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66300000063

第63章 禀叔父:不辞劳苦料理朋友的丧事

【原文】

侄国藩谨启叔父大人座下:

八月二十二日发十二号家信,想巳收到。九月十五、十七连刭两折差,又无朱信,想四弟、六弟已经朱京矣。若使未来,刖在省,还家时,必将书信寄京。

侄身上热毒,近日头面大减。请一俅姓医生,毒早吃丸药一戗,而小有法术,己请采三次,毒次给车马大哦一千二百丈。匀今年四月得此病,请医甚乡,服药亦五十余利,瞽无效验。惟欺人来,乃将面上怡好,头上巳好十分之六,身尚未好,粟云不过一月,即可痊愈。侄起居如节,左酬如故,读书亦如故,惟不做诗文,少写槽书而巳,侄妇及侄孙儿女瞽平安。

俅岱云现叉有痴,虽不似前年之甚,而其乞甚馁,布难骤然复原。湘乡曩P铁,私孝靡于八月初五出京,竟于十一日丰于献县道中,幸有江岷檎(忠泺)同行,一切附身附棺,必信必诚,欺人义佚之士,与侄袒鸯,今年新化序靡邱柳溪在京火痴而死,一切瞽江君料理,递其灵枢回南。今夫扶铁私之病而逆其死,真侠士也。扶两度之枢行数千里,亦极难矣。

侄曾作邹君墓志铭,兹付两张回家。今年七月,忘付黄芽勺慕予,八月底寄出,巳无及矣。请封之典,要十月十五始可颂思诌,大约明年秋间,始可寄回。

闻彭庆三爷今邦入学,比是我境后来之秀,不可不加意焙植,望于家中贺礼之外,另封贺仪大钺一干,上书侄名,垓示奖励,余不具,侄谨启。

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十七日

【译文】

侄国藩谨启叔父大人座下:

我在八月二十日寄出去的家信,估计已经收到了吧。九月十五日、十六日这两天,已经有信差两次抵达京城,但都没有家里的来信,我想是因为四弟、六弟已经来京了吧。如果还没有来,那从省城回家之前,可以一起寄信到京城。

侄儿身上的热毒,这些天来已经逐渐好转了,头部康复得也很快。新近请了一位姓陈的医生,每天早上吃一钱丸药,而且此人小有法术,已请了三次,每次车马费一千二百文。自从今年四月不幸患上此病,不知请了多少个医生,药也吃了五十多剂,都不见疗效。只有这位陈医生的医术高明,才将脸上的治好,头上的也好了十分之六,身上的还不见大的起色,不过他说:“不出一个月,定可以痊愈。”侄儿近来起居和平常一样,应酬也能支持,读书也跟从前一样,只是不做诗文,少写楷书罢了。侄媳妇及侄孙儿女都平安。不过近日陈岱云以前的老病又犯了,虽然不像前年那么严重,但他自己的精神状态很差,心情郁闷、气馁,恐怕近期内很难复原。

八月初五,湘乡邓铁松孝廉离开京城时,不幸死在了去献县的路上。不过幸亏有江岷樵、忠源同路,一切葬衣葬棺都是二位必信必诚操办,他们是侠仪之士,与侄儿极要好。新化孝廉邹柳溪今年在京城病了很久也死了,一切后事都是江君料理,并送他的灵柩回湖南。现在又在他生病的时候送他赴任,路上死了,又给他办丧事,真是侠义之士啊!扶着两位朋友的棺木,走几千里路,也真难啊!

侄儿我以前曾作过邹君墓志铭,现在寄两张回去。今年七月的时候,把寄回给家里的黄芽白菜种子给忘记了,八月份寄出时已来不及了。请封的恩典,要十月十五日才可颁发恩诏,大约要到秋天,才可寄回。听说彭庆三的儿子入了学,这是我们家乡的后起之秀,一定要多加培养,希望在家里的贺礼之外,另外封一个一千大钱的礼包,上面写上侄儿的名字,作为他的奖励,其余就不一一禀告了。侄儿谨启。

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十七日

同类推荐
  • 人与事(小经典系列)

    人与事(小经典系列)

    《人与事》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著名诗人、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自传体随笔。作者回顾了自童年起的个人生活和创作历程,以“白描式的描写人物性格”手法,记述了他接触过的文艺界人士,包括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白银时代”的代表作家勃洛克、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茨维塔耶娃等人,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家卓越的创作成绩,以及作者当时的心态,为了解诗人后期思想状态提供了一些补充材料。
  •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邱少云

    邱少云

    浴火永生,精神长存。《邱少云》讲述了革命烈士邱少云的英勇事迹,主要内容包括家破人亡、世态炎凉、颠沛流离、绝地反抗、光荣参军、军旅生活、忆苦思甜、立志援朝、满目疮痍、死守阵地、殊死搏斗、英勇反击等。
  • 曾国藩家书(上)

    曾国藩家书(上)

    《曾国藩家书》以清光绪三年的《曾文正公全集》为底本,从一千余万字的“全集”中选取了173篇对后世影响最深远、最能体现曾国藩思想精髓的“家书”,按时间顺序分为:养心之道、自勉之道、成事之道、为学之道、交往之道、理财之道、为政之道、养生之道共八个方面。
  • 名人传记丛书:歌德

    名人传记丛书:歌德

    名人传记丛书——歌德——他是属于世界的:“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民国奇闻异事录

    民国奇闻异事录

    2010年冬,我闲来无事,刚刚从单位辞职,这个时候,死党俞飞过来找我,说要我陪他去一趟西安城郊的终南山,说这个山上住着一些隐士,有的是故事。那个时候,我接了一个编辑的任务,给一家图书公司写一些文稿,大都是些奇异的人和事,手头正缺素材,于是就愉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他是俞飞的一个爷爷,没有出五服,老头有九十岁左右,手脚利索而且思路清晰,不仅如此,他还有记日记的习惯,当他把那三大皮箱的日记和游记给我们从草屋里间拉到外面时,我和俞飞都惊呆了。老头自我介绍,那些都是从民国开始,他所记录和经历过的种种奇人和异事,现在老了,也回味了几遍,就想找个人把这些东西重新写下来,供人们做为茶余饭后的消遣……
  • 名人传记丛书:列夫·托尔斯泰

    名人传记丛书:列夫·托尔斯泰

    名人传记丛书——列夫·托尔斯泰——失去他,俄罗斯成了孤儿:“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法医娇妻:老婆,别动刀

    法医娇妻:老婆,别动刀

    她穿着收腰的鱼尾裙,手里的解剖刀闪闪发着寒光,舌头轻轻地舔了舔红唇,“这里可不是好玩的地方,要是不小心,把你的重要部位给割了,你可别怪我~!”他却反而走到她的身边,直接搂着她的纤腰,“亲爱的,我都被你看过了,你必须要对我负责!”“负责?也行,你变成福尔马林的尸体,我就负责!”
  • 奇点之熵战

    奇点之熵战

    主角是一名叫kenchan.7的男子,长久以来一直重复着日常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激发变量的熵,在奇点不断出现的过程中,kenchan开始了他的异样人生。
  • 超新星联盟

    超新星联盟

    普普通通,没什么亮点的王不二,等待着死亡的来临。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叮,您的系统已到账!】脑海中响起电子音。王不二惊喜,从此劈柴喂马、周游....不对,是出任CEO,迎娶白富美!【叮!小目标:向着一千万进发!时间:两个月。任务奖励3000积分,任务失败:3000积分。(*年轻人成为千万富翁吧!)】王不二“......”你还是让我死吧!
  • 英雄与伟人(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英雄与伟人(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漫游电影的神匠

    漫游电影的神匠

    畅游影视,装备为王。修炼是不可能修炼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修炼,就只有打造装备才能完成世界任务。目前进入的世界有《绣春刀》、《荡寇风云》、《逃学威龙》、《刺客联盟》、《湄公河行动》……
  • 时空交易漂流瓶

    时空交易漂流瓶

    曹操:“大仙,你说的那个飞机大炮给我来一打,我用大小乔和你换!”杨虎妞:“大仙,人家要食物嘛!大不了你想怎样就怎样!”金克丝:“大仙,我要木瓜,我把凯特琳送给你!”……当范成锋捡到一个漂流瓶之后,和各个时空开启交易,人生开挂,一骑绝尘!
  • 甜入心扉之八零小青梅

    甜入心扉之八零小青梅

    十六岁的叶思绵是个通透人,人人都说她是单纯无知小白兔。十六岁的宋瑄长得帅身材好,走到哪都能招来小姑娘们尖叫。叶思绵从小被当做大家闺秀养大。到头来却栽在了宋瑄这又二半吊的小痞子身上。小痞子会害羞,会脸红,会折了花爬到树杈上远远地瞧她。*叶思绵想做个小文青,以后就养着他,宠着他。谁知道当年嘴欠的小痞子,最后居然成了栋梁。*十年前宋瑄一伸胳膊把她挡在大学门前,鎏金大字下阳光正灿,少年意气风发,眉眼夺目又张扬:“叶思绵,我中意你,做我女朋友怎么样?”她推开他。头一回偷笑着红了脸。十年后大漠孤烟直,宋瑄从隧洞深处走来,一身沉稳,硕骨铮铮,锐气不减当年。把她抵在青山石上,他声音低沉又滚烫:“小梧,结婚吧。”她流着眼泪笑弯了唇,一声声地说着好。*曾以为这一生苦涩,却不想甘草熬成糖。*“十年岁月敬誓言,余生温柔只为你。”*对外汉语教师vs研究学者。八十年代的校园到婚纱,把一生岁月谱成行。那些年的一生情长,原来是少年成了伉俪,陪你从日出到夕阳。*【PS:八十年代背景,男女主1V1,身心干净,甜宠无虐,结局HE】
  • 干枯的大地

    干枯的大地

    未来的世界人类想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中。人形机甲骑兵诞生。资源争夺。重重阴谋。永无止境的战争和进化。交杂着人性的善与恶。人类内部的战斗。抵抗外星人。每次战斗都牵连着亲人们的心。鲜血。泪水。一次次的洒落在这片干枯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