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14200000001

第1章

来源:《山西文学》2011年第12期

栏目:小说

七里沙

沙城在沙岗的后面,过沙,足七八里,便是清河了。登船,竹篙一点,数丈开外,清流破处,堆起一蓬碎雪,望得见对岸掩在丛绿中的泥墙、瓦舍、草垛。树呢,则团团状状,抱了屋舍,绿得庄重。多是独院,一重瓦檐不经意探出一角,鸟儿扑过,生机勃勃。牛哞声则悠悠长长,惹人向深处去。野花偎岸,堆得台阶一般,倾斜至河岸,铺展开来,洇濡一片,随了河风灵秀,湿漉漉的,拧一把,水淋淋的,扑上岸,渗入瓦墙,青苔茸茸;袭上面庞,浸入肌骨,香了清河。

舍船,一投足,便是秦砖汉瓦的皇天厚土了。缘岸迤逦,烟柳雾中,足点花深,香湿鞋袜时,猛抬头,已是胡天胡地了。秦风晋俗,蒙地情态,这里是鸡鸣三省之界。

早先年,沙城没有人烟。一丘丘黄沙,一线线柔肌,丰丰腴腴的曲出天下最美的线条。风一吹,轻烟一样的白沙水柔向低处。一缕缕一缕缕,若风掠少妇的薄纱一样,若隐若现。清河如镜,呈现的多是愁颜郁面,愁肠百结,生出无限相思。晴天丽日,偶露天姿粉黛,一河两岸无颜色。

这里是走口外的地界。

当年太春辞别玉莲走西口,过了黄河,第一晚就宿到这儿,孤身荒旅,四野风声,回望故里,牵肠挂肚,不觉泪长流。他不知道,多少年后,一曲《走西口》便缘着他的脚印,回肠荡气地撵过来,碎了多少离人泪。也不知有多少人就是怀着这曲子离开故土,演绎出多少人生的悲欢离合。

走时,一步一窝土,拔脚时,全没有痕迹,风过沙扬,依然陌路。这一年来了个走草地的先生,到这儿病了,便歇一宿。第二天一早,起不来了,躺在路边。一拨儿一拨儿的人走过去,看他实在没有气力支持了,知道他今生走不断这片黄沙了,就留些吃食放在他身边,道一声珍重。有人便问了籍贯、姓名,告他安心,日后有机会告他故里亲人。有多带衣服的,便送他一两件多余的衣服,抵御风寒。也奇,白天沙子给太阳晒热,蒸了一天,慢慢地居然有了好转,举目荒野,四面黄沙,拖着这病重之躯能到哪里去。眼瞅着走西口的人实在苦,不如就在此地搭个窝棚,也使那些后来人有个歇脚的地方,也算报答世人的好心。渴极了,便想挖一些湿土,凉一凉爆起泡的嘴唇,没想却水如泉涌。尝一口,清冽甘甜,汩汩不断,成一泉,扩地成积潭。于是便取土和泥,搭一草棚。渐渐繁衍成一店,孤零零的于黄沙中独立。到夜晚便有旅人歇脚,这漫漫黄沙中第一次有了烟缕灯火。有了灯火,便渐渐衍出一条小街,骡马店、草料房、掌坊,慢慢有了豆腐店、醋房、缸房、油坊、小饭馆,百货自然便云集到一处了。从口里往口外谋生的人便不往前去了,就在这里住了下来,缘路便多了些高低错落、参差不齐的房子。为生计,有一些积蓄的,便买卖一些零碎,针头线脑,油盐烟草,撑一面幌子,标识,一街幌儿红。有苦力的,便辟出一块地,随便挖一个坑,泉水突突的,种蔬菜。几年,便人烟繁茂,官家便来取税,人多了,自成一镇,渐聚财富,屋舍积安,殷实人家便有了。正好是晋、陕、蒙交合处,南来北往,走一线,达包头;过阴山,往后套,通宁夏;依水路,顺河而下,一船便可下到汴州,晋、陕边地沿河州府可泊河船,人货两旺。

繁杂间,清朝便过了鼎盛之时。

民国来得急些,几声枪响,便是又一朝代。

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沙城便闻名晋、陕、蒙,“声闻胡地三千里,鸣贯晋陕十六州”。

正月里,每家商号门口堆一堆旺火,高跷、龙灯、旱船,围了旺火狂欢。大户人家家门前一盏红灯笼,小户人家便挂一盏灯。实在没办法的人家,也要放个碗,碗里搁点油,浸一捻,点了,整夜红红的。一街爆竹,噼噼啪啪,二踢脚嗵吧嗵吧炸一天纸屑。夏夜,沿街摆了许多小桌,注一壶新茶,闲说聊斋。也有温一壶酒的,谈天说地,戏谐论趣,老了岁月,茂了草木。

同类推荐
  • 铁血汉子

    铁血汉子

    一九四零年的一个秋夜。洪湖县城的县府大厅,灯光灿烂,歌舞升平。正厅圆桌旁坐着日本中国派遣军第十一军第六师团第十一旅地区司令金崛和新就职的自警团长兼保安大队长和清剿大队长黄标。满厅满桌座无虚席,各界首脑人物和他们那些花枝招展的太太小姐。厅上,红灯绿酒,笑语纷飞,显示出战乱时期的“和平”景象。酒过三巡,金崛司令学着中国人的礼节,擎酒一杯,站起身来:“各位,今天欢聚一堂,是为了庆祝我的好朋友黄标阁下荣任就职庆典,我代表大日本帝国和武汉大本营委任黄标为上校自警团长。
  • 水浒传

    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官逼民反”这一主题作为线索,描写了一群不堪暴政压迫的“好汉”揭竿而起的故事。小说讲述了聚义水泊梁山、接受招安然后失败的整个过程。全书故事可以以宋江受招安前后分成两个部分,受招安前是梁山英雄发展壮大、对抗朝廷的过程,受招安后是起义军为国尽忠、损失殆尽的悲剧。贯穿始终的,是一种在特殊历史环境下的“忠君报国”思想,和具有浓重平民色彩的英雄主义精神。
  • 匪王传奇

    匪王传奇

    抢掠行动胡子四梁八柱冲锋在前,前打后别,不然不配做四粱八柱,威望是杀出来的,危险时刻方显英雄本色。生死换来荣誉、成就、地位、板力,流贼草寇论功行封,立功要用鲜血换。小胡子的话令她震撼:不死几回当得上大爷?她竟然爱上了匪首,警察局长逼婚不成害死铁匠铺掌柜,在嫁给土匪头子和警察局长的选择上,她毅然决定做压寨夫人,后做上土匿大当家的……
  • 此文献给少女w

    此文献给少女w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那年打仗(中篇小说)

    那年打仗(中篇小说)

    小说以“那年打仗”的历史心绪为主线,描写陈春生、黄虎臣等几位“越战”老兵的人生经历与命运浮沉,以战争与和平年代的巨大反差揭示不同时期的人生况味,读来五味杂陈、令人感慨。一陈春生是个城里人,但他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干草和牛粪的混合气味,这种气味似乎被揉进了他的皮肤,老远见到他,我眼前就会出现插队时经常打扫的牛棚。我猜想,八岁那年他被挂红袖套的人带走,或许在某个养过牛的黑屋子里被关过较长时间。但我始终没敢问他,害怕触动他不堪回首的童年记忆。记得当年,我赶到长江边那座古老的城市时,他已经获释回家一个星期了。
热门推荐
  • 别让外界浮躁了你

    别让外界浮躁了你

    《别让外界浮躁了你》:读其文,识其人,识其人,知其心,海亮的文字与他的生活,其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看上去散淡随意,细咂却是绵绵不尽的爱,是一份让人敬佩的认真。由周海亮编著的《别让外界浮躁了你》共6篇,主要内容为起身的饺子落身的面,原谅别人等于解脱自己,我真的闻到了花香,暗夜的明灯,寻找一处桃源,尊重每一扇门。
  • 炫世魔卡

    炫世魔卡

    这是一个魔卡的世界,每个生命体内都会孕育而出。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唯有魔卡才能攀至巅峰!
  • 鱼跃农门

    鱼跃农门

    投身农家的杜小鱼发现,原来小农女真不是那么好当的…… 地少要买田,没肉吃要开源,看病看不起要自个儿学医,除了种大米外还得寻找合适的经济作物,总之,纯靠天吃饭绝不靠谱! 所以,她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农书绝不离手,种田高手绝不放过,杜小鱼相信,只要努力,日子总能越过越好,一切都取决于态度! (新书闺门春事已开,求收藏求推荐!)
  • 盖绝九域

    盖绝九域

    郭囿发现自己不是人,自己老子竟是仙界大佬,其中究竟有什么秘密。
  • 神医宠妃:太子殿下好腹黑

    神医宠妃:太子殿下好腹黑

    她是阮府嫡女,却被庶母夺权扔到乡下!返回京都,正准备撸袖子大干一场,却偏偏被腹黑的太子殿下拿住了把柄。她装柔弱,他一挑眉毛:“难道那天爬上皇宫大槐树的不是阮小姐吗?”她施计谋,他嘴角冷笑:“阮小姐这雕虫小技还敢在本宫面前显摆?”坏了她美好姻缘,夺了她锦绣前程,他振振有词:“从今往后,你便是本宫的私有财产!”“对不起,太子殿下,小女有心上人了!”“心上人?”他嘴角微挑:“是谁?看本宫不弄死他!”
  • 倾城才女:冷对万夫

    倾城才女:冷对万夫

    青袍少年冷冷的看着静静坐在石头上的人,只见这人一袭青色衣裤……她不由得挑挑眉。乌黑的长发随意束起,只用发带绑住。额头上帮着一条长长地红色发带,似乎是遮挡着什么。五官精巧,哪一个单独放着没有什么特色,可是这五官放在一起,给人一种灵动感。只是,为何闭着眼睛?长长地睫毛在眼下投下一抹浅淡的阴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三月有晴天

    重生三月有晴天

    “妈妈,等我,下辈子我还会是你的女儿”顾晴说完往下一跃,记忆如流水一般往前流逝。画面定格在一个翩翩少年!顾晴睁开了眼睛,眼前一双大大的眼睛正紧紧地贴在她的脸上……
  • 我可能是个假孩子

    我可能是个假孩子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次不是别人家的孩子。。。。。
  • 小岗村四十年

    小岗村四十年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1978年,这个村庄的18位农民以捺手印的形式大胆实行包产到户,开启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声,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40年时间过去了,小岗村从“包一代”繁衍出“包二代”“包三代”,营生方式从单一的农业经济,发展出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多种经营模式。小岗既不平凡,又很平凡,他们在转变的过程中、在光鲜的成绩背后,有诸多鲜为人知的付出和坎坷。小岗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当代中国众多农村的一个缩影,小岗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农村的改革开放史。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作者前后1年多的时间内,数十次走进小岗村,以及小岗村人足迹延伸的地方,采访了100余人,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用《史记》中《本纪》《世家》《列传》的手法,描摹了50多位人物40年来的人生轨迹。通过对“大包干”第一推手陈庭元、“大包干”带头人家族、走出小岗的小岗人、走进小岗的新小岗人的真实记录,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小岗村40年来风雨烟云和成长成功。除掉严俊昌、严宏昌、关友江、严金昌等著名的“大包干”带头人,严余山、关正标等“包二代”外,书中描写了更多普通的小岗人和新小岗人,比如造电动车的徐家有,李帅和他的兄弟,走向宝迪的刘永旺,女博士严艳等。无论是在小岗,还是在异乡,他们因为小岗,而拥有了小岗人的禀赋,血脉与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相连,与甘于奉献的沈浩精神相伴,书写了更多的别样人生。书中很多人物和故事都是第一次呈现,在写作过程中无论人物自述还是资料索引,作者都力求原汁原味原风貌。不求其他,只为反映中国农村改革40年,书写小岗村的《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