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900000025

第25章 五位百法(3)

谄:投机取巧、逢迎献媚、迷惑他人为性,能障碍不谄,不堪教诲为业。指矫揉造作,阿谀曲媚,奴颜婢膝,拍马屁,以掩饰自己的过错和达到自身名利目的的思想和行为,为贪、痴二心所二分所摄。

骄:于自己的才、貌、名、利、能力、出身等不善对待,骄傲放纵,深生贪著为性,能障碍不骄,生起杂染为业。这种依持自己的长处,骄矜自持,倨傲凌人的心理活动为骄。有的学者认为,贪心一分所摄,有的讲慢心所一分所摄,笔者认为贪、慢二心所二分所摄。

害:无悲愍之心,损恼有情为性,能障不害,逼恼于他人为业。就是损害他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为嗔心所一分所摄。

嫉:竞名争宠,谋取权利,嫉妒他人为性,能障不嫉,常患忧戚为业。对他人的长处和成功产生嫉妒的心理,妒贤、妒能、妒财、妒色,为贪、嗔二心所二分所摄。

悭:沉醉资财,垄断知识,秘不惠人为性,能障碍不悭,鄙陋积蓄为业。对于财物和知识的吝啬心理,于财、法不肯布施于他。贪心所一分所摄。

上述这十种烦恼叫做“小随烦恼”,唯与第六意识相应,是随根本烦恼而起的枝末烦恼,现起的时候,都是各起各的,范围较狭。并且他们的形象都很粗猛,所以叫做“小随烦恼”。

无惭:无视自己所受的教育,不敬有德,拒闻善言为性,能障碍“惭”,生长恶行为业。是“惭”的反面,就是不顾自己所受的教育的人格尊严,甘心去做有罪恶的事,也不怕对不住自己和社会,不顾羞耻。

无愧:不顾社会舆论批评,崇拜坏人坏事为性,能障碍愧,生长恶行为业。就是不怕责罚和讥诮,甘心去做不道德的事情,肆无忌惮地作诸恶事,毫无对不起他人之心。

“无惭”是对自己而言,“无愧”是对他人而说,两者的区别就在这一点,都是随逐根本烦恼而起的枝末烦恼,同时因其遍于不善之心,凡作一切恶事,都是“无惭”、“无愧”的人,因范围较“小随烦恼”大,故名“中随烦恼”。

不信:于实德能(参看信心所条),不能忍可信乐,其心秽浊为性,能障碍净心生起,为懈怠所依为业。是信的反面,于事实真理,三宝功德,善恶因果,生化有情等,均皆怀疑。为疑心所一分所摄。

懈怠:于应修善事,应断恶行,由于懒惰,不能修断为性,能障精进生起,增长一切染法为业。就是修善断恶不努力、懒惰。

放逸:于染法不能防,于善法不能修,恣纵放荡为性,能障碍不放逸,增恶损善为业。放是放荡,逸是纵逸,对于贪、嗔、痴、懈怠等任性行为,不能自克,放浪形骸,纵情享受,故名“放逸”。依懈怠和三不善根假立,非别有体。

昏沉:于所观境昏暗沉重,不堪任受为性,能障碍“轻安”和生起智慧为业。就是昏沉蒙昧的精神状态。

掉举:由于攀缘贪欲等,于所观境不能寂静而住为性,能障碍行舍和禅定生起为业。就是轻躁浮动的心理作用。

失念:于所缘善等诸法,不能明记为性,能障碍正念,生起散乱为业。就是忘失正念,心向外驰,但并不是把心念都失掉了,而是邪念多,正念少,对于所经历的事和所修的善法不能明记在心,故叫“失念”。

不正知:于所观境错谬邪解(邪分别)为性,能障碍正知,多作身语等恶事为业。就是知见不正,即种种错误的见解和看法,拨无因果,颠倒是非,为痴和恶慧等二分所摄。

散乱:于所缘境令心流散飘荡为性,能障碍正定,生起恶想为业。散是分散,乱是扰乱,就是心猿意马,不能摄心于所观境,阻碍禅定生起,散乱令心一念缘多境,掉举令心一境起多念,这是二者的区别。

以上八个为“大随烦恼”,它遍于一切染心,亦是随逐根本烦恼生起的枝末烦恼,其性质沉重,相应范围较广,所以称为“大随烦恼”。不但“作恶”时有这八个心所,就是有覆无记,也不能离开它们。要了解这个道理,先要明一切法的“体性”,它分为四种:善性、不善性、有覆无记性、无覆无记性(体性为不善、不恶而称无记,无记有两种:一是有覆无记,惑障之极微弱者,隐覆圣道,称为“有覆”,非感苦果之恶性,为“无记”,又称“染无记”,如俱生之我见。二是无覆无记,即离惑障之无记法,又名“净无记”,宿世业力所感之五蕴色心及山河草木等)。小随、中随、大随之所以有不同,可以用下表说明:

自类俱起——小随烦恼

遍不善性——中随烦恼

有覆无记——大随烦恼

六、不定

也称“不定地法”,因其善恶性质不定,需取决于同何种心理发生联系而后定,故名“不定”,唯与第六意识相应,计有睡眠、恶作、寻、伺四个心所,故亦称“四不定”。

睡眠:亦名“梦”。身体乏力,心极暗昧为性,能障碍观生起为业。若是休息而眠,勤修善法,这属于善。设若懒惰懈怠不知精进,令心昏昧,这属于恶。睡眠有说为思、想二分所摄,亦有说为痴一分所摄。

恶作:亦名“悔”。追悔已作或未作善、不善等事为性,能障碍止生起为业。“悔”因能“事善、悔善”,亦能“事恶、悔恶”、“事善悔恶”、“事恶悔善”等,故亦属不定的心理活动,由念、思二分所摄。

寻:寻求。于意所缘境粗显为性,以身心安、不安住为业,就是对事理的粗略思考作用。

伺:伺察。于意所缘境精细为性,以身心安、不安住为业,就是对事理的精细观察作用。

以上两心所,其实都是以内的“思维”作用在思考、分析、研究问题时,由想、思心所引生的心理动态,只不过粗细不同罢了。

以上五十一个心所,恒与心王相应生起。至八个心王,每次相应几个心所,要把握它们生起时的具体情况而定。

(第四节) 色法

“色”是质碍义,简单地说就是物质,色法就是物质法,色法共有十一种,相当于五蕴中色蕴的内容。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色。包括地、水、火、风(及“四大”的坚、湿、暖、动的性质在内)四大种和四大种所造色。因其体性广大,充满了整个物质世界,故它是统指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抽象概念。

色法十一种共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五根,指眼、耳、鼻、舌、身的生理结构,包括五官外形(扶尘根或根依处)和神经系统(胜义根)。

从眼至身名根,即五根。从色至法处所摄色名六境(六尘)。五根具有能缘五境(尘),并生起前五识的功能,也就是感取外界之现象,能令内界心识发动之器官。眼根了别色境,照瞩青、黄、赤、黑等色,能令内界之心作用,即眼识发生之官能;耳根了别声境,能闻琴瑟等声,令耳识发生之官能;鼻根了别香境,能嗅香、臭等气,令鼻识发生之官能;舌根了别味境,能尝甘、苦等味,令舌识发生之官能;身根了别触境,能接触冷、暖等,令身识发生之官能;因为五根能发识取境,有增上之力,故称之为“根”。此五根皆第八阿赖耶识所变相分,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胜义根,以清净“四大”为性,其体净妙,非现量所得,以触发识,是五官的神经系统;二是扶尘根或称为根依处,就五官神经系统所依托处,为粗显之四大所成之内因,是五官的外形,即我们通常所指眼、耳、鼻、舌、身,故名为扶尘根。综观“根”的两方面,可知“胜义根”以净色为性,虽是感受器官,它又是非心非物的存在体,只能以它取色等五境和扶助生起五识缘色等境而比知是有,而不通用肉眼看到。一般看到的眼、耳等外形是“根依处”,是扶助胜义根(亦称净色根)的物质部分,为生理器官,故定名为“扶尘根”,属大种所摄。

第二类是五境,指色、声、香、味、触的物质结构,包括两方面:一是指粗显的有质碍色,如山河、大地、房屋、用物等;二是指微细的物质分子,如光、电、声、香、味等。五境亦称五尘,为“四大种”所造,是五根及五识所对之境,为眼所行名色,即眼识所缘境,有三种:

(1)显色,即青黄赤白、光影明暗、云烟尘雾、迥色、空一显色等光明差别之色彩。

(2)形色,即长短、方圆、粗细、高下、若正、若不正等集积差别之形状。

(3)表色,即反舍屈伸、行住坐卧等转动差别之表现。

为耳所闻名声,即耳识所缘之境,有十一种:

(1)内缘声,又名因执受大种声,如有情的语言等。地、水、火、风,为心摄领,名执受大种,此种为因,所发之声为因执受大种声。

(2)外缘声,又名因不执受大种声,如拨水声。因与执受大种相违,名因不执受。

(3)内外缘声,又名因执受不执受大种声,如手击鼓等声。此声又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4)可意声,顺心之声。

(5)不可意声,违心之声。

(6)俱相违声,俱相违之声。

(7)世所共成声,依世间共立言教所起,即世俗语。

(8)成所引声,谓诸圣者成就无漏所起,依此声而教立三藏圣教体。

(9)遍计所成声,即诸外道虚妄计度所起的言教,即外道语。

(10)圣言所成声,依见闻知觉所起的真实语,即圣人言教之语。

(11)非圣言所摄声,谓依见闻知觉所起的虚妄语。

前三种声依实体声建立,是实有的,后八种是前三种声分位假立的。还有十二种之说,即加上更加响声。《五蕴论》只有前三种声;《瑜伽师地论》只有前六种声;《俱舍论》建立八种。

为鼻所嗅为香,即鼻识所缘之境,共有六种:

(1)好香,谓益根顺情,鼻所乐取之香,如沉檀等。

(2)恶香,谓损根违情,非鼻所乐取之香,如粪秽等。

(3)平等香,谓非损非益,无顺无违,非可爱憎之香,如块、石等。

(4)俱生香,谓与本质而俱起之香,如檀香。

(5)和合香,谓诸杂物混合共成一香。

(6)变异香,谓于熟变时方增香气,如成熟之水果。

前三种香是实,是香的本体,后三种香是假,是依前三种香转变所立。《俱舍论》只说香有好、恶、平、不平四种。《瑜伽师地论》只说有好香、恶香、平等香三种。

为舌所尝为味,即舌识所缘之境,有十二种,即苦、酢、甘、辛、咸、淡、若可意、若不可意、若俱相违、若俱生、若和合、若变异等。前六种是味的差别,是有实体,后六种是彼共种,准前味所说。《俱舍论》只说有前六种。

为身所取名触,是身识所缘之境,依《瑜伽师地论》有二十六种,即地、水、火、风、滑、涩、轻、重、软、缓、急、冷、饥、渴、饱、力、劣、闷、痒、黏、病、老、死、疲、息、勇。可分为能造触与所造触。能造触即地、水、火、风,此触境之实体,坚劲为地,流湿为水,温热为火,轻动为风。其余22种为所造触,皆由地等四触境分位假设。由八种因而立二十六触境:由相而立地、水、火、风;因摩而立滑、涩;因摄而立轻、重;因触而立软;因执而立缓、急;因杂而立冷、黏(水、风杂故冷,地、水杂故黏);界(谓“四大”)不平等而立饥、渴、劣、闷、痒、病、老、死、疲;界平等而立息、力、勇、饱。

通常佛教并不把“四大”元素列入色法,而是以因缘和合而有,故称依他有的事物为色法。眼、耳、鼻、舌、身五根和色、声、香、味、触五境都是依他而有的事物,而地、水、火、风四大种则是不依他有的元素,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把五根和五境作为宇宙物质的要素,是因为它从人身结构出发,推论到宇宙万物的构造。其次,佛教认为,感官对象虽是由四大元素所造成,但又是不同于四大元素的事物,任何一个感观对象,如一包盐,不仅有四大元素,还有感官能感觉到的微细质点,是四大种和各种感官感觉到的质点的混合物。因此,感官对象被列入色法。感觉本身也是如此,任何一个感官的组织都是十分复杂的,其中包括四大种的因素、感官对象物的因素、感官自身的构成因素——能进行感觉的微细质点,后者是所谓的真正感官本身。这样,五种感官的微细质点不但与四大元素不同,也和感官对象物的质点不同,是不同类的物质,所以也列入色法。

第三类是法处所摄色,即无表色。五根是名内身,为诸识所依,五境(五尘)是名外境,为己识所受用,皆系地、水、火、风所造,故亦称为“可表”之色,并把相对的“无表色”列入法处所摄色。法处所摄色是第六意识所缘的境界,因为是意识所缘境,总名为法处,法处中的各种“色”是意识所对、所摄,即属于法处的色法,故名“法处所摄色”,即是指思想领域意念所行的无形色法——相分色,不能表现于外的影像或印象。

佛教认为,五根和五境是属于感官的或直接经验的物质区域,但在物质领域中还有不能为感官了知而心(识)却能分别虑知的方面,如物质的最小单位,就要依靠“心”的推理才能了知,这一类色法就是法处所摄色,共分为五种:

(1)极略色。极略就是极微,是“色”的最小单位。据说隙游尘(就是飞散在空中之尘)的1/7为牦尘,牦尘的1/7为羊毛尘,羊毛尘的1/7为兔毛尘,兔毛尘的1/7为水尘,水尘的1/7为金尘,金尘的1/7为微,微的1/7才名为极微。极略色也就是粗色经过分析以后不可再分的元素,是依假想观分析土、木、竹、石等物质至其边际而假立的。

(2)极迥色,即空界色。其实也是极微,只是与极微的区别是分析虚空等无质的迥色到极微,如分极光影明暗而至无边际而假立。此二者皆是瑜伽师以假想慧于粗色相渐次分析,邻次虚空而说极微,即第六识之相分。

(3)受所引色。是色蕴中的无表色,因为领受五戒、十戒等诸戒品所引发,因教因师而领受,依受而发起,故名受所引,是指由受持戒律所引起的一种防非止恶“功能”,潜化的功用。此有律仪、不律仪、非律仪非不律仪三种。

(4)遍计所起色,指第六意识见分,周遍计度,虚妄执著的相分色,即独散意虚妄构画所变现之五根五境等影像(无事实的各种色相),如兔角、龟毛、水月镜像等。

(5)定所生色,亦名定自在所生色,定果色。谓禅定过程中所变现的色、声等五境,由于禅定的力量和作用,对于一切色皆得自在。如,入“火光定”,就能发现有火光等。此色通假实,八地以上菩萨,能变现实法,才称为“定果实色”。法处所摄色的前四种色法都是假法,没有实体。定所生色,有假有实,“定果实色”外,都是假法。

(第五节) 心不相应行法

心即八识心王,行是迁流、造作的意思,通指一切有为法,在五蕴中即是行蕴。行蕴有二:一是相应行,即是心所有法;二是不相应行法,指非心所,亦非心王或色法,而是心、色诸法分位差别假设,亦随色、心诸法而有生灭。它们既不是色法和心法,也不是无为法,而是有为法,只是说与心不相应。因为心是主,实际上与心所、色法和无为法都不相应,所以其名称应该是“非色非心不相应行法”,简称为“心不相应行法”或“不相应行法”,共有二十四种,它们是反映由心王、心所与色法三者之间发生联系的抽象概念。

得:获得、成就和不失之义,即色、心等法生起不坏灭之相。由能得的心理要求与所得的财物等而产生的抽象概念。

同类推荐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如何渡难关:智慧

    如何渡难关:智慧

    本书分为思想津梁、退一步想、智慧之喻、教导后学四卷,重点讲述佛家的慈忍精神,而且上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列出了许多对立的范畴,事物的两面、去除而后有、小不可轻、藏的大用等等。这些智慧对于处于逆境中的人们确实能增进生活信心和转化困境的勇气。
  • 静心的智慧

    静心的智慧

    《静心的智慧》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日益增大,金钱、权力、欲望等诱惑不断考验着人类脆弱的灵魂怎么能够离开静心的智慧?在不断地求索与挣扎中,人们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本性,陷入人性的沼泽。人的心灵犹如一间仓库,需要时常打扫和维护,拂去心灵上的尘埃,让自己的身心处于一种宁静祥和的状态。掌握静心的智慧,便能摆脱所有的喧嚣与无奈,让自己活在一个无比清新的世界里。用睿智的眼光看待世界,以静心的智慧感受生活,给焦灼的人生寻找一片宁静的栖居地,找回迷失的自我,感悟生命的真意,享受生活的甘甜与快乐。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与佛有缘

    与佛有缘

    在人生的纷杂喧闹中,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关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得失随缘,来去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使我们对功与利都看得淡些,在社会上处处做好事正直,有善心,对人真诚,对佛有敬仰之心,他一定就是与佛有缘之人。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特工萌妻:洛少别腹黑

    特工萌妻:洛少别腹黑

    情之一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身份是假的,承诺也是假的!莫云汐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听信男人的花言巧语,爱上了不该爱的人,还傻傻的痴等,直到那个男人和别的女人订婚她才幡然醒悟,转身攀上那个鸭先生,可仔细看,越发觉得他和他长得像.....原版还是高仿?继续还是就此放手?她说:听过许多大道理,可我还是忘不掉那个渣男!他说:小乖,等我,若我还有命回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浅冬

    浅冬

    我们游走在悬崖的边缘,观看着彼岸的花朵。灵魂随着冬日的冷风飘移着,无边无际。我们在爱情与友情的缝隙中寻找着出口。黑暗中带着些许的温暖。这个冬天,我们渴望爱情。你丫的也会相亲?我一脸怪异的看着米苏。别提了,老娘烦躁着呢!米苏那绝美的一张小脸此时让我想起了非洲母狮。红色小吉普停在会展中心前口,我心想,这是一个绝妙的相亲地点……我们都爱上了不该爱的人。那一瞬间的火花在夜空中乍现。诡异而美丽……
  • 金库通往刑场

    金库通往刑场

    王晓悟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虽然暖阳高照,红火的彩虹门散发着喜庆的召唤,他要迎接的客人还是寥若晨星,除了他为数很少的亲戚老乡外。今天是怎么了?自己虽是一个金库守卫员,无权无势,但对人无亲无疏,一切照规矩来,别人的婚丧嫁娶,自己是没有缺过礼的。到底是为什么啊?王晓悟沮丧地叫饭店按时开饭。这时应声而来的客人也到了。原来是他的搭档老刘。老刘掏出来一个很厚很大的信封:“我是全权代表,大家的心意都在这里了。”老刘把现金递给王晓悟的老婆,“弟妹点一下。”然后把账本塞给王晓悟,这是礼单。
  • 带着我的世界到异界

    带着我的世界到异界

    主角林然自带世界,是器灵灵还是系统,世界融合,游戏系统与玄幻器灵碰撞火花。看林然坐拥灵石,“纳!给我练把神兵吧,白大人,我这儿啥矿都有”林然嚣张的说道。看《带着我的世界到异界》小夜新作!
  • 小狐重生记:霸道魔尊养成计划

    小狐重生记:霸道魔尊养成计划

    夜黑风高杀人夜,啊呸,到了苏叶这就变成了夜黑风高杀狐夜,堂堂九尾天狐居然死了一次才知道自己原来完全没有按照剧本走,罢了罢了,那就重新活一次,能把那个杀死自己的罪魁祸首养成傻白甜也不错,但是怎么这次轮到他不按剧本走了?
  • 爆炸现场:天津“8·12”大爆炸生死考验

    爆炸现场:天津“8·12”大爆炸生死考验

    2015年8月12日晚,天津八大街消防中队的火警电话响起,55秒后,消防员准备完毕前往火场,他们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一次震撼世界的大爆炸,一场吞噬许多生命的大灾难。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前后相隔不到十秒发生两次大爆炸,后一次威力相当于17万颗手榴弹同时爆炸,建筑烧成骨架,汽车化为焦尸,离火场最近的人化为烟尘……知名作家何建明采访多位幸存的消防员及牺牲消防员的亲属,利用多条线索重建事故中人物的关系,极尽可能还原爆炸现场。
  • 蒹葭萋萋白露未郗

    蒹葭萋萋白露未郗

    是否会有这样一个人,让你念着,便深觉欢喜?时隔七年。茫茫人海中,江萋萋再遇陆未郗。于她,他是最重要的朋友,也是生命中最温暖的阳光。于他,她是浅淡岁月里最深的执念,也是冰雪初融时的那一片微光。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幸,未晚。男主女主一对一,双洁
  • 得依释序文缘起

    得依释序文缘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