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5700000006

第6章 风度永远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只要行为高尚,不管怎样无知也会得到原谅的。

--巴尔扎克

2001年7月11日,法国时装巨人伊夫·圣罗兰在巴黎的时装发布会上向观众致意。法国的时装在世界享有盛誉。

)第一节 这简直是犯罪

风度永远是最重要的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顾拜旦曾经说,在法国人眼里,参与永远比取胜更有价值。对于法国人来说,风度永远是最重要的。宁愿派头十足的失败,也不能赢得没有风格和风度。因此,一些二流的运动员在法国却大受欢迎,比如雷蒙·普里多,一个在比赛中永远只能获得第二名的车手。

最简单的情况在法国也会变得复杂

一位与法国人结婚的美国太太说:“最简单的情况在法国会忽然变得既复杂又繁琐。而这些法国人对细节的主意,每每让我叹为观止。”

您看着办吧

对于完全陌生的人,美国人也习惯于毫不犹豫直接称呼其名字(不带姓氏)。在法国人看来,美国人这样未免有点放肆,有点冒昧。法国人只会对比较亲近的人才直接称呼名字。与英语不同,法语中的“你”有两种说法。“您”是敬语,用于正式场合或关系比较远的人之间,“你”则用于关系比较近的人之间。后一种称呼也象征着一种地位上的差别,比如女主人对女仆称“你”,而女仆称女主人则要使用“您”。

有一次在电视上,记者采访法国总统或名人时,喜欢故意刁难,总问他们:“我们间是以‘你’相称还是以‘您’相称呢?”他们却是从容地答道:“您看着办吧。”

与法国商人谈生意

一位中国商人这样介绍与法国商人谈生意的经验:法国商人在公余之暇的交际,几乎不会有在晚上被邀或邀请对方在外面举行宴会的,家庭宴会是最隆重的款待。在法国,比起英、美两国来,这种机会较多。但无论家庭宴会或午餐招待,都不会被看作交易的延伸,在宴请招待时忌讳谈生意。因此当我方要招待对方时,若对方发觉你有利用交际来促使商业交易能更为顺利的意图的话,他们马上会断然拒绝。

宁愿接受损失的老板

法国人非常喜欢美国的喜剧演员杰里·刘易斯。有一次,他在巴黎最豪华的饭馆里宴请一大群朋友。他点了一种很稀有的葡萄酒,又打开一罐可口可乐,然后把酒和可口可乐都倒进一个杯子里,混合成一种新的饮料。不想法国老板看到此景,非常愤怒,感觉这根本就是对法国文化和礼仪的侮辱,他气急败坏地把所有参加聚会的人都赶了出去。为了捍卫自己的荣誉和法国的文化,这个老板宁愿损失一笔可观的收入。换了美国老板,或许就会“苦笑着咽下这口气”,让白花花的银子来抚慰受伤的尊严。

没法吃的饭

伯纳·圣·若弘在形容法国餐桌礼仪时说,法国人吃饭太拘谨、太严格、太干净、太规矩、太长、太凉、太贵、太浅薄,一言以蔽之:没法吃!

这简直是犯罪

在法国没法吃饭是因为吃饭的人总是要想着怎么吃,而不能专心享受美食。有位中国人曾回忆,一次吃饭,同桌的法国人看见邻座的某国人不用餐刀而用叉子切奶酪吃,如丧考妣地评论说:这简直是犯罪!

我真是笨透了

在法国,一杯酒喝尽了以后应该如何应对?那要看你是男是女。如果是先生,你自己拖过酒瓶自斟自饮便是。如果是女士,你应该不动声色,把空杯子留在桌上,等待左侧、右侧乃至对面的男子来为你斟酒。如果女士大大咧咧地自己倒酒喝,那是犯了餐桌大忌,极不礼貌,让周围未尽责的男子无地自容,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一位嫁给法国人的美国妇女就曾犯过这样的错误,她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年轻时无知,杯子一空便自己倒酒,如今想来不禁脸红……我真是笨透了!”

)第二节 进取心何在

这种酒,只宜用目光抚摸

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有一次在家里宴请他的客人,当那位客人杯中刚刚倒满酒准备一饮而尽的时候,巴尔扎克说道:“我的朋友,这种酒,只宜用目光抚摸。”

“然后呢?”

“然后,深呼吸。”

“再然后呢?”

“虔诚地将其重新放到桌上,不要碰它。”

“再然后呢?”

“然后再说吧。”

喝汤的方法

中国进入WTO以后,如今进出法国餐馆的中国游客再拿小勺喝咖啡或者端起碗喝汤的人可能已经没有了。可是,你知道喝汤的时候勺子应该从哪个方向进入口中吗?假如拿起盛满汤水的小勺,顺势以其水平侧面靠近嘴边……错!这是典型的盎格鲁-撒克逊佬喝汤的方式,嘴得张多大才能把这勺汤喝入呢?高卢人喝汤时要先调整勺的方向使勺炳与嘴唇成垂直状,然后以勺的末端(勺尖)款款送入樱桃小嘴之中。

如何享用色拉

在法国,头盘色拉盘内的大片大片的菜叶如何入口?如果用刀将其切成小片再用叉挑起的方式是仅次于用叉子切奶酪的犯罪行为。那应该怎么办呢?请听好:先用餐刀的尖部将生菜叶子折叠数层,大小以嘴的横截面投影的大小为宜。叠毕,以叉子穿透,轻轻提起,送入口中,咀嚼之。

关于“礼貌”的定义

伯纳·圣·若弘在《12亿火星人》中探讨过究竟什么是中国人眼中的礼貌。据他说直接问一下中国人得到的回答是:“那就是会说‘你好,再见,请进,请坐’这类的话啦!”如果我们也问一下法国人什么才算礼貌,那么我们得到的回答可能是这样:“礼貌就是避免使对方难堪,避免问可能令对方感到不适的问题,或者显示对方错了或者有可议之处。你必须事先设想他回答你时是否会感到为难。”

同理,赞美也容易使人感到困窘,因而应该慎用。因为,直截了当的吹捧会使谦虚的人感到丧失原则,使那些羞怯的人感到情何以堪,而那些多疑的人则会感到你在冷嘲热讽。

如此看来,你在法国决不能问人家结婚了没有、孩子多大了这样的问题,因为人家可能根本没有结婚,或者不想让别人知道是否结婚。同样,你也不要问人家在哪个单位工作,因为人家的职业可能不够体面,或者根本正在失业。甚至你不能问法国朋友的父母身体如何,因为如果人家父母已经仙逝,你的问题无异于挑开一个疮疤。

为了别人的面子

一位中国人随旅行团在法国与一对母子同桌共餐。整体上菜做得还不错,但是有一道咸鱼的菜很难吃,中国人咬了一口就吐了出来。这时法国小孩也发现咸鱼难吃,就直接嚷起来:“这鱼太难吃了。”法国母亲赶快纠正说:“不是不好吃,而是你不爱吃罢了。可以放一边不吃,但是不要说不好吃!”法国妈妈说得很认真,小孩也很听话,那大人都难以下咽的咸鱼不知他是怎么咽下去的,后来的时间里他也再没有说不好吃的话了。还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日本商人在法国人家中做客时不慎将一盘用来洗手的水喝了下去,法国主人马上给自己的孩子使了个眼色,那孩子也不动声色地将洗手用水喝了下去,保全了日本人的面子。

进取心何在

一位中国人有一次坐巴黎地铁。乘客不算很多,但也不是所有人上车都有座位。列车进站,从车窗瞥见箱内有几个零星的空位,而这节车厢外等候的乘客起码有十几人。车门打开,中国人下意识地加快了脚步,奔向空位。这是早年在国内养就的习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北京地铁里谁不抢座?犹如运动员终点冲刺挺胸撞线,抢座不过臀点地,谁的屁股先沾到座位皮层这座位就属于谁。然而,当他快步走向空座的刹那,却有一种莫名的失落,似乎别人都对空位无所谓,只要他刻意快半步,别人就会自动的慢半拍,完全没有人和他拼抢。中国人于是感慨:为什么巴黎地铁的乘客面对空座会选择放弃?进取心何在?

“朋友”的类型

一位语言学家曾指出,英语中有关人际之间关系的词汇远不如法语丰富,后者可以非常清晰地将我们同那些我们认识的人之间的关系区分开来,甚至可以进行非常细微的区分。比如关于朋友,法语就有十多个不同的词汇用来表达不同层次的朋友关系,分别意指:

泛泛之交,即表面上认识的人;

同事或者因为职业关系经常接触的人;

年轻时、学生时代或参军时的好伙伴;

好伙伴,哥们儿,从词汇学的意义上分析,是指和你有饭一起吃的人;

同上一词条的意思,但是指更亲密的关系;

男朋友或女朋友,根据具体情况可能指同某人有男女之情的人;

孩提时代的伙伴;

永远的朋友;

最好的朋友;

爱人,但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判定;

亲爱的朋友,但是奇怪的是,这往往是指比单纯意义上的“朋友”关系更疏远的人。

点酒的规矩

在法国餐厅里点酒的过程很有趣:酒送上来时,侍者会彬彬有礼地将酒瓶转到商标一侧让你过目,接着煞有介事地打开瓶盖,倒出一点点在一个专用的酒杯,接下来就看客人的了,通常是先接过酒杯,晃动一下,闻一下香味,看一下酒的颜色,然后抿上一小口,直到点头示意,侍者才会微笑着将酒放在桌上。

法国葡萄酒

)第三节 店主才是上帝

路易十四的进餐礼仪

在国王寝宫里对着窗户放了一张方餐桌,桌上摆着餐具。路易十四总是独自一人进膳,即使在军队中,他也不同任何人同桌进餐,只有举行盛大宴会时,才允许家人同席,而且吃饭时,在座的王子必须戴着帽子,只有国王一人免冠。这个奇怪的反常礼仪无疑想表明,餐桌上他是主人,别人只是暂时的列席罢了。

你仍是外国人

一个外国人,很想入法国籍,但入法国籍要懂法国习俗,经过各种考验,他及格了。警察叫他去领核准证件,他兴冲冲地去了,警察把各种核准的证件交给他,他拿了就称谢告退。

“且慢。”警察叫住他。

他吃了一惊,回头。

“请把证件还给我。”警察说。

他依言照办。

警察把核准的证件取回,立刻撕了。

“为什么?”那个只做了几分钟的法国人大惑不解。

“你仍是外国人。”警察说,“没有一个真正的法国人,在这个时候,会忘了小费!”

店主才是上帝

法国有一个令人困惑的习俗,就是顾客每次进出商店都要说早安、午安和再见。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好的服务。如果进商店或离开时不说这些话语,店主、雇员乃至店里的其他顾客都会对你表示不满。当然他们表面上还可能装着彬彬有礼。这主要是因为法国人的商店被视为店主家私人领域的延伸,而不是一般的公共领域,因此客人进出他的商店时必须要说些好听的话。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在法国的大商场常常得不到很好的服务,服务员很冷漠了。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高声喊叫“早安”、“午安”,使35000平方英尺范围里的所有人都听见,兴许服务会有所改善。

一天吻了五百次

正准备定居巴黎的画家韩舞麟,有一次应邀去一个法国人家里做客,当天宾客约20多名,见面时每个人亲每个人四下,每个人又被每个人回亲四下,道别时全套动作重来一次。根据他的估算,那天他与法国人贴面吻了近五百次!

违背了吃饭的定义

法国人在吃饭上的繁文缛节主要是因为他们把吃饭当作一种公共行为。所以吃饭者一落座就要把餐巾铺在膝盖上,餐具按一定方式摆放,并且按一定的顺序上菜。在中国,上菜快是服务好的一种标志。但是吃法国菜,却讲究慢。一顿餐吃上三个小时是常事,实际还是那几道菜,时间短被认为服务不够。一桌只要有一人还没有吃完,侍者就不能上来收拾盘子,不能上下一道菜。所以碰上一个吃饭慢的人,满桌的人都会耐性地等他,然后才吃下一道菜。所以法国人不理解为何其他国家的人可以随时进行吃饭这样的活动。法国人在街上很少吃东西,对美国观光客来说,最奇特的就是巴黎的卢浮宫前要排半小时队,这时没有人会吃东西。要是换了在美国,两旁早就布满了卖零食的摊子。法国的小孩子从小就被教育吃鸡不能上手,吃鸡肋也要用刀叉翻来覆去地挑出肉来。19世纪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在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里也谈到了当时法国上流社会如何优雅地吃牡蛎。她们用手帕托着牡蛎壳,将嘴伸向牡蛎而不是将牡蛎伸向嘴边,以免弄脏衣裙。

方式或许比结果更重要

法国人在某一情形所采取的处理方法往往着眼于为自己争取优势。自我利益当然必须实现,但实现的方式应当巧妙,应基本借助间接方式。“让你看看”的促销风格使耐克在美国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在法国却无人欣赏。人们认为,张狂的表现自我利益与贪婪是愚蠢的、幼稚的、轻率的举动。伪善本身未必是不可取的,达成结果的方式或许远比结果本身更重要。

走路要有走路的样子

法国人认为,从一个人走路的样子,就能一眼看出他或她是不是美国人:美国人走路,胳膊总会随意地摆来晃去,还经常会跳几步,一副无拘无束、兴高采烈的样子。法国母亲总会提醒孩子站直,走路要有走路的样子,胳膊保持在身体两侧,走路要呈直线,面部表情保持平静。

公众场合的谈话

法国人极其擅长于在拥挤的公共场合或狭小的公寓里创造心理隐私空间。比如,两个人在地铁里交谈,如果不想让别人听见,那么即使站在他们旁边,也几乎不可能听到他们在说些什么。美国人在这种情况下则认为,说话大声点,甚至保持一点距离进行交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第四节 美国人不可能这样整齐

我怕打破这个圈子

一位刚刚搬到美国的法国妇女正在和一群美国同事聚餐。她早早地吃完了自己的甜点,然后烟瘾上来了,她想出去吸一支烟,但是最后她还是不好意思这样做。旁边的人以为她是不好意思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个瘾君子,她却说:“不是的,我其实不想站起来,怕打破这个圈子。我觉得我们在一起度过的这段时间非常愉快,如果我破坏了这种气氛,我会觉得不好意思的。”

美国人不可能这样整齐

两位美国人去法国参加一个研讨会。在午饭时间,他们奇怪地发现法国人都在食物周围站成一个圈,只有在取菜的时候才不得已打破这个圈。但是在拿了食物以后,他们会再次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重新围成一个圈。他们大发感慨:“法国人真是讲礼仪啊。要是在我们美国,肯定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聚在一起,根本不可能做到这样的整齐。”

这才是误会的根源

一位叫米歇尔的法国年轻人在美国的一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有一次他应邀在一位同学家做客,认识了同学年方20的妹妹。回到学校后他们开始通信,她每次都会在每一封信的结尾署上“爱你,琼。”她甚至还给他寄过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永远的爱,琼。”年轻的法国小伙子感觉她的这种语气透露出亲近,觉得她似乎在暗示自己她已经爱上了他,而他自己正好感觉已经深深地爱上她了。因此,他给她一连写了三封情书,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但是结果都没有回信。后来,从他的那位同学那里得知,他的妹妹早就有一个关系稳定的男朋友了。法国小伙子方知美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对一般的朋友也会使用“爱”这种词汇,但是法语的用法却是非常严谨,“爱”这个词只会用于自己真正爱恋的人身上。这才是误会的根源。

原来是同事

两个法国人在希腊度假时相遇了,彼此相处非常愉快,建立了贴心的朋友关系。在度假时,两人常常在一起。因为法国人总是将工作和私生活严格分开,所以两人都不曾提起自己在法国从事何种工作。直到最后道别,双方互递名片,才惊讶地发现,一个是某公司的总裁,而另一个凑巧是同一家公司的看夜守门人。

邻居是怪兽

一个巴黎人曾经开玩笑说,法国的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尽了创伤,原因在于他们总是不断地被提醒不准打扰邻居。这个巴黎人说:“在美国,人们吓唬孩子的时候会提到妖怪,但我想,法国孩子们一定害怕自己的邻居,把邻居想像成一个青面獠牙、张牙舞爪、专吃小孩的怪兽。或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会在成长过程中一直躲着邻居。”

我被他们的讲礼貌弄窘迫了

一个美国女人住在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小镇。她得知女房东的老母亲病得严重,女房东去看望她母亲了,只留下丈夫和儿子照看家。美国女人回忆道:我做了大大的一份西红柿牛肉汁烤宽面条,用一个漂亮的带柄平底锅盛着,走过街给他们家送去,告诉他们吃完后把锅放在我家门口就行。他们显然一团迷糊,还有点儿窘迫,但他们还是对我再三表示感谢。等女房东回来后,见到我仍然是再三道谢,但我却被他们这样讲礼貌弄得非常窘迫了。

向同事表白须谨慎

当美国人为自己的工作而自豪,认为自己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才实现了目标,他们往往会为自己骄傲:“我们熬夜工作,到凌晨三点才叫了一份比萨饼吃,但这次招标真是不一般,我们最终还是拿到了合同。”但是如果一个法国雇员对自己的同事这样表白时,人们就会认为这有点像是为了自己受到的剥削讨回一个公道。

)第五节 女人排第一位

比在美国多一点点卑躬屈膝

一个在法国工作的美国人,就在法国如何购物这一问题提出这样的建议:“忘了你在美国接受的‘顾客就是上帝’的教条。在法国,你就得学会法国人的游戏规则,学会取悦商店老板,因为他那里有你需要或想要的。你应该把他奉为上帝。当然不会有人敬你若上宾,所以你也别对任何事情想当然。重要的是礼貌。如果你适应这里的游戏规则,比在美国多一点点卑躬屈膝,你就会受到这里人对你的礼待,慢慢地你会喜欢他们。”

这是一个难以琢磨的国家

旅外多年的车耳先生说:“法国人有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行为方式,当他平平淡淡地对你说‘行’时,可能私下想的是‘不行’,这绝不是虚伪,常常是出于礼貌。你得用很长的时间才能搞明白这点。这是一个难以琢磨的国家,一个充满矛盾的民族。”

绅士风度

一位上海人到巴黎游玩,一次在一个大商场前很辛苦地找一个车位,但是动作慢了一点,也没给别人一个足够的提示,被旁边的法国人抢先一步进了车位。于是双方争执起来,法国人辩称没有看见上海人在等这个车位,而上海人比较固执,就是要求他把车位让出来,后来法国人真的把车位让了出来,事情就这样解决了。当上海人买完东西出来,正好又碰上这位法国人,想低头过去,没想到这位法国人特地走上前表示道歉,说明他不是有意的,上海人很感动法国人的绅士风度,两人握手言欢。

女人排第一位

法国的女人在家庭和社会上的地位是很高的。法国人有这样说法:在法国,女人排第一位,狗排在第二位,孩子排第三位,男人站最后。

法国女人

车耳先生说:“巴黎女人或许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至少是穿着最有风度的女人。不少人到巴黎的深刻印象是女人的腿特直,无论妙龄少女还是上了年纪的妇女,尤其后者,五六十岁了,腿还那么直。通常越有身份的妇女,体型越好腿越直。可能她们知道自己这个长处吧,一年四季都露着腿。”为了维持外在形象,不论身体承受多大的委屈和痛苦,法国人都在所不惜。比如,法国女人宁愿少活几年,也不愿因为每天需要长时间乘坐地铁上班而换上舒适的运动鞋。

法国男人

中国作家韩少功说:“法国男人的风度在世界上该算首屈一指。与这些高卢人的后裔相比,美国人太过于粗放,英国人略显拘谨,德国人的目光有些冷漠,日本人则难掩暴发户的傲慢。法国男人出门前总要刮脸梳头,即便是巴黎的乞丐,也时常有衣着光鲜风度翩翩者。”韩少功还讲了一个故事:在法国,一个黑人喝醉了,在某地铁站无故打人,从这个车厢闹到那个车厢,劝解者也挨拳头。几个车厢的法国男人皆立如柱坐如钟,似乎没看见,继续关心着报纸或书本上的艺术或哲学。韩少功就此感叹:“我当然喜爱那些法国男人的风度--在没有醉鬼向我暴力攻击的时候;正如我欣赏中国士大夫传统的闲适、飘逸、超脱和虚静--在没有外敌横行或暴政肆虐的时候,没有人血横流的时候。”

不失身份的方法

法国菜虽贵,但是明码标价,价格都贴在餐馆外面,而且标明价格的一定有货,所以食客们习惯看菜单再决定是否进去。因为有人想找爱吃的菜,有人想找合适的价钱。这样仔细看好菜单再决定是否进餐馆,一点也不会失身份。

同类推荐
  • 兵典:《孙子兵法》新考

    兵典:《孙子兵法》新考

    何新是名振中外的著名学者,其在政治、经济、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早已素为人知。他在中华古典方面的研究,更为独树一帜。“何新国学经典新解”收入近二十年来,何新研究古学的全部重要著作。何新认为:中华乃是“日华”贵胃。惊世之论,石破天惊,欲寻民族文化之根者,不可不读这一套千古奇书!
  •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既豪爽又谨慎,既热情又小心,既善于经营世俗人生,又崇尚精神生活。他们可以披肝沥胆,无私助人,也可以小处计较,谨慎处世;他们可以争强好胜,兼济天下,也可以超然物外,独善其身。本书是第一本诠释湖北人性情的精华本,是洞悉湖北人行为特性的全面攻略。本书着重描写了湖北的地理特点、文化和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本书中,编者突出表现湖北人在经济、教育、社会、性格、人文况味、语言等领域所呈现出的性情特征。其中,尤其对“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俗语,做了细致的解释。
  • 雅言与俗语

    雅言与俗语

    我们的语言文字都是传统的馈赠,丧失了文化传统,我们就会“无话可说”。从秦汉到今天,我们有两千多年的汉字文化积累,其中许多聪明才智的展现、悲欢离合的体会,都能丰富我们自身的生命追求。郑培凯是香港著名学者,多年在香港组织学术活动、策划通识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衰承变有深入的认识。在本书中,他从文字、诗词、绘画、昆曲入手,在语言、艺术的细微之处,让读者了解中国的文史传统,旨在唤回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内容也许庞杂,但真要追索起来,这本书只有一个不变的主题,即古往今来的“雅言”与“俗语”。如果说文字真的有“雅”“俗”之分,追根结底,也都是仓颉惹的祸。
  • 以孝管官(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管官(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重点论述了历代的丁忧制度。例如,秦朝为了强化对人民的精神禁锢,曾号令天下臣民一律戴重孝为天子守丧三年等。而丁忧制度真正普及开来,是在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认可,成为国家正统思想之后。如在唐代法律中,丁忧制度被加以确认,形成了对官员丁忧行为的礼制和法制层面的双重约束。而到了清朝又施行了满汉不同的丁忧制度。
  •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丛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本书为其中一册,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先秦诸子学说,使深奥难懂的学术著作成为广大群众能够读通弄懂的人文素质教材,这无疑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贡献。
热门推荐
  • 美人泪倾城:赎罪弃妃

    美人泪倾城:赎罪弃妃

    她以为他的温柔体贴是爱,“你只不过是我的一个工具而已,还妄想生下我的种么?”他阴鸷冷漠的表情,她流着泪望着他,那一刻,她听见了心彻底破碎的声音,拖着遍体鳞伤的心远去,五年后她回来,看着他笑,笑得云淡风轻:“让一切都灰飞烟灭吧!结束了,在地狱等我。”
  • 重生诗酒趁年华

    重生诗酒趁年华

    方木重新回到纯真躁动的九零年代,面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唯不负自己,不负韶华。
  • 无限穿越妖界

    无限穿越妖界

    莫名其妙的来到了充满妖的世界里,在这充满危险的世界看主角如何生存。
  • 在聊天中发现机会

    在聊天中发现机会

    本书精心策划,言简意赅,从实例分析了聊天对事业的积极性,以及在社交场合中怎样去与别人聊天的方法,让读者从中有所得,为事业加分。
  • 冰娘子

    冰娘子

    她,曾是古武世家的传人,一朝穿越,回到异界大陆重新踏入人生巅峰。她,是异界大陆的废物,回到现代继承了的一切。当她们相遇后,既是对手,也是朋友。她与他,前世的爱恨情仇直至今日偿还。神器?不要,她要凶器。神兽?不要,她要凶兽。不成神便成魔,魔女又如何?只要她想要没什么得不到的。
  • 天降萌兽精灵

    天降萌兽精灵

    眺望星空,繁星无数。海边初晨起,来自于地球的生物降临于一枚叫做“霍普”的落后星球。张梓晨对于这些来自于外星的怪人并不害怕,毕竟他的身边还有一只自称战神的波斯猫~
  • 写好孩子的人生脚本

    写好孩子的人生脚本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登天的感觉》作者岳晓东经典作品。★岳晓东博士的亲子教育课,以个人的成长故事教你如何梳理孩子成长中的里程碑事件,判断孩子的性格类型,让亲子沟通更加高效,帮助孩子掌握未来!★初版《少年我心》畅销20年、全新修订版,新增36个心理学和脑科学研究、108条家教建议,全方位解答孩子遇到的心理成长问题;★如何在失败中培养毅力?如何在欺凌中培养自尊?如何在集思广益中培养领导力?如何在学习中增强自控力?如何处理孩子的叛逆心理?……家长和孩子关心的成长问题,岳晓东博士都从心理学专业角度帮您一一解决。★父母帮助孩子要做的至关重要的事情——写好孩子的人生脚本,彻底改变孩子的命运!
  • 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

    本书是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虽然是一部学术性著作,但语言生动流畅,分析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因此,《乌合之众》一经问世,已被译成十几种语言。本书颠覆了人们通常对群体的认识,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让人先是惊异,后是佩服。作者层层分析,逐步推进,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总而言之,《乌合之众》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颇具影响力的著作,深刻思考群体行为并意欲有所作为的人们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 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著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讲述了:一次,青年维特参加乡村舞会,与少女绿蒂相识,一见倾心。无奈绿蒂已名花有主,定婚在先。为了摆脱这无望而苦恼的爱情,他决定离开绿蒂,到公使馆担任秘书。官场的腐朽、虚伪、庸俗无聊,使他不能施展才能。维特愤然离去,应邀在一位侯爵的庄园客居一段时间,但他同那里的环境照样格格不入,于是又回到绿蒂身边。此时绿蒂已经结婚,他不再能随意厮守在她身旁。爱情破灭了。在那腐朽、黑暗的社会,他找不到出路,终于在绝望中自杀。
  • 万古战神

    万古战神

    天地机运,集于一身。废物青年王枫,夺天地机运,受不朽传承。闯三界,杀四方,成一世威名。左手伴雷,右手持兵,翻云覆雨,掌生缘灭。天若有怨,便撕碎这天。地若有异,便踏碎那地。我名王枫,谁敢不从!!!脚踩魔族,手掌三界~动乾坤,碎苍穹,踏天地,掌生死。筑不朽传说,创万古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