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0400000015

第15章 关于光的寓言

有时我想,我们的处境和第欧根尼是相反的。在少年时期,我们充满了求知欲,但它往往被混沌包围,你既身处黑暗之中,手边也无一盏照明的灯笼。不过,我们与第欧根尼一样敏感,在夜晚,你将准确地辨识出光,而与此同时,诗人也正提着灯笼寻找你。于是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行诗:“那光必使你抬头。”

这样的诗句,恍惚间你会觉得似曾相识。简单、明净,然而包含某种启示,阅读者仿佛听到来自童年的呼声。直到几年之后,你才会逐渐意识到,它来源于某一位真实的诗人。诗人的名字叫做孙磊。

孙磊的诗打动读者,正是以那行诗所描述的方式。我曾是一个逐渐抬头的人,作为年轻的写作者,我遇上孙磊的诗,是一个当代故事。2010年夏天,我二十四岁,沉默地生活在北京东郊。某天晚上我在网上查找一些诗歌资料,看到了一首《雨夜》。这首诗开头写道:“取决于意志,呼告。∕每夜陷入软弱,每夜转移对奇迹的注意……”这是一个关注量极小的博客,叫做“一天比一天更长”,几乎没有人关注和留言。我很快地看完了这个博客上所有的诗,并且明白,这是一位隐匿的、然而极为锋利的当代写作者。我不知道这位诗人是谁,但牢牢地记住了那首诗。

在这里,我应该把这个微小的故事讲完。2010年秋天,我离开北京前去上海,形成了生活中的急剧变化。临行前的一切都被我忽视,包括刚刚读到的这位隐匿诗人。但一些日子之后,那印象还是在生活的水面上浮起,我曾好几次后知后觉地,在网上再去搜索那个博客和那首诗。可是,我再也没办法找到它们,仿佛某种挥袖而去,这里几乎有一份神秘。

也许在这些年,我经历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梦,因为时间和地点即将变得混杂。2012年初冬,我从上海回到北京。甫一回来,我就记起了两年前的经验,并且接续上了它。我在办公室的电脑上重新搜索,这个博客和这首《雨夜》,竟然立刻重新出现在我眼前。或许是因为北京和上海的网络有差异,也或许这就是简单的偶然。这次我知道,必须找到这个诗人的名字。最后,我在“影响力中国网”上查到了这些诗的主人:孙磊。

按照我的阅读顺序,接下来的几首诗是《取向》《绝境》《存在之难》。“它们的寂静。∕迫使我的尊严凉下来。”我曾在下班步行的路上反复地想起这些句子。“一只灯泡,在我手上。∕像梨汁,在盛夏的腐烂气息里。”后来我看到了另一位诗人、画家魏尚河的绘画作品,他那儿同样反复地出现一只灯泡的形象,我察觉到其中隐微而隽永的含义。“在望京。时光被反锁在∕众人的肺里。”我想象到,行吟诗人如何在望京的某座过街天桥上停驻,正如那个时刻的我无意识地走在定福庄的某盏路灯下。

现在我知道,我所阅读的是2009年的孙磊。每个人都无可避免地是历史性的存在,身在旅途的我,在移动的车厢里看这永恒的风景。以后我会意识到,这位重要的诗人以隐匿者身份出现在视野之中,这是我的幸运。与此同时,我留意到那句著名的、本文开头即引用到的“那光必使你抬头”。

2014年初夏,我因为参观诗人、画家王艾的画展,第一次见到了孙磊本人。他的平缓与温和给我留下了印象。在东五环一个偏僻的画廊里,王艾的画作浓郁、繁复,但我的目光引我意外地走向画廊侧厅,看见墙上挂了几幅小小的水墨画,那笔法同时显得淡然和凝重。工作人员告知我,这是孙磊的画作。

那天孙磊给了我一本他的画册《转喻》,以及一册薄薄的精致诗集《处境》。我非常喜欢那本画册,它的风格和主题几乎是我所曾设想过的某种形式,但正好是孙磊将它表达出来了。在一个月之后,我为这本画册写了一首诗,也叫作《转喻》,里面写道:“画布上的褶皱多么孤僻。∕怎样的境遇造就了此地和此时。”而诗集《处境》里收集的正是我最早接触到的那批孙磊诗作,语调缓慢而节制。关于这本册子里没有收录的《雨夜》,我随后为它写了一则短评,其中说道:“但确实该在夜里读这首诗。窗外稠密的事物审视着我们,‘有时它化身为提着灯笼的第欧根尼’(希尼语),有时它就化身为漠然的雨滴。”

早在这之前,我就试图买一本孙磊的诗集《演奏》,然而它出版得太早,根本买不到。我只能零星地在网上读他的一些诗。于是我找到了《相遇》组诗,末尾标记有写作日期,1998年11月。它们的形式略微相似于里尔克的《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那是所有年轻诗人的写作梦想。而至于它们所讲述的诗意,让我觉得几乎无可挑剔:纯正、幽暗、直面真理。在我的视野范围内,能够在这种精神强度上施展技艺的当代作者,非常之少。可能个别篇目的意象过于繁多,那也像是林中的果实太过沉甸,压低了枝条,或者落到了地面。

我也找到了那个博客标题的出处:《一天比一天漫长……》。这首诗是《相遇》组诗中的最后一首,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但封冻让我讳莫如深,说一句专注的话,∕就能说穿一年的花事。只是必须说得适当,∕光亮才能渗入花蕊,才能闻到它∕彻骨的芬芳和寒凉。”这样的比喻,典雅、庄重,而其中的深邃和曲折,如同古老的李商隐、晏殊或姜夔。必有一种经验,是一以贯之地存在于我的阅读之中、形成脉络的。

也许这个关于诗人和读者的故事,在我们中间一直重复地发生着。2015年初,因为巧合,我为宇向的诗集《向他们涌来》做责任编辑,她和孙磊同为优秀的诗人,尽管他们的诗有着不同的风格。到了夏末,由于受到友人光昕和《诗建设》的泉子兄邀请,我得以在这篇文章里讲出这个小故事,偿还这海子式的“麦地和光芒的情义”。我将能够找到的孙磊早期诗歌全部打印出来,做系统性的阅读,泉子兄也发来了孙磊的近作。而同时,我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查找孙磊的《演奏》,发现有一批库存样书在重新出售,我于是买了两本,另一本送给了朋友。

事情确实如同孙磊在诗中所引用的西蒙娜·薇依的格言,“对光明的渴望就会产生光明。”关于孙磊诗中“光”的意象,诗人一行、阿九等人的评论都非常精微、中肯。孙磊将《那光必使你抬头》放在诗集的第一篇,他用一个很高的音调开始了演奏。而我的阅读线索恰恰与这相反,前文已经呈现出来:从他的2009年回到1998年,再停留在1994年到2004年之间的漫长河滩。

诗人范静哗在文章《将文字演奏成诗》中,谈到关于写作的自然进步论,认为它是一种误识。当然他同时确认,孙磊写作中的进步,存在于技艺维度。我认同他的这两个观点,如果按照顺序阅读诗集《演奏》,那么它的音调是在逐渐降低的;这与他技艺的凝练是并列发生的。

在今天,反对进化论的声音已经十分常见。不过,在历史的一定范围内,确实存在着进步。青年诗人张杭认为,如果生于1980年代的诗歌写作者比他们的前辈拥有某种优势,那么这优势就是80后作者所接受的象征主义训练。在读完孙磊的诗集《演奏》之后,我觉得自己看见了汉语诗歌在十年间的变奏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隐而不显的。值得注意的是,孙磊自己谈到,在这两首诗之前他还删去了大量的作品。留存下来的早期诗歌《那光必使你抬头》和《那人是一团漆黑》,为他自己作出了定义式的宣言。然而2010年代的年轻诗人们,很难再用一连串祈使句去写诗,这正是文学史的风尚演变。

可是,孙磊作为一个训练者,他“完成了”(我在此加上引号,因为这是里尔克在写完杜伊诺哀歌之后,于信件中的措辞)。因为在我看来,在孙磊身上呈现的不是当代诗歌二十年技艺的积累,而是漫长中国文化中精神内核的凝聚。因为包含了启示性和超越性,他的写作也并不需要依赖于技艺。一个诗人的本质,在去除掉语法的屏蔽之后,它依然存留。

在孙磊的2010—2015年新作中,我能辨认出2009年前后《存在之难》和《雨夜》风格的痕迹,也能辨认出2002年《布衣女孩》和《3月29日的黄昏》的痕迹。痕迹;是的,确实有某种巨大、沉重的事物,从他这里经过。相比于《相遇》组诗,我并不着迷于他最新的作品,然而它们让我感受到某种短促的呼吸,也如这其中的句子“故乡作为刀使人越来越冷”。我的理解是,这种刀片式的写作,对于孙磊是一种暂时的纾解。他的诗学才华还只是来到了中途。

我不知道,称他为“最后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是否合适;但对我个人来说,至关重要的是,他是最好的几位当代中国诗人之一。回想一下他营造出来的关于“光”的氛围。“深夜遇到光芒,一下子我感到众多的星辰里∕我不是一个生人。”(《演奏》)“街上依然有淬火的声音∕打着比去年更清脆的节拍”。(《短歌·永恒》)“在说话之前,要先点一盏油灯……要说一个朴素的词∕要说:光明,一切就挪出了阴影”。(《朗诵》)

事实上,我自己是同样与“光”有缘分的写作者。在我的一首诗中,我曾谈到自己开始“观察邻人的光”,后来那也成为我诗集的名字。在写作那首诗的结尾之时,我坐在顶楼的黑暗房间里,真切地想起了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关于洞穴的比喻,而在完成之后,又记起了少年匡衡对于光的渴望。而在另一首诗中,我在避雨时直视黄色的灯笼状的落叶,并认识到“这一点光就够了”。我知道自己是孙磊的一位回应者。

从古代宗教里关于光的神秘解释,到现代思想家薇依的只言片语,这条线索是散漫的。我曾借助沈从文在小说里无意间提到的一句“携灯夜行”自勉,后来我意识到,孙磊的诗在转喻之后当然成为了灯盏。无论如何,辨识诗人是一件艰难的事。在本文结尾,当我需要再次确认他的形象时,我得让自己想象,夜幕再次降临中国,城市和乡村重新被迷雾封闭。在那之后,真正的光源自然会显示出来,也许它的形状,如同诗人所说的“最初的沉痛”。

2015年9月7日夜

同类推荐
  • 日本文学思潮史

    日本文学思潮史

    《日本文学思潮史》对日本上古诸种文化混沌状态、原初文学意识的自力生成、写实的“真实”、浪漫的“物哀”、象征的“空寂”和“闲寂”等观念做了梳理和介绍,对日本近现代的写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具有日本特色的战后派文学思潮、无赖派文学思潮等主义形态的文学思潮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论述。《日本文学思潮史》深入分析了各种文学思潮的发生、发展、鼎盛、衰落的内在的必然性和外在的因素。同时探讨了日本文学思潮从观念形态到主义形态的演变中的对应性与连续性,以凸现其民族的特色。
  • 千家诗

    千家诗

    《千家诗》是由宋代谢枋得所编的《重定千家诗》(皆七言律诗)和明代王相所选的《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内容涉及到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等各个方面,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影响也非常深远,在我国古典诗歌选读本中影响也最大,受益者多如恒河沙数。它和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并称诗苑“双璧 ”。
  • 郁达夫的杭州

    郁达夫的杭州

    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是在难以忘怀的富阳和杭州度过的,青葱蓝碧的富春山水和天下独绝的西子风光,滋润陶冶了郁达夫的天赋和情怀。他那清新、畅达与充满激情的散文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记述故乡的山光水色和世俗风貌,为后人留下一轴情景交融、耐人寻味的多彩画卷。
  • 书山问道:文化·文学·艺术阅读札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书山问道:文化·文学·艺术阅读札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为读者领略文化之真、文学之善、艺术之美,提供了一张“素描图”。作者把阅读比喻为书山之旅,时而扮演成地质工作者,探寻书山中的富矿;时而把自己假想为修行者,心无杂念地追问人文之道。
  • 唐伯虎画真容

    唐伯虎画真容

    从此春去秋来,唐伯虎果然画好了八张有名有姓的美女图心中十分得意,感到这次一定要叫祝枝山大吃一惊,让他也尝尝输掉银子的滋味。
热门推荐
  • 默俟的秘密

    默俟的秘密

    郾城,是整个大衍王朝抵御游族外敌的唯一屏障。
  • 我可以无限吞噬

    我可以无限吞噬

    “吞噬血气精华,属性点+20!”邪魅横行、诡秘来袭!层层迷雾之下,一道来自放逐之地的剑芒……划破了九重天!
  • 中国古代成功学四书:曾国藩家书

    中国古代成功学四书:曾国藩家书

    本书从曾国藩庞杂的家书中精选出有实用价值的153篇,精心点校翻译,内容涵盖学习、修身、家族、教育、职场仕途、领导力、用人、财富、社交、养生十个方面。其中提出的诸多见解皆是曾国藩历经草根奋斗、战场厮杀、官场沉浮总结出来的,因而言浅意深,虽看似琐碎的家长里短,却是个人成功的必修绝学。时至今日,《曾国藩家书》中的名言名句已经成为现代博客、微博转载转发最多的内容之一。可以说曾国藩所独创的为官之道、用人之术、管理之法、处世之方,对于今天在仕途、职场上挣扎打拼的人们来说,更加具有实用的指导价值。
  • 快穿之大反派改造计划

    快穿之大反派改造计划

    又名《快穿之大反派改造计划》简介:姜芸是一个大学生,因沉迷小说猝死,意外获得了一个系统,需要完成十个改造大反派的任务才能有复生的机会。陆可米是一个医药学的高材生,为了顺利毕业没完没了地复习,最后终于猝死,在做了一次任务失败后,送来了姜芸这个搭档。陆可米:我搭档脑袋有坑怎么办?在线等,急!刑奇:天神不能动情,动情便有心,有心则心死神灭,偏偏我动了,你也动了。她以死换我生,你又该做何选择?因果轮转,那缘终究是孽缘!
  • 柔以月色欠佳人

    柔以月色欠佳人

    黛以柔:得老天的格外宠爱,我似乎“与众不同”,我有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可是,却总有个跟踪狂,老是追着我,老天,求收了这个妖孽吧!某男:我不是故意要看到的,小姐,你听,听我解释,别走啊!(我只是想要解释一下)这是个美丽的误会以及两主人公的不得不说的“相杀相爱”的故事。
  • 亮剑之杀敌爆装系统

    亮剑之杀敌爆装系统

    军事迷杨锐,穿越到亮剑世界,成为了李云龙麾下的一员战将,还携带了一个系统。“杀敌爆装系统,杀小鬼子,还能够爆装备,太炸天有没有?”“孙德胜,王承柱,魏和尚,杨秀芹,你们都不用死了!”“系统提示;恭喜宿主获得神秘大礼包一个。”“系统提示:恭喜宿主击杀敌军大佐一名,爆出巴雷特狙击步枪一支。”
  • 蛮荒狱

    蛮荒狱

    蛮荒大陆,魔兽纵横,万族林立,群雄角逐,一切都以实力为尊,在这里,强者恒强,弱者愈弱,在所有血腥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惊天的秘密?一段尘封万古的历史正在慢慢揭开…………
  • 重生之民国夫人

    重生之民国夫人

    玉寒锁烟色,晚来缘几何?他出身军阀,手握重兵,对她强取豪夺;她出身名门,美名远扬,却被他死死纠缠;一个霸道强硬,想将人牢牢锁在身边,一个负隅顽抗,想逃离得无影无踪。一场车祸,一世重生,前世今生爱恨纠葛,牵扯着志在天下的青年军阀,深陷情爱的青梅竹马,江山与爱人,两场生死较量,究竟谁能赢尽天下?江山美人、军阀混战、重生锁恋,尽在《重生之民国夫人》。
  • 黑色小说

    黑色小说

    《黑色小说》是一部极为冷调的硬核文学作品,主线既是两个故事,也可由每个章节和阅读顺序构成的隐线决定故事的无数可能。留学英国的医科学生M热爱文学,他在博士报道后便秘密潜去伦敦,试图完成一部小说。M在此期间不断受到干扰,这些干扰来自异乡、回忆、陌生人、亦真亦假的事件以及17世纪汉密尔顿公爵的信息。M不断创造小说主人公的同时,也不断回忆起半年前自己在苏格兰海边目睹的跳海的女孩。W是留学英国的艺术史学生,她向大学请假半年跑去伦敦租住在古老的贵族区,只为探索汉密尔顿公爵的秘密。她不断接近汉密尔顿家族秘密的同时,也不断逃离自己的想象、天赋、幻觉、爱情、艺术的真相以及自我的存在。W和M之间的关系飘忽不定、神秘莫测,最终他(他们)都以自我救赎式的探险指向当代生存的寓言。
  • 帝命临世

    帝命临世

    被誉为天才的白九伶出车祸了,车祸醒来之后,她看到的不是充满酒精气味的病房,而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小屋子!十方齐安五年,九朝皇室迎来了她们第一个皇女:传说,小皇女眼眸幽红,拥有最纯正的血眸!传说,小皇女上知天文,会占卜懂星象!传说,小皇女下知地理,懂民心造福百姓!传说,小皇女文能出口成章,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传说,小皇女武能上阵杀敌,月戈军师犹不及!传说,小皇女乃第一才女,懂得琴棋书画诗酒花!传说,小皇女天生桃花入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