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66300000055

第55章 致诸弟:告兄弟相处之道

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

【原文】

诸位老弟足下:

正月十五日按到四弟、六弟、九第十二月初五日所发家信。四弟之信三页,话语平实。责我待人不恕,甚为切当。谓月月书信徒以空言责弟辈,却叉不能芝实有好讨息,令堂上阅兄之书疑弟辈租伶庸碌,俊弟辈元地可容云云。此欺话,兄读之不觉汗下。

我去年曾与九弟闲谈,云为人予者,若使父母见得我好蛙,谓诸兄弟俱不及我,选便是不李;若俊族党称道我好蝰,谓诸兄弟俱不如我,这便是不悌。何也?盖使父母心中有贤愚之分,使族党口中有贤愚之分,则必其平日有讨好的意思;睹用机计,使自己得好名声,而馊其兄弟得标名声,必其后日之嫌隙由此而生也。刘大爷、刘三爷兄弟瞽想做好人,丰至视如仇雠。因刘三爷得好名声于父母族党之间,而刘大爷得坏名声故也。今四第之所责我者,正是此道理,我所以读之汗下。但愿兄弟五人,冬冬明白这道理,仗欺互相原谅。兄以弟得标名为忧,弟垓兄得·好名为快。兄不能岜俊弟天道得令名,是兄之罪;弟不能使兄晏道得令名,是弟之罪。若冬冬匀如欺存心,则亿万年无纤芥之嫦矣。

至于家塾读书之说,我亦知其甚难,曾与九弟面谈及欺十次矣。但四弟前次朱书,言欲我馆出外敷书。兄意教馆之荒叻误事,较之家塾为尤甚。与其出而敷馆,不如静尘家錾。若云一出家塾便有明旰益度,则我境之所谓明旰益度者,我替知之,且巳夙衣熟筹之矣。惟证觉庵旰欧阳沧溟先生,是兄意中所信为可呀,按衡和风俗,只有冬学要紧,匀五月以后,师弟替奉行故事而巳。同学之人,类瞽庸鄙无志者,又最好讪笑人(其笑沽不一,总之不离乎轻薄而巳。四弟若刭衡和去,必以翰林之第相笑。薄俗可恶)。乡间元朋度,实是第一恨事。不叶勺无益,且大有才员。习俗桨人,所谓与鲍鱼处。亦与之俱化也。兄曾与九弟道及:谓衡,11日不可以读书,涟滨不可以读书,为才员度太多故也。

今四弟意必从觉庵即游,则千万听兄嘱咐,但取明吁之益,无受才员度之损也。按到此信,立即丰厚二到觉庵吁处受业。其束恃,今年谨奥铖十挂。兄于八月难付回。不至累及家中。非不欲从丰,实不能耳。兄所最虑者,同学之人无志嬉游,端节以后放散不事事,恐弟与厚二效尤耳。切戒切戒。凡从吁必大而后可以获益。四第与季弟今牟从觉庵师,若地方相安,则明年仍可从游;若一卑挨一处,是即无怛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炊以上答四弟信之大略也。

六弟之信,乃一篇绝妙古丈。排幂似昌黎,拗很似牛山。予论古丈,总须有倔强不驯之乞,愈拗愈深之意。故于太史公外,牡取昌黎、牛山两家。论诗亦取傲兀不群者,论字亦然。委蓄比意,而不轻谈。近得何予贞意见极相舍,偶谈一二句,两人相视而笑,不知六第乃生成有欺一枚妙笔。住时见弟丈,亦无大奇特,今观欺信,然后知吾第真不羁才也。欢毒无极!凡兄所有志而力不能为者,吾弟瞽可为之矣。

信中言兄与诸君予讲学,恐其渐成朋党。所见甚是。然弟最可放心。兄晕帕标榜,市存暗然尚硐经之意,断不致有所谓门户匀表者也。信中言四弟浮踩不虚心,亦切中四第病。四弟当祝为良度药石之言。信中又有“荒羌巳大,甚无纪律”二话称欺甚不是。臣予与君亲,但当称扬菩美,不可遭及过错;但当谕亲于道,不可疵议细节。兄从前审犯欺大悬,但尚最腹诽,未曾丹;之笔墨。如今思之,不孝孰大乎是?市与欧和牧云并九弟言及之,垓后愿与诸弟痛怎此大罪。六弟接到此信,立即至父亲前硅头,并代我硅头请罪。

信中叉言:“第之牢骚,非小人之热中,乃志士之惜明”。读至此。不胜恫然,恨不得璧两翅忽飞到家,籽老弟劝慰一番,纵谈欺日乃快。然向馊诗弟巳入学,刖谣言必谓学院做情。众口铄金,何从辨起!所谓塞莉夫马,妥知舞福。科名迟早,实有前定,虽惜明念切,正不硌垓虚名紊怀耳。

采信言看《礼记疏》一本牛,浩浩茫茫,苦元所得,今已是弃,不敢阅。现读《券予纲目》,目十余页云云。说到此处,兄不胜悔恨。恨早岁不曾用贴,如今虽欲敷第,譬盲者而欲导人之遂递也,求其不误难矣。

然兄最好苦思,叉得诸益轰相质证,于读书之道,有必不可易者欺端: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鹜。读经垓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未。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可泛鹜;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牟不精,明卑再读。欺所谓耐也。读史之涪,莫妙于设身处地。毒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话于其间。不必人人替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按其人;不必事事凿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垓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

盖匀西汉以至于今,识字之儒约有三遴:曰义理之学,曰考据之学,曰词章之学。冬执一迹,互相讽毁。兄之私意,以为义理之学最大。义理则躬行有要而经济有本。词章之学,亦所以发挥义理者也。考据之学,吾无取焉矣。欺三迹者,鹫从事经史,冬有门径。吾以为欲读径史,但当研宄义理,则心一而不纷,是故径则专宁一径,史则专熟一代,读经史则专主义理。欺瞽守约之道,确乎不可易者也。

若夫轻史而外,诸予百家,汗牛充才东。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亲,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纂亲,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豢。以为天地商,除昌黎枭而外,更别无书也。欺一亲未读完,断断不换他象,亦专字诀也。六弟谨记之。

读经、读史、读专枭、讲义理之学,欺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夏起,必从吾言矣。煞欺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若夫为科名之学,则要读四书丈,读试帖、律赋,头绪甚多。四弟、九弟、厚二弟天质较低,必须为科名之学。六弟既有大志,虽不科名可也,但当宁一耐宇诀耳。观来信言读《礼记疏》似不能耐者,勉之勉之。

兄少时天解甚低。厥后日与庸鄙者处,今无所闻,窍被茅塞冬矣。及乙未到京后,始有志学诗古文并作宇之法,亦苦无良度。近年得一二良度,知有所谓径学者经济者,甫所谓躬行实践者,始知范、韩可学而至也,司马。迁、讳愈亦可学而至也,程、朱亦可学而至也。慨然思界涤前日之污,以为更生之人。以为父母之育予,以为诸弟之先导。无如体乞本季弓,耳鸣不止,稍椭用心,便觉劳顿。毒匀思念,天既限我以不能苦思,是天不欲成我之学问也。故近日以来,意颇疏散。计今牟若可得一差,能还一切旧债,则将则田养亲,不复恋恋于利禄矣。粗只几字,不敢为身以蹈大戾巳耳,,不复有志于先哲矣。

吾人第一以保身为要。我所以元大志愿者,恐用心太过,足以癍神也。诸弟亦须时时以保身为念,无怨无怨。

来信叉耿我前书,谓必须博雅有才,而后可明理有用。所见极是。兄前书之意,盖垓躬行为重,即予夏“贤贤易色”章之意。以为博雅者不足贵,惟明理者易有甩,特其立论过激耳。六弟信中之意,垓为不博雅多闻,安能明理有理?立论极糟,但弟须力行之,不可徒与兄辨耿见长耳。来信叉言四弟与季第从游觉庵呀,六弟、九弟仍采京中,或肄业城南云云。兄之欲得老弟共住京中也,其恃如孤雁之求曾也。匀九弟幸卫秋思归,兄百计挽留,九弟当能言之。及至去秋决计南归,兄实无可如何,兄得听其匀便。若九弟今年夏采,刖一岁之内忽去忽采,不特堂上诸大人不肯,即旁观亦且笑我兄弟轻举妄动。且两弟同来,遴费须得八十全,此时实难措办。弟云能匀为计,则兄窃不信。曾西握去癸巳刭京,郭筠仙明年始起程,目下亦无好件。惟城南肄业之说,则甚为得计。兄于二月间堆付银二十两至全竺度家,以为六弟、九第省城读书之用。竺度于二月起身南旋,其银四月初可刭。

弟按到欺信,立即下省肄业。省城中兄相好的如郭筠仙、凌笛舟、孙芝房,酱大别处尘书院。贺蔗农、俞黛青、俅充农、隙庆覃诸先生替官场中人,不能伏案用叻矣。惟闻有丁君者(名叙忠,号欷臣,长沙康生),学问切实,戥履笃诚。兄虽朱曾见面,而稔知其可吁,凡与我相好者,譬极力称道丁君。两弟到省,先列城南住斋,立即去拜丁君(柱隙季牧为介绍),执赞受业。

凡人必有盱;若无矸,则严惮之心不生。即以丁君为旰,此外择度刖慎之夫慎。昌黎曰:“善不吾与,吾强与之附;不善不吾恶,吾强与之拒。”一生之成败,替关于朋度之贯否,不可不慎也。

来信垓进京为上策,以肄业城南为次,舱郑兄非不欲从上策,因九弟去来太速,不好写信禀堂上。不特九弟形迹矛盾,即我禀堂上布必匀相矛盾。叉目下买难办迹费。六弟言能匀为计,亦历甘苦之言耳。若我今年能得一差,则两弟今癸与朱啸山来甚好。目前且从次,如六弟不以为然,则再写信来商议可也。欺答六弟信之大略也。

九第之信,写家事详细,惜说话太短。兄则毒喜太长,以后截长补短为妙。充阶若有大事,诗弟随去一人帮他几天,牧云接我长信,何以全无回信?毋乃嫌我话太直乎?扶乩之事,全不足信。九第总须立志读书,不必想及此等事。季第一切瞽须听诸兄话。

此次折卉走甚急,不暇抄日记本。余客后告。

冯村堂闻弟将到省城,写一荐条,荐两朋度。弟留心访之可也。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译文】

诸位老弟足下:

正月十五日我接到四弟、六弟、九弟十二月五日所发出的家信。四弟的三页信中所言之事,很多都是平实有理,尤其是批评我待人不够宽恕这一点,说得很让我五体投地。他说我每月写信只是以空话责备弟弟们,却又几乎从未有什么具体实际的好建议。若是让长辈们得知这件事,一定会疑心弟弟们整日碌碌无为,不务正业,不思上进,让弟辈们陷入无地自容的境地等等。这些话,我的看了非常惭愧。

去年闲谈之时,我与九弟曾说为人子者,如果让父母过分地偏爱,就会感觉别的兄弟都不如自己,这就是不孝;如果让家族同乡极力地夸赞自己,而贬低众兄弟,认为都不如自己出色,这就是对兄弟不友爱。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如果使父母心中有了贤能愚蠢的分别,使族人同乡口中有了贤能愚蠢的区别,那么平时必有刻意讨好的意思,以致暗用心计,落得个虚无的好名声,而让他的兄弟身负恶名,自然以后的矛盾就会不断发生。比如刘大爷、刘三爷都想做好人,最后却闹得如同仇敌一般。就因为刘三爷在父母面前、族人同乡之间得好名声,而刘大爷却有着坏名声。现在四弟所责备我的,也是这个道理,让我读来不禁汗颜。但愿我们兄弟五人,各自都明白这个道理,相互原谅、当兄长的以弟弟得坏名声而忧虑,弟弟为兄长得好名声而快乐。我认为,做兄长的如果不能让弟尽孝道得美名,那就是兄长的罪;做弟弟的如果不能让兄尽孝道而得美名,那就是弟的罪。如果大家都能有这样的想法,那就不会有什么矛盾了。

说到在家塾中读书做学问,我知道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曾经就此事与九弟面谈数十次。但四弟前一次来信,说想找个地方边教边学,为兄认为这样做实在是浪费时间,比在家塾更甚。倘若外出教书,还不如静坐家塾。至于说一离开家塾就有良师益友,那么所谓家乡的良师益友,我都了解,还彻夜筹划,认为只有汪觉庵先生和欧阳沧溟先生,是为兄心中值得信赖的老师。不过按照衡阳一地的风俗,好象只有冬学抓得紧,过了五月,师生都只是应付走过场而已。同一学堂的,几乎都是些平庸无大志的人,又最爱嘲笑人(他们的其笑法有很多,总之不离轻薄。四弟如果到衡阳去,肯定要笑你身为翰林的弟弟,薄俗可恶)。乡间没有什么朋友,实在是一件憾事。不只是没有好处,而且大有害处。习俗染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曾经与九弟谈起,说衡阳不可以读书,涟滨也不可以读书,因为坏朋友太多了。但现在四弟既然已经打定了主意跟随衡阳觉庵先生学习,为兄之言,一定要牢记,只能够吸取良师的好处,千万不可受劣友的负面影响。

希望四弟接到这封信之后,立即带厚二到觉庵处学习。至于学费,我今年已经为他们准备了十挂钱,将于八月寄回,不会误时,以免拖累家里。本想多准备一些钱物寄回家,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兄最为忧虑的事情,是同学中大都胸无大志,而只知道嬉笑玩耍,至端午节后无所事事,怕四弟与厚二受其影响。切记切记。跟从老师学习,时间长久了才会有收获。四弟与季弟今年就暂且跟觉庵老师学习,如果地方安定,那么明年就继续跟觉庵学习;倘若一年换一处,就成了没恒心的人,见异思迁,不会有多少长进的。

以上所说是简略地答复四弟的回信。

再说六弟的来信,真可称得上是一篇精彩至极的奇文。不但文笔矫健有力,颇有韩昌黎之风,而且奔放不羁的风格又与半山很是相像。在我看来,古文就应该具有倔强不驯的文风、愈拗愈深的意境,所以除了太史公外,唯独昌黎、半山两家可当此殊荣。论诗要取孤兀不群的人,论字也是这样。上面这些话我早已于心中思虑良久,只是不轻易谈论而已。这些天来与何子贞意气相投,才偶尔说一二句,两人相视而笑。我还真不知六弟有如此妙笔。以前读六弟的文章,也没令人觉得很特别。现在看到这封信,才知六弟原来是个不羁之才。这件事真是太让人高兴了!我想做而力不从心的事,弟弟却意外地达到了这个境界。

六弟在信中说到我与各位君子共同讲学,可能会渐渐形成一个朋党(封建社会士大夫各树党羽,互相勾结)。这种看法是很对的。不过六弟尽管放心,我最怕招摇,常想着要时时留意,绝不会以门户之言来标榜自己。信中六弟还提到四弟浮躁不虚心,这正巧说中了四弟的毛病,四弟应把这视作药石良友之言。

六弟在信中说还有“荒芜已久,甚无纪律”这样的话。这家就很不对了。兄长认为身为大臣,就应敬爱国君,称赞他善良美好的地方,不应乱说国君的过错:应用道理来使亲人觉悟,而不应议论些小事。我以前常犯这样的大毛病,但只是在心里想,没把它写下来。现在想来,还有比这更不孝的吗?经常与欧阳牧云和九弟说到这些,以后我将与各位兄弟一起改掉这些往日的毛病。还望六弟接到这封信之后,立即到父亲跟前磕头谢罪,并代我磕头。

六弟在信中又说到弟弟经常会满腹牢骚,不过只是有志者珍惜光阴而生出的感叹而不是小人热衷功名而不得的牢骚。读到这里,为兄不禁心生惘然,恨不得生出两翅飞回家中,用心劝慰老弟一番,长谈数日才痛快。不过倘若各位兄弟已入学,则必有小人造谣说是学院做的人情,以致众口铄金,无法分辨!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科名迟早,实为前世注定,即使珍惜时间的念头再强烈,也不必一天到晚都想着中举的事。来信中还说《看记疏》一本半,茫然若失,现在已全部放弃,不想再读,现正读《朱子纲目》,每日十余页等。说到这里,为兄感到非常悔恨。悔恨早年读书时没有用心,现在就是有心想指点指点弟弟,也只怕就象盲人带路一般!

为兄自幼喜欢用心思索,又得益于各位好友相互的验证和启发,因此还算深谙读书之道。这其中有几条固定不变的原则:研究经书必定先专通一经,不可泛读。读经以研究寻求义理为末,考据名物为末。读经书有一“耐”字口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这就要靠耐心了。读史书的办法,最好莫过于设身处地地去思考。每看一处描绘,就好比我曾与当时人物一起饮酒畅谈一般。不必人人都能记住,要记一个人,就恍如与此人直接接触认识一样;不必事事都要熟记,要牢牢地记住其中一件事,就恍如亲身经历过这件事。研究经书跟研究史书不同,研究经书的过程是可以寻求道理的,而研究史书则是可以考证历史的。倘若抛开这两条,那就没有、更有价值的学问了。

从西汉以来,读书人作学问一般有三条途径:一是义理之学,二是考据之学,三是词章之学。不过这三者之间历来是各执一端,相互诋毁。为兄个人认为,三者之中义理之学学问最大。义理清楚则身体力行有原则,对人处事有根基。词章之学,是用以发挥义理的工具。至于考据之学,我并没有从中得到什么收获。虽然这三条途径,都可为研习经书史学服务,各有门径。但我认为,要读好经书史学,首先就应当研究义理,才会专一而不致心绪烦乱。由此可见学经则应专守一经,学史则当专熟一代,读经书史学则专心致志于义理。上面这些道理都是做学问要用心专一的道理,什么时候都可以用得上的。

当然若是说到经史,诸子百家之学,各家的著作如汗牛充栋。如果想阅读,只应读一个人的专集,不应东翻西翻。比如读昌黎集,则眼睛所看见的,耳朵所听见的,无非就是昌黎,以为天地间除了昌黎集以外,再没有其他书了。所以阅读时,一个人的集子没读完,千万不能换别人的集子,这是“专”字秘诀。上面这些话六弟一定要牢记在心。

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有志向的人要终生致力于此,不可有丝毫的更改和转移。就是圣人再生,也要按我的话去做。不过这些也只是对那些胸怀远大志向的人而言。如果是为了科举功名,那就要读四书,读试帖、律赋等,途径会更多。四弟、九弟、厚二弟智力差些,最好是做可以考取科举获得功名的学问。六弟既然胸怀大志,就是不参加科举考功名也可以,但应牢记一耐字诀,平心静气的读书做学问。从来信中可见,读《礼记疏》时就好像已经有些不耐烦,这可是万万不行的,一定要克制自己,继续用心努力。

其实为兄年少时天分并不差,只是后来每天与不学无术之人整日无所事事,以致见识短浅,学问上难以开窍。待到乙未年进京后,才开始用心研习诗文和书法,遗憾的是当时还是没有可以共同进步的良友。最近有幸结交一两位良友,知道有经学、经济和躬行实践的说法,才知道范、韩二人的境界是可以通过学习达到的,司马迁、韩愈的境界,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而不断接近的,程、朱也是这样。得知此道理后,我慨然兴起,打算扫尽前日之污点,以再生为人,要做父母的好儿子、各位兄弟效仿的先导。没想到身体虚弱,耳呜不止,稍微用心,就觉得劳累。每次想到这些,觉得是老天在捉弄我,让我不能努力思考,无法成全自己研究学问的心愿。正因如此,近日来总是心灰意冷,对任何事都没有什么兴趣,只是计划今年如何得一官职,以还清一切旧债,之后就回老家侍奉父母,不再在京为官。粗识几个字,懂些道理,也只是不敢为非作歹犯下大错而已,不敢再奢望能达到前贤的境界。为兄向来以保重身体为第一,之所以心无大志,乃是怕用心太多,劳神致病。在这里为兄奉劝各位兄弟也要时时以保重身体为主,千万不要不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

诸弟在这次的来信中对为兄的上封信加以驳斥,认为必须博学多才,以后才能明理致用,我承认这个看法是对的。我上封信的意思,是强调身体力行、实践的重要性,即子夏“贤贤易色”章的意思。认为博学不足贵,只有明理才有用,也许观点有些过激。六弟信中的意思,是说不博学多才,怎么能明理有用?立论非常精辟,但是论归论,弟弟还须身体力行,不能只是与兄弟辩驳对错争个长短。

来信又说四弟与季弟要跟从觉庵老师受业,而六弟九弟则仍然来京,或肄业城南等等,兄长想得弟弟们共住京城,这种感情好比孤雁求群。自从九弟辛丑秋想回家,兄长百计挽留,九弟可以证明这一点。及到去年秋决计南归,兄长实在没有办法,只得听他自便。如果九弟今年再来,则一年之内,忽去忽来,不仅堂上大人不肯,就是旁观者也会笑我兄弟轻举妄动。并且两弟同来,路费要花八十金,现在实在难以筹办,六弟说能够自己解决,为兄我不敢相信。曹西垣去年冬天已到京城,郭筠仙明年才上路,眼下也没有好同伴。只有在城南学习,还比较切合实际。至于六弟、九弟省城读书的费用,为兄于二月里一定送银二十两到金竺虔家。竺虔于二月动身去南方,四月初六弟、九弟可收到这笔银子。

接到这封信后,弟可即刻前往省城求学。省城中有我的好友,如郭筠仙、凌笛舟、孙芝房,都在别处的学院学习。贺蔗农、俞岱青、陈尧农,陈庆覃诸先生都是官场中人,没有时间伏案用功。只听说有丁君(名叙忠,号秧臣,长沙禀生)学问深厚扎实,为人老实忠厚。我虽然未曾谋面,但早就知道这个人是可以为师的。凡是我的朋友,都极力称赞丁君。两弟到省城之后,先到城南安身,然后立即去拜访丁君(托陈季牧介绍),执贽受业,拜为老师。凡为人必有师;若是无老师,就不知道严格要求自己。就以丁君为师吧。另外,为兄敬告各位弟弟一句,交朋友时一定要谨慎,昌黎说:“善不吾与,吾强与之附;不善不吾恶,吾强与之拒。”也就是说,“一个人一生成败与否,与朋友是否贤能关系重大,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要慎重行事。”切记,切记。

弟弟在来信中说以进京为上策,以在城南学习为次要。为兄不是不想从上策,只是因为九弟来去间隔太短,不好写信禀告长辈。不仅九弟形迹矛盾,就是我告知长辈也必前后矛盾,再则眼下实在难筹办路费。六弟说自己去想办法,也是没吃过苦头的说法。如果今年我求得一官职,则两位弟弟冬天与朱啸山一起来更好。目前就放在其次,如六弟认为不可,再写信来商量。上面这些话便是为兄简略回复六弟的来信。

后又看到九弟的信,九弟在信中将家中的详细情形一一告知,不过言语太过简略,话说得太短。正好跟我相反,为兄写信又总是太长,今后应以截长补短为妙。尧阶如果有大事,兄弟可去一人帮他几天。牧云接到我的长信,不知为什么至今不见周音?不会是嫌我说话过于直率吧?扶乩之事,全不足信。九弟只须专心读书做学问,无须对这些事费心。季弟一切要听各位哥哥的话。这次的信有些仓促,就没时间将日记抄于其中了,只好日后去信时再说吧。

冯树堂听说弟弟将要起身前往省城,便写了一封推荐信,推荐两个朋友给你认识。弟弟一定要留心访求。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同类推荐
  • 莫里哀和他的喜剧

    莫里哀和他的喜剧

    本书作者希望在梳理莫里哀一生的创作的同时,以作品分析为写作重点。因为作品是了解一个作家的基础。作者将莫里哀的作品,不论大小,不论主次,一部不漏地阅读、分析,这样有利于全面认识一个作家。在叙述莫里哀生平史料时,作者主要依靠加克索特的《莫里哀传》。加克索特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新闻记者、法国科学院院士,他有严谨的学术态度,对有关莫里哀的史料严格加以甄别,经过考据,去伪存真。同时采用了布尔加科夫的一些精彩片段,他是一个作家,他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莫里哀,其中不免包含着丰富的文学想象。格里马雷的《莫里哀传》是一部流转广泛的莫里哀传记,但是其中相当多的材料是传说,不一定可靠,曾遭到加克索特的严肃批评。但是,在有关莫里哀的史料并不丰富的情况下,人们还是愿意接受其中一些值得信赖的东西。因而本书稿沿着莫里哀人生创作轨迹娓娓道来其喜剧人生。
  • 梵·高:表现主义先驱

    梵·高:表现主义先驱

    梵.高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真正承认。梵.高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这些作品中突出地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现,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正因为他远远地走在时代的前面,所以,难以被当时的世人接受。但是,他对西方20世纪的艺术具有深远影响。充分认识作者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地忏悔内心的感情,意识和把握与形式相对的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的因素——这是梵.高艺术对后人的启示。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派,都曾经受益于梵.高的艺术。他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画家。
  • 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

    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书是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回忆录合集。本书由苏联著名陀学研究专家多利宁编辑,是研究、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基础、最直接的资料。回忆录呈现了多面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理解其人其作颇有助益。
  • 岳飞传:还我河山

    岳飞传:还我河山

    《岳飞传》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最重要的历史小说之一。全书20回,讲述了岳飞从一个贫家之子成长为一代名将,最后含冤屈死的悲壮生平。书中贯穿岳飞一生的主线如拜周侗为师的曲折,大战仇敌的紧张,抗击金兵的智勇,剿灭群盗的恩威并施,都描写得大气简洁,极富传奇色彩;虽然大开大合,然而并不粗疏,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尤其具有人情味。对人物的心理也刻画得细致入微。岳飞的精忠报国、顾全大局、仁爱谦逊,都写得极其充实。本书主要依据《宋史·岳飞列传》而作;采用旧式武侠小说的笔法,注重故事的布局结构,突出戏剧性与传奇性,充分、恰当地体现了岳飞一代名将的风采,确为一部超好看的岳飞传记。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叱咤风云的军事家(1)》本书分为圣马丁、安东万·约米尼、左宗棠等部分。
热门推荐
  • 一路荣华

    一路荣华

    带着滔天的仇恨诅咒而亡,一朝梦醒,她成为京城靖安侯府孤苦无依的嫡出小姐。从前至亲至爱的人,如今形同陌路。阴谋环环相扣,前路步步惊心。这一世,她誓要让亲者相守,仇者得报,走出属于她的一路荣华。-----------------------新书《冷王夺妻:庶女很嚣张》火热连载中,喜欢UU的读者们记得来捧场哦。PS:UU的读者群群号:514178533,欢迎前来勾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末世重生之不做沉默的羔羊

    末世重生之不做沉默的羔羊

    甘薇恩是个盲人。也是甘氏集团唯一继承人!末世来临后,七年基地实验室白老鼠历经磨难重生归来——原来,她失明的背后,关系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 魔法制造者

    魔法制造者

    步凡因为买泡面丢了小命儿,以拯救世界为条件转生异界。从此一个无系魔法师开始了他的魔法制造者之路。
  • 铸剑魔师

    铸剑魔师

    未知的事物总让人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探索兴趣与感知恐惧相互交织,一旦得知真相往往不尽人意。一处神弃之地,一方多族群存之地...地大物博,天材地宝繁多,洞天福地,神秘传承,有缘获得其一,亦可脱胎换骨,成就无上能人。这是个崇武尚学,奇幻与梦幻并存的世界...武学竞技,各族群相互较量,资源的争夺,战火不断,也有独立战争外的和平一族...世界很精彩,是创造还是修武,是一位大师的诞生,还是一条不归的修仙旅途。详情不如一观,让我们一起同男主进入这奇幻的世界......
  • 公主姐姐憨妹妹

    公主姐姐憨妹妹

    天启三年,大魏与大周交战惨胜于文耳湖畔,时年六月大魏国降下天灾各地大旱百姓颗粒无收,恰与此时右相顾知业之妻木氏为其诞下双生女儿,却被一老道批命:生不缝时,祸及天下!
  • 剑歌之下

    剑歌之下

    邪魔入侵,阴盛阳衰,当今天下,禁武习文,一朝倾颓,生灵涂炭,乱世,云缺仗剑而起:“剑歌不歇,武道昌隆。”
  • 美男如云:一等魔妃倾天下

    美男如云:一等魔妃倾天下

    21世纪的顶级药学家意外穿越到冷家最卑微的养女身上,相貌丑陋,心术不正,名声败坏?她悄然一笑,素手翻转间亮瞎了那些刻薄的嘴脸。废柴女涅槃重生,封印解除,魔力无边。谁还敢再挑剔她的不是?美男如云,桃花朵朵围绕在她左右,她嫣然一笑,甜美冷情。却不知,何时身边隐藏了这么一只狡诈坑爹的大腹黑,他在人前病弱残,人后是匹狼。生死相随,不离不弃。某女:“爷,我相貌丑陋,配不上你!”某爷邪魅一笑,揭开了女人脸上的人皮面具,宠溺的眼眸中倒映着女子倾国倾城的容颜:“娘子别谦虚,我们是有夫妻相滴!”(《邪龙戏凤:纨绔召唤师》的续篇开坑啦!一对一宠文,亲们准备好跳坑了么?)
  • 我要娶嫦娥

    我要娶嫦娥

    我要娶嫦娥,我要娶嫦娥,我要娶嫦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要改封神,我要改封神,我要改封神,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要逆西游,我要逆西游,我要逆西游,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家有青春期女孩:母女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家有青春期女孩:母女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本书从青春期的女孩的生理变化、情感需要、逆反心理、母女间的沟通、富养、批评教育以及引导其自立自强七个方面入手,围绕母女关系这一核心,阐述了青春期教育的关键要领,翔实地讲解了构建和谐母女关系的方式方法。母女共战青春期,女儿的青春才会多姿多彩,母亲也会青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