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47700000002

第2章 前言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1]笔者虽不能与孔子所言的“君子”相提并论,但是,孔子所言的“小人”,却时时在提醒着自己,想着自己是否“不知天命而不畏”“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呢?特别是在“侮圣人之言”中,本书会有多少是“侮圣人之言”,实在是有难言之畏!而心中唯一可以安慰的是,路还是要自己走出来的,不知者不为错,若有错以后一定改正。

当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工作中,“个体”和“个人”概念一般都用得较少;但是,如果要比较这两者之间的使用频率,那么“个体”概念比“个人”概念的使用率更低。这一情况当然与我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历史、“西学东渐”、学科研究等多方面情况都有很大的关系,“个体”概念比“个人”概念在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更晚,或者说传入得更晚,使用得更少,认识和研究得也更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与“个体”和“个人”概念密切相关的“个体思想”的研究也必是一个比较新颖、比较困难的研究领域。

“个体”和“个人”概念除了不常使用外,人们对它们的理解、运用一般来讲也是持负面的和反对的态度。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主要而大量使用的是“人”“群”“社稷”“寡人”“君”“孤”“民”“庶民”等概念,而与之相联系的“个体”“个人”“我”“自己”“吾”“余”等概念都是比较少用和少见的,或者说是支流、少数派。五四运动之后,由于传统社会性质的改变、社会形态的转变以及“洋务运动”“西学东渐”等多方面的原因,“个体”“个人”“国民”“公民”“我”“自己”“吾”“余”等概念的使用率提高了,并且在文学界、艺术界、教育界、理论界等出现了有关这些概念的文学艺术创作、教育理念的运用和理论学术研究等,也出现了一些研究“个体”“个人”“国民”“公民”等概念的先行者和大家名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有关“个体”“个人”“个体思想”以及“个人主义”等概念和理论的研究及其使用的名声一直不是太好;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出现了一些转机。但是,在当前大多数人的意识、思想中,在大多数相关教材和学术研究中,对于有关“个体”“个人”“个体思想”以及“个人主义”等概念和理论的态度一般还是贬义的、负面的比较多,它们几乎可以被信手拿来大加批评、批判而成为讨伐的对象。

改革开放以来,“个体”和“个人”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力量逐渐地被释放出来了,人们慢慢地感觉到了这种“个体”和“个人”力量的坚强和不屈,当然这种“个体”和“个人”的力量与传统的皇帝、英雄的力量并不是同一种性质的东西。传统中人们一般比较看重人民的力量、群众的力量、大家的力量、群体的力量,无形中把“个体”和“个人”的力量看作从属的、次要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在人治社会中,“个体”“个人”是核心外围层的,等级森严制的,从里到外、从高到低、从上到下相互依赖性的;人的力量可以从量变上表现出强弱、大小来,“个体”和“个人”的力量主要是通过其体力来比较高低、优劣。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好像“人多力量大”,人多可以胜人少,更胜一个人、个别人。但是,在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在比较完善的法治社会中,“个体”和“个人”的力量与其在人治社会中的力量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法治社会中,“个体”“个人”逐渐打破了核心外围层的,等级森严制的,从里到外、从高到低、从上到下相互依赖性的个体关系,主要表现出“个体”“个人”相对独立、自立、自主的,相对平等、公平的,多权利和义务共有的,相对自由的个体关系。法治社会中人的力量不仅是通过“个体”“个人”的数量来表现和表达,主要是通过“个体”“个人”的质量来表现,“个体”和“个人”的力量主要是通过其能力、智力等方面来比较高低、优劣。在科学技术发达的法治社会,由多个文盲个体组成的群体并不可能战胜一个有文化、懂技术的个体,传统上“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适用范围不多了。所以说,现实中的具体的“个体”“个人”的力量越来越大,已不能再被“众人”“多人”“群体”“社会”等概念和模式代替了,依赖型的个体逐渐被独立型的个体所取代,臣民逐渐被公民所取代,个体的力量得到了一次大解放。

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断裂化”。个体的“断裂化”主要表现在“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等概念在逐渐发展和发达的个体化社会运动中一定程度被“泛化”和“虚化”。“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等概念首先是集合概念;人民群众概念是指由同类分子组成的集合体,人民群众这个集合体具有的性质,构成人民群众集合体的个别对象不必然具有;人民群众集合体的根本特征,只反映人民群众集合体,不反映构成人民群众集合体的每一个个体。“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等概念是有层次性、政治性和差别性的,其性质是集合体的性质,而集合体可以分化为相关的阶层和群体,从而表现出层次性、政治性和差别性。正因为如此,我国在“左”的路线占统治地位时期频繁发生的政治运动,常常使人们的“阶级属性”和“政治身份”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今天你可能在批判别人,是一名革命者,是人民队伍中的一分子;而明天你就有可能被别人批判,成为人民专政的对象。如果这种变动被一些人或个人主观随意性地、权力强迫性地、行政干预性地、法律法规界定性地运用的话,那么许多个体的人的正当权利就会在“人民利益”的名义下被剥夺。

“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等概念所反映出来的群体的利益也是有差别性、层次性和群体性的。正因为“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等概念代表着整体,在公民意识不强的情况下,以人民的名义剥夺“个体”“个人”利益的做法就有可能在个体服从整体的价值观下被普遍合理化。例如,有人到某信访部门反映问题,谈话中谈到党的政策提出的“群众利益无小事”,目的在于引起接待领导的重视,使自己的问题得到解决。但接待的那位领导却说:“你怎么能代表群众?”言外之意是,群众利益无小事,但你是个人,不是群众,你的事就是小事。一个态度恶劣的服务员对顾客呵斥一声:“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你服务吗?”人民群体只有通过某些或某个阶级、阶层最后落实到每一个公民、国民等具体化的个体,才能算是接到了地气,实现了群体整体利益的具体化和现实化。

另外,前人的有关个体思想往往是夹杂在其他相关研究之中。这一方面表明了当前只有比较少的研究者专门对个体思想进行相对独立的研究,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很多研究者有关个体的思想需要我们从其他相关研究中去寻找和剖析出来,从而加大了我们对个体思想前期研究资料和成果的搜集和掌握的难度。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进行单学科的研究(如从经济学、生理学、心理学、道德学、文学、人类学等)比较多,但对个体进行综合性、交叉性、整体性研究的比较少;从某个角度或方面进行单向度研究的比较多,但从多学科、多角度,从部分到整体、从抽象到具体对个体思想进行研究的比较少;特别是把个体作为一个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个体的相关概念、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与社会相互关系及其互动的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则更少;对个体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范围内进行研究和解读的比较多;但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近代和当代西方人学发展成果、总结和构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学实践及其理论体系的研究比较少,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相对独立、完善的个体研究思想体系。

看国外同类课题的研究,一方面,我们在翻译和资料的实际占有上比较薄弱,另一方面,在国外有关个体思想的相关研究成果中,有些成果本身就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有些与我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距离,有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理论观点在国内分歧较大。国外对个体思想的研究成果往往是受一定学派的限制,缺少实践性和辩证性。国外有关个体思想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分散性地内含在他们的相关流派体系之中,如有存在主义的、实用主义的、实证主义的、生命主义的、弗洛伊德主义的、哲学人类学的等流派体系;他们有关个体的研究倾向于从本体论、认识论和生命论的角度进行,从而缺少实践性;他们的研究成果一般是“片面而深刻的”,但缺乏辩证性,缺少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我国有关个体理论的研究需要有更多的研究者为之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努力,不断推出有关个体理论的研究成果来。笔者认为,形成当今这种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的主要原因有历史、现实和理论三个方面。

第一,历史原因主要是指我国传统的社会历史、传统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理念。我国传统的社会形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小农经济,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基本内核是由最少几个人最多几十、几百个人所组成的家庭、家族,在家庭、家族中只有家长和成员存在,而不能有不受家长、家庭和家族约束的非家庭成员存在。独立型和联合型的个体是没有其存在的历史空间、历史基础、历史条件和历史形式的。传统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理念主要是指内含“天地支配人和个人”价值观念的儒家文化及风俗习惯。

第二,现实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地被认可和施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现实的社会生产中逐渐地确立起来并通过改革而不断地完善起来。商品交换的基础和现实要求有相对独立的主体存在,才能进行不同主体、不同领域、不同方式、不同类别、不同分工等方面的现代化大生产、大交换和大发展。这样的生产方式必然产生相对独立的个人,出现个人从“臣民”向“公民”的转变,出现个人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动性、竞争性等都被逐渐地开发出来了,而且这种开发的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这种开发的程度也在快速地深化;个人的成功和发展也越来越依靠自己的能力、水平、素质、创造力和劳动能力等自身因素。

第三,理论原因是马克思主义个体思想有待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个体概念是指现实的个人,并不是指离开了现实条件、外部环境的抽象的、想象的纯个人概念。包括个体存在本质论、个体社会历史论和个体发展价值论的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个体思想研究应该为马克思主义个体思想的最终形成和完善起到促进作用。

本书的研究思路是,从现实存在的实际问题中发现和提出研究对象和课题——个体、个体思想、个体建设和个体发展等,通过对这些对象和课题所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和总结一些新看法、新思想、新理论或新观念,并把这种观念及其价值运用于现实生活中,试图来解决现实中所存在的实践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核心概念的内涵辨析、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个体思想、西方哲学文化中包含的重要个体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个体思想;在中、西、马三方个体思想的分析和总结基础之上,结合我国个体建设和个体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大力推动我国个体建设、努力促进我国个体发展的最终结论。个体思想的研究是一种综合性、多学科、交叉性研究,所以采取的方法也应该是综合性和多样性的,主要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辩证法的分析和理解方法、系统论方法、多学科统一法、研究对象统一法等。

具体的个人就是指个体,个体也是具体关系中的个人。个体概念的形成和提出,首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反映了人类社会实践的丰富和发展,反映了人的发展阶段的提高和进步。其次,个体概念的形成和提出,既与个体概念自身的内涵与外延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直接相关,也与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利己主义、集体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等理论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有密切关系。最后,个体概念与个体思想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包含而共同发展和完善的。从个体概念的内涵来分析,我们可以把个体分为内个体和外个体。内个体包括生理体、心理体和文化体;外个体包括血亲体、地缘体和业缘体。把抽象、宏观的社会研究与具体、微观的个体研究结合起来,才是人类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与个体概念密切相关的概念有社会、集体、共同体,天、人、个人,人性、群性、个性、自我、人格和个体性等。个体性就是现实中的个人的属性和性质,也就是个体存在的属性或性质,个体性包括或体现人性、群性和个性。

研究当代的个体思想首先必须研究中国、西方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中的人学理论和个体思想及其来源和历史,弄清个体思想发生的渊源和历史发展脉络,实现个体思想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相结合的研究。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对个体思想进行比较全面的和立体的研究,也才有可能认识和把握个体思想的发生、发展的历程和规律,也才有可能最终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个体思想,进而有可能更好地指导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人的建设和个体建设的实践。对个体思想产生的人学渊源和历史的认识,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我国传统文化,即主要从我国哲学、历史学、文学、人学等学科理论的历史和现实中去研究、梳理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包含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体思想,围绕“天地—人—个人”相互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有规律的转变。二是主要从西方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和人学等学科理论的历史和现实中去研究、梳理和挖掘;西方哲学文化中蕴含丰富的个体思想,提出了有关个体认识、个体理性和个人主义、人道主义等重要观点。

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可以说是第一次对个体做出了全新的、完整的理解和阐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及其以前众多哲学家和思想家关于人的唯物主义的正确和科学的相关思想,把个体的感性存在作为其人的学说的前提;同时也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等以前相关哲学家和思想家关于人的辩证法、人的发展的思想,把个体的感性活动、生产和实践及其发展作为其个体思想的出发点和中心;同时赋予个体以社会性和历史性,把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作为其个体实践活动的首要条件,作为个体本质的前提和实现基础。另外,马克思主义还从人类共性、群体特性和个人个性三个方面分析了个体的自由、全面与和谐发展的历史、过程、阶段和内容等,为马克思主义个体思想的最终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包含个体思想的精华,主要包括个体存在本质论、个体社会历史论和个体发展价值论。

个体存在本质论主要是从个体的实在和现实的角度进行的总体性分析和概括,属于个体的本体论部分;个体社会历史论主要是从个体的社会存在及其发展历史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和总结,属于个体的历史观部分;个体发展价值论主要是从个体的发展趋势、阶段、动力、规律、理想、最终目标、自由解放等角度进行的分析和阐述,属于个体的认识论和历史观部分。同时,个体发展价值论也是在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上、规律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上、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上对个体的分析和研究。个体存在本质论、个体社会历史论、个体发展价值论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争取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道路曲折而艰辛,但是前途是广阔而光明的。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存在许多发展中的个体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命题的前提和基础,正确认识和对待集体和个体及其相互关系,大力加强以个体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个体建设,努力实现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以及人的建设和个体建设的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我们需要继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尽力推进个体的自主自由、充分全面、普遍必然、扬弃独创、联合科学、谐调健康发展,最终促进每一个个体的发展,努力实现个体、人、社会和自然的全面、协调、持续和统一发展;争取马克思主义个体思想的最终形成和建立,并用其进一步指导我国个体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为我国个体生活实践提供一些有意义的价值理念和理论指导,减少个体发展的盲目性,提高个体发展的预见性,丰富个体发展的内涵。

通过对个体思想的研究、构建相对全面和完备的理论框架,本书力图给读者提供一个全方位、多视角的个体思想的发展脉络,希望能提高对现实个体的真实生活的理论概括力、说服力和解释力。

从宏观层面来讲,(1)通过对个体思想的研究,希望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这是研究个体思想的中国意义和世界意义。(2)通过对个体思想的研究,希望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这是研究个体思想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3)对个体思想的研究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之一。这是研究个体思想的实践意义和历史意义。(4)对个体思想的研究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这是研究个体思想的发展意义和创新意义。(5)对个体思想的研究对于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的广东省来讲更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研究个体思想的地方文化意义。

从微观层面来讲,也就是从本书研究的具体内容方面来讲,本书的研究意义主要有:(1)试图唤起中国广大公众和人学研究者对“个体”“个人”的研究兴趣,促使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对“个体”“个人”的研究,促进人们认识到“个体”“个人”在社会和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2)试图厘清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核心概念,夯实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发展的研究基点。(3)试图研究和分析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4)试图对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一些新观点。所有这些,也为笔者以后对马克思主义个体思想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做个前期的理论准备工作。

同类推荐
  •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第一次在太湖大学堂的演讲辑录。本书对如何修证佛法,尽快在修证之路上取得成就,有诸多独到的个人观点,更有诸多具体实证修行的办法,是南先生很重要的著作。南先生还站在现代生命科学的角度,考察了西藏密宗、禅宗、净土等修行法门,其中有些内容,南先生更以密宗上师身份,亲述自己修证之路上的传奇,和诸多实证感受,澄清了修证者在前进之路上的歧途,可谓“掏心”之作,是志于佛学、修身的读者的福音。
  • 哲学九讲

    哲学九讲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知识的概括学习和总结从而更好的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哲学通常是研究根本问题的,这就需要对表面的问题进行批判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更清楚的认识世界、了解人生。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包括:正确判断人的自然状态、奴隶制和权力、政治社会的建立和流弊、财产权的问题、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公益与众意之间、人民与政府等内容。
  •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家的处世之道》讲述儒家思想以其对生活和生命的深刻认知,提出了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我关系的一系列方案。
热门推荐
  • 尸语者

    尸语者

    《法医秦明系列:尸语者》是法医秦明创作的法医系列的第一卷的第一本。资深法医老秦化身“尸语者”,20个挑战极限的案发现场,20份神秘的法医禁忌档案!高速公路上抛下9袋尸块,被割下的膀胱里居然藏有冰碴,2000辆飞驰而过的车里,谁才是真正的凶手?垃圾场里被捆绑的女尸,全身器官都已经蜡化,要如何下手,才能验出她死亡的真相?电话打到一半,话筒里却传来沉闷的挣扎声,潜伏在校园当中的魅影,真的吞噬了那些女孩?水上浮骸、滴血屋顶、公路游魂、死亡骑士、腐臭古井、午夜凶铃……即将剖开震撼人心的亡灵之声!
  • 至尊凤帝

    至尊凤帝

    望云崖上,一块从天而降的石头上刻着四个大字,天下统一,于是有谣言说石头上的字是预言统一天下的王者诞生。各国都在寻找这个能一统天下的人。凤轻从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特种兵,穿越到了了云国宰相府大小姐凤轻身上,从此,开启传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锦衣昼行

    锦衣昼行

    他想死,因为惨烈的悲痛和无尽的绝望。他想活,因为强烈的不甘和决绝的恨意。他听不到外面的任何声音,似乎天地之间只剩这二人,一死一活。千仞绝崖,尸骨无存。
  • 从权力的游戏开始

    从权力的游戏开始

    在这个四季时序错乱,长时酷暑或又寒冬十年的世界,残酷、黑暗的一系列宫廷斗争,相互厮杀,不会停歇。我从黑暗中醒来,成为谷地的没落贵族,却身怀系统和世界记忆,于我而言,危机等同于转机……
  • 你是我心之所求

    你是我心之所求

    认定的真理、不同的遭遇、注定的未来。我寒冷黑暗的世界谁来救赎?你带着光明与温暖就这样毫无征兆的闯进了我的心里,温暖了我整个世界。
  • 欧小姐的日常

    欧小姐的日常

    拥有强大背景和通天大脑的欧雯然一直平静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可现实不允许。十七岁时便迎来了全新的一切,家族竟然是修仙世家,这让她有点乱。但天之娇女就是不一样,不管是在现实还是修仙界都活动自如。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之养老攻略

    快穿之养老攻略

    【无CP快穿文】 作为一个资深任务者,乔木实在厌烦了勾心斗角,以及跟男女主之间的感情纠扯了,于是积分一够,立刻向上级申请了养老。管理局一想,那感情好,正好这边有一堆养老任务没人接呢。索性,就把那堆养老任务打包免费送给了乔木。于是,乔木就开始了真养老日子!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构建研究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构建研究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统筹国际国内大局的重大发展倡议,文化构建是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核心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和谐、包容,以及与沿线各国合作、互利共赢的思想。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是21世纪国际社会共同期盼的目标。本书运用了多种调查研究方法,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统自身的传承与新变切入主题,着重梳理五年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文化构建及其成效。
  • 契约兄妹:冰山校草别太拽

    契约兄妹:冰山校草别太拽

    父母离婚,背井离乡;落入差班,结交仨俩哥们。人生悲催,那就认栽。既无欲无求,那就凑合过呗。偏偏老天不作美,一纸法律文书,“啥?凭空多出个妹妹?”“做梦!乖乖认姐!”兄妹?!姐弟?!尚在争辩不休,生活已经悄然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