用。对待好人应当宽厚,对待恶人应当严厉,对待平常的众人应当宽厚严厉都有。

【点评】

满朝都是人才,就表明一个贤能的君主出现了。末世无英才,贤者或隐于市朝,或已被奸人陷害。治世之君识正直的忠臣,对他们加以保护。魏徵担任谏议大夫,敢于当面对太宗提出批评,太宗很赞赏他。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徵:“历史上的君主,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呢?”魏徵说:“能够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君主,就是明智的;片面听取个别人的话,就是昏庸的。在历史上,尧、舜属于明智的君主,而秦二世、隋炀帝这样的就属于昏庸的君主。君主要是广泛听取臣民的意见,就能了解下面的情况,不会被小人所蒙蔽。”唐太宗点头称是。一个大臣的正直在这时博得的是功业、名望。相反,在乱世昏君面前,这种正直就是找死,而且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好处。世人自己保护自己,做事圆滑也是迫不得已。世上一切在于变通。

念过不念功,忘怨不忘恩

【原文】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译文】

我对别人有功,不要记住。有了错却不可以忘记。别人对我有恩不能忘,而对我有私怨,却不能不忘。

【点评】

一般人总是容易记仇而不善于怀恩,因此有“忘恩负义”等说法,古之君子却有“以德报怨”的传统。一个人对你做了错事,他有两种心理,一种是感到悔恨、抱歉,希望给你补偿;另一种是认为与你的交情已无法挽回,从此与你为敌。他能走上哪条路,要看你。记住别人与你的私怨,等于向别人打出了战牌;而忘却则是一种召唤,是给予他人和自己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使你的路上少一个敌人,多一个朋友。凡事多看别人的长处,多记别人的好处,矛盾就化解了。这就是有修养的人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崇俭养廉,守拙全真

【原文】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能者劳而府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译文】

生活奢侈的人富有东西却不够用,怎能比得上节俭的人虽然贫穷,东西却有剩余;有才能的人劳累而心中怨恨,怎能比得上笨拙的人闲散却保持了本性。

【点评】

“勤俭为富贵之本,奢侈为贫贱之源”。奢侈者如一个无底的匣子,再多的金银珠宝放进去都会不见踪影。他们有钱时,欲望总是像氢气球一样胀得满满,不肯降落;无钱时,因为没有积蓄,又不得不为生活担忧。奢侈是贫穷的前奏,贫穷是奢侈的必然结局。节俭者却相反,钱尽其值,物尽其利,每一样东西在他们手里都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他们总是为明天留下很多,所以他们的生活常常游刃有余。劳动是幸福的左手,节俭是幸福的右手。如果勤俭持家,幸福富足的生活就已不再是梦。

读书见圣讲学躬行,居官爱民立业种德

【原文】

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如眼前花。

【译文】

读书却不学习圣贤,就是文字的奴隶,为官却不爱惜人民,就是衣冠楚楚的强盗;讲学问不崇尚实践,就像随口念经不悟佛心的和尚;建立功业却不想着培养道德,就像开放的花朵,转眼就会凋零。

【点评】

人没有地位,做不了什么大事,价值的确不大。但如果居高位而不为民谋利,他不只没有功绩,对社会还会有负价值。有些人甚至鱼肉百姓,就更为可恶了。山林里的强盗,你可以与之搏杀自卫,还可以檎寇立功。而做官的强盗来了,你却只能恭恭敬敬,任其舔食,否则就是不忠于朝廷。有些时候,官匪一家,狼狈为奸,令百姓苦不堪言,衣冠强盗坐于公堂,良民就会入山为盗贼,这是历史的必然。

人心本有真文章,用心读取方受用

【原文】

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残篇断简封锢了;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艳舞淹没了。学者须扫除外物,直觅本来,才有个真受用。

【译文】

人的心里有一本真正的文章,都被杂乱不全的文章遮盖了;有一首真正的乐曲,都被那些妖艳淫乐的歌舞淹没了。治学的人只有清除身外之物,直寻自己的本心,才会真正享受其中乐趣。

【点评】

人总是为世俗的成见所左右。许多时候,你以为看见了许多、听到了许多,但实际上你什么也没听见,什么也没看见,你只看到前人的结论。人们都说雾是白色的,伦敦的人也觉得那里的雾洁白缥缈。一天,一位画家在画里把伦敦的雾画成紫色。人们开始惊奇不解,但很快就发现,因为建筑物的反射和水汽作用,伦敦的雾的确是紫色的。不要吞下别人的答案,问自己的心灵,凭自己的感觉,你的面前将出现一个全新的世界。

苦心常得悦心趣,得意便生失意悲

【原文】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译文】

心存俭苦,常能体会到令人喜悦的趣事;顺心得意时,就会出现失意的悲伤。

【点评】

任何事情都是发展变化着的,苦悲可以转化,得失不是永恒。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看主观上用什么态度对待人生。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对生活要求越高的人越容易感觉到生活痛苦。人生本来是多灾多难的,但是我们必须征服这种苦难,绝对不可以抱着失败主义思想。一个人如果不及时彻底铲除苦恼的根苗,那得意过后失意的悲哀就会接踵而来。屈原长叹息掩涕,以至最后自杀,就是因为他报有太多的希望,他理想中的社会当时根本不存在。与之相反,一个生性淡泊,对生活无所求的人却常常过得很安适。没有希望也就很少失望,甚至发现一切比想象得好多了,生出许多满足和欣喜。这是庄子的生活方式。不过,追求的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是庄子们所没有的。

学者清苦治学,勿失潇洒趣味

【原文】

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译文】

学者要有一份兢兢业业的心思,又要有一份潇洒的情趣。如果一味是约束和清苦,就是只有秋天的肃杀而没有春天的生机,怎么能滋育万物?

【点评】

没有一种学问的目的是使人痛苦,真正的学问应该使人欢乐,应该融入生命的规律,融入人的性情。学习会给人带来一种心灵共振的快感。治学要经历一个理性的阶段,没有理性的力量,没有对感性的适当摒弃,钻研就无法坚持。但学问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快乐的,没有感性的辅佐,任何一种学问都不可能达到至高境界。有兢兢业业的治学之心,却没有潇洒超脱,是纯粹的书虫,他的学问无法融于社会,无法化为现实的力量。

真廉无廉名,大巧无巧术

【原文】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译文】

真正廉洁的人没有廉洁的美名,立名正是因为他有贪心;最灵巧的人不使用权术,用权术正是因为愚蠢。

【点评】

一个真正廉洁的人,由于他廉洁的动机不在于让人歌功颂德,自然也就不会廉名远播。有几类人无法著名,比如隐士。有人说许由、严光、伯夷、叔齐是真隐士,但是他们真的隐了吗?

我们今天为什么知道他们的名字?没有在政坛上张扬自己,不等于没有在历史上张扬自己。他们比许多入世的人更出风头,更显眼。廉洁得出了名的人,是不是都故作廉洁以图虚名?这不能一概而论,但这种人的确不少。好名之人的确不比好利之徒境界更高。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决不会靠卖弄小聪明、炫耀才华来提高身价。

宁虚勿滥,宁缺勿全

【原文】

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译文】

倾斜的容器因为装满而翻倒,储蓄罐因为空无一钱而得以保全。所以君子宁愿处在无的境地,也不愿处在有的境地,宁愿有所欠缺而不愿十全十美。

【点评】

孔子在祠庙里看见一个设计巧妙的器皿,就对弟子们说:“听说这种器皿在不空不满的时候是端正的,但在空的时候会翻倒,水装得太满的时候也会翻倒。”学生往器皿里面灌水。果然,当水装得适中的时候,器皿就端端正正地立在那里。不一会儿,水灌满了,它就翻倒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又过了一会,器皿里的水流尽了,它又歪斜在那里。孔子感慨地说:“唉!哪里有太满了而不翻倒的呢!”多占有一份东西,就会多一份对失去的恐惧,当权者和大富翁日子都不太好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一个人的内心如果充满妄想和邪念,心理就会发生障碍而不接受他人的善言。一个人一旦处于骄狂心态之下,对事物的追求如有一堵墙挡住了他的视线,使他在自我封闭的圈子里自满。这样他们就会成为攻击的焦点,谣言的目标,一举一动都被舆论所追逐。这时,普通的、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反倒成了他们羡慕的对象。

《出世入世》

虚圆者建功立业,执拗者偾事失机

【原文】

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译文】

古来建功立业的大都是谦虚灵活的人;而败坏事业丧失良机的必定是固执倔强的人。

【点评】

春秋时期,有个著名的政治家叫管仲,他年轻时家里很穷,常常为了生计发愁。他的好朋友鲍叔牙是个富家子弟。鲍叔牙拿出一些钱,他们俩一起做生意。赚了钱以后,管仲总是多拿一些。当有人在鲍叔牙面前搬弄是非时,鲍叔牙微笑着说:“是我主动让他多拿的,管仲不是个贪心的人,他家里实在太穷了。”后来,管仲参了军,每一次打仗都躲在最后面,撤退的时候又跑在最前面。当有人在鲍叔牙面前嘲笑管仲是个胆小鬼时,鲍叔牙说:“管仲有老母亲需要赡养,所以才会那样做。你们看着吧,他今后一定能做出大事来。”管仲后来果然当上了齐国的宰相,他常说:“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真正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从这个故事看,管仲正是个“虚圆之士”,因此能够建功立业。走路从不转弯的人,他的结局一定是头撞南墙。儒家主张内仁外和,就是要人既在内心深处坚持道德原则,绝不让步,外在又灵活机动,处世随和,这样人与人的关系才可能融洽。当然,这些做起来有些难度,需要我们把握好“度”。

老当益壮,穷且益坚

【原文】

日既暮而犹烟霞绚烂,岁将晚而更橙桔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

【译文】

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天空的晚霞仍然是灿烂绚丽光彩夺目的,一年将尽的季节,橙桔却飘着诱人的芳香。所以有德行的人到了晚年时,就更应该振作精神,老有所为。

【点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英雄的雄心从来都不会随岁月而流逝,他们的努力因死亡的逼近而加速。因为老年人比年轻人更理解生命只有一次,他们已没有时间再去逍遥了。漫长的一生已为他们积累了数不清的经验,老马识途,做许多事他们都比年轻人更轻车熟路。商朝末年,纣王无道,周文王想推翻纣王的统治,所以到处寻访能安邦治国的人才。有一天,文王带着人马到渭水北岸去打猎。在渭水边,他看见一个老人坐在河岸上钓鱼。大队人马过去,那位老人只当没看见,还是安安静静钓他的鱼。文王见他钓鱼不用鱼钩,感到很奇怪,就上前问他原因。老人说:“我在这里钓鱼,是要让愿者上钩。”文王和他交谈了一会,知道他叫姜尚,已经八十多岁了,是一个精通兵法的能人。文王非常高兴,于是封姜尚为军师,后人称姜尚为姜太公。后来,姜太公辅佐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周朝。姜太公八十余岁辅佐文王,最终助武王统一天下,廉颇、黄忠年逾半百,无人能敌,有许多人并不是年老昏聩。“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正是这晚霞辉映出了白日中无可比拟的绚烂。

藏才隐智,任重道远

【原文】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人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巨的力量。

【译文】

老鹰站立时就像是睡着了一样,老虎走路时就像是生病了_样,而这恰恰是它们抓食人畜的高明手段。故此有德的人不显露他们的聪明,不夸耀他们的能力,这样才会有肩负重大任务的力量。

【点评】

堪成大事者都善于韬晦。俗话说“咬人的狗不叫,爱叫的狗不咬人”。整天夸夸其谈聪明外露的人难成大事。赵括纸上谈兵无人能敌,却只能败兵疆场;宋朝的张浚组织“花腿军”,大言扫敌,却一事无成。而刘备在曹操面前唯唯诺诺,尽掩英雄之气,所以能安全离开曹营,重振汉室基业,三分天下。勾践在夫差面前低声下气,所以能灭吴匡复越国。正是他们懦弱的外表消除了敌人的戒心,使他们有机会能东山再起。智慧只在心中,流露在脸上的聪明不是智慧,而是浅薄。一个才德兼备的人,很容易招致旁人的忌恨,总是处于危险的境地。因此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是抱有深藏不露的态度,像老子所说的那样“大智若愚”,如此才能成就大事。

俭过则为悭吝,让过则为足恭

【原文】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译文】

俭朴是一种美德,但过分了就成为吝啬小器,成为斤斤计较的守财奴,反而有伤风雅之道;谦让本来也是一种美德,但做得过分了就成为屈膝谄媚,成为小心翼翼的人,反而多出了一些巧诈的心思。

【点评】

许多美德只要我们向前再跨一步,就会变成恶习。晋代司徒王戎既富且贵,广有房屋、仆役、良田、水碓等,洛阳城里元人能和他相比。他的契约、账簿也很多,他常常和妻子在烛光下摆开筹码来计算财货,并且乐此不疲。成为当时的一个笑柄。节俭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但如果把节俭本身当成目的,那就成为吝啬。身无长物是一种节俭,因为他不只是节约钱财,而且节省了时间,把心思都用在了功业和学习上。而葛朗台式的省吃节用则不同,他是为了坐在阳光下一遍又一遍地数钱。

声色名位,不宜贪恋

【原文】

饮宴之乐多,不是个好人家;声华之习胜,不是个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个好臣士。

【译文】

常常宴请宾客寻欢作乐的,不算是个好家庭;喜欢淫靡音乐和华丽服饰的,不算是正派的读书人;过分重视名利权势的不算是个好官吏。

【点评】

每一秒钟都应该有所创造,伟人与常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更能珍惜时间。歌舞、宴饮、打牌,是人们工作之后的消遣,当它不过分时,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娱乐,但如果它已占用了大量的时间,那只能说明这个人在消磨时光,胸无大志。一曲《玉树后庭花》断送了后周王朝,艳冶的乐曲被称为亡国之音。商纣王即位初期,还没有表现出他的贪欲和残暴。有一次,他命工匠用象牙为他制作筷子,他的叔父箕子劝阻他说:“吃饭用普通的筷子就可以了,为什么要用昂贵的象牙筷子呢?你用上象牙筷子后,一定不会满意普通的杯盘,而必然会换成精美的玉器。餐具一旦变成这些东西,你就一定不会再吃普通的菜肴,而要每顿都享用山珍美味。紧接着,你一定不会再穿粗布缝制的衣裳,住在低矮潮湿的茅屋里,而必然会穿上绫罗绸缎,住进高大的宫殿里。您虽然贵为天子,也不应过度享受。”纣王认为不过是一双象牙筷子,不会像箕子说的那么严重,于是没有听他的话。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如箕子所料。仅仅过了几年,纣王就变得穷奢极欲,把国家搞得乱七八糟,最终被周武王灭掉了。从一双象牙筷子的奢侈开始,商纣王毁掉了商朝数百年的基业。可见,这些奢侈的享受从人们那里抢走的不只是时间,还有俭朴的习惯,甚至包括人的善良天性。

用人不宜刻,交友不宜滥

【原文】

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

【译文】

用人要宽厚不可太过刻薄,如果太苛求于人就会使那些愿为你效忠的人离你而去;交朋友不能太没原则,胡乱交友就会有喜欢献媚说谎的人到你身边来。

【点评】

滥交朋友,就不会得到真正的朋友。孔子把朋友分成两大类,一种是益友,一种是损友。交友就要交益友,而俗话所说的“酒肉朋友”就是损友,是千万不可交的。齐国的孟尝君曾广交天下客。一次他被软禁,只得趁夜逃走。但没有令牌无法出城,他的门客中有一人是小偷,就去为他偷来令牌。到城门时天没亮,无法出城。他的一个门客会学鸡叫,就学了几声,附近的鸡听见也叫起来,守门人以为天亮了,就打开城门。一般人认为这证明孟尝君的广交天下很成功,没有鸡鸣狗盗之徒就难以逃脱。王安石却不这样看,他认为孟尝君手下没有能人。如有人才,便会事先看透形势,不会使孟尝君被软禁。而没有人才则是因为孟尝君没有原则的滥交。“鸡鸣狗盗之人入其门,此君子所以不入。”

难地福地知行止,危地险地早回头

【原文】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

【译文】

在急风暴雨中要站稳脚跟,才不会跌倒;在繁花翠柳的温柔乡,要放眼高处,才不会迷惑;在道路危险的地方,要及早回头,才不至于危险。

【点评】

相传尧帝年老,准备选择接班人,大臣们都推荐舜。为了考察舜的德行,尧把舜独自放到深山老林里,在狂风大雨中,舜安然地走了出来,一点都没有迷路。后来尧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舜,发现舜的言行都有礼有节。尧考察了舜三年,才把天下禅让给舜。这就是“尧舜禅让”的故事。人生之路上,同样会出现很多艰难险阻,考验我们的意志。立志不坚的人遏事容易陷于迷惑之中。要想获得成功,第一个要求是坚定,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能达到目的。如果凡事三心二意。犹犹豫豫,当你摇摆不定时,别人就会抢到你的前面,最终你会一事无成。有时,你会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攻击,这也是开创大事业的必经阶段。“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有这种勇气才能不被风浪卷走,独立不倚。

逆境思不如我者,顺境思胜似我者

【原文】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译文】

事情一有些不如意,就去想处境不如我们的人,怨恨就会自然消失。心中稍有些懈怠,就去想比我们强的人,精神就自然能振奋起来。

【点评】

欲望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直到你的马儿已筋疲力尽,你看到的还是人上有人。“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但你并没有更好的东西可用,装什么潇洒?遇到挫折就怨天尤人,决难成事,这时应调整一下心态,观察一下得失,常想想生活条件不如我们的人,心理上就会感到平衡。“知足者常乐”,而精神世界里却不能有丝毫的自满。当一个人找不到更高的奋斗目标提升自己,他就会瘫倒。

轻诺有祸,怠惰无功

【原文】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鲜终。

【译文】

不要因一时高兴而轻易对人许诺,不要因为喝醉酒就乱发脾气,不要因一时兴起多管闲事,不要因怕累而不把事情做完。

【点评】

汉朝有一位将军叫灌夫,他勇猛善战,很受大将军窦婴的赏识。但是,灌夫是个鲁莽的人,性格过于急躁。有一次,丞相田蚧举办婚宴,满朝大臣都去贺喜。宴会上,灌夫向田蚧敬酒,田不喝。灌夫忍着气,又向灌贤敬酒,灌贤正跟将军程不识交头接耳地说话。灌夫的怒火正无处发泄,便大骂道:“我平日看程不识一钱不值,你居然还咬着他的耳朵说话!”田见灌夫骂人,立即下令把他逮捕。有人劝灌夫向田磕头赔罪,他不肯,反而大骂田。田是皇帝的舅舅,岂能善罢甘休,不久,灌夫就被他罗织罪名处死了。灌夫“醉而生嗔”,因此遭遇杀身之祸。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并非少见。而人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不慎重考虑就轻易说出自己的诺言,这种人实际是一个过失欺骗犯。因为话说得太省事,说话之后就不得不五次三番地变更,有时甚至根本无法兑现。你没有能力做到,别人也根本不会要求于你,但有了你的承诺,别人就会寄希望于你。你的失信,剐人很少会看作是一种无能。只能看作寡恩。许诺为人做事是为了建立一种友好,但轻诺寡信却常常比拒绝更容易招来怨恨。

守口要密,防意须严

【原文】

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蹊。

【译文】

口是心的大门,如果说话不注意,就会把心中的秘密都泄露出去。意是心的双脚,如果防守不严,就会走上邪门歪道。

【点评】

春秋时代,韩昭侯喜欢高谈阔论,经常泄露国家机密,大臣们为此伤透了脑筋。堂公对韩昭侯说:“假如这里有一只玉做的酒器,价值千金,它的中间是空的,没有底,请问它能盛水吗?”韩昭侯说:“不能盛水。”堂公又说:“有一只瓦罐,很不值钱,但它不漏,您说它能盛酒吗?”韩昭侯说:“可以呀。”堂公接着说:“这就是了。您说一个人平时说话办事,是像那个玉器好呢,还是像那个瓦罐好?”韩昭侯恍然大悟,从此改掉了喜欢议论的毛病。在现代社会,类似韩昭侯这样的人着实不少,可这些人未必谈论什么国家大事,而都是“张家长、李家短”的一些小事,特别以谈论人家的隐私为乐。即便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没有见不得人的事,但也会有一些只属于个人的秘密。每个人的心灵里都会有一些最柔弱的地方不愿触摸,也都会留下几幅记忆的图片,宁愿关起门来,一个人在灯下独自欣赏。自道隐私不是坦白、直率,它会使你和别人陷入尴尬。而随便谈论别人的隐私则容易造成有意无意的伤害。“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守口如瓶是美德。

后辈不教,终难成器

【原文】

子弟者,大人之胚胎;秀才者,士大夫之胚胎。此时若火力不到,陶铸不纯,他日涉世立朝。终难成个令器。

【译文】

孩子是大人的雏形;秀才是官吏的雏形。这个时候如果教育不够、锻炼不多,以后走向社会或站在朝廷上,终究成不了一个有用之才。

【点评】

最有希望的是孩子,什么样的奇迹在他们的身上都不一定是梦想。最容易被污染的也是孩子,他们的心地空灵,向一切都敞开。“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这里有一个“三槐王氏”的故事:北宋有个叫王祜的人,他在自家的院子里种了三棵槐树。他的邻居嘲笑他说:“你们家又没三公,种三棵槐树有什么用呢(古时,大臣朝见君王时,先要站在殿外等候。殿外有三棵槐树,是三公——太师、太傅和太保——站着的地方)?”王祜生气地答道:“等着瞧吧,我的子孙中一定会有当上三公的人。”十几年过后,王祜的儿子王旦长大了。他在王祜的努力培养下,成了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果然当上了太保,圆了王祜的三公梦。当初嘲笑他的邻居无话可说了。于是。后人就称王祜家为“三槐王氏”。

自然处处是文章,触物皆有会心处

【原文】

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学者要天机清澈,胸次玲珑,触物皆有会心处。

【译文】

鸟叫虫鸣都是大自然在传达心中的秘密;花草的美丽颜色都是阐明道理的文章。学者的心地要清纯,胸怀要磊落,这样接触万物就会有心灵的感触。

【点评】

苹果向地下落了几千年,只有牛顿能看出这是在讲述万有引力定律;石灰烧了几千年,只有于谦能读懂它“焚骨碎身浑不怕”的清白。世界在向我们诉说,用它秀丽的山川、辽阔的大地,用它周而复始的运转。“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世界本身就是一首诗。

知足者仙境,善用者生机

【原文】

都来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总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

【译文】

一样都是平常的生活,感到满足的人觉得像是生活在仙境,不知满足的人却是生活在凡俗的世界。都是世上的机缘,在善于利用的人那里是发展的机会,在不善于利用的人那里是毁灭的机缘。

【点评】

太阳照在地面上,有的植物长成高树,有的长成小草。不是阳光不均衡,而是他们自身不同。人活世上,尽管此时有人幸运,有人不幸,但终其一生,每个人的机会也大致均等。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安于贫穷,只活在精神的世界里。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败,外在只是一小部分,关键在于自己怎样去把握。人的有限生命,应该用到对人类有益的事业中去,在这样的事业中去展现能力,体会人生真谛。而那些永远生活在争权夺利中的人,根本享受不到人生的乐趣。

退一步路自宽平,淡一分味自悠长

【原文】

争先的径路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

【译文】

争着向前走,道路就显得狭窄,人人都向后退一步,路就能宽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暂,使它清淡一分,它就会延长一分。

【点评】

外国人作智力测验,在瓶子里装上三个系线的彩球,让三个孩子同时拉,看他们最短需要多少时间。走遍世界,所有孩子都不能在一秒钟拉出。但中国的孩子做到了,因为三个孩子很团结,他们先安排下顺序,依次拉出。假如世人都能抱有这种“退步宽平,清淡悠长”的人生观,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这么多纠纷了。礼让会使大家都得到好处,而争斗只会使所有的人都受伤害。

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

【原文】

禅宗曰:“饥来吃饭倦来眠。”诗旨曰:“眼前景致口头语。”盖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

【译文】

禅宗里说:“饿了就吃饭,困倦了就睡觉。”作诗的最高境界:“用口头话写眼前景象就是好诗。”所以,最高深的道理蕴藏在极平凡的事物中间,最困难的事情要从最简单的地方下手。有意去做,反而离它更远,无心做的人自然而然就离它很近。

【点评】

“想做好事的人发现门已紧闭,那爱人的人却发现门已敞开。”寻道的人长途跋涉艰难而去,自然纯朴的人却发现,道就在自己的心中。天地间最高准则只有二字:自然。

出世之道在涉世,了心之功在尽心

【原文】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

【译文】

超脱世俗的方法,就在于投身到世俗活动中去寻找,不必刻意逃避世俗遁迹山林;了悟本心的功夫,就在于竭尽心力去体会,不必要断绝欲念使心如槁灰。

【点评】

没有人能做到绝对意义上的超脱。淡泊是要你不要背负富贵荣华这些身外之累,超然洒脱,而不是要你自残身体,剔除正常人都有的人性人情。这样做只能使你在生活上、心理上都产生缺陷,成为不健全的人。

有诗意者得诗趣,有禅味者悟禅机

【原文】

一字不识,而有诗意者,得诗家真趣;一偈不参,而有禅味者,悟禅教玄机。

【译文】

一个字也不认识,而说话却具有诗意,才是得到了真正的诗的意趣;一句偈语也不明白,却富于禅机的人,才是懂得了最深奥的玄机。

【点评】

无诗有诗人,有诗人无诗。远古洪荒,人们无知无识,但他们的生活是诗意的,在他们眼中,山是一个和我们同样的生命,有头、有腰、有脚,虫、鸟乃至草木也和我们一样,有喜有怒,有活生生的感受。当人们写出诗句时,诗意的生活便消失了。人们已是孤立的人,万物不再与他们同在。大言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的诗是胸中那首,真正的禅是不立文字。

人情世态多变,不宜认得太真

【原文】

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不宜认得太真。尧夫云:“昔日所云我而今却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属后来谁。”人常作是观,便可解却胸中冒矣。

【译文】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瞬息万变,不应该太认真。邵雍说:“昨天说这个人是我,今天却变成了他。不知今天的我,以后又会是谁。”人如果常常这样看,就可以消除心中的烦恼。

【点评】

年轻的时候常期望永恒,然而这世上又有什么是永远的呢?甚至今天的我已不同于昨天,今生的我难寻前世,连我对于从前的自我都不会永远忠诚。那么我又怎能要求别人忠实?又怎能不允许别人的改变?这一切只不过是必然中的偶然。

心地沉迷,谈禅无益

【原文】

性天澄澈,即饥餐渴饮,无非康济身心;心地沉迷,纵谈禅演偈,总是播弄精魂。

【译文】

天性纯洁的人,即使不有意修行,饿了就吃,渴了就喝,也能使身心健康。心灵沉入物欲中的人,即使谈佛法诵偈语,也是在白白浪费自己的精力。

【点评】

形式的改变最容易做到,但也最脆弱。有个和尚坐禅三年不言不语也不睁眼视物,大家都说他悟道了。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路过那里,对他大喊一声:“那和尚终日口巴巴地说什么,终日眼睁睁看什么!”和尚便睁开了眼。阳明又问其家中可有老母,和尚凡念未断,竞离寺还俗。身如盛器,心如羹汁,心若不变,纵把盛器雕花彩绘,味道总无差别。

有了心与悟性,俗家便是僧家

【原文】

缠脱只在自心,心了则屠肆糟廛,居然净土。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一卉,嗜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信夫。

【译文】

是超脱还是被束缚关键在于自己的想法。心地纯净,即使是肉铺酒店也会变成净土。不然,纵然弹琴养鹤,浇灌花草,爱好虽然高雅,邪魔终究还在。俗话说:“能斩断俗念,在尘世中也如同处在仙境,没能了却尘缘,做了和尚也是个俗家人。”确实如此。

【点评】

不管多么好的爱好或情感,过于执着,都不是一种高境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两个纳粹党徒被打死在一个生物学家的家门口。生物学家是个好人,他养了许多蜥蜴,那是他的宝贝。为了保住他的蜥蜴,他竟把死尸移到邻居家门前,致使邻冢遭到纳粹的屠杀。如果你的爱好不可变,有时你就只能去改变道德,沦为一个俗人或罪人。

身虽在事中,心要超事外

【原文】

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惧,而舟外者寒心;猖狂骂坐,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故君子身虽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

【译文】

波浪冲天的时候,船里的人不知道害怕,反而是在船外的人感到十分担心;在座席上有人狂妄地叫骂,同席的人不知道警惕,反而是席外的人感到心惊胆颤。所以君子虽然人处在事情当中,心智却要超脱事情之外,才能保持清醒。

【点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看山需要远离山,否则无法把握它的全貌。船中人能看清船上的一桌一案,一人一楫,但却无法看到整个这只船的状态,无法判断它在水上的位置。只有超脱事外,才能统观全局。

嗜欲不可求,真趣自然有

【原文】

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冽而樽亦不空;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纵难超越羲皇,亦可匹俦嵇阮。

【译文】

喝茶不需要精良的茶叶,茶壶不干就可以;喝酒不需要清冽的好酒,酒杯不空就可以。没有琴弦的质朴古琴常常弹起,短笛吹不成腔调却可以使自己适意。这种生活纵然比不上羲皇,也可以和嵇康、阮籍相匹敌。

【点评】

茶非壶中之茶,而是心中之茶,酒非杯中之酒,而是心中之酒。心中有了茶的清淡,何物不可以品味;心中有了酒的醇香,何物不可以迷醉。品茗举杯只是一种形式,是用来唤起你心中沉睡的情思,若真做贪饮,茶酒入肠,茶味和酒味却荡然无存。

同类推荐
  • 心态比能力更重要

    心态比能力更重要

    生活中眼高手低的人常有,这种人自命不凡,老想着干大事,小事不屑于做。即使做了,感情上老大不情愿,心理上也觉得不舒服、受委屈,对结果也是马马虎虎。有这样心态的人小事肯定也是干不好的,如果连小事都干不好的人,又怎能成就大事业呢?
  • 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变成了钢筋水泥的都市里默默奋斗的年轻人,普普通通地在社会中努力挣扎、载浮载沉的平凡人。我们为一些公认的目标:成功,拼命奋斗。开始变得压力很大,内心压抑,有很多精神上的困惑,拼命追赶的困惑,遇到挫折的困惑,自己真正想要的什么的困惑。越来越疲惫,越来越不快乐。社会不仅需要功名利禄,还是需要一些其他的东西的,而我们的舆论、标准却忽视了。越是浮躁的社会,我们越是需要培养一些品质。坚守我们真正想要追求的,找到自己内心的节奏,让心慢下来,在浮躁现实中从容的生活。
  • 靠运气不如长志气

    靠运气不如长志气

    纵观古今内外,凡建功立业者,皆非运气使然;凡全凭运气者,皆平庸一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运气中包含着太多的不稳定因素。运气带有偶然性,会随机降临到任何人的头上,所以偶然幸运一次是有可能的,但不可能次次都幸运。所以,靠运气不如长志气。《靠运气不如长志气》从当立志、立大志、重学问,勤思索、敢行动、借外力、迎苦难、调心态、巧做人九个方面具体讲述了成就事业的方法与技巧,希望能抛砖引玉,给每一个不甘平庸者以启迪和辅助。
  • 历史职场那点事儿

    历史职场那点事儿

    本书编著者结合自己对职场人生的深切感悟,从卷帙浩繁的二十五史中提炼出数百个经典实例,在着重关注历代官场上那些“不倒翁”们的精彩表演的同时,也适当选取部分鲜为人知、颇具代表性的人物和史实。书中对历代官吏如何借助时代变局,营造自我发展舞台;如何集中众人智能成就大事;如何对待上司、同僚与下属;如何保持居官不败,全身而退等方面,都作了详尽的阐述,深刻的评释。
  • 让学生尊老爱幼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尊老爱幼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的这段教导的意思是:“敬重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敬重别人的长辈,抚爱自己的子女,进而推广到抚爱别人的儿女。如果以这样的准则治理国家。统一天下就如运转于掌心一样容易了。”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道德传统的精华。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今来,一代代人由孩童到老人,不管在任何时期都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宿主又被反攻了

    宿主又被反攻了

    天降惩罚系统,拖稿废柴江楚楚和责编慕云深开启了相爱相杀之旅!只要套路深,男主变忠犬。什么小白助理、霸道王爷、高冷学霸......她通通不手软,怎么虐怎么开心。只是虐完慕云深,她的心动值怎么就达到100了!“任务失败,现在开启反攻模式!”恢复记忆后的慕云深扶着眼镜架,挑眉:“原来是你!”江楚楚惊恐:“不,我们不认识!”(没有狗血,只有更狗血,文短节奏快,1v1身心双洁,欢迎入坑)
  • 彪悍娘娘初长成

    彪悍娘娘初长成

    正沉浸在考试结束的欢乐中,为什么自己莫名其妙的出现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咦?怎么周围的人都穿着古装!一声“娘娘,你不认识我们了吗”?把我惊住,难道自己穿越了,好吧,认命了,看服侍这身体的主人身份挺高贵吧,可是居然是个失宠的妃子,失宠也就罢了,还让我平白无故挨板子,欺负我初来乍到吗?哼!宫心计我看多了,看我如何玩儿转后宫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你的眼眸似星晨

    你的眼眸似星晨

    [甜宠文]有虐的,你们可以寄刀片给作者,[男女双洁]
  • The Last words

    The Last words

    新潟县西部有一个小镇叫做浣,那里靠近海,却因为周围有一片浓密的林带无法直接看见海。浣是一个较为落后的地区,镇子上只有几台自动贩卖机,还是无法选择冷热的那种。浣镇上有一座桥,桥下是干裂的河道,曾有一条流向海洋的河。不过奇怪的是,这种干涸的景象只在桥下以及周围有限的范围内发生了,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已经种起了碧绿的农田,这让整座桥看起来更加荒凉。这座桥和下面的河道,对生活在浣的人们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把浣分成了两个部分,由地势高低命名为上浣和下浣。
  • 侦探的事物

    侦探的事物

    几只小猫,声音嘶微的叫喊。永远不知道哪出马戏会出现。记住,这里是可怕确美丽的世界。愿每个人从中找到归属。
  • 喜欢是蠢蠢欲动

    喜欢是蠢蠢欲动

    屋内是一股浓烈的气味,床边只点了盏昏黄的灯。她缓缓掀起眼皮,就感受到了一股酥酥麻麻的,……
  • 林址贤的高三生涯

    林址贤的高三生涯

    多数人经历过学生时代,而我也不例外,我只是想讲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故事(建议阅读方式:不要把这书当做小说看,那样会显得无趣;而是把书当做当做对话型游戏来玩,你会感到无比的欢乐。)
  • 中华营养百味:心脏病调养食谱

    中华营养百味:心脏病调养食谱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是危害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心脏病是老人的高发病,来得突然,而且还能要了人的命,心脏病患者其实都要养,不能着急,不能生气,在饮食方面也要有讲究,要学会正确的饮食调养法。《心脏病调养食谱》对心脏病及其合并症患者宜吃什么,忌吃什么如何配膳等知识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详细地介绍了对心血管病预防和治疗有较好效果的膳方剂。内容丰富,科学实用,可供心脏病患者,广大中老年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