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00300000005

第5章 出现矛盾

——父母最重要的角色:做孩子的伙伴和帮手

如前文提到的,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弄清楚她自己是谁——她的技能、喜好、信仰、价值观、人格特质、目标及方向,接纳自己,追求自己的生活。这也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到的自我实现。

在前面还提到,作为父母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你要弄清楚你的孩子是谁,接纳她,帮助她好好生活。有一点要注意到:你的任务不是把一块泥土塑造成你想象的样子,再说孩子也不是一块泥土,而且你也没有那样的权利。

但是你确实希望你的孩子能够从你的人生经验、智慧和价值观中获得帮助。换句话说,你希望自己有足够的影响力。那个影响力是通过你对孩子的期望体现的,这个期望包括很多方面:家庭成员(比如家庭琐事,如何对待家庭成员),健康(卫生、睡眠、食物选择),学业(成绩、努力的程度、学习习惯),社会成员(与人相处、遵纪守法、社会责任),未来(自力更生、自给自足)。你的期望不能是盲目的,必须要和孩子的技能、喜好、信仰、价值观、人格特质、目标及方向(总的说来就是孩子的特性)一致。对孩子充满期望的不只是父母,社会也对孩子有学术、社交和行为方面的期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她的特性和你以及社会对她的需求与期望在不断地相互作用。随着孩子的成长,标准在不断提高,需求和期望也变得更加强烈和复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特性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

大部分孩子在大多数时候能够实现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期望。但是每个孩子总有那种需要特别努力的时候,有一些孩子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换句话说,有时候孩子的特性和父母以及社会加注在他们身上的期望并不匹配。

例如,如果一个老师要求孩子长时间地保持全神贯注和静坐的状态,但是孩子却分心多动或者对教学内容毫无兴趣,那么老师的期望和孩子的特性就存在矛盾了。如果孩子不得不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成功,或者急于取悦老师,或者有能力在她感到厌烦的时候还能够集中注意力,或者是害怕你因为她的糟糕成绩发火,她都可能会试着克服分心、多动和无聊,哪怕只是在某些时候。但是即使孩子没有以上这些特性,矛盾依然存在。

如果在校车上孩子的同龄人都很吵闹,并且经常戏弄他人,而孩子内向、腼腆、敏感,那么在校车上的这种社会需求和孩子的反应能力就是不匹配的。如果孩子可以泰然处之,或者能够加入其他内向孩子的圈子,她就有可能减少或者战胜校车上的这种矛盾冲突。但是假如她没有这样的自保能力,那么她就无法解决校车上发生的问题,这时矛盾依然存在。

假如孩子的老师留下了大量的数学作业,但是孩子只明白其中的一部分,不能完成所有的任务,那么矛盾就出现了。如果孩子能够顽强地应对逆境,或者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找到资源,并且在外援没有效果的情况下还能继续寻求其他的帮助,又或者老师很关心自己的学生,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难处,而且擅长提供帮助,这种情况下,孩子也许可以解决矛盾。否则,矛盾依然存在。

请注意在最后的这个例子中,解决矛盾不仅仅是你孩子一个人的责任。有时候,孩子需要一个伙伴来帮忙。而你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做孩子的伙伴和帮手。

我们倾向于把帮手这个称呼放在一些专业人士身上,比如医生、心理健康咨询师、教育工作者。但是作为一名家长,你也能够像专业人士那样向孩子提供帮助。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帮手你应该了解以下这些事情:

1.帮手要真正去帮忙。换句话说,在希波克拉底誓词下,帮手不能帮倒忙。(希波克拉底,古希腊人,西方医学奠基人,被尊为“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誓言》只有五百多字,是医学院学生入学的第一课以及他们的就职宣言。在其他领域里,希波克拉底誓言也被看作行业道德的要求。)

2.帮手不要太感情化。换句话说,帮手要努力把自己置身事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客观。尽管帮手可以有自己的情绪,但是不能被情绪影响。也就是说,帮手要尽量保证不要把个人的情绪带到要解决的事情上。

3.帮手只有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才出手。也就是说,父母作为帮手,还要注意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坚持这些原则是很难的。天底下没有什么能比父母的爱更加伟大。你一直都在关心和担心孩子的成长。当她还是个需要完全依赖你的婴儿的时候,你就在她身边。在那之后,你还会经历很多的起起伏伏。为人父母的日子将会是你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当然,为人父母的日子也可能会是人生中最糟糕的时光,甚至让人很难保持积极的心态去帮忙,以至于不得不通过专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然而,父母还是应该坚持帮手的角色。即使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即使孩子说出了让父母伤心的话,即使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对父母不屑一顾,即使孩子已经更愿意和同龄人而不是父母一起逛街,父母仍然是孩子的伙伴。

当她的特性与世界对她的需求和期望一致的时候,生活并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孩子也不是那么需要父母这个伙伴。当矛盾发生的时候,孩子和作为监护人的父母都会感到莫大的压力。

但是矛盾也可以成为孩子成长和适应这个社会的动力。

换句话说,有矛盾也不全是坏事,因为不可避免,所以说有矛盾也是好事。但是伴随矛盾而来的冲突则不是什么好事,而且是可以避免的。

看着孩子和矛盾斗争并不轻松。要时刻注意她是否需要你的帮助,她是否自己就能解决。如果她确实需要父母的帮助,那父母就要开始行动了。

◆矛盾初现:噘嘴、骂人、摔东西,都是孩子需要帮助的信号

让我们往回看一下。从孩子出生开始,她的特性与世界的期望就开始相互作用。对婴儿能有什么期望呢?

在不同的家庭、对不同的孩子期望各不相同,也许并不完全一样。

但是,自我安慰、调节情绪、摄取和消化食物、建立规律的睡眠周期、适应感知环境(比如冷热交替、光线变化、声音高低、变化等)、睡在独立的小床上、与人的交流(开始基本的互动,长大后复杂的沟通)都是对孩子的期望。

假如孩子能适应这些需求,那么其他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事情就会很顺利。但是如果孩子不能够应对这些问题,性情变得暴躁,或者是需求失衡的话,矛盾就会出现,很有可能事情就会进展得不顺利。

婴儿如何向父母表达这种矛盾呢?

由于不能使用语言,孩子往往会通过哭泣、叫喊、脸色涨红、翻滚扭动、呕吐、粗喘、不睡觉或者睡太多等举动来表达。如果监护人没有弄明白孩子要表达的意思或者对这些信号视若无睹,那么这种矛盾很可能会加剧。

当然了,婴儿期只是社会期望与儿童特性统一/矛盾的最初时期。在孩子的成长中有很多的阶段,我们可以把矛盾出现的时期叫作脆弱点。比如说,在孩子蹒跚学步的时期,社会需要孩子通过语言来表达需求、想法和困惑。如果孩子开始咿呀学语,就和现实的期望达成了一致。如果孩子不能够用语言进行沟通,或者需求与期望出现了偏差,那么矛盾就产生了。

除了语言能力,另外一项技能会在孩子12个月到18个月大的时候出现,那就是运动的能力。语言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出现都是婴儿令人兴奋的成长表现,但是它们也会导致矛盾的出现。在这两种能力出现之前,孩子们就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或者什么时候需要(通常是立刻!),语言能力和运动能力给他们搭建了更加方便的平台。尤其是孩子开始意识到她自己是谁,并且学会接受自己,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时候,了解自己的需求并且去努力实现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她需要的东西和时机不一定是合适的、安全的,这时候父母的影响就非常重要了。

蹒跚学步的孩子如何表达矛盾呢?经常是通过一些通用的矛盾标志:发脾气。2岁叛逆期是孩子成长中激动人心的时刻,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时期的孩子会经常发脾气。但是你不能把孩子对技能、喜好、信仰、价值观、人格特质、目标及方向等的早期表现当作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发脾气就表明有矛盾产生,但是它并不是对父母影响力的挑战。发脾气是让父母知道孩子需要帮助,而且也为父母提供机会来教会孩子掌握重要的技能,比如:延迟满足、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关切、考虑别人的需要、抗挫折力、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父母不需要因为孩子发脾气而大发雷霆。如果处理得当的话,2岁叛逆期可以成为孩子成长、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时期。对于3岁、4岁和以后的叛逆期来说,情况都是一样的。

说到以后,当孩子长到三四岁的时候,社会开始要求他们能够长时间的静坐并保持注意力集中,他们会展示出更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掌握越来越复杂微妙的社会技能。保持注意力集中和自我约束属于执行能力,它们与孩子解决问题、处理挫折、适应环境、做决定、做计划、克制冲动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是有关的。社会技能还包括其他的能力,例如分享、加入团队、会话、恰当地表达;还有更为重要复杂的能力,如同情心、对别人的欣赏、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随着孩子的成长,期望值在不断增加:自己上厕所、晚上独自睡觉、准备好上学、自己穿衣服、和监护人分开、会拼写词语、能写作、会算数、能阅读、可以完成家庭作业、参加体育活动、结交朋友、解决分歧。当然了,刚刚列举的这些都是些表面化的要求。和前面说到的一样:当孩子能够适应这些期望时,一切就很美好;当孩子不能达到预期要求时,矛盾就产生了。

再大一点的孩子怎么表达矛盾的存在呢?就像他们小的时候一样,通过各种行为传达:噘嘴、生闷气、放弃、尖叫、骂人,扔东西,摔门,说谎,或者逃课。在极端的情况下,孩子会通过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方式来表达矛盾的存在,比如说伤人、破坏财物、自残、催吐、酗酒、吸毒甚至更糟。还有许多其他可能的矛盾表现:糟糕的成绩、不爱上学、朋友很少或者没有朋友、沉迷于视频游戏等。

成年人很容易过分关注孩子的这些应激行为。许多心理健康专家也有一样的倾向。但是应激行为只是孩子表达矛盾存在的一种途径,就是一个信号。为了更有效果,父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找寻并解决引起应激行为的根源本身。应激行为是在下游发生的事,父母要关注上游,努力解决导致这种行为的矛盾。

如果一个孩子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表现出足够多的不良应激行为,那么她很有可能会符合一个或者多个心理健康专家赖以诊断精神科疾病的标准。通常情况下,这些诊断标准指向一大堆不好的行为。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我认为儿童心理诊断的坏处大于好处,当然我们可以就它的好处和坏处进行辩论,但是有一点要明确:诊断证明有矛盾存在的时候,人们往往认为错误的根源在孩子身上,这将大大增加成年人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儿童身上的可能性,从而忽视矛盾本身。

顺便提一下,有很多孩子虽然也有不良的行为,但是还没有达到被诊断为精神障碍的地步。身为父母肯定是不希望等到孩子真的被诊断为精神障碍才发现有矛盾的存在。

即使不是精神诊断,人们也往往会用一些词来形容那些没有达到期望的孩子,以暗示他们有问题:缺乏动力,懒惰,虚弱,爱摆布人,强硬,任性,寻求关注,挑战大人的极限,无礼,等等。这些形容词往往会让我们对不符合期望的孩子做出不正确的判断。以下列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她总是表现得很差劲。”

“她总是惹我生气。”

“她认为她能够骗过我。”

“她不懂照顾人。”

“她就是个坏丫头。”

“她没有全力以赴。”

“我知道她能做……她就是不努力。”“她需要清醒。”

“需要有人告诉她要做什么,并且催着她去做。”

“看起来她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这些表达也会造成家长只关注解决问题而忽视了引发问题的矛盾所在。

◆你的角色:请重视矛盾出现的根源

让我们来谈谈你的问题。父母在孩子的身上倾注了许多的感情:希望自己成为合格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做法都是对的,希望孩子能够感到被爱、被关怀、被保护;希望她能够成才,想确保她已经做好了面对现实世界的准备;也许你想沿用自己父母的方法来养育她,或者你希望和自己父母的做法截然不同。

所有的父母在应对统一/矛盾时都有各自的倾向和特点。以下这些是最重要的:

●你如何协调和应对你的孩子和她的需求

●你如何处理压力和挫折

●你的韧性水平

●你的耐心水平

●你从和孩子的关系中可以得到什么

●你认为你和孩子的关系属于什么类型

●你认为家长应该是什么样子

●你谈论孩子的方式及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分别是什么

●你希望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是多久

●你和孩子外出活动的意愿有多强烈

●你由于工作或者其他的事情无法尽为人父母义务的程度

●你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举止有影响

●你是否意识到对孩子的期望是否合理和现实

正如你可能亲身经历过的,在矛盾出现的时候,有可能孩子们并不总是被严厉批评的那一方。社会对他们的父母也有严厉的评判:反复无常、消极被动、松懈、悲观、顽固、不够严厉、做作、娇惯、过度干涉、放任自流、过度保护、犹豫不决、冷淡、不负责任等。但是把父母看作问题和把孩子看作问题都会适得其反,都会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改善问题父母或者问题儿童上面,从而忽视了矛盾出现的根源。

◆结果:你的反应,将决定是否能成为孩子的伙伴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把不同的因素放在一起:孩子以及她的特性,你以及你的期望,社会以及它的需求和期望。我们知道这些因素有时会形成统一,有时会出现矛盾。我们已经意识到在矛盾出现的时候你的反应将会决定你和你的孩子是否能够成为伙伴,你是否会是一个有效的帮手,你的影响是否真的有影响力。

疑问&解惑

Q:我孩子的特性是怎么形成的?它主要是来自于先天还是后天?

A:两者都有。她的技能和你的技能都是百分百来自于先天遗传,也会百分百受到后天影响。

人们很容易认为某些特性是完全由先天遗传造成的,尤其是那些家族遗传疾病。然而遗传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从遗传上来讲,尽管一个孩子可能带有特定的致病基因,但是这些基因是否会被激活是由各种非基因因素决定的。事实上,一位母亲在怀孕期间,甚至是怀孕之前,情绪紧张程度和摄入体内的有益和有害物质都会对子宫产生影响。孩子出生之后,环境因素也在不断地影响孩子的生长。

人们也容易相信某些特性是完全由环境因素造成的。毫无疑问,创伤、被忽视、贫穷、家庭破裂和其他的不良环境因素都可能会影响或者加剧某些特性,但是它们并不是这些特性形成的根源。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来自于同样不幸家庭环境的孩子却拥有着完全不同的特性。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经历了相似创伤的孩子会有天差地别的反应和结果。

事实上,孩子是一个各种特性交织在一起的综合体,这些特性是环境因素和先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我们可以假装能够预测孩子的未来,但是我们却无法得到明确的解释。我们不能说“因为她的母亲在怀孕期间吸烟,所以她非常叛逆”,或者说“她行为不端完全就是因为她的父母没有能力教导”。“上梁不正下梁歪”也许是事实,但是现在你知道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了。

Q:“期望”和“规矩”是一样的吗?

A:它们的含义相似,但是我们更倾向于使用期望。当孩子“不守规矩”的时候,为了强制孩子遵守规则,父母往往会使用强硬的、惩罚性的措施。但是当孩子“无法满足期望”的时候,家长的反应是完全不同的。

Q:有没有什么样的期望是孩子必须要达到的?

A:当然有一些期望是父母非常希望孩子达到的。但是如果孩子的特性和期望不一致,一味地要求她达到期望只会加剧矛盾,会让你无法和孩子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

Q:从什么时候开始和孩子形成伙伴关系呢?

A:再次强调,当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父母就开始解决这些矛盾了。你有多了解孩子的意图(尽管她开始不会说话),你有多关注孩子的需求都会影响你的反应。她是不是需要摇晃着才能入睡?她是不是容易被声音惊醒?最佳的喂食时机是什么时候?她需要经常被抱着吗?她特别喜欢睡在你的身旁吗?没错,想成为反应迅速和可靠的父母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努力。当你决定成为一名家长,你也就自动地决定了要把你的孩子放在第一位了。那是你已决定好的事情。头三年的时光确实为孩子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必要的启发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启发指的并不是视频的资源而是父母的面部表情、声音、存在、陪伴、参与和关注。父母对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孩子付出多大的关注和关爱都不为过。

婴儿期是告知孩子这个世界并不总是可靠的、人也并不总是有责任心的合适时机吗?绝对不是的。她以后有大把的时间去体会世事无常,现在,比起那些残酷的社会现实的教育,她更需要一个可依赖的、反应迅速的靠山。在她能够展翅飞翔之前,她需要坚固的根基。

Q:关于矛盾也可以是件好事,你能再多说一下吗?

A:在爱利克·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士·马西亚根据(1)孩子主动探寻各种同一性的程度(2)孩子对特定同一性或者自我概念(技能、信仰、价值观、喜好、人格特质、目标及方向)的认同程度,把孩子们的青少年时期划分成四种状态:

同一性早闭: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没有经历探寻自己的个性和自我概念的过程就盲目地接受家长或者是监护人灌输给她的个性。尽管她认同了这个个性,可是这个认同不是她自己寻找的结果。举例来说,一个人如果只是根据父母的意愿选择职业或者生活方式的话,一旦她有其他机会认清自己的个性,她很可能会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

同一性延缓:一个人在主动地寻找自己的个性,但是无法对特定的信仰、价值观、喜好和目标有所认同。举例来说,一个人在大学期间可能会在八个不同的专业之间摇摆不定,后来频繁地更换工作。这说明她还在不断地研究自己的个性。

同一性混乱:一个人既没有尝试去探寻她的个性,也没有认同特定的价值观和信仰。因为她不知道自己是谁、她属于哪里、她该去向何方,这类人可能会沮丧或者冷淡。因为比起没有个性,这类人更容易形成负面个性,她很可能会有犯罪、吸毒这样的消极行为。

同一性获得:一个人既经历了个性探寻的过程,又形成了清晰明确的自我概念和个性。她知道自己是谁,了解她自己的信仰,清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根据马西亚博士的观点,自我探索过程处于个性探寻的核心地位,那么,是什么促使一个人开始自我探索的呢?通常情况下,是一个危机的解决:比如说一个亲人或朋友的死亡,移居到一个新的城市,就读于一所新学校,被朋友拒绝,被自己选择的学校拒绝,学校的学业吃力,爱情破裂,被捕,失去或不满意自己的工作,或者饱受经济压力。换句话说,挣扎往往会促进一个人的成长。有趣的是,挣扎的核心元素往往就是矛盾。就像戴维·布鲁克斯在他的《品格之路》一书中告诉我们的,每个挣扎都留下痕迹;人经历过挣扎之后会更加强大和深沉。

那么作为父母,为了确保孩子能够成长并形成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树立目标,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且朝着一个方向前进,是不是就应该主动地给孩子创造一些矛盾呢?不是的。没有必要制造矛盾;因为它是不可避免的。那父母是不是有责任为了让孩子的生活更加顺利,就把所有潜在的矛盾都消除了呢?也不是的。把绊脚的石子都搬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在竞争激烈的世界里,父母真的可以受得了让她跌倒吗?在竞争激烈的世界里,她最好是学会如何自己站起来,因为父母不可能总是等在一边伸出援手。

Q:我想我同意现在读到的所有内容,但是我不认为身为父母需要考虑这么多。我不认为我的父母在抚养我的时候会考虑这么多。他们并不完美,但是我还是挺正常的。

A:我们的目标不是成为完美的父母,因为那是不可能的。我们的目标也不是事后评论父母的每一个决定。我们的目标是思考父母在孩子生命中扮演的角色,如何更好地发挥影响力,如何塑造父母们最看重的特性。

Q:现在看起来,社会对于孩子的要求越来越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了。你同意吗?

A:我同意。很明显,我们要向邻居看齐。不仅仅是邻居,我们还要和芬兰人比较(和芬兰人一样),因为最近在学术测试和成就方面,他们的孩子比我们的孩子强。当然了,当我们被期望冲昏头脑,当我们的期望超出了安全的范围,矛盾产生的可能性就增加了。许多孩子似乎是被提上了强化的技能时刻表(尽管是以更加焦虑和紧张为代价),然而也很明显,越来越多的孩子不需要面对这种挑战。

泰勒家

一边是叛逆的女儿,一边是紧张焦虑的妻子,到底该支持谁?

在这一章我们已经说了很多了。在和另外一个家庭见面之前,让我们先来总结一下前面说到的一些关键点:

●孩子和父母有一个同样的任务,那就是弄清楚她自己是谁,接纳她自己,并追求她自己的生活。同时父母还希望自己的经验、学识和价值观可以对她有一定的影响力。保持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是很有挑战性的。

●父母的影响力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来体现的。当孩子能够满足这些期望时,和谐统一就达成了;当孩子不能达到这些期望时,矛盾就出现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和沟通有很重大的影响,决定着父母的影响力是否真的有作用。

●矛盾也不总是一件坏事,它会加速孩子的成长,而且是不可能避免的。

丹·克辛格一天的工作终于在晚上8点半结束了。他是一家法律公司的合伙人,公司虽小但是业务很繁忙,他今天已经连续工作7个小时了,见了好几位客户,还出庭进行了一次辩护。他和对方律师唇枪舌剑地辩论了大半天,但是做诉讼律师这条路是他自己选择的。就在他要离开办公室的时候,他看到电话上显示有6个未接来电,全部都是来自他的妻子克莉丝汀。他转了转眼珠。“肯定是关于泰勒的事,”他抱怨着,想着他们16岁大的女儿,“我现在还有精力处理泰勒的事情吗?”

丹和他的前妻有两个孩子,他和孩子们的关系很好。尽管泰勒比起前面的两个孩子更加喜怒无常,但是他和泰勒的关系也很不错。但是丹在工作之外与世无争的性格与克莉丝汀希望他在泰勒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并不相符。她经常恳求丹支持她在管教女儿方面的努力,因为从一出生泰勒就是个让人棘手的孩子。“我不希望孩子把我们分开在两个阵营,”克莉丝汀多次说,“我们应该站在一边。”这些天来,泰勒与丹的沟通比与克莉丝汀更为融洽。

丹坐进车里准备回家,当他鼓起勇气给妻子打电话的时候还是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口气。

“天啊,你和泰勒一样!”克莉丝汀在接到电话的时候惊呼。“你也不接电话!你去哪儿了?”“我从下午1点开始就没有休息过。泰勒还是没有接电话吗?”“是的,还没接。”克莉丝汀说,“我都不知道她现在在哪儿。”

“她可能是在图书馆吧。”丹提出他的猜测。

“她不在图书馆!”克莉丝汀自嘲地说,“只要看到是我在找她,她从来不接电话。她可能在斯科特家。”斯科特是泰勒的朋友。“我敢打赌斯科特的父母肯定不在家。”

“那你给斯科特家打电话了吗?”

“也没有人接。天啊,气死我了!我总是不知道她在哪儿!”

“泰勒有她自己的考虑的。”丹回应,对于克莉丝汀听到这句话后激烈的反应他早有预料。

“丹,她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所以我要像鹰一样盯着她。”

丹想尝试着说服克莉丝汀,就是因为她像鹰一样盯着泰勒,泰勒才不愿意接她的电话,但是他还是没有明说。他认为这就像是在走钢丝。一边是叛逆的女儿,一边是高度紧张、焦虑的妻子。相比之下,七小时的工作就如同在公园里散步。

“我猜她一会儿就会出现了。”

“你就会说这些吗?她一会儿就出现。”

“我不太确定你想让我说什么。”

“我今晚在新闻上看到一个关于手机软件的报道。如果泰勒再不接我的电话,这种软件可以帮助我把她的电话关机。我现在正在安装。我要教训她一下。”

丹想这次完了。只怕打击得越严重,反抗得越严重。

克莉丝汀寻求的是支持而不是沉默。她强调说:“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战线上,我们是一边的。你看呢?”

丹想着究竟谁和谁是一边的。“老实说,我现在脑子就是一锅糨糊,都不转圈了,”他回应道,“能等我吃完晚饭再讨论这个问题吗?”

“那你最好赶紧回家,快点吃饭。”克莉丝汀说,“如果孩子回来看到我们商量如何对付她就不好了。”

同类推荐
  • 世界不是温室,但你是花朵

    世界不是温室,但你是花朵

    世界对儿童来说,像是一个亟待探索的未知城堡。但现实是,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对于儿童的侵害:性侵、霸凌、虐待……作为祖国的花朵,父母可能不能永远让孩子待在“温室”。但是,父母要告诉孩子的是,外面有危险,你需要谨慎。
  • 童蒙教草

    童蒙教草

    本书是“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的经典著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日本人,被日本文部科学省指定为教科书,在欧洲和东南亚地区也深受欢迎。书中从珍视家人、爱护动物、沉着应变等29个方面,通过106篇故事,让孩子从小就能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 宝宝你在想什么

    宝宝你在想什么

    “孩子为什么老爱哭?”、“孩子为什么老爱粘着妈妈?”、“孩子为什么越大越不听话了?”、“孩子害怕声音怎么办?”……几乎所有父母都会对这些问题感到困惑。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刘儒德在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亲身记录、观察和实践,在书中列举了几十种比较突出、常见的婴幼儿心理现象,而且每种现象都是以一、二则具体、形象的案例来描述的。对广大父母具有切实可行的指导作用。
  • 青春期男孩手册

    青春期男孩手册

    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男孩进入青春期后,身体迅速发育,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困惑,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有可能会对男孩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本书涉及青春期男孩的生理困惑、心理品质、学习生活等内容,能有效地解除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引导男孩健康、快乐地度过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青春期。
  • 孩子厌学怎么办

    孩子厌学怎么办

    孩子厌学怎么办?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要改变它,必须对其产生的原因作出探析,而其产生的原因又是十分复杂的,既有来自社会的因素,又有来自学校的因素,更有来自家庭和孩子自身的因素。因此,孩子厌学这个严峻的现状,不仅是一个个人或者家庭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广大家长、老师、教育工作者、决策者乃至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孩子厌学怎么办?(家庭教育的N个关键点)》从孩子厌学的现状谈起,深入浅出地为广大家长和老师分析孩子厌学的各种原因并且提供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力争让每一个厌学孩子的父母都可以对症下药,找到解决孩子厌学问题的正确方法。
热门推荐
  • 重生橘猫玩转联盟

    重生橘猫玩转联盟

    刚刚打到韩服王者的楚晨突然变成了一只橘猫,并且重生在2013年。S3是英雄联盟的发展期,拥有6年游戏经验和超前的理论,一只橘猫会翻起什么波浪。且看橘猫如何打比赛,给小狗当辅助,和厂长当队友,带领LPL冲向世界第一。
  • 菜鸟女侦探

    菜鸟女侦探

    大事大非拎得清,小毛病不少的菜鸟私人侦探跟毒舌又腹黑的著名败家子之间,会擦出火花还是燃起战火?点击下方的目录,给你好看……
  • 快穿之炮灰很倔强

    快穿之炮灰很倔强

    突然绑定神秘组织下的不靠谱系统,安洛开始穿梭到各个小世界中和各路极品,各种系统斗智斗勇!“喂!系统,你还撑得住不?”“放开那个世界,我还能逆袭!”女主杀伐果断,自立自强,欢迎入坑~暂定无男主,后期加男主可能性极小!
  • 巴黎伦敦落魄记(奥威尔纪实作品全集)

    巴黎伦敦落魄记(奥威尔纪实作品全集)

    《一九八四》与《动物农场》的作者、反乌托邦的先知乔治·奥威尔在他的一生中却始终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这一点或许会令不了解政治光谱变迁的当今读者有些困惑,但对于奥威尔来说,这却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选择。《巴黎伦敦落魄记》是奥威尔正式出版的第一部纪实性作品。对英国殖民体制感到彻底厌恶绝望后,奥威尔的文学梦在几经挫折的情况下终于首度得到文学界的认可。巴黎和伦敦的经历可以看成是奥威尔为自己曾经为殖民体制服务的忏悔和救赎之旅。奥威尔曾是社会主义体制的忠实信徒,或许奥威尔刻意选择流浪和挨穷是对自己能否坚持贯彻社会主义理想的考验。巴黎和伦敦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最繁华之地,社会底层的贫穷和困顿令人触目惊心。奥威尔愿意深入社会底层,与劳苦大众平等相待的真诚态度在英国左翼文学作家中实属另类,也正是这份精神,使《巴黎伦敦落魄记》读来分外真实,时至今日依然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 帝国时代之穿越中世纪

    帝国时代之穿越中世纪

    李刚,欧洲中世纪历史发烧友,因为玩帝国时代2被老外暴打破口大骂被系统听见,吸入电脑屏幕降临中世纪。(内含哈利波特,冰与火之歌,英雄无敌三等乱入片段,不喜勿入) 注意:作者敢于打烂历史而不是做历史书的跟屁虫,如有不适,立即就医。书友群:314875772
  • 生命禁忌目录之再再临

    生命禁忌目录之再再临

    我从不毁灭世界,我只是给予他们选择——盲目痴愚之神。
  • 盛世强汉

    盛世强汉

    喜欢冒险的陈言奋力一跃,莫名其妙就来到了盛汉!从天而降的陈言以不可思议的方式来到大汉天子面前!梦想长生、成仙的大汉天子无比激动,他就要如愿了。忽悠,被迫成为神君的陈言只能忽悠。忽悠,让原本就强大的大汉王朝更加兴盛。让这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让这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让这个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 我的异能是雷霆

    我的异能是雷霆

    罗辰,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被陷害死于非命,机缘巧合获得异界无上传承,从此逆天改命,脱胎换骨,纵横天下,逍遥都市。PS:道友们,老七新书《超强化武道》已经上传,这是一个全新的故事,喜欢的道友可以移驾收藏支持一下,老七拜谢。
  • 世上有灵

    世上有灵

    “好好的树不做,最后变成你们人类的柴火吗?我受千年的风吹日晒,经历了多少劫难你知道吗?凭什么你们人类生下来就可以看遍大好河山,可以尝遍酸甜苦辣,为什么我只可以守着这巴掌大的地方,还要为你们贪婪无度的人类遮风挡雨。“因为你是树而我是人,人走人道,树活树法。道不同不相为谋。当世上万物皆有灵,世上会变成什么样?孙成官终将揭开这一切的序幕,踏上世间之巅。
  • 不如山中做妖怪

    不如山中做妖怪

    人间太荒唐,不如山中做妖怪……这是一个废柴青年无意吞下万妖珠而被迫变化成各种妖怪,被逼隐居山林的故事。遁入山中,没有争霸,没有剧情,没有套路甚至根本没有路的休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