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53400000001

第1章 人类历史的演进与循环

西方学者史观的演变

人类历史的演蜕,常有两种自然的现象:一是进化的现象,一是循环的现象。可说人类历史便在这两种现象交织中形成的,也即在进化中有循环,循环中有进化。然而世人具此正确的史观者极少,不是流于偏至的进化说,便是流于偏至的循环说,或是落于既非进化亦非循环的其他谬说。

公元前八至六世纪间,闪族(Semites)的加尔底亚人(Chaldea)重建巴比伦帝国时,他们的天文家发现了日月星辰的循环运用及季节的周而复始,因而领悟到宇宙间万事万物莫不如此。古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遂据之而创“历史循环说”,对人类历史的一面看得何等清切。及希腊文化衰颓,代“历史循环说”而兴的是“宇宙衰老说”(Cosmic Senescence)。彼时希腊许多学者均认为彼等所生存的社会,由于宇宙的衰老必将归于崩溃的。基督教大兴后,西方学者产生了救世论与末日论。人类的主宰既为上帝,人类历史亦在其创造与控制中,无所谓演进与循环,这是基督教思想弥漫中的西方学者的历史观。

近世以来,西方学者偏重于人类各种进步事物的研究,遂产生进化说的历史哲学。历史家依人类用具的进化,分历史为石器、铜器、铁器三个时代;依人类生活的进化,分历史为渔猎、畜牧、农业、工业四个时代;依人类社会的进化,分历史为图腾社会、氏族社会、封建社会、商农业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几个时代;依人类政治的进化,分历史为神权、君权、民主几个时代;依人类文化的发展,分历史为野蛮及文明两个时代;其中每一个大时代,又可分为几个时期,界限分明。总之,历史家们的全部心血都贯注在对历史进化的研究、分析与记载上。在他们看来,人类历史的演进是一种直线型的,好像一个人由幼儿园(原始时代)、而小学(上古时代)、而中学(中古)、而大学(近代及现代),永远在向上与向前,绝无所谓迂回曲折的。

与历史学有关的考古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亦莫不具有此种直线型进化的观念。生物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尤助长此种观念的开展,生物学家们研究生物的构造(Structure)、新陈代谢(Metabolism)、生长(Growth)、生殖(Reproduction)、感应(Irritability)等生命现象(Life Phenomena),莫不重视演化论(Evolation)的发扬。他们为生物编造家谱,靠着可能性和种种学说绘出生物的来龙去脉,证明它们的演进。例如,单细胞动物的鞭毛虫可演化出两类动物:一为海绵动物,再演为节肢动物;一为腔肠动物,再演为脊椎动物。他们又说明动物和植物的社会生活也在逐渐演化中。人类则为无尾猿类进化而来,猿类又为食虫类动物的演化,现时的树鼩(Tree shrews)(食虫类)即可能为猿类祖先的近亲。从生物学家们的研究报告中,一切生物(连人在内)都在演进中。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一部生物学著作,也是一部哲学的著作,进化论于是侵入了哲学的领域,历史哲学自然免不掉它的影响。

十八、十九两世纪中西方“物理的科学”,如矿物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等研究,亦有部分演化的情形,使进化论益为扩播,也间接影响了直线型进化史观。

由上所述,可知西方学者对历史进化的一面,又看得何种透彻!可是历史演蜕的另一面——循环的现象,却完全被忽视了。

近半世纪来,西方学者对这种直线型进化史观多持异议,而产生周期说的史观。俄国人达尼列夫斯基(N.I.Danilevsk)在十九世纪末即有周期之说,为此类学说的最早者。达氏在他所著《俄罗斯与欧洲》一书中,曾述他对埃及、中国、古闪族、印度、伊朗、希伯来、希腊、罗马、阿拉伯、欧洲等十个“历史文化型”(Culture historical types)研究的结果,归纳出五个定律。其中第五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定律:各型文化的发展阶段,极像长生植物的生命过程。它们的生存和滋长是无限度的,但是它们开花和结果的时期却极其短促;而且经过一次开花结果后,它们的力量就消耗净尽,永远再没有第二次的花果。即是说每一个历史文化型,都只有一次创造力的发展,过此便趋于沉寂。达氏以植物的生命过程比拟各民族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可说视人如物,错误很深。

德人斯宾格勒于1918年出版了《西方的没落》(Der untergang abendlards)一书而负盛誉。他认为一个文化(Culture)和一个人一样:要经历过幼年、少年、壮年、老年四个连续的阶段而终不免于死亡。这四个阶段又相当于春、夏、秋、冬四个连续的季节,各有它们特殊的征候和色彩。最后的阶段,为老年阶段、冬季阶段,又称文明(Civilization)阶段,即文化的末路。因为文明是文化最后所假造的外表,由此即趋于死亡。操纵这种文化生死过程者,也便是操纵我们一切人生的“宇宙能力”。斯氏并分析世界八十文化共有四季和十四阶段,指出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希腊、罗马、阿拉伯、墨西哥等七种文化都早已没落。第八种的西方文化,自歌德、谢林(Schelling)、康德、黑格尔、菲希德等人起,即入冬季,本世纪已正在没落中。斯氏以个人生命各阶段比拟各民族文化生命各阶段,非常错误。个人生命属自然生命,自是不能不受自然律的支配。可是民族文化的生命,已超越了自然界而进入人文界,就绝非自然律所能限制。个人生命有死亡,民族文化生命却能长久延续,不能说是有一固定限期和只有一次创造力的发展,且必须死亡的。斯氏对中国文化方面的研究,不仅肤浅,根本上即未能了解。

英人汤因比(Arnold J.Toynbee)为当代史学大家,其所著《历史研究》中指出人类有史以来的文化社会。

汤氏指出其中除西方社会、希腊正教社会、伊斯兰教社会、印度教社会、远东社会外,其余均已死亡。另有五种停滞文化:

(1)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Polynesians)文化

(2)北冰洋的爱斯基摩文化

(3)游牧民族文化

(4)奥斯曼(Osmanlis)文化

(5)斯巴达文化

汤氏指出其中波利尼西亚及游牧民族两种文化,亦正在作最后的生死挣扎,距灭亡之期已不远。因此汤氏认为今日世界尚存的文化,连三种停滞文化在内,仅有八种。这八种中的西方文化,极有消灭或同化其他七种文化的可能。依汤氏所说,每一种文化也只有一个生命周期和只有一次创造力的发展。由此,不是由于文化创造能力强迫群众以服从代替仿效,便是由于旧的制度阻碍了新的力量的发展,或则因为遭受了天谴(Thenemesis of Creativity),造物的忌盛忌全,如《新约》所说,“升高者即是下降者”,遂逐渐居于破产地步,而陷于长期的僵化以致灭亡。汤氏所见与达尼列夫斯基略同,因而他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汤氏以中国文化因元、清两朝“一统国家”的统治而解体,不知元之后尚有明的文化复兴,又怎能武断清之后,中国文化不能复兴?

总之,达、斯、汤三氏固定周期之说,只见到历史的近处,未能见到历史的远处,此三氏的史观,迂谬而不能通达,今日西方学者,也大多不表同意。

当代人种学家克罗伯(Affred L.Kroeber)在1944年所出版的《文化生长的形势》(Configurations of Culture growt)一书中,就反对上述的固定周期说。克氏指出一个文化并不一定在发达过一次之后,就必须衰老而没有再生的机会。埃及文化的鼎盛和中衰,前后至少有四次。中国有两次大的文化创造。其他国文化的创造期,日本有四次,印度有两次,希腊、罗马、拜占庭有许多次,法国有三次,英国有三次,德国有四次。克氏又指出,一切大文化的发展并不一定都是经过同一的各阶段。因此所谓固定周期之说,在克氏看来,不能成立的。

由俄人归化美籍的索罗金(P.A.Sorokin)在1951年出版的《危机时代的社会哲学》(Social Philosophies of an age of Crisis)中,亦反对固定周期说。他指出埃及的宗教有四个兴盛时期(公元前3500-公元前3000,公元前2500-公元前2300,公元前1580-公元前1490,公元前1370-公元前1352);印度的经济有五个兴盛时期(公元前321-公元前186,7898,320-500,606-647,1350-1600);法国的国家组织发达过五次(10501325,1600-1715,1800-1815,1850-1870,1890-1940),哲学发达过四次(1075-1160,1300-1350,1600-1700,1750-1850),音乐三次(1100-1350,1650-1750,1850-1910),文学四次(1070-1300,1520-1580,16301700,1780-1900)。索氏认为此类例子,太多了。

刻、索两氏以外的许多西方学者,近二三十年来在美术史上、经济史上、哲学史上以及社会科学各方面精密研究的结果,均承认一切文化都有一种周期律和节奏律的存在。所谓周期律,是周而复始的循环,并非为一个固定不变的周期;所谓节奏律,是说各种文化的发展,都有抑扬顿挫的节奏和拍子。因而索罗金氏归纳各家研究结果作一结论,即是“历史进化是循环性的”,是“创造性的重演”(Creatively recurring)。在任何时期内,没有一切不是新的,同时也没有一切不是旧的。“一切都是旧乐调的变样演出,在花样上、方向上、节奏上、拍子上、循环上,每次皆有不同的变化。”这便是演进的循环、循环的演进。自柏拉图以来,西方学者的史观在两千余年中经过多少变化与分歧,今日才又回到历史循环说的一条原路。

今日西方学者的历史哲学,尚有救世论、“生命的肯定”(Life affirmation)论、复活论等,大都与直线型进化论采取相反的态度,而与循环论相通或相近。

中国学者史观的演变

古代中国哲人由于默察宇宙自然的演变与循环,很早即产生历史循环说。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庖牺氏(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传》)。可说庖牺氏对宇宙演变循环的奥秘,已多领悟。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周文王与周公旦两人,均曾演《易》,由八卦相重而六十四卦。虽多用于占筮,而伦理与哲理亦深寓于其中。在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500年之间,孔子(或为其门人)作《易传》时,对易理阐发尤详。《系辞下传》言圣人制器尚象之事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通生于感,“感”则下经第一卦的咸卦(ょ),咸即是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即是生长之象。“久”即下经第二卦之恒卦(ぜ):“恒,久也,恒常久也,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即是发展之象。“穷”即下经第三十三卦的既济卦(の):“终止则乱,其道穷也,故初吉终乱。”即停滞衰落之象。“变”即下经第三十四卦的未济卦(ふ),为革(ゆ)、鼎(ぴ)二卦之和合。革,变革也。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即是毁灭与新生之象。通、久、穷、变,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宇宙自然是如此,人类社会的演进亦复如此。

孔子未曾言明历史的循环性。《论语·八佾》中他赞美:“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为政》中又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认为历史在继续不断地演进中,未必就信周文之后,复用夏、殷的朴质的。则《易传》之作,在他“五十以学易”(《述而》)及“五十而知天命”(《为政》)之后,他的史观始有所转变。以孔子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来推断,孔子殆为演进的循环论者,是无疑的。

继孔子之后的孟子,却发明治乱循环的史观。他在《孟子·滕文公下》答公都子问时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列举过去的史迹,来说明治乱的循环。《公孙丑》章并进一步以五百年为一个治乱周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尽心》章复举史实来证明:“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孟子这种循环史观,极其正确;周期之说,亦具深理。唯以五百有余年为一固定周期,验于三代而不验于后世。

战国末年,齐人邹衍创阴阳五行说。五行为金、木、水、火、土。邹子认为它们是相胜(克)的,即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土胜水、木胜土。虞以土德王天下,夏以木德代之;殷以金德代夏,周复以火德代殷,因成五德终始论。邹子认为五德转移,与制度相应,历史即在这五行次第生胜、五德轮流转移中循环不已的。秦汉的杂家、道家和儒家,大抵均受此学说的影响。

吕不韦门下宾客所著的《吕氏春秋》属于杂家,其中以黄帝、禹、汤、文公当土、木、金、火四德,而以大螾大蝼、草木秋冬不杀、金刃生于水、赤乌衔丹书四者各为其应验,并谓“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史记·秦始皇本纪》及《封禅书》,均谓秦人自以得水德而王,且以文公获黑龙为其征应,想系受吕氏之说的影响。道家淮南王刘安杂采阴阳五行之说以与老庄的自然主义相调和,与吕氏均具循环的史观。

五行相胜说,汉人亦有异议。谓五行次第相生而非相胜。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火。太皞(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炎帝以火德受之;黄帝土德,少皞金德,颛顼水德,均次第相受相生。五行相生,也形成了循环的史观。

汉代大儒董仲舒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而倡天人相应说,兼采五行相生、相胜二义。董子认为人君受命于天,应取法于天,承天意以从事。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而为阴阳,刊而为四时,列而为五行。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凡阴必与阳合,阳尊而阴卑。“天地人主一也”,故人主南面,以阳为位,且为极尊。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的官制,取法于天的三月而为一时(季),四选而止,取法于天的四时而终。政制既象天时,则政事的庆、赏、刑、罚亦必与之相应。天之道,春暖以生,故政事上副之以“庆”;夏暑以养,故副之以“赏”;秋清以杀,故副之以“刑”;冬寒以藏,故副之以“罚”。天上有五帝:东方为春令木德的青帝,南方为夏令火德的赤帝,中央为土德的黄帝,西方为秋分金德的白帝,北方为冬令水德的黑帝。因而地上亦有五官以应之:东方为司农所主,务农本,足衣食,尚仁;南方为司马所主,辅君以定天下,尚智;中央为司营所主,明见成败,进善去恶,尚信;西方为司徒所主,兵不苟克,取不当得,尚义;北方为司寇所主,上下有序,邑无讼狱,尚礼。地上五官克尽厥职,则五行次第相生;若五行失职,则五行失序,相生者即转为相胜,天道固是如此的。

董子及其时的一般儒者,均认为地上的人君,皆符应于天上的某帝某德而生。地上人君受命,天上必降符瑞,如以火德王者黄龙见之类。人君既受命于天,必易服色,改正朔,更制度。如以水德王者色尚黑,以十月为岁首之类。人君受命于天,成功则必祭天—封禅—报告。天运循环,成功者去,如春夏秋冬的更迭互乘。及王朝德衰,天上必降灾异,人君知天命更改,应早物色贤人让国或更改政制以谋补救之道,否则革命起,终无以保其位。于是新人君复拜受天命。这种天人相应说,即肯定于人类历史永在这五行中循环的,所谓“天命无常,惟德是处”。这德是仁、智、信、义、礼,亦即五帝之德。

西汉《齐诗》有“五际”之说,谓当阴阳终始际会之岁,必有改革之政。五际者:亥为革命,一际也;卯为阴阳交际,二际也;午为阳谢阴兴,三际也;酉为阴盛阳微,四际也;戌为阴极阳生,五际也。若子、丑、寅、辰、巳、未、申等,不在阴阳际会之交,故不为际。西汉习《齐诗》者以翼奉为著,事之帝,属上书言灾异占候,谓“天道终而复始,穷则反本”;汉室诚能应运改政,即不异再受天命。也是以循环为历史的定律。

《礼记·礼运篇》有“三世”之说,即一为幽国、疵国、乱国之世;二为小康之世;三为大同之世。东汉何休释公羊“三世”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两者是否暗寓三世循环,未能确断。

王充著《论衡》以斥虚妄。他认为天生万物,悉出自然。天地合气,人偶自生;犹夫妇合气,子女的自生,非天有意于生人,因而君师亦非天所立。所谓天人相应,灾异谴告、五行生胜诸说,他均目为虚妄而予以驳斥。他以“世之治乱,在时不在政;国之安危,在数不在教”。“时”和“数”,在冥冥之中形成一种命运,所谓“天期自然”,非人力所能扭转与改变。这种自然主义的宿命论,虽为儒家思想的反动,却仍未否认历史在治乱盛衰中的循环性。

道教兴起后,其基本观念的道为宇宙的一种主宰,有时称“造化”,有时称“太乙”。而道家认为“道”是流动的、运行的、循环的,如李白诗中所谓“天地为橐龠,周流行太易”、“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道家的宇宙观既是如此,他们的历史观自然也是如此。

古代印度哲人,有生、住、异、灭的四相流转之说。生相,即是创造相;住相,即是发展相、保持相;异相,即是破坏相、衰落相;灭相,即是消灭相、再造相。生、住、异、灭四相的流转不已,与《周易》的通、久、穷、变的周而复始之义若合符节。佛教传入中国后,此种观念也深为中国佛教徒所接纳。小乘佛教的生死轮回说,亦自四相流转的精义中嬗蜕出生。

唐代为儒、佛、道三教并行的时代,故唐代学者的历史观,大抵不出循环论的范畴。宋代为儒、佛、道三教合流的时代,宋代理学者的史观则大都摄佛、道两教的学说予以融会。

《周易》的演作,为阴阳的二元论。汉人扬雄拟《易》作《太玄》,受五行说影响,参以历法而成始、中、终的三元论。宋人司马光拟《太玄》而作《潜虚》,殊无创见。至周敦颐作《太极图》,则系采撷道家修炼之术的《无极图》及《先天地之偈》,而使与易理会合。邵雍作《皇极经世》,不仅受道家《先天图》的影响,且采唐僧一行“大衍历”的推算法,而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学说。

邵子以“太极”、“动静”、“阴阳刚柔”来解释宇宙万物生长盈虚之理,《易》以阴阳为两仪,此则以动静为两仪;《易》以春、夏、秋、冬为四象,此则以阴、阳、刚、柔为四象。乃系受道家学说的影响而成为四元论,与《易》略异者。邵子复以六十四卦来表示宇宙万物蜕演变化的程序,较先哲解《易》者尤为精密。《易》的初生为复卦(こ),一阳始生,即宇宙万物始生之象。自是阳长阴微,至乾卦而达极度,为宇宙万物壮盛之象。阳极而一阴之姤(が)生,为宇宙万物始衰之象。自是阴长阳消,至坤而达极度,为宇宙万物毁灭之象。

宇宙万物生灭循环之理,至此极为显明。邵子推算天地历程,系采“大衍历”推算之法,未见精确。他以天的四时为元、会、运、世,地的四维为岁、月、日、辰。辰为时间单位,十二辰为一日、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即一岁为十二月、三百六十日、四千三百二十辰。以此数推之,可知天的四时及地的三十岁为一世。再推演之,即十二世为一运,三十运为一会,十二会为一元。也即是一元为十二会、三百六十运、四千三百二十世,计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天地历程,以一元为始终;终而复始,运行无穷。以一元的时间与六十四卦配合,天地亦始于复而终于坤。这种固定的周期循环论,未免把时间拉得太长了,与天地演变及人事变化上均不相符。因而邵子依据象数论列古今的治乱兴衰,亦极牵强附会。他以皇、帝、王、伯四种政体,分掌春、夏、秋、冬四季;正、受、改、摄四命,尚自然、尚让、尚政、尚争四事。仁、礼、义、智四德,士、农、工、商四业,《易》、《书》、《诗》、《春秋》四经。

邵氏最大错误,在对五伯以后的悲观论调。他认为“七国”是“冬之余洌”;“汉王而不足,晋伯而有余”。三国为“伯之雄”,十六国为“伯之丛”,南五代为“伯之借乘”,北五代为“伯之传舍”,隋为“晋之子”,唐为“汉之弟”,隋季诸郡之伯为“江汉余波”,唐季诸镇之伯为“日月余光”,后五代之伯为“日未出之星”,世运在愈趋愈下。以汉唐之盛,犹云“王而不足”,以承认中国历史长期在秋冬之际兜转,要想大地回春,只有俟诸下一元了!

明人吕坤的九天之说,可能亦受邵子影响,认为历史在逐渐退化。吕氏解释天运,分先天、后天两类:无极之先,理气浑沌而不分,是为“理道”之天,即是“先天”;气化之后,善恶同源而异流,是为“气运”之天,即是“后天”。先天唯一,后天则有九,且每变愈下,有如下表:

(1)淳龙之天:洪荒之初,人物雍熙之时。

(2)泰宁之天:唐、虞、夏四海欢欣之时。

(3)平常之天:三代迭兴,有隆有替之时。

(4)巧伪之天:讹言谗说,排阖纵横之时。

(5)残戮之天:春秋战国及秦项三百年争乱之时。

(6)淫浊之天:武后潜窃淫乱之时。

(7)虐厉之天:疠疫时行,妖孽为祟之时。

(8)混沌之天:君子小人福祸相同,薰莸杂处之时。

(9)倒置之天:小人安富尊荣,君子危亡困辱之时。

吕氏虽信人力可以回天,却置盛世于以往,仍含悲观的色彩。

明末清初的学者,大抵均仍主历史循环说。王夫之论政治上各种制度,主张随时代以演变,人类社会的进步实为自然的趋势。唯于论华、夷之分时,却阐发他的民族思想,认为胡虏无百年之运,其兴也暂,其亡也速;中国民族衰极又必盛的。于论文化的兴亡起伏之迹,语多警惕。谓文化的发展,并非永存于一地,常有所移动。中国民族如不兢兢业业,力求进取,将来亦有退为夷狄的可能。这是文化的循环论和移动论。

晚清及民初学者受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史观大变。康有为虽崇奉孔子为万世不祧之教主与素王,而他的《大同书》却由进化论出发产生许多怪诞荒谬的议论。他认为社会进化为由据乱世以达小康升平世,由小康升平世以达大同太平世,而大同则为人类最后的归宿。这种史观,完全是直线型进化性的,与近史西方学者进化论的史观无甚差异。至于他的大同思想,唯物主义色彩颇为浓厚,系撷取近世西方生物学及其他科学思想而予以理想化。至于他所说大同的归宿为神仙,神仙之后,佛学又兴,貌似循环说,实为无稽之谈。

其时,谭嗣同、梁启超、严复等,莫不持历史的进化观。章炳麟的“五无论”,受佛学影响尤深于西方进化论的影响,他的政治主张流于虚无主义,他的史观既非进化论,亦非循环论,而为一种虚无论。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学者几全部信奉进化论学说,认为历史是进化的,原有循环论的观念为之绝息。现代中国学者从往古的循环论史观里解放出来,热烈接受近代西方进化论的及唯物论的史观。

一个正确的史观——演进与循环

历史是演进的吗?无人能予以根本否定。

历史是循环的吗?亦无人能予以根本否定。

说历史只有演进,没有循环是错误的。

说历史只有循环,没有演进,同样是错误的。

演进与循环,是人类历史上两大自然的现象,人类历史也便在这两种现象交织中形成。人类历史时时在演进,而这演进中便同时有着循环;人类历史有着无数次的循环,而每一次循环中便同时有着演进。

日、月、星、辰天天在循环,你能说它们终古没有变化吗?江、河、海、洋天天在流动,你能说它们终古没有循环吗?人类的历史亦正是这样。循环的现象有的很显明,有的不很显明;演进的现象有的很显明,有的也不很显明。总之,在不断地循环和不断地演进,人类历史的真精神、真命脉是如此。

这是最正确的一个史观,相信人类历史是进化的,才足以激励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相信人类历史是循环的,才足以鼓舞落后民族、衰落民族的新生希望。

正确的史观,带给人类是正确的方向与正确的理想,使人类可减少由错误而造成的无数悲剧。

同类推荐
  • 生存的逻辑

    生存的逻辑

    《官家定律》《灰色生存》作者再掀文化历史波澜。官场大咖粉墨登场,社会小人物夹缝求生。朱元璋PK朝廷官员:一手铁血剑,杀得六部全军覆没;一手百姓牌,支持底层民众越级上访。守库小兵PK皇权:如何在监管重重的银库重地盗取官银,偷得朝廷亏空九百多万两?盛宣怀PK胡雪岩:最著名的红顶商人在官场和商场的全面战争。封疆大吏PK京城小官:李鸿章、曾国藩等大官如何栽在小小书吏手里?官府PK土匪:只要你不在我的地盘犯事我就当看不见的官匪默契。地方官PK老百姓:一次大规模的官民对战是如何发生的?
  • 领主和群主成长计划

    领主和群主成长计划

    穿越成士绅之子的温崖,莫名拥有了领主成长系统。刚成为一位微不足道的领主,就成为了各大领主的聊天软件。不仅可以窥屏,还可以收手续费。挂王的日子快乐到飞起~
  • 穿越异界当皇帝

    穿越异界当皇帝

    我,秦戈,一个只会吃饭睡觉打游戏的标准宅男,穿越到了异世界,居然当上了皇帝?
  • 五国争雄传

    五国争雄传

    玩一次蹦极都能蹦到异界去,想想也没谁了!装失忆,被赐名林水生。这里五国并立,狼烟四起,群雄割据。这一路走来腥风血雨,然而到最后等待着林水生的又将会是什么呢……
  • 大元王朝1

    大元王朝1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热门推荐
  • 末世女僵尸的脱线生活

    末世女僵尸的脱线生活

    我的工作大到检查地盘里有没有新的丧尸闯入,小到替小区里几个捣蛋鬼收拾下掉落的残躯,能文能武,实乃新世纪高级复合型人才。而我就是僵尸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美女妈咪很抢手

    美女妈咪很抢手

    少女时她对他,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而他对她,冷酷无情,视而不见,厌恶至极。永远是爸、妈骄傲、期盼、宝贝的她,却被奶奶视为耻辱,扫把星,不祥物,亲姐妹的拌脚石。一朝睁眼十六岁的灵魂与二十二岁的身体相结合,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又将掀起一场怎样的风波。睁眼后,腹中尽多了块肉,可她不再是她,而是她,高贵、冷漠、睿智、腹黑如她。六年后她带着一五岁儿子,聪明、乖巧、可爱、帅气如他。回国后,她破茧成蝶般地慢慢绽放出她的光芒。同一城市,同一地点,同一场景,她与他相遇,她冷漠走过,他为她沉沦。此时,他对她,庄生晓梦迷蝴蝶,而她,对他冷酷无情,再不沉沦。她爱他时,他是她的天,是她的地,是她的一切,风吹不得,雨淋不得,含着怕化了,捧着怕摔了。她不爱时,他便是地上的一潭泥……◆☆★◆☆★◆☆★◆☆★◆☆★◆☆★◆☆★◆☆★◆☆★◆☆★◆☆★片断一女孩手持一张验孕单,一脸高兴地跑了过去,温和地道:“少邱,我怀了我们的小孩,你看。”说完递上一张单结果显示---阳性的验孕单。龙少邱一脸不在乎,继续把玩着手里的手机,瞟都懒得瞟女孩一眼,低着头,声音冰冷地道:“谁知是那个野男人的野种,给我滚远点,看你那副德行,多看一眼就觉得恶心。”听了龙少邱的话女孩一脸委屈地哭了起来,眼角挂着两串晶莹的泪珠,带着哭腔道:“你怎么可以这样说呢?你就是我唯一的男人,除了你,我怎么可能还有别的男人呢?”卧室里,走出一位身穿红色性感睡衣的妖媚女人,一脸不屑地看了女孩一眼,拍掉她手里的纸,讽笑道:“怀孕又怎样,做掉就是,别以为少邱真喜欢你,当初要不是看你有几分姿色,再加上你死缠烂打他会跟你在一起吗?真不要脸,你去死吧你!”片断二五岁的小男孩,冲进办公室,一把手抢往办公桌一扔,漂亮眼儿一眨,嘲讽道:“龙先生,不要再追着我妈咪不放了,就算你陪上这家公司,再求婚千次,她也不会跟你在一起!”龙少邱脸庞一绷,俊唇一抿,瞪着那双与他一样的蓝紫色眼眸不言。小男孩利落跳上办公桌,小手轻轻扯住他的领带,身子朝前探,小脸蛋与他相离寸许,双眼与他对视,坏笑道:“不要再我妈身上浪费时间,看,门口扫地那阿姨,你买个1克拉的钻戒去求求看,看她愿不愿嫁给你。”手抢抵住他的太阳血,坏坏的笑……文风:现代都市重生宠文,女主非万能,但没有她却万万不能。高贵、冷漠、睿智、腹黑如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豆豆学习记:父母应该这样教孩子学(1-2年级)

    豆豆学习记:父母应该这样教孩子学(1-2年级)

    本书以聪明淘气、活泼可爱的“豆豆”为主人公,通过他的成长经历,映射出广大孩子在生活、学习中普遍遇到的各种问题。编者从这一年龄段(小学1-2年级)孩子的心理活动、行为方式和课程学习等方面入手,设计了很多有代表性的、生动有趣、轻松幽默的小故事,给出具体建议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家庭教育中的盲点。本书内容简洁、活泼、通俗、易懂,图画精美,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一部指导孩子自主学习的快乐读本,同时对教育工作者也可以起到教学参考作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从第二次忍界大战开始

    从第二次忍界大战开始

    森罗意外的来到火影忍者世界,结果却发现自己似乎走错了时间线。在这个时期,第三代火影正值壮年,传奇“三忍”还未成名,木叶白牙仍然健在,扛大米的“晓”组织更是连影子都没有,这是一个缺乏大事件更没有爆点的时代。然而,在平安度过了十几年后,就在他出使雨之国之时,战争突如其来的爆发了。后世称此次战争为——第二次忍界大战。也就是在这时,森罗突然发现自己穿越后所带的金手指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他在里面遇到了一个个不属于火影忍者世界的人。八神、草薙京、神乐千鹤、大蛇……于是,拳皇降临火影世界……
  • 独宠冲喜霸妃

    独宠冲喜霸妃

    一睁眼,魂穿。再睁眼,毒药!没喝!苦逼的穿越啊!她居然穿到一个冲喜小媳妇身上,不但要为快翘辫子的相公挡灾挡厄,还要三不五时的用血给他解毒。左有看她不顺眼的婆婆!右有时时盼她挂掉,一日三餐外加宵夜下毒的一窝老姨娘们!前有想毁她名节的表妹!后有不成器的公公和纨绔小叔子!更有公主大BOSS,看中她的的渣相公,对她这个绊脚石欲除之而后快。相公要当陈世美,候府要和皇帝成亲家,欺她小孤女,偷毁婚书,降妻为妾!掀桌暴走:老娘又不是软柿子,谁都可以来捏两下!有本事统统放马过来!打地鼠谁不会?出来一个锤死一个!★★★★★1公主得意地看着某女,娇笑:“元郎,她这般上不得台面,又低贱,不如远远打发了!”某男迟疑地望着某女,眼神留恋。公主目光一闪,语气尖利:“怎么?舍不得吗?这贱人有什么好?”某女眸色一寒,猛地端起桌上的鲍鱼海参汤扣在公主头上。诸人瞬间石化。“啊!”公主顶着一头的鲍鱼海参,疯狂尖叫:“本宫要杀了你!”某女浅笑敲碗,锋利的瓷片抵着公主脏污扭曲的脸:“你最贱!一个太监样的男人都抢,实话告诉你,他,姑娘我还看不上!配你个傻B正好!”她笑看脸色铁青,羞怒交加的某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二货,祝你世世代代是太监!”谈笑间,将候府深宅搅了个天翻地覆,拍拍屁股,潇洒离开,誓要活出自己的锦色年华!2表妹故技重施,狠狠一撞某女,“哗啦”一声,某女在岸上,表妹尖叫落水。表妹恶狠狠的倒打一耙:“贱人!你竟敢推我下水?快拉我上来。”某女左右张望,撅断一根绿竹,往水中一伸:“你说什么?我耳朵不太好。”“贱人…啊啊…咕嘟咕嘟…”表妹被绿竹按入水中。放开竹子,表妹拼命浮了上来:“你个贱…”某女微一用力,表妹又咕嘟咕嘟的沉下去了。如此反复!表妹被灌了满肚子水,气若游丝:“别,是我…自己掉下来…”某女气定神闲:“这年头好人难做,先上来写血书,无凭无据的我怕人冤枉我。”
  • 我,囚笼与囚鸟

    我,囚笼与囚鸟

    天地惊变之后,物是人非,沧海桑田,远古时代就存在的种族-吸血鬼凭借着自己的种族天赋占据了最富饶的土地,并在疆界上筑起魔法的屏障以御外敌。没了外患,吸血鬼内部的争权夺利也开始了,在两次的内战之后吸血鬼的王国暂时稳定了下来。只不过腐败的花朵开满了这个国家,一点一点的侵蚀着这里。时过境迁,名门贵族的查尔霍家族在经过长年的研究之后终于成功地研制出了美丽的七色花,一时间风起云涌,似乎贵族们又有了新的玩具,只不过也给了觊觎着其他东西的某些人一丝可乘之机......
  • 从忍界开始征服万界

    从忍界开始征服万界

    轮回万界,从火影开始。碾压一切仇敌,收各路位面之子当小弟。喝最烈的酒,恋最美之人。PS:世界有火影、斗破苍穹、爱情公寓、微微一笑很倾城、斗罗大陆、天行九歌、秦时明月,等等......
  • 四库全书精编3

    四库全书精编3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