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84200000005

第5章 如何与孩子实现平等对话

最好的治疗是拉近一个人与他的人生真相的距离,假如这个人彻底拥抱了他的人生真相,那就是最好的人生境界了。所以,去拥抱你的灵魂的黑夜,即没有距离地去面对你人生中的悲剧。

——美国心理学家 托马斯·摩尔(大意,非原话)

父母对孩子是恨,还是不会爱?

我的同门师弟、北京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徐凯文写了一篇文章引发了微博和心理学圈中的一些讨论。

他的文章内容,本来主要讲的是孩子该如何化解对父母的恨,并最终达成与外在父母和内在父母的和解。这个内容很好,毕竟谁会反对与父母的和解呢?我自己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出版后不久,就想过要写《与父母和解》的书,只不过素材与感觉一直累积得不够,所以还没动笔。

凯文的文章主体,我是非常赞同的,文章中讲的故事以及如何治疗的逻辑,也展示了一位资深咨询师的功力,很多读者也说文章让自己受益。

先看看网友的直接说法:

@xxliu2016:很早以前,大概念初中时,我妈骂到我崩溃的时候,我说我死了做鬼也不放过你,她好像有点得意的样子,好像顺了她意思。我一直觉得我是不是看错了她的表情。我无法相信她心里有那么黑暗。她平时一副老好人的样子。

文艺小迷糊:我妈曾经在我精神崩溃的时候得意地笑。

@amandaaaaaaaaa:我妈就这样,我被攻击痛苦时,她脸上却有我从未见过的开心和意气风发,那表情简直可以说是容光焕发,看她那样,我的心就慢慢死了。

@小猪112生发灵官博:想起一个类似的事情。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因为被父母反复指责而发怒,我跑进房间躺在床上既愤怒又绝望地嘶吼,手乱拍,脚也到处踢,像个疯子。但是我的爸妈走进来一起笑我,说我光叫不流眼泪,还说要拍下来。我更加愤怒地发泄了很久,他们觉得无聊,就不笑了,一直叫我停下来。

@KATETCHANG:我爹娘有时数落我数落得很开心,就是那种嘴上一副为你好,心里一副我可逮着个好机会骂你蠢骂你没长脑骂你一无是处个三天三夜了,反反复复,嘴角含笑,嗤笑里带着嬉笑。尤其是他们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可找到了个好机会把内在的羞耻感无力感都投射给我了。

@冉晴心:骂我,指甲抓脸,破相让我无脸见人,高二那一年,班主任当着全班面问我的脸怎么了,我恨不得找个地洞消失,嘴上却跟老师说:我下楼摔了一跤。但伤害最深的不是打不是骂,而是14岁生日那天我妈吐在我脸上的那口唾沫,我没哭,而是惨淡而绝望地擦干净后笑了,那一刻我觉得我的心死了。

以上都是网友从孩子的角度讲的感觉。

也有少数网友讲自己作为施虐者的感觉,并坦承这时很爽:

@萌脸小狐狸:等自己变成这样就懂了,我对伤害亲近的人都无动于衷,还觉得很爽。看别人流血了,自残那一刻我感觉像欣赏战利品一样。后来自己主动要求住院去了。

另外一件让我印象极深的事情是,我在《广州日报》刚写心理专栏时,一个女孩给我写信说,她有一个心爱的男友,但她父母以死相逼要她分手。她极其痛苦,问我该怎么办。

我约了她和她父母谈话,迅速发现,关键在她妈妈身上,我问妈妈为什么反对女儿和男友,她说了很多理由,譬如女儿相貌远胜过他,女儿学历高过他,等等。但这些理由漏洞明显,被我一一驳倒,最后妈妈情绪狂暴地说出了她的真实理由:女儿原来说过,恋爱前会先给我看看男孩怎样,我同意她才会答应,可她偷偷瞒着我谈了几个月后我才知道!!!

这份暴烈的情绪,才是这位妈妈坚决反对女儿婚事的真实原因,而她表达了无比坚定的决心,他们必须按照她的意思分手,如果女儿非要和他在一起,就会“死”人。受她情绪裹胁的丈夫则对女儿说,如果你们结婚,请踏着我的尸体过去,或者我会先弄“死”那个男人。

必须说的是,这个女孩很爱很爱男友,而且她确定他是一个好男人,他们在一起会幸福。但最终,当明白父母的决心后,她选择了分手,而后则离开父母远走高飞。

从事实的角度来讲,毫无疑问,很多父母会严重攻击自己的孩子,而且在攻击孩子时,部分父母会有爽的感觉,这种现象是存在的。

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咨询与治疗,不能停留在现象中,必须看背后的心理机制。

关键还是怎么解读。不同的心理学者有不同的解读,凯文是这样解读的:

因为从家族中传承的问题关系模式和创伤,我们往往从自己父母那里学来的是亲密关系中的互相伤害、忽视和抛弃。然后再把这种模式认同下来,继续在自己的家庭中,在和自己孩子的关系中重演悲剧。这种复制真是简单到——“除了伤害孩子,我不会别的方式,即便知道这样不好,甚至因为自己曾经被伤害而痛恨这种方式,但不知不觉中自己也由受害者成为最痛恨的加害者,而伤害的对象正是自己最爱的孩子。”

……

经过讨论发现,其父母竟是如此笨拙地用伤害来与孩子相连接,连爱都只会用鄙夷和训斥的方式来表达,他开始从自己身上寻找解决的力量,渐渐从抑郁中走出来。

这种解读,把恨说成了不会爱,甚至像是把恨说成是爱似的,这很容易让人犯迷糊。

在这一点上,广州的心理咨询师胡慎之反驳说:

“爱和恨两种情感未分化状态,谈和解,只会更委屈。表达恨意,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很难了,唯有表达真实的情感,才有机会成为自己。”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凯文绕了很多弯,才能将父母虐孩子时的愉悦表达成别的东西——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怎么做都是出于爱意。

爱需要走出自恋

其实,一些父母虐孩子,或看孩子自虐时有愉悦感,可以有一个非常简单直接的解释——自恋性暴怒。

即,一些父母还处于婴儿般非常幼稚的心智中,受全能自恋感的驱使,要求别人必须和自己想象的一样,孩子更是。如果不一样,他们就会暴怒,暴怒之下,他们会虐待孩子,并在虐待时,因为暴怒能量宣泄出去了,会有一定的愉悦感。

当然,很多父母也会有罪恶感,心智越是成熟,这份罪恶感也就越重。但心理咨询师们也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发展出了内疚能力的,所以极少数父母甚至都不会有内疚,他们觉得自己的虐待天经地义。他们会因孩子不听自己的而失控,或者因为生活不如意而失控,并感到天崩地裂,这时要找宣泄对象,他们也会觉得自己很差劲,但唯独不是感到内疚和罪恶,他们不仅口头上不能说我错了,他们心中也不会这么觉得。这样的人,这样的父母很少,但并不是不存在。

这叫不叫爱?我觉得不算,否则什么都能称作是爱了。这主要是自恋,爱需要走出自恋。这个解释简单直接清晰,在《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就是以自恋性暴怒的解释,而不是其他,来和严重虐待孩子的父母做工作的。作者认为,直接批评父母没有效果,而用自恋性暴怒来解释,会有效。

真相是永远的No.1(第一名),拥抱真相、直面真相,疗愈就会发生,一如我文章一开始引用的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的话——最好的治疗是拉近一个人与他的人生真相的距离。这也是精神分析的态度,不加评判地和来访者一起面对他的种种外在与内在真相。当然,我们要考虑来访者的心理发展水平,而不是只打开创伤,这一点我也赞同凯文。

满足心智不成熟的父母的全能自恋会有哪些说法: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怎么对孩子都是处于爱,父母生了你你就有还不完的恩情……这些说法都是为了保护父母脆弱的自恋,告诉他们,在孩子面前你绝对正确,而孩子必须顺着你。

对上述行为一直以来的鼓吹,导致很多父母在爆发自恋性暴怒时,还会有一种正确感。

如果父母不再那么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盲目听话,不听话就对孩子爆发自恋性暴怒,才会更好地帮到孩子,这是我的一贯观点。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否认,即便父母与孩子之间,也存在着恨与自私,以及表达恨时的愉悦。

并且,如果你能不加评判地和恨待在一起,不妄想用头脑的努力去转化它,你会发现,恨也会自动转化成很好的东西。

所以,恨并不是一个必须被灭掉的绝对错误的东西。无论孩子对父母的恨,还是父母对孩子的恨,都需要承认和直面,以及学习如何与恨更好地相处。

甚至与父母和解也并不是一定要发生,乔布斯没有和父亲和解。网友“洛阳张宏涛”则说:“不与父母和解的人,马斯洛就是典型啊,他不参加母亲的葬礼,但无损于他是人本心理学的开创人之一,无损他心理学大师的形象。他最推崇的完美人格的林肯,同样是拒绝见临终的父亲最后一面。当然,这是一种缺憾,但至少说明,没有什么事是非如此不可的。”

承认自己的不足和无知不会减少你的威严,能够与孩子平等对话、多多交流的父母,才是孩子暗中崇拜追逐的对象。

同类推荐
  • 唐望三部曲(套装共3册)

    唐望三部曲(套装共3册)

    本书记录了卡斯塔尼达在《巫士唐望的教诲》出版之后重返墨西哥,继续存唐望的指导下学习印第安巫术的经历。在本书中,卡斯塔尼达极戏剧性地在凋零的美洲印地安文化中揭露出一种秘密的神圣传统,这个传统能产生极具性格及奇异精神力量的人物。他的理性使最为怪异的经验都具备着科学数据般的精确威力,使我们不得不相信,唐望是人类学文献中最特殊的角色;一个来自于新石器时代的智者。他的书帮助我们从这片被我们占夺的大地上,感受一份充满智能的神秘礼物。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通俗的群体心理学知识读物,致力于用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讲述群体心理学知识,满足读者们对群体心理的好奇心,帮助读者们洞察、了解群体心理,进而从中获得领导群体或摆脱群体心理控制的启示。
  • 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此套《弗洛伊德文集》(12卷)是中国第一部且唯一一部关于弗洛伊德文萃性的经典恢宏译著,由中国研究弗洛伊德第一人、学术界公认的弗洛伊德研究权威、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主编,经全国四十余位专家教授严谨翻译多次修订,堪称海峡两岸最权威、最完整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版本。本卷仅收录《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是弗洛伊德用动力心理学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事件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从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常见的遗忘、口误、笔误、失误行为等现象入手,挖掘了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的制约性,说明了潜意识的活动和对潜意识的压抑不仅存在于变态心理活动当中,而且广泛存在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当中。
  • 让你看穿身边人的微表情心理学

    让你看穿身边人的微表情心理学

    人心叵测?人心隔肚皮?虽然“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但是人心并非是一处难以破解的禁区,读懂人心仍有规律可寻。这就是——看一个人的微表情!微表情与人的内心心理息息相通,心理上的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通过微表情显示出来。人的表情比语言、行为显得更为真实。在稍瞬即逝的微表情里,往往隐藏着人真实的行为心理感受。微表情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直接途径。
  • 接受,是变好的开始

    接受,是变好的开始

    强大不是能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当你能够坦然接受生活中的一切,不论沉浮喜忧,你的人生将会更加从容。本书以舒缓的文字,将这一心灵智慧娓娓道来,并与你一同剖析“接受”的深层意义,分享它带给我们人生的诸多好处,让你学会“接受”,坦然“接受”,乐观、豁达地面对生活。
热门推荐
  • 敢跑你试试!妖孽色龙抢人啦

    敢跑你试试!妖孽色龙抢人啦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此文里有胡辛和阎皇大量出场哦。看胡辛和阎皇怎么打杂捣乱猖狂龙王的“吃”爱之旅.一个十分猖狂的恶龙居然恶劣到欺负一个人间最平凡的小女人,斗恶、都狠、斗心、斗情最后斗到了被窝里,斗的一塌糊涂的时候,我们嚣张的人神共愤的龙王和迷迷糊糊的女主还双双咬牙切齿的搞不清楚状况.她不过是逃婚而已,有必要用这么一个绝世美男来堵她么?堵就堵吧,还全身“光溜溜”的堵她,噗……就算他再美的人神共愤、天地同昏、乾坤同吃,也没必要这么大摇大摆的光溜溜还顶着奇怪的两角来吃她吧!娘呀,她可不可以再回去成亲啊,她不像被一头没人性的上古恶龙啃的尸骨无存啊……其实女主最悲哀的就是别人都只是表面上表现出来喜欢她,而实际上是利用天而已。前面很多都是伏笔,请大家不要着急。
  • 快穿之暗黑boss超凶

    快穿之暗黑boss超凶

    【1v1】叶瑶:“我只是路过……”病娇校医:“既然路过我的世界,那么就留在我心里吧”霸道总裁:“就算全世界女人都死光了,我也不会爱上你。”嗯,真香。“我不喜欢这个世界,但喜欢你。”吸血鬼亲王捻着一缕发丝,呢喃细语。暴戾君王:“都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可朕不仅要这江山,更要你!”遥远的星际间传来男人磁性的嗓音:“阿瑶,我带你回家。”
  • 误入豪门:渣男靠边站

    误入豪门:渣男靠边站

    她,只是个普通的小职员,率性善良的女汉子;他,却是大公司的少董,财大气粗,任性妄为。她,只想要一份平凡的爱情,相濡以沫,无所谓穷富,只要幸福;他,根本不打算谈爱,因为爱情在他眼中只是一个游戏,随意的拿起,也可以随意的丢弃。她和他,本是两条不可能交叉的平行线,却在无意间有了交集……
  • 东方

    东方

    通过对朝鲜战场和我国农村生活的描写,全面反映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解放军某部连长郭祥回家探望母亲,得知美帝在仁川登陆的消息,与战友杨雪一同提前归队。他俩是童年的伙伴,他暗中爱着杨雪,可是营长陆希荣骗取了杨雪的感情,还准备很快结婚。杨雪一心想上前线,陆希荣则认为是郭祥从中作祟。
  • 绑嫁

    绑嫁

    一夜之间,她拼命想要逃离的那个男人,竟然成为了自己唯一可以依靠的人。
  • 萌爱娘子

    萌爱娘子

    她是生杀予夺的特工,不懂情为何物,只知道让自己活着就好。他是万年历练成人的魔宠,他用一生在等待他主人的转世。一朝穿越,她成十三岁的将军府废才二小姐一个。苦苦等待,却只守来了她,然而她终究不是那个自己等候的人。在这群魔乱舞的异世大陆,她要怎么才可以生存?墨发飞扬,血染指尖。【小白爱情有,腹黑强大主角有,修炼玄幻斗气有,萌宠天才有,强大PK有】
  • 重生之都市无上剑仙

    重生之都市无上剑仙

    渡劫大修士陈凌,在渡成仙劫中被陨落,却不曾想,一梦回到了少年时代,上一世他受尽侮辱含恨而死,这一世他又当如何?
  • 最强刀神系统

    最强刀神系统

    意外穿越成为了一名十分普通的士兵,局势混乱,民不聊生,一名普通的士兵只不过是炮灰而已,没有什么前途,原本心如死灰但却突然得到一个逆天的系统,且看主角是如何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势力,并且成功的灭掉其他势力,威震四方,成为朝野内外的第一人。
  • 在另一个世界遇到他

    在另一个世界遇到他

    韩莺儿从一位神秘的老婆婆里中了穿越大奖。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然后遇到了某位闷骚男(ps:写的不好勿喷!)
  • 你中邪来我中奖

    你中邪来我中奖

    哪怕负了全世界,雷打不动,小船不能翻也甭想翻。纵是罹患心疾,不怵中邪与中奖。既然杠上了,电光火石竭全力,剥茧抽丝聚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