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52400000028

第28章 记朱静澜师

朱静澜先生,是我第五位受业师。我在他案头,差不多有五年之多。这不可以不记了。

先说朱先生的家况,他们是一个小康之家,便是不做教书生涯,也可以过度。但是从前吴中的风气,既然进了学,教书好像是一种本业。并且中国的传统,我有知识学问,当然要传给下一代,而我也是从上一代传来的,如此方可以继续的传下去,从孔子一直到现代,都是这样一个传统。

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从前古训相传的“教学相长”,一面教学生,一面自己也可以求学问。凭借着教学生的缘故,也可以把从前所学的不至于荒废。再说:即使你并不靠教学生所得的一点束脩为衣食之资,但也可以检束你的身体。如果太空闲了,一点事也不做,那末,不但是学问荒疏,连身体也因此放荡了。

但是朱先生实在不适宜于教学生,可是他的教书生涯,颇为发达。有许多先生,我觉得都不适宜于教书的,然而在当时的社会风气及其环境,所谓读书人者,除了坐冷板凳之外,别无事可做,我是坐过冷板凳的,所以深知其中的甘苦。从前的教书先生,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在科举上,忽然飞黄腾达,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一条是屡试不中,颠踬科场,终其身做一个老学究,了却一生罢了。

朱先生为什么不适宜于教书呢?我可以约举数点:

第一,他的教书不严也不勤。我们从小读《三字经》,有几句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不要以为开蒙的《三字经》,却是很有道理的。试举一个例:譬如他出了一个题目,叫我们学生做一篇文字,限定当日要交卷的,但是当日不交卷,他也马马虎虎了。假使他出了题目,监视学生,非叫他立刻做出来不可,学生们被迫,无论通不通,好歹也写出一篇文字来了。但他出了一个题目,并不监视他们,自己却出去了。学生们不做的不必说,做的只是潦草塞责,饤饾满纸,有时还乱钞刻文。他如果勤于改笔还好,而他又懒于修改,如此学生的进步更慢了。

第二,便是我上文所说的他的交友很广,他今天去看哪一位朋友,明天又去看哪一位朋友,自然这都是读书朋友。而且他的朋友时时变换,每年常有新朋友。又譬如你去访了那个朋友,那个朋友明天就来回访你了。家里并没有像现代的什么会客室,来访的朋友,便直闯进书房来了。好了!书房里来了一位客,学生们都停书不读,昂起头来听讲话了。那位不识相的朋友,甚而高谈阔论,久坐不去。还有拉着先生一同去吃茶、吃酒,先生推辞不脱,于是只得宣告放学。这时学生们,好像久坐议场里的议员,听得一声散会,大家都收拾书包走了。

第三,他自己很少读书时间,因此他的思想不甚开展,也影响到所教的学生。在清代一般士子,为了科举,在未入学以前,只许读《四书》《五经》,最多读一部《古文观止》,除非是特异而聪颖的子弟,阅读些《史》《汉》《通鉴》之类。那就全靠进学以后,多读一点书,以备后日之用。但有许多士子,进了一个学,好像读书归了本,不再进取了。我们这位朱先生,入泮以后,南京乡试,也曾去过两回,都未中式,第三次又因病未去,对此好像有点失意,而分心于别种事业。那些已开笔作文的学生,作了文字,必待先生改正,这改文章的确是一种苛政,有些学生文字做得不通,简直要先生给他重做一篇,而朱先生却是怕改,拖延压积,因此学生家长,啧有烦言了。

一个人,交友是有极大关系的,我在朱先生那里,从学有五年之久,后来出了他的学堂门,因亲戚关系,也还是常常到他家里去的。我见朱先生所交的朋友,常常变换,但也并非是什么毫无知识的酒肉朋友,却是一班苏州人所谓慈善界的人。慈善界的人,受人尊重,律己也是最严。可惜这一班慈善界,总是涉于迷信,后来朱先生也相信扶乩等等一套把戏,对于教书生涯,更不相宜了。

这一班慈善界中人,我称之为职业慈善家。大概有一班富人,捐出一部分钱来,经营慈善事业。他们的出发点,也有种种不同,有的是为求福计,根据于为善的人,必有善报。有的是为了求名,某某大善士,到底也是光荣的头衔。也有的资产有余、且已年老,好像办点善事,有所寄托。这便是古人所谓“为善最乐”了。但是出钱的人,未必自己去办,那就仰仗于这班职业慈善家了。因为他们有经验,有阅历,而这种慈善事,也是地方上,社会上加以奖励崇奉的。

朱先生后来奔走于慈善事业以后,也就放弃了教书生涯了。苏州那个地方,有很多善堂之类,有的是公家办的,有的是私人办的,从育婴堂以至养老院,应有尽有。此外便是施衣、施米、施药、施棺等等。有一个积善局,也是地方上的绅士办的,朱先生曾为该局的董事,而兼营了“急救误吞生鸦片烟”的医生。

这个“急救误吞生鸦片烟”,也是慈善事业之一种。因为吞食生鸦片烟,便是仰药自杀,吃了生鸦片,在若干小时之内,便要一命呜呼。那时候吸鸦片烟还是公开的,苏州吸烟的人很多,而吞食生烟自寻短见的更是不少。夫妇反目,姑妇勃谿,母女冲突,尤其是妇女占多数。这些人一有怨愤,便到烟榻上撩了一手指的生鸦片,向自己口中直送。这都是一时之气,及至追悔,毒已中腑,却已来不及施救了。因此每年死去的人,统计下来,便是不少。

于是慈善家就办了这个急救误吞生鸦片烟的机构,好像我舅祖吴清卿公以及开雷允上药材店的东家雷先生等数人,出了钱,朱先生便做了急救的医生。朱先生不是医生,却是临时学起来的。本来像急救误吞生烟的事,那是要请教西医的,中医是全不会弄的,但那时候,苏州的西医极少。有两处美国教会到苏州来办的医院,地方极远,一在葑门内天赐庄,一在齐门外洋泾塘,要请外国医生,他们虽是信教之士,但都是搭足架子,而且医费很贵,普通人家是请不起的。现在有了这个处所,是慈善家办的,一个钱不要,连药费也不要,一报信即飞轿而至,什么时候来请,什么时候便到,即使是在严冬深夜,也无例外。

学习这急救误吞生鸦片是很简单的,只有几种药,叫他们吃下去,以后便是尽量的叫他喝水,使其呕吐,把胃肠洗清罢了。所难者,就是凡要自尽的人,都不愿意要人来救,都不肯吃药喝水,那就要带哄带吓,软功硬功,且要耐足性子去求他了。这一点,我真佩服朱先生,他的耐性真好。

有一天,我跟着朱先生去看急救生吞鸦片烟。那个吞生鸦片的女人,年约三十多岁,是南京信回教的人,身体很强壮,而且泼悍非常,是不是夫妻反目,这个救烟的人,照例不去问她。朱先生劝她喝水,横劝也不喝,竖劝也不喝,一定要死。但朱先生总是耐着性子劝她。她不但要骂人,而且还要伸手打人。可是这不能耽搁的呀!耽搁一久,毒发就无救了。那时朱先生手擎一碗水,正在劝她,她用手一推,那一碗水完全泼翻在朱先生身上。一件旧蓝绸袍子上,泼得淋漓尽致。

为着她要打人,叫她的家里人,握住了她的双手,及至水碗凑近她的嘴唇时,她用力一咬,咬下一块碗片来。但救总要救治的,不能因她拒绝而坐视不救,最后要用硬功了。硬功是什么呢?名之曰“上皮带”,便是将她的两手用皮带扎住,用一条皮管子,上面有塞头,塞进她的嘴里,就是用手揿着,一面灌水进去,一面吸水出来,借此洗清肠胃,这个妇人,便这样救活了。过不了几久,我走过她的门前,她们是小户人家,我见她抱了一个孩子,笑嘻嘻和邻家妇女正有说有笑呢。

同类推荐
  • 一个人怕孤独,两个人怕辜负

    一个人怕孤独,两个人怕辜负

    想好好与这个世界相处,却总感孤独。想找个人好好的爱,却又怕被辜负。如果你遇到我,请一定不要走开,因为我怕来生,再无缘与你相见……此书所写,皆是关于深爱。一个人孤独的单恋,或者,两个人疼痛的相守。或许世间,永远没有完美无缺的人生,可让我们安放爱情。但历经伤痛,却还是可以微笑面对,那曾经被人辜负的一程时光,和深藏在心、不再回来的爱人。
  • 会说话的人,人生都不会太差

    会说话的人,人生都不会太差

    说话是一门艺术,会说话是一种修养。人生在世,你不可能生活在一个真空里,都无可避免地要和人打交道、与人交往、与人沟通。因此,成为会说话的人,对于你的事业、工作、生活都是会有好处的,也将会受用一生。梁实秋总是以平和豁达的心境,饶有兴致地感受丰富有趣的生活,品尝着人生无穷的况味,做着愉快的文章,其幽默、文雅、犀利、宽容的语言,不仅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超凡脱俗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令人易生亲切、有趣之感。
  • 博尔赫斯与中国

    博尔赫斯与中国

    本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博尔赫斯以及他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博尔赫斯的幻想小说是他的文学中最具个性又最具创造性的部分,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博尔赫斯的幻想美学摒弃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机制,打破了传统的现实与非现实的二元对立的界线,呈现出虚实相生、亦真亦幻的独特美学形态。博尔赫斯的幻想诗学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本书尝试从作家生活经历解释博尔赫斯的幻想文学产生的原因。博尔赫斯的幻想美学不只是文学表现形式,而是受到了系统的哲学思想支撑,阐明这种哲学思想也是本书的论题。在较深入地研究了作为影响源的博尔赫斯之后,本书探讨了博尔赫斯对中国先锋文学产生的重大影响。
  • 爱的竖琴

    爱的竖琴

    这些诗,或以深邃的笔墨纸探索爱的哲理,或以细腻的笔触触及少男少女的相思,或以鲜活的感受吟咏对爱与美的追求,或以缠绵的情调表现失恋的痛苦,失意的孤独和渴望爱的慰藉……
  • 感受德意志

    感受德意志

    我国著名翻译家、中国翻译界诺贝尔奖——“歌德金质奖章”得主杨武能教授,自1982年始赴德国进修、研究、讲学,亲历了德国的发展,对德国的文学、历史和自然景致熟稔并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杨武能教授用人文的笔触描绘了德国神秘的古堡、茂密的森林、流淌的河流、高耸的教堂和油画般的建筑,和德国的节庆、城市的建设、对环保的关注、对教育和历史的重视以及德国民众的生活画像,目睹并亲历了柏林墙的倒塌和两德统一前后的对比与变化,对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因政治格局造成的隔膜、柏林墙倒塌前的种种状况及两德统一后人们的心态大量真实的细节描写,读来犹如一部活的德国史。
热门推荐
  • 西湖二集(三)

    西湖二集(三)

    《西湖二集》是明代一部短篇平话小说集,刊行年代大概是在明末崇帧年间。全书共三十四卷,包含平话三十四篇,都说的是发生在西湖上的故事。本书强烈反映了明末的社会:政治腐败,官吏贪污作恶,民不聊生,也反映了一些当时的风俗习惯。《西湖二集(三)》主要讲述了唐朝人韦固,幼丧父母,想早娶妻子,却处处无缘。直到十四年,韦固以父荫参相州军,刺史王泰命韦固摄司户椽。韦固大有才能,王泰把女儿嫁给他为妻;刘伯温举荐朱亮祖,等等故事。
  • 感谢我的祖国

    感谢我的祖国

    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小家连大家,大家连国家,国家富强人民才能安康。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的幸福美满,没有砥砺前行的人们辛勤付出,就没有人民百姓的安居乐业。张泽豫,一个小家的普通人,他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并为之奋斗着…
  • 黑甲入侵

    黑甲入侵

    3066年的夏天,由于大面积虫灾造成的居民集体大迁徙…护卫队队长林等在搬迁过程中被黑甲刺中昏迷…变异人…不明生物入侵…悦城岛还能一切如常吗!?
  • 两生结:替身将妻

    两生结:替身将妻

    “本将最讨厌的就是你们这种人的嘴脸!”“呵。”“你笑什么?”萧邺沉抬起眼,一把拉过眼前女人的手,冷幽幽地道,“看来,你还很精神。”……穆笙南最拒绝不了他的强势,带着示弱的霸道,就这么将她牢牢圈住。也许,是她上辈子欠他的吧。
  • 一样的智慧不一样的人生

    一样的智慧不一样的人生

    我们的生命需要感悟来充盈,才会变得滋润和充满生机,而这些智慧的养料就来自于我们所经历的每件事情,或读过的每个故事之中。
  • 穿越之公主爱作怪

    穿越之公主爱作怪

    阎王误勾魂,重生公主身,我不为女主,你能奈我何,男一男二号,全都爱女主,要问我是谁,女二号公主!某公主:咦,这位仁兄,你看着眼熟啊,像我的后宫男宠啊!某男:嗯?你确定?那便带吾回去吧!某公主:呵呵,开玩笑开玩笑.......
  • 总经理必读的209个经典营销故事

    总经理必读的209个经典营销故事

    一个不会讲故事的总经理是做不好营销的!一个优秀的营销家,也一定是个“故事大王”,与其给客户讲一个小时的大道理,倒不如给他讲一分钟的小故事。本书分别从品牌、服务、广告、宣传以及价格等9个方面为总经理精心挑选了209篇经典营销故事。每一个故事无不饱含着营销智慧,通过阅读这些小故事,让您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吸纳营销精华,掌握营销方法,从而游刃有余地驾驶营销的诺亚方舟。
  • 沉浮神州:段祺瑞军政生涯

    沉浮神州:段祺瑞军政生涯

    本书的主角是段祺瑞,但他并非一个孤零零的人。写段祺瑞不能不写孙中山,不能不写袁世凯,不能不写冯国璋、黎元洪、徐世昌、张作霖、曹锟、吴佩孚,不能不写北洋军阀政府。这些都是历史人物和事件,写历史人物和事件不能绕过历史。因此,作为本书序幕的题引当然应当从历史开局——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时空;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人物和事件。
  • 杨乃武与小白菜(二)

    杨乃武与小白菜(二)

    詹氏发现了自己的丈夫杨乃武和小白菜的私情,软言细语相劝。杨乃武醒悟过来,决心斩断与小白菜的私情,并力劝小白菜改过自新,与葛小大成婚,好好过日子。这小白菜并非淫荡之人,听了杨乃武一席话,内心愧疚万分,与葛小大一起搬出杨宅,另寻他处居住成婚。时间一晃到了七月底,仓前镇要举办盛极一时的盂兰大会。知县刘锡彤的儿子刘子和也来凑热闹。此人是一个浮滑少年,喜欢到处沾花惹草。刘子和看见小白菜貌美无比,顿时心生邪念。他的朋友钱宝生设计,使刘子和占有了小白菜。小白菜心中万分难过,欲报官。
  • 末世修行生存系统

    末世修行生存系统

    莫弦在重生的过程中无意中获得一套末世生存系统,再加上上一世自己又是修行者得到这套系统简直如虎添翼,开始了自己新的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