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70300000003

第3章 砥砺家国情怀,笃行报国之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是一种对国和家的热爱,是一种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已经潜移默化为知识分子的精神支柱。正是基于对国家的这份认同和挚爱,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而不懈奋斗。深明大义的知识分子都会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怀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追求学有所用、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爱国是人们对于祖国的一种深深的依恋、爱护,以及与此相应的实际行动。爱国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几千年来,中华儿女一直高举爱国旗帜,涌现出无数爱国英雄、仁人志士,传诵着数不清的爱国诗篇,爱国主义精神早已融入亿万人民的心里。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各民族、各阶层团结一致的强大动力,支撑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发展繁荣的伟大实践。

爱国主义是世界各国倡导的永恒主题,是文明社会始终不变的价值追求。即使标榜最自由的美国,也不懈地宣扬爱国理念,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说过:“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句话成为美国人崇尚的名言。在美国举行国家庆典时,人人背诵“我爱这个国家,保卫这个国家”的誓词。俄罗斯每五年就要专门颁布《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纲要》,引导人们坚定热爱祖国建设国家的决心和信心。法国中小学都开设了爱国主义课程,法国作家都德的弘扬爱国主义的《最后一课》更是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篇章。可以说,在任何国度,爱国都是高于一切的。

俄国文豪屠格涅夫曾经说:“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力量;爱国主义,更是指引当代知识分子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指路明灯、奋斗航标。

一、“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爱国主义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支撑着人们的信念;爱国主义又是一种伟大的文化,激荡着我们的思想和灵魂。精神永不倒、文化永流传,最终汇聚为磅礴力量,维护着国家统一,推动着民族发展和进步。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就是说,对国家有利的人和事,我们都应该喜爱和欢迎;对国家有害的人和事,都应当憎恨和反对。

热爱祖国、为祖国献身的英雄深受我们的尊敬和爱戴。千百年来,无数炎黄子孙秉持振兴华夏民族、传承中华文明的理念浴血沙场,舍生取义,戍边平夷,开疆拓土,开创了荣耀千年的华夏文明,创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近代以来,列强觊觎,外敌入侵,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值此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奋起抗争,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呼号、殊死抗争,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领土完整,浴血沙场、共御外侮,在茫茫黑夜中走出了一条直奔光明的大道,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他们有长眠于海底的甲午义士,有长途奔袭印缅的远征将士,有百折不挠的抗日英豪,有坚贞不屈的地下党员,有大义凛然的革命志士,有向死而生的华人华侨。他们值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只为了展现爱国的情怀,只为了求得民族的独立,只为了赢得人民的解放。他们是人民的功臣,是民族的英雄,是时代永恒的丰碑!他们的伟大之处在于,不管遭受再多磨难,对祖国的忠贞之志始终不变;不管面对何种顽敌,拼死维护祖国利益的痴心不改;不管遇到再多挑战,慨然实现变革图强的决心不移。

从古至今,爱国报国,还是卖国损国,历来都是仁人志士与奸佞小人的试金石和分水岭。前者名垂青史、令人敬仰,后者遗臭万年、遭人唾弃。明宪宗时期,时任浙江布政使的周木,为表达人民对抗金英雄岳飞的敬仰及对权奸秦桧的厌恶憎恨之情,重修岳飞墓,并首次用铁铸造秦桧夫妇跪像。“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便是由此而来的。革命年代,方志敏在《狱中纪实》中写道:“我十分憎恨地主,憎恨资本家,憎恨一切卖国军阀;我真诚的爱我阶级兄弟,爱我们的党,爱我中华民族。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砥砺爱国之志,就要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奠定我们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基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虽然内容有所不同,但其内在精神意蕴则是始终一致的。这就是热爱祖国,珍惜祖国悠久的历史,继承祖国灿烂的文化;建设祖国,以辛勤的劳动和艰苦的创造,使祖国变得富饶美丽;保卫祖国,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反对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的统一,维护各民族的联合和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和国家分裂。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奋斗献身,都是爱国精神、爱国情怀最重要的内涵。

韩磊的歌曲《我用热血捍卫故乡》中写道:“……宁静的岁月,不忍触动创伤;熊熊烽火,谁为尊严蹈火赴汤?谁向千万忠魂深情仰望?我用胸膛阻挡刀枪,我的黄河长江,誓死不让!人民的汪洋,终于把敌人埋葬;我用热血捍卫故乡……”

当前,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反分裂斗争、维护稳定的形势依然严峻。苏联解体及西方敌对势力对后社会主义国家一系列“颜色革命”的成功,使中国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重要目标。面对国内外挑战以及与之相应的困惑和质疑,意识形态领域日趋纷繁复杂、风云多变,坚定主心骨、占领思想建设制高点的责任更加艰巨。作为知识分子,我们要敢于担当作为,在事关意识形态安全,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大是大非问题上,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发扬敢于担当的精神,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敢于发声、敢于亮剑,勇敢无畏地同敌对势力作坚决斗争,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多做宣传,讲明事理,主动辟谣,抵御错误思潮和言行,传播正能量,对暴恐分子要勇于亮剑。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引领广大干部群众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带动各族群众自觉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和破坏,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主动参与打击暴恐、抵制极端、维护稳定的具体实践中,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作坚定政治立场的表率、作反分裂斗争的表率、作忠诚担当的表率。

爱国情怀,是一个人对国家、民族的挚爱之心,它具有强大感召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深深扎根在中华儿女的心中。爱国,就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做新时代的爱国者,就要热爱祖国的人民,热爱祖国的历史,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优秀传统文化,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做伟大祖国的忠诚儿女。

爱国情怀需要用热血挥就、靠奋斗书写。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落到具体行动上。如北京大学的高才生宋玺,大三那年,她如愿入伍,前往南海舰队某新兵训练基地,在新兵训练的实战考核中,她以全优的成绩加入海军陆战队,成为一名侦察队队员。她先后参与特种大队的各项训练,作为中国海军第二十五批亚丁湾护航编队中唯一一名女陆战队员赴亚丁湾护航,被誉为“国系90后”“红海行动真人版”,宋玺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报国情怀。

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底座上有八块展现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汉白玉浮雕,第一块浮雕的主题就是发生在1839年的虎门销烟,而虎门销烟的倡导者和主持者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林则徐。林则徐具有坚贞不渝的爱国精神,一生仕途坎坷,历经宦海浮沉,但仍不改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与热爱。林则徐具有宽广开放的胸怀,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19世纪中叶,当英国侵略者疯狂地向中国倾销鸦片、以鸦片吞食中国的时候,林则徐、关天培等爱国志士视维护国家利益、拯救民族灾难为己任,挺身而出,坚决主张禁烟。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章中说,如果对鸦片问题等闲视之,则“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兵”和“饷”的警告扣动了道光皇帝的心弦,他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在《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中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看到人民群众反对鸦片入侵,抗英斗争的浪潮席卷广州,这更加坚定了他抗英禁烟的决心,他郑重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1839年6月3日至25日,中国人民在广州做出了虎门销烟的壮举,把缴获的英、美数万箱鸦片统统当众销毁。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一次巨大胜利,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清除烟毒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震惊中外,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侵略斗争的历史序幕。它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是不可侮的!

在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可谓革命的先驱,不论是面对外敌的入侵还是本国分裂者的挑战,他都临危不惧,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怀。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为了我们国家的尊严和繁荣富强,林则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林则徐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优良品格,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永远不会过时,而且历久弥新。

爱国之情是历经千百年固定下来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它不是抽象的东西,应该说内容丰富。既有对养育自己的土地、对父母之邦的深深的眷恋和对祖国山川大地的热爱,又有对祖国独特的文明和文化传统的了解、热爱和传承,还有报效祖国的情怀,维护祖国利益、尊严、荣誉的行动。

热爱祖国,就是从心里把国家的兴衰与自己的荣辱,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是我国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动机事业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1916年11月13日,他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头桥乡(今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他本来是学习机械,由于目睹受到日本飞机荼毒的祖国和人民,他毅然决然地转读航空系,期望以“航空救国”,造中国自己的飞机。

大学毕业之后,吴大观被选送到美国莱可敏航空发动机厂以设计试验工程师名义进行深造。在该厂学习期间,他从零部件制图到整台发动机设计性能计算,从部件试验到整机试车,经过了系统的学习锻炼,仅用半年时间就基本掌握了活塞式发动机设计的全过程。他先后掌握了齿轮工艺、工装夹具、刀具设计及加工技术。而后,他又在美国普惠航空发动机公司学习。

在美期间,除了研究喷气技术,吴大观用自身的力量宣传中国,但是当时在美国对中国人是不尊重的,对于日本侵略中国是漠然的,因此吴大观拒绝了当时美国的聘任,毅然回到祖国。期望可以将在美国学到的航空技术贡献给祖国,吴大观回国后被安排到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厂广州分厂做筹建厂工作。但是当时南京国民政府腐败难以发展航空发动机,辞职后的吴大观到了当时的北京大学任职。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和科技水平的象征,是大国地位的重要标志。给祖国的飞机装上一颗“中国心”,保卫祖国领空的“制空权”是吴大观和一代先驱的理想。之后,他辗转到解放区走上了新的航空救国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大观贡献自身力量,发展我国自己的航空发动机。1958年7月26日沈阳飞机厂机场,一架崭新的飞机呼啸着冲向蓝天,人群一下子沸腾了——装配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型喷气发动机“喷发-1A”的歼教-1飞机首飞成功!1959年9月,吴大观负责设计、试制的红旗2号喷气发动机上台试车,为庆祝国庆十周年献礼。

吴大观参与沈阳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筹建,组织试验设备设计室,用自己所有、所能为中国发动机技术立下功劳。不间断的工作之中,他与众人一起奋战,终于在1979年底,斯贝发动机在430厂顺利通过了150小时持久试车。

吴大观在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史上谱写了首创篇章。1961年我国成立六院时,吴大观作为六院二所主持技术工作的副所长,为建立研究所的技术基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世纪60年代,吴大观在沈阳所组织科研人员先后开展了三型发动机的研制,其中有涡喷发动机的改进和改型,也有全新一代涡扇发动机的自行研制。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某些发动机未实现设计定型,但这些研制工作对增加技术储备、积累研制经验、锻炼科研队伍起到了重要作用。

是什么让吴大观一生只为一件事情执着奋斗?是什么让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以致左眼完全失明后,依然无怨无悔用一只右眼如饥似渴地工作至生命终点?是坚定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吴大观一生只做出了一个选择,就是选择报效祖国;只树立了一个理想,就是将祖国建设为航空强国。我们要向吴大观学习,把祖国的需要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征途,把自己的生命和信念奉献给党。

三、“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建千秋之功、立万世之业,而无个人功名之求。许多报效国家的英才,宁愿一生无名,也要“燃尽生命”。这,就是共产党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名利观的生动诠释。在不少时候,为国建功,需要舍弃一己之名;为民造福,需要舍弃一己之利;为成大业,需要舍弃一己之荣。在个人与集体、小家与国家的考验面前,优秀知识分子、共产党人选择了后者。

为核潜艇事业可以牺牲一切的黄旭华,作为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在当时技术缺乏和人才匮乏的情况下,硬是“骑驴找马”,攻坚克难,研制出核潜艇核心技术。为了确保国家机密不被泄露,他选择隐姓埋名30年,为核潜艇事业无悔奉献青春。

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一直无法向家人解释自己的工作。30年来,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兄弟姐妹们责备他不孝,家人的关系逐渐淡化。最终母亲还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上间接了解到,他们眼中的这个“不孝子”实际上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幕后英雄。有人问起他对“忠孝不能双全”的理解时,黄老噙着泪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我们还知道,“两弹一星”是我国科技实力的重要象征,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在这项前赴后继的伟大事业中,“两弹一星”的元勋们,为了国强民安,义无反顾地抛弃个人功名,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披肝沥胆、筚路蓝缕、攻坚克难,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干惊天动地之事,做默默无闻之人。在“两弹一星”的功勋册上,还有这样一位特别的人物,在长达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他隐姓埋名不为人知。旁人以为,他就是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

受命参与原子弹研制中最为关键的“爆轰物理试验”之时,他却从未接触过炸药,甚至连雷管都不知为何物。然而,他却不辱使命,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攻克了世界级的技术难题。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金属物理学家陈能宽。他曾在美国留学,也有机会留在美国,但他却毅然回国。“美国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这么好,你非走不可吗?新中国那样穷困!”美国的同事、朋友对陈能宽急于回国很不理解。

“新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没有理由不爱她。这种诚挚的爱,就像被爱神之箭射中了一样,是非爱不可的,正如鲁迅的诗句所说,我是‘灵台无计逃神矢’啊。”陈能宽没有忘记,自己年少时曾许下“知识报国”的宏愿。特殊的年代,特殊的使命。因为是机密任务,陈能宽不知该如何向妻子解释自己将肩负的责任,他只是说:“如果组织让我去一个你找不到,我也不能跟你联系的地方工作,你会理解吗?”自他接受任务的那一刻起,对于妻子而言,陈能宽就变成了一个抽象的信箱号码,她从不知道自己的丈夫身处何方。

陈能宽是中国核武器爆轰物理学的开拓者,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和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立下功勋。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及核武器的发展研制工作中,他主要领导组织了核装置爆轰物理、炸药和装药物理化学、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

陈能宽参与了中国大部分核试验的方案制订和组织领导工作。他把视线投向核试验爆炸方式的转变,将核爆炸方式从空爆、地爆逐步转向平洞和竖井试验。每次核试验,都会面临许多新的技术难题,都会使陈能宽和他的研究团队付出极大的努力和代价。每一次的成功都来之不易。

为梦想的奋斗,或许依然默默无闻,需要埋头奉献,但终将接受历史和人民的致敬。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崇高境界。他们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工作,却以最低的标准要求自己的生活,他们将最大的热情投注于“两弹一星”事业,却以最淡定的心态看待自身所得。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一生为“两弹一星”及航天事业建功立业的老科学家们,沉默低调、讷言敏行、怀素抱朴,无声地向社会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操守与境界。

同类推荐
  • 中国的对日战略与中日关系研究(1949-)

    中国的对日战略与中日关系研究(1949-)

    中日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最复杂、最敏感的双边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制定了总体的对日战略目标和各个阶段的政策,循序渐进地推动着两国关系从民间发展到官方。本书使用大量的中、日文第一手资料,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对日战略的依据、内容、发展,以及对日战略与对日方针、政策、策略的关系,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角度,讨论国际格局、地区局势、双方国内形势对两国关系的影响,总结中日关系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中日两国关系既经历过令人怀念的“蜜月时期”,也有过的“合作摩擦”共存的全面发展阶段,还有过“政冷经热”的冰冻时期。中国对日战略是整个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战略方针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与中国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密不可分。现阶段的中日关系又面临新的困难和矛盾。在新的形势下,研究中国对日战略和策略的发展,可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了解中日关系的特殊性,发挥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推进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 学懂弄通基本理论

    学懂弄通基本理论

    本书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基本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着重说明理论的精髓、特色和关联。在概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貌、全程的基础上,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全体党员干部,要把学懂弄通党的基本理论作为自身良好发展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把理论的力量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和指引,以便更好地观察复杂形势,破解疑难问题。本书注重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旨在说明其中的贯通性,将精深的基本理论通俗化,做到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真正做到学懂弄通,以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努力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
  • 启航,中国梦

    启航,中国梦

    阳春三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新华社专门组织了精干力量参与此次“两会”的新闻报道工作,形成了大量精品力作。为了全面展示此次新华社“两会”报道的成就,决定精选部分稿件以《启航,中国梦》的形式结集出版。全书包括“承前启后”“启航,中国梦”“深化改革”“关注民生”“直面热点”和“海外看两会”六部分,并收录了《政府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记。
  •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 为了谁 依靠谁 我是谁: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为了谁 依靠谁 我是谁: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焦裕禄精神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为了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以焦裕禄为标杆进行对照学习,本书对以下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阐述: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地位;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关键在做。
热门推荐
  • 影视世界里的动物们

    影视世界里的动物们

    《迁徙的鸟》里,他化身燕鸥,往南迁徙,飞跃千山万水,追逐夏日温暖的阳光。《斑羚飞渡》中,他带着斑羚们成功逃脱猎人的追捕,在高山密林中快乐地生活。《流浪猫鲍勃》中,他成为橘猫,收养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我收养了你,你赚钱给我买吃的,难道不是天经地义?”
  • 奥特时空传奇

    奥特时空传奇

    穿梭不同的时空,领悟海洋的意志。在各种战斗中不断成长,在各个时空缔下牵绊。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请你不要放弃。只要还有一丝希望,那种名为光的力量就会绽放。书友群:391639945订阅VIP群:897951764
  • 待我许你未来

    待我许你未来

    【新文《穿越之倾世恋歌》已开】(1V1,甜宠)林珊看着乔越一点一点的撕下脸上的伤疤,目瞪口呆。“你,你,你……”乔越直接从轮椅上站了起来,“谢谢他们将你送到我身边,待我许你未来……”
  • 全能奶爸

    全能奶爸

    一个来自未来的卡哇伊女儿,一张无限额度的银行卡,奶爸人生从美食开始~
  • 你好我的少年郎

    你好我的少年郎

    “喂!我叫许默!”曲纤尘看着眼前有点紧张的少年红着脸对自己喊到,只是淡淡的回道:“我知道!”“我...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少年眼神急切的看着曲纤尘,生怕她拒绝自己。“嗯...可以吧。”曲纤尘想了想回道,“那我们说好了!我们是朋友!”少年开心的说道,“嗯,还有事吗?没有的话我要回家了。”“没有了,再见!”曲纤尘就这样在少年的目送下离开了...
  • 矿工二雅

    矿工二雅

    “二雅,恭喜你马上要当新郎官了。”王兰兰装作高兴地说。“唉,这只是按照父母的意思,为了繁衍后代的常规动作,不值的庆贺。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享受幸福,从肉体和精神上享受每一天,那样的日子才值得庆贺。”二雅带着忧伤回答了王兰兰的道贺。听了二雅的话,王兰兰沉默了下来,缓缓地拖着脚步走出了二雅的办公室……她发现自己与杨斌斌的结合,不仅给自己造成无法弥补的伤痛,也给二雅造成了巨大伤害……
  • 鲸落传

    鲸落传

    据说,鲸死之前会越出海面,然后沉入海底。有的人说这个过程很凄美,便赋予了它一个很美的名字“鲸落”。“一鲸落,万物生。”
  • 家有律师

    家有律师

    未婚同居共同购房男友突然要分手,怎么办?年卡只用了一个月,美容店卷铺盖走人了,怎么办?职工在上班途中不慎摔倒,能否认定为工伤?……法治时代,每个人无时无刻不与法律发生关系。本书针对常遇到而又很棘手的法律纠纷及问题分类阐述。案例典型、法条明晰、分析透彻,可谓我们家庭生活的好律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银杏路上的白果(彩图版)

    银杏路上的白果(彩图版)

    本书讲述了高二女生白果的故事,她和苗苗是同班同学兼闺蜜,她们都生活在银杏路上。白果的妈妈多年前病故,一直与爸爸相依为命。在爸爸准备再婚时,白果一次又一次陪爸爸相亲,最终选定了看上去相当温婉的洪姨。起初,洪姨视白果如同亲生,给予了白果久违的母爱。但不知何故,洪姨突然变脸,冲白果冷声恶语,各种苛刻挑刺,两人的冲突很快白热化。白果负气拼命努力学习,勉力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一步步迫近品学兼优。终于有一天,爸爸告诉白果,洪姨变脸的秘密。原来是身患绝症的洪姨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为了培养白果自强自立才故意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