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13100000002

第2章 谁来为英雄定义(2)

57年过去了,蒋庆泉倚着栏杆,向鸭绿江对岸举起右手敬礼,久久没有放下。

随后,他们去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一进馆,蒋庆泉便开始急迫地寻找与23军有关的图片。结果在石岘洞北山战役的展台,他看到的只有一幅炮兵阵地的照片。

蒋利回忆,当时老父亲就犯了倔脾气,愣是要把那张照片撕下来。再三劝阻后,他才将父亲拉了出去。

“我恨啊,为什么没有死在战场上。”坐在屋里的炕头边,当年的年轻战士已经变成了83岁的老人。他的头发和胡子都已经白了一大半,脸上满布皱纹,脑门上还留着一道弹片的疤痕。

“战争,把我爸的一辈子都打没了,他却记了战争一辈子。”蒋利说。

蒋庆泉的确老了,很多事情已经记不大清楚,看过的书转天就记不住了,连日子都要每天重新问问儿媳妇才能搞得明白。但只要一提起那段与战争有关的岁月,老人的语气就会变得急促而亢奋,有时说着说着就得捂住心口,休息很长时间。

老人说,有些事情,他永远都忘不掉。

1948年春节刚过,为了能吃上口饭,20岁的蒋庆泉跟着在国民党辽西师管区当兵的堂兄蒋庆云加入了国民党部队。后来,辽沈战役打响,他们随着大部队坐船向南溃败。

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大举过江,前一天的白天,蒋庆泉找到蒋庆云,他告诉堂兄,自己想家,想爷爷和奶奶,“就是枪毙了我也要回家”。蒋庆云举着枪犹豫再三,最终放走了他。

兄弟俩这一别竟是整整41年。直到1990年,蒋庆云才从台湾回乡探亲,那次,他给蒋庆泉带来了一个金戒指和一套西装。

当年,蒋庆泉一路往家的方向跑,结果在一个叫老虎桥的地方,看见一队解放军在烧火做饭。饿极了的蒋庆泉喊了一句,“老总赏我碗饭吃吧。”结果一个首长模样的人挥着手招呼他,“小鬼过来过来,吃饭吗?管够!”

就这样,他加入了解放军,掉过头开始追击国民党军队。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的战斗足迹踏过了江苏、浙江等几个省份,因为在解放上海的战役里表现英勇,还荣获了一个三等功。在浙江剿匪期间,他成了一名共产党员。

蒋庆泉一度以为自己可以回家了,但他的军旅生涯还未结束。1952年,部队开赴朝鲜,准备接替当时的38军。从浙江坐火车到丹东,途经锦州站,蒋庆泉没下车,只在车上喝了两杯家乡的水。

入朝前,蒋庆泉由通讯员被调入步话机排当步话员。那段时间,他觉得自个儿是“一步登天”,不出操也不站岗,一门心思地研究、练习步话机的操作与联络。

年轻的士兵当然不会想到,这部步话机将如何烙进他的命运里。

从战场归来,除了脑门上的一道弹伤,肚脐上的一块刀伤,便只剩下那段难以碰触的经历。如今蒋庆泉还能清楚地记得,回国时见到家里还挂着烈属的牌子,结果发现他没死后,补助烈属的小米就没了。

他再也不愿向任何人提起那些往事。

务农的日子里,村里常有一些复员回乡的老兵,聚在一起聊当年打过什么胜仗。每当这时,蒋庆泉总是说“我没打过多少仗,我就会唱歌”,然后他就开始哼革命歌曲,把话题遮过去。

60年代放映《英雄儿女》,蒋庆泉也带着儿女去看。看到王成喊出“向我开炮”的情节时,他开始偷着抹眼泪,回家后,又躲在被窝里哭。打那以后,他再也没看过这部电影。

陆洪坤曾问过蒋庆泉,为什么不把这段经历告诉家里人?

“那不是我,那是英雄。我是战俘啊,一辈子都烙在心里,抠不掉的。”蒋庆泉这样回答。

蒋利一度以为,父亲心里的这个疙瘩,永远都解不开。

荣誉与耻辱

2010年的一天,刚上完课的蒋利打开电脑,一封新邮件出现在邮箱里。发件者是记者山旭。他也看到了洪炉那篇《寻找“王成”》的文章。

生于1970年代的山旭在东北的一个工业城市长大,厂里有个巨大的电影院。在他的印象中,过去的英雄往往是在影片的最后牺牲,而只有这部电影,往往孩子们还没在座位上坐稳,英雄王成“向我开炮”的呼喊声便会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时值抗美援朝60周年,山旭渴望跳脱“宏大的历史叙事”,去找寻这个“活生生的人性故事”。

但寻找的过程却是一段让人近乎绝望的经历。

尽管知道蒋庆泉的部队番号,但对他的籍贯年龄却全然没有了解。后来山旭得知,67师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第10师,其主要人员来自苏北。整整3个月时间里,他几乎打遍了江南地区所有省市甚至县的新四军研究会的电话,又联系了北京地区的新四军研究会和志愿军老战士组织。

他一无所获。

转机出现在2010年4月,一个军事爱好者朋友激动地找到山旭,说在一篇网帖上发现了一个叫蒋利的人,他说自己的父亲就是蒋庆泉。

此时,蒋利7年前留下的电话已成了空号,山旭尝试着向他留下的电子邮箱发了一封邮件。

当天晚上,他便收到了蒋利的回复。

几乎在同一时间,山旭也联系上了住在北京部队大院里的洪炉。他清楚地记得,当自己把这个消息告诉洪炉时,这位稳重的老作家突然站起身,开始在狭小的屋子里不停地踱步,用手指头盘算着时间,急不可耐地问他,“带我去见见蒋庆泉吧!”

两天后,山旭开车来接洪炉,结果烘炉几乎把家里能找到的所有保健品都搬进了车里。

一进大岭村的蒋家院子,山旭回忆说,蒋庆泉便“腾腾腾”地从门口的石阶上跑了下来,绷直身板敬了一个军礼。

在蒋家,两位老人长谈了近10个小时。洪炉给蒋庆泉带来了一件特殊的礼物——当年在战地为他写的《顽强的声音》的手稿。

这是时隔50多年后,蒋庆泉第一次见到代表着往昔荣誉的证物。

在去蒋家之前,洪炉和山旭先到锦州市松山新区民政局查阅了蒋庆泉的档案。他们发现,在泛黄的档案袋中,大部分材料都是被俘人员的登记材料与认罪书。其中,“这是叛变行为,完全辜负了党对我的培养教育”、“感觉没脸见人,愧对党的教育”……这样的认罪语言随处可见。

洪炉将其中一些材料复印后带到了蒋庆泉面前。看到这些当年亲笔写下的字句,蒋庆泉用双手扣住头,半晌不语。

洪炉记得,他颤抖着肩膀,噙着浑浊的眼泪对自己说:“我是俘虏,但我不是叛徒啊!”

对蒋庆泉来说,那段战俘营中的经历像刀子。

被俘后,因为重伤,他被送到汉城的后方医院,一位美国医生对他进行了治疗。一天,一个瘦高个儿的中国翻译陪着一个大肚子的美国传教士来到病床前。

翻译告诉蒋庆泉:“出于怜悯,出于对你的爱,出于联合国军的人道主义精神,给你三条路,第一条去日本,送你去学习;第二条上台湾;第三条你回大陆。”

蒋庆泉当即选了回大陆,翻译提醒他:“共产党对俘虏是最痛恨的,比恨我们还邪乎。”

“就是剐了我,我也得回家!”蒋庆泉记得,他当时这样回应对方。

和其他坚持回大陆的志愿军战俘一样,他随即也遭到了对方要在他胳膊上刺下“反苏反共”以强行令其就范的威胁。

“要想刺可以,取刀去,这两臂你砍去,你随便刺。你这是断了我回家的归路,要硬给我刺,我宁可把舌头咬断了!”回忆到这里时,老汉挺直了腰板。

字最终没有刺成,他随即被剥夺了所有优待条件,送往釜山战俘营。在战俘营中,他用发来的药向韩国伙夫换来铅笔头,在纸上写下“我要回家”,还组织战俘营的志愿军们一起唱歌,唱《团结就是力量》。

1953年8月的一天,蒋庆泉和部分坚持回国的战友,突然被带出战俘营,押上了一艘登陆舰,被关进了铁笼。他们一度以为自己要被处决。

实际上,朝鲜战争已经宣告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

蒋庆泉回忆,在交换战俘的现场,大伙“炸了锅一样地哭”,祖国的同志过来了,递给每个战士一盒大中华烟。他把上身的囚衣和鞋子都脱下来,狠狠地扔到了地上。

他觉得,回国了,要把所有耻辱的印记都扔掉。然而他最终发现,有些印记是永远扔不掉的。

如今蒋庆泉的桌子上,常年摆放的一本书叫《荣辱悲歌——一名志愿军女俘的坎坷人生》。

让我重活一回人

洪炉决定帮助蒋庆泉解开心结。

他曾经和几个志愿军老兵去过一次美国首都华盛顿,发现在城市的中轴线上,林肯纪念碑的西侧立着韩战的纪念碑,东侧则是越战的纪念碑,纪念碑上面刻有所有战死士兵的名字。这让他感动不已,“对于失败的纪念,是对战士生命价值的尊重”。

“战或许是错,但败不是错。战争或许有错,但战士没有错。”洪炉说。

离开蒋家半个月后,洪炉和山旭把蒋庆泉请到了北京。这是蒋庆泉第一次参加志愿军老兵的纪念聚会。

在那次聚会上,有这样一幕场景令洪炉感动不已。当主持人在台上讲出蒋庆泉的故事时,台下坐着一位志愿军某兵团的老政治部主任。这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执意要起身上台,身旁的两位助手阻拦,结果90多岁的老将军说:“就是死,我也要上去。”

吃过两片药后,老将军被搀扶上台。他颤颤巍巍地握住蒋庆泉的手,然后把自己胸前印有“和平万岁”的纪念章摘下来,交到了蒋庆泉手中。

“你是真的英雄!”老将军说。

“谢谢首长!”蒋庆泉敬了个军礼大声说道。

“这一天不晚呐,不晚。”每当提起这一幕,蒋庆泉的声音便开始颤抖,“让我重活一回人,真正在人前当个实实在在光明磊落的人。”

从2010年开始,由于洪炉和陆洪坤这两位当年的亲历者站出来为蒋庆泉“王成般的英雄事迹”作证,多家媒体都跟踪报道了此事。慰问电话纷纷从全国各地打来,最远的甚至包括旅美的华侨。

但蒋庆泉的生活依然平静,他仍然要和老伴儿推着三轮车上集卖鞋垫,仍然抽着1块钱一包的大丰收牌香烟,仍然要照料院外种下的小葱和韭菜。

不过子女们说,一些微妙的变化正在父亲身上悄悄地发生。

他跟小孙女要来了破旧的新华字典,闲了便写上几首关于那场战争的“对仗句儿”。不到一年的时间,稿纸便堆起了半米多高。他还常常念叨起一个美国大兵,那是在一次近身肉搏战中被他打跑的对手,他会指着自己肚子上的伤疤笑着对老伴儿念叨:“这就是他留下的呀,也不知道他现在过得怎么样?”

洪炉曾跟蒋庆泉讲起过关于美国州长的故事。

他告诉蒋庆泉,奥卡拉汉州长在看过《英雄儿女》后,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进而觉得,双方的立场和价值观不同,“那个中国兵只是坚持了他的价值观”。

后来,奥卡拉汉一家都成了促进中美友好的积极人士。他也一直在筹划,想以自己的经历拍摄一部美国版的《英雄儿女》。前几年奥卡拉汉因病辞世,去世的时候还特意交待家人,一定要完成这部影片。

最新的消息是,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将在联合国大厦前开拍,那里有一座给枪管打上结的反战雕塑。筹备组的工作人员专门托洪炉转告蒋庆泉,“这将是一部为了历史和人性而拍摄的反战电影”。

“好事,这当然是好事。”提起这件事,蒋庆泉朗声笑起来,“我还想去给那个州长扫扫墓,替于树昌,也替我自己。”

〔本刊责任编辑 君早 薄其红〕

〔原载《百花》2011年第6期〕

同类推荐
  • 酒暖回忆思念瘦

    酒暖回忆思念瘦

    本书是根据著名作家陈清华在部分大专院校和各种读书会讲座的讲义整理而成。作者以唐宋词人的风花雪月和经典词作为线索,通过对唐宋词人及其脍炙人口的名篇的趣味化解读,讲述了著名词人与词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常有知人论世之语。同时,作者结合温庭筠、李璟、李煜、柳永、范仲淹、张先、晏殊、宋祁、欧阳修、王安石、晏几道、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蒋捷等词人的身世背景、性格学养、情感经历等方面,来探寻唐宋词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及词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 佳佳视界

    佳佳视界

    世界充满了起伏的变化,执著的赶路人能真真切切聆听到自由的呼吸。大自然孕育了自由的孩子。飞瀑奔流,跌宕间与山川为伍;鹏程万里,游远方,直插云霄。即使青石板上款款走过的清泉,也同样舞蹈着自由的华尔兹。大自然给了万物自由的权利,它平等,简直,更不经雕琢。人也同样的,人是大自然最得意的作品,追求自由是种本能。自由不羁的翅膀,当我们在襁褓中时,就蠢蠢欲动,我们用力挥动拳头以求“自由之身”。曾在日记中最宝贵的一页夹上了根头发,以便隐私被偷窥时及时发现,让这片自由的天空不染一丝杂质。
  • 有思文丛:从清晨到日暮

    有思文丛:从清晨到日暮

    本书是小说家弋舟的一本散文集,由“异乡·寓言”、“无远弗届·书与人”、“和光同尘·创作谈”3辑37篇文章构成。内容涉及对历史的哲思、对生活的体悟、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对创作经验的总结。本书的语言极具特色,长短句错杂,耐人寻味。
  • 机智老爸机灵儿

    机智老爸机灵儿

    爸爸课实用读本《机智老爸机灵儿》主要呈现的是一个作家父亲的生活体验和教育体验。在表现形式上,刻意选用较自由的手记体,似小说,似散文,似随笔。初看似乎杂乱,但在这似那似中,充分展示出其独具的文学才华以及极富参考价值的教育思考。幽默机智当然是《机智老爸机灵儿》的最大特点之一。不管从何页开始,读者获得的最鲜明印象都是:这家伙,挺机智,很幽默。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情况,这位老爸总可以“机智”起来或“幽默”一嘴,使事情具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和作用,从而使老爸嘴里的“少爷”也“机灵”起来,长此以往,“少爷”想不是“机灵儿”都不成了。
  • 历史的真相

    历史的真相

    《历史的真相》是“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之一,这套丛书共收入了8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8部散文集,包括李国文的《历史的真相》、陈忠实的《俯仰关中》、刘心武的《人情似纸》、宗璞的《二十四番花信》、迟子建的《我对黑暗的柔情》、周大新的《我们会遇到什么》、熊召政的《醉里挑灯看剑》和刘玉民的《爱你生命的每一天》。这套丛书是国内第一次将多位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散文以丛书的形式集中呈现,反映了他们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和独特风格。书中不仅包括他们过去的散文佳作,也酌选了每人最新的散文名篇。
热门推荐
  • 职场新人不可不知的98个职场秘密

    职场新人不可不知的98个职场秘密

    本书从资格培训、职业中介、岗位招聘、签订合同、薪酬福利、管理手段、同事关系、社交应酬、离职跳槽9个环节出发,把隐藏在其中的鲜为人知的职场秘密一一摆到读者面前,并深入剖析其中的奥秘,以期为职场新人提供帮助。
  • 韵史补

    韵史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时光韶韶不负卿

    时光韶韶不负卿

    莫芷凡跟同班男同学一起参加教授餐叙,某男:”不准交男朋友。”,打包带走。莫芷凡约了某集团CEO谈采访,某男:”不准跟别的男人有私事。”,打包带走。宴会上,某男介绍:”这是我女朋友,莫芷凡。”Excuse-me?咱们不是传说中的青梅竹马吗?某男:”不,是祈太太。”莫芷凡怒,谁来告诉她,这个一走九年又回归的竹马是咋回事?
  • 机械气球

    机械气球

    科技与魔法的碰撞带来的是毁灭,瑰丽而宏大的战场之下生命显得如此渺小。平凡的小人物在绝望中生存,眼看着希望的一步步破灭,还能否燃起生的渴望。
  • 父母,请这样和孩子沟通

    父母,请这样和孩子沟通

    本书为广大父母打造了一把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让父母们去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从而找到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使孩子心甘情愿地与父母配合。以真诚的态度倾听,孩子才肯吐露心声,设身处地地体谅孩子,孩子才会体谅你的良苦用心,如此良好的亲子沟通方能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 土梨岗村

    土梨岗村

    描写土梨岗村人变化成异形,并创造了第二星球的英雄人物塑造
  • 长路且歌

    长路且歌

    江湖似海上行舟,人生如逆旅游人。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我想传达的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人生在世,最不能舍弃的东西应该是什么。一个自小在山村长大的少年,被卷入乱世,被世道裹挟着前行。先生、朋友,他们教会了我很多东西,道理在书上,剑在我手中。在这个世道里,无论遭遇多么黑暗的日子,唯心须永远澄清光明。这是一本慢热型的书,最适合老书虫慢慢品读,小书虫直接从第二卷开始看起也是可以的。
  • 风月帝国

    风月帝国

    天雷降世,在雪山老神仙的精心养育教导之下终成大器,恰逢强敌入侵,数十万大军溃于朝夕,圣子为力挽狂澜于危难,在一众兄弟好友的帮助下受命出关,少年英雄们,视百万敌军如无物,连战连捷,终成一代贤臣名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彼岸之花续三世之缘

    彼岸之花续三世之缘

    三世了,你每次身上都会有彼岸花印记的存在,也正是因为这样,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能找到你,我们经历了三次结局,但每一次,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