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54000000010

第10章 比卦六爻详述(一)

四爻:敦亲睦邻

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我们先讲第四爻。“六四”阴居阴位,本身正,可以好好扮演高级幕僚、高级执行干部的角色。此外,他跟“九五”是阴承阳、柔承刚的关系,而且“九五”中正,所以是比卦中最理想的关系配对;良相佐国,高干与最高领导之间的关系,地缘因素也近,所以爻辞很自然就写出来了:“外比之,贞吉。”“之”是指“比”的对象,也就是“九五”,“九五”就在“六四”的外面。如果你是“六四”,在比卦这样一个形势下,当然要赶快抱“九五”的大腿。所以,“外比之”,就是跟“九五”结盟,展开良性的外交互动。“贞吉”,固守正道就吉。“六四”是阴爻,“贞”就是指坤卦的“利牝马之贞”。母马绝对不会争先,一定跟着公马跑,就像企划到哪里,百分之百的执行力就到哪里,并驾齐驱,一点也不落后。所以“六四”跟“九五”如同神仙伴侣,是最好的搭档。

《象传》说:“外比于贤,以从上也。”“上”就是“九五”,“九五”各方面的条件比“六四”优越,当然比“六四”贤。“外比”者当然是要交好朋友、结好的盟邦、追随好的老板、跟随好的大国。“六四”爻变为萃卦,是出类拔萃、登峰造极、精英相聚的概念,“六四”是精英,“九五”更是精英,彼此互补,双方的配合如鱼得水,就是因为“以从上也”。加拿大与美国就有点像这样的关系。“九五”是美国,“六四”是加拿大,双方和平共存,绵长的美加边界几乎不必设兵,不知省掉多少国防预算。这是因为“六四”不可能挑衅“九五”,反而要敦亲睦邻,保持善意的互动,使双方互惠互利。如果相邻的两个国家、两个公司或个人是这么好的和平互动关系,那不“萃”都不行。可见敦亲睦邻很重要。美国之所以强盛这么久,就是因为北边的加拿大那么辽阔的土地绝对不可能变成敌国,还可以互相贸易交流;南边虽然有中美、南美、拉丁美洲,但那些国家根本不足以形成挑衅。如果美国能从强势的政府变成礼貌、周到、低调的国家,其实不仅对美国有利,对全世界也有利。如果邻国是具有强大威胁力的敌国,那不是每日战战兢兢吗?可见,敦亲睦邻最重要,这是“六四”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很简单。

二爻:独立自主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接着看“六二”。“六二”中正,跟“九五”是相应与,距离虽然远一点,但他们也是典型的互补,而且彼此的条件都不错。“九五”居于上卦中心,既中且正;“六二”阴居阴位,居于下卦坤卦广土众民的中心。因为是阴爻,所以它并不像“九五”那样具备强大的实力,可是它充满潜在的发展性,就像几十年前的中国内地,那时美国是现成的强权,中国则有取而代之的潜力。可是现状还是一刚一柔、一强一弱,GDP还差三倍半,人均还差十倍多。可是谁都不敢忽略“六二”未来成长的可能性。所以“九五”跟“六二”最好合作,而不是采取对抗;“六二”也不足以对抗“九五”,所以它也希望跟“九五”和谐互动,双方维持经贸交流。“六二”获得“九五”先进的科技资源,慢慢也壮大了。“六二”是下卦的区域性强权,也是未来可能的全球性强权,从这一点去体会“六二”跟“九五”,为了短、中、长期的利益,最好合作互动,就是这个意思。

另外,“六二”在跟“九五”展开交往时,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国格,重视自己独立发展的利益,不可能做“九五”的附庸。做人也是一样,交朋友不代表我卖给你了,比卦就算有大小强弱之分,但一定是两个独立个体的互动,我们只是互相亲近而已,我并不是被你并吞,变成你的一省、一州。像台湾有些人就有这种没出息的想法,有个俱乐部叫“立志成为美国第五十一州”的团体,就是典型的没人格。

这就是“六二”爻辞的精神,交朋友归交朋友,绝不影响独立自主的人格坚持。夫妻也是如此,太太跟你结合,虽然很亲密,但她不见得是卖给你、变成你的附属品。子女也是一样,他们都有独立人格。你虽然是“九五”,他是“六二”,但你不能干扰他,要互相尊重,所以“六二”要“比之自内”,才会“贞吉”。

所以《象传》说:“比之自内,不自失也。”就是确保自己的独立性,并不妨碍跟别人的和谐互动;如果完全没有自主性,跟人家交往互动,不但人家看不起你,你也多半没有好结果,很容易被并吞。可见,“不自失”是对外发展“比”的关系时非常重要的原则。“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乾卦《彖传》这几句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既重视独立人格,又不影响群体的和谐。所以“贞吉”就是固守“六二”独立自主的外交策略,才会有好结果。“比之自内”,完全基于内在发展自然的需求,自己先站稳了,然后在发展过程交一些好朋友,互相切磋琢磨,好壮大自己。所以“六二”不是随波逐流,更不是一窝蜂去高攀“九五”,而是基于内在生存发展的需求,去跟“九五”有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另外,“比之自内”的原则,从乾、坤、屯、蒙一路而来都是一贯的。乾卦是“自强不息”,先把自己修好了;进入坤卦面对广土众民的现实形势,必须自己“厚德载物”,搞好群众关系。屯卦初爻强调自己先打好根基,有了实力,就有了交朋友的起码条件;第二爻还要花十年工夫“匪寇婚媾”,去找适合婚媾的合作对象。可见,任何一个卦的第一爻都是打好内部基础,第二爻就是往外发展群众关系,这个规律很容易就掌握了。要是没有一定的实力,谁愿意跟你交朋友?谁愿意被你拖累,还要照顾你这个无底洞呢?

“六二”跟“九五”交往时,除了要坚持自己的自主性,也不能影响和谐互动的关系,因为你还有求于“九五”,“九五”也需要“六二”的配合。所以这里面就有风险了——上卦是象征风险的坎卦。主要还是看你怎么拿捏?如果为了讨好“九五”,不惜丧权辱国,被牵着鼻子走,那你不是彻底被套牢在“坎”中吗?反之,如果你执意坚持自己的立场,完全不重视与强大的“九五”和谐互动的关系,那不也是“坎”吗?所以,分寸怎么拿捏,完全就在“坎”里头。要知道,一山难容二虎,领先的第一名对第二名一定有戒心,尤其针对像龟兔赛跑一样,还在埋头苦干、积极争取时间,想从“九五”那边取得新科技、新资源,再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六二”来讲,它的坎就在这里。所以中国过去三十年从邓小平开始,不跟美国硬碰硬,低头发展自己,用三十年争取到成长七十倍的机会;如果中间爆发战争,怎么可能有现在这个局面?而且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中国永不称霸”,这不是策略,而是真的,是有大智慧的,因为称霸绝没有好结果。能称霸而不称霸,就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称霸就是强凌弱、众暴寡、害人害己,不管哪一种霸权,自古就没有得善终的。坎从哪里来?比卦第二爻这样大概就懂了。

“比之自内”还有一个意思,即所有的外交工作都是内政的延伸,内政不修,一天到晚搞外交也没用。内政昌明,国家虽小,也有泱泱大国的风范,可以健康地展开外交。如果光靠虚伪的人际关系,内部贪腐、不长进、没教养,什么朋友都救不了你,还可能众叛亲离。这也是孔子写《春秋》的重要提醒。春秋时代那么多国家被消灭、被并吞,就是因为“虚内务”,内政乱七八糟,而“恃外好”,靠外面有强权盟邦支持,搞不好灭亡你的就是那个强大的盟邦。这是最愚蠢、最没出息的做法。好,这是第二爻。

上爻:不得善终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我们看上爻,就是卦辞所讲的“不宁方来,后夫凶”。人家热烈展开交往的时候,他站在旁边看,啥也不做;等大风吹完了,就剩他没位置,然后还骄傲。他跟“九五”的关系是阴乘阳、柔乘刚,所以“比之无首,凶”。“无首”的后果就很坏,完全不是乾卦“用九”的“群龙无首”的众生平等。比卦已经告诉你,既然是在“比”的时机,就一定要找最强、最值得交的那个爻;而且五个阴爻都需要阳爻,你是阴爻,当然要跟他发展关系。偏偏造化弄人,“上六”与“九五”阴乘阳、柔乘刚,本就很难和谐,所以错过了采取行动的最佳时机,结果落到“后夫凶”的下场。“比之无首”的“首”是指“九五”。“上六”攀不上“九五”,结果孤零零一个,“亢龙有悔”,“比之无首”,得不到“九五”的帮助,被边缘化,成了国际孤儿,可谓付出惨重的代价。虽然看起来他也“比”了,但是“比”得太慢,也“比”得不真诚,最后当然落空,找不到强而有力的靠山,自然是“凶”,就像《象传》说的“比之无首,无所终也”。《易经》最重视最后的结果,而他是凄凄凉凉无所终。

上爻爻变是观卦,观望过度,想最后拣便宜,哪有这么好的事?想要有好结果,分到一杯羹,就得放下身段,早早就开始跟大家培养合作的关系。“比之无首,无所终也”,这是很惨的结局,该做的时候不做,想到最后关头分享收割,不肯“下锄头”,只想做“镰刀派”,大家最恨这种人,所以“上六”想倚老卖老,最后“无所终也”。

三爻:交错对象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六三”本身条件不好,阴居阳位,不中不正。不过,六十四卦中,“六三”也很少是好的。这是一个比卦的时代,它跟上下的“六四”、“六二”同属阴爻,没什么好“比”的。然后相应的爻“上六”,也不能给他什么好处,资源无法互补。还是得打“九五”的主意,可是“六三”跟“九五”没缘分,既非“六四”那样是“承乘”的近水楼台,也非“六二”那种虽有距离却有实际合作的“应与”关系;而“六三”本身还特别带着邪气,阴居阳位,本来居于阳位就会要求你积极表现,在比卦的时候就要积极跟人家去比,可是你底气不足,不中不正,排比关系又不好,所以“三爻”跟“五爻”顶多只有“同功而异位”的分工关系,就像师卦三爻帮五爻扮演监军去看住“九二”。既然没有直接的管道,又欠缺交往的艺术,求之不得,往往会产生急躁的心理,很可能会“比之匪人”。“匪”即“非”,交错朋友,找错合作对象,“六三”条件所限,这是极有可能的情况。所以《象传》就进一步说:“比之匪人,不亦伤乎?”交到坏朋友,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六三”爻变为蹇卦,外险内阻,寸步难行,动弹不得,真是困难之极。而这个困难是从“比之匪人”而来的,非常麻烦。关于“匪人”,第十二卦否卦有“否之匪人”,否卦是十二消息卦之一,阴历七月份,所以“匪人”除了指“不是人”,还有一个意思与民俗传说有关,阴历七月民间称作鬼月,“匪人”就是见了鬼了。佛经中也讲“匪人”,整个宇宙包括天地人鬼神。“六三”竟然跟非人产生了“比”,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可想而知。这叫“比之匪人,如影随形”。

好,我们再看“比之匪人,不亦伤乎”,不管是真的坏人或者真的不是人,都会伤害自己,爻变为蹇卦,这就是答案。所以卦辞才那么审慎地讲:“原筮,元永贞,无咎。”“比之匪人”,既不“元”、也不“永”、也不“贞”,当然不会“无咎”。所以千万不要看走眼、交错对象。就拿张爱玲来讲,她觉得她是“比之匪人”,这个“匪人”就是胡兰成。等到胡兰成死了,好家伙,老娘要报仇了,给你来个《小团圆》,把你的东西统统写出来,让天下人都知道老娘的厉害。

总之,一旦“比之匪人”,那就“不亦伤乎”,变成寸步难行的“蹇”了。

同类推荐
  • 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

    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

    礼教本身就是祸乱之源!墨子雄辩滔滔地向儒家阵营发起攻击。他是思想家,更是行动派。本书以墨子及墨家思想的核心主张为线索,勾勒出了墨子及其学派的思想和实践活动的轮廓:墨子出身于庶民阶级,却主张封建礼教本身就是动乱的根源;墨子雄辩滔滔,以“兼爱”为武器向儒家阵营发动猛烈攻击,反覆冲撞层层壁垒,批判封建礼教支持者言行不一、矛盾可笑;墨家不是只会辩论,他们同样重视身体力行,墨子提出“非攻”主张,也亲自带领门徒为实践信念而奔走于各国,用行动证明,在那样的乱世中,墨家的主张确实有其合理性,也深具价值。
  • 大学(全集)

    大学(全集)

    《大学》原为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中的一篇,是古代儒家典籍名篇,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大学》所述“大学之道”,是关于如何做人的大学问,其核心是“诚意正心修身”(修己)、“齐家治国平天下”(安人)的思想,其内容涉及整个封建道德体系的构成。此书既是“初学入德之门”,又是一本修身大全。本书吸取了其他《大学》版本的精华,分别从原文、注释、译文、历代论引、典句札记、史例解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通俗易懂的解读,本着古为今用的思想将《大学》一书以现代人的视角呈现给读者。
  • 公安文化通论

    公安文化通论

    阐释公安文化基本概念,研究公安文化主要元素,分析公安文化载体,规划设计公安文化的发展路径。公安文化,是广大公安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体现整体公安人的信仰和追求,包括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业规范和管理方法等非物质因素,其核心为公安精神。公安文化聚合警察的思想,产生警察职业自豪感和对警察集体的归属感,激发起他们的献身公安事业的热情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民警队伍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全书十二章,由概念板块、公安核心价值观板块、公安文化效用板块和公安文化形态板块组合而成。
  • 安徽泾县

    安徽泾县

    以泾县至今留存的大量古建筑、古遗址为线索,以本地历史人物、民间风情为介质,凸显中国古代汉民族文化的经典与细腻。即使泾县独有的宣纸和花砖,也只是依附于当地深厚文化蕴藏的两道风景。这种深厚蕴藏,使得李白于泾县桃花潭赠汪伦诗,也显得十分寻常。
  • 国学其实很有趣儿

    国学其实很有趣儿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国学的发展自然是历史悠久且博大精深,作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国学的存在不仅记录了中国的发展史,而且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影响延伸到政治、经济、历史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学堪称中国文化的精髓部分,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文化的日益多元化,国学渐渐与时代相脱节,与人们的生活更是渐行渐远。
热门推荐
  • 月清寒

    月清寒

    前世因为一场阴谋引起了江湖四大世家的血海纷争,他和她在这场世家纷争里相爱却不能相守。今世的他们机缘巧合再续前缘,又是一场场的阴谋诡计,又是一次次的精心布局,他们是否能携手并进突破迷局?今世她从落魄千金成为了称霸商界的女总裁,他身世高贵能力过人,却甘愿在她面前俯首称臣,遮风挡雨。他们从相遇到相知,从相爱到相守,实现了前世未曾兑现的诺言。这是一场世家的血海深仇,这是一场阴谋里的爱恨情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个高考落榜生的成才之路

    一个高考落榜生的成才之路

    1998年夏天,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黑色难耐的季节,也是我人生路上品尝到挫折与痛苦的一个苦夏。这一年,我高考落榜了。在世俗的眼里,考上大学是当今社会走向人生正道的第一个关口,可17岁的我却偏偏在人生这个最紧要的关口重重地摔了下来。七月里,每个家长都在拿孩子的成绩互相攀比着。考得好的,无疑是很长面子的一件事情,得意地在人前炫耀。而那些子女成绩一般的家长,也只好在人前打着哈哈,背地里掩饰不住伤心和失望:一是为自己多年来含辛茹苦好不容易拉扯大的子女在这个所谓的“黑色七月”交给他们的一份并不满意的答卷,二是为子女今后的命运担忧。毕竟,在我家乡所在的那个小城里,高考成绩是衡量子女今后的人生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茶余饭后人们最好的谈资。
  • 诸天万界琉璃

    诸天万界琉璃

    被一块宝石强制位面穿越,意外成半妖,体质成废物体质,天赋平平百年难成一器。半妖?半人半妖,是不完整的个体,天道的禁忌,天地的弃子。但一次次的穿越,体质、天赋被点点的改善,最终成为万界最强者!
  • 枫叶情

    枫叶情

    校草遇名花,再难也得嫁!(小清新搞笑言情小说)十年的生死之恋,曾经的海誓山盟,是非恩怨,皆是浮云,唯一真实的,不过是岁月静好之时,蓦然回首,你在灯火阑珊处!
  • 最强震惊系统

    最强震惊系统

    穿越到仙侠世界,林辰亚历山大。叮!“请宿主在一小时内让彩衣仙子主动给你肚兜,成功则奖励10000点震惊值,失败则霉运缠身一天。”“请宿主以身饲魔女,拯救世界。成功则奖励10000震惊值,失败则短两厘米。”(书友群:706228614)
  • 空白行

    空白行

    刚刚步入大学生活的大一新生空格,无法逃脱继承家业的命运,被逼无奈进入了某知名大学的美术学院,这所大学以美术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航空学院四大名学院出名,不为别的,只因为这四大院系的系草而出名。空格在一次次误打误撞之中与四大系草之一的白宇辉相识,又在同样身为系草的黄成昊、布凡、空烈的助攻下进一步发展。而临近毕业,一开始就是为了家业念书的空格必然要出国,而同样要继承家业的白宇辉又必须要在帝都,不得已他们必须分开。多年之后相见,空烈必须要在国外掌管财政,空格变成了空家掌门人,再次回国,遇见了多年前的那个人,白家权势已经是帝都第一,白宇辉成了帝都老大。两人的相见,注定了往后的纠缠。经过了种种误会和情感问题之后,终于步入幸福的婚姻殿堂。当两人婚姻美满家庭和谐时,一位华侨从国外找来,加上白宇辉的小秘书掺合一脚,两人爆发信任危机……他们的婚姻是即将收尾?还是和和美美呢?
  • 婢奴传

    婢奴传

    披甲无情,卸甲无国。婢女阿秀目睹自己的主子为了保全自己惨死在北国蛮人的胯下,不得已踏上疯狂复仇的道路。婢女复仇,步履维艰,阿秀如何能忍辱负重卷土重来。江山和挚爱,别无选择,唯有负了良人。待到再着嫁衣之时,故人已逝…………。
  • 末誓2

    末誓2

    一不小心败北大冒险、原来伤心是句号。我心爱亲爱的真心话、妄想开心逗你笑。摸摸头,擦擦眼,我看不见。重要的,事情的,要说三遍。时光飞逝,转眼十年。她走了,去往了那妄想异世界,抛下我独自在人间,“我恨,我哭,我……爱你”。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全集)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全集)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经济学一点也不复杂,也不难理解,困扰我们的是故作艰深的语言和拒人千里之外的形式。本书没有让人望而生畏公式图表,也没有难懂的术语,更没有枯燥的实证。托马斯·索维尔用最贴近日常生活的语言和案例,为我们讲解经济学博士都不一定能完全掌握的经济学思维方式,让所有人都能体验毫无障碍的阅读,并且在无形中学会经济学这一门专业知识体系和分析工具,让普通人不再受含糊的政治辞令和晦涩的经济学术语的迷惑,掌握经济社会的运转规律。通过本书,我们将会了解价格、投资和国际贸易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也会对媒体、政治家、公知的言论保持警醒和怀疑,不再不加批判地用“穷人”和“富人”来区分不同的人群。我们还会对房租管制、贸易平衡、贫富差距、统计数据产生全新的认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现实应用篇》《房租管制法》为何无法有效限制租金?医疗保险才是造成医疗服务质量下降的罪魁祸首?以男女平等为目的的政策为什么反而加剧了性别歧视?仔细检视现实就不难发现,许多决策的实际效果往往与其初衷背道而驰。是什么影响了决策的质量,经济学又能为此做些什么?经济学绝不只是书本上的数字、图表和公式,它更是与政治、社会、心理密不可分的现实生活。当我们上班、纳税、买房、投资、储蓄、看病时,我们都该成为经济学家。在本书中,托马斯·索维尔将带领读者用经济学的眼光重新审视住房、医疗、就业、移民、歧视等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抽丝剥茧,透视决策失误背后的经济学逻辑。读毕此书,你将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摆脱短视思维的桎梏,并有能力在面对新问题时提出兼具高度与深度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