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5700000014

第14章 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工作

心灵有时应该得到消遣,这样才能更好地回到思想与其本身。

--古罗马寓言作家 费德鲁斯

)第一节 周日营业是违法的

热爱生活的法国人

有句流行的谚语:法国人热爱生活,美国人不会生活,德国人为工作而活。

一个不适合容易着急上火的人居住的国家

法国是一个不适合容易着急上火的人居住的国家,这个民族的人喜欢悠哉游哉地生活。在法国,一个外国人最先得学会的就是“等待”和“约会”这两个单词,这两个单词在法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是很高的。在法国,想要很快地办成一件事通常不太容易。同样一件事,在国内很短时间内就能完成了,放在法国却得花费一些时间。因为在法国,很多时候是不能直接登门办事的,必须先和对方预约,对方同意给你一个“约会”的日子后,还得花时间去“等待”那个“约会”的到来。最典型的就是和各个诊所的医生的“约会”了。只要不是急诊或没法等待的病(等不及的病可以直接上医院,不用预约),和医生间的“约会”常常得等上两周至四个月不等。一位中国人到法国后,为了配眼镜,决定向眼科医生要个“约会”。当被告知得需要等待四个月时,她重复了一下约会的日期:“9月12日,今天是5月9日,那就是说还有四个月?”她以为一定是他们当中的一个人搞错了,没想到医生的秘书满脸笑容地告诉她:“是的,小姐,就是四个月以后。”天!在法国配一副眼镜居然得等待四个月!她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等到了这个约会。等医生检查完她的眼睛后(也就是国内的验光和检查度数等),本以为眼镜当天就可以拿到了,但是当她拿着医生开的病历去眼镜行(好在眼镜行不用事先和他们预约)后,售货员却开了一张收据:“请您一个星期后来取您的眼镜。”就这样,从和眼科医生“约会”到她真正拿到眼镜竟用了差不多五个月的时间。这要是在国内,两个小时内就搞定了。

周日营业是违法的

星期日通常是人们休闲逛街的日子,也是一周中消费最火、人气最旺、商家最不愿错过的时候。可是,这样的场景在法国是不易看到的,原因在于法国《劳动法》规定,周日是法定假日,商店不得开门。如果商店营业就属于非法,就有可能被告上法庭,并受到重罚。比如法国凡尔赛大事法庭曾作出判决,要求位于伊夫林省的“维拉库布莱工厂商业中心”的64家服装店停止周日营业,否则每家商店都将被处以1000欧元罚款。巴黎行政法院也作出了类似的判决,勒令位于香榭丽舍大街上的路易·威登精品店立即停止星期天营业,否则将受到相关法律的制裁。

但是法国人不会这样

一个美国老板要求他的法国秘书写好报告,准备第二天用。

“明天?在法国,从来不会有人要求你在明天就把事情弄完。我可以做完,但是我就不得不牺牲质量了。”

老板说:“为什么?你可以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

“好吧,但是法国人不会这样。”

近一半时间在休息

法国人一年中有好多法定休息日,除了每周5天工作制所带来的全年104天休息外,每年还有11天假日,如元旦、“五一”、圣诞节和复活节等,外加5周带薪年休,大约有150天之多。自1997年实施每周工作35小时,按39小时付工资的政策以来,这等于每年又无形中增加了约5周的带薪休假。若全部加在一起,休息时间占全年时间的40%以上,如此宽松的工作环境进一步强化了法国人的“浪漫情怀”。

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工作

曾有人开玩笑说,在法国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在真正的工作,因为任何时候总会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度假,而另外三分之一的人由于受到了去度假的那些人的影响也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前面50米处就有一台取款机

嫁到法国的冯彬霞曾碰到过一个最让她目瞪口呆的“乞丐”。当时她从市内回家,在车站等车的时候,旁边的一个家伙开始和她说话。法国人认为两个人在一起,就应该找出些话来聊聊,否则有些不礼貌。她虽然有些累,不太愿意说话,但是表面上还是应付着。他一口气天南地北地说了5分钟的话后,突然对她说道:“天气真是热呀,我讨厌高温。您给我一两个硬币去喝杯咖啡吧。”她有些愕然,心想:居然还有这样行乞的,说话的口气好像我就是掌管着他钱包的老婆一样。我为什么要给他一两个硬币去喝一杯咖啡?她像往常一样,以身上没有零钱为由拒绝了他。不料他居然很老练地说:“瞧见了没有,前面50米处就有一台取款机。”

我想去巴西度假

在法国,曾有这样一个幽默和勇敢的乞丐。他公然在一张纸上写着:我想去巴西度假,谁能资助我几个硬币?

)第二节 人应该自己选择生活

为何行乞者如此理直气壮

冯彬霞还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回,我居然在超市里碰上一个年纪很小的行乞者。大约6岁左右,长得很伶俐的样子,是一个法国小男孩。他手里拿着一瓶果汁,看到我先是很有礼貌地打招呼问好,然后问我在付款的时候能不能把他的果汁也给买单了。我有些吃惊,他肯定不是乞丐,从样子上看也不像是贫困人家的孩子。让我触动的是,他让我替他买单的时候,表情是那样的不卑不亢。结果,我还真替他买了单。我实在不忍心拒绝一个6岁的孩子那样的请求。但我很纳闷,法国这样浪漫国度的人,为何行乞者的表情都是如此从容和理直气壮?就连一个孩子也如此。”

潇洒的流浪汉

巴黎有很多流浪汉。他们在塞纳河之滨,桥洞底下,幕天席地,到处为家。他们绝不为非作歹,做一些轻松工作,赚上几个小钱后,就在桥洞底下逍遥几日,等用完钱再去工作。警察也不干涉,流浪汉们就这样在巴黎过着自由、潇洒的日子。

打工是为了失业

一位中国人刚到法国,就一头扎进语言学校里去学习法语。中国人的想法是,先过了语言关再考虑就业。但是很快,一位越南同学知道她在法国有随便工作的权利时,羡慕之余拼命鼓动她去找工作,而且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接受。看到中国人无动于衷,越南同学就给她上了一课:在法国,打工不一定是为了维持生计,而是为了失业!原来,根据法国的法律,凡是工作满4个月或累计满600个小时的失业者,都可以领取保障局发的失业救济金。救济金的金额差不多相当于原工资的70%。而且,一旦参加工作(工作时间长短不论),就可以获得一个社会保障号和一张医疗保险卡,凭着这张卡就可以享受各种免费医疗和购买免费的药物了。

卖 酒

当法国葡萄酒定出令人不可思议的价格的时候,还是能找到买主。勃艮第地区的罗马那宫第葡萄酒,一瓶刚出厂的酒要卖1500欧元!而且还是和11瓶其他的葡萄酒一起成箱卖!另外,那里的酒几乎都要提前几年预约才能买得到!更有趣的是,该地区有一家“很牛”的酒农:他的酒只卖给老客户,你要想成为老客户,对不起,先在“等候”名单上排上队,等老客户有人退出了再说!

时装不卖第二件

1947年,法国时装设计师克里斯蒂昂·迪奥(1905-1957)推出圆肩、紧腰、宽下摆的“新面貌”女装,给人们以柔和、活泼、富于曲线及和平气氛的感觉。在很短的时间内,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迪奥也随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时装大师,带动了战后世界时装设计的潮流,法国也成为世界“时装中心”。20世纪60年代以后,还有与之齐名的克里斯多巴勒·巴朗西亚加(1895-1972)和可可·夏奈尔(1883-1971)。新一代则以古·拉罗什、伊夫·圣·洛朗和皮尔·卡丹等“新三王”为代表,他们与世界其他时装大国如意大利、英国、美国等国家的时装设计大师在国际时装界各领风骚。在巴黎,每年均有“巴黎春夏时装博览会”和“巴黎秋冬时装博览会”,是世界瞩目的时装盛会。选料丰富、优异,设计大胆,制作技术高超,使法国时装一直引领世界时装潮流。在巴黎有2000家时装店,老板们的口号是:“时装不卖第二件”。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两个妇女穿着一模一样的服装。

法国的服装业,等于西班牙的金矿

在太阳王路易十四执政的年代,法式经典服饰被演绎到了极致。这与晚年的路易十四的穷奢极欲、崇尚极致和高贵不无关系,也因此,奢靡之风席卷欧洲。当时的法国财政大臣夸口道:“法国的服装业,等于西班牙的金矿。”

当你找不到合适的服装时,就穿夏奈尔套装

法国服装大师夏奈尔曾自豪地说:“我是进入20世纪的第一人。”如今,在欧美上流社会依然流传这样的话:当你找不到合适的服装时,就穿夏奈尔套装。

人应该自己选择生活

法国人太珍惜今生今世,太珍惜每一缕阳光每一寸海滩,除了想保持他们继续说法语、思考和养狗的权利,甚至不太想将来。法国政教分离后仍保留了许多宗教节日,并不是因为人们对上帝心存怀念,而是为了好好休息,所以一有机会便“搭桥”(将两组假日连起来)。美国经济学家惋惜法国人“活在统制经济的桎梏之中”,法国人则嘲讽前者不知珍惜幸福与自由--人应该自己选择生活。

)第三节 “懒”出了一个“休闲文明”

人命关天,医院却关门

法国人认为,政府应该和人一样,有必要午休。但某年的“午休”却出了大乱子,人命关天,医院却关门。由于罕见的天热,短短半个月,法国有15000位老人因未得到及时救治死亡。法国朋友戏称,如此热上几次,法国退休制度改革就可以不搞了。这一事件最后引起法国民众高度关注。为在经济上帮助老年人,法国政府决定取消5月16日“圣灵降临节”休假,希望法国人以这一天工作所得向老年人献爱心。这原本是件大好事,但偏有众多法国人不愿损失一天假期,于是工厂罢工、商店罢市、学校罢课,着实给了政府一个教训。一些工会领导人公然表示,这一天人们没有休假的权利,但他们有游行和罢工的权利。

“懒”出了一个“休闲文明”

法国人“懒”,这几乎是全世界人的一致共识。他们给人的印象似乎常年不是在罢工,就是在过节或度假。然而,令人肃然起敬的是,法国人一懒,居然就“懒”出了一种“法国式生活艺术”和一个已开始流行全球的“休闲文明”!这可是其他也有“懒惰”恶名的民族连想都不敢想的。法国政界对休闲非常重视,以致在1936年人民阵线主政时,就曾专门设立了一个主管体育与休闲事务的副国务秘书处,由莱奥·拉格朗日掌管,至今人们还可以在法国各地看到以拉格朗日命名的体育场和运动馆。1981年,法国社会党首次上台执政,在皮埃尔莫鲁瓦任总理的第一届社会党政府中,就曾设有一个“自由时间部”。自此,“自由时间”概念深深烙入全体法国人的集体印象,成为一种谁都碰不得的法国现代社会的基础神话。直至今日,由左派当政的巴黎市政府(和其他大城市)的组织机构图中还设有一个让外国人摸不着头脑的“时间办公室”,归属第一副市长领导。在几乎所有大大小小的市政府机构中,都设有一名专管“节庆”的副市长。休闲和业余时间问题在法国政治和社会组织中的地位和影响,从中即可略见一斑。

天堂与地狱

有这样一个笑话,说天堂里应该是英国人当警察,德国人当机械师,意大利人做情侣,瑞士人做总管,法国人做厨师;而地狱里呢?应该是德国人做警察,英国人做大厨,意大利人做总管,法国人做机械师。

夜总会广告词

“如我堂皇富丽,不如我歌舞艺术之技;如我歌舞艺术之技,不如我历史悠久两个世纪;如我历史悠久两个世纪,不如我蓝带级法国美食(法国美食蓝带奖代表很高的美食水准),包君满意!”这是巴黎著名的四大夜总会之一拉丁天堂特别针对中国游客的广告词。

公务员也休闲

巴黎的公务员们几乎个个都有雷打不动在上班时间喝咖啡的习惯,在法国长期生活的人士描述:公务员们每天早上8点或者9点上班,10点到11点的时段是喝咖啡兼带聊天的时间。公务员中午吃饭时间也多半可长可短,如果和朋友知己聊痛快了,当事人几乎百分之百确定会在下午2点钟左右才重回工作岗位。而且即便是如此,下午也多半还会有不成文的喝上一杯的时间,然后五六点就下班走人。

香 王

路易十四,赫赫有名的“太阳王”,他的一生文治武功,使法国国势强盛一时,而且,由于他对奢靡、排场的宫廷生活大力提倡,使得人们对奢侈品的需求日渐增加,相应的香水和香料产业也由此发展。路易十四被称为“香王”,他十分喜欢用香水,甚至还号召臣民们每天使用不同的香水。

拿破仑与香水

拿破仑出身寒微,当上皇帝后,对以前法国皇帝的享乐很向往,对推动法国大革命前的富丽传统不遗余力。他虽然把路易十六和皇后送上了断头台,但却把他们的宫廷香水师收为己用。拿破仑酷爱古龙水,他的香水师曾设计修改了17世纪的古龙水的配方,推出经改进的古龙水,这种古龙水一问世便大受欢迎,据说拿破仑一个月至少要用掉60瓶。拿破仑的皇后约瑟芬也喜爱香水,但在她喜欢的香水之中,麝香却不为拿破仑所喜欢,因此有次约瑟芬曾在她的香闺中遍洒麝香香水,以报复拿破仑移情别恋。拿破仑和约瑟芬的离婚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后世的传记学者免不了推出种种言论来解释他们离婚的原因,有人说是为了政治,有的说是约瑟芬不给他生儿子,有的甚至说是因为拿破仑受不了她的香水味。

法国美女与香水

)第四节 巴黎的狗屎

谁让你们周末来的

一位中国人曾这样描述他在法国的经历:“法国人工作时可能很尽职尽责,可一旦下了班或休了假,谁也甭想让他再干什么活!因为假日对他们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有一次我们赶着租房,好不容易找到租房公司,可已经到了下班时间,任凭你好说歹说,他们就是不愿再为我们加几分钟的班,哪怕这几分钟对他们来说意味着赚钱。每到这个时候,你想找人办事就难上加难,除非特殊职业,否则正在休假的人是不会给单位留下任何可以立即找到他的通讯方式,你可以给他发电子邮件,但他是否会看,什么时候看,什么时候给你回就难说了。有人认为欧洲经济增长速度落后于美国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如此这般地不求上进。一个周末,我们按法国人定的计划从拉罗谢尔赶到蒙比利埃,一行15人,行李20多件,人生地不熟。按计划应该有人来接我们,但结果没人到车站来接我们。我们打遍了所有能打的电话,找了不下10个与此可能有关的人,要么是没人接听,要么回答说出去度周末了。结果我们只好自己找旅馆,然后再要了一个出租车队,浩浩荡荡地把行李运到住地。直到星期一法国人才露面,对我们表示遗憾,可他们的潜台词中透露出一个意思:谁让你们周末来的!”

美国人的愤怒

一位美国妇女刚到法国工作不久,她有事要找一个同事,于是她走进这个同事的办公室,刚好这时另外一个法国同事路过,在门口探探头打了个招呼,然后就和这个同事侃起大山来。美国妇女感觉他们甚为无礼,气恼得不得了,便索性走掉了。后来,她打电话给那位同事,告诉她走掉的原因。其实若当事人是法国人,可能会对同事的行为表示理解,会等到那两人寒暄一阵后再接着谈正事。

世界著名化妆品品牌

世界十大化妆品品牌中,有六个来自法国,它们是:夏奈尔、兰蔻、克里斯汀·迪奥、娇兰、碧欧泉、娇韵诗。

巴黎的狗屎

据法国《世界报》报道,“花都”巴黎全城狗的数量大约在20万左右,平均每天留在街头的狗屎大约16吨,其中12吨由辛勤的阿拉伯环卫工人处理。平均每团狗屎的清洁费大约为一欧元多一点,比穷人每天的生活费还要多一点。至于剩下的4吨嘛,您猜怎样?哈哈,在巴黎市民和外国游客的脚下自然“消失”,带着懊恼的心情回旅馆洗鞋吧。就这么简单!

宁可不成家,不可不养狗

曾被戴高乐将军称作“纯情女郎”的著名影星碧姬·芭铎的别墅里,养着成群的狗。她亲自动手给狗喂食、洗澡、梳毛,让狗睡在她的床上,待狗如同亲人。现在年近古稀的芭铎,一直孑然一身。她说:“宁可不成家,不可不养狗。”据法国有关部门统计:法国共有3700万只宠物,为法国儿童总数的两倍,其中包括1000万只狗。法国出生的婴儿每年约为75万,而每年产下的狗却有100万。法国一只良种狗消费金额每年约为5000至10000法郎。法国养狗的肉食量约为西班牙全国人口肉食量的总和。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国狗的生活水平扶摇直上,越来越奢侈。

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法国前总理巴拉迪尔日前说了一句肺腑之言:“在欧洲各国中,法国人出工最晚、收工最早、假期最多,但他们还老是不满意。”曾有法国媒体指出,别说《欧盟宪法条约》多少需要法国作出一定妥协,即便是向老年人献爱心或支持巴黎申办奥运会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事,只要能“拿政府一把”,法国人照样反对不误,完全不管外国人如何看待。因此有精通汉语的法国人用中国俗语“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来形容法国同胞。

两头法国倔牛

在从华盛顿特区飞往巴黎的一趟夜间航班上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一位经常出门的旅客坐在设有两个座位的位置上,当他发现一位年轻妇女想和他身旁的乘客交谈时,便主动站起来将座位让给这名妇女。靠近他的位置上有一个五个人的座位,座位上只有一个法国妇女。他想自己可以在那里坐几分钟。“抱歉,”法国妇女对他说,“可这些座位都是我的,过一会我要躺下休息一会儿。”他正感觉惊诧,这时法国妇女的丈夫从后排座位上站起来,一屁股坐在靠近他的第一个座位上,阻止他坐下。于是这名旅客心想,算了,我还是不要和他们争的好,不然这点事情会激怒这两头法国倔牛,和他们闹起来就太不值得了。

)第五节 中法女人的区别

宁居乡村,不住城里

乡村之家或乡村公寓在法国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家庭与社会双重意义。有的人甚至宁愿在平时居住的城里租房而不愿买房,省下钱来可以使自己在乡村有一所自己的农舍或在海边有一所自己的公寓。这种态度也反映了法国人希望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外同亲人和朋友度过高品质的时光,而且他们重视这种享受。

不管扣不扣工资

在法国,如果某个假日正好是星期二或星期三,人们常常会连着星期一或者星期五一起休假,这样就可以度过一个长长的周末了,才不管会不会扣工资呢!法国人很少愿意牺牲生活的时间去加班加点,因为生活质量是最重要的。所以常看见法国的经理们或许会为了完成一项紧急任务而加班加点,甚至在周末加班,但普通雇员却一般会按时下班,把剩下的工作留到第二天再继续做。

职业道德

在法国文化中,根本没有一个词用来表示“职业道德”这一意思,最接近的也只是“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指一个人对工作特性的认识,对工作的严肃态度,但是并不包括美国人所理解的对工作、职业的义务。

爱享受的伏尔泰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伏尔泰曾说:“我爱豪华甚至逸乐,声色犬马琴棋投射,锦衣美食金银珠宝,体面人都有这般爱好。”

巴黎印象

一位中国人这样描述她到巴黎后的感受:我又一次回到巴黎,心境却像初临者才会有的兴奋与忘我。这是个属于狂蜂浪蝶和酒肉之徒的城市,也是个属于哲人与艺术家的城市。不眠的夜和沉睡如墓园般的早晨,都曾回荡着我的足音。在巴黎,人人都是异邦人,因为这个城市从不予人‘家’的感觉,它太华艳,太辽阔,太多变,也太冷漠。甚至连当它是个度假的处所也不对。人们希望在假期中寻回旧日的自己,但是巴黎使人迷失,使人沉重。它是一场每日循环一次的声色的大追逐,与光影的大厮杀;是一座背景繁复的时装展示台,一个充满鲜花、喷泉与俊男美女的大市集。它是一首诗,一出不落幕的戏剧,一个永不醒来的长梦。

稀稀拉拉走的一定是法国人

法国人拖拖拉拉的作风世界闻名。共同旅行时,如果一个人拖拉就会影响其他人的行动,因此这样的行为在很多国家都会受到批评。但是一位美国人发现,和法国人一起行动时,法国人居然没一次是大家都准时到的。看到的情况是,先到的法国人在车里耐心等待,不紧不慢的没事儿一样聊天,而迟到者不需要道歉,先到的人也不会埋怨。有人形象地说,在景点打着小旗排队走的一定是日本人,而稀稀拉拉走的一定是法国人。

您一定是美国人

一个美国人牵着他的狗走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上,随身带着专用塑料袋,小心翼翼地将狗弄的秽物拾掇干净。一个法国人看到这一切,微笑着用英语对这个美国人说,“嗨,先生,您一定是美国人。”美国人吃了一惊,回答道:“对。可是,你怎么知道?”法国人解释说:“在巴黎,法律要求宠物的主人禁止宠物弄脏街道或者将宠物的秽物清扫干净,但是任何一个在巴黎这个阳光之城里走上两米的人都可以证明,根本就没有人把这一点放在心上。当然,除了刚到巴黎的美国人。”

中法女人的区别

旅外学者车耳说:“巴黎女人注重保养,造成了与中国女人不同的演变过程。中国女孩小时候嫩,二十几岁光彩照人,所谓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但变不了多少年就开始走下坡路。生过孩子的中国妇女大多不再注意自己的身材,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从心理上就认为自己不再年轻。脸和身材可以读出她们的年龄,因此她们不太在意别人问年龄,还常常自嘲自己老了。法国女人小时候洋娃娃,白里透粉,能维持到十几岁,她们二三十岁时面部就挺显老,比同龄中国女人显大得多。但不会一直老下去,四五十岁时又一春,风韵十足。中国人说的‘徐娘半老’,常指风韵犹存,但已在走下坡路了。法国女人是‘半老徐娘’,虽不年轻,但前面还有一段平坦的路,风韵还能持续多年,然后才下坡,她们的中年期长,五六十岁和四十岁看不出多大差别。”

同类推荐
  •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为一本介绍非洲各方面基本知识的百科全书,全书共分为11个章节,从文化、交通、经济、生活、旅游、教育、政治、历史、地理、人口与科技11个方面,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文字详尽盘点了关于非洲方方面面的百科知识,勾勒出非洲的不同侧面,让读者对非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了非洲旅游、生活、社交等基本的常识和实用知识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真正的非洲面貌。除此之外,《非洲常识》还是一部真正解读非洲之秘、全方位认识非洲的百科全书,这里有奇特的艺术之作,有惊奇的文化内涵,有刺激的时空之旅。
  • 它山传奇:四明首镇鄞江记忆

    它山传奇:四明首镇鄞江记忆

    浙东重镇、四明首镇,是鄞江镇的另一个名字。它山堰与都江堰齐名。它山堰,古鄞江。本书深入细致地描述或了四明首镇——鄞江镇的无数个不同的侧面,风景如画,人情温暖,世相万千。
  • 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

    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

    本书从民族风俗、节庆庙会、楹联妙对、民居建筑、特色服饰、姓氏生肖、图腾信仰、曲苑杂技、武术舞蹈、传统技艺、坊间传说十一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常识,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领略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 山西面食

    山西面食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菊与刀

    菊与刀

    读《菊与刀》,可以让你全面精确地了解日本和日本人一些奇怪的行为。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会取得成功?日本人为什么要发动战争?他们是如何在战后迅速崛起的?日本人为何彬彬有礼而又倨傲蛮横?为何严谨恭顺而又放荡恣肆?为何顽固守旧而又勇于改革?他们为何既可以为天皇和国家剖腹又为何迅速停止抵抗成了美国的小弟?读《菊与刀》,还可以让你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中国和我们自己。无论怎么说,日本文化曾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人对于传统的感情和态度与同样处于新旧、东西、文化冲突的中国人有着相似的情绪,而日本人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传统的?他们坚决捍卫的是什么?毫无顾忌地抛弃的又是什么?他们接受西方的是什么?
热门推荐
  • 绝地求生之平底锅警告

    绝地求生之平底锅警告

    自闭是不可能自闭的,这辈子都不会自闭的。别的游戏也不会,就只有玩玩吃鸡,才能勉强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玩吃鸡感觉就像回家一样,里面各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这里的!
  • 清润滋阴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清润滋阴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强度、高效率的生活现状,使众多忙于工作、精神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吃不消,因而前所未有地重视起自身保健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人们“重返大自然”的心理越来越强,在这一背景下药膳食疗这一独特的中华文化宝库的奇葩,越来越显示出她深厚的底蕴和夺目的光彩,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清润滋阴科学养生滋补食谱》,希望读者能在获得美味可口的佳肴同时,也滋补了身体,祛除了疾病,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安乐摸

    安乐摸

    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就算一个人突然变成了一只惊弓之鸟。离开阁楼前,冒臣照例目光炯炯地四下扫视。空调悬贴在净白的壁上,看起来像屋体赘生的一只肿瘤,静态、笃定,却淌出经年不变的嘶声,令心思缜密的人会揣想到某种不详。塑胶伸拉帘布遮住朝阳的那扇窗。帘布上的印画,是田园牧歌式的秘境格调:白鹭在密林前的草地上起飞,春天的胡杨林仪态万方。其实从帘布后会不断传来各种市声,但冒臣常常可以对那些声音置若罔闻——就这么一幅廉价的风景画,便能使他变成一个掩耳盗铃的人。
  • 爱恨情仇(成吉思汗子孙秘传·第二季之三)

    爱恨情仇(成吉思汗子孙秘传·第二季之三)

    本书写的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巴拉格特氏这支族人的故事。捻军将领麻政和的后人为避朝廷追杀改姓林。绥远将军的“小舅子”要霸占林家店铺。林永盛怒而杀之,与巴丰落草为寇。林妻产下一对双胞胎女婴;一个被林弟收养,取名林玉凤;一个被巴氏夫妻收养,取名巴文雅。巴文栋与林玉凤相爱,林玉凤的父母死在巴文栋父辈之手,有情人难成眷属。辛亥革命爆发,巴文栋、巴文雅与包头同盟会革命党相聚,清兵突然杀出,巴文雅及时赶到,救出了哥哥巴文栋等同盟会骨干。
  • 丹青书壮志 一生傲骨存:著名画家徐悲鸿

    丹青书壮志 一生傲骨存:著名画家徐悲鸿

    在现代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徐悲鸿是兼采中西艺术之长的现代绘画大师,前驱式的美术教育家。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人,在抗战的日子里,徐悲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支持了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
  • 贵女谋略

    贵女谋略

    徐妙筠,徐氏第三女,享年九十。在徐家家谱上,描述徐妙筠的便是这几个简单的字,不是因为她平凡,而是因为她太过不平凡。她是徐家最得宠的小女儿,是泰宁大长公主的金兰姐妹,是报了抄家之仇和杀父之恨的徐氏功臣,是景宣帝的皇后,是成毅公的妹妹,她身负多重身份,内心却从未改变,即便站在九重台阶上,依旧是那个在紫藤花架下看姐姐们下棋却闷得睡着的小姑娘。
  • 心理学中的智慧

    心理学中的智慧

    心理学是打开他人心理之门的一把钥匙,懂得心理学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能够察言观色、见机行事,而不会唐突地贸然触犯他人。心理学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很多,大家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有体会,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加以利用。当然,我们不要求自己成为专业的心理学家,但是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了解别人,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使自己获得成功。
  •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以八项规定为切入口,对八项规定出台的背景,八项规定给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带来的变化、八项规定昭示的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治国方略以及中国梦蓝图进行了梳理和论述。既是一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也是一本在党的建设方面起教育、普及作用的通俗理论读物。
  • 新纪元的回忆录

    新纪元的回忆录

    在未来世界中的世界的新格局下的老练的特工人员身上发生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