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5700000003

第3章 1944年延安隆重公祭朱总司令母亲钟太夫人述评

朱德总司令的母亲钟太夫人,于1944年2月15日在家乡四川仪隆县马鞍场逝世。享年84岁。

噩耗传来,延安各界十分悲痛。钟太夫人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为悼念太夫人养育朱总司令之功,及宣扬太夫人所代表的劳动群众的崇高人格,中共中央及延安各界定于4月10日举行追悼大会。拙文对公祭实况进行概述,并做简要评析。

一、《朱母钟太夫人传略》、《母亲的回忆》先是,延安《解放日报》于3月8日在头版位置发布消息:“朱总司令母亲逝世延安各界将开会追悼。”3月25日《解放日报》报道:“延安各界定四月十日追悼朱总司令母亲”,同时发表了《朱母钟太夫人传略》(以下简称《传略》)。《传略》简述了太夫人的经历,着重介绍了她的伟大品格与特性,及“给我们民族养育出伟大的革命领导者朱总司令”的丰功伟绩。《传略》写道:朱总司令的祖上,从广东韶关迁徙到四川仪陇马鞍场,七代以来,都过着贫苦的佃农生活。

祖父八九十岁时还下地耕作。钟太夫人十九岁来嫔世林府君。她在这个劳动的家庭里,更显出是一个劳动的能手……数十年如一日。

《传略》末谓:总司令的伟大,从根本上说,是长期与广大劳动人民一起进行革命斗争,但是钟太夫人的影响,毕竟是不可磨灭的。太夫人送总司令上学和慰勉总司令参加革命活动,对于总司令的事业固然有重大的意义,而太夫人与困难斗争的精神,她的勤劳仁爱的美德,也在总司令身上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中国人民看到总司令在前方领导战争,在后方领导生产,看到总司令鞠躬尽瘁百折不挠的忠诚,看到总司令视民如父、爱兵如子的恢弘风度,将不能忘记辛勤养育总司令的钟太夫人。

4月5日,朱总司令在《解放日报》发表《母亲的回忆》一文,对母亲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和怀念。文章说:“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又说:“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朱总司令饱含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三十多3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了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识,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贵的财产。

在文章的末尾,总司令表示:……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一个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朱总司令的这篇雄文,影响深远。她不仅成为激励全国军民英勇杀敌的有力武器,而且也成为教育子孙后代的生动教材。

二、公祭大典4月10日,钟太夫人追悼大会在延安杨家岭大礼堂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及中央与陕甘宁边区党政军负责同志,以及延安市劳动英雄及士绅商民代表千余人出席。

追悼会堂庄严肃穆,灵堂香烟缭绕,烛火辉煌。灵幕上高悬“精神不朽”的大红旗,标志着钟太夫人崇高的民族德性,光荣的母范,将与世长存,永留人间。四壁满悬挽联,其中主要有:中共中央的挽联为:八路公勖,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毛泽东同志的挽联为: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不愧劳动阶级完人。

***、周恩来、陈云等同志的挽联为: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葆好家风。中共中央、毛泽东、***等同志的挽联,见延安《解放日报》1944年4月12日第1版。

谢觉哉同志的挽联为:红星入怀,盖世勋名光子舍;白云在望,漫天晴澹陨慈辉。

谢觉哉同志的挽联,见四川客家研究中心、四川客家海外联谊会主办《四川客家通讯》2003年第2期第17页。

中共中央党校的挽联为:惟有劳动人民母性,能育劳动人民领袖。延安《解放日报》1944年4月12日第1版。

下午2时,追悼仪式开始,在哀乐声中全体起立默哀。

第二项家祭。主祭人朱总司令及夫人康克清就位。敬香献爵,三献馔后,由谢觉哉代读总司令祭文(即朱德:《母亲的回忆》)。

第三项公祭。延安各界代表周恩来、高岗、林伯渠、李鼎铭、叶剑英、贺龙、蔡畅等就位,逐一献香、献爵、献馔、献花圈、读祭文。祭文全文455个字,抄录如下: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四月十日,延安各界代表周恩来、高岗、林伯渠、李鼎铭、叶剑英、贺龙、蔡畅、崔田夫、田二鸿、郝作明等,谨以香花酒醴之仪,致祭于朱母钟太夫人之灵前。

当国族危机,生民多艰之际,群众奋起救亡图存之时,即必有从战斗中锻炼出之领袖,穷不移,威不屈,成为人民之大旗。而此领袖之养成,又常自幼受家庭陶冶与刺激,因而奋发,誓拯大众之,而解民族之危。

我朱总司令之母,钟太夫人生值逊清末季,野有巨豪,朝无良吏,人民生计涸竭,而难以相维。

太夫人日夕劳作,井臼耜耒,签畚刀尺之事,靡不躬亲治理,甘之如饴,而又孝于翁姑,和于妯娌,慈抚子女,善待邻里,敦人伦之美德,非凡俗所能媲。然而阴暗社会,无穷人饭之地,更无善人出头之机,饥寒之岁,无米为炊,权门相遇,无家可归,遂恍然于社会症结之所在,而将其求光明之志愿付诸爱儿。

太夫人送总司令入学,从军参加革命,而己则克勤克俭,数十年如一日,虽属高年,仍躬机杼,不稍易其素持。

太夫人之伟大,实为全民族之大母,而岂世俗称母仪者所可庶几。

正宜板舆迎莽,寿乐期愿,向慈云之在望,忍宝婺之潜辉,簿海军民,奔走嗟叹,仰懿行之永在,望德容而莫追,惟是边区民主,喜先鞭之既著,团结抗战,卜胜利之可期。太夫人之素愿获遂,亦即我总司令尽孝在于无违。尚飨。延安《解放日报》1944年4月12日第1版。

第四项报告钟太夫人行状。报告人吴玉章同志。

吴玉章讲述的要点是:一、“钟太夫人出生在贫农的家庭,在中国的社会基础上,要把这种家庭搞好,完全依靠做父母的,特别是子女的教育,更离不开做母亲的,在这点上,钟太夫人成为中国母亲的典范。二、她受了长期的穷苦压迫,这使一个极慈祥宽厚的人也锻炼出强烈的反抗性,要冲破这种压迫,打垮这种压迫,因此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朱总司令身上,要他反抗黑暗势力和帝国主义。她家是佃家家庭,但她异常赞助总司令去云南念书,勉励他为国家民族尽大忠大孝,牺牲家庭母子的团聚,这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解放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三、钟太夫人善顾全局的德性,也熏陶了朱总司令……一直保持到现在。四、钟太夫人遗留给总司令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一副强健的身体,因此,打仗时总是率部在前,打仗胜了去追击敌人又是他当前锋。任何事情遇到最困难的时候,总司令就成为战胜这个困难的担承者。五、因为钟太夫人一生勤劳生产,这种美德使得总司令在革命过程中能天天劳动,策划革命家务的建立。治家就是治国,朱总司令发展了这种美德。六、因为钟太夫人热烈期望中国的民族和人民能从无边的痛苦中解救出来,这种期望使得总司令在改造中国军队上作了伟大的贡献……”延安《解放日报》1944年4月12日第1版。最后,吴玉章希望中国千百万做母亲的,千百万做儿女的,都要学习钟太夫人和朱总司令。

第五项各界代表讲话。首先,周恩来同志代表中共中央讲话。他讲话的要点有三项:“一、钟太夫人是个好劳动者……我们中国的新社会就是要从千百万劳动者中间创造出来。总司令母亲一生中许多勤劳的光荣事实,和我们的希望相合。二、钟太夫人是个好母亲,家庭中母亲的熏陶影响最大……我们也看到总司令母亲以勤劳的习惯、革命的意志教养了朱总司令。全中国劳动人民的母亲教养朱总司令成为民族英雄,是值得骄傲的,我们很荣幸有这样一位民族母亲。三、钟太夫人是个好抗属……抗战后总司令只寄了几百元回去,她仍然是继续劳动,并不依靠总司令、八路军和共产党来为她养老,因为她知道抗战是艰苦的,共产党人是大公无私的。这种抗属,在全中国是少见的,即在全世界反***军队的母亲来说,也是值得骄傲的。她的操守值得全国军人与官吏学习。”延安《解放日报》1944年4月12日第1版。其次,林伯渠主席代表边区全体人民讲话。他赞扬了钟太夫人的崇高品德,并“向这位伟大的母性致敬”。他说:“总司令母亲的精神,将永远遗留在总司令的心中,遗留在我军全体指战员心中,遗留在总司令战友们的心中。”延安《解放日报》1944年4月12日第1版。第三,贺龙同志代表军队讲话。他说,钟太夫人教育了朱总司令,朱总司令教育了我们。并表示:“当我们哀悼这位革命之母时,我们全军的指战员,都要学习总司令这种脚踏实地不怕困难的精神。”延安《解放日报》1944年4月12日第1版。

第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联络参谋郭仲容代表军委会讲话。他说:“今天朱总司令在军政上有这样伟大的成就,对国家民族有如此重大的贡献,与劳动家庭的组织性、计划性的优良传统有关。”延安《解放日报》1944年4月12日第1版。并对钟太夫人的劳动美德倍加赞扬。

最后,朱总司令致答词。略谓:“家母去世,承各界代表各位同志开很大的追悼会,我深深致谢。家母是劳动的,是社会上顶好的人,我回忆起来非常想念她,但现有各位来追悼她,她一定能安息于九泉之下。承各界代表各位同志来慰问我,我只有更加团结抗战事业,迅速把日本打出去,求得民族的彻底解放。只有更加努力生产运动,使我各根据地以致全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希望像边区一样丰衣足食的家庭。”延安《解放日报》1944年4月12日第1版。

讲话完毕后宣读唁电。计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政治部、新四军司令部政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中共晋绥分区、晋西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冀热军分区司令部政治部、太岳区党委、太行军区司令部政治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中共苏中区党委、中共苏北区党委、淮北区党委、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十八集团军一一五师司令部政治部、一二○师司令部政治部、一二九师司令部政治部、新四军第一至第七师司令部政治部、十八集团军西安办事处、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重庆《新华日报》等数十件。延安《解放日报》1944年4月12日第1版。

三、客家劳动妇女的典范钟太夫人于1860年4月23日出生于四川仪陇县周河乡钟家山的贫苦艺人家庭。据查,周河乡是仪陇客家人的定居点之一仪陇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敬小娟《开发客家文化资源促进仪陇经济发展》,《四川客家通讯》2003年第2期第24页。。由此可知,钟太夫人是客家人,客家女性。

客家妇女,终生劳作,崇尚节俭,主持家务,组织家庭生产,安排家庭生活,扶养老弱,教育子女,支持男子外出谋事业之发展,是家庭赖以维系的支柱。同时,在近代中国社会革命大潮中,屡有出色表现。客家是汉民族的一支重要的民系,这是一支具有诸多特性的民系,其中的特性之一,便体现在客家妇女身上。客家学奠基者罗香林教授在其所著《客家研究导论》一书论述“客家的特性”时,曾经写道:其二为客家妇女的能力和地位。客家妇女,在中国,可说是最坚苦耐劳,最自重自立,于社会,于国家,都最有贡献,而最是令人敬佩的妇女了。只要这种精神能永远发扬下去,我想客家前途,也就尽有可观……客家妇女,表面上劳苦极了;然其内在的精神,确比外间妇女尊贵得多,幸福得多;她们从没涂脂画眉缠足束胸以取悦男子,也没有故意扩大臀部的规模;增高两乳的身份以夸耀人世;所以到过中国的西洋教徒,都口口声声说她们好!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影印本,第241~243页。

原籍系四川郫县的世界著名客属女作家韩素音,对客家妇女情有独钟,对客家妇女勤俭持家、刻苦耐劳、与人为善等好风尚,以及尊老爱幼自尊自爱的美德、品格尽情称赞。她说:……人所共知,长期居住在南方山区的客家妇女,迫于生活,她们不贪求享受,不讲究吃喝穿戴、打扮,只求温饱,而且由于近几百年来,南方山区人口暴涨和其他原因,家庭中男子多是漂泊海外南洋各地,家庭之重任自然落在妇女的肩上。她们除一年四季在田间劳作外,在家还得奉侍公婆,养儿育女,待人接物,即每天离不开“四头四尾”,即家头窖尾,灶头锅尾,田头地尾,针头线尾四大项,客家人有这种贤惠勤劳的女性乃一大光荣和骄傲。客家妇女这些好作风、好风格、好传统,是多次迁移中磨炼出来的,使之他们成为世界女性中的佼佼者。丘菊贤《韩素音论客家》,梅州《客家人》,1997年第3期第26页。

以上罗、韩二氏所言客家妇女的特性或美德,在钟太夫人身上都有最明显的体现。

如前所述,钟太夫人的一生,是中华民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的一生,也是客家劳动妇女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她为中华民族养育了朱总司令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为中国民族解放的千秋伟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人民衷心地感激她,因而,在她逝世之时,处在抗日战火硝烟中的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各界人民,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典礼,一致赞扬她的伟大功绩,共同祈祷:愿钟太夫人在地下安息吧!(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同类推荐
  • 寻寻觅觅 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传

    寻寻觅觅 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传

    出身书香门第,年少吟“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名动汴京。二九年华,遇如意郎君,赌书泼茶,研究金石,尽得闺中雅趣。国亡夫丧,为追献金石收藏,跟随宋高宗步履,流离徙转。年近半百,再嫁,却是孽缘一段,不惧身陷囹圄,果断诉离。晚年,迷恋打马,胜多输少,聊以慰藉。她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白落梅用清雅、简洁的文字,述尽其一生悲喜。
  • 名人传记丛书:伽利略

    名人传记丛书:伽利略

    名人传记丛书——伽利略——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生命的火花:“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一声狂笑,半个盛唐:李白传

    一声狂笑,半个盛唐:李白传

    这是一本关于李白的传记。他聪明,五岁诵诗,十岁游走蜀中,喜剑术,好任侠;他广结友,大唐书法家李邕李北海,诗人游子孟浩然,诗圣杜甫等等知名才子都是他的友人;他不畏权贵,让高力士脱靴,杨国忠捧砚,他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一生经历过四个女人,与最后一位妻子宗氏留下“千金买壁”的千古佳话。他在62岁那年与世长辞,“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 第一贪官:和珅

    第一贪官:和珅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第一贪官:和珅》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和珅的一生。
  •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唯我独尊的帝王,率领农民义军打败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风雅文弱的南方士民在他的手下变成了逐鹿天下的雄师,果断与谨慎,权谋与机变,信任与多疑,铁血与怀柔,在他的身上奇异结合,他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六百多年来,他被称为是影响中国人性格最深的帝王,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那种虽谦恭却傲岸,虽卑微却昂扬,即便潦倒也不肯放弃理想的性格,在他那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热门推荐
  • 侯门宠妾

    侯门宠妾

    女子看上去十四、五岁,眉目还未长开,多少显得有些寡淡,唯一出众的,倒是素眉下那一双深眸,亮若星辰。看了看左右,又瞧瞧自己身上歪七扭八的中衣,女子神情迷惑,竟不知身在何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修来世不负君

    不修来世不负君

    他目标明确,杀伐决断,性格深沉内敛,心思缜密,是至高权利最有力的竞争者,对于感情自私冲动,尽管小心经营,终是忍耐不了患得患失的感觉将她抛弃。她用了三年,好不容易将那入了心的人至心中剜除,他一句:“就凭你是我的,我还爱你,你不能嫁给别人!”再次毁掉她原本应该平静的人生,在他一再强势又温柔的攻势下,理智最终被悉数瓦解,她决定飞蛾扑火,毫不保留去爱,尽管小心翼翼,步步谨慎,竭尽全力,终是难以逃脱命运的旋涡。面对逆境,她原本应该温柔以待,无论他如何待她,她都会用爱去宽恕他的恨,用心去回忆他的好,只为能用尽生命的全部力量,唤醒他内心的柔软,驱赶他心中的恶魔。一路披荆斩棘,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他向前,站在权利顶峰,但这一切是不是最想要的,似乎早已不重要了。他亲手毁掉了本可以拥有的幸福,谁都不知道,哪次不经意的道别之后,便是永远不会再见。
  • 住在海底的人

    住在海底的人

    “如果真的有神仙,请你救救我。”不知道沉睡了多少年的海龙神,被唤醒。那女人被救起之后,只有一个请求:“我后悔了,想换一个老公。”她叹息,无论过了多少年,人类还是没有变。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工作日晚上的红酒杯

    工作日晚上的红酒杯

    那一夜,对方和我说起和他的男友吵架之后,依然再赶着论文,却因为情伤难以愈合就开了瓶红酒,借酒消愁。让我第一次了解到异地恋的种种故事,以此作为素材来写这篇短篇。
  • 田螺姑娘

    田螺姑娘

    像奶奶所有的故事一样,故事发生的时间都是从前。有个孤苦伶仃却又勤劳的青年,他在田间劳作时,发现一只硕大的田螺躺在一条干涸的沟里,善良的青年怕这只田螺渴死了,就把它带回了家,放在盛有清水的瓦瓮里。一天,外出劳作的青年回到家,竟意外地发现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门窗完好,三间茅草屋一览无遗,除了自己,并没有另外一个人。青年虽然满腹狐疑,但饿极了的他管不了许多,先填饱肚子再说。
  • 悍神上天

    悍神上天

    炽凝从小被千宠万娇着长大,运气爆棚,去历练一番她就捡回个比长辈们更宠爱自己的美神,而且是二十四方位无死角的宠法。再一个不留神把人家美神给收入怀中,喜得她乐歪歪。然而没有谁能一直顺风顺水,她也不例外,被动承受了突来的生死磨难,她不惧,坚毅顽强扛了过来。炽凝:彼时是你护我,此时换我守你,长长久久,永生永世,永不分离。
  • 致命罂粟:错付的爱情

    致命罂粟:错付的爱情

    高中到大学,她遇到了自己愿意以生命交付的他,也遇到了真心待自己的朋友,可是友情出演的她们一个个离开了。背叛、离异……当黎苡昕发现她渴望的爱情是一场阴谋,她仍然不离开?承诺的一辈子能不能兑现,荒唐的誓言,演绎着“不离不弃”!她发现自己错付了信任,一切还回得去吗?黎苡昕和沈熙宁能一辈子吗?顾莜涵和陈子轩会在一起吗?
  • 春意迟

    春意迟

    “林悦,那都不是你的愿望你要许一个自己的心愿,林悦,你是为自己而活的”十六岁的陈望对林悦说于林悦而言陈望是光,是她腐朽人生里耀眼的亮色…救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