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0400000002

第2章 中国民间演艺概述(1)

§§§第一节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民间演艺即来自民间的表演艺术形式,大致包括音乐、舞蹈、杂技、曲艺、戏曲等。我国表演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演变有其漫长的历史过程。

音乐的音,指有一定音高、和谐悦耳的声音,即乐音。《乐记》中说:“声成文,谓之音。”意思是把乐音组织连缀起来,就是音乐。关于音乐的起源,英国着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音是在语言产生之前便具有的。在原始社会里,先民们已经发现,鸟类的鸣声已具有乐音或节奏的因素。原始部落中有些民族的歌就是模仿各种鸟类的鸣叫声,动人的啁啾,起伏的旋律感,逐步创作出动听的民歌传唱百世。

我国古文献中有“女娲作笙簧”通乐音的记载,说是六七千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就能造笙这种乐器,利用音乐来沟通男女情感,促进人类繁衍了。

《吕氏春秋·仲夏纪》中说:“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阕,意为终曲;八阕,即《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等八首歌曲。意思是,古时葛天氏部落祭祀时,有三个人操着牛尾,手舞足蹈,口唱颂歌,赞颂祖先、部落图腾,祈祷草木茂盛、五谷丰登,感谢天地赐予,禽兽繁衍增殖。是原始游牧部落祭祀的乐舞。

西汉戴圣《礼记·郊特牲》中记述远古氏族伊耆氏十二月的八蜡之一“祭坊”歌词唱道:“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从中可以看出伊耆氏已以农业为主。

到了周代,宫廷制定了严格的礼乐制度,对用于郊社(祭祀天地)、宗庙(祭祀祖先)、宫廷礼仪(朝会、燕飨、宾客等)、射乡(统治阶级宴享士庶代表人物)以及军事大典等仪式及所用曲目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并把这种音乐称为雅乐,而把民间流行音乐称为俗乐。

《诗经》是我国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全书305篇,分为国风、雅、颂三部分。风基本上是北方各地的民歌,有“十五国风”之称。雅、颂很多是周代的雅乐曲目。周颂中的《清庙》、《雍》等篇用于天子亲自主持的郊、庙活动;据朱熹分析,大雅是“会朝之乐”,小雅中的《鹿鸣》、《鱼丽》、《南陔》是天子、卿大夫用于宴享礼仪的音乐。国风中周南、召南的《关雎》、《采》、《采蘩》等,本是民间乡乐,在宫廷中被用为房中乐,也用于宫廷中低于大飨一级的宴享活动。周代郊、庙、燕、射之乐,本来没有统一名称,到春秋、战国时才被称为雅乐。并且把雅乐视为音乐的最高典范。

《史记·孔子世家》说: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更说明这些作品,在春秋时期都是可以用琴、瑟之类乐器伴奏歌唱的。由于缺乏科学的记谱手段,使其音乐逐渐失传,后来只剩下歌词了。尽管如此,杨荫浏在其所着《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分析“风”和“雅”的歌词,认为其有各种不同的曲式,比如一个曲调的重复,一个曲调的后边用副歌作尾声,一个曲调的前边用副歌作引子,一个曲调重复中作换头的变化,两个曲调各自重复连接在一起,两个曲调有规则地交织,两个曲调无规则地交织,一个曲调多次重复且前有引子、后有尾声等等。

孔子是大约二千五百年前春秋时期人,《史记·孔子世家》称《诗经》为孔子编纂(亦说为周代乐工编纂),足见孔子是位大音乐家,他曾正式习琴,在悲哀与欢乐的时候都抚琴自慰,并传授弟子。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通六艺者达七十二人。孔子之所教的诗、书、礼、乐、艺、射六艺,其中“礼”是理天地阴阳的秩序,“乐”是取得谐调。也就是说,在他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并力图以音乐来提高人的道德情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雅乐的正统、刻板使其逐渐僵化,而反映民间生活和劳动人民情感的民间音乐却生动、活泼,影响日渐扩大。为此,统治阶级及其卫道士便把民间音乐斥为毁乱雅乐的淫词滥调,更把郑、卫一带的民间音乐斥为亡国之音。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民间音乐的的传播和发展。除上述《诗经》中的国风外,后世《楚辞》、汉乐府、唐曲子,直至明清小曲等,它们或者源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民歌,或者本身就是民歌。至今流传在我国各地的山歌、小调、长调、信天游、爬山调、茶歌、花儿,以及各地的民间器乐,就是宝贵的民间音乐遗产。

§§§第二节舞蹈的起源与发展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随着人类生产劳动而产生的。动作和节奏与劳动是密切相关的,不管哪一种劳动,人的手脚总是要活动的,手用以拍打,脚用以踩踏,在某种动作连续重复过程中,就产生有规律的节奏,再伴以呼喊或打击石块、木棍,最原始的舞蹈就出现了。

在人类原始部落里,舞蹈具有全社会性,在他们组织散漫和生活不安定的状况下,需要有一种社会感应力使他们团结在一起,舞蹈就是产生这种感应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不论是狩猎还是战争,都是整个部落一起行动,所以原始舞蹈总是集体性的。部落为了有个共同标志,这就出现了图腾。图腾不仅作为部落区别的标志,同时亦是一种最原始的宗教信仰。每逢祷告或庆贺,都对着图腾跳舞,这叫图腾舞蹈。图腾舞蹈在世界各地原始民族中都曾存在。北美洲印第安部落跳野牛舞,他们迷信野牛和自己部族有血缘关系,跳这种舞野牛就会出现并让他们猎取。澳洲土人跳他们的图腾舞蛇舞时,舞者纹脸纹身,作为对自己部落祖先的纪念。

原始社会解体,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图腾崇拜开始和巫术迷信相结合。因而就产生了巫舞。图腾崇拜和巫术虽然都是原始宗教信仰,但两者性质不同,活动形式也不相同。图腾是原始人类崇拜的偶像,而巫师则是作为人与神之间的桥梁;图腾舞蹈是社会性的集体舞蹈,而巫舞则是巫师的表演。从舞蹈发展的角度上看,巫舞比原始的图腾舞蹈前进了一大步,它从比较粗糙的集体舞蹈转向专业的、个人的舞蹈表演,而且还表演神话中的人物和故事。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巫舞十分盛行,规模宏大,形式和内容都相当丰富。

奴隶社会末期,巫舞逐渐向娱君娱神的方向发展。男巫已开始改为女巫。从此巫就失去了原来受崇拜的地位。到了封建社会,宫廷舞蹈大规模发展,不过诗歌、音乐、舞蹈三样是结合在一起的,称作乐或乐舞。《周礼·春官》把当时重要的宫廷乐舞分为两类:一是祭祖性质的重要场合的六乐,二是重要性仅次于六乐、用于宴饮助兴、以舞具为名的六种小舞。六乐又分文舞和武舞。文舞左手执夏代已有的管乐器(音“月”),右手执锦鸡尾羽制成的舞具翟,有黄帝之乐云门,有帝尧之乐咸池,有帝舜之乐韶(音“肖”),有夏禹之乐大夏(即夏)。六乐中的武舞,左手执干(盾),右手执戚(斧),有传为商汤之乐的大和周初的大武。小舞有(音“副”)舞、羽舞、皇舞、旄(音“毛”)舞、干舞、人舞。汉魏和隋唐时代,是宫廷舞蹈发展的两个高峰。宫廷内设有专门管理收集乐舞的乐府、太常寺、教坊等机构,训练和培养宫廷乐舞演员和乐员。唐玄宗和南唐李后主等皇帝还亲自参加编制乐舞。

民间舞蹈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它是一条永远不会枯竭的舞蹈源泉。只有民间舞蹈才是舞蹈发展的主流。历代统治者都懂得向民间舞蹈吸取营养,但他们又千方百计去禁止民间舞蹈的活动。民间舞蹈源远流长,它并不因为被禁止而停止发展,也不因为被宫廷吸收而改变其固有的乡土特色,它始终是以绚丽多姿的风貌在民间广泛流传。

民间舞蹈是在民间形成并流行于民间的舞蹈艺术,多是诗歌、音乐、舞蹈三者紧密结合。汉族的有秧歌、花灯、采茶、花鼓等。有的小型歌舞如旱船、竹马、花车、霸王鞭等,常是秧歌、社火歌舞的组成部分。此外有风俗性舞蹈,如打春牛、伴嫁舞等;民间宗教信仰舞蹈如师公舞、太平鼓(亦称扇鼓舞)等。少数民族舞蹈主要有:满族的萨满舞,蒙古族的安代舞,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赛乃姆等,藏族的囊玛、堆谢、锅庄等,朝鲜族的农乐舞,瑶族的长鼓舞,台湾雅美人杵舞、发舞等。

民间还有许多没有歌唱而纯用乐器伴奏的舞蹈,如汉族的狮子舞、龙灯舞,苗族、侗族的芦笙舞,傣族的象脚鼓舞,景颇族的刀舞等,虽然没有故事情节,但都具有轻快、活泼、健美的舞姿,和富有特色的音乐伴奏,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某种情绪。

§§§第三节杂技的起源与发展

杂技在旧时被称作耍把戏。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组织演出团到国外表演,周恩来总理在进行审查时,给表演团命名为中国杂技团,此后,就有了杂技这一称谓。

同类推荐
  • 天下蜀道

    天下蜀道

    道,蜀道,道载蜀道。缘,广元,缘结广元。谨以此书献给中国蜀道文化联合申请世界遗产工程!
  • 治学严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治学严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风筝

    风筝

    金开诚编著的《风筝》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风筝相关知识。《风筝》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日本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日本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本书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尽可能客观公正地再现日本有文字记载以来日语语言文化与文学发展的整个进程,同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日语语言的特殊文化内涵进行明确、清晰的表述,既有对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宏观分析,又有从民族文化心理、交际习惯等不同侧面对日语文化内涵的具体介绍,旨在帮助学习者从宏观上把握日本语言文化与文学发展脉络及动向,从微观上了解其发展进程中各个时期主要日本语言文化与文学形式以,达到认识日本文学本质的目的。
  • 民间婚俗

    民间婚俗

    婚姻礼俗是男女建立婚姻关系的必要途径。由于结婚是人生最大喜事,关涉到家庭幸福、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有关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哭嫁仅仅是婚俗中的一个插曲。以上简单梳理了哭嫁习俗流变的轨迹,从中可以看出,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婚俗还包含丰富的文化意蕴,充溢着美好的情感以及人们对幸福家庭生活的向往。本书将依照婚礼的程序,展示婚礼中重要环节的风俗画面。
热门推荐
  •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望门娇女

    望门娇女

    她本是相府嫡女,一朝失心,守他身边苦熬数载,终于登上凤位。可等来的却是他的背叛,为了她亲妹妹废她后位,割她舌,断她腿,将她打入冷宫。冷宫内,一条白绫缠绕,她死不瞑目,对天发誓化作厉鬼也要复仇。相府嫡女,重生归来,只为复仇继母恶毒?亲妹伪善?渣男求爱?没关系,统统撕破他们的伪面具。前世龙钰的背叛将她伤的遍体鳞伤,重活一世的她,再也不想与这些男人谈感情,只想离他们远远的,护着自己想护着的人。可是世事难料,那些桃花竟是一个接着一个来。还顺带着买回来了一个功夫长相一等一好的奴隶。不知是幸事还是难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太好”及其他

    “不太好”及其他

    本书是一本冲击力十足的短篇小说集,故事虽然短小,但却非常深刻,堪比鸿篇巨著。这些故事并非花团锦簇、幸福永远、美人救英雄的老一套。安妮塔?瑞博肯会带你走进书中人扭曲阴暗的内心世界……如果你不轻举妄动,有可能她还会把你带回来。但是这些故事必将久久萦绕在你的脑海里。本书是作者送给小说迷最好的礼物,将为读者打开一扇崭新的大门。
  • 扑倒四爷:雍正的穿越小情儿

    扑倒四爷:雍正的穿越小情儿

    艾思思,铁杆四爷党。扑倒四四是生平最大理想。背着笔记本电脑成功穿越四四身边。当小三,当媒婆,甚至撮合胤祥和钮钴禄。但是支持四四的心不变,甚至想要改变十三和四四的命运,只是一切真的能如愿吗?
  • 北齐书

    北齐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只不过是流年

    只不过是流年

    一场误会,让原本相爱的两人形同陌路;待他查明真相她却要和别人步入婚姻的殿堂;这是给他的惩罚吗?
  • 妃常作恶:毒妃不受宠

    妃常作恶:毒妃不受宠

    她,为爱所惑,层层挣扎中,竟将孪生姐妹推下万丈深渊,终于如愿成为她钟爱之人的王妃;她,为爱所伤,浮光幻影中,被钟爱之人在新婚之夜抛弃,终于深陷迷离之境;她,由爱生恨,勾心斗角中,她一步步陷入为她而准备的精心迷局,步步紧逼,步步成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海贼之大圣归来

    重生海贼之大圣归来

    我穿越成了齐天大圣,抢了定海神针,不料却误入海贼世界,来到伟大航路,且看我孙大圣如何力挫七武海,暴打四皇,踏平马林梵多,捣烂虚空王座。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