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6300000021

第21章 四川客家移民文化认同教育(4)

“孝”是客家家庭伦理观念的核心。如张氏在家训中强调“孝弟为先,礼仪为重”。孝弟是儒家文化“仁”的核心,使家庭内父子、兄弟、姑嫂之间有一定的行为准则。“孝”是客家伦理文化的核心。

“行三献”体现儒家孝道观念,主要宣讲儒家孝道思想,追念老人养育之恩,张扬其功绩,目的是教育子女及现场者。 “行三献”目的是怀念亡灵,歌颂旧德,感谢亡人对家庭子女的贡献,“行三献”与一般的做道场不同,其特点不是超度,而主要作用是怀念先辈,教育后代。在祖宗观念强烈的客家区,即使最穷的家庭也舍得把丧礼做得体面些,以免祖宗不安。所以在客家区做三献的较多,尽管“做三献”要多花费1000多元。成都东山的石板滩和洛带“做三献”的比例高达70%左右。客家区在客家礼俗文化中接受孝文化教育。成都东山地区的谚语“东山出孝子”,充分反映了孝文化的影响。

此外,在东山民间还有许多说唱词,反映了客家“孝”文化的习俗,很有教育意义。如流行的《劝孝俗歌》:

劝你们,早尽孝,爹妈养你恩难报;这生子,哪里来,从头想起疼心怀;十个月,在娘胎,时刻内坠又担心;儿下地,娘命悬,九死一生好可怜;月子头,像坐监,不敢一脚走外边;白日间,怕儿哭,哪有一刻娘离脱;到黑来,娘好哭,把细想来真难诉;或拉屎,或拉尿,远离臭气把儿抱;娘睡湿,儿睡干,怕浸儿骨身不翻;娘吃饭,儿叫喊,当时不吃就放碗;喂奶奶,手做枕,等儿吃饱娘饭冷;儿身肥,娘身瘦,只为茶饭错时候;娘才睡,鸡又叫,哪睡一刻安然觉;娘起床,儿不睡,当时把儿背在背;儿到了,两岁多,又怕疮麻又惊缩;爹少走,娘少睡,同道焦心换到来;许种愿,请医生,只望儿的痘麻清;儿学走,爹娘教,又怕阶梯坎儿高;大意了,跌一脚,急忙拿起手来抱;抱在怀,到处摸,望问小孩痛与否;请先生,问学堂,商量上学件件忙;买诗书,与笔墨,样样用钱都舍得;有鸡吃,不先尝,就叫长年送学堂;怕儿饿,怕儿焦,吃喝东西满包包;清早去,晚夕回,爹娘灯下把儿陪;儿勤快,怕累坏,补药吃了又荤菜;儿聪明,记性好,爹娘爱得像珠宝;儿性蠢,不会读,只说自己没得福;儿长到,八九岁,打算完亲成双对;托亲友,到处访,又怕媒人来说谎;选人材,访根茎,又要发财有功名;儿长到,十二三,爹娘越发心喜欢;好衣裳,缝儿穿,自己穿件补疤衫;好首饰,娘心爱,收拾留来媳妇戴;儿长到,十六七,爹娘商量吃酒席;办东西,不惜钱,衣裳收拾样样全;费尽心,掏尽神,才把媳妇接进门。

《劝孝俗歌》主要内容反映了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付出的艰辛,其目的是教育子女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除了礼俗教育以外,客家还有多种形式的道德教育。

族谱是客家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客家家族则在道德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发挥族谱的教化功效,提倡广为宣传。“族谱须当珍宝。但公之则宝,私则非宝”。“广传则可久传”。“广传”方法是谱牒修成后各家族充分利用族内集会,每年定期向族人进行口头宣传,让听者牢记在心,借此达到强化教育和潜移默化的目的。“祖训家规,暨祖宗事迹,家长于朔望时,祖堂讲诵,以示后辈实行。”钟氏规定十二款祖训都是“格言至论,可各抄出,贴在听堂,以作箴铭,以训子弟,尊此家法,一以绳祖武,一以贻后昆,胜读劝世文也”。东山范氏定期集会对族内子弟进行道德教育,“每年四会,每会三堂,首礼仪规则及古人格言,次孝弟节义故事,三答复质疑及周咨族事。听讲子弟以高小、中校已未毕业者为正听,其初小试验合格稍知文义者,亦俾与听”。明确指出其对象以学生为主,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原来,清末民国初期是我国新旧教育的转型时期,新式学校的发展引起传统伦理道德的滑坡。清末学制改革后,代表新文化的新式学校以政府为后盾,不断地向乡村社会渗入,而代表传统旧文化的私塾在百姓的支持下挣扎生存,并回击来自新学的“挑战”,两者交锋对垒,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新旧并存的二元教育模式。如 1934年金堂“廖家场私塾仍抗命设馆,该场私塾林立,县府择塾师文理不通之尤者封闭3处,殊该唐、赵、罗3人仗念佛社潜势力,扬言学堂读洋书,入学即投洋人,变坏人,当道者特准我们设馆挽回民俗,故拒不闭馆”。农村把私塾称为“本学堂”,把新式学堂称为“洋学堂”。这说明客家区对传统道德文化的抗争和守望。正因为如此,东山范氏担心新教育的发展会导致传统道德的滑坡,“今日科学大兴,学校林立,而国家之人才,庠序之学子,学术人品愈趋愈下,远不及古者,岂非父兄之教有未先哉”。于是范氏利用定期集会的方法对族内学子进行集体道德教育,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金堂陈氏也在1941年兴办崇正中学指出,“新学正倡,族中之人恐子孙出外有染恶习,故设中学而训子孙以正”。

(二)《广东小儿歌》与四川客家道德教育

当然,族谱中有关道德教化的家规以及家族集会对族内进行道德教育在传统宗族社会中普遍存在,并不是客家教育的特色。在此,笔者以《广东小儿歌》为例谈谈客家人的道德教育特色。

家庭环境中的礼仪、道德、思想及文化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础,也是客家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前引的东山客家区流行的启蒙教材《广东小儿歌》除了在客家方言教育方面有特色,也表现了客家人在启蒙教育中重视儿童思想教化,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客家民俗。《广东小儿歌》编写者开篇指出,目的是“借以稍知善恶,未必非养蒙之一助也”,强调利用童谣进行俗歌劝世,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广东小儿歌》从启发儿童的辨别能力出发,围绕“知善恶,辨是非,明吉凶”的宗旨来选材,内容分“劝”和“戒”两大部分。“劝”即包括劝士、劝农、劝工、劝商、劝修积、劝老人、劝救济、劝耐贫、劝细心舅子、劝细学生子、劝妹子、劝惜心舅、劝忍让,劝和气、劝孝顺、劝和顺、劝妇女孝友、劝妇女勤快和劝唱广东小儿歌等;“戒”即包括戒烧会、戒信邪教、戒贪谋、戒赌、戒杀女、戒打官司、戒谈闺阃、戒逞能、戒奸诈、戒好吃、戒赖尸和戒洋烟等。思想内容主要有品行第一,功名第二;勤俭持家,耕读为本;尊祖敬宗,孝顺友爱;乐善好施,诚实守信;避恶扬善,俗歌劝世等。

《广东小儿歌》有明显的道德教化思想。如《劝细学生子》:“菜子开花满坝黄,细学生子进学堂。一早就爱去,天光就下床。读书趁年轻,莫话日子长。功名系小事,爱学存天良。先爱学礼信,作辑爱恭敬。走路莫乱窜,见人就爱问。读书爱发狠,读了就爱认。讲书把细听,写字爱端正,第一讲善恶,第二讲报应。读书学好人,先爱学孝顺。讲话识轻重,做事爱谨慎。读书唔能做好人,枉自中举点翰林。爱学好人恁般做,先爱善恶识得破。”这首儿歌说明“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道理,但又强调“功名系小事,爱学存天良”,表达“品行第一,功名第二”的价值观,因而重点教育儿童如何做人。类似的还有《劝士》歌:“读书讲人仁,莫专讲诗文;在家讲父子,做官讲君臣。夫妇爱相敬,弟兄莫生分,朋友有情分。孝悌忠信做得够,礼仪廉耻讲得透。常讲劝世文,劝好世上人。家族有事爱担承,乡党有事爱调停。教赖子,教老婆,教了孝顺教谦和。劝家门,劝亲戚,劝渠学好把福积,一切事情莫混帐,好畀众人做榜样。日后做了官,忠心报皇上。莫学编筐筐,见事就想方。只图弄几个,唔怕天理伤。做官害一路,在乡害一乡。枉读圣贤书,一定受天诛。”儿歌内容以孝、忠、信、礼、仪、廉、耻等为主题,中心思想是强调如何做人,充满明显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客家童谣中强调读书为荣,并把读书与如何做人联系起来。东山客家对儿童思想教化的重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以至四川客家儿童的修养与非客家儿童有明显区别。如民国时期有人调查发现,“在纯客人的小学校里,那些小学生多半是彬彬有礼的,平时极少看见打架斗殴,或互相吵嗓的事情,只要你到东山去视察一下,立刻就感觉到较普通一般的小学生富于礼让,这都是由于他们家庭教育甚严的关系”。

“和为贵”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如《劝和气》:“家务想顺遂,弟兄姊嫂爱和气,阿哥惜老弟,年年有田买。老弟敬阿哥,年年好事多。大嫂惜小郎,年年有钱长,小郎尊大嫂,年年赚元宝。弟兄和气家唔分,代代都有好子孙。姊嫂和气家唔败,子子孙孙福气大。”《劝和顺》:“阿鹊叫,来报喜。唔报其喜,只报你家内外有规矩,老少有廉耻,赖子顺爷子,爷子惜赖子。家娘唔唠叨,心舅晓尽孝。老的有家教,子孙唔拗爆,弟兄姊嫂唔吵闹。和气能生财,勤俭唔倒灶。阿鹊喳喳叫,好人有好报。”这两首儿歌都表达了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逢山便有客,无客不住山”。由于居住条件恶劣,客家人把勤劳节俭作为传家之宝,并以勤俭为美德。龙泉万氏入川始祖安静公临终前告诫后代“人生处世,宜俭勿侈,宜廉勿贪,不可以贫富易节”。廖氏认为“德则盛,不德则衰”;“德者何?忠厚也,勤俭也。不德者何,诈刻也,奢惰也”。廖氏阐述了刻与俭的区别。在于“刻于己之谓俭,俭于人之谓刻,故有俭而不刻,刻而不俭者。俭而不刻,节用而实,好义惜福又能种福也,其福泽绵长;刻而不俭,损人而实豪者,不种福而又折福也,一败而不可复振,不可不辨”。《广东小儿歌》31首童谣中,有10首是涉及劝“勤俭”的。客家自幼教育子女勤俭持家。如戒懒惰歌:“冬瓜花,番瓜花,花谢结成瓜。瓜大把钱卖,人大爱勤快,有钱唔勤爱落魄,冇钱唔勤冇食着。”成都东山《钟氏族谱·祖训》更是将“勤俭”列为治家之要:“勤俭为要。勤乃立身之本,俭乃持家之方。”勤俭是客家人兴旺发达的重要原因。客家在儿歌中加强了儿童的劳动教育。如《劝妹子》:“三月杨柳青又青,妹姐讲话莫大声。发狠做活路,做到二三更。有事赶紧做,有食唔爱争。爱听话,爱孝道,爷面前莫拗爆;敬大嫂,敬阿哥,哥嫂有错莫挑唆;惜老妹,惜老弟,做大姐个唔爱歪。学绩麻,学纺棉,热天冷天有包缠。勤经布,勤喂蚕,后来行嫁有嫁奁。”儿歌教育女孩从小养成勤劳的美德。“勤经布,勤喂蚕,后来行嫁有嫁奁”反映了客家的习俗,用客家乡谈讲为“落旭书子赔嗯连”,意即“陪奁树”。东山客家流行的歌谣《陪奁树》反映客家地区姑娘从出身到出嫁的劳作情况:“红衣裳,黄心瓤,阿爹阿妈精心藏;土生长,崖边长,霜打雪压壮树秧。三年鸡,五年羊,一十八载买牛忙,织女房,梭床响,吹吹打打会牛郎。”这首歌谣反映客家独特风俗,即家生女儿,父母即栽一棵果树,收获果实,卖钱买鸡,日积月累,买羊买牛,买织机,到出嫁时,陪奁全是姑娘劳动所得。此习俗在20世纪80年代调查时仍保存。客家人善于勤劳持家,通过种陪奁树的活动使小孩从小养成劳动习惯,不好吃懒做,而且明白勤俭节约、集腋成裘的道理,这是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的典型。

《广东小儿歌》有针对性的以生动活泼的民间歌谣的形式,宣扬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思想内容,表现了对于儿童思想道德教化的重视,它所宣扬的精神价值取向,多是健康向上的,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虽然其精神价值取向标准与今天不同,但在教人“知善恶而明吉凶”的宗旨上是一脉相传的,仍有现实意义。

总之,从《广东小儿歌》看客家道德教育有以下的特点:

1.利用童谣进行教育

客家地区是“山歌之乡”。客家人喜欢唱山歌,唱山歌是客家重要的文化特征。正如世界客属总会秘书长胡玉美所说:“山歌与客家话是客家人最显著的特征。如果没有这两种特征,我们就分辨不出谁是客家人”。童谣属于山歌的一种体裁形式。唱童谣是孩子们生活的乐趣和享受,是长辈教育下一代的传统方式。客家人常以儿歌、俗语、故事的方式教育其子弟。它通过儿童喜爱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使《广东小儿歌》流传更广。2005年12月笔者在东山区调查时,许多客家老人对其仍能倒背如流。如洪和柳树村的冯思章、龙潭鹤林村1组的钟新文、长安乡的叶元栋、大面镇正街的魏春山、龙潭寺的周泽贵和张华通等,这些老人都是年近古稀仍可背诵儿童时学的《广东小儿歌》,可见《广东小儿歌》的影响深远。

作者不仅重视启蒙教育的思想性,且对于客家地区的启蒙教育方式,也颇有独到的见解。作者认为,从教育四川客家“能讲能用”出发,应借鉴客家童谣形编写启蒙教材。客家儿歌在四川客家地区很盛行。《广东小儿歌》之前,四川客家地区流行一些童谣。如《月光光》:“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打烧酒。烧酒辣,卖黄蜡,黄蜡苦,卖豆腐,豆腐薄,卖菱角,菱角尖,尖上天,天又高,好抛刀,刀又快,好切菜,菜油清,好点灯,灯又亮,好算帐,一算算到大天亮。”《月光光》儿歌特点突出,突出了儿童个性,但缺乏思想性,难以达到教化作用。即作者无名氏认为:“忆儿时所唱《月光光》、《菱角子》诸歌,皆广东音韵,惜无意义,习之无益。至于《斑鸠鸠》、《阿鸠鸠》等歌,皆伤风败俗,儿童万不可习之。”

为此,作者在继承传统蒙学教材重教化的特点同时,又吸收了客家山歌的形式,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大胆地改进,编写出浓厚乡土特色的启蒙教材,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思想教化与知识教育的统一。

传统儿歌对《广东小儿歌》的影响主要有《小儿语》。《小儿语》是明代河南宁陵人(今商丘)吕得胜撰写的童谣体蒙读课本。吕得胜关心儿童教育工作,主张在儿童稍有知识时就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小儿语》分四言、六言和杂言三部分,优点是内容连贯,不分标题,思想性强,富有哲理,但儿歌特点不突出,内容成人化,说教成分过多。为此,《广东小儿歌》借鉴了《小儿语》的经验,又吸收了客家山歌的形式,从客家山歌中吸取营养等作大量的改进,呈现明显的特点:1)艺术性。它继承民歌的传统,用比兴手法,借物起兴,以比寓意;2)儿童化。儿歌语言的口语化,朗朗上口,明白如话,便于儿童接受。3)音乐性是另一特色。儿歌语句通俗,每句尾用同韵字,朗诵起来富音乐性,异常顺口,有歌唱之风韵,儿时念熟了,老年也不容易忘记。它较《小儿语》更易上口,易记忆、易流传的特点,很适合儿童的吟唱,是客家很好的启蒙教材。

同类推荐
  • 石嘴山之最

    石嘴山之最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文人的情怀:中国文化演讲录

    文人的情怀:中国文化演讲录

    书稿荟萃2013年以来,著名作家熊召政“中国文化”演讲文稿近20篇,通过解读中国历史人物和经典诗文,“珍珠”串线,阐释中国文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品格和情怀,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文人的忧患与焦虑、兴奋与冲动,文化竞争力与文化认同和张居正变法对当今的启示等主题。文字诙谐典雅,谈古论今,高屋建瓴,发人省思。
  • 香中别有韵

    香中别有韵

    本书稿是一位具有20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带领她的学生立足课本知识,深化阅读理解,读写结合的产物。分为三编,第一编文章为师生对书本中学过的名家、名篇的理解阐发;第二编文章为师生对生活中点滴的体悟;第三编为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体会和研究心得。
  • 日本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日本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本书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尽可能客观公正地再现日本有文字记载以来日语语言文化与文学发展的整个进程,同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日语语言的特殊文化内涵进行明确、清晰的表述,既有对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宏观分析,又有从民族文化心理、交际习惯等不同侧面对日语文化内涵的具体介绍,旨在帮助学习者从宏观上把握日本语言文化与文学发展脉络及动向,从微观上了解其发展进程中各个时期主要日本语言文化与文学形式以,达到认识日本文学本质的目的。
  • 客家文化与和谐广西

    客家文化与和谐广西

    徐天河,广西博自人,大学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就学于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全国《红楼梦》研究会会员、广西先进文化促进会会员、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客家研究院研究员、广西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广西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广西高等学校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广西玉林市客家海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
热门推荐
  • 仙影留踪

    仙影留踪

    仙之道,抢也,夺也,掠也。大道之境,世人皆向往。
  • 福你相倚

    福你相倚

    不能同甘共苦,与你同生共死,又有何伤?他是驰骋疆场的玉面修罗,是权倾朝野的逍遥王爷,也是城府深沉的末代君王。她是数千年前的梁上小贼,是科学泰斗的得意门生,也是诡谋算尽的天机阁主。她为他运筹帷幄谋天下,却无福苦尽甘来享荣华,也愿流亡异世,叶落他乡,寒灯独夜近十载。只为那年初来乍到,春华始盛,在糕点铺前遇到。他鲜衣怒马,说了一句:碧玉年华,姑娘戴这棣棠花,甚是好看。芝草蒲陶还相继,棣棠融融载其华。世人大多信奉同甘共苦的感情,可你若看不得我跟你受苦,那我与你同生共死,又有何伤?想看的都有,情节啥的可以在评论里跟俺商量的~~以钱途保证绝不弃坑~~码字不易,客官给个收藏好嘛~~求抱走,祝您看的开心~~使劲用推荐票砸我吧hiahiahia~~
  • 山水间

    山水间

    《山水间》是一部旅游散文集。作者施立松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温婉的笔调,把自己旅行中的景、人、物巧妙地构成一幅幅优美的画卷,用诗意般的文字带着读者们走进那些或有名、或无名的山水间,领略美和温暖,关注爱和失落,获得全新的心灵体验。
  • 新世纪超能战士

    新世纪超能战士

    大学生李俊华在一次意外中无意得知自己拥有某种超能力……没有系统,没有外挂,更没有无敌……本书将真实地呈现主人公的一段段传奇经历……(非爽文,喜读爽文者慎入)
  • 红色禁卫军(三)

    红色禁卫军(三)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为了保持全国形势的稳定,中央领导核心成员随即于采取特殊措施的两天后,召见了三个大军区和四个省的领导人,向他们讲述了“四人帮”种种恶行,解决“四人帮”问题是毛主席提出的,为什么必须在此刻对他们采取特殊措施等等,像是个打招呼的会议。参加召见的中央领导有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纪登奎、陈永贵、汪东兴、苏振华、吴德、倪志福。
  • 新概念作文十六年纪念版精华范本(才女卷)

    新概念作文十六年纪念版精华范本(才女卷)

    近几年中学语文教育也在大幅度改革,许多人认为高考作文的命题和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题已经相当接近,这是非常好的发展趋势。正如王蒙所说,新概念由旧概念来。倡导新概念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想提高青年学子对作文的兴趣,告诉他们只有真实的、表达真情实感的、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今天也没成功和离

    今天也没成功和离

    大夏男多女少,女人金贵,农女叶小满沉睡不醒,病急乱投医的爹娘,给她找来男人冲喜。醒来后的叶小满,面对家徒四壁、彪悍爹娘、一个大佬……怎么办?种田经商养家呗!可是为什么,连空间神兽都要她养???
  • 我的小小天然呆

    我的小小天然呆

    苏小小是别人口中的高冷学霸。但苏小小也有苦说不出。学霸不学霸的先不说,高冷是怎么回事?我不就因为脸盲嘛啊?认不出熟人多尴尬,只好少说点话,这样你好我也好哇。殷绯是她寥寥几个一眼就能记住的人,所以有时候总忍不住多看两眼,毕竟看别的人就像马赛克一样,好不容易有个1080p的超清人像,谁不乐意多看两眼呢?但是某人好像误会了些什么……
  • 修行在人间:精进

    修行在人间:精进

    本书分为调适生命之道、修行之道、君子之道、幸福之道等四卷,所谓“道”即指方法或道理之意,举凡人生各种场合的应对方法和思考理路多有涉及,如谈学习、谈生活、谈交际、谈家庭、谈修身养性等,将佛法见解与日常为人处世相融合,实用性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