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8300000072

第72章 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的几点建议(2)

城市的转型是需要的,城市工作的转型也是需要的,而在转型当中文化本身的转型也是需要的。什么是文化本身的转型问题呢?这主要是我们对文化建设、发展本身的认识问题,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方针政策也需要转型。

首先,文化建设不能搞单纯的理念先行,需要的是理性设计与自发积累的结合;其次,文化建设不能搞“大跃进”,需要的是人文的涵养(在宽松的文化环境下)与时间的积淀,急于求成只能产生假恶丑,只能产生昙花一现的时髦,不可能产生真善美,不可能产生永恒的大师和精品;再次,文化建设不能只追求GDP,不能只把文化当工具,文化建设最大的事是以文化人,即用民族的核心价值化育整个民族,提高民族的精神品位;又次,文化建设不能搞高指标,高指标只能导致高数字、假典型、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只能导致胡乱拼凑的弄虚作假,和材料浪费,令群众讨厌。这几个问题,无须展开多说,全是文化人一看就明白的常识性问题。但是,对于不懂文化的人来说,可能你说了半天,他还是不明白。

把上面这几个理念问题搞清楚了,剩下的方针政策问题也就好办了。

而这几个理念性的问题,虽然属于文化领域的常识,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够轻易搞清的。因为它们基本属于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层面的东西,而规律层面的东西外行人是不容易一下子就抓住的,再加上我们不是一个习惯于按规律办事的民族,而是习惯于想当然、习惯于拍脑袋、习惯于我说了算。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上特别需要强调学习、特别需要强调研究。只有研究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规律,按照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把北京文化的事情办好。这就是我们这里说的研究文化本身的转型问题的意思。

五、研究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问题

无疑,北京早就是中国乃至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城了。那么,为什么还要研究它的保护问题呢?因为,我们比起世界其他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如巴黎来,我们保护得并不是很好;也因为我们比起国内其他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如西安来,我们保护得也并不是很好。而且,即使说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在这方面,也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还应该也可以做得更好。这就是我们要提出进一步研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问题的理由了。

其实,在这方面,也还是真的有许多可以研究、也需要研究的方面。比如,应该研究北京解放初期那场政府与梁思成等人之间关于新北京建设规划、关于是否需要拆除旧城墙的争论及其教训(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引出应有的结论);应该研究改革开放后城区危改拆迁与文物保护之间的争论及其教训,而且这个问题至今也没有引起重视(以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新近被拆为证);应该研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国际约定(如文化线路保护问题)并将之用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应该研究巴黎的有关城市整体文化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其实施行动的经验及其如何在北京进行应用;应该研究北京部分修复文化文物古迹(已经有公布的部分修复规划和更多的内部意向)的利弊得失、性价比、可行性和不可行性,防止贸然从事;应该研究如何对濒危的仍在破坏性使用中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文化遗产)进行紧急抢救性保护;等等。总之,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北京既不是做得最好,也不是已经无事可做,更不是只有经验没有教训。研究怎样让北京这座负有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成为更加名副其实、熠熠生辉的文化之城,还是一个十分艰巨而迫切的任务。

六、研究北京文化品牌建设问题

世界发达国家的四大文化中心城市都是有自己的文化品牌的。如纽约是商业文化中心,伦敦是创意文化中心,巴黎是时尚文化中心、艺术文化中心,东京是动漫文化中心;有些城市虽然名气没有这几个那么大,但是在世界上也有响当当的品牌,如音乐之都之与维也纳,大片之都之于好莱坞(洛杉矶附近)等。北京有什么在世界叫得响的东西?有一个,即历史文化名城,对,这得承认。但是,这却不是北京独一无二的东西,伦敦和巴黎也都是历史文化名城。这就逼着北京在文化上还得再拿出点有彩的东西,在世界上能够叫得响、吃得开。

除了历史文化名城之外,北京还有什么文化上的特色?还能够主打什么文化品牌?这也是一个需要很好研究的问题。看到过一个资料,说是2005年的时候,北京曾经提出过一个目标,叫做北京要建设“创意之都”。但是,之后的这些年,却没有刻意地做这件事,也许提出者本人对此也如过眼云烟了。这个口号不是不能提,问题是提了能不能做成,能不能做成这方面的“老大”?这就不能不慎重。如果创意之都搞不过伦敦,艺术之都搞不过巴黎,动漫之都搞不过东京,音乐之都搞不过维也纳,大片之都搞不过好莱坞,那就还是另选品牌的好。当然,我们不是说,人家有的我们一律不搞,这些我们也得搞,而且还得搞好,但是,不能再把这些作为我们独擅胜场的北京品牌来搞。我们得另谋思路、另辟蹊径。那搞什么好呢?笔者说不出来,这也就是我们提出要研究北京主打的文化品牌建设的理由。

七、研究文化人才成长规律和培养方式问题

文化人才问题是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这里说的文化人才包括文化专门人才、文化管理人才和文化领导人才等。从不同文化领域的角度说,需要培养的文化人才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理论研究人才、文化学术教育人才、文化法制建设人才、文化创意创新人才、文化艺术原创人才、文化遗产保护人才、文化传播传媒人才、文化会展设计人才、文化期刊出版人才、文化企业事业管理人才、文化宏观领域领导人才等等。这些文化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方式问题,都很值得研究。因为,文化建设问题、发展问题、繁荣问题,说到底,就是一个文化人才的建设、发展和繁荣的问题,就是一个文化人才的培养和成长问题。没有文化人才的繁荣兴旺,怎么会有文化本身的繁荣兴旺?所以,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说到底,也是一个文化人才的有无、多少、高低的问题。

而在所有的文化人才队伍中,有两类人才最为重要。一是文化创作创意创新人才。这是文化建设发展繁荣的基础和源泉所在。没有一大批这样的人才,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经验证明,这样的人才又往往不是单靠人为设计而培养出来的,他们的成长更主要的是靠宽松自由社会环境中的自然自发、创作积淀而成;人为地去打造、评选、树立,往往劳而无功,甚至是适得其反。对于这一类文化人才的成长规律的问题,是非常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认识的;只有把这个规律认识清楚了,我们才能按照这个规律去“培养”,即创造他们成长的良好条件,使得他们能够比较快、比较多地成长起来。二是文化领导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这也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必要条件,因为他们既负责着宏观文化政策的设计和文化环境的创造,又负责着文化企业、文化事业甚至是文化产业的运营和管理,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对于文化的生产和服务,对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和消费,既是不可或缺的,又是负有重要责任的。正因为这一类文化人才责任重大,就需要他们有很高的文化素养,需要懂得文化发展的规律而又自觉地尊重文化规律,愿意按照文化规律去领导文化和管理文化;而且他们还得能够真正尊重知识和知识分子、尊重文化和文化人、尊重文化劳动和文化创造;而且能够包容有个性的文化人才,宽容有不同意见的文化人士,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的现在和未来。可惜,这样的文化人才尤其是文化领导人才是太少了。因而,这一类文化人才的成长规律更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尤其是通过总结我们多年来领导和管理文化的经验教训进行研究,就是必须的了。只有搞懂了他们的成长规律,我们才能知道他们在什么社会环境下、从哪条途径容易生长出来,又最适合在哪个领域、哪条战线去担负领导和管理文化的责任。只有把这些关于文化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方式都弄明白了,我们才有可能出现文化领域的发展与繁荣,而且是人才的源源不断,文化的持续提升。这里说的当然是文化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和培养方式问题,但无疑也是适用于北京这个国家文化中心的建设与发展的;而且北京更应使文化人才问题的研究走在全国前列。

八、研究建设文化人才高地问题

全国文化中心乃是全国文化的高地。而作为文化高地,首先就是文化人才的高地。这个道理在上面一个问题中已经说清楚了。你真的想要建设国家乃至世界的文化高地吗?那你就把主要精力放到建设文化人才高地的工作中去吧!研究如何把北京建设成为国家乃至世界的文化人才高地问题,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发挥文化中心作用的重大战略任务。所以,研究如何推进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问题,就不能不首先研究如何建设文化人才高地问题。

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人才高地,主要有两个路径:一是培养文化人才问题,二是汇聚文化人才问题。前面已经说了前一个问题,即研究文化人才成长规律和培养方式的问题,不再赘述;这里主要说说后一个问题,即研究如何汇聚文化人才的问题。

所谓汇聚文化人才,也就是如何把北京以外的文化人才、特别是北京急需的顶级紧缺文化人才吸引、聚集到北京,为北京的文化发展服务的问题。这就需要研究能够汇聚文化人才的要素。至少有这样几方面:一是北京得具有怎样的文化环境?包括文化人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等。二是北京得具有怎样的文化政策?包括文化创作的宽松度、支持度、利益度等。三是北京得具有怎样的文化法治?包括对文化产权的保护、对文化成果转化的支持等。四是北京得具有怎样的文化集散功能?包括成为全国的乃至世界的多样性多元性文化的聚集地和传播地等。当然还有许多需要研究的东西。这里有一个个案,那就是北京在国家支持下对中关村科技示范园区为汇聚科技创新人才制定的各种政策,是个可以借鉴的例子(有关方针政策集中反映在北京市地方法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中)。当然,文化人才的汇聚可能比科技人才的汇聚需要更优惠一些的政策。总之,这些都是汇聚文化人才、建设文化人才高地需要研究的。

也许有人会说,北京已经是全国的文化人才高地了,就无须再在这个问题上下工夫了。对于前一句话,我们承认,就全国范围而论,北京的确已经是一个文化人才高地了。但是,目前北京只是全国的文化人才高地之一,而且这个高地的高度和广度都还有限,仍然需要加大和增高,再者它还远不是世界性的文化人才高地。如果你承认这一点的话,那么后一句话也就说不用说了。总之,如何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高地建设的问题,仍然是北京推进文化中心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我们这里所提的建议,都是从研究问题的角度设立的。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觉得,作为课题研究人员尽管可以直截了当地建议有关方面采取什么实际运作步骤,但是不如建议从那些方面开展研究更为贴切,也更为易于引起有关方面的思考。当然,我们的建议也仅仅是选择了几个角度或方面,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上,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很多很多的,比如:需要研究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功能及其发挥的机理问题,需要研究北京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之间如何配合的问题,需要研究文化与经济、与科技如何融合的问题,需要研究北京文化如何增强软实力的问题,需要研究北京文化在世界上的形象问题,需要研究北京文化如何走出去的问题,需要研究如何用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传播北京文化的问题,等等,等等。而且这种研究还应该是长期的、跟踪性的、持续性的。从一定意义说,为这个事情建立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比如可以称为“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也未尝不可,甚至未尝不是一件十分应该的事。

同类推荐
  •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回忆·马克思主义卷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回忆·马克思主义卷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回忆·马克思主义卷》内容包括:改革开放30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60年、在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探索前进、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深化历史唯物主义、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研究和批判新自由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研究批判新自由主义的对话、拓展与深化当代资本主义理论研究等。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上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上卷)

    本书由吴晓明主编,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 希望的原理(第一卷)

    希望的原理(第一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仅出现过四部1000页以上的哲学巨著,即马丁·海德格尔的两卷本《尼采》(1961)、尼古莱·哈特曼的《自然哲学》、卡尔·雅斯贝斯的《论真理》(1947)和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的原理》(1959)。在流亡美国期间(1938—1947),布洛赫十年磨一剑,撰写了三卷本《希望的原理》,表达了他对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异化的世界的希望。《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主旨是,阐明人类精神史的中心在于预先推定一个更美好生活的梦,即一个没有剥削、贫困和压迫的社会制度,而作为人类学一存在论范畴的“希望”(HoffnlJng)集中体现了人类走向更美好未来的意图。《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关于人类梦想和希望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之作,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唯物主义思想,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研究领域。 这本《希望的原理(第1卷)》是该系列第一卷。 《希望的原理(第1卷)》的作者是恩斯特·布洛赫。
  • 系统思考之“道”:探索东方哲学与系统思考之共性

    系统思考之“道”:探索东方哲学与系统思考之共性

    老子在2500年以前写下的《道德经》和今天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出现而日益受到重视的“系统思考”之间,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本书将引领我们去思考有关“系统思考”的永恒的智慧,并在我们试图解决未来的许多难题面临诸多挑战时,指出了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而贯穿全书的理念是,我们在当今世界的状况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而当我们对于我们个体及人类这个物种有了更清楚的认知以后,我们又能如何改变或改善。
热门推荐
  • 半妖尊神

    半妖尊神

    本是一介书生,想通过赶考改善生活,谁知一场花前月下彻底改变命运,监牢内意外之喜,能否助他登临修道巅峰?
  • With Lee in Virginia

    With Lee in Virgin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越简单,越美好:北欧的极简主义生活

    越简单,越美好:北欧的极简主义生活

    在北欧人的生活里,极少追求表象的繁盛,更重要的是追根溯源的本质和对其持有的态度。比如去北欧人家里做客,主人会请你喝咖啡,这虽然是件小事,但主人会拿出不同花色的杯子,不会随便给你,而会饶有兴致地让你挑一个你喜欢的花色。如果你挑到的刚好是一个圣诞老人的杯子,主人就会告诉你;这个杯子是哪一年过圣诞节的时候,其时正热衷于学陶艺的外祖母赶在圣诞节前为孙儿们精心制作的。一个小小的杯子,珍藏着亲情,珍藏着回忆,又是随时可用的器皿。
  • 龅牙少爷是个小可怜

    龅牙少爷是个小可怜

    某天丁嘉桦:小米,你明年就及笄了,夫君没有合适人选的话,你看我行吗?王小米:你本来就爹不疼娘不爱的够可怜了。你看我这么强势,脾气还暴躁,做我相公岂不是一辈子都很可怜?丁嘉桦:你还善良、聪明,有上进心!可怜就可怜的吧,我相信你的人品,不怕!王小米:我现在不想成亲,我想赚很多钱,买地建个城,自己当领导!丁嘉桦:钱我帮你赚,城我们一起建,人我等!王小米:我主张晚婚晚育,二十岁以后才考虑成亲。丁嘉桦:没事,我等得起!王小米:我希望一生一世一双人,我的相公胆敢在外面沾花惹草,我会把所有家产都带走,还打的他满地找牙!丁嘉桦:我所有财产都记你名下,绝对不会让你有这方面的困扰!王小米:最重要的一点是我是颜控啊,外貌协会的,而你这龅牙丑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普通点也没事啊,恕我会不能将就!丁嘉桦:好,我整牙!
  • 闲庭花事了

    闲庭花事了

    他是天下女子,皆趋之若鹜的皇帝——陆南城。一双桃花眼,染尽倾城琉璃色,开尽盛世桃花颜。偏偏遇见她!她是右丞沈廷之妹沈媛,为了替兄长巩固朝堂势力而被送进宫。多年相随,患难与共,出谋划策,她的手上沾满了鲜血,就是为了铺就他的大业。众叛亲离。他曾许诺,会将这江山捧到她的面前。可是最后等来的不是三千宠爱,而是一纸废后诏书。“于贞和三年入宫侍驾,不想其妇德损失,恃宠骄矜,不配伺帝近身,实属有罪,着即赐死。”“你此生休得妄想与怜宜相比!”字字诛心将她逼到了绝路。
  • 我的武魂是齐天大圣

    我的武魂是齐天大圣

    【倾力打造,玄幻爽文}穿越而来的孙铭,一个不小心就觉醒齐天大圣的武魂。筋斗云,火眼金睛,毫毛分身,金箍棒,七十二变,齐天大圣种种神技在手。孙铭逆天崛起,踩天骄,战群雄,大闹圣地。
  • 觉元危机

    觉元危机

    世界随着觉醒者的崛起,贵族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对抗日益强大的觉醒者带来的危机,新的秩序者产生,维护天枢的权威,阻止觉醒者的强大,谁善谁恶,孰对孰错,平民的胜利还是贵族胜利。。。
  • 好习惯伴你健康一生

    好习惯伴你健康一生

    为了培养人们形成良好的习惯,改掉不良的习惯,拥有健康的一生,编者精心编写了此书。在这里,无论是科学的研究发现,还是生活中的常识都是围绕着健康这个主题来阐释的。本书集多方面知识于一体,从多个角度入手为健康出谋划策,为健康支招儿。它贴近生活,在实用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分几部分阐述了良好的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 月色弥漫的星空

    月色弥漫的星空

    年少懵懂的青春,似乎包含了所有美好的幻想,让人完全沉溺,不愿抽身曾经那些触手可及的梦,只因一念之差,统统成为了错过,无法再重来“我喜欢你!”“其实,我也喜欢你!”从相遇到相识,似乎一切都是浑然天成,俩人只要再靠近一点点,就能牵着彼此的手,看尽一年四季然而,青春里所拥有的烦恼,绝不是一束明媚阳光就能轻易驱散的可是,缺少的那一丁点勇气,总能让人左顾右盼,思前想后,甚至望而却步是我还不够喜欢你吗“如果今后再相见,可别忘了你答应过我的承诺!”月色弥漫的星空下,他想要细看她离开时的面容,无奈只能听到渐行渐远微泣的声音,惹人怜今后,说得倒是轻巧,可要面对的又是多少个魂牵梦萦日日夜夜?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