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900000017

第17章 唯识学在中国的传播及演变(3)

第一时,当《深密》文初一时,小乘有教,《阿含经》等。

第二时,当《深密》文昔第二时,大乘空教,《般若》等经。

第三时,中道了义教,当《深密》文今第三时,大乘中道教。《华严》、《深密》等经。

第一时有教:凡夫外道,从无始以来,执有一个实我,而起烦恼造业,流转生死。佛陀最初成道,为遣除众生的有执,于鹿野苑说《阿含》等经,开示四谛、十二因缘、五蕴等法是有,令小根众生了悟所执我无,而蕴、处、界等诸法是有,渐证圣位,这就是初时我空法有教。

第二时空教:佛陀最初说了我无法有,声闻、缘觉小乘根性的人,虽然证得我空,而不知佛陀说法有其密意,遂执诸法实有,而产生法我之见。佛陀为了破除二乘人对法我的执著,又于灵鹫山等处,说《般若》等经。开示了二乘人所执蕴、处、界等诸法皆空,令小乘根性之人,悟人法二空,舍小乘趣大乘。即是第二时法我二空教。

第三中道了义教:佛陀虽于第二时说法我二空教,这时相对于第一时有教说的,只是一种引导劝化的方便,并非中道之妙旨,且就遍计所执而说体用都无,说诸法皆空。但小乘之人听说诸法皆空复起空执,便认为真俗二谛性相皆空。佛为消除众生空有二执,始于解深密等法会上,说《华严》、《深密》等经,开演唯识三性等教,显示“识有非空”,以破第二时之空执,令众生悟入非有非空中道了义之教。即第三时中道了义教。

因为初时有教中,佛陀隐覆了遍计所执空,但就依他而起说法有。第二时空教中,隐覆了依他起与圆成实有,但就遍计我执而说诸法皆空。所以初、二时都有所偏,皆不了义,非彻底圆满之教。佛陀于第三时中道教,明显阐发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及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三无性的道理。遍计所执的我法体性都无,其体非有;依他起性所生诸法如幻假有;圆成实性真空妙有故,其体非空。是故非空非有中道妙理,才称之为了义教。

为引导教化不定根性的一类众生,渐渐悟入中道之妙理,而设三时教。故《成唯识论述记》云:就众生机感渐教法门,以辩三时。如果对顿悟之类根机而言,即无三时前后次第。这一类众生,闻空闻有,皆能证得中道妙理。

就第三时教判,有两种说法:一是依佛陀说法的次第,立初、昔、今的前后,这叫年月三时;二是依佛说的众机类,立有、空、中次第,是为义类三时。如《成唯识论了义灯》云:此三时教有二义:一约前后,二约义类云云。有的依年月前后,有的依义理浅深,有的二者并依,折衷前两者之年月、义类兼带三时说。

(第四节) 唯识学的衰落与复兴

无著、世亲一系的瑜伽行学派,在中国如前所述有三个传播时期:北魏菩提流支与勒那摩提的地论宗所传,为唯识学的萌芽时期;梁陈间的真谛三藏之摄论宗所传,为唯识学的发展时期;唐代玄奘、窥基之法相唯识宗所传,为唯识学的弘传时期。自玄奘译著《成唯识论》以后,其门下竞相传习,唯识学在唐初风靡一时。但到中唐,即渐呈衰微相,晚唐至宋,研习者已渐稀少,元代近于绝响,明代虽还有人研习,终因典籍散失殆尽难得要领。至近代,杨仁山居士从日本找回古代遗集唯识、因明等大疏,刻印流通,唯识学的典籍才又得到广泛弘传。

杨仁山(1837-1911),安徽石埭人,为清末复兴佛教之枢纽人物。生性任侠,好读奇书,不愿入宦。太平军起义时,避乱杭州,偶于书肆得《大乘起信论》,读后乃潜心学佛。曾两度出使欧洲,于英国伦敦得识锡兰(斯里兰卡)居士达磨波罗、日本佛教学者南条文雄等,相约协力恢弘正法。归国后,于同治五年(1866)出资设立金陵刻经处,拟刻印三千余卷之大小乘佛典,然生前仅刻出二千余卷。光绪三十三年(1907)于刻经处设立祇洹精舍,自编课本,招生教习佛典、梵文、英文等,培育后进。又兴办佛学研究会,定期讲经。一时高僧如月霞、谛闲、曼殊等均往佐之,太虚大师、欧阳渐、梅光羲、李证刚等,均出其门下。又与英人李提摩太将一些佛教经论译为英文,在西欧弘传。仁山先生特尊崇《大乘起信论》,并与日人论辩净土真宗之非,更抨击禅宗末流之失,乃倡导唯识法相学以救其弊。以后,法相唯识学的研究逐渐形成热潮。

由于杨仁山先生之倡导唯识,民国初期,唯识学空前之发达。不仅在支那内学院、武昌佛学院、三时学会等佛教团体及佛学教育机构聚众讲唯识,而且一些有名的大学,也开讲唯识。一时间,有关介绍和讨论的著述和论文,遍及全国各地的佛学刊物和其他有关的报刊,并有一些专著问世。

唯识学在20世纪初真正的崛起,还是与西学有关,正如张曼涛先生在《现代佛学丛刊·唯识学概论(二)》之“编辑旨趣”中说:“在现代中国几个可数的思想家中,无不跟唯识学发生过关连……此原因何在?就在唯识学跟近代西方传来的学术思想有相似的关连,如科学观念、生物学系统都是有体系、有组织的学问……而在中国,甚至包括印度,能与西方哲学相匹敌,组织化、系统化,从一个观念而引导出许多连锁观念、系统观念。在整个东方各家学说中,就唯有唯识最具此种精神,因此西方文化转来的结果,竟不料掀起了一阵唯识研究的高潮。”在这一高潮中,在南方研究唯识学的团体有欧阳渐领导的支那内学院、太虚大师领导的武昌佛学院;在北方则有以韩清净领导的三时学会,时人称为“南欧北韩”。

在这一高潮中,欧阳渐的《唯识抉择谈》和太虚大师的《佛法总抉择谈》是卓著的文章。欧阳先生之《唯识抉择谈》,其抉择旨趣,在引发唯识大义,“时俗废疾,略而起之,要其精义,络绎随之”。但在引发过程中,却关系到整个佛法之全部问题,遂有太虚大师针对欧阳先生之《唯识抉择谈》而发表了《佛法总抉择谈》,此二文可是现代中国佛教史最重要的文献,由此二文不仅可以看出欧阳先生和太虚大师虽同出于杨仁山先生门下,但为学之不同,而且由此二文略窥近代研究佛学发展之趋向。欧阳先生之唯识成就,有以唯识学涵摄一切佛法之气概,树立唯识为佛法之究竟义。而太虚大师又另有所会,而以佛法八宗平等或三乘共扬为其宗摄。他们一博一精,一开阔,一专注,以开显近现代佛学之路向。

《唯识抉择谈》和《佛法总抉择谈》,虽然都是阐发唯识纲领性的著作,却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见解。欧阳先生把法相与唯识分开,提出了“法相、唯识为两种学”的观点,太虚大师陆续发表了与欧阳先生观点对立的《论法相必宗唯识》、《辨法相必宗唯识》(印顺大师著)等论文进行争鸣。于是欧阳先生及其弟子吕秋逸、王恩洋等为一方,以太虚大师及其弟子史一如、唐大圆、陈维东等为另一方,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终于形成现代佛学的两大思潮。这两大思潮,推动了近代佛学,特别是唯识学的发展。现在,学术界一般历史地认为,以欧阳先生为代表的唯识学研究贡献特大,特别是吕秋逸先生,在佛学研究的造诣方面,超过了同时代的研究者,达到了一个高峰。不过,现在佛教界和学术界都比较一致地认为,法相唯识由于集中分析了世界各种(心和物)现象,所以叫做法相学。法相学认为一切现象不过是识变现出来的,并将世界的存在归结为识的作用,又称唯识学。把这一学派分割开来,称无著为法相学,世亲为唯识学,这是不恰当的。从其体系上看,当今学术界和佛教界认为法相学是唯识学的开始,唯识学是法相学的继续,完成后也是法相学的体系。玄奘和窥基在中国创立宗派,传播这一学说,并没有把法相唯识截然分开,事实上也没有必要强加区别。所以,太虚大师的观点更为合适一些。

同类推荐
  •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本书辑录了佛家精品故事500余则,通过这些故事,大致可以了解佛家的基本思想及修行方法,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传承的大致脉络,可以了解将佛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基本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能击碎头脑中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障碍,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观察人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提炼一种更积极的处世态度,因而做人更有格调,做事境界更高。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去极端化”理论读本

    “去极端化”理论读本

    本书不仅通过梳理人类文明和宗教特别是新疆伊斯兰教的历史演变,向广大读者普及正确的宗教知识,树立正确的宗教观,还通过分析国际宗教极端主义、新疆宗教极端主义的根源、特点和影响,帮助广大读者认清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因而对于进一步加强新疆地区思想文化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南文博雅授权电子版权。
  • 修行即修心

    修行即修心

    引领都市禅修风潮,慰藉心灵的灵修之旅。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司幽国

    司幽国

    当具备异能的人突然突兀的出现在世界上一切的平衡都将被打破异能者成为了全新的种族人活一世谁不想成为万人之上
  • 大学(全集)

    大学(全集)

    《大学》原为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中的一篇,是古代儒家典籍名篇,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大学》所述“大学之道”,是关于如何做人的大学问,其核心是“诚意正心修身”(修己)、“齐家治国平天下”(安人)的思想,其内容涉及整个封建道德体系的构成。此书既是“初学入德之门”,又是一本修身大全。本书吸取了其他《大学》版本的精华,分别从原文、注释、译文、历代论引、典句札记、史例解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通俗易懂的解读,本着古为今用的思想将《大学》一书以现代人的视角呈现给读者。
  • 紫星学院之旁观者

    紫星学院之旁观者

    千水寒曾以为自己的一生就是这样过去的:带着自己那所谓的“命契”去报仇,带着“命契”管理宗门,带着“命契”和所有权贵对着干,然后把对方派来的杀手全扔给“命契”处理,逗逗“命契”,然后再带着“命契”报复回去,再带着“命契”和所有权贵对着干……结果十六岁那年因故昏迷之后,再醒来时已是近五年光阴过去,她还丢了整整四年的记忆。然后在亦友亦姐亦母的师傅督促下修炼着体内莫名多出来的力量,再然后,她才知道自己莫名其妙成了所谓的神位继承人……然而,最后她却止步于那神位前:她好像丢了什么……她的“命契”呢?!她那毒舌腹黑的“命契”呢?!哦,结婚了……等等!结、结婚了?!“你敢负我?!”某宗主很生气!“那你恨我吗?”某“命契”很自在。“当然恨!”“那你私自离开我,私自失忆,我就不会气吗?”“你恨我?”“当然……”某“命契”很冷淡道。某宗主已脸黑。然而下一秒――“不恨!”某“命契”画风一转,笑了。她是世上最无情无爱之人,心似已死,但却会为一人拥有心跳;他是世上最琢磨不透之人,八面玲珑,但却会为一人敞开心扉。
  • 婚期29号,首席一品妻

    婚期29号,首席一品妻

    王子,总有惯性定律,喜欢温婉如水的灰姑娘。而她,偏偏是个争强好胜的倔女人,注定只能成为女配。一如29号的婚礼,没有教堂没有酒席没有亲朋,有的,只是她手中的一本结婚证,以及一个刚出生一月的婴孩。还有,他和她人携手恩爱的报导……*三年后。他是商界的神话,英俊多金优雅,T大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他对女人要求很高,凡是身高低于一米六八的直接出局,穿着暴露的出局,不是O型血的出局,对他大呼小叫的出局,一天到晚缠着他的出局,刻意接近他诱/惑他的出局……”她的工作之一,便是为他打发送上门来的女人。桃花十三小姐:“为什么不是O型血也要出局?”她淡然解释:“易先生是万能供血者,他不希望自己出事时碰上血库告急的倒霉事。所以要求自己的女人必须是O型血,起码能输血给他。”*“易先生,我每天工作太繁琐,帮您料理后宫的重任,能否让其他人担当呢?”“可以。”磁性的嗓音温润,他漫不经心道,“等哪天你当上正宫娘娘有了发言权之后。”*叶璃想,她这一生,都不可能再有那般大的毅力,去追一个人了。只是最终,那个人却为了其她女人舍弃了她。“她可是一向省吃俭用宁可肚子饿到犯胃病都舍不得乱花一分钱呢,如今却为了挽回你买了对于她而言属于天价的飞机票,是不是感动得想要立刻飞去她身边?”淡漠的神色,她斜睨着他,一字一顿,“就像三年前一样,为了她毫不犹豫地将我扔下?”转身,手臂明明还在流血,她却一步步远离。医院门口,夕阳余晖下,男人的眼被缠了一圈纱布,却只是朝着她的方向静静站着,仿佛等待她,早已千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施米特文集:合法性与正当性

    施米特文集:合法性与正当性

    《合法性与正当性》收入卡尔·施米特经典作品三种:《当今议会制的思想史状况》、《合法性与正当性》、《从囹圄中获救:1945—1947年间的体验》;主题围绕施米特作为宪法学家的思考与命运。《当今议会制的思想史状况》尖锐提出议会民主制的法理学和政治学困难,既立足于现实政治问题,又具有思想史视野。《合法性与正当性》为宪法学和政治学的经典文献,是施米特在魏玛宪政危机关头书写的法学名作,堪称挽救魏玛民国宪政的“绝望尝试”,明确主张对反魏玛宪法的政党(纳粹)实行党禁。然而战后,施米特却吊诡地被贴上“第三帝国桂冠法学家”的标签,1945年被盟军当局拘押近两年。其间,施米特写作六篇随笔,结集为《从囹圄中获救:1945—1947年间的体验》出版,篇幅虽小,但在施米特研究中征引率却很高,因为从中可以看到施米特因欧洲法学传统的彻底崩溃而深感无奈。
  • 2017年上海精神文明发展报告(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17年上海精神文明发展报告(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集中反映了上海文化教育、城市文明、道德培育、社区建设、基础党建、先进人物和英模宣传等多方面的新发展成就和一线生动案例。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冥府罗刹

    冥府罗刹

    现世无往不利,不知何故穿越到陌生之地。好死不死的占了个娇弱小姐的身体,一身本事尽失不说,睁开眼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躲避追杀。狗皇帝为了富贵不让我活,我罗刹的代号也不是白叫的,区区皇权,倾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