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96900000002

第2章

当人们还沉浸在一目十行的惊叹中不明所以时,另一群更显稚嫩的孩子蒙着双眼坐上了台。他们蒙着眼“读”出一张张纸牌的花色和数字,“隔空感应”到放在半米开外身份证上的号码。表演结束,掌声雷动,台下议论纷纷。

大约一年前,一个名为“叶瑞财记忆学会”的教学机构进入福建泉州,他们以记忆力培训为核心,同时号称通过量子潜能开发(亦称间脑开发)和量子心智阅读(简称量子阅读)训练,就能培养出这样的“小神童”。

不少家长趋之若鹜,国内知名反伪科学斗士司马南也关注了此事。

叶瑞财记忆学会最核心的成员即创始人叶瑞财,机构的宣传册上介绍,叶瑞财先后斩获国际多项记忆力大赛荣誉。机构培训依托的正是他的记忆方法,以及另一位叫张建全博士的间脑开发课程,即量子阅读和间脑开发。

泉州引进叶瑞财记忆学之后,主要由叶瑞财和张建全先进行为期两天的培训。之后,西安总部特派40多名助教、工作人员到泉州,负责分会日常的运营和培训,称为复训。

相比普通的教育培训,该机构培训的价格不菲。在一张学会产品清单上,家长们看到最便宜的记忆力普及班也需要10000元,50课时的记忆力经典班需29900元,其中叶瑞财会亲自授课15课时;而由张建全亲自授课的量子心智阅读和量子潜能开发这两个课程,12课时就需29900元。

在一场特地为大众安排的小型展示会上,四名小学生表演了“蒙眼看物”。在复训老师的指导下,四名小学生眼睛蒙上蓝布条。之后,复训老师给孩子们发放了一副新拆开的牌,摸到扑克牌,孩子们都很快说出了牌的花色和数字。老师又递给他们一本书,孩子们也将书上的画面、文字内容讲述了出来。之后,老师主动提出,在蓝色布条下面再增加覆盖一层纸巾。孩子们仍然准确说出了递给他们的所有纸牌的花色数字以及书本上的文字。

有家长发现,用手触摸牌、书时,孩子们的头都不约而同地往上抬。为防止有猫腻,家长用手扶住其中一名小男孩的头部,让他的视线与纸牌维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但男孩边摸牌,头部一边不断移动,仍旧慢慢将头抬高,然后才说出了正确答案。“不要带着质疑的情绪与孩子接触,怀疑的‘负能量’会影响发挥。”“他们很累了,今天孩子们状态不好。”复训老师赶紧停止了演示,之后称孩子们正在参加复训,不方便,拒绝继续为记者安排原本已经说好的量子阅读展示。

事后,复训老师严肃地向家长反馈,称严禁用手蒙住孩子的眼睛,也不要带着质疑的情绪与孩子接触,因为怀疑的“负能量”会影响孩子的发挥。他还称,一位家长未触碰过的参与展示的女孩说,她在现场感觉到了强烈的“负能量”,“好像突然被雷击了一下”,之后女孩整整生病请假一周。

神秘的培训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初一学生小雅告诉母亲,张建全的培训为时两天,上的课内容都差不多。先是“大屏幕背景是红色的,中间有一个绿色火苗形状,火苗里面有个黑点,让我们看黑点10秒钟。然后屏幕转成白屏,中间一堆木材,大部分同学都看到红色火苗。”还有就是“想象灯泡在脑子里发光发亮,光越强越好,在脑子里想象把白雪公主、米老鼠变大变小变颜色。还有矩形、三角形变颜色。还有绿色的长方形里面套着一个红色的长方形,看一会儿之后切掉屏幕,有些人还是能看到原来的物品和颜色,有的人刚好反过来。每天都这样训练。”

“还催眠。”小雅说,张建全告诉他们,催眠只是让他们放松。她觉得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七八分钟。

而小学生小涛对妈妈描述的催眠情景更为形象:“有一道光,从我们的手上沿着手臂、肩膀、脖子、大脑一直上传,然后汇聚在间脑,特别亮。”

这样的培训过程,似乎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坚信自己是用“发亮的间脑”感应到眼前的纸牌和书本。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声称,用手触摸到纸牌和书本,花色、数字和文字就主动上传浮现在脑中。

培训方可能会向孩子灌输这样一个逻辑:“你们刚刚接受了超能力的开发,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能力会变得很强大,在这个能力积蓄的过程中如果有人考验你,你一定要告诉他们,你已经具有超能力。因为你越相信自己拥有超能力,每确认一次,你的超能力就会被激发,你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孩子一旦接受这个逻辑,就可能开始主动去编剧演戏。

在催眠师古风看来,类似的培训、复训就是一部剧。这部剧是利用现代人急于求成、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然后在剧里作一些设置。例如,先是造神,编造什么所谓全能大师,再以高额的培训费,让人觉得贵的东西必然是很好的,接着宣传培训学习的神奇效果,引发轰动效应推动大众前来咨询报名。但有一些人会因为经济或者将信将疑等原因退出,造成一个“多人追捧,少数进入”的假象,然后再告诉孩子和家长,留下来的孩子是从众多人中被选出来的、特别的、具有超能力的孩子。

据公开的资料显示,早在2010年《佛山日报》就曾曝光佛山出现“蒙眼神童”培训,之后央视《走近科学》栏目组也就此专门录制专题片《揭开“蒙眼看物”真相》,通过一系列科学解释和演示,详细揭开其中的骗术。

国内知名反伪科学斗士司马南曾多次揭穿蒙眼看物骗局,“所谓‘蒙眼看物’不过就是偷看,方法各种各样。”司马南解释,其中的奥秘在于蒙上眼睛之后会有残留的缝隙,从而实现小孔成像,孩子们能够眯着眼睛通过小孔看到外面的情景。“蒙眼看物是过去的小戏法小魔术,后来有些人看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用超级大脑开发这样的方式把它重新包装了一遍。”

司马南说,这种机构的培训往往包含欺骗和催眠两个成分。催眠,就是利用心理学的方法来使学生意识模糊,自我辨识能力降低。欺骗则是利用孩子们的自尊心和好胜之心,让孩子们成为他们的工具。“量子阅读,只是借用‘量子’来包装概念,其实是在翻阅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捕捉只言片语,再把这些只言片语描绘一番,编成一套话说出来。”

“这种训练和量子阅读毫无关系,客观地说对孩子的造句能力、结构语言能力有一定帮助,但这种训练任何一个语文老师在教学课堂上都能实现。”司马南直言,这依旧是一个骗局。

各种匪夷所思的培训不断涌现,为什么还总有人赴汤蹈火?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向来不吝惜为各种培训一掷千金。

在专业人士看来,通过一般的培训是无法让一个非超常儿童通过“超常儿童筛查”的,但是,如果,一些机构的真题确实很“真”,结果又会怎样呢?

“国际上公认‘超常儿童’存在,但所占比例极小”,“专家已经明确指出‘超常儿童’是无法用培训的方式获得的”,“大多数孩子即使参加了培训,最终无缘被选入‘超常儿童’……”与之相悖的是,一时间,“神童”似乎多了起来。家长的这种感觉也并非毫无依据。

在北京,30年前,大概只有北京八中有专门针对超常儿童的实验班;10年前,北京仅有两所学校进行超常儿童实验。之后,北京的超常儿童实验班逐渐增多了,2005年育才学校有了超常儿童实验班,紧接着清华附中有了“创新班”,人大附中也有了“早培班”。

除了这些得到公认和被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以外,这两年不少学校也悄悄有了“小五班”(小学五年级直接升中学的班级)。

20世纪初,心理测验兴起以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提出了智商这一概念,人们开始以智商作为定义天才儿童的标准。后来,人们又对用智商来定义“天才”的观点提出异议。认为,定义天才儿童,不应忽视非智力因素。

作为这一学科的研究者,施建农忧心忡忡:遗传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表明,孩子从出生开始,天赋确实存在差异。我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超常”或“超常儿童”的概念,认为这些孩子的非凡表现既有先天的因素,同时也与后天的教育及成长环境分不开。

从中外心理学家对儿童智力普查的结果来看,智力超常儿童占同龄儿童的比例一般为1%至3%,少之又少。

以北京为例,2013年北京小学阶段入学人数出现“井喷”,超过了17万,按照国际公认的比例,北京每年大概有1700~5100名超常儿童进入小学阶段,即至少16.5万的孩子应该都是普通人。

没有任何研究表明,超常儿童在人群中所占比例发生了增多的趋势,但身在家长圈中敏感的父母们自身的感受却有着变化。这两年参加各种“神测”——超常儿童筛查测试的人数却在年年升高。

哈佛大学儿科专家布雷泽尔顿说:“人人都想培养美国最聪慧的孩子,而不是全面调教得最好和心情最舒畅的孩子。”每个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可悲的现实却是,最聪慧往往与心情最舒畅背道而驰,成为追捧“神童”培训热虚高现象的心理起源。

社会上追捧“神童”热,校园中更甚。

2015年9月开学第一天,一个个年轻的身影,一张张新鲜的面孔,校园跳动着青春的节律,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个场景,对于中国科技大学自动化系教授王永来说,一切都那么熟悉、亲切。37年前,这个来自安徽长丰县的少年,怀揣着同样美好的希冀走进了中科大少年班。

微风中,挂在校门前“欢迎新同学”的大幅标语,在王永的视线中,仿佛逐渐褪去了颜色,时光又回到了数年前的那个“科学的春天”……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来它被认为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等观点在会议上重新提出。闭幕式上,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发表了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这一时期后来即被称为“科学的春天”时代。

“那是宁铂和谢彦波的时代。”中科大校友、盛元国际投资公司董事长张树新回忆说,“那时他们在整个国家都是绝对的明星。”

1978年,整个中国的报纸、杂志、电视都在报道宁铂。

据当时的报道,宁铂2岁半时已经能够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6岁开始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8岁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几乎一夜之间,这个戴眼镜的神奇少年为整个国家所熟知。

受宁铂影响最深的是当时的孩子们。这个超乎寻常的“神童”刺激了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促使他们向自己的孩子施加压力。相当多的孩子因此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多么平凡无奇。一些受到激励的孩子效仿宁铂,开始超前学习并跳级,另一些孩子则倍感压力。

“当时父亲拿着报纸,对我说,‘看看人家宁铂,再看看你!’我立刻觉得,如果宁铂愿意做他的儿子的话,父亲一定会把我像垃圾一样丢掉。”多年以后,毕业于北大物理系的习路平仍然无法忘记当年的挫败感。

类似事例绝非个别。宁铂在1980年代早期的影响力是如此之高,以至20多年后,有人把他与张华、朱伯儒并列为当年的“时代人物”。

一切都源自那封信。1977年,宁铂父亲的好友、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致信当时兼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举荐这位江西赣州八中的学生——宁铂。其时,中国百废待兴,举贤正是要务。当年11月3日,方毅副总理批示当时为中科院下属单位的中国科技大学:“如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

中国科技大学派人到赣州考察宁铂,准备进行“破格”的教育,接着又为此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少年班。

当时聪慧的孩子并非只有宁铂一个。“在赣州八中,当时就有许晋、潘辛菱和陈英3人与他不相上下。”当年的班主任余深贵回忆说。在中科大特别组织的考试中,排名第一的是许晋,宁铂考了第二名。

不过,这并没有阻止宁铂被公众看成是“神童中的神童”。从举荐信发出的那一刻起,命运就注定无法逆转。1978年3月,宁铂和谢彦波由此来到了中国科技大学。而其后25年中,宁铂不断想要离开,却始终没有成功。

整个国家对科学的热忱,使得对宁铂的各种赞美也达到了最高峰。

1978年春天的一个早上,后来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的张亚勤在《光明日报》上读到一篇报告文学。看完之后他激动了整整一天,然后又整晚没有睡觉。这是他第一次知道“神童”宁铂的故事。几天之后,张亚勤跳了级。6个月后,他也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

这一年最吸引读者的新闻是,13岁的宁铂与方毅副总理下了两盘围棋并获全胜。报刊上发表了宁铂在中科大校园葡萄架下读书的照片,这个葡萄架很快就成了新生和外来客必须参观的地方。在纪录片里,宁铂率少年班同学仰望夜空、为同伴们指点星象的镜头,留在了很多人的记忆中。

人们对宁铂的兴趣之浓厚,已使报纸的传播能力不能匹配,他的故事甚至成了手抄本的题材。

在这一年,就读于安徽省庐江中学的干政看到了这些手抄本中的一份。在考入少年班之后,干政告诉老师,他是受宁铂的影响才来到这里的。他记得那份手抄本被太多的人传阅,纸张又破又旧,边缘卷了起来。

同样,谢彦波也被“选中”了。“宣传宁铂是因为他最有名,”当年的少年班一位校友说,“宣传谢彦波则是因为他年龄最小。”

同类推荐
  • 我弥留之际

    我弥留之际

    此版本《我弥留之际》为麦家、苏童、阿来、马家辉,四位知名作家指定推荐版本,茅盾文学奖得主、作家苏童作序深度解读。 《我弥留之际》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福克纳的成名之作,小说由五十九节内心独白构成,多视角讲述美国南方农民本德伦为遵守对妻子的承诺,率全家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的“苦难历程”,尽管这个家庭有种种愚蠢、自私、野蛮的表现,但还是为了尊重亲人感情,克服了巨大的困难与阻碍,完成了承诺。小说展现了福克纳高超的创作技巧,为他带来国际性声誉,被誉为“20世纪美国长篇小说最出色的开篇”。
  • 一九八七年的情诗

    一九八七年的情诗

    邢庆杰著的《一九八七年的情诗》这个中篇有关“我”、奚晓娟和麦红月之间爱怨纠葛及生命际遇的书写,比较全面而充分地完成了对于1980年代青年人情感、心理及命运的集中展现。“1987年”作为一段爱情故事发生的特定年份,“情诗”作为那个年代表达爱意的普遍流行的浪漫方式,一下子就引领我们进入那个物质贫困但精神富有的激情岁月。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表现在情感即心理活动的里里外外。奚晓娟以青春、时尚的气质引发了“我”对她的圣徒般的爱恋,麦红月以其显赫的家庭和丰厚的物质诱惑了“我”对她的降服。前者是精神皈依的对象,后者是物质依恋的媒介。她们对“我”这个农村人的诱惑也都是实实在在的,而“我”被置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中,命运之于“我”的选择其实本来就不多,且非常狭隘。
  • 泉兰街情事

    泉兰街情事

    爱一个人,是藏不住的。那“海坛子”热切而痛苦的目光很快被四叔捕获了,四叔的心好像被人剜去了一块似的,自己珍爱的宝贝被人惦记着,那种感觉,就像母鸡在面对老鹰袭击孩子时,翅膀张开,脖子上的毛都竖起来。作为家中唯一的壮男,四叔觉得保护家人,是他的责任。这天,风有点静下来,正是网鱼的好时候。四叔带着我哥哥到滩涂上网鱼,就是用一根根竹竿把一条长网撑开来,竹竿插在滩涂上,落潮后,再去把来不及逃出去的鱼拣回来。没想那个喜欢二婶的“海坛子”趁着风静,把船掉了头,不小心就把四叔张的网撞破了,四叔要他赔,大概是没有谈妥,四叔把他的船锚给扛了回来。二婶知道后,对四叔说,船无锚人无命,快还回去吧!四叔把头扭向一边,倔犟地说:他活该!
  • 角儿

    角儿

    这套四本影视原创小说自选集,包括了我的九部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小说。影视作品注重的是故事性,有了一定的故事,再加上其文学性,也就是鲜活的人物和文学的命题,自然会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也就是说,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离不开文学的支持。影视制片人经过十几年来的生产制作经验,已经意识到剧本在一部戏中的重要性。另外我的创作主张是,一定要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当代性。作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的读者接受,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试想,任何一部文学名著,不论中外,都是首先有较强的可读性以后,才一代代地流传下来,然后才是不朽。假设一部作品的出版,只有一小部分人在看,又怎么能流传下来呢?难以流传下来的作品,又何谈名著呢?
  • 酒鬼刘三

    酒鬼刘三

    无为,原名赵亮。甘肃平凉人,定居广西北海。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周家情事》。广西作家协会会员!
热门推荐
  • 以乐为医:澜音

    以乐为医:澜音

    当兽人的血脉冲破人性桎梏,理性被杀戮掩埋。乐医,就成了这个世界唯一的救赎。云澜,地球音乐新秀一枚,重生为废柴女,生活戏剧的如同闹剧,被退学,被悔婚,被慈善,最后还生生的被炮灰……几载蛰伏,一日冲天。以音为医,以乐为杀!
  • 神级庖厨都市修行录

    神级庖厨都市修行录

    俗套的开始,身份富二代,宅男,偶得美食上门服务系统,本以为可以走上另一个人生巅峰,美女警花,网红女主播,当红女明星,青梅竹马大美女,霸道女总裁,古代美女厨娘,可惜竟然不后宫,你说主角怎么想的?他想可惜作者给他的人设是一个只能活到25岁的23岁富二代,总裁老妈支持他娶众美女,究竟是为可延续香火还是为了儿子的幸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若仙凡

    我若仙凡

    这是关于一个少年求道,仙凡皆在一念之间。我若涅凡,道巅世间不可有动乱,仙道无涯斩凡身。我若成仙,只为轮回之中渡己身,凡尘之上无须有仙
  • 超神佣兵系统

    超神佣兵系统

    新书:无限战争系统,喜欢战斗的同学可以看一下。睁开眼,看见了近在咫尺的枪口,那抛洒在天空的鲜血,这一切都在改变着林东的世界观。本来以为自己会在这种残酷环境中苦苦挣扎的林东突然发现自己被神秘的佣兵系统附身。一个普通军迷,召唤属于自己的佣兵团,试看他能够在残酷的佣兵世界达到怎样的高度,揭开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 大明乌纱

    大明乌纱

    大明万历年间,党争迭起、贪腐成风的环境下,张问运筹帷幄、不择手段的权力屠戮之路!一个普通青年张问,因为青梅竹马的表妹小绾之死,决意投身仕途。其时朝中有重视清誉、敢于直言的东林党,有代表江浙一带大财阀利益的浙党,后来又有以魏忠贤、客氏为首的阉党。皇帝怠政,叛乱四起,边关告急,国运风雨飘摇。大明帝国,如一张大网,上至皇帝,下至贩夫走卒,又有造反者、外族窥伺者,彼此利益勾连,你争我夺。在这张网中,权谋布局,牵一而动全身,无人能免,尔虞我诈,精彩纷呈。张问从一个小县城上虞县起步,经历盐政风波、辽东战事等一系列严峻考验,逐渐成长为新皇重臣。他凭借过人的谋略和胆识,励精图治,力挽狂澜。
  • 小富即安

    小富即安

    女儿当自强,想我堂堂农业大学的学生,只要有土地,什么赚不来。只要夫妻齐心,踏踏实实地过日子不也挺好。种田织布,没事干搞搞小发明,看小日子流水般从手上经过,平淡而幸福的白头偕老!
  • 心不厌久逢之宴

    心不厌久逢之宴

    明知悲剧结尾,但总想一试。(你们可能在别的网站上看见过,请放心是同一个作者,毋庸置疑。)
  • 心理学的帮助:人人受益的心理策略

    心理学的帮助:人人受益的心理策略

    从理论上讲,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和排解心理障碍。面对“心病”,关键是你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本书从性格、识人、管理、说话、办事、销售、做人、两性等多角度介绍了心理学知识,指出了人们的心理和生活困惑,阐述了现代人常见的不良心理、心理障碍的防治策略,实在是一本难得的心理学自助好书。
  • 我住在乌托邦

    我住在乌托邦

    21世纪后期,整个世界在人类的眼中都只是数据,大部分人在大脑中都植入了程序芯片,靠着电子脏器拥有着绵长的寿命,而这个社会则是由一款叫做“Perfectworld”的系统管理。生命对于每个人而言似乎只是变动的数字,程序芯片连接着系统管理终端,世界一切可见,科技让社会更加美好。这里是乌托邦,人与机器和谐生活的完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