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83800000326

第326章 让功

这次伐齐胜利,彻底奠定晋国的盟主地位,没有哪个中原国家,敢再站出来挑战晋国的霸权。只有西方的秦国和南方的楚国,对于晋国,不服、不惧、不和。

公元前589年9月,晋军回军路过卫国,真是长路漫漫啊!虽然胜利了,回家的时间比作战的时间都漫长。

此时的卫国,发生了一点意外——卫穆公死了。

这是突发事件,彼此是盟友,晋国的三位将领不能无动于衷,那太没人情味。但是,没有得到晋景公的命令,带兵的将领,不能随便进入别国都城。

他们来时只准备作战,根本没有季文子的头脑,自然没准备丧礼,怎么办呢?郤克三人商议后,决定在城门外吊唁,这样既不失礼,也不违礼;卫国人则在城门里哭泣,直到把他们送走。

这一做法,后来成了各国间吊唁的传统,都在城门外举行丧礼,直到下葬。

且说老臣士会,退休后安心养老,不问政事,把家族的掌门人位置交给了儿子士燮。

士燮,谥号文,也称随文子、范文子,他不仅继承了士氏家族基业,也继承了士会的聪明敏锐。在晋国的朝堂上,绝对是一位佼佼者。

士会虽然不再从政,对儿子士燮要求很严。因为几十年的亲身体验让他明白,在这个政治漩涡里,小伙子还太嫩,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酿成大祸。

有一天,士燮退朝回家晚了,士会就问他原因。原来朝廷来了一个秦国人,善于讲隐语(类似猜谜),大家一起猜谜娱乐。结果晋国别的大臣都答不上来,士燮猜出其中三条。

本来值得骄傲的事,士会一听大怒:“别人怎么能猜不出来?大夫不回答,那是对长辈父兄的尊敬谦让。你个小毛孩子,敢在朝堂之上抢先掩盖别人,如果不是我还活着,早就被废了。”

说完,就用手杖击打士燮,把玄冠上的簪子都打掉了。

朝廷,那就是一个披着和平外衣的战场,甚至比战场更危险、更可怕、更残酷。这点士会深有体会,否则不至于主动让权。这次打儿子,可谓用心良苦。

说实在的,自己打儿子,打的哇哇直哭不觉得心疼,因为下手都留点分寸,不会伤筋动骨;如果别人打自己的孩子,轻轻一下子就心疼不已。

士会虽然打士燮,毕竟自己儿子,却从心底关心。

听说晋军在鞍地打败齐军,士会也很高兴。这次凯旋归来,他早早的站在城门口等儿子士燮回归,心中充满了慈爱。结果等啊等啊,等到所有的将士都过去了,才见到企盼已久的儿子。

那一刻,士会关切地问他:“儿啊,你出门在外,不知道我天天盼着早点见到你吗?”

话不在多,一句就够。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切,溢于言表。

士燮早已忘记了昔日被打的疼痛,说道:“军队,由主帅郤克统帅,所以打了胜仗。如果我先凯旋进城,恐怕国人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我身上,所以不敢那么做。”

士会很高兴,唉,这孩子终于长大了,懂事了,不需要自己多操心了!他也没有过多夸奖,只是欣慰地说了一句:“我知道你可以免除祸患了。”

以士会这样的聪明人,在官场上还要时刻小心谨慎,甚至战战兢兢,这不是一般人能站的地方。

做人,要低调;做官,更要低调。记没记住?

回国以后,主角当然是郤克,他是作战总指挥。如此大胜,晋景公也高兴,首先接见郤克,夸奖道:“这次对齐国的胜利,都是你的功劳啊!”

此时的郤克,志得意满,却也有自知之明。面对国君,他不敢狂妄,客气地说:“这是君王的教导,将士的努力,我有什么功劳呢?”

身处高位,虽取得大胜,却戒骄戒躁,不居功自傲,与他当初复仇的决心,完全两种风格。不过,他的后辈族人,可没有他的头脑。

之后士燮进见,晋景公也像对待郤克一样夸奖他。

如今的士燮,不再是毛头小伙子。他客气地回答:“这是上军将荀庚的命令,主帅郤克的领导,作为下臣,我有什么功劳呢?”

一句话,即夸奖了自己的主管领导,又赞扬了顶头上司,让国君听起来也很舒心。不管是否虚情假意,这顶高帽子,给谁戴上都高兴。

紧接着下军将栾书进见,晋景公也像对待前两人那样慰劳他。

栾氏是晋国公族的分支,一直位列‘六卿’,地位难以撼动。他的父亲栾盾,属于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型,对赵盾一些专权的做法又不满意;赵盾执政的时候,即需要这种人,又打压这种人,所以,栾盾基本默默无闻。

栾书可就不一样了,他继承栾氏家业,虽然出身官宦,但并非纨绔子弟,他不仅有理想,而且还有能力。不过人都有两面性,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赵氏覆灭,他难逃其咎。

在这个圈子里混久了,傻子都能变得聪明。

听了国君的夸奖,栾书哪敢贪功?他把上军佐士燮推到前台:“这都是士燮的指挥,将士的努力,小臣我有什么功劳呢?”

这三位,谦虚礼让,战胜齐国也是水到渠成。

另外,整个作战过程中,主要提到三位将领:郤克、士燮和栾书。从整军出发到凯旋赏功,没见到中军佐荀首、上军将荀庚,以及下军佐的名字,一般认为他们留守晋国。

此时的晋国,虽然各怀心腹事,无论对内对外,还是挺团结的。

至少,晋景公维持了晋国的霸业。

同类推荐
  • 他来自秦朝

    他来自秦朝

    如果秦始皇嬴政知道自己唯一一颗真正的长生丹送给了李子木的话,说不定会垂死病中惊坐起吧?
  • 虎踞龙翱

    虎踞龙翱

    一夜之间,风云突变,天下易主,一时间豪强并立,重启纷争。一方是乱世凸起的枭雄,一方是除魔卫道的忠义,看谁终主沉浮……这不是一部个人奋斗史,而是一个群雄共舞的精彩故事。这里没有绝对的主角,每一次碰撞都是势均力敌的天意。
  • 汉颂

    汉颂

    公元前138年春,河水决,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也正是此时,郎官张骞应募出使西域。被窦太皇太后掣肘的刘彻郁郁寡欢,进入终南山射猎解闷,自称“平阳侯”,践踏农田,民皆呼骂,如跋扈子。刘彻嫌不尽兴,又建上林苑,傍南山而西向,周袤三百里,设离宫七十所,苑中饲养百兽,供他秋冬射猎。七月,闽越攻东瓯,告急于汉,是时刘彻欲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故国家急需人材。首战告捷,此后刘彻更改制,新建期门,任命卫青,建立起一支忠于自己的骑兵。这一年汉使穿行大漠,这一年武帝拔雾见日,这一年将星小试牛刀,这一年,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四有青年,以独特的身份开始了他的新征程……
  • 大楚烈帝

    大楚烈帝

    谋天下,得民心,除内忧,御外辱,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且看二十一世纪的熊元穿越战国末期,成为楚考烈王熊元,带领楚国一步步走向强大。在此提醒!考据党慎入!不喜勿喷!
  • 哈里发国家的浮沉

    哈里发国家的浮沉

    《哈里发国家的浮沉》内容始于610年伊斯兰教的诞生,结束于1258年蒙古军占领巴格达,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二、哈里发国家的变迁;三、哈里发时代的中东经济与社会生活;四、异彩纷呈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公元632年,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穆罕默德逝世之后,穆斯林经过百年努力,建立起一个西起大西洋、东至帕米尔高原、北迄高加索、南达阿拉伯海和亚丁湾的庞大帝国,这就是哈里发国家。在“三洲五海”的宏大舞台上,那些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等在岁月的磨砺中共同缔造了光彩夺目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它承前启后,汇流东西,使人类文明之薪火得以续传,使相互孤立之民族融通交流,为世界由分散走向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热门推荐
  • 轮回无尽诸天

    轮回无尽诸天

    (原创世界无限流)黄沙、悍匪、烈酒、夕阳下的对决,在自由与压迫,神秘与科学的交锋中,他策马而过。蓑衣、刀客、杏花酒,倚马仗剑一苇渡江,在血雨腥风,豪情万丈中,他万里独行。…………穿梭于无尽世界,见证无数星辰又陨落,他在毁灭与救赎中重生。这是一个热血沸腾的轮回故事。欢迎降临,无尽乐园!
  • 听香赋

    听香赋

    太康二年洛阳有人焚香引百鹤来贺世人趋之若荷传闻那娘子的香就像奈何桥头的孟婆汤问之忘生死忧愁听之通前尘往事
  • 十四又四分之三岁的秘密生活

    十四又四分之三岁的秘密生活

    舒杰扬喜欢观察生活,然后用中学生特有的语气、故作不经意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他的迟到理论、应对师长教训的“技巧”,对伙伴义气和老师表扬与鼓励的“真实想法”;甚至于因喜欢女孩库拉而产生的诸多“爱情思索”,对待父亲从“逆反情绪”到“握手言和”……舒杰扬遭遇的每个小事件都如同一个镜面,生动立体地诉说着一名中学生正跃跃欲试着独立思考,探索现实人生。
  •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植物故事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植物故事

    有一种东西叫做钻石,如天上的星星,风雨的岁月和空间,凝固成人类精神的永恒,它跨越了世界、语言、年龄,每一本都是你生命中不可不读的经典。
  • 重生之绝不再做乖乖女

    重生之绝不再做乖乖女

    一瞬间,眼前闪过一阵白光,混着难受的窒息,项羽鑫在临死之际,不盼生,只盼来世还能遇到那个他。绝不放手,再爱一次!然后,她就活了。回到了大四寒假前的那天,和莫翊断情绝爱的那一天。依旧还是那个多余的存在,所谓的亲人将期望寄予在家族继承人的哥哥身上,将所有的宠爱给予了最小的妹妹。她,在那个家,一无所有!既然上天给了她再选择一次的机会,那且看前世处处忍让的乖乖女如何虐“亲人”、护朋友、拐爱人,编织属于她的幸福!---------------------重生后前期——目标:潜伏、弥补、撒娇求安慰鑫鑫求保护ing:“阿翊(阿姨),端木璇劝我和你尽快分手。说你我除了性别,没一处是合适的。等到以后同性合法之后,我们在一起就是个笑话……”莫翊耳中响起分手二字,地雷爆炸了:“鑫鑫,乖,告诉我那个女人在哪儿?”敢骗我的女人说分手,不灭了那个端木家,他还算什么男人!***重生后中期——目标:谋划、比肩、携手虐渣渣鑫鑫阴沉脸:“阿翊,听大明说,有个提出联姻的要求才肯出手帮你解决那边的事情啊……”莫翊懵逼:“有吗,我怎么不知道?”好一个大明,看我等会儿不卸了你的胳膊!鑫鑫阴转晴:“是真的呀,我就是那个人,你倒是答应不答应?”笑嘻嘻,这求婚应该够独特了吧!***重生后末期——目标:扯证、独宠、计划生娃子鑫鑫摸大肚子:“阿翊,你说我们以后再生一个好不好,好事总要成双吧。”检查出这胎是儿子,以后来个女儿,凑个好。莫翊笑:“好,都听你的。”肚子里的儿子还欠着粑粑的一顿打呢,把麻麻辛苦成那样。他那啥手术都做了,再生一个嘛,想都不要想!---------------①本文1V1,重生前后男女双C②作者不太会写血雨腥风的场面,不喜可取收③男女主感情线为主,工作线为辅,穿插众配角戏份④日更填坑中,欢迎砸评论
  • 因明入正理论疏

    因明入正理论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赠美人

    赠美人

    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李白《陌上赠美人》"有幸得姑娘青睐,定是小生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可惜小生不才,身无长处,只好把这朵陌上花赠予姑娘,欸,倒不如把我,也赠予姑娘,可好?"初识她不认识他,他却按一见钟情的风格走,这是上天赐给我的姻缘吗?不要白不要!阳光帅气的治愈系男神,可爱软萌的文学系妹子之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不只是因为爱情,还有为了一个共同的铁甲格斗的梦。
  • 女性乌托邦:中国女性/性别研究二十讲

    女性乌托邦:中国女性/性别研究二十讲

    女性/性别研究在20世纪末成为显学,是1960年代新女权运动的成果;在中国,它是1980年代“妇女研究运动”的产物。本书以公开讲座为基础,上篇“新中国妇女研究”多与现实问题相关,从1980年代至今,可见中国妇女发展的具体进程;下篇“性别研究与基础教育”侧重学理讨论和学科建设,与西方女性主义对应并相互呼应,在寻根溯源的基础上为中国妇女研究开掘本土资源。
  •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 老北京的记忆

    老北京的记忆

    《老北京的记忆》讲述了定格正在消失的京味儿生活,留住一座记忆中的城,图文版老北京风物志,百余幅珍贵图片,完美展现老北京风韵,再现京城市民生活图景,描摹一个时代的人文风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