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8900000026

第26章 死战革命党(2)

殊不知双方一交火便显出了总体力量的强弱,革命党中集合了一批年轻有为,章也写得虎虎有生气的人才,如汪精卫。梁启超初读他的文章,以为是无名小,及至读完不得不叹道:“好生了得!” 改良这派中,真正能写大文章的康梁而已。康有为其时名声已经太旧,又不时“衣带诏”及华侨所捐款项问题困扰,影响力已大不如前。于是便只有主帅梁启超一个人实行挑灯夜战、车轮大战。夜著作,今日与孙中山论,明日和章太炎战,后天再同汪精干,实在是累极。

孙中山长期从事反清革命,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在政治上考虑又胜过梁启超一筹--比如对中国老百姓极有号召力的平均地权”说,革命党主张在政治制度变革的同时,改变现土地占有关系,实行社会革命,以解决民生问题,而“举政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如果说梁启超在这场论战的最后是占了下风的话,归结起却是因为,进入20世纪的中国民众对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失去最后耐心。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政府,实现平均地权、民主共和的愿望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因而,梁启超不可能在势显然有利于革命而不利于保守主张的情况下力挽狂澜。

但,这并不等于说梁启超对种族、政治及社会革命问的所有理论都是错误的,相反在时间的观照下,梁启超的少观点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甚至是有远见卓识的。

历史告诉我们,有时候,处于高潮时期的、轰轰烈烈的动,可以掩盖某些事物的本来面目。一般来说,借助着岁月逝之后的反思,才是冷峻而富有智慧的,因为成功者的光也已经黯淡了。

梁启超不赞成以反满清为内涵的种族革命。在他看辣以武力推翻清王朝的主张是一种简单的也是可怕的“复仇:义”。梁启超认为满人在入关之初确曾有过种种残害汉民族暴行,但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满汉杂处,同朝议事,已是争之事实,“满洲人实已同化于汉人,而有构成一混同民族资格”。

梁启超还认为实施种族革命会招致亡国之祸,“复仇则!出于暴动革命,暴动革命则必继以不完全的共和,不完全共和必致亡国”。

梁启超在《开明专制论》一文中,详述了中国不能实施主共和制度的理由。他认为中国人“既缺乏自治之习惯”,不识团体之公益”,文化素养、道德水准、政治觉悟均属“未格”,离民主共和的前提条件还很远。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能武力战胜旧王朝,也必然会出现军队专权的局面,又何来议民主?梁启超还认为,退一步,就算议会成立,以中国人的质,如何运作并实现三权分立,以达到权力的均衡与制约,属不可想象。这时候最有可能出现的是有军队背景的行政首或议会首脑的专制,民主共和徒托空言而已!

既然此路不能,还不如“君主立宪”或曰“开明制”--梁启超认为。

梁启超对革命党各项主张中最深恶痛极的大概是“平地权”了。也正是在这一关乎中国绝大多数老百姓权益所的问题上,梁启超因为坚持己见而处在了一个很不利的置上。

然而,梁启超关于土地问题的论述,无论过去或现在,渗透着他对现代文明的洞察,以及他认为的中国必须“奖资本”的远见。

梁启超认为革命党以土地国有作为手段来平均地权之所荒谬,是革命党中人根本不知道私有制度乃是“现代一切:明之源泉”。

进而,梁启超又说,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是从人类的利己之心出的,如果夺去一些人的土地所有权,其结果必然是使人们不去勤劳,不敢致富,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再有心理动力,势必从根本上“危及政体之基础”。同样的道理,梁启超也反对革命党“节制资本”的主张,他并不否认革命党有着为劳动者谋利益的良苦用心,但他又认为假如在资本主义已经发达的欧美实行这一方针还算对症下药。问题的关键是在中国资本主义仅仅能见到一点萌芽,而资本主义这一阶段从社会发展的意义来说,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又是何等重要!此时此地,资本在哪里尚且不明晓,谈何“节制”呢?而是应该“奖励资本”,让资本家尽其财力。.国家则实施保护民族资本,使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可以跟欧美抗衡。如是,便能够从根本上抵制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梁启超并且警告说,如果过早地“节制资本”,势必削弱国家的经济实力,人民除了受穷一路别无他途,无异于自取衰竭。

对于革命派社会革命的观点,梁启超说:

“虽以匕首椹吾胸,吾犹必大声疾呼日:敢有言以社会革命,与他种革命并行者,其人即黄帝之逆子,中国之罪人,虽与四万万人共诛之可也!”

梁启超是本世纪初叶的中国无可争议的一大思想家,同时又是学者型、文化型的政治家。他理论中的积极与进步一面可以把他推向前进,而消极和保守的一面却不能掩饰梁启超在众多问题上的真知灼见。

后人常常评说的梁启超理念中或心灵上固有的保守与消极的一面,是以他的文化积淀为基础的,因而是具有顽强的根底的。粱启超的多变,以及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的激烈言论,却又悄悄地掩盖了他的保守和消极,有时甚至给人以完全相反的感觉。比如他一度深信并认为“中国之万不能不革命”,与之呼应,梁启超也鼓吹“破坏”之说。

从根本上说,梁启超所受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到了海外汲取的西方文明的影响,决定了梁启超在政治道路上的走向。他真正顶礼膜拜、心向往之的是“平和的自由,秩序的平等,无血的破坏”,此种演革的结果或者理想是美好的,世上也不能说绝无仅有,可惜在中国行不通,或者说变革时期的中国历史无可奈何地已经选择了革命与破坏。再者,梁启超无法回答革命党的反诘:百日维新平和而有秩序,皇帝诏令变法绝对谈不上破坏,可是谭嗣同被砍头了,你说不流血行吗?

改良时代过去了,无论如何。

梁启超是目送这个时代过去的,却心有不甘,仍然编织着改良的蓝图,惧怕革命与破坏的到来。正如他对康有为所言:“先生惧破坏,弟子亦未始不惧。”梁启超畏惧破坏和暴力,认为“非有不忍破坏之仁贤者,不可以言破坏之计;非有能回破坏之手段者,不可以事破坏之事”。这是梁启超的仁爱与智慧,可惜成了抱残守缺的借口。倘若此时梁启超不是与革命党对立着死战,而是革命党中一个理论权威的诤言者,则革命与梁启超都将大放异彩。

对温文尔雅的变革的向往,是和梁启超温文尔雅的气质性格相一致的;同时他又不能受到康有为、黄遵宪等人的制约。康梁是一段历史,曾蜚声世界,但后来却也成了包袱压着梁启超,师门旧谊及康有为的顽而不化,总像一个巨大的阴影。至于黄遵宪对梁启超的影响,可说是最为举足轻重的,这是两个人的互爱及友谊使然。他告诫梁启超只有“奉王权以开民智,分官权以保民生”,才能够“君权民权两得其平”,而不应“率之以冒险进取,耸之以破坏主义”。

革命党中汪精卫等发表的《民族的同家》、《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等文章,也让梁启超大伤脑筋。革命党中人抓住清政权已成为卖国政权的立论,并注意划清统治者和普通满人的界限,这就破了梁启超的“种族复仇”论,在政治革命问题上,《民报》认为没有革命的剧变,就不可能真正开启民智,此论一出拥护者甚为众多,大家都盼着革命了。

梁启超的追随者,《新民丛报》的读者群,纷纷倒戈,投向孙中山及《民报》。

双方死战正酣时,正在中国大陆求学的高一涵后来回忆说:

“我在先总喜欢读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及《中国魂》之类的刊物。看到《民报》后才认识到国家不强是‘政府恶劣’而不是‘国民恶劣’,应该建立共和,不应该维持专制,种族与政治革命必须同时进行,种族革命绝不会妨害政治革命。”

显而易见,论战双方思想理论的传播已经影响了一代青年学子,一江春水向东流矣!

是役笔下死战,革命与改良两派在国内外20多种报刊上先后交锋,历时两年余,论战文字超过100万言,针锋相对,寸步不让。虽说其结果是梁启超不支而落败,人们也有足够的理由批评梁启超反对民族民主革命的立场,但这绝不是说他的所有观点都是不足取的,他的学识与才情依然熠熠生辉。

梁启超认定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由诸多民族共同组成的理念,在其时是超前而英明的,他认为:

我中国现在之领土,则黄帝以来继长增高之领土也;其国民则黄帝以

来继续吸纳之国民也;其主权则黄帝以来更迭递嬗之主权也。

死战的结果,却是梁启超始所未料的。

后人能不能这样说呢?正是这两派论战的一胜一败,正是革命党有了梁启超这样一个“言论界之骄子”的对手,才使这场论争的影响扩大至极限,并且为以后的中国的变革实行了一场世纪舆论总动员。

胜败并不重要,参与了拯救中国的世纪动员才是重要的,至少梁启超应属败而无憾。

1906年11月,梁启超通过徐佛苏向革命党人发出了停止论战的建议,宋教仁的日记记下了徐佛苏的一席谈话,可以印证当时:

四时,至徐应奎寓,坐良久。谈及梁卓如。应奎言:

“梁卓如于

《民报》上见君文,欲一见君,且向与《民报》辩驳之事,亦出于不得已。苟可以调和,则愿不舅是也。《民报》动辄斥其保皇,实则卓如已改变方针,其保皇会已改为国民宪政会矣。君可与《民报》社相商,以后和平发言,不互相攻击可也。”余答以将与《民报》社诸人商之,改日将有复也。

日记中所记的徐应奎即徐佛苏..梁卓如即梁启超。

同年,《新民丛报》第1l期发表了徐佛苏的《劝告停止驳论意见书》,正式呼吁停止论战。但,革命党方面,孙中山、胡汉民等均不以为然,未加理会。梁启超只好自己收兵,结束死战。1907年4月,《新民丛报》报馆及上海支店接连遭受火灾,加上书局营业不振,难以为继,8月,《新民丛报》停刊。

一个阶段结束了。

永存于人间的是它的过程,是万众争阅《新民说》的前天,也是死战革命党的昨天,梁启超抚着最后一期《新民丛报》不忍开卷。告别读者,这对他来说才是最痛苦的,可是他实在太累了,已经力不能支了。以梁启超的敏锐。他怎能看不到当时在中国的潮流所向?他可以坚持自己的不少观点,他仍可为自己的某些立论及学说自豪,无论如何,他却是落伍了。

这总是在撩拨他心绪,又使他不得安宁的政治啊,梁启超想,我何苦来着?写文章办报不是挺好吗?

是年隆冬,梁启超蛰居横滨乡下。

横滨乡间小路,梁启超独自漫步,那风刺骨也刺心,万里投荒不觉又是一年了,三十初渡,百事茫然,天上彤云,脚下旷野,却都是陌生的,异乡哀日寸客也。

梁启超难得有此时的寂寞。

梁启超是不甘寂寞的。

那不是一个寂寞的年代。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国士无双:蒋廷黻回忆录

    国士无双:蒋廷黻回忆录

    本书是蒋廷黻退休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自传的中文译本。追随蒋廷黻的回忆,读者可领略湖南城乡清末到民国的人文变迁;感受作为非官派留学生在美半工半读的艰难,如体力劳作换取食宿的艰辛,上门推销图书却一无所获,在餐馆打工收到女友母亲小费的窘迫,等等;附录一“蒋廷黻生平及著述简易年表”为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较为完整的蒋廷黻著述年表;附录二“蒋廷黻传记资料知见录”则搜罗了海内外所见有关蒋廷黻传记的文章、专著,所为后人研究蒋廷黻提供了便利;附录三“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蒋廷黻资料”则收入了部分蒋廷黻中英文手札、个人资料和遗著等。另配有14幅高清照片作为插图。
  • 名人传记丛书:海伦·凯勒

    名人传记丛书:海伦·凯勒

    名人传记丛书——海伦·凯勒——身处黑暗,光照世人:“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飞得最高的中国人:杨利伟

    飞得最高的中国人:杨利伟

    本书展示了杨利伟童年、少年时期的的众多生活细节,使我们不难发现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将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从小就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这是激励他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从小就有强烈的求知渴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使他掌握了走向成功的强大。人小就坚持锻炼身体,注重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为他日后肩负各种重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小就注重磨练性格,注意培养自己的坚忍毅力和拼搏精神,这为他克服各种困难去争取后的胜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 潘石屹:我的价值观

    潘石屹:我的价值观

    潘石屹亲笔力作!首次全面而深入地谈及个人信仰!首次深谈与张欣的爱情之路和矛盾冲突!首次系统回顾“万通六君子”创业之路!独家揭秘PM2.5背后不为人所知的内幕!本书内容基于潘石屹“价值观”的理念,从他对房地产市场的认知、商业模式的开发、做人做事的原则、对理想和信仰的感悟、成长中影响价值观的因素、对一些人和事的思考等等众多方面来全方位展现潘石屹的价值观。他在书中首次深谈与张欣的爱情之路和矛盾冲突,畅谈父亲的生存哲学与父子深情,系统回顾了“万通六君子”的创业之路,全面而深入地谈及个人信仰。潘石屹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事业等众多方面入手,通过真实的讲述展现出自己人生价值观的精华所在,带给大众无穷的榜样力量。
热门推荐
  • 现实与幻想的距离之武尽苍穹

    现实与幻想的距离之武尽苍穹

    一场寰宇的浩劫带给宇宙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武的时代到来,一个平凡而不甘平凡的少年得机缘从此走向了巅峰武者的道路,充满磨砺的经历中得出了宇宙的真相,万万千千的世界原来串连着宇宙所有的真相,生命的意义竟是这般匪夷所思!宇宙最终将终于何处?大家一起来探索吧!
  • 青颜如初

    青颜如初

    女孩成年不是18岁,而是要经历一场痛的彻底恋爱或者溃烂的婚姻。结婚三年丈夫从不碰她,婚姻有名无实,她却被凉城闻名的厉少惦记上了。步步为营只为诱你深陷。一朝离婚,前任老公纠缠不休,更有厉氏总裁虎视眈眈,白莲花之流更是纠缠不休,且看她如何在这段感情的追逐中,抓住属于自己的幸福……
  • 异世幸存者

    异世幸存者

    多年前,一场所谓的“天选”运动让所有的非异能者身处险境。他们不得不在新的星球安身立命,偏居一隅。某一天,柳未珂突然发现自己能识人过去,预见未来,而越来越多的异能人也在周围出现。那在暗中窥视的人如蛆附骨,如影随形,新的危险已然再度降临。
  •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

    本书系作者在《有效教学十讲》基础的最新学术成果,以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阐述了现在及未来的教学走向——卓越教学。作者以教育学为思考的立足点,同时又有课程学、学习学、人类学、社会学的视野,且长期深入一线,坚持做课堂的考察,所以,其著述颇受一线教师欢迎。
  • 天上星辰地上沙砾

    天上星辰地上沙砾

    我只愿如地上沙砾一般平凡普通,未曾想爱上天上星辰一般耀眼的人,不同轨迹的两人,相遇是缘分还是偶然?
  • 庄子公开课

    庄子公开课

    中国的哲学源头可追溯到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其中尤以儒、道两家为主流,而庄周的《庄子》可谓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和儒家强调积极入世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相反,道家崇尚出世,由老聃的“无为而治”到庄周的“无为而无不为”,庄周在这条路上走得比老聃更远。
  • 苍老之前,请你爱我

    苍老之前,请你爱我

    在这个世界上,工作那么容易失去,住所那么容易失去,食物那么容易失去,朋友那么容易失去……那么,你可不可以,在我被这世间繁琐弄得心神疲惫之前,就爱上我?我不要很大的房子,不要很多的包包,也不要朋友的羡慕……让我们拥抱、接吻,像相濡以沫的鱼。让我们一起携手老去,不放另一个人在这水泥森林里孤单寂寞地变老……我们拉钩,好不好?
  • 宁波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

    宁波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

    文化产业是以人为本、高附加值、环保型和低消耗、高产出的新兴产业,其发展有助于促进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经济稳定及综合实力提升具有巨大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宁波城市竞争力提升与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既然是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系统的研究。而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文化产业的核心问题,客观准确地评价文化产业竞争力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 校草大人,放学别走!

    校草大人,放学别走!

    青木中学最近发生了一件大事,假小子程南悠对新转来的大帅比顾北航告白了。程南悠慢条斯理地倚在教室门口,对满脸淡漠的顾北航说道:“校草大人,放学别走,我有场恋爱找你谈谈。”青木中学的女生们一夜之间失恋了,纷纷表示:大神你不应该喜欢女孩子的嘛……遇到顾北航之前,程南悠的生活是逃课旷课打篮球。遇到顾北航之后,程南悠的生活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追顾北航。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欢脱逗比又霸气的假小子遇到高冷禁欲又腹黑的校草大人一见钟情、再见情深的故事,也是一个救赎与被救赎的青春暖萌爱情故事。
  • 女人都做妖

    女人都做妖

    在《女人都做妖》一书中,若木笔下的女人,亦或说妖,都是妩媚而带着点野性的,它直指的是那种对女人来说美好又沉重的爱情。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个爱情梦,痴迷地缠绕着女人,从古到今沉醉不醒。作者含着满满的深情和温情,用诗意或锐意的笔触,对女人境遇进行力透纸背的思考和剖析,以及对男权社会毫不留情的批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这只错入人间又肯为爱情付出生命的妖感动着作者,也感动着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