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62500000002

第2章 出身不同 背道而驰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枪猛然打响,在中日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同时起跑。怀着富国强兵的同样梦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奔赶。尽管日本起步比中国还迟,然而最终结局却大相径庭,一悲一喜:大清王朝愈加摇摇欲坠,日本帝国则一飞冲天。

世事流云,人生飞絮,同样是“经世之才”,一个身背骂名,抑郁而终;一个大功告成,奇勋盖世。这样悬殊的结果,难道真的是南桔北枳、水土不服?还是真如李鸿章所抱怨的,只怪“君臣朝野人心不齐”?斯人已乘黄鹤去,当时成败已沧桑。千秋功罪,任人评说。

事实上,也许很多历史学家都忽略了,解开二人命运的密码,1865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

1865年1月12日,日本改革派武士不顾实力悬殊,奋然在下关发动长州起义,与封建幕府势力决一死战。起义领袖高杉晋作奋然写下绝命书:“国家有难,心中如火”,为“忠义之鬼,快哉,快哉!”(百日维新失败后,谭嗣同在菜市口临刑时,也曾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其言何似,其情何异?)举事之际,很多人突然犹豫观望,幻想通过谈判媾和自保,高杉晋作坚决反对,他形单影只,与众人争得面红耳赤。在此箭在弦上、千钧一发之时,伊藤博文率领力士队三十人和另外八十人挺身而出,支持起义。经过浴血拼杀,起义竟奇迹般取得了胜利,长州成为倒幕斗争的强有力的基地。

而在同一年,四十二岁的李鸿章早已官至两江总督,扩建金陵制造局,开始去振兴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可以说无论是沙场征战,还是洋务维新,二十四岁的下级武士伊藤博文在老前辈李鸿章面前,都只是个姗姗来迟微不足道的青皮后生而已。

谁又能想到,这场龟兔赛跑,其实从一开始就胜败已定。

李鸿章和伊藤博文都属于“士”阶层。不同的是,李鸿章出身“以科甲奋起”的士大夫之家,而伊藤博文则出身于破落武士之家。两人都有补天之才,凌云之志,但阶级出身不同,成长环境有别,其人不同,则其道相异。李鸿章要补的必然是封建王朝的“天”,伊藤博文则要打破封建专制的坛坛罐罐。为维护大清王朝,李鸿章“无论如何之事,不惊其魂,不恼其心,彼能忍人所不能忍”,流连帝制官场,享受权力巅峰,连梁启超也忍无可忍,批判他是“有阅历而无血性之人也”。

梁公此言,其实差矣。李鸿章一生事业,与“血性”无关。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自明末资本主义萌芽昙花一现,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封建社会还是“铁板一块”,封建制度相当牢固。学而优则仕,封妻荫子,功成身退仍然是中国士人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至高理想。就李鸿章而言,从他办团练、统淮军,为挽救清王朝统治浴血奋战那天开始,历史就注定了他只能是一位“卫道”、“救时”的封建官僚。他二十四岁即成为科场得意的青年才子,眼光超卓,手腕敏捷,一路凯歌,扶摇直上:大学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诚如他自己所言,“遭遇不为不幸”。这样的际遇,岂能不“谢主隆恩”?又岂能不拼死为大清王朝效犬马之诚?他一辈子的事业荣华,都靠自己流血流汗奋斗得来,焉能不嗜之如命,甘之如饴?他的老师曾国藩深谙此点,说他的两个弟子,“俞樾拼命著书,少荃(李鸿章)拼命做官”。李鸿章以高度的自觉、狂热的劲头、强烈的欲望追逐功名权力,不分顺境逆境,不问成败利钝,功名利禄就是他的命根子。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事是,李鸿章后来赏爵封疆,位列首辅,被授予万众瞩目的“文华殿大学士”,有了“丞相之名”,成为有清以来唯一获此殊荣的汉人。当时有着帝师之尊的翁同龢对“文华殿大学士”这个高居汉臣之首的名号觊觎已久,趁李鸿章闲居落拓众叛亲离之际,派袁世凯以旧僚之名前来游说他交出此位,以李代桃僵。袁话未说完,李鸿章早已如割心肝,气冲斗牛,将他骂了个狗血喷头!

李鸿章在那个时代确实具备他人罕有的开拓意识,但他断不会成为伊藤博文那样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革命者。可笑孙中山年轻时,还曾充满幻想去说服中堂大人一起“闹革命、兴共和”,幸得老人家胸怀宽大,阅历深厚,把孙文一笑打发,要不早以“谋反”之罪,要了他的脑袋!

反观伊藤,则南辕北辙。

1853年7月8日,美国“蒸汽船之父”、东印度舰队司令培里率队悍然闯入日本,震惊全国。当武士们穿着旧式甲胄,扛着生锈的铁铳,用牛车拉出炮筒前往防备时,才发现他们的全部火力,还不及美舰的二分之一。培里使用的洋枪洋炮,让幕府武士们看着胆战心惊,完全丧失了战斗意志。培里代表美国总统提出了开港通商的要求。这位前不久刚在美国与墨西哥的海战中大获全胜的将军,十分自负地对前来交涉的日本使者说,你们最好不要抵抗,因为一旦开战,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必胜。

向来就有深重“岛国焦虑”症的日本人,面对冒着滚滚黑烟的战舰和美国人不容置疑的“开国”通牒目瞪口呆。软弱无能的幕府统治者一时慌乱无措。培里在炫耀武力的同时,用电报机、望远镜、蒸汽机车和大炮彻底俘虏了日本人的心。正如明治初年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所写:“嘉永年间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这把烈火就是指“汲取西洋文明的热情”。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当时的日本,远不如中国封建皇权统治稳固。幕府与天皇、幕府与外藩、高级武士与下级武士之间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封建藩主穷奢极欲,他们的信条是“农民和芝麻越榨越出油”。包括伊藤博文在内的一些下级武士,景况日益破落。他们诅咒“门阀制度乃我父之敌”,怨恨因出身低微而不能升迁,火山蕴藏在他们心中。

美国黑船的一声惊鸣,使原本一心练习剑术,要成为剑士的伊藤博文们幡然醒悟:学剑只能敌一人,而不能“与万国对峙”。他们认识到仅仅改朝换代,不足以救日本了!

伊藤博文正是在揭竿而起推翻封建幕府的血火斗争中崭露头角的。在倒藩过程中,他深感必须“明察世界大势,欲与五洲各国并立,就不能以世禄之制建立国政”,为此于明治元年首先提出“废除诸藩”,“使全国政治划一”的建议。最终,武士们以“王政复古”的名义,历经长达十五年的奋战,终于推翻了幕府的统治,扶持明治天皇成立新政府。可以说,伊藤博文的身上虽留有封建武士的胎记,但他追求的是近代日本走向资本主义的方向,走的是与李鸿章截然相反的道路。

这里深藏着令人深思的历史悖论。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对日本民族精神和文化性格作出过精辟解析,她在著名的《菊与刀》一书中这样写道:

“日本文化有双重性,就像菊花与刀。菊花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日本人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忠贞而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求新。”

不管“菊花”也好,“刀”也好,只要能达到进取自强,进而征服对手的目的,在日本人的世界里,敌人可以成为最好的老师,比如美国;老师也可以成为被打的敌人,比如中国。

有意思的是,2003年8月,日本横须贺市举行了规模宏大的庆祝活动,以纪念培里在横须贺登陆150周年,还给培里塑了铜像。当年美国军舰敲开日本国门,日本人内心尽管充满着恐惧和自卑,但他们庆幸自己被及早惊醒,奋起直追。当时的中国则像一个衣衫破落的梦游患者,被列强的炮火惊醒后,只是怒不可遏地觉得惊醒他的人罪该万死。

世上已无李鸿章,时代的悲剧已成历史。真正的大国不应被误读,更不应自欺欺人。正是因为知耻后勇,知难而进,才有今天中国真正的腾飞和崛起。

同类推荐
  • 摩挲大地

    摩挲大地

    《摩挲大地》是作者精选《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中一些著名的篇章,如《道士塔》、《莫高窟》、《都江堰》、《白发苏州》、《黄州突围》、《山庄里的背影》、《宁古塔》、《十万进士》、《抱愧山西》、《风雨天一阁》等,精心加以修订,其中一部分甚至是改写或重写,较之此前出版物,本书文字更为精准。
  • 无数灯火选中的夜(中国好诗·第二季)

    无数灯火选中的夜(中国好诗·第二季)

    说到冯娜,作为阅读者很容易会想到——云南(出生地)、广州、少数民族、图书馆、女性、“85后”。冯娜的诗歌淡然但非寡淡,或者像她在诗歌中所说的像“偏狭的桉树”。那种俭省和留白的话语方式总是让人想起藏区的道歌。冯娜懂得放也懂得收,很多诗作的结尾仿佛一个人的手掌在有水汽的玻璃板上停留。具体来看,冯娜近期的诗歌主要分为四个空间区隔,而实际上它们彼此间又是相通的——出生地、南方、北方、精神生活的空间。从空间角度来说,冯娜的诗歌是有具体指向的,但是反过来看这些空间实际上是互相穿连、交织起来的。它们一起呈现出来,恰好又是彼此关联而又相互分开,呈现了现代性经验的复杂性与可变性。
  • 易堂寻踪: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

    易堂寻踪: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

    本书讲述易堂诸子孜孜于“求友”,以他人丰富自己的人生;我则经由学术/“读人”,也以关于人的了解丰富我的生活。在写作了本书后,易堂诸子在我,已非漠不相关的异代人,他们由故纸中走出,径直走入了我的世界。
  • 毛泽东的字条

    毛泽东的字条

    本书收录作者在大陆出版的《文艺报》、《中国电视报》、《中篇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人民网、楚汉文学网等及香港出版的《文艺报》、《中国文学》等76个单位刊载的作品。体裁有小说、散文、诗、杂文、随笔、评论等共165篇,有26篇获奖。
  • 诗词大会:品味古文人的“八卦”人生(全四册)

    诗词大会:品味古文人的“八卦”人生(全四册)

    惊才绝世的谦谦君子,谈诗谈酒谈风月;或才或貌的千古佳人,论情论爱论年华。“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历史长河滚滚而去,多少英雄豪杰已湮灭于尘埃之中,唯有那些才子的腕底波澜、笔底明珠仍然照亮着后世人们的心。“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穿越千年时光,从诗词之中去品味那些离尘绝俗的灵慧之气,从她们身上学习那些我们一直似懂非懂的生活真意,探访传奇女子的浪漫传奇。“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循着古诗词中的酒香,窥探文人墨客与酒纠缠的一生。吟最美的诗,喝最烈的酒,醉眼阅世,人生尽欢。
热门推荐
  • 绝唱

    绝唱

    一对双胞胎,不被喜欢的那一个活了下来,另一个却死在地震的废墟中。看着自己名字刻在冰凉的墓碑上,而墓碑下埋葬的却是自己的姐姐。要以另一个人的名义活下去么?做她喜欢做的事,吃她喜欢吃的东西么?在地震中“死去”的人,在南方小岛上重生。四个不同命运的人,在同一个地方相遇。在那座岛,明天比别处离得更近一些,光明比黑暗更长一点。我们在那座岛重新拾起破碎的希望。为了活下去,为了你,独自一人拼命努力。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座岛屿,藏着生活的勇气与希望。
  • 绝世炼药师:素手撩仙尊

    绝世炼药师:素手撩仙尊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一个大陆超级最强者,九重天上的仙谪,傲世绝尘,却屡屡为了追妻遭到嫌弃;她,一个最强外来女特工,天才少女,古灵精怪,心思缜密,却每每遇到他,遭刺激,遭诱拐,遭捕猎;他跨越三世来宠她,想把她宠上天,她每每逃离温柔乡之余还给他引来一大堆麻烦。他追她逃,他找她藏,他囚禁她叛离,再这样下去可能真的保不住他下半生的幸福.......某仙尊表示亚历山大!!!
  • 快穿之宿主人格毒很深

    快穿之宿主人格毒很深

    她去世了?夏墨忘记她是怎么死的。她只知道她有两个人格,这两个人格截然相反,一个冰冷,一个火热。但与系统绑定时,这好像是两个灵魂。轮流一人格,一世界。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异世之召唤文臣猛将

    异世之召唤文臣猛将

    新纪元来临,天地异变。地星本土动植物疯狂变异、返祖,异界物种沦落地星,最终新纪元人类诞生一种全新的职业御使。收服怪物,培养怪物,训练怪物,这就是御使。新书《神宠进化》已发布~猛将读者群:六一零五九三零二四
  •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她们如烟花般绚烂,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们如玉般温润,但她们的爱恨足以倾城。她们或生自盛世豪门,或拥有绝代风华,或身负才情千万,或经历曲折离奇。作者以女性的直觉,现代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体味她们的落寞,解读她们的惆怅,展现她们的美丽与哀愁。林徽因、陆小曼、阮玲玉、张爱玲、孟小冬、潘玉良等知名女子的人生情感故事,或凄婉,或无奈,或哀怨,或浪漫。24位民国时期绝世奇女子的秘辛往事,追忆100年前那些乱世佳人的喜怒哀乐、人生起伏。
  • 受戒

    受戒

    本书收录了汪曾祺的小说代表作,如《大淖纪事》《受戒》《复仇》《异秉》《羊舍一夕》《岁寒三友》等人们熟知的篇目。汪曾祺的小说,圆融通透,自然慧黠。他在抒情中叙事,运笔举重若轻。翻阅汪曾祺的作品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且饶有趣味。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领悟和审美发现,他的小说从小的视角楔入,却发人深省。
  • 刘湫落说

    刘湫落说

    每个故事都是独立的,是短文……其实也就是一篇文章。
  •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乃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巅峰,几百年来,一直以自己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本书精选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进行详尽的注释和精辟的评述,将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读者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朋友,如果你想深刻了解宋代辉煌的文化艺术,如果你想领略词有别于诗的迷人风采,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就请到宋词佳境中遨游一番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 这个系统不科学

    这个系统不科学

    当世界游戏化,刷怪升级?组队杀boss?开荒副本?一身加10神装,一统天下,走上人生巅峰?不不不,游戏才不是这么玩的!读者群:60626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