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3100000011

第11章 吾土吾民(3)

大饥馑刚刚过去就发动的“四清”运动,实际上是一场专门针对农村和农民,甚至像给过去的失败找替罪羊,给农民一个说法的一场“革命”。领导“四清”运动的国家主席,就像当年领导解放区土改一样,抛开原有农村基层组织,派工作队进入农村直接访贫问苦发动群众,一时间,解放以来共产党一手扶植起来的乡村精英几乎全部成了斗争对象。斗垮了干部,然后再重新划地主,将“漏网的阶级敌人”揪出来,实现农民的二次解放。但是农民对这二次解放,其热情比之第一次解放可谓天壤之别,连“勇敢分子”比之从前也有猫虎之别,我们前面提到的林村的那位背信弃义的林山,虽然无耻的程度不减当年,但冲劲与狠劲比吴家兄弟可差远了。接下来,国家主席和他热情的夫人发现他们原来错会了意,运动其实就是要革他们的命,找替罪羊的话,也要找个个大的。于是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

对于“文革”,乡下和城里感觉大不一样,城里锣鼓喧天的时候,乡下很可能鸡犬不惊,连农村的红卫兵都嫌乡下闹得不起劲,纷纷进城去做革命的马后卒。这回革命先锋轮到了学生,而学生再狠也狠不过当年做过流氓的前辈,后来经前辈的点拨,也狠了起来,但那是在城里。当然,某些偏僻山区也发生过将出身不好的人全杀掉的惨剧,但毕竟是零星的个案,就整体而言,“文革”中大的波澜都发生在城市,而且是大城市。农村里不是没有“阶级斗争”,只是任谁家里都没了油水,一次次斗那些死老虎,无论如何也提不起精神,没有土地不说,连浮财也没有半分。任凭上面怎么号召,斗人和被斗的农民似乎已经被整疲了,反正怎么革命,怎么跟革命,只要不跳出龙门,都混不饱肚子。

所以,后来人们回忆“文革”,乡下人和城里人的感觉是大不一样的,就像《林村的故事》里叶书记讲的那样,乡下对“文革”根本没那种惊心动魄的感受,只是由于流传的铺天盖地都是城里人有关“文革”的故事,后来和外面的人才以为当时全国都一样的疯狂,其实,乡下只抽了几下筋而已。

不仅如此,就那个时代而言,乡下似乎还因为“文革”的缘故感觉到了某种优势。作为具有反智主义倾向的运动,农村贫下中农的地位被提到了仅次于解放军的高度,其荣耀感总可以有一说;“文革”中农村的教育发展得虽然有点像大跃进,但毕竟使农民的孩子有了空前绝后的入学率。赤脚医生虽说水平不高,但毕竟让农民有了医药;更重要的是,经过一场场运动,农村的干部们大多噤若寒蝉,像《林村的故事》里讲的那样,连吃饭都不敢比别人多吃一口的虽然也不多,但作威作福的毕竟少多了。

前段时间,某位海归学人写高家村的故事,由于说了几句“文革”时期高家村还不错之类的话,曾经引来一片讨伐声,依我看,这主要是因为城乡感觉的差异造成的误会,闹不起来,破坏就少,那点实惠的事情就都露在外面了。当然,乡下的“文化大革命”感觉不那么惨,并不意味着当时的乡下就不惨,恰恰相反,是因为那里惨透了,连二两油都榨不出来,所以才闹得不凶。当时农村几乎所有人(包括一些老实巴交的干部)都半饥半饱地捱日子,穷一点的地方,吃盐都要靠老太太的鸡屁股银行,就这样还要学大寨,脸朝黄土背朝天(就算磨洋工也得在日头底下晒着),自带干粮无偿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可能给后人造了些福,但在当时确是地道的苛政)。革命的热火劲过去了,革命的先锋没用了,城里安置不下那么多学生了,就将他们统统打发到乡下,说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其实还不是跟农民争饭吃。

说到底,像“文革”这种自上而下的政治运动,想要动起来必须具备起码的物质条件,当年义和团起来的时候还有人供应大饼呢,而“文革”时期的农村,连大饼都没有,所以红卫兵在农村也就闹不起来,只好进城。

其实革命对于农村的最大贡献,就在于营造了一种特别的社会生活氛围,越是接近农村的权力结构,这种氛围就越是浓烈,这是一种如《林村的故事》所讲述的村人相互仇视和防嫌的氛围。并没有哪个领袖喜欢这种氛围,然而没有这种氛围,革命就无法顺利进行。在这种氛围里,亲情、乡谊和乡里道义被一次次碾碎,日常伦理被践踏。人分左中右,等于三六九等,那些被定为高成分的人,永久地被打入另册,只要有一点运动或者革命的压力,周围的人就会自觉地以攻击他们来证明自己的立场。人们相互的告讦从针对另册人物始,很快就传染开来,化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运动的主导者,无一例外地会将这种告讦视为“革命性”,如果这算是革命性的话,农民的革命性是在不断地增强的。没有运动,大家还可以相安无事,然而一进入运动状态,人人就立马变了模样。在《林村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一个出身不好的人,会由于一首诗而被告发,一个农民怎样因为说错了一句话而进了监狱。村里的权力斗争,可以你死我活,无所不用其极,有巫术暗算,也有致人死命的伤害,因此而丧命的人,只因为出身不好,就死了白死,没人过问。像这样的事情,在中国的农村,没有丝毫的地域特殊性,在任何地方都能毫不费力地找出一堆。运动,就意味着人整人。问题是,在经过多次的运动以后,即使不再有运动了,氛围也会流传下来,继续毒害着人们的生活。

经过那个时候的人都知道,“文革”结束,改革开放之初,全国绝大多数农民怀着对大包干的热情,争先恐后地告别上个时代,在很短的时间内,曾经人手N套的《毛泽东选集》和小红书,以及每人一把都不止的毛泽东像章,迅速地从人们视线里消失了,后来居然进了古玩市场,成为人们收藏的“文物”。

然而,曾几何时,告别毛泽东时代的人们开始怀旧了。像《林村的故事》里那个将海外来的黄教授当成毛泽东派来的救苦人的老妇人固然不多,但怀念毛泽东的农民却并不在少数,甚至希望再来一次“文革”的人也大有人在。尽管革命也许有鸦片一样的成瘾性,但我相信绝大多数渴望“革命”的人,并不是真的想要回到过去,只是对现实不满乃至愤怒罢了。

耕者有其田,就会天塌地陷吗?

网上盛传的新的土地改革,也许快要成为事实了,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可望获得有条件的流转权。这意味着农民对所耕作的土地,终于有了不仅仅限于生产上的支配权。这种权利,很有点类似于清朝江南地区获得永佃权的那种田面权,即田底权,土地所有权是地主的,但田面权,即土地的永久经营权,却属于经营者,可以出让或者典押。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中国农民终于在耕者有其田的道路上,在物权的意义上前进了一小步,可喜可贺。

自打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在革命时期响遏行云的“耕者有其田”,即分给农民土地的主张,在很长时间内都是禁区。很多大牌学者都极力反对给农民土地,在他们看来,只要把土地给了农民,农民就会把它随意卖掉,随之就会造成土地兼并、农民失去土地变成流民的巨大社会问题,土地只能公有,由政府看着,才会避免悲剧的出现。好像农民都是傻子,对自家的东西很不在意,非得这些学者和政府来操心不可。

然而在现实中,法律上标明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往往都是通过地方政府之手,贱价卖给了开发商,或者自己强占,造成了一拨又一拨失去土地的农民上访者。

这些学者的担忧(如果真的是担忧的话)并不新鲜。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农民刚刚分完土地,就有人出来这样讲了。说是土地分了之后,农村中出现两极分化,富的富,穷的穷,贫下中农又有人卖地。山西省还特意做了调查,根据这个调查,说是农民出卖土地的情况很严重。一时间,土地兼并、农民卖地的舆论甚嚣尘上。

我就奇怪了,其实那个时候(1953年底到1954年),农民刚刚分到土地,早一点的种了两三年,晚一点的一年都没种上,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出现两极分化了呢?农业生产的周期都是以年来计算的,就算发家致富超快,也没有可能在两三年内从一个大体平均的水平上,突飞猛进变成地主的。况且,古代社会土地兼并,往往不是官僚置产,就是豪强抢夺,这两个条件,在上世纪50年代初根本就不存在,兼并和两极分化从何说起呢?

同类推荐
  • 大唐,请开始你的表演

    大唐,请开始你的表演

    翻开千年前,恢弘大唐,大戏正在拉开。在朝堂,高力士为他脱靴,杨玉环为他磨墨,唐玄宗为止赤足击鼓!在战场,他如戏中一般力挽狂澜于既倒!在诗坛,诗仙、诗圣、诗佛、诗星一一为止写诗,杜甫更是为他写下了《春日忆马小年》《夏日忆马小年》《秋日忆马小年》以及《冬日再忆马小年》!在东方大唐,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书纷至沓来,他是戏曲曲艺之祖!在西方中世纪欧洲,伴随远征军,西方戏剧、歌剧,绽放光芒,他是歌剧戏剧之父!他,就是穿越到了大唐一个即将散架的戏班少班主身上的,青年戏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传统戏曲一级演员马小年。另:本书非历史正剧,主线传统戏曲,请轻松使用,切勿较真。】
  • 极品国士

    极品国士

    一夕之间,苏烨穿越到初唐一个地主家的傻儿子身上。这是武德八年的夏天,再过一年多,历史上那位有名的皇帝就会即位,开始一段很长时间河清海晏的盛世。忙忙碌碌的苏烨,只想咸鱼过这一生,种种地,做做美食,出国旅旅游,引进点异域物种,没事写写诗唱唱歌搞点发明什么的……
  • 如意状元郎

    如意状元郎

    最强大脑冠军选手,用脑过度,竟然穿越了。在考虑建功立业还是富甲天下之间,李想选择当一名安静的赘婿。“夫君,马上就要科考了,不去看一下书吗?”做官是不可能做官的,这辈子是不可能做官的。“小娘子,你家商铺被我爹给封了呦。”“……,取我笔来!”三元及第,金榜题名……真香!
  • 三国封神系统

    三国封神系统

    东汉末年,岁月峥嵘,天下纷乱,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天下豪杰起于黄巾,盛于三国,终于一晋。历史记住了三国,记住了两晋,唯独把黄巾扫落尘埃。这是一个从黄巾开始的封神故事,纷乱的东汉终将变成黄色的海洋,而我则将成为至高神的使者,推动历史开向不可测的远方。
  • 北京往事

    北京往事

    本书作者用北京人特有的方位感,以时间为横轴,从远古的青铜时代到近现代的革命运动;以空间为纵轴,从中心的紫禁城到郊区的明十三陵,层层铺开,娓娓道来。
热门推荐
  • 千亿萌宝:腹黑爹地,超给力!

    千亿萌宝:腹黑爹地,超给力!

    意外怀孕,她独自养大孩子,六年后他强势而又霸道的闯入她的生活,带走孩子,将她们母子绑在了身边……“女人,你最好安分一点,别想偷带着孩子跑。”“你休想,我儿子姓纪,不信靳,他是属于我的!”
  • 老祖太嚣张

    老祖太嚣张

    渡劫期老祖在和小世界的天道同归于尽之后,被炮灰系统阴差阳错得绑定了,于是重拾仙路,收集神识碎片的同时,把嚣张之名贯彻到底!注:本文无cp
  • 死小孩路过

    死小孩路过

    一个没有想法、没有愿望、没有可能的死小孩,追寻着什么的故事。
  • 最受感动的爱心奉献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最受感动的爱心奉献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奇怪的面试、美洲豹的对手、富翁的大房檐、访问敲石工人、最后一片绿叶、“勤”“俭”不分家、栅栏上的钉子等等。
  • 万界未来系统

    万界未来系统

    偶然获得万界未来系统的陈枫,从此开启了一条全能之路,医术,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神奇的医术。武道,这人怎么突然就突破境界了?音乐,那是歌神陈枫吗?我是他粉丝。车技,我的男人比车神还牛十倍。游戏,这不是一个人的游戏,不,这是一个人的游戏。陈枫也不想高调,奈何实力不允许啊!有完本好书(我的绝色冰山总裁老婆),欢迎阅读。
  • 笑话故事

    笑话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假如那是爱

    假如那是爱

    她叫小紫。女的,为什么要特意声明呢?女小紫的某资深好友说:“小紫你太拧了,太主见了,太义气了,太霸道了,你怎么不是一男人呢?”小紫其实很女人,喜欢浪漫,喜欢发呆,喜欢购物,高兴了没心没肺地笑,伤心了咬着嘴唇哭。如果真生气了就是什么也不说。小紫最大的梦想是成为小说家,和贤妻良母。但是她好像很难梦想成真,因为......他,沈之夏聪明睿智,深不可测,事事求完美,是众星捧月的人物,但是他的人生从遇到萧小紫开始就注定颠三倒四了......
  • 如果爱忘了

    如果爱忘了

    始于风雨街头,陷于欲望之枷。聚在世之沧桑,别于满目琳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画问至尊

    画问至尊

    画湖之画,从虚幻中走出,闯入了秦语的视野,至强的仙女看好他,给了他一次重生的机会,秦语从废体蜕变成了一种强大无匹的体质--玄黄体。修仙宗门的天骄遭他横扫,王国的公主被他镇压,强横的上古部族亦是被他征服,圣地、神教、王朝、神宗……他一路横推了下去。
  • 一夜王妃

    一夜王妃

    因势力弱,她被迫代替姐姐和亲。在仅余的能力下她唯一的要求是不嫁进宫中,不愿走母妃当年惨死后宫中的路。却想不到皇兄为她安排的竟是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恶魔王爷。新婚之夜,他演泽温柔,宠溺一夜,没想到温存没散之时却给她一个不洁之罪,废她王妃之位。她个性骄傲,从不知何为认输,凭着公主的傲气与他周旋,坚持着自己的王妃身份,在他的府上自居女主人,却不知最终等她的是真情还是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