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1800000018

第18章 诗部类说(2)

二、周人自以为承夏之统者,在《诗》则曰:“我求懿德,肆于时夏”,“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在《书》则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说详拙著《新获卜辞写本后记》,跋见《安阳发掘报告》第二期三八四一五页〔文中印刷错误极多)。

然则周室王朝之诗,自地理的及文化的统系言之,固宜曰夏声,朝代虽有废兴,而方域之名称不改。犹之《诗经》中邶鄘本非周之侯封,桧魏亦皆故国之名号,时移世异,音乐之源流依故国而不改。音乐本以地理为例,自古及今皆然者,《诗》之有《大雅》《小雅》正犹其有《周南》《召南》。所谓“以雅以南”,可如此观,此外无他胜谊也。

颂之训为容,其诗为舞诗,阮元说至不可易。详拙著《周颂说》,今不复述。

如上所解,则全部《诗经》之部类皆以地理为别,虽《颂》为舞诗,《雅》证王朝之政,亦皆以方土国家为部类者。有一现象颇不可忽略者,即除《周诗》以外,一国无两种之诗。鲁宋有《颂》,乃无《风》,其实鲁之必有《颂》外之诗,盖无可疑。即就《周诗》论,豳王异地,雅南异统,雅为夏声,乃中国之音,南为南方,乃南国之诗。当时江淮上之周人殖民地中两种音乐并用,故可曰“以雅以南”。今试为此四名各作一界说如下:

《大雅》《小雅》 夏声

《周南》《召南》 南音(南之意义详《周颂说》)

王国 东周之民政

豳诗 周本土人戍东方者之诗(说见后)

所谓四方之音

在后来所谓国风之杂乱一大堆中,颇有几个地理的头绪可寻。《吕氏春秋·音初》篇为四方之音各造一段半神话的来源,这样神话固不可当作信史看,然其分别四方之音,可据之以见战国时犹深知各方之声音异派。且此地所论四方恰和所谓国风中系统有若干符合,现在引《吕子》本文,加以比核。

甲、南音

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侯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侯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

以“侯人兮”起兴之诗,今不见于二《南》,然战国末人,必犹及知二《南》为南方之音,与北风对待,才可有这样的南音原始说。二《南》之为南音,许是由南国俗乐所出,周殖民于南国者不免用了他们的俗乐,也许战国时南方各音由二《南》一流之声乐出,《吕览》乃由当时情事推得反转了,但这话是无法证明的。

乙、北音

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谥谥,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返。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

以“燕燕于飞”(即燕燕往飞)起兴之诗,今犹在《邶》《鄘》《卫》中(凡以一调起兴为新词者,新词与旧调应同在一声范域之中,否则势不可歌。起兴为诗,当即填词之初步,特填词法严,起兴自由耳)。是《诗》之《邶》《鄘》《卫》为北音。又《说苑·修文篇》“纣为北鄙之声,其亡也忽焉”,《卫》正是故殷朝歌。至于《邶》《鄘》所在,说者不一。

丙、西音

周昭王亲将征荆,辛余靡长且多力,为王右。还反涉汉,梁败,王及蔡公据汉中,辛余靡振土北济,又反振蔡公。周公乃侯之西河,实为长公(周公旦如何可及昭王时,此后人半神话)。殷整甲徙宅西河,犹思故处,实始作为西音。长公继是音以处西山,秦缪公取风焉,实始作为秦音。

然则《秦风》即是西音,不知李斯所谓“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者,即《秦风》之乐否?《唐风》在文词上看来和《秦风》近,和《郑》《王》《陈》《卫》迥异,或也在西音范围之内。

丁、东音

夏后氏孔甲田于东阳山,天大风,晦盲,孔甲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或曰:“后来,是良日也,之子是必大吉。”或曰:“不胜者,之子是必有殃。”乃取其子以归曰:“以为余字,谁敢殃之?”子长成人,幕动坼橑斫斩其足,遂为守门者。孔甲曰:“呜呼,有疾,命矣夫!”乃作为《破斧》之歌,实始为东音。

今以《破斧》起兴论周公之诗在《豳风》。疑《豳风》为周公向东殖民以后,鲁之统治阶级用周旧词,采奄方土乐之诗(此说已在《周颂说》中论及)。

从上文看,那些神话固不可靠,然可见邶南豳秦方土不同,音声亦异,战国人固知其为异源。

戊、郑声

《论语》言放郑声,可见当时郑声流行的势力。李斯《上秦王书》:“郑卫桑间……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缶而就郑卫。”不知郑是由卫出否?秦始皇时郑声势力尚如此大,刘季称帝,“朔风变于楚”,上好下甚,或者郑声由此而微。至于哀帝之放郑声,恐怕已经不是战国的郑声了。

己、其他

齐人好宗教(看《汉书·郊祀志》),作侈言(看《史记·孟子驺子列传》),能论政(看管晏诸书),“泱泱乎大国”,且齐以重乐名。然《诗·风》所存齐诗不多,若干情诗以外,即是桓姜事者,恐此不足代表齐诗。

《周南》《召南》

《周南》《召南》都是南国的诗,并没有岐周的诗。

南国者,自河而南,至于江汉之域,在西周下一半文化非常的高,周室在那里建设了好多国。在周邦之内者曰周南,在周畿外之诸侯统于方伯者曰召南。南国称召,以召伯虎之故。召伯虎是厉王时方伯,共和行政时之大臣,庇护宣王而立之之人,曾有一番轰轰烈烈的功业,“日辟国百里”。这一带地方虽是周室殖民地,但以地方富庶之故,又当西周声教最盛时,竟成了文化中心点,宗周的诸侯,每在南国受封邑。其地的人文很优美,直到后来为荆蛮残灭之后,还保存些有学有文的风气。

孔子称“南人有言”,又在陈蔡楚一带地遇到些有思想而悲观的人,《中庸》上亦记载“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而君子居之”。这些南国负荷宗周时代文化之最高点,本来那时候崤函以西的周疆是不及崤函以东大的(宣王时周室还很盛,然渭北已是狁出没地,而渭南的人,与散地为邻者当不远于镐京,已称王了。不知在汉中有没有疆土,在巴蜀当然是没有的。若关东则北有河东,南涉江汉南北达二千余里)。

我们尤感觉南国在西周晚年最繁盛,南国的一部本是诸夏之域,新民族(周)到了旧文化区域(诸夏)之膏沃千里中(河南江北淮西汉东),更缘边启些新土宇(如大、小《雅》所记拓土南服),自然发生一种卓异的文化,所以其地士大夫家庭生活,“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周南》《召南》是这一带的诗,《大雅》《小雅》也是这一带的诗,至少也是由这一带传出,其较上层之诗为《雅》,其较下层之诗称《南》。

南国盛于西周之末,故《雅》《南》之诗多数属于夷厉宣幽,南国为荆楚剪灭于鲁桓庄之世,故《雅》《南》之诗不少一部分属于东周之始。已是周室丧乱后“哀以思”之音。

二《南》有和其他《国风》绝然不同的一点:二《南》文采不艳,而颇涉礼乐:男女情诗多有节制(《野有死麕》一篇除外),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义”者,只在二《南》里适用,其他《国风》全与体乐无涉(《定之方中》除外),只是些感情的动荡,一往无节制的。

《周南》《召南》是一题,不应分为两事,犹之乎《邶》《鄘》《卫》之不可分,《左传》襄二十九,吴季札观乐于鲁,“为之歌《周南》《召南》”固是不分的。

诗的阶级

以地望之别成乐系之不同,以乐系之不同,成《诗三百》之分类,既如上所说,此外还有类分《诗三百》的标准吗?曰应该尚有几种标准,只是参证的材料遗留到现在的太少了,我们无从说确切的话。

然有一事可指出者,即《颂》,《大雅》,《小雅》,二《南》,其他《国风》,各类中,在施用的场所上颇有一种不整齐的差异。《大雅》一小部分似《颂》,《小雅》一小部分似《大雅》,《国风》一小部分似《小雅》。取其大体而论,则《风》《小雅》《大雅》《颂》各别;核其篇章而观,则《风》(特别是二《南》)与《小雅》有出入,《小雅》与《大雅》有出入,《大雅》与《周颂》有出人,而二《南》与《大雅》,或《小雅》与《周颂》,则全无出入矣。此正所谓“连环式的分配”,图之如下:

今试以所用之处为标,可碍下列之图,但此意仅就大体言,其详未必尽合也。

〔注〕《邶》《鄘》《卫》以下之《国风》中,只《定之方中》一篇类似《小雅),其余皆是民间歌词,与礼乐无涉(王柏删诗即将《定之方中》置于《雅》,以类别论,固可如此观,然不知《雅》乃周室南国之《雅》,非与《邶风》相配者)。

故略其不齐,综其大体,我们可说《风》为民间之乐章,《小雅》为周室大夫士阶级之乐章,《大雅》为朝廷之乐章,《颂》为宗庙之乐章。

诗篇之次序

今见《诗三百》之次叙是绝不可靠的,依四始之义,这次叙应该是不可移的,至少首尾如此。但这是后来的系统哲学将一总集化成一个终始五德论的办法,是不近情理的。不过传经者既以诗之次序为不可移,乃有无数的错误,即如《大雅》内时代可指的若干诗中,因有一篇幽王时的诗在前,乃不得不将以后的诗都算在幽王身上了。这个毛病自宋人起已看出来,不待多所辩证,现在但论《大雅》中几篇时代的错误。

《大雅》的时代有个强固的内证。吉甫是和仲山甫、申伯、甫侯同时的,这可以《崧高》《烝民》为证。《崧高》是吉甫作来美申伯的,其卒章曰:“吉甫作颂,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烝民》是吉甫作来美仲山甫的,其卒章曰:“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而仲山甫是何时人,则《烝民》中又说得清楚:“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史记·齐世家》:

盖太公之卒百有余年(按,年应作岁,传说谓太公卒时百有余岁也),子丁公吕伋立。丁公卒,子乙公得立。乙公卒,子癸公慈母立。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按,哀公以前齐侯谥用殷制,则《檀弓》五世反葬于周之说,未可信也)。哀公时纪侯潜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胡公徙都薄姑,而当周夷王之时。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怨胡公,乃与其党,率营丘人袭杀胡公而自立,是为献公。献公元年,尽逐胡公子,因徙薄姑都治临菑。九年,献公卒,子武公寿立。武公九年,周厉王出奔于彘,十年王室乱,大臣行政,号曰共和。二十四年周宣王初立。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厉公无忌立。厉公暴虐,故胡公子复入齐,齐人欲立之,乃与攻杀厉公,胡公子亦战死。齐人乃立厉公子赤为君,是为文公,而诛杀厉公者七十人。

按,厉王立三十余年,然后出奔彘,次年为共和元年。献公九年,加武公九年为十八年,则献公九年乃在厉王之世,而胡公徙都薄姑在夷王时,或厉王之初,未尝不合。周立胡公,胡公徙都薄姑,则仲山甫徂齐以城东方,当在此时,即为此事。至献公徙临菑,乃杀周所立之胡公。周未必更转为之城临菑。《毛传》以“城彼东方”为“去薄姑而迁于临菑”,实不如以为徙都薄姑。然此两事亦甚近,不在夷王时,即在厉王之初,此外齐无迁都事,即不能更以他事当仲山甫之城齐。这样看来,仲山甫为厉王时人,彰彰明显。

《国语》记鲁武公以括与戏见宣王,王立戏,仲山甫谏。懿公戏之立,在宣王十三年,王立戏为鲁嗣必在其前,是仲山甫犹及宣王初年为老臣也(仲山甫又谏宣王科民,今本《国语》未纪年)。仲山甫为何时人既明,与仲山甫同参朝列的吉甫申伯之时代亦明,而这一类当时称颂之诗,亦当在夷王厉王时矣。这一类诗全不是追记,就文义及作用上可以断言。

《烝民》一诗是送仲山甫之齐行,故曰:“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这真是我们及见之最早赠答诗了。

吉甫和仲山甫同时,吉甫又和申伯同时,申伯又和甫侯一时并称,又和召伯虎同受王命(皆见《崧高》),则这一些诗上及厉,下及宣,这一些人大约都是共和行政之大臣。即穆公虎在彘之乱曾藏宣王于其宫,以其子代死,时代更显然了。所以《江汉》一篇,可在厉代,可当宣世,其中之王,可为厉王,可为宣王。厉王曾把楚之王号去了,则南征北伐,城齐城朔,薄伐狁,淮夷来辅,固无不可属之厉王,宣王反而是败绩于姜氏之戎,又丧南国之人。

大、小《雅》中那些耀武扬威的诗,有些可在宣时,有些定在厉时,有些或者在夷王时的。既如此明显,何以《毛序》一律加在宣王身上?曰这都由于太把《诗》之流传次序看重了:把前面伤时的归之厉王,后面伤时的归之幽王,中间一段耀武扬威的归之宜王。不知厉王时王室虽乱,周势不衰,今所见《诗》之次序是绝不可全依的,即如《小雅·正月》中言“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十月》中言“周宗既灭”,此两诗在篇次中颇前,于是一部《小雅》,多半变作刺幽王的,把一切歌乐的诗,祝福之词,都当做了刺幽王的。照例古书每被人移前些,而大、小《雅》的一部被人移后了些,这都由于误以《诗》之次序为全合时代的次序。

《大雅》始于《文王》,终于《瞻卬》《召旻》。《瞻卬》是言幽王之乱,《召旻》是言疆土日蹙,而思召公开辟南服之盛,这两篇的时代是显然的。这一类的诗不能是追记的。至于《文王》《大明》《绵》《思齐》《皇矣》《下武》《文王有声》《生民》《公刘》若干篇,有些显然是追记的。有些虽不显然是追记,然和《周颂》中不用韵的一部之文辞比较一下,便知《大雅》中这些篇章必甚后于《周颂》中那些篇章。如《大武》《清庙》诸篇能上及成康,则《大雅》这些诗至早也要到西周中季。《大雅》中已称商为大商,且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全不是《周颂》中“遵养时晦”(即“兼弱取昧”义)的话,乃和平的与诸夏共生趣了。又周母来自殷商,殷士裸祭于周,俱引以为荣,则与殷之敌意已全不见,至《荡》之一篇,实是说来鉴戒自己的,末一句已自说明了。

《大雅》不始于西周初年,却终于西周初亡之世,多数是西周下一半的篇章。孟子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话如把《国风》算过去,是不合的,然若但就《大雅》《小雅》论,此正所谓王者之迹者,却实在不错。《大雅》结束在平王时,其中有平王的诗,而《春秋》始于鲁隐之元年,正平王之四十九年也。

同类推荐
  • 一颗土

    一颗土

    山东郊县傅二虎一家闯关东谋生,碰到“九一八事变”,傅家回到山东。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一个偶然的机会傅二虎参加了革命,先后当过地下党员、游击队员、武工队员、八路军独立团战士,凭着一腔热血和对人民的忠诚,与日伪军做特殊斗争。九旬抗战老兵口述的纪实体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 心情·百味卷(散文精品)

    心情·百味卷(散文精品)

    《心情:百味卷》收录的散文包括:“你是我梦中的期待”、“请把我的情感留下”、“将芳年写在心灵”、“珍视心中的爱”、“淡淡柳如烟”五个栏目。
  • 西风中的理想

    西风中的理想

    深秋过了,窗外开始灰蒙蒙的,没有那种丰富的色彩,也没有那种殷实的感觉了,这一株大梧桐树开始脱尽了所有的叶子,在西风中傲慢的挥舞着枝桠,仿佛想抓住盛夏的灿烂甚至恢复那一身绿色的戎装。也许根本就不在乎,只是象我们某些人一样装装惋惜的样子,其实根本并不在意时光不停的流走。
  • 星期一没有什么故事可说

    星期一没有什么故事可说

    《星期一没有什么故事可说》是苏先生“星期”系列文学第一部,此系列集中展示苏先生的文学地理版图,从苏庄到集镇到洛城。主旨展示人们和生活之间,总存在着一种古老的仪式性的敌意。
  • 神州轶闻录系列名胜游记

    神州轶闻录系列名胜游记

    奇葩异卉般的文化历史景观,详实丰富的建筑趣闻,冯大彪先生重新作序皇宫城阙间的奥秘,寺庙祠塔外的故事最美的风景,最有趣的传说《神州轶闻录系列》中最费步数的游记篇内容介绍:北京最早的公园,德胜门500余载的历史,十三陵外的一陵,慈禧的保定行宫,香山的红叶,杜甫的草堂,南京的“总统府”,周简段的《名胜游记》记录了皇宫城阙、园林建筑、关山胜迹、寺庙祠塔。一百一十三则小故事,说不尽的神州轶闻。随意打开一页,便可在忙碌紧张的工作中获得片刻轻松,如驾一叶扁舟,在烟海中自由漂浮,也如一位游泳健将在水中任性畅游。
热门推荐
  • 有益健康128种室内植物

    有益健康128种室内植物

    也许你知道吊兰很适合装饰家里的环境,但你不一定知道它净化空气的能力很强大;也许一盆仙人掌对于你来说并不重要,但当它在夜晚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时候,对于你的意义就非同小可了。几盆小小的花草,也许不会使你的生活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它们源于自然的气息、绝对天然的属性却会为你的健康生活添加砝码。本书是《有益健康的100种室内植物》的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我们又精心挑选了28种室内植物,并重新修订了内容,目的是让本书更完美超值,更能切实帮助读者亲近自然,拥抱健康。我们建议您看完本书,就立即把适合您的花花草草带回家吧!
  • 去日苦多

    去日苦多

    一本译余随笔,手持杯中物,看闲云飘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闲云野鹤般的闲适自得;如世外高人般的的仙风道骨全部跃然纸上。唯有大师才能带给我们这样的阅读享受。
  • 诸天破界梭

    诸天破界梭

    某天,回家祭祖,黄宇在老宅子里发现了一把布满灰尘的漆黑破梭子在角落里散发着诡异的毫光,心神不断的被吸引之下,突然,那梭子“嗖”的一下子扎进了眼前的虚空,黄宇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带入了虚空黑洞之中……
  • 领主的教父

    领主的教父

    贝尔你的后背很安全,你愿意成为我的骑士教父吗?当贝尔成为灾难骑士无事可做时,冥思苦想一阵在纸上写下,小葵花幼儿园开课了。
  • 召唤神秘

    召唤神秘

    曾经的游戏世界,获得异世界记忆的少年,当两者相遇时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呢?自从那天陆离被魔法打成濒死状态后,他的人生彻底转了个弯。顺便,世界也转了个弯……“呐……要不要……来一发……召唤吖?”
  • 重生炮灰逆袭记

    重生炮灰逆袭记

    前一世,她被喜欢的人穿了个透心凉;这一世,带着金手指,扮猪吃老虎,她一个人,以双重身份,不同的面孔,一步一步,登上巅峰。前尘往事,如过眼云烟;唯有长生大道,执着不倦。
  • 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

    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岁月如歌秋风回忆

    岁月如歌秋风回忆

    无简介。。。。。。。。。。。。。。。。。。。。。。。。
  • 位面穿梭了解一下

    位面穿梭了解一下

    一切的一切,起源于那天清晨,健身小哥一句看似随意的搭讪:“帅哥,位面穿梭了解一下?”李蔚停下脚步,转身、回头,四目相对,空气中似有光芒在闪烁……确认过眼神,你是对的人!从此李蔚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 重生之吞天帝尊

    重生之吞天帝尊

    少年一朝觉醒,成为吞天大帝尊。从此他拳灭星辰,武逆乾坤,一念横扫诸天万界。男人就得睡最美的女帝,杀最强的敌人。天地之间,唯本帝独尊!书友群:913382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