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7700000021

第21章 同态复仇

杨学武的突然造访让方木感到有些意外,本能地以为那两起杀人案有了新的线索。当杨学武表明来意后,他更加惊讶了。

一起纵火杀人案,为什么要自己参与侦破呢?

等杨学武把案情简单陈述了一遍之后,方木也迅速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凶手把车开到了消防车道,对么?”

杨学武点点头。按照他的推断,凶手虽然和平入室,但是从死者的鼻腔内验出了乙醚的成分。这说明凶手并非死者熟识的人,而是采用骗死者开门,进而通过麻醉死者的方式入室。至于欺骗的手法,杨学武认为和走廊里的电箱有关。因为在进行现场勘查的时候,警方发现部分灯具呈开启状态,而走廊里的电闸却被拉了下来。遂推断是凶手拉断电闸,趁死者出门查看时,用乙醚将死者麻醉后,拖拽入室。门旁的左脚拖鞋也可以验证这一推断。

据分析,凶手在室内曾停留过一段时间,包括束缚死者及泼洒汽油,并胁迫死者拨打火警电话。纵火后,凶手将死者的灰色五菱面包车停放至消防车道,而后离开。

如果杨学武的上述推断成立,那么凶手的动机就是一个谜。

倘若他想杀死吴兆光,将其麻醉后,可以轻而易举地置其于死地。就算他希望吴兆光死于极其痛苦的焚烧,浇上汽油点火便是,何必放起一把火,又让他拨打火警电话呢?更何况他还特意把车停在消防车道上,阻碍消防队进场救火。

就在方木思索凶手作案动机的时候,心底竟隐隐泛起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杨学武已经体会到方木的困惑,伸手从包里掏出厚厚一大沓打印纸递给方木。

方木接过来,发现那是一些网页的复印件,看上去,有些是新闻网页,有些是论坛,在某个主题后面,都附随着长长的回帖。

他连看几张,脸色竟起了变化。再抬头时,发现杨学武正意味深长地看着自己。

“你的意思是?”

“对。”杨学武显然已经对方木的想法了然于心,“是他做的。”

随着调查工作的展开,部分线索被陆续汇总至警方。其中,死者吴兆光的妻子之所以能在案发后迅速赶到现场,是因为在凌晨时分接到了发自丈夫手机的短信。信息内容只有短短几个字:家里着火了,快来救我。吴兆光的妻子回拨过去之后,已经无人接听。

案发第二天,这部既拨打了火警电话,又发送了短信的手机在园区内的花坛里找到。同时找到的,还有面包车的钥匙。手机仍处于开机状态,来自死者妻子的未接来电多达十余个。那种仍带着一丝侥幸的绝望,可以想见。

经过对手机的检查,除了死者吴兆光的指纹之外,没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警方分析,那辆灰色五菱面包车,应该是被凶手开至消防通道的。这辆车作为物证被警方暂时扣押,已拖至分局地下停车场保管。警方对整车进行了勘验和检查,特别是车门把手和方向盘及离合器、油门、刹车等部位,但是,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由此可以推断,凶手在作案时应该戴了手套和脚套。

又是一桩无迹可寻的谜案。

如果从案件的表象特征上无法找到突破口的话,也许,分析凶手的心理痕迹就成为最后一条可以尝试的思路。

方木认为,凶手的作案手法体现出明显的“报复”的动机。这一点,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实际上,警方从侦查伊始就将嫌疑人锁定在侯永梅的丈夫程原身上——不会有人比他更加憎恨死者吴兆光。然而,调查结果显示,程原在目睹妻子被活活烧死后,一直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由于住宅遭遇严重焚烧,短期内并不适合居住,况且那黏附着妻子皮肉的防盗栅栏依旧立在窗前。所以,程原在火灾发生后一直借住在母亲家里。案发当天至次日,程原一直没有离开母亲家。这一点,已经得到程原母亲的证实。此外,程原并不具备驾驶资格,也不会开车。警方曾考虑程原雇凶杀人的可能,然而,对程原近期的手机通话记录及交往人群进行排查后,发现并无异常。

在方木看来,虽然可以把凶手的动机确定为报复,但是,这起纵火案显然不同于一般的报复杀人。在某种程度上,凶手非常完美地“复制”了第一起火灾。

首先,死者均被困于室内,无法逃脱。

其次,火灾无法得到及时扑救的原因都是消防车道被堵住,而且,罪魁祸首是同一辆车。

最后,死者家属都在火灾后抵达现场,目睹亲人被活活烧死。

尤其是最后一点,用吴兆光的手机向死者妻子发出短信的,应该是凶手本人。因为死者双手被绑,没能力操作手机。即使有能力,也会直接拨打电话而不是发送短信。从电信部门调取的通话及短信详单证实,凶手发出短信的时间在吴兆光报火警之后。彼时,火灾很可能已经发生。那么,凶手发送这样的短信,其目的并非是救人,而是让死者的妻子来火场“欣赏”丈夫被烧死的过程。

死者在火场内,感受到同样的绝望与恐惧。

死者的家属在火场外,感受到同样的焦急与痛苦。

消防员在扑救过程中,感受到同样的愤怒与无奈。

这样一来,凶手的作案手段就表现出强烈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味道。一个人,因为自己的无公德心的行为,导致另一个人惨死。而同样的报应,最终纤毫无差地落在自己身上。

这种在犯罪现场呈现出来的气质,与第47中学杀人案及富民小区杀人案何其相似!

据此,方木向负责侦办此案的单位郑重提出,要将三起杀人案合并侦查。理由是:

其一,三起案件反映出嫌疑人相似的犯罪心理定势。因体罚而导致学生自杀的教师(第47中学杀人案);因贪利而将生母逐出门外的逆子(富民小区杀人案);因忽视公共安全而致他人惨死的车主。在凶手看来,这三个人身上都有某种“恶”。这种“恶”,并非寻常意义上的大奸大恶。然而,对凶手而言却是不可饶恕的。虽然从现有的证据资料来看,凶手与这些死者并无生活上的交集,甚至连那些“恶行”的间接被害人都算不上。然而,在他的内心,也许已经把自己当做一个惩罚者,并拥有让这些所谓的“作恶者”自食其果的权力。也就是说,他似乎对那些死者的“恶行”感同身受,并竭力想把这种感受,反作用于作恶者身上。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近乎直线般的作恶——报应的思维。在某种意义上,它非常符合人类复仇文明中的一种——同态复仇。亦即以牙还牙,以血洗血。而与这种比较原始的报应观念相关的另一个词是:公平。换句话来说,凶手用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手段,来实现他内心中的所谓公平与正义。

于是,魏明军像于光一样,用计算数学题与时间和生命赛跑。

姜维利应验了自己的狂妄,重回“子宫”,并在温暖的“羊水”中宛若婴儿般倒悬。

吴兆光的车再次堵住了生命之路,只不过,这一次死于熊熊烈火的是他本人。

此外,这三起案件引起的社会轰动效应也恰恰是凶手最希望看到的。当那三名被民众口诛笔伐的“作恶者”相继以极具宿命感的方式死去时,拍手称快者大有人在。似乎整个社会的激烈情绪都从这些命案中得以宣泄。他得到了肯定,甚至是赞扬,似乎也更加确信自己的行为并不违反道德,至少是维护公平与正义所必需的。在某种程度上,凶手的犯罪心理定势在这种外部环境中再次得到巩固和加强。他敢于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多次犯案,也印证了这一点。

其二,被害人相似。从表面意义上来看,三起杀人案的被害人的自身属性几乎毫无相似之处。除了性别相同之外,被害人的职业、学历程度、家庭成员情况、社会交往关系、经济状况都有很大差异。然而,在对三名被害人进行被害风险评估之后就能够发现,在遭受侵害的风险程度上,三名被害人有高度相似之处。

那就是,三名被害人都曾是“名人”。这种突如其来的“名声”,都来自于死者生前的所谓“恶行”。经新闻媒体披露后,他们的所作所为都被展示在公众的视野之内,并迅速成为街头巷尾讨论的热点。在媒介的引导及渲染下,他们的“恶行”都被无限放大,从无心之失或者一意孤行变成千夫所指。严厉谴责者有之,喊打喊杀者有之。一面倒的舆论让这些普通人一夜之间成为全民公敌。魏明军和姜维利的“臭名昭著”自不必多言,在侯永梅被烧死后,吴兆光同样在舆论的重压下苦不堪言。除了纸质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之外,电视、广播中也将他和那辆灰色五菱面包车反复曝光。特别是在网络上,好事者对吴兆光的相关信息进行人肉搜索后公之于众。从手机号码、住宅电话号码到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甚至吴兆光的妻女及亲属的信息数据都被公开。从杨学武下载并打印出来的那些网页来看,几乎每个门户网站的国内新闻中,都有关于吴兆光的相关链接。各大搜索引擎中,“吴兆光”与“五菱车主”、“消防车道”等都是热门关键词。尤其是网络论坛,每个关于富都华城火灾的帖子下面都附随着大量回复。其中,“烧死他全家”、“无良车主必须付出代价”、“人渣!去死”等触目惊心的字眼数不胜数。如果把公众发泄到吴兆光身上的愤怒换算成热能的话,他何止会成为一具焦尸,连一点骨头渣子都不会剩下。

这种全民皆言可杀的社会效应,在魏明军、姜维利和吴兆光身上都有明显的体现,而恰恰是这种共性,让三名被害人成为凶手彰显“公平与正义”的目标。不可否认的是,被害人所有的这种舆论背景,大大强化了凶手的作案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凶手的意图与公众情感宣泄的需要高度契合。换句话来说,凶手之所为,即是公众之所想。实际上,凶手似乎成为公众意愿的代言人和执行者。也许,不仅在凶手心目中,甚至在整个社会的视线里,杀死这三个人,虽已触犯刑法,但并不有违道德。于光的母亲直呼其为“大侠”,或许恰恰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

其三,犯罪手法相似。从表面上来看,这三起杀人案的手法各不相同。三名死者分别死于失血性休克、溺死及火灾。然而,透过表面征象,仍可以发现其中的共性。首先,凶手在作案时都戴了手套以及帽子,并着意清除足迹。其次,因每次犯案时都需要携带一定数量的犯罪工具,例如保险箱、水囊、水桶及油桶等等,凶手疑似驾驶机动车辆前往犯罪现场。再次,部分犯罪工具性质相同。在富民小区杀人案及富都华城纵火案中,凶手都曾用乙醚来麻醉被害人,并用相同(或相似)的黄色胶带束缚被害人的手脚。值得注意的是,在第47中学杀人案中,凶手用木棍敲击的方式使被害人丧失反抗,而在后两起案件中则使用了乙醚。这似乎表明凶手在系列作案中,对作案手段的风险及可靠系数进行反思,并有意升级,进而选择更有效、保险的手法。最后,凶手在三起案件中,都采用了非常不必要的繁琐程序来完成杀人。从现场重建分析的情况来看,在致被害人死地之前,凶手都已将被害人彻底制服。此时,杀死他们实在是易如反掌。然而,凶手甘愿冒着在现场停留时间过长,随时可能暴露罪行的风险,费时费力地安排了非常复杂的“仪式”来杀死对方。于是,魏明军被迫用自己的血当作墨水来解题以获得密码。姜维利重回“子宫”并溺死于“羊水”之中,以实现“就当你从未生过我”的狂言。在吴兆光身上,则几近完美地重现了侯永梅被烧死的整个过程。这种“仪式化”的现场传达出来的意义是,死者曾给他人带来的痛苦,最终都报应在自己的身上。以凶手的缜密心思,不可能不知道这样一个道理:他在现场进行的活动越多,留下痕迹物证的风险越大。他之所以仍然坚持这么做,乃是他希望借此实现所谓“公平”的强烈意愿所致。换句话来说,单纯杀死三个被害人,并不能充分满足凶手的内心需要。置其于死地,固然是凶手追求的目标。然而,相对于死亡这一结果,凶手显然更看重死亡的形式。而且,通过这些极具宿命感及形式化的“仪式”,凶手一方面得到了某种情绪及心理的宣泄,另一方面,他也试图借此向整个社会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善恶有报。

尽管方木提出的以上依据与传统的并案侦查条件并不完全符合,且多是出于主观推测,然而,在杨学武的大力支持下,市局最终还是同意了方木的主张,并从市局及案发地所属的数个公安分局抽调人员,成立专案组。

三起案件的相关证据材料被统一整合,集中到专案组做分析处理,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侦查方向及范围。与此同时,方木也接受了一个任务:为凶手做心理画像。

简单地说,方木要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对凶手的动机、行为、目的及其心理特点进行相关分析,进而对凶手的相关属性进行描述。这种描述,将为警方提供一份较为直观的嫌疑人特征描绘提纲,以便缩小排查范围,并预测新的犯罪可能性及其特点,在确定侦查方向的同时,也提出防范工作的重点。

在一般情况下,犯罪心理画像所依据的信息主要来自于现场勘查以及对被害人、现场感知人(例如目击者)的分析研究。从这三起案件来看,几乎不存在现场感知人。而且,凶手在现场留存的明态痕迹少之又少。然而,没有信息,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也能在某些方面说明嫌疑人的心理属性。

从现有情况来看,这项任务无疑是很艰巨的,而且,它的意义在于能够指明侦查方向。否则,一切侦查活动都只能是无的放矢。于是,专案组只给了方木五天时间。

所有人都在期待,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同类推荐
  • 魔都装修故事

    魔都装修故事

    以现实主义笔法揭示当下家装市场“欺诈成风、人心贪鄙,家家装修像过鬼门关”的真相。小说取材于真实的别墅与公寓装修经历,涵盖当下魔都装潢市场“精装”、“简装”和“全包”、“单项”的种种套路,通过主人公祝老师坚持全程主持自家别墅装潢,把控每一个装修环节以抵制欺诈的“特异经历”,展现出一幅“业主挑战潜规则,单挑百家供应商,斗智斗勇,遍体鳞伤”的时代齐家画卷。作品探讨了所谓“中国中产阶级”的特色和尴尬地位……小说也因其充分的市场调查和真实有效的装修维权经验,满足读者对装修和维权的强烈求知欲。
  • 死亡证明

    死亡证明

    以律师的“我”为引线,在为犯有杀人嫌疑的王铁青辩护时,意外发现他所杀害的对象,竟然是60多年前日本军队在衢州进行细菌战争时,日本兵强奸当地姑娘留下的孩子,这名日本兵就是小说的主人翁雪野慧质子的舅公松子屋太。松子屋太临死前关于731部队可怕的经历,并且告诉他在衢州强奸一名姑娘的事实;同时,还告诉她三年前她的母亲美玑子不是死地车祸,而是死于一场阴谋。
  • 是谁将她推向死亡

    是谁将她推向死亡

    我看见金豆子头一回为麻杆打抱不平的那天,太阳亮花花地悬在头顶上空,大西风把地面上的积雪卷起来,在空中狂飞乱舞。农工们头戴狗皮帽子,用围巾或口罩捂严实头脸,身穿皮袄皮裤,手戴羊皮手套,足蹬毡筒或翻毛皮鞋,顶风冒雪学大寨平整土地。地面冻硬得像石头,一位壮实小伙子挥动十字镐,一连刨了几十下,才刨下来一芨芨草筐土疙瘩,气喘吁吁地对肩挑担子的一位男知青说:“麻杆,你拿十字镐刨土试试看,你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样样农活儿都要学会干才行哩。”
  • 雪祭

    雪祭

    中午,吃过饭,柱子看见食堂里空无一人,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肚子里还是空落落的。想起上午院长讲的话,柱子打了一个寒战,心里有些发慌。今天上午,各班未缴学费的学生在大阶梯教室开会,院长宣布学院决定:今后凡不按时缴费的学生保留学籍,不予注册,何时交费,何时注册。眼看快到期末了,家里还没把学费寄来。柱子心急火燎的,嘴角也冒出了好几个白头疮。柱子的父亲李白天在西方集团打工,干了快五年了,挣来的钱除了把家里的茅草屋顶翻成了小青瓦,剩下的钱,去年全用来交了柱子入学的费用。
  • 既见君子

    既见君子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黄帝阴符经》。张魁明吹洞箫,以民间盲艺人之身跃为中国第一流的演奏家,这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并不稀奇。在此之前,新中国已发现了创作《二泉映月》的瞎子阿炳。1950年岁末,政府要请阿炳去北京表演,但那时他已天天吐血,濒于死亡,他惋惜地对来接他的人说:“谢谢共产党,我恐怕去不了了。”张魁明的际遇则要好得多,不但到北京表演了,还进入中南海,得到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三公的接见。两年后,又应邀为毛主席做了表演。
热门推荐
  • 养生小餐厅

    养生小餐厅

    你最近脱发白发?没事,来“自然养生餐厅”,保管吃一顿就好!久坐腰疼?没事,来“自然养生餐厅”,没有一顿饭解决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两顿。什么慢性胃炎、肥胖、手脚冰凉……这些通通不在话下!有病治病,没病强身!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啊!这位大姐,我看你两眼发黑,肯定是失眠了,来自然养生餐厅,吃一顿养生餐,保管你一觉睡到尿憋醒!“什么大姐,我有这么老吗?看清楚了,这是烟熏妆!!!”新书《其实我只是想演戏》已经上架,大家可以去看看。各位书友可以加群讨论:736020426
  •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木叶之DNF入侵

    木叶之DNF入侵

    “鬼剑士技能,DNF的怪物入侵木叶,这到底是不是木叶了?”叶小天望着空中的九座悬浮大陆,呢喃道。“吃了他的肉,能长生不死,喝了她的血,能够青春永驻。”坏人们和怪物们指着叶小天和雏田说道。
  • 朝为田舍郎

    朝为田舍郎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唐天宝,顾青身着布衣从烟尘里走来,在长安皇城的大道上,看着鳞次栉比的华丽殿宇,一步,两步,步步生莲。他渐渐握住了这个强盛王朝的脉搏,也看到了饱受挫折打击的李隆基那张灰败阴暗的脸。俯下身,顾青微笑着对李隆基说:“陛下,您是否该禅位了?做个太上皇多好,天下事,臣愿为陛下分忧决断。”
  • 柔道:知道这些就够了

    柔道:知道这些就够了

    柔道不仅是极佳的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也能锻炼人的心智。本书提供的是关于柔道的基础知识以及一些经过验证切实有效的练习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对柔道有兴趣的初学者入门。
  • 执手望年华

    执手望年华

    灰姑娘巧遇白马王子,是幸运?还是最大的不幸!他是高高在上的公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永远的高高在上,俯瞰众生。他爱你的时候,可以将你宠上天堂。他绝情时,也能将你推入地狱。她放弃梦想,远离亲人只为和他在一起。他却毫无留恋的远赴巴黎,抛弃了她与尚未出生的小生命。痛过,伤过,绝望过,才明白,她不过是他圈养的宠物,灰姑娘即便拥有了水晶鞋,也变不成高贵的公主。五年后,再相逢,他是国内知名建筑业巨子,有令人艳羡的殷实背景与门当户对的未婚妻。她是炙手可热的亚洲第一性感小天后,追求的男人趋之若鹜。带着刻骨铭心的仇恨,她再次出现在他身边。从未想过自己的心还会为她而痛。“对不起,请问你哪位?”她微微一笑,妖冶如罂粟。几米说:当你喜欢我的时候,我不喜欢你。当你爱上我的时候,我喜欢上你。当你离开我的时候,我却爱上你。是你走的太快,还是我跟不上你的脚步?
  • 霍乱

    霍乱

    加缪笔下的鼠疫和马尔克斯笔下的霍乱,为世界文坛留下了不朽的经典。《霍乱》作者却另另辟蹊径,将传播于淮河流域的灾星进行历史与文化的拷问,让美与丑的东方人性在一场毁灭性的灾难中对比昭彰。作者对人物事件的审美是现代的,美联社向的思维和反叛的表达成为《霍乱》的价值所在,独行客的典型意义也许就在于此。作者是写实主义与现代派文学的贯穿者,他以不同寻常的艺术手法将极其普通的社会现实呈现在读者面前,让大家带着思考进入阅读,在中国当代文坛是一位引人瞩目的另类作家。《霍乱》荟萃了作者近年来最有影响的中篇精品。
  • 手相与面相

    手相与面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手相与面相》对人的手相与面相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各种新的内容对人的手相和面相进行详尽细致的归类,并加以逐条分析归纳,书中还特别提到国外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而得出的关于人的手相和面相的一般规律,总结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可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与参考,不再是以往的那些把人的手相和面相与人的命运定数、凶吉绝对联系起来的迷信说法。
  • 经济学常识1000问

    经济学常识1000问

    作为如今社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经济”当之无愧——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经济学更是大行其道,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科学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抽象的学问。一门科学,必有一套自己的概念和体系,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古代大臣们对经济问题的真知灼见,也许有不世之功,但不系统、不规范,都不是经济学。经济学这门学问,是对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进行理论的、应用的、历史的以及有关方法的研究的各类学科的总称,是20世纪的显学,其根本作用是富国裕民。照理说,这样的学问一定历史悠久,可是,正相反,经济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
  • 暮小星散文诗

    暮小星散文诗

    随便写一写,本人对所发生的事物与自然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