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900000006

第6章 唯识学的产生及其史略(4)

净月(梵文s'uddhacandra),音译戍陀战达罗。印度人。与安慧同时代。净月曾解释世亲菩萨之《唯识三十颂》,注释无著菩萨之《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及世亲菩萨之《胜义七十论》。就识之作用,其学说同于难陀,采用见、相二分说。安慧主张第八识恒无转变,能自立,故无俱有依;相对于此,净月认为第八识系以第七识为其俱有依。

护法(梵文Dharmapāla),为南印度达罗毗荼国人,大臣之子,本与王女有婚约,然于婚时落发出家。护法精通大小乘教学,于摩揭陀国那烂陀寺广布教化,学徒数千人。二十九岁退隐大菩提寺,专事著述,三十二岁示寂。在5世纪初,即斯里兰卡大名王时代,上座部最伟大之论师佛音在斯里兰卡传教,完成了《清净道论》之外,继而领导大寺派将锡兰文三藏翻译为巴利文,并以巴利文注释之,佛授论师(巴利文Buddhadatta)为三藏注释作纲要,护法则完成佛音论师未完成之注释工作。护法著有《大乘广百论释论》、《成唯识宝生论》、《观所缘论释》等。其著名弟子有戒贤(梵文Silabhadra,音译为尸罗跋陀罗),本系东印度三摩呾吒国之王族,属婆罗门种姓。少好学,游历诸方,访求明哲,至那烂陀寺遇护法,闻法信悟而出家。年三十,即以论退南印度一大外道,为王嘉赏,以建伽蓝。戒贤继护法长期主持那烂陀寺,弘传唯识教义,依《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将佛教判为有、空、中三时,主张五种姓说。玄奘西游,戒贤已年百岁,时为那烂陀寺大长老,玄奘师事之,且传其法。彼时,众共尊戒贤,不直乎其名,而美称为“戒法藏”。玄奘回国开法相唯识宗,其师承皆护法——戒贤一脉之传承。玄奘所编译之《成唯识论》十卷,系以护法之《唯识三十论释》为主,另再糅合其他九论师之著作而成。

胜友(梵文Vis'esamitra),音译毗世沙多罗。亦为护法之弟子,住于那烂陀寺,以高谈闻名。其生平事迹不详,被列为十大论师之一。根本萨婆多部《摄律》之作者亦名胜友,然恐另有其人。

胜子,亦名最胜子(梵文Jinaputra),音译作慎那弗呾罗,亦是护法之弟子,曾于北印度钵伐罗国作《瑜伽师地论释》。为十大论师之一,有对世亲之《唯识三十颂》之论释,在玄奘译《成唯识论》时,遂失其传。另著有《菩萨戒品释》、《集论释》,一般以《集论释》之藏译本为胜子所著,而玄奘之译本则被认为系师子觉所著。其生存之年为公元6世纪末,余事不详。

智月(梵文Jānacandra),音译为若那战达罗,那烂陀寺之学僧,护法之弟子。声望颇高,以“风鉴明敏”著称。曾著《唯识三十论释》,为十大论师之一,而其释论今已不传。《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西方学法条》所载羝罗荼寺智月法师者,以年代不合,可能为同名而异人。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九《摩揭陀国条》、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卷一载,智月为护法之弟子,诚可信也。

据传说,世亲菩萨著了《唯识三十颂》而入灭之时,就有二十八家注释此书。对于十大论师间主要异义的问题,是关于种子之说为护月、难陀、护法三师的异说;关于心分之说系安慧、难陀、陈那、法洁等四师的异说;关于遍计执论的安慧、护法二师之异说等条。为什么《唯识三十颂》里会生出这么多的学说来呢?因为《唯识三十颂》是整理了极其复杂的弥勒、无著的论典而出现的东西,而且世亲本身又没有进行解释。因此,后来的注释家如果要解释《唯识三十颂》的话,一定要先参透弥勒、无著的论书。但在广泛的弥勒、无著的论书之中,当其陈述义理之时,常有前后不同的表现法,广狭出入,互不一致的地方不少。因此,论师们采用各自所喜欢的学说,而来解释《唯识三十颂》,结果异论纷纷,导致了世亲唯识学的分派。

但在这些分派中,也就是十大论师中,护法论师乃能体会了弥勒、无著论书的前后不同意义,能够和会,很巧妙地创造出自己的学说来,因此而得势于学界,除了十大论中有三个为其弟子外,更产生了伟大的继承人戒贤论师,其学说遂被玄奘传到中国,又流传到了日本,产生了法相唯识宗绍继法统。

这些论师间的学说之差异,第一可以举出“种子论”的问题,护月、难陀、护法三师,对于种子的起源问题,各有不同的主张。护月(梵文Candragupta,又称月藏。那烂陀寺之沙门,与护法论师同代。事迹不详。尝造《辩中边论》之释,说赖耶缘起论,倡本有种子说,其书今已不传)本有说:据护月讲,一切有漏无漏的种子,是无始以来本然具有的东西,并不是从一个现行法所新生的。他的根据是:假如本有种子之外,还许有新种子的话,从一法的现行,时时刻刻会生出新种子,所以将来生出了现行之时,那现行却变成从无量种子所生,因之从严格的意思来看,是不能成立因果的道理了。而且在《楞伽经》里面也曾说过了五性各别的道理,五性的各别,是由于法尔无漏种子的“有”、“无”所决定的,那种法尔的种子,绝不是由熏习所生的,由于这经文的检验来看,种子的起源是“唯本有”的。难陀论师之新熏说:据难陀说,本来种子两个字是习气的异名而已。但是习气是由于熏习所生的。所以种子(习气)是由于现行的熏习所生的。护法论师之新旧合生说:护法对于本有说,附了违七转第八互为因果之失及违多教之失之两失;对于难陀之新熏说,则附了于见道初无漏无因缘之失及违多教之失之两失。他认为双方皆不可,而说明了种子有本有和新的之两种,引例教证而证明之。

关于心用分限之说,就其安慧乃至护法之异说来说,有一分说、二分说、三分说、四分说。据安慧说:处在现实世界的我们心用分限,或为主观,或为客观,而在作用作,但是心用能够分为主客两观的原因,是由无始以来的迷妄所致的,真实的世界是主客观未分的纯粹世界罢了。这主客观未分的世界,安慧乃把它称为“一分”。他说:由于迷妄,生出了主观(见分)和客观(相分),在这个本来没有的(空)的见相二分之上,更生起了我法二执,在心识上分别了我法二执。但是,离开了迷妄,达到佛果的话,就能够离开见相二分,能够证到“唯自证分”的一分,这便是安慧的主张。二分说为亲胜、德慧所建立,由难陀和净月将其继承。二分是见分和相分,共为因缘依他之法,这和安慧所讲的二分由于迷妄所产生的见解大有不同的地方。但相分是从见分所变出来的东西,都是在一识上的作用而已。然而,我们众生却把这由见分所变的相分,认为是另有的实法,去执著它。但觉者是能够达观这是见分所变之法,因此在事实上的世界里面,大有不同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境界,这一学派的人,把其称为“相见二分同一种心实境虚”。三分家是陈那论师所建立。在智周的《成唯识论演秘》里,却把陈那和火辨两人,判为属于二分说的人。但在慧沼的《成唯识论了义灯》里,却把他俩认为是三分说的人,此说为学术界所认同。三分说是在相见二分上,再建立了“自证分”,由常识上看,我们的认识成立,只有相见二分就可以的样子,但是三分家说,相见二分只是主客的对立状态,在这个状态上,认识还是没完了(完成)的,完全的否认是:要有一种知道了“主”认知了“客”的“自证作用”,才能够完成认识的作用,这个自证作用,称为“自证分”。护法论师的四分说是从陈那的三分说所当然会生起的学说。因为三分说已设定了自证分,而认为见分认知相分时,必有自证作用,才能完成认识,那么理论再推进,必须有自证着自证分的东西才对,这证明着自证分的东西就是第四的证自证分。有人问,有第四分,还有第五分吗?护法说,证第四分的东西,是第三分的“自证分”,因为“自证分乃唯识现量故”。

关于遍计所执论的问题,现在试来举安慧和护法的不同意见。安慧认为八识和诸心所的有漏的东西,都遍计。护法对此乃举出十个反证,只以六、七两识为能遍计,五、八两识为“无执之识”,古来一句话说:“法五六八五六七,诸识有执安慧宗,二执相应为六七,五八无执护法宗。”

既如前述,十大论师之异乃因《唯识三十颂》的背景思想的“多样性”,而每一个立场,都具有了他们的教证和理论。其中解释得最巧妙的是护法论师,他的学说,繁荣于印度,可是印度的唯识学因为诸多的缘故,遂以十大论师时代而告终结。但护法的学说经戒贤传玄奘而在中国弘扬开来,奈良时代传至日本,至于现在,唯识学在中国和日本,仍然是佛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

同类推荐
  • 心静的力量:和南怀瑾一起读禅

    心静的力量:和南怀瑾一起读禅

    烦恼,不在谨言慎行中,而在人我是非里;快乐,不在繁华闹市中,而在内心宁静处;胸襟,不在奇山异水中,而在生活智慧里。宁静心安是内在的定力,能保持内心宁静的人,才是zui有力量的人。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一个人心浮气躁时,方寸已乱,必然会导致举止失常,进退无据,会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反之,心静神定,泰然自若,你便听不到外界的喧嚣和嘈杂,为人处世就不会失于轻率。每临大事有静气,方为大家风范。静下心来,驻足片刻,调整好呼吸,聆听自己真实的内心!内容介绍生命起始之时,zui初的那颗心,除了清净透明什么都没有,可是在红尘俗世中混得久了,这颗心好像什么都沾染上了。
  • 星云大师十句箴言

    星云大师十句箴言

    《星云大师给年轻人的十句箴言》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万千的人和事,即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勘破纷扰表象,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一如清躁甘霖,人世洞明,让人身心善美。《星云大师给年轻人的十句箴言》从10个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指明了做人做事的关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值得所有的青年学习和思考;而佛家以出世的眼光处理人世的问题,往往会更高明、更彻底、更到位,值得我们所有人参考和借鉴。
  •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本书通过选取道家最为经典的故事.呈现丰富的道家智慧,揭示人生的种种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问里更新为人处事观念.助你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涵养,感受生命关怀,获取智慧启迪,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当你为生活种种不平怨恨时,请读一点儿禅的故事吧!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和大智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热门推荐
  • 我是只病毒

    我是只病毒

    某人穿越到了陌生的世界,被某人困在奇怪的梦境里三年之久,因实在戒不掉网瘾,便答应某人开始修道,盼望着能够实力强大然后穿越时空回家上网。
  • 快穿之谁在召唤我

    快穿之谁在召唤我

    依兰飒从来没有想过,她竟然不是人!“圆子,我又梦游了!”“圆子,我晕到了天外异世界里!”一心只想出星域的依兰飒,猛然一晕,跨越了一个又一个的异界空间,变成了各种形态的生命体,阻止了一桩桩天灾人祸,莫名带回了一堆又一堆神秘物体。眼前幻影不断,耳边喃语不止,原以为解了谜题的依兰飒,越来越迷惑,到底是谁,在召唤我?(无男主)
  • 从缥缈录开始的诸天万界

    从缥缈录开始的诸天万界

    赢,一个不多见的姓氏。赢渊一位大好青年,救人溺水身亡后,得到诸天万界穿越系统,从此走上诸天万界的旅程。
  • 要你好看

    要你好看

    本书包含朱辉的短篇小说近作十五篇。这些小说秉持了作家一贯的艺术风格,细腻、曲折、精准,深刻反映了现代都市人的伤痛和精神困境。面对人们常常习焉不察的日常生活,作者聚焦于故事的转折和人心的裂隙,点穴般地烛照着人性的幽微。十五个故事聚焦男女关系和错失的情缘。小说充满对生活的精准的观察力,看似很旁枝末节的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剪裁,把暗流涌动的生活真相隐藏在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
  • 满族小说与中华文化

    满族小说与中华文化

    本书将满族小说创作的总体业绩与满族历史上的民族文化流变相联系加以考量,与满族曾经普遍接受中原汉族文化而又注意葆有自己的审美特征相联系加以探究,在学术史上首度完整地对满族小说通盘成就做出梳理。本书旨在展示出满族小说与汉族小说的“同”和“异”;既要认定汉族文化给予满族小说创作的重要影响,也要看清满族小说创作与中原汉族文化的审美差异,从而阐释出满族小说创作回馈给中华文化的多重价值所在。
  • 702疑问

    702疑问

    路线图什么的也就是一个说法,没上路时想着上路,上了路就有另外的感觉,不知道走着走着,会把自己走到哪里去。有些事其实不能做,但是还得做,一边做心里免不了一边感慨:眼下这些家伙都怎么啦?这样下去还得了?事件发生的前几分钟,在凤凰坡坡顶,钟昭让郭水龙努力克服困难,忍一忍。这个困难不好克服。郭水龙的肚子一阵阵绞痛,所以才请求去“处理”一下。所谓的“处理”其实就是排泄,可能还需要呕吐。钟昭指点前方让郭水龙看。
  • 带着dota系统被坑的那些年

    带着dota系统被坑的那些年

    这是一个回“家”的故事,这是一个坑爹的故事。
  • 村耻

    村耻

    黄花河是从大山深处流出来的,河水清澈得出奇。天气晴好的时候,当鸟儿从河面上飞过,映在河水中的倒影连羽毛都看得清清楚楚。那黄花村呢,就处于黄花河中游,由于河水滋润的缘故,村里一直民风古朴,几十年来别说流血打斗,连吵架红脸的争执也没发生过,连年被评为道德风尚良好的模范村。
  • 锦绣奸妃

    锦绣奸妃

    叶子本想安然度过一生,却被人逼着一步步成为奸妃。皇后俯首,六宫退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云记

    重云记

    我也曾俯瞰巅峰·也曾傲视群雄!纵那世间百态,也不如你倾城一笑!如今这般!也不过,重头再来罢了!看重云之子如何从巅峰到人间低谷,爱恨情仇该如何抉择。是选择爱你!还是选择恨你!纵有不世修为可换否?再与你,再续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