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52400000013

第13章 自刘家浜至桃花坞

我家自刘家浜迁移至桃花坞,在我幼年时期是一转变。

这一年,我是七岁吧,我们自己没有置屋,都是租屋居住的。但刘家浜的房子大,对面是一个大庭院,花木扶疏。我记得有一棵山茶花树,还有两棵木犀,春来沿壁还有蔷薇花。草花无数,则有鸡冠、凤仙、秋海棠,秋来绚烂一时,都是顾氏表姊的成绩。桃花坞的房子,是一个石板天井,虽也宽敞,却没有花木。刘家浜的房子,走出大门很近,只要跨过茶厅,就到了大门,门前还有谭宅的门房,门公。桃花坞的房子,我们住最后一进,到大门外去,要走过一条黑暗而潮湿的长长的备衖。

住居刘家浜时,西首斜对门,即是尤宅,我的巽甫姑丈,即住居在此。他们是一个大家庭,上面老兄弟二人,一号春畦,一号省三,我都要呼他们为公公。春畦生两子,一号鼎孚,一号咏之,这两位都是祖母的母家吴家的女婿,祖母的侄婿。省三生一子,便是我巽甫姑丈。这三兄弟中,鼎孚是个举人,咏之与巽甫都是秀才。再下一代,鼎孚有儿子七人之多,咏之有二子,巽甫有一子,女儿是记不清了。他们是一个巨室,不过有一个家法,不许纳妾。苏州的巨室,恒喜纳妾,但他们家里,却找不到一位姨太太。(按:最后第三代有破除此例者)

因为距离很近,我小时常常跑到他们家里,他们房子多,穿房入户,也是惯了的,并且他们的小兄弟,和我年相若的很多,更添兴趣。他家有一个小花园,也有台榭花木之胜,有一个池子,养着许多金鱼,儿童们所欢喜。自从迁移到桃花坞后,可不能常去了。到了十余年后,尤家聘请西席先生,我便被他们请了去,教我的几位表侄,此是后话,暂且缓提。

住在刘家浜时,东邻有一狐仙殿,仅有两间房子,一个老太婆住在里面,居然有人来烧香,还有一个女痴子,约莫三四十岁,不知是否住在狐仙殿内?她认得我,见我一个人在门前,便叫道:“喂!你们弟弟在门前,不要被拐子拐去呀!”再向东去,约数家门前,有一个地址,相传是金圣叹的故宅。

桃花坞接着东西北街,这条路是很长的,街名既雅,而传说唐伯虎曾居此,因才人而著名(但后来则因年画而著名)。我祖母家的吴宅亦居此;不过他们住在东首,我们住在西首,我们租住者,便是亲戚姚家的房子。这姚家宗族既繁,房份也多,他们有东西两宅,各有大门进出,这好似《红楼梦》上的荣、宁两府,不过房子是有些敝旧了,又经过太平天国的兵燹,处处创痕可见。

他们后来都把余屋出租了,东西两宅,总共租了不下十余家人家。一座巨宅,都分析了,譬如某几处为甲所有,某几处为乙所有,由他们各自出租。我们所租住的屋子,为姚和卿先生所有(和卿先生后为我的受业师,此事后述),是他们东宅的最后一进。此宅总共有七进,除茶厅(亦名轿厅)、大厅无楼外,其余每一进都是三楼三底两厢房。我们所住最后一进,更特别宽阔,后轩还更大。这一座三楼三底,我们与和卿先生家合住,我们占三分之二,他们占三分之一。

这种老式房子,还是在太平之役以前许久时间建筑的,在战役中,攻占苏州城后,打过馆子的(如行营之类)。大厅上有一张大天然几,留有无数的刀砍痕迹。还有胆小的人说夜间弄堂里有鬼出现的迷信话。而房子也正不及刘家浜的敞亮,因为墙高而庭小,又是古旧,住在里面,不无有点闷沉沉的。要从我们最后一进走到大门外,这条备衖,足有半条巷之长,倘在夜里,又没有灯,只好摸黑,又说什么鬼出现。我们小孩子,真有点害怕。

我的四姑母家,他们住在东西两宅的中间房子,但也是在东宅和我们一个大门出入的,因为他们把两宅完全出租与人家了。在那里有两间姚凤生姻伯很大的书室,这个书室,不是书卷琳琅的书室,而是一个书法人家的书室。四壁挂满了许多古今名书家的对联字轴,中间摆着好几张大书桌,都是他的学生们到此练习大字的,其中更大的一张书桌,是姚凤生先生自己的书桌,上面有一个大笔筒,插着大大小小许多笔,以及人家来求墨宝的多卷轴儿。

他的书斋外面庭心中,有一棵很大的松树,那棵松树是很为名贵的,它的很粗的树干儿,不可合抱,真似龙鳞一般,而颜色却是白的,大家呼为“白皮松”。据说:这种白皮松,在苏州城厢内外,总共只有三棵,都是数百年以前之物。那些亭亭翠盖,遮蔽了好几间房子,因此那间书斋,他定名为松下清斋。唐诗有一句诗“松下清斋折露葵”,本来这个“斋”字,不作此解,他却借此作为斋名了。

这个松下清斋,当时在苏州,却是无人不知的。因为姚凤生先生那时除了收学生教写字以外,还印出了许多法帖,是他临写了古人的字,刻石印行的。而他写的书法,大楷小楷,精工木刻(苏州的刻上最著名),用连史纸印了,十张为一套,作为小学生习字帖,名曰《松下清斋书法》,每套售一百四十文,没有一个家塾,不是写他的书法的。

来此习字者颇多官家子弟,有许多在此做官的或是寓公,也常来拜访姚凤生先生,所以茶厅中的四人轿,常常停满。因为当时苏州是省城,候补官员很多。倘其主人为候补道,则可以坐蓝呢四人轿;其有差事者,则前面撑一红伞,后面可以有跟马。来访的人,我记得有一位杨见山,单名是一个岘字,是个大胖子,他的隶书是出名的。(杨见山有个别号曰藐翁,据说他做官,为上司所参劾,说他“藐视官长”,故名藐翁。)还有沈仲复、任筱珊等,这些都是寓公,也常来见访。

同类推荐
  • 岁岁年年有光

    岁岁年年有光

    《岁岁年年有光》精选汇集了周有光先生百岁之后所思所想所虑。近十年来,除了写作,周有光先生还在他的小书房里与许多来自各地的文人访客谈笑对答,这也成为他晚年表达自己观点的极具特色的方式之一。这本谈话集分为对谈和采访两部分,既有他对自己一生难忘经历的回顾,更有对国家社会发展的思考,对世界历史的走向、社会制度的变迁、国家未来的发展的关注。在一问一答之中,浓缩了百年的人生智慧。本书也是周有光先生晚年生活状态的真实记录与呈现。
  • 用奔跑来忘记悲伤

    用奔跑来忘记悲伤

    梦想是每个青春期男孩心里的一簇微光,它照亮所有灰暗的日子,照亮前行的路。但梦想也是荆棘密布的山丘,翻越这座山丘,欣赏山顶的风景,需要勇气、毅力、汗水,甚至泪水,梦想也让男孩们变得强大。所以,我将与你一起,翻开那泛黄的青春启事,聆听铅笔头“吱吱”划过纸背的响声,以及广场上悠扬而后散去的钟声;还有那阳台前,我们看着彼此的发梢,呼啸而过的风声。在那些声音中,你是否还记得我们曾大声说出的青春物语?是不想长大,还是各自保重?是不要忘记,还是有缘再会?是淡淡的殇逝,还是幽幽的暖意?
  • 钓鱼台花师

    钓鱼台花师

    一个普通的苏州籍花匠,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先后在国家外交部下属的钓鱼台和中国驻日本、希腊、土耳其、俄罗斯及瑞士等大使馆工作了将近半辈子。他一生不仅见到众多的中共中央高级首长,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留下了许多美好又珍贵的回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能上北京工作,绝对是件令人羡慕的事,何况调令是国家外交部发来的呢!所以,当苏州拙政园年仅二十二岁的花匠尚金生奉命来到苏州交际处(今苏州市外事办),听到领导问他是否愿意到北京外交部去工作时,他当时竟激动得说不出来话。
  • 湘行散记及其他

    湘行散记及其他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收录沈从文散文经典《湘行散记》、沈从文与夫人张兆和的通信《湘行书简》以及沈从文散文中关于家乡描写的部分文章。《湘行散记》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经典,文章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展现了沈从文对故乡人民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湘行书简》是《湘行散记》的母本,作者生前未公开发表,1991年由沈虎雏整理、编辑而成。
  • 冯至译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冯至译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冯至是优秀的抒情诗人,也是杰出的日耳曼学学者,德语文学翻译大家,他一生著述宏富。本丛书拟精选冯至先生最优秀的翻译作品,包括海涅的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游记《哈尔次山游记〉,歌德、尼采、荷尔德林等的诗作,以期较全面地反映冯至先生的翻译成就。
热门推荐
  • 无处说相思

    无处说相思

    一万岁时,互不相识的小阿舟和小从之因师父的赌约被扔进三界九州刷宝,两人就此结缘,开始了啼笑皆非的种草捉虫的日子。两万零九千七百岁时,阿舟和从之所属妖冢外有仙界蛊惑妖心,内有争斗纷纷不休,曾经轻松快乐的日子一去不返,阿爹去世,阿姐昏迷,阿舟也不再是曾经的阿舟,一夕全变。但是,幸好她还有从之,两人相互依靠相互扶持,共同守护妖冢结界,不离不弃。三万岁时,当赤裸裸的内斗真相揭穿时,阿舟和从之就此彻底对立,她如何能无愧地面对旧日好友,曾经的心上之人。她只能说,造化弄人,不怨天不怨地,更不怨从之。或许,是她的错,她的存在,就是一个笑话。千疮百孔时,她依然不舍得怨恨他,他始终都是她心底那个明媚开朗的少年。灵消魄散时,阿舟脑海里只荡悠悠翻来覆去地重复着一个声音,“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
  • 韶华尽负薄情欢

    韶华尽负薄情欢

    白茗从未想过,她与沈修竹数年的相依为命竟比不过许挽婉的一句话!于是,她为她的傻赔进了一切……孩子死了,双手残了,被逼的跳崖寻死!而她深爱的沈修竹呢?亲手了结儿子的命,废了自己的武功和双手,拿自己给她挡剑!本以为这一世就这么结束了,却不曾想老天垂怜,就让自己捡了条命,既是如此,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就一定要付出代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雨乔传

    雨乔传

    二十世纪的渣女宋乔,跳楼以后重生到了唐朝贞观年间,借宋府小姐宋雨乔的尸体还魂了。两个灵魂,天使和魔鬼的混合体,让宋雨乔成为比白莲花更白莲花,比心机婊更心机婊的古代渣女……但是,她好不容易在盛世重活一回,不是为了去宅斗的好吗?必须肩负起为家族谋前程的责任,赚钱赚钱赚钱,顺便调戏帅哥。话说秦将军真的不好搞定,不要紧,宋小姐自有妙招……
  • 王爷咱俩走着瞧

    王爷咱俩走着瞧

    江莫桐有可能是穿越史上起点最低的女主。没家世、没背景、关键是没有钱,她忍!一路打拼,成了军医,破案救人,困难重重却还被腹黑王爷看上了,她认!有这么个能动手就绝不动口的王爷,惜字如金的大冰块。就算是她江莫桐也之好认栽了。???且看她如何俘获王爷芳心!??分割线-----------???萧齐君揉着眉心,道:“江莫桐你要气死本王?”???“瞎说!王爷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某女翘着二郎腿,一脸痞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寻找细姑

    寻找细姑

    美女本名王叶君,几十年来村人只记得她叫细姑。据老辈子人说:“细姑是我们王家坊最漂亮的女崽子。都说那个叫龚丽的电影演员漂亮,她漂亮什么,特长个脸,不好看。”她是在结婚后没几天走掉的,去往何方,生死如何,七十多年来有各种各样的传说。王家坊那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南昌城顺化门外方圆三十里最大的一个村庄,有两百多户人家近两千人口,大多数人并不姓王而姓方,除方王两大姓之外,还有李、叶、游、赖、张、解几个小姓。所以,王家坊可以嫁女不出村,人与人之间,没有血亲关系的话,肯定有姻亲关系,人说七大姑八大姨三竿子打不着,在这里随便一竿子就能打到。
  • 仅存七日的阳光

    仅存七日的阳光

    死神好像跟我开了一个玩笑,他说我只有七天可活,七天后,他手中那把漆黑如同墨染的镰刃就会割下我的头颅,终结我的一生……
  • 名侦探的守则

    名侦探的守则

    推理小说的核心在于解谜,解谜的真髓在于逻辑,逻辑的对象则在于诡计。迄今涌现的无数大师终其一生都在想一个问题:如何写出千古奇绝的诡计?密室之谜、不在场证明、叙述性诡计、童谣杀人、死亡密码、暴风雪山庄、消失的凶器……所有推理模式都已被人写尽,推理世界还剩下什么?当真一定要扑朔迷离、峰回路转、异想天开,才能令人感到刺激有趣?一部由东野圭吾系统“研究”诡计的作品,一部开拓推理小说疆域的作品,整理种种可能,道出种种不能,涉及诡计之广、意外之深,无不令人瞠目。
  • 中国经济大讲堂

    中国经济大讲堂

    《中国经济大讲堂》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我国高端人士,以通俗、生动的演讲形式,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高度,紧扣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纵论中国经济方略,向广大读者传递丰富的经济知识,解读中国经济政策的权威之作。对书对当前中国经济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了及时、深刻、有针对性的诠释,使各领域、各阶层人士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清晰、系统地认识和判断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进而精确地把握中国经济脉搏。
  • 太后要逆天:将军请上榻

    太后要逆天:将军请上榻

    前世里,大将军之女莫良缘的花轿入宫门时,帝宫响起丧钟,皇帝驾崩,身着嫁衣的莫良缘成了太后。十一年后,被莫良缘养大的幼帝,诛杀莫良缘父兄,逼反自幼与莫良缘订有婚约的严冬尽。最后莫良缘顶着妖后的罪名,应了严冬尽的来世之约,抱着严冬尽的尸身葬身火海。一世重来,莫良缘只为应约,只是世事总是难料,宿命总是难消,帝宫,朝堂,天下,逃不了,就只有鼓起勇气应战。一路相伴走过了风雨艰途,莫良缘相信待风雨过后,她与严冬尽就能相伴白首。只是心中有了江山的严冬尽,是否还是前世那个快意恩仇,只爱莫良缘的严冬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