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1800000001

第1章 泛论《诗经》学(1)

《诗经》是古代传流下来的一个绝好宝贝,它的文学的价值有些顶超越的质素。自晋人以来纯粹欣赏它的文辞的颇多,但由古到今,关于它的议论非常复杂,我们在自己动手研究它以前,且看两千多年中议论它的大体上有多少类,哪些意见可以供我们自己研究时参考?

春秋时人对于诗的观念:“诗三百”中最后的诗所论事有到宋襄公者,在《商颂》;有到陈灵公者,在《陈风》;若“胡为乎株林从夏南”为后人之歌,则这篇诗尤后,几乎过了春秋中期,到后期啦。最早的诗不容易分别出,《周颂》中无韵者大约甚早,但《周颂》断不是全部分早,里边有“自彼成康奄有四方”的话。传说则《时迈》《武》《桓》《赉》诸篇都是武王克商后周文公作(《国语》《左传》),但这样传说,和奚斯作《鲁颂》,正考父作《商颂》,都靠不住;不过《雅》《颂》中总有不少西周的东西,其中也许有几篇很早的罢了。

风一种体裁是很难断定时代的,因为民间歌词可以流传很久,经好多变化,才著竹帛:譬如现在人所写下的歌谣,许多是很长久的物事,只是写下的事在后罢了。《豳风·七月》是一篇封建制度下农民的岁歌,这样传来传去的东西都是最难断定它的源流的。

《风》中一切情诗,有些或可考时代者,无非在语言和称谓的分别之中,但语言之记录或经后人改写(如“吾车既工”之吾改为我,石鼓文可证,吾我两字大有别)。称谓之差别又没有别的同时书可以参映,而亚当夏娃以来的故事和情感,又不是分什么周汉唐来的,所以这些东西的时代岂不太难断定吗?不过《国风》中除豳、南以外所举人名都是春秋时人,大约总是春秋时诗最多,若列国之分,乃反用些殷代周初的名称,如邶鄘卫唐等名,则辞虽甚后,而各国风之自为其风必有甚早的历史了。

约而言之,“诗三百”之时代一部分在西周之下半,一部分在春秋之初期中期。这话至少目前可以如此假定。那么,如果春秋时遗文尚多可见者,则这些事不难考定,可惜记春秋时书只有《国语》一部宝贝,而这个宝贝不幸又到汉末为人割裂成两部书,添了许多有意作伪的东西,以致我们现在不得随便使用。但我们现在若求知《诗》在春秋时的作用,还不能不靠这部书,只是在用它的材料时要留心罢了。

我想,有这样一个标准可以供我们引《左传》《国语》中论《诗》材料之用:凡《左传》《国语》和《毛义》相合者,置之,怕得是他们中间有狼狈作用,是西汉末治古文学者所加所改的;凡《左传》《国语》和《毛义》不合者便是很有价值的材料,因为这显然不是治古文学者所加,而是幸免于被人改削的旧材料。

我们读古书之难,难在真假混着,真书中有假材料,例如《史记》;假书中有真材料,例如《周礼》;真书中有假面目,例如《左传》《国语》;假书中有真面目,例如东晋伪《古文尚书》。正若世事之难,难在好人坏人非常难分,“泾以渭浊”,论世读书从此麻烦。

言归正传,拿着《左传》《国语》的材料求《诗》在春秋时之用,现在未作此工夫不能预断有几多结果,但凭一时记忆所及,《左传》中引《诗》之用已和《论语》中《诗》之用不两样了。一、《诗》是列国士大夫所习,以成辞令之有文;二、《诗》是所谓“君子”所修养,以为知人论世议政述风之资。

说到《诗》和孔丘的关系,第一便要问“孔丘究竟删诗不?”说删诗最明白者是《史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这话和《论语》本身显然不合。“诗三百”一辞,《论语》中数见,则此词在当时已经是现成名词了。如果删诗三千以为三百是孔子的事,孔子不便把这个名词用得这么现成。且看《论语》所引诗和今所见只有小异。不会当时有三千之多,遑有删诗之说,《论语》、孟、荀书中俱不见,若孔子删诗的话,郑卫桑间如何还能在其中?所以太史公此言,当是汉儒造作之论。

现在把《论语》中论《诗》引《诗》的话抄在下面。

《学而》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为政》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泰伯》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子罕》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先进》

南客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子路》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卫灵公》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季氏》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诚不以富,亦祗以异,”其斯之谓与?(此处朱注所校定之错简)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阳货》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从此文我们可以归纳出下列几层意思:

第一,以《诗》学为修养之用;

第二,以《诗》学为言辞之用;

第三,以《诗》学为从政之用,以《诗》学为识人论世之印证;

第四,由《诗》引兴,别成会悟;

第五,对《诗》有道德化的要求,故既曰“思无邪”,又曰“放郑声”;

第六,孔子于乐颇有相当的制作,于《诗》虽曰放郑声,郑声却在“三百篇”中。

以《诗三百》为修养,为辞令,是孔子对于诗的观念。大约孔子前若干年,《诗三百》已经从各方集合在一起,成当时一般的教育。孔子曾编过里面的《雅》《颂》(不知专指乐或并指文,亦不知今见《雅》《颂》之次序有无孔子动手处),却不曾达到《诗三百》中放郑声的要求。

西汉《诗》学

从孟子起,《诗经》超过了孔子的“小学教育”而入儒家的政治哲学。孟子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简直是汉初年儒者的话了。孟子论《诗》甚泰甚侈,全不是学《诗》以为言,以为兴,又比附上些历史事件,并不合实在,如“戎狄是膺,荆舒是惩”附合到周公身上。这种风气战国汉初人极多,《三百篇诗》作者找出了好多人来,如周公、奚斯、正考父等,今可于《吕览》《礼记》《汉经说遗》文中求之。于是一部绝美的文学书成了一部庞大的伦理学。

汉初《诗》分三家,《鲁诗》自鲁申公,《齐诗》自齐辕固生,《韩诗》自燕太傅韩婴,而《鲁诗》《齐诗》尤为显学。

《鲁诗》要义有所谓四始者,太史公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又以《关雎》《鹿鸣》都为刺诗,太史公曰:“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仁义凌迟,《鹿鸣》刺焉。”其后竟以“三百篇”当谏书。这虽于解《诗》上甚荒谬,然可使《诗经》因此不佚。

《齐诗》《韩诗》在释经上恐没有大异于《鲁诗》处,三家之异当在引经文以释政治伦理。齐学宗旨本异鲁学,甚杂五行,故《齐诗》有五际之论。《韩诗》大约去泰去甚,而于经文颇有确见,如《殷武》之指宋襄公,即宋代人依《史记》从《韩诗》,以恢复之者。今以近人所辑齐鲁韩各家说看去,大约齐多侈言,韩能收敛,鲁介二者之间,然皆是与伏生书、《公羊春秋》相印证,以造成汉博士之政治哲学者。

《毛诗》

《毛诗》起于西汉晚年,通达于王莽,盛行于东汉,成就于郑笺,从此三家衰微,毛遂为《诗》学之专宗。

毛之所以战胜三家者,原因甚多,不尽由于宫廷之偏好和政治之力量去培植它。

第一,申公、辕固生虽行品为开代宗师,然总是政治的哲学太重,解《诗》义未必尽惬人心,而三家博士随时抑扬,一切非常异义可怪之论必甚多,虽可动听一时,久远未免为人所厌。而《齐诗》杂五行,作侈论,恐怕有识解者更不信它。则汉末出了一个比较上算是去泰去甚的《诗》学,解《诗》义多,作空谈少,也许是一个“应运而生”者。

第二,一套古文经出来,《周礼》《左氏》动荡一时,造来和它们互相发明的《毛诗》,更可借古文学一般的势力去伸张。凡为《左传》文词所动《周官》系统所吸者,不由不在《诗》学上信毛舍三家。

第三,东汉大儒舍家学而就通学,三家之孤陋寡闻,更诚然敌不过刘子骏天才的制作,王莽百多个博士的搜罗;子是三家之分三家,不能归一处,便给东京通学一个爱好《毛诗》的机会。郑康成礼学压倒一时,于《诗》取毛,以他的礼学润色之,《毛诗》便借了郑氏之系统经学而造成根据,经魏晋六朝直到唐代,成了唯一的《诗》学了。

同类推荐
  • 一花一世界:我的教育情缘

    一花一世界:我的教育情缘

    本书记录着作者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以及和学生高山流水般的情谊。在她的心中,教育无小事,她把每一个孩子都看作是一个世界,细心的雕琢,耐心的呵护。
  •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甲申岁末,山西作家组团赴韩国作一周游访。作家们平日或有闲暇,不乏聚会,难得有十数同志如此多日朝夕相处,结伴共同休闲。男士离家,群雄麇集;长夜漫漫,旅途遥遥;口欲耳欲驱使,不约而有同好。故卧榻两侧、车辆上下,人人献艺,各各卖弄本事。说故事、讲笑话,侃黄色段子、来文字游戏,竟成旅途一大节目。韩国风景秀丽,所谓赏心悦目;而有“说部”相伴,同行诸君益发乐甚。
  • 刘亚洲文集

    刘亚洲文集

    《刘亚洲文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新书一套9卷,是作者空军上将、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历时30年磨砺,首度集结作品出版,由他本人亲自遴选修订,力求将经典作品完整呈现给读者,作品覆盖多元向度,横跨政治、军事、历史、经济、科学、生动百科。全套书以全球视野开展宏大叙事,题材多样,内涵深远,文采恣意,囊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剧本、文论等多种题材,全书共有九卷本,套装出售,让读者一次看个够。
  • 辛弃疾文集3

    辛弃疾文集3

    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
  • 蒋勋说红楼梦(套装共8册)

    蒋勋说红楼梦(套装共8册)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热门推荐
  • HP同人之奥利维亚

    HP同人之奥利维亚

    HP同人,cp哈利女主拉文克劳,不加入三人组文中关于沙菲克家族的描述均为私设
  • 圣武帝尊

    圣武帝尊

    一只手臂化为木头让穆青山从天才的光环中跌落以后饱受屈辱,心怀登天之志又如何施展?而在他掌握了双相人的修炼功法之后,终于得以一雪前耻,走上了新的修炼之路。自己木化的秘密也逐渐被揭开。开天才少年的跌宕起伏修炼史。
  • 只为红颜不做妃

    只为红颜不做妃

    是宿命的悲,轮回的痛,还是被注定的没有结果的爱情。燕王朱棣,一个野心勃勃的男人,战功赫赫,杀人无数。他妻妾成群,身边从来不缺女人,然而一生执念的守护,却是那个一瞥惊鸿的女子,初见时她身披嫁纱匆匆逃亡。徐童潇,一个满腹心计的女子,武功高强,害人不浅。她烂桃不断,身边从来不缺男人,然而一场情感的赌注,却是那个一见倾心的男子,初见时他身骑白马凛凛威风。一个人,一座城,一生心疼,那么死,是解脱,还是更深的伤痛?险死还生,七年磨剑,义女之身,翩然还家,熊熊复仇之火一点点湮灭,却涉及当年阴谋的人一个个找上门来,任务一次次触及她的底线。原本以为离开蓝家就自由自在,原本以为嫁进王府就尘埃落定,原本以为移居北平就远离喧嚣,却奈何,每一个平静的结束,都是另一个风波的开始……她说:这辈子,夫妻情分已尽,只为红颜不做妃。他说:承蒙苍天不弃,你在身边便好。
  • 生·纸条

    生·纸条

    我躲在一个温暖的暗处,等待一个和我有密切关系的人夜里九点了,副科长还没有回来,王巧儿挺着大肚子在院子里来来回回张望,外面的寒气把她朝屋里逼她有八个月身孕了,肚子鼓成一个圆气球我躲在她肚子里,和她一起等待我爸爸。副科长随即就回来了你怎么又到外面?这么冷的天!副科长责怪着王巧儿,催她快进屋简直无法忍受了,简直无法忍受了!副科长进屋后连声抱怨一个晚上,我连吃了三场酒席一家孩子过十岁生日,一家老妈过六十岁生日,还有一家乔迁上梁一家送五百块礼钱,一个晚上,花掉我半个月工资!副科长专门骂到一个叫李保卫的人。
  • 竹轩暮雪

    竹轩暮雪

    雪落已有千万年,冰封的大门即将开启,来自未来的古老的未来所有人努力改变命运却走向既定的未来......"对不起,我们又错过了。""没关系那就再等一万年......"
  • 狐妃倾城乱君心

    狐妃倾城乱君心

    她,冷亦雪,原是21世纪替身演员,在一场意外之中,穿越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狐狸身上,却不曾想到竟然妖族尊贵的公主——梓亦黎雪身上;他,是北冥王朝的摄政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没有人可以左右他的决定,杀人于无麻,是所有人心目中的英雄也是非常惧怕的人。当她遇见他,就如同火遇上冰。某日...“王爷,冷公子来了。”坐在上方的北冥轩听到后,微微抬头。“那个冷公子?”“就是王妃娘娘的义兄。”听到这句话,某人再也忍不住了,直接起身朝着外面走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情深似璟,郁少请止步

    情深似璟,郁少请止步

    她叫蓝璟,妙龄的绘画老师,才华横溢,浪漫天真。他是年轻有为的企业总裁,雷厉风行,不苟言笑。没有交界线的两个人,意外偶遇,自此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遇见他,不知道是她的幸运还是不幸。她似锦年华都用来爱他。他默默无言的守护着她。追逐着遥不可及的爱情,倾尽所有只想听到一句“我爱你”那场初遇,让男人对她有着言不由衷的想法。事情往往和初衷有所不同。爱与不爱,往往都是抉择。就算心在滴血,也希望暖暖的爱着……倾城一笑,为君心。漫漫长夜,等君迎。不知君心在何处……留下真心,换真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末修真

    明末修真

    修行千年的燕九,重回地球,却没有回到自己的时代,他的故事开始在明末……
  • 书湖州庄氏史狱

    书湖州庄氏史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被封印的唐史:盛大帝国的朝野死角

    被封印的唐史:盛大帝国的朝野死角

    魏风华长于写史,尤擅唐史,旁征博引,妙笔生花,寥寥数笔即勾勒出恢弘万千的盛大帝国。从历史的细节中追寻真相,抽丝剥茧,为读者铺就一条了解唐代历史的捷径。从金銮密记到大唐远征军,从牛李党争到最后的士族,从段成式的迷宫到撒马尔罕的金桃,魏风华以其独到的视角钩沉猎奇,将其间不为人知的奇闻诡事娓娓道来,全景式呈现这幅隐秘而盛大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