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83800000235

第235章 我,蛮夷也

据《史记》记载,楚军引诱随国进攻的阴谋没有得逞,以军威压迫随国,要迫使随国屈服。所以,随候与熊通,面对面有了第一次交锋。

随候说:“我无罪。”

他就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非常无辜,非常无奈,非常可怜。随国从来没有侵犯楚国,你凭什么攻打我?打人要讲理,攻打别国也要有个理由,不能太霸道,那样不道德。

楚武王脸一扬,傲慢地说道:“我,蛮夷也。今天诸侯都背叛周王而互相侵伐,我有军队,想观察中原政事,请周王增加我的爵位。”

这话很爽快,直来直去,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中原诸侯确实开始互相攻伐。主动要求加官进爵,也算开古今先河,当然,背后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后盾,谈条件也有魄力,根本不必讲礼。

说起来,随侯是侯爵,熊通是子爵,双方相差两个等级呢。

官职爵位,是天子根据先辈功劳赐封的,哪有平白无故张嘴讨要的?但是楚国大军压境,如果不答应,真要打起来,胜负难料,国家危机,随候不得不慎重考虑。

蛮夷终究是蛮夷,也不缺宝贝,多花点儿钱,买一个爵位不行吗?不,那样多下贱。就是明目张胆,向王室索要,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

对随侯来说,原本是一句话的事,成了,做次好人,得个人情;不成,似乎也没什么损失。

但是,向天子要爵位,就是向国家最高机构张口要乌纱,冒极大风险。这就类似省市部门向中央申请加官进爵一样,要考虑影响,考虑后果,大家都这么张口要官,天下岂不乱套?

面对楚武王身后的大军,随候不敢直接拒绝,只能表示,可以试一试,能否成功,全在天命。

此时,楚国的要求并不高,只想增加点级别,要个待遇,至少给个侯爵,与诸侯并列,见面不至于低人一头。楚国的国土面积这么大,如果还是子爵,权大官小,名不副实;自己又不能张口,故而请随国出面。

这个小小的愿望,能实现吗?

迫于楚军的压力,随候答应了熊通的请求。之后,两国签订和平友好条约,楚国撤兵,回去等待随候的好消息。

如果能成功,这次伐随,也算不枉此行。

说话算数,既然答应了楚国,就要守信用,礼仪之邦不能言而无信。随侯真的派人去了洛邑,目的很明确,一者朝拜,再者就向周桓王请求,看看能否给楚国加官进爵。

周桓王刚刚在‘繻葛之战’败给郑国,还被祝聃射中肩膀,正在气头上,没想到又有人前来大言不惭索取爵位,真是欺人太甚,都想造反啊!

这里是天子的明堂,不是批发市场,想要官就给官,想要爵就给爵,那是卖官鬻爵。如果答应,王室颜面何存?诸侯内心咋想?都来效仿,天下岂不乱套?

对于随候的无知做法,也不知周桓王是否痛骂,反正没给好脸色,一口回绝,半点回旋余地也没有。

使者回到随国,把周王无情拒绝的做法,垂头丧气禀报了随候。既然周天子不肯给楚国加官进爵,也不能责怪随国,总之,作为友邦,我们已经尽力了。

于是,随侯把这一消息,通知了楚国。不是兄弟不尽力,实在是上面不给名额,卡的太死。

熊通一听大怒,我的祖先鬻熊,曾经是周文王的老师,不幸早逝;成王时期任用我的先祖熊绎,只给个子男爵,让他住在楚地;现在周围顺服,地盘扩大,却不给增加封号,朗朗乾坤,天理何在?

此时此刻,他想起了那位最有魄力的先祖熊渠,不仅自己称王,还赐封三个儿子为王。熊通再次抛出了那句经典名言:“我,蛮夷也。”

‘我是流氓我怕谁’,你不给我赐爵,我自己加封,想封多大就封多大,何必看你脸色。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最后,经过智囊团的谋划,熊通自己拍板,一锤定音,不升则已,一升到顶,干脆效仿先祖,自封为王。

熊通的野心确实不小,不知为何没有称‘帝’?‘帝’的级别比‘王’高。夏、商、周三代,夏朝和商朝,都是称帝,‘帝甲’、‘帝乙’、‘帝辛’等;但是到了周朝,谦虚改称‘王’,周文王、周武王等。

据说,康熙拜访孔子故里,站在孔夫子墓前,久久不愿意跪拜祭祀。因为孔子是‘素王’,康熙则是‘帝’,不能上级跪拜下级。后来有人看出原因,把‘王’字遮住,康熙才跪拜祭祀。

熊通突然称王,胆子也太大了。中原任何诸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不仅敢想,而且付诸实施,比先祖熊渠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杆大旗竖起来,很绝,很彻底,很猖狂,很威风,赶上花果山的‘齐天大圣’了。

就是要和周王平起平坐,就是不服你的管辖,就是挑战你的权威,有本事就来打我啊!

熊通,一个铁腕式的人物,开春秋称王之先河,后来谥号为‘武’,后世称他楚武王。谥法上说:拓地开封曰武;赴敌无避曰武。

花钱买官,为了那芝麻大小的权力,低三下四,鬼鬼祟祟,钱花出去不一定能成功。每天早晚还要提心吊胆,害怕丑事暴露,被判极刑,何苦呢?

看看我们的熊通先生,先是张口要,要不来就自己封,最后直接称王。

这并非一次现场作秀,并非为了吸引眼球,而是把目标付诸现实。他这种人,如果知道世界有多大,一定会琢磨着去征服世界。

从此,楚国再也没有回头,一直称王数百年。春秋末期,作为‘蛮夷’分支的吴、越兴起,都是自封王号;而中原诸侯,直到战国时期,心底不平衡,才一个个跟着自封为王,造成天下群王并存的局面。

熊通之所以如此大胆,‘繻葛之战’的影响也很大。若非周桓王繻葛惨败,被射中肩膀,熊通称王的时间,恐怕要推迟几年。

只称王还不行,还要昭告天下,让天下人都知晓。

上次伐随,在季梁坚决的阻挠下,随国躲过一劫,但是,少师依然受到随候的宠信。对于这块肥肉,楚武王时刻关注,准备再次出击,要把它收入囊中。

公元前704年春季,斗伯比对楚武王说:“可以了。敌国内部有了裂痕,不可失掉机会。”

但是,如果派兵直接攻打,难保必胜。

于是,楚武王通知南方各路诸侯,都准备好,夏季在沈鹿(湖北省钟祥市东)举行会盟。目的很明确,就是告诉南方诸侯们: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至于随国,如果来,就歃血订盟,也算对自己的支持;如果不来,武力解决。

熊通称王后,根本不顾周桓王的感受,把事情搞得轰轰烈烈,生怕别人不知道。这让洛邑的真王很受伤,痛在心底,比那一箭之仇还要痛,但他也无力制止。

当然,现在的中原诸侯是不会参加的,他们的心底,楚国永远是‘蛮夷’,茹毛饮血,不值一提。直到他们被楚国大军打怕以后,最终不得不屈服在楚国麾下。

最典型的,就是蔡国和郑国。

这次去参加盟会的,都是江汉流域的小国,迫于楚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不得不去,不敢不去。

但是,有两个被邀请的国家没有到会。

一个是黄国(嬴姓,位于河南潢川县隆古乡),据说源于黄帝轩辕氏,距离楚国很远。楚武王派薳章去责备几句,最后不了了之。二十年以后,齐桓公崛起,黄国与江国投靠了霸主齐桓公,得以暂时保存;等到齐桓公去世后,公元前648年,黄国最终被楚武王的孙子楚成王灭掉。

另一个就是随国,汉水流域最大的姬姓国。

如果是一般盟会,随侯也可以派个代表。但是,楚国擅自称王,性质就不同了。如果去,就表明支持楚国,对抗周天子;不去,就要被这个不讲理的国家攻打,两边都得罪不起啊!

权衡利弊,随侯最后还是没去,也没派代表参加。

无论如何,‘楚王’这杆大旗竖了起来。江汉诸国的到来,让楚武王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唯独比较强大的随候不给面子,这让他很恼火。

从此以后,楚国历代国君,都称王号,天下一直是‘二王’并存的局面。中原的真王只能睁只眼闭只眼,无可奈何;南方的假王,东征西讨,搞得风生水起,甚至带着军队,到洛邑问鼎中原,比‘真王’还有王者之气。

但是,孔夫子对楚国私自称王的做法绝不原谅。你自己封王我管不着,我怎么写史册,你也管不着。修订《春秋》的过程中,一直称楚王为楚子,对于这个冒充者从不承认;《左传》也跟随孔夫子的思想,称楚王为‘楚子’。

‘打铁还须自身硬’,一切要靠实力说话。‘蛮夷’之邦,不懂礼,后来诸侯也习惯了,称之‘楚某王’;历朝历代的历史学家,跟随历史潮流,默许了楚国自封的王号。

同类推荐
  • 洞庭风浪

    洞庭风浪

    洞庭湖原为五湖之首,属云梦大平原,土殷物阜,人杰地灵。古代黄帝、舜、二妃、禹、善德、范蠡、屈原、宋玉、刘备、黄歇、刘巴、关羽、周瑜、小乔、鲁肃、甘宁都曾寓比。而湖区曾诞生许多名人,如廖立、潘溶、车浚、车胤、潘京、龚恢、阴铿、李群玉、张尚祖、刘宝等。明代有方钝、杨一清、颜颐寿、柳应辰、邓廷赞、刘大夏、黎淳、萧授、孟善、谢登之、杨一鹏、杨嗣昌、龙膺、杨鹤、杨鸿、傅作霖、夏元吉等。清代有左宗棠、郭嵩焘、李星沅、胡达源、胡林翼、汤鹏、许伯政、方功惠、何锦云、吴敏树、方显、刘璈、钟谦钧、胡统虞、胡期恒、杨超曾、杨丕树等。近现代更是人才辈出。
  • 回到明朝做权臣

    回到明朝做权臣

    穿越明朝末期,带去全新的理念,训练一只新军队,张启阳的结局会是如何?
  • 三国大特工

    三国大特工

    特工王磊回到三国,正逢群雄逐鹿之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磊从一个小人物开始,步步为营,收谋士武将,娶娇妻美妾,率铁骑驱逐匈奴,与诸侯争霸三国。普天之下,唯我独尊!
  • 明灭

    明灭

    明末清初是一个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短短的几十年间,干戈不息,烽烟遍地,万千子民归于涂炭,兆亿生灵化为枯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张献忠、李自成、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孔有德、多尔衮、马士英、左懋第、阮大铖、李香君、侯方域、钱谦益、柳如是、史可法、高杰、夏完淳、陈子龙、李成栋、张名振、瞿式耜、张同敞、郑芝龙、郑成功、张煌言等等一大批史上著名人物分别以各自独有的姿态,相继登上历史的舞台,演绎出一场场回肠荡气、慷慨悲歌的时代大戏。在血与火,刀与剑的考验中,他们或是封疆大臣,或是百战边将,或是布衣文士,又或草莽英雄,甚至贩夫走卒、妓娼乞丐,都必须面对残酷的现实,做出命运的选择,英雄和汉奸,往往就在一闪念之间,挺过去,就能杀身成仁,名垂千古,绕不开,就会卑躬变节,臭名昭著。本书以民族大义和道德价值观作为忠奸、善恶、是非的取向,通过对他们每个人进行人性的分析,进行历史性的拷问,颂扬仁人志士的高尚爱国情操,揭露和批判无耻的卖国行为。
  • 掌上帝国之唯我独尊的汉朝

    掌上帝国之唯我独尊的汉朝

    先有刘邦称帝,后有王莽夺权。汉朝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个媲美罗马帝国的王朝如何走向衰败?奇人异事、帝王秘史,带你揭露汉高祖开创的时代。
热门推荐
  • 黑锅英雄

    黑锅英雄

    背黑锅这种事我来就行了。“隔壁老王的儿子被打了?”“没错,是我打的。”“女浴池有人偷窥?”“不用怀疑,当然也是我”“村头王寡妇家的老母猪怀孕了?”“……”
  • 多少不凡,只因不甘

    多少不凡,只因不甘

    朋友圈疯转的“半糖哲学”。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窘迫时期。不管现实如何,梦要一直在。生活就是不要脸,不要命,咬着牙撞破南墙。——宋小君倾力推荐。本书重点描述大都市里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以一个个故事分篇,讲述他们的奋斗与汗水,欢笑与泪水,与年轻人产生共鸣。以“斗志昂扬”为核心精神,给读者一注强心剂,在这不易的现世里拥有更多的勇气和正能量。这是一组年轻人的群像。来到深圳,在大都市碰壁,打拼,扎根。有的成功,有的遇挫,总的倾向,都是在奋斗,在追求理想的实现,可谓一部励志书。
  • 年少时遇你

    年少时遇你

    小的时候,温煜的出现保护了纯真,少年时,简兮的出现陪伴了成长。可纯真总有一天会消失,成长也总是伴随着离别。或许她天生胆小,但亦拥有美好的青春。年少时遇见了你们,大概是我的幸运。
  • 四绝图

    四绝图

    江湖传闻,北国开国将臣和当时的江湖人士在成功反抗上个朝代的欺压后,共同留下了一份惊天宝藏--四绝图。四绝图包含武功、兵法、奇门、财宝。得四绝图者,可争天下...
  • 书法门外谈

    书法门外谈

    本书是著名艺术鉴赏家柯文辉对书法艺术的品鉴和评论,内容包括大师离席的时代、马一浮的书法、林散之印象、钱君匋的印等50多篇,气韵生动,细节传神,诗境澄朴。评书,品人,记事。文字信手拈来,佳趣迭出,且时有高明独创的见解。既是其30年书法评论文章的结集,也是他对书法界观察与思考的见证。
  • 万物生成

    万物生成

    灵力复苏的时代,全民修仙已经成为潮流……但这天下,不过是试验之地;众生万物,皆可生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娇禾

    娇禾

    慕容侯府的三小姐才貌双全,能文能武,还得上古秘盘——天星命盘,有预知世事的本事,得之者得天下。前世只为一句天命难违,命丧黄泉,家破人亡,慕容军也易主。这一世重生且看她飞扬跋扈、恣意潇洒?
  • 我是爱你的,也是自由的

    我是爱你的,也是自由的

    一本从心理学角度探讨自我与关系的成长读物。当你看得见自己,爱才看得见你。当你看得见本质,爱才会焕发生机。所有关系,都是我们和自己的关系。内在丰盈,才能“势均力敌”。没有任何一种爱,需要牺牲自己来成全。当你学会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愿你的心,经得起岁月伤痕,也装得下世间柔软。
  •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二十年(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二十年(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俄共,作为苏共的后继者,是当前俄罗斯乃至整个前苏联东欧地区最大的共产党。本书回顾了俄共在失去执政党地位后重建二十年来的坎坷历程,可谓前苏东地区共产党的一个缩影。该书以俄罗斯社会的变迁为背景,从理论探索、组织建设、议会内外的斗争等视角,全面展示了俄共探索俄罗斯重返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和途径,展现了俄共在困境中压不垮、打不散的顽强意志和求生存、求发展的斗争精神,客观分析了作为反对派党的俄共目前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