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00800000006

第6章 时来天地皆同力

唐朝的建立

言及唐高祖李渊,如果没看过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没有在古代史书的字里行间追根溯源,总会让人联想起时下热播的电影、电视剧中被歪曲至极的一个窝囊老头儿的形象。

镜头一:李渊正在太原晋阳宫搂着本属于隋炀帝的美人睡觉,一脸英气的李世民与裴寂等人闯入,畅言天下大乱、兴兵起义的宏略。老哥们儿哆哆嗦嗦,翻来转去,左思右想,最后终于憋出一句:“随你吧,化家为国也由你,破家灭族也由你……”

镜头二:已在长安称帝的李渊兴高采烈,在湖上泛舟,怀里搂着美妃,抚扪鸡头肉,畅饮岭上春。忽然,大将尉迟恭一身甲胄,手持长矛,飞身从小船上一个旱地拔葱,跳上龙舟。李渊大惊,忙问:“外边有什么动乱发生吗?爱卿你来此做什么?”尉迟敬德高声回禀:“太子、齐王两人阴谋造反,秦王已经兴兵诛杀二人,恐怕有人惊动陛下,特派为臣我前来护卫。”老头子颤颤巍巍,良久,才定住心头乱跳,说:“好,好,军国大事,一切皆任秦王处置……”

如此歪曲李渊的形象,这笔账如果都算在当今的影视剧编导头上,似乎有失公允,缘何?李世民称帝后,修史的大多是昔日秦王府中的“自己人”。只有竭力削弱老爸李渊建唐的作用,只有把李世民演化成兴唐建业的“高大全”,才能化解李世民杀兄戮弟的罪过,才能诠释他夺嫡登位的合法性。

历史上的李渊,绝非一般人心目中的、被影视剧歪曲了的形象。

倜傥豁达 任情真率

太原起义前的李渊

据史书记载,李渊祖先是陕西狄道人,是凉武昭王李暠的七代孙。此说纯属瞎认祖宗,胡说八道,史书中言之凿凿的数代“爷爷”,名字全为史臣瞎编。

李渊家族,到他祖父一辈才混出名。李渊的祖父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大名鼎鼎的李虎,官至左仆射,封陇西郡公。

当时宇文泰赐李虎鲜卑姓“大野氏”,所以,李虎又名“大野虎”。李虎之兄名起豆,其弟名乞豆,可见李虎原名也可能是叫什么“豆”的鲜卑名。李渊生母,乃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与隋文帝皇后独孤氏是亲姐妹。李渊正妻窦氏,是窦毅之女。这位窦毅原姓纥豆陵,百分之百的鲜卑人。

可见,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皆是汉人与鲜卑人的混血。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原姓拓跋,也是地道的鲜卑人。因此,李唐王室,实在是与鲜卑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渊的籍贯,确切地说应是在武川(今呼和浩特以北)。据清人赵翼钩沉,武川这个地方是“龙气”聚集地,北周、隋、唐三代先人,皆出于武川。宇文泰四世祖、杨坚五世祖、李渊五世祖,皆以武川为家。

所以,赵翼才感慨:“区区一弹丸之地,出三代帝王,(北周)幅员尚小,隋唐则大一统者,共三百余年,岂非王气所聚,硕大繁滋也哉!”

奇怪的是,南朝的宋帝刘裕、齐帝萧道成、梁帝萧衍三人,分别生于京口、南兰陵、吴兴,相距不过数百里,抑或那一带也曾是虎踞龙盘之所?

由此,西魏之后的执政集团,多为武川镇出身的军阀势力,即陈寅恪所谓的“关陇集团”。这些人相互通婚,结拜兄弟,逐渐发展成名噪一时的政治集团势力。

西魏的八柱国大将军中,宇文泰、李虎、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五人皆出自武川。而当时,日后的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官职还不如李虎高,只位列大将军,而非柱国大将军。

北周篡西魏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李渊之父李昞,袭唐国公,做过北周的安州总管。李昞死时,李渊年仅七岁,袭封唐国公。待他长大,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很得人心。入隋后,因姨母是隋文帝皇后独孤氏,属于皇亲,李渊累任大州刺史。

炀帝继位,李渊在地方和中央都做过官,广树恩德,多结纳豪杰。

炀帝征高丽,李渊在怀远镇督粮。杨玄感造反,李渊坐镇弘化,统率关右军事。

隋炀帝晚年多猜忌,一次,他下诏征这位表兄入见。李渊因病,未能及时赶到。李渊有个外甥女王氏为炀帝妃子,一次被御幸时,杨广问王氏:“你舅舅这次怎么没来拜见我?”王氏回言李渊有疾未至。炀帝若有所思,说:“这次他能病死吗?”

消息传至李渊耳中,可把这位爷吓得不轻。于是他开始沉湎酒色,纳贿自污,装成特别庸俗的样子。其实,当时隋炀帝不是特别“惦记”他,否则,正好以其“秽迹”来治罪。

隋炀帝被突厥始毕可汗围困于雁门,李渊很是出力,派李世民等人驰救。逃出生天后,杨广觉得这位大表哥还不赖,下诏李渊统领太原部兵马,与马邑郡太守王仁恭在北方防备突厥的入侵。

边塞虏劲,贼人众多,李渊起先还真不愿意前去。帝命难违,他只得硬着头皮出发。到了马邑,李渊与王仁恭合兵一处,总共不够五千人马。

盼了半天,王仁恭看见李渊才带这么少的人来,心中愈加恐惧,生怕突厥大军来袭,马邑不保。

李渊分析形势后,内心已定。他对王仁恭说:“突厥人的长处,在于他们熟谙骑射战术。这些蛮族以弓矢为爪牙,以甲胄为常服,队不列行,营无定所,本性喜于劫掠,得胜大抢,败也不惭。所以,突厥人并无我们大隋军队警夜巡昼的辛苦,也无军储馈粮的消耗。如果稳扎稳打,按照常理与他们列阵交锋,我们根本胜不了敌方。现在,我们应学习突厥人的战法,以己仿彼,然后找机会给他们以致命性的打击。”

众人深觉李渊之言有理。于是,隋军简选出精于骑射的兵士两千多人,饮食居止,一如突厥,随逐水草,远置斥候。平时,这帮“仿突厥兵”见到真正的突厥小股部队,旁若无人,驰骋射猎,耀显威武。突厥人遇见这些汉人兵士,心里也很发毛。

李渊尤其善射,每见飞禽走兽,发无不中。突厥大股部队数次邂逅李渊带队的隋军,看到这些人走马如飞,射箭精准,总觉得是自己人穿了隋军军装,常常犹豫再三,最终都不战而去。

如此数次,隋军兵士的自信心也增强了不少,军众心安,咸思奋击。

李渊见火候差不多了,隋军欲战,突厥生畏,便趁一次与突厥主力相逢之机,纵兵大击,斩首数百千级。

突厥一战丧胆,深服李渊能将兵,好久不敢南入。

可见,李渊出手不凡,是文武兼备的人物。

大业十三年,隋炀帝下敕命李渊为太原留守,并遣亲信王威、高君雅任李渊的副手,一来助力,二来可以监视李渊。

当时,太原附近有不少贼众,最强的一支号称“历山飞众”,于上党、西河一带屡败官军,致使道路隔绝。隋朝军将与之争锋,丧命不少。

李渊初到任,正好拿这伙人立威,便率五千多人出城讨伐。

到了西河雀鼠谷口,两军相遇。看见对方有两万多人,隋兵隋将皆生怯意。李渊从容不畏,对王威讲:“这些人起自盗贼,习惯贪财。近来又屡屡得手,骄心满溢,我们以智筹谋,定能胜敌。所忧不战,战必克之。”

于是,李渊把隋军分为二阵,以老弱残兵居中,多张旗帜,大集辎重;以平日心腹精兵数百骑分置左右,为小队。

此时,隋军上下,皆不知李渊到底要干什么。

敌军散列横阵,绵延十几里,步步逼近。

临战,李渊派王威领大阵居前,旌旗招摇。

对方看见帅旗居前,认为是隋军主将所在,纷纷调集最精锐的部队,一齐呐喊向王威杀来。

王威暗叫倒霉,胯下马却鞭打不动,吓得他一头栽下,几为贼众生擒。

看见阵中遍是粮草辎重,贼军欢喜,个个跳下战马抢取值钱的东西。

此时,一旁观斗的李渊,忽然率领小阵左右二队,大呼而来,夹而射之。

乱箭如雨,贼众大乱。隋军因而纵击,所向摧陷,斩首无数。

经此一战,李渊在太原落稳脚跟。

后来,突厥人知道李渊回到太原,马邑只有王仁恭等人,便放开胆子又来入侵。

隋炀帝闻讯,下诏派太原副留守高君雅率兵前往马邑,与王仁恭共抵突厥。

王仁恭先前跟随李渊与突厥打过几仗,均得胜,胆子变大,不听李渊让他坚守不出的指令,也想得胜立威,不料出兵即败,损兵折将。

隋炀帝虽在江都,仍有人上告李渊、王仁恭不积极备战,说他们“纵虏为患”。

杨广大怒,派人到太原把李渊抓了起来,关进监牢,并准备斩掉王仁恭。

当时,李渊长子李建成不在身边,只有二儿子李世民在城内。小伙子性急,泣求父亲赶紧造反。李渊老辣,知悉时机还未成熟,便大讲“天命”,劝李世民不要太急于起兵。

果然,不久就有炀帝诏使驰至,宣布释放李渊与王仁恭,命其依旧统领军队。

当时,隋朝已经天下大乱,盗贼蜂起,朝廷信使往往误期,不能及时到达各处城市。这个下赦免令的使臣,一路上不逢劫掠,依程到达,众人都感惊异。

李渊乍听御使至,也是大惊。等听到赦免令,他仰天而笑,说:“此后余年,实为天付。”

至此,老英雄也下了必反之决心,只是要发未发之际,常逡巡犹豫。

推动李渊最终兴兵造反的,除李世民外,关键要属刘文静与裴寂二人。

刘文静,字肇仁,伟姿仪,有器干,倜傥而多权略,时为晋阳令。裴寂,字玄真,时为隋朝晋阳行宫的宫监。这两个人一处为官,相知甚洽,结为好友。

一夜,哥儿俩赌钱饮酒,裴寂遥见城外烽火,凄然长叹:“遭逢乱世,家道屡空,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刘文静笑道:“世途如此,时事可知。我们二人相扶相倚,还怕不发达吗?”

李渊入太原,刘、裴二人暗中观察,见其有大志,便起劲巴结这位英雄。

特别是刘文静,慧眼识人,认为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大度类于汉高(刘邦),神武同于魏祖(曹操),其年虽少,天纵之才”。

裴寂起初不信。后来,李世民假装与这位裴大叔赌钱,输给对方数百万,高兴之余,裴寂大喜,天天与李世民混在一起玩耍。李世民趁机倾诉衷怀,裴寂马上允诺“共举大事”。

不久,刘文静倒霉,因与李密(瓦岗那位爷)连姻,被炀帝下诏关入太原监狱。

李世民潜入牢中,与刘文静深谈。

“天下大乱,唐公若能兴兵一起,乘虚入关,不到半年,帝业可成!”一见面,刘文静就劝李世民。

李世民大喜,笑道:“君言正合人意。”

于是,他想方设法把刘文静先“弄出来”,然后四处部署,伺机欲发。

但是,不知父亲葫芦里卖什么药,李世民也不敢轻易动手。

刘文静诈称得隋炀帝手赦,大发兵民,以伐辽东为辞。听说皇帝又要打仗,太原城内人情大扰,众心思乱。

眼看水已经搅浑,刘文静催促裴寂赶紧鼓动李渊起兵,并威胁说:“您身为晋阳宫监,却把宫中美人送给唐公享用,此事传出,您与唐公哪个也活不了啊!”

大惧之下,裴寂屡促李渊起兵。

恰巧,马邑人刘武周结众为盗,杀太守王仁恭,自称天子,诱引突厥兵马,准备向太原挺进。

李世民、裴寂、刘文静借此机会,大发库金,分散府物,四处招兵买马。

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是炀帝心腹。他们闻讯起疑,获悉李渊父子异动,一合计,便想以到晋祠祈祷为名,把李渊父子诱至其地拘捕,一网打尽。

关键时刻,“吉人自有天相”。晋阳有个叫刘龙的土豪乡长,通过裴寂与李渊相识。李渊贵为帝亲,却与这么一个土财主一见如故。刘龙这种卑贱出身的“微细”之人,自然心中感激涕零,觉得李渊很给自己面子。同时,由于刘龙有钱,与副留守高君雅关系也不错。高君雅想“办掉”李渊,饮酒之际,自然就不拿刘龙当外人,把己谋全盘托出。

刘龙出了高君雅府门,一溜烟直奔李渊宅邸,具以实情相告。

心惊肉跳之余,李渊表面镇静,对刘龙说:“您能以此事相告,实为至诚。请不要再对别人说,我自有安排。”

李渊暗下决心,事已至此,不反也得反。

大业十三年五月丙寅清晨,李渊“恶人先告状”,大集僚属,声言王威、高君雅两人引突厥入寇。他先发制人,当众逮捕了两人,送入监牢。

两人叫苦不迭,直悔动手过晚。

更绝的是,过了两天,果然有突厥数万骑抄逼太原。这些武装蛮族纵入城郭北门,穿越城内,从东门而出。

李渊也不畏惧,派先前招降的贼师王康达部出城埋伏。

王康达等人习惯了抢掠,突厥军队过了一半,中有缺停,王康达误认为是队尾,忽然率军跳出,准备抢马。不料,后队突厥包抄,前队突厥掉头,前后夹击,把这批“新附军”包了饺子。

太原城内居民,一恨高君雅、王威“引狼入室”,二畏突厥兵马强盛,三惊城内军兵众多。忧惧之下,他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李渊周围。

李渊指挥若定。他派遣小股部队连夜偷偷出城,占据险要之地,然后,又让这些人白天大张旗鼓,大呼入城,给突厥人造成“援军不断”的假象。同时,他嘱诫军士,遇到突厥兵,恃险勿战,敌退勿追,使敌人弄不清太原守将到底要干什么。

《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突厥各队首领互相嘀咕:“唐公相貌有异,举止不凡,智勇过人。前来马邑,大胜我辈。今在太原,何可当也……不如早去,留必取死!”于是,突厥人连夜遁逃。这些记载,完全是温大雅糊弄人。

真正原因,一是突厥人在城外抄掠已足,急于回去享用“战利品”;二是李渊亲自给突厥的始毕可汗写信,称臣装可怜,并表示“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

突厥人无远谋,又贪宝物,太原城坚,一时难以攻破,自然得了大便宜就走。

李渊日后为自己脸上涂粉,向众人讲他是“屈于一人之下,伸于万人之上”,表示他是为了民众利益才如此“屈尊俯就”。

解除了突厥人“背后一刀”的最大威胁,处死了王威、高君雅两个“肉中刺”,李渊父子于七月开始正式兴兵,托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王之名,宣布废掉炀帝,立代王杨侑为帝。

代王杨侑是隋炀帝亡故的元德太子杨昭之子,当时才十三岁,人又在长安。所以,李渊明显是掩耳盗铃,不过当时天下人皆争逐帝座,没人真站出来和他在这方面较真儿。

突厥人听闻李渊反隋,也派柱国康鞘利等带数千匹好马赶来。李渊演戏很投入,很逼真,以臣礼跪受始毕可汗书信,并大赠使臣金银美女。同时,李渊心机很深,知道突厥人所携马匹不是无偿赠送,而是要用钱购买,便只拣上等好马,仅仅购买一半的马匹。

起义人众见李渊如此,以为主将惜钱,便纷纷自告奋勇,要出钱出物换购其余马匹。李渊阻止,意味深长地劝告说:“突厥人的马,像羊一样多,陆续到来,恐怕到时你们买也买不尽。胡人贪财,我们不要暴露自己有钱,现在买少量的马,表示我们很穷,也不急需战马,如此,才能稍稍抑制这些胡人的贪心。”

此外,他诫谕出使突厥的刘文静:“突厥人派兵前来,只可收纳数百骑,拿他们当幌子吓唬一下隋军。借胡人援军,可阻止刘武周与胡人联军攻打我们。如果突厥人马众多,百姓绝无生存之理,抢掠劫杀,会造成大祸。”

从这些话语可以看出,李渊不愧是老道深谋的政治家。

所以,李家之所以能化家为国,究其实,李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反经合义 妙尽机权

太原起义后的李渊

八月,李渊以四子李元吉为太原留守,以长子李建成统左军,以次子李世民统右军,自率中军,从太原向长安挺进。

李家军一路顺利,义旗之下,每日有千余人加入,来者如云,观者如堵。人人得其所,咸尽欢心。李家军很有天王巨星的风采,一路上几乎是“有征无战”,兵不血刃。

一直开到霍邑(今山西霍县),李渊才遇到平生第一块难啃的骨头——隋将宋老生。

霍邑地形险要,西北抗汾水,东临霍太山。而且,宋老生手下有精兵两万,非一般隋兵可比。同时,隋廷派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统辽东劲卒数万于河东(今山西永济),与宋老生遥相呼应。

时值秋雨淋漓,双方无法开战,战事胶着,最着急的当属李渊部队。

观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其中记载,李渊先分析天下形势,而后征求大郎(李建成)、二郎(李世民)的意见。

这兄弟俩皆表示:“(宋)老生轻躁,破之不疑。定业取威,在此一决……雨罢进军,若不杀老生而取霍邑,儿等敢以死谢!”此段话语,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是由李建成说出。何者?古人重礼,自然是长子先发言表态,然后才能轮到李世民接茬儿。到了后来,太宗臣下编史书,当然把定策的大功都记在李世民一人头上。

李渊当时闻言而喜,马上表示“尔谋得之,吾其决矣”。显示出李渊本人也是如此思忖,并非像《新唐书》《旧唐书》所载是他想窜回太原。

战前,还有一段小插曲可述:李渊忽然接到刚刚杀了翟让自立为头领的瓦岗寨李密的书信。信中语意夸诞,大谈“以天下为己任”,表示要与李渊交结合兵,纵横天下。实际上,此信既是试探,也隐含威胁。

为了麻痹李密,李渊卑辞下意,回书李密,“鼓励”对方正应图谶,并肉麻地大肆吹捧一番:“天生烝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鳞附翼……”称兄道弟,甘愿为下。

李密见信,非常高兴,并拿信向部下显摆:“唐公李渊见推,天下不足定也!”由此,他集中精力对付洛阳周围的军事势力,李渊就暂时又少了一个危险的对手。另外,李密把“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言自揽上身,成为众矢之的,倒成全了“缓称王”的李渊。

在运用道教影响方面,李渊也是棋高一招。他依照“李氏为天子”“老子当度世”的图谶,尊崇老聃。当时道教的徒众很多,自然始祖李耳与李渊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而李密却忘了把自己的“李”往李耳身上拐靠。

不久,天色转晴,秋雨忽止,太原军粮及时运到。八月辛巳,李渊义军晨起行军,从山道急行军七十余里,直奔霍邑杀来。

对此,温大雅的描写既诗意又传神:“初行之,雾甚,俄而秋景澄明。”良辰美景,不能不让人心头为之一振。

霍邑一战,李渊亲自指挥,并率先统左右轻骑数百,先至霍邑城下观察敌情。立营之前,李渊派李建成、李世民各带数十骑驰至城下,巡视战场。

宋老生凭城眺望,认定李渊义军是想紧挨城墙扎营,就亲自率兵出城来迎,分别从东门、南门两道而出。

李渊恐怕宋老生背城不肯远斗,就先下令李建成领左军赴东门,命李世民带右军赴南门。同时,李渊下令中军往后小缩,做出怯敌欲退的姿态。

手中握有近三万生力军的宋老生见李渊兵阵回退,顿时来了精神,很想乘势迫击,一举歼敌。他远离城门口,带头冲出一里多地后,下令整队准备进攻。

宋老生领隋军直向李渊中军杀来,而当时在帅旗之下高坐的,根本不是李渊,而是李渊的部将殷开山。义军以数列方阵迎敌,与宋老生的主力中军展开厮杀。

此时,隋军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殷开山一部。殊不料,李建成、李世民两人领骑兵忽然从左右突出,他们依照李渊先前的吩咐,分别杀向霍邑东门和南门。李氏义兵齐呼而前,红尘暗合,锋刃乱交,响若山崩,城楼皆振。

隋军本来战斗力很强,忽然看见唐军骑兵从身边飞一样掠过,直奔自己老窝,皆顿时心慌。

没多久,李渊让军士鼓噪,高呼“宋老生已经被杀”。

隋军闻知大将被杀,全都乱了手脚,像无头苍蝇一样左突右撞,溃不成军,他们舍仗而走,争相奔逃回城门。但两个城门的进路,分别为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率精兵堵住,李家军迎头射箭,刀砍矛捅,隋兵死伤无数。

宋老生本人被败兵夹裹,左冲右撞。见两个大门方向都被堵住去路,宋老生腿快,跑到城墙边,仰脸高叫守城隋兵放下绳子,准备拽住绳子爬上去。

城上守兵扔下大绳,宋老生丢下手中大刀,拼命往上爬。无奈,重甲坚盔,攀爬速度大受影响。

说时迟,那时快,唐军已经追杀至跟前,一个名叫卢谔的小队长跳起一刀,斩断宋老生一只脚。宋老生因痛坠地,大叫一声,未及求饶,大刀又下,脑袋顿时搬了家。

李渊命兵士把宋老生的首级挑在长矛上,在战场上驰骋示众。隋兵大败,数里之间,血流蔽地,僵尸相枕。时已日暮,李渊见战士斗志正锐,就下令攻城。

当时并没有攻城的器械,唐军肉搏而上。如此城坚壁厚的霍邑,竟然被唐军在没有任何攻城器械的情况下,凭一股冲劲和不怕死的精神,一举攻克。

如此苦战,到了太宗史臣笔下,却变成这个样子:

太宗(李世民)恐(宋)老生不出战,乃将数骑先诣其城下,举鞭指麾,若将围城者,以激怒之(以显示李世民孤胆英雄)。老生果怒,开门出兵,背城而阵。高祖(李渊)与建成合阵于城东,太宗与柴绍阵于城南。老生麾兵疾进,先搏高祖,而建成坠马,老生乘之,高祖与建成军咸却(不惜把李渊、李建成描写成胆小鬼。战中坠马,死亡率近乎百分之百,即使不被敌人杀掉,也会被自己人踩死)。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

仔细揣摩,可见太宗臣下所写,水分太多。

攻克霍邑之后,李渊安民慰众,招遣降兵,对被俘的隋兵隋将一律优待。

本来隋军同唐军就没有什么深仇大恨。那些本身是关中人想回家的,李渊“授五品散官放还”,连宋老生也被光荣礼葬,毕竟他是死于职守的忠臣。

如此一来,士兵们感恩戴德,咸思报效。

这一仗很关键:李渊不仅稳固了内部,对外又显示了宽仁。自此以后,无论贤愚贵贱,还是乡村堡坞,都远来投附。

“好事”连来。刘文静、康鞘利等人在龙门县与李渊会合,并带来五百突厥大个头儿骑兵和两千多匹好马。见此,李渊喜其兵少而来迟——突厥兵少,好控制;迟来可喜者,如果早先这些雇佣兵加入进攻队伍,一来容易造成“民族”矛盾,二来胡人肯定觉得唐兵是凭恃自己的加入才取胜,漫天要价,不好打发。

搬开霍邑这块大绊脚石,下一个目标就是镇守河东城的屈突通了。

屈突通不似宋老生轻躁,久经沙场,老谋深算,加上他深知当时天下大乱,人无固心,便不轻易出战,固守河东坚城。此城墙高壁坚,很难攻下。

唐军一路无敌,将士勇而骄,争相要再显身手,准备重演霍邑“肉搏登城”的好戏。

李渊心存侥幸,就派千余唐兵攻南城。

这次没有上次的“好彩头”,加上大雨,唐军遭到严重挫折。

幸亏裴寂、李世民等献计,唐军沿河北进,自梁山(今陕西韩城)、龙门(今山西河津)分别渡河。同时,仍留军士于河东城下,与屈突通相持,以防这位隋将蹑后追击。

此计果然棋高一招。唐军主力舍河东城不攻,不仅保存了大量生力军,还一下子顺利进入关中。

大喜之下,李渊令李建成、刘文静入据永丰仓(今陕西华阴),扼守潼关;又令李世民沿渭水急行军,直扑长安都城。

此时,李渊的堂弟李神通和女儿女婿(柴绍夫妇)等人纷纷率兵赶到。众人拾柴火焰高,李渊一路收降各处“贼军”,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各路唐军齐集长安城下时,已经有二十多万人,把都城铁桶一样围个水泄不通。

长安城内,代王杨侑年少不主事,留守的刑部尚书卫文升、右辅翊将军阴世师等人乃大隋忠臣,誓死守城,任凭李渊百般诱说,终不为所动。

李渊帐下诸将,皆想立功,多次攻城,均因长安城墙高坚而未得手,死伤不少人马。当然,这数次攻城败退,在温大雅笔下,皆变成是因为李渊“仁德”,不忍下令集中攻打“旧主”之都城,也不忍惊犯隋朝的七庙、代王以及宗室支戚。

即使是最后的血战总攻,温大雅也写成是各路义军“咸自逼城”,并说“帝(李渊)闻而驰往,欲止之而弗及”。

李渊明明是总指挥,倒变成他事先不知道总攻令,想阻止又来不及了。

长安城破。李渊制定纪律,果然是有教养的贵族出身,不似一般贼盗入京后大掠奸淫。由于痛恶阴世师等人凭城抵拒,又恨这些隋官奉炀帝之命挖刨自己家几代祖坟,李渊下令杀掉这几个大官(卫文升先已病死),余无所问。

众将皆推李渊为尊。

这位唐公乃老奸巨猾之人,仍旧推托观望。617年,他暂时拥立少年代王杨侑为帝,改年号为“义宁”,仍遥尊杨广为“太上皇”,做足了“仁义”的表面宣传功夫。

随后,他以杨侑的名义任自己为“假黄铖、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并晋封为唐王。

拾取天下 端拱而治

唐朝的建立

一举攻克隋朝的政治首都长安,李渊内心之喜,可以说是情不自禁,溢于言表。

李渊老成,善于忍耐,仍旧端着不急于马上称帝。缘何?炀帝还在江都,天下英雄蜂起,说句不太好听的话,他只是大隋境内“诸贼”中的一员,现在仍尊隋朝正朔,好歹先找个“诸侯”的感觉。

“少帝(杨侑)以帝(李渊)功德日懋,天历有归,欲行禅让之礼,乃下诏命为相国,加九锡。”

唐臣如此以“少帝”为主语,完全是文字游戏。一个十三岁的长于深宫的小孩子懂什么,整个过程,全由李渊及其属下操纵。

李渊“推让”数次,并对公卿大臣们讲:“魏氏(曹魏)以来,革命不少,鸿儒硕学,世有名臣。佐命兴皇,皆行禅代。不量功业之本,唯存揖让之容。上下相蒙,遂为故实……魏、晋、宋、齐,为惑已甚,托言之士,须知得失。”

表面上看,真是大实话,发自肺腑,弄得一帮“劝进”的公卿大臣们反倒不好意思起来。

虽如此,李渊已经胸有成竹,私下对亲近讲:“吾今一匡天下,三分有二,入关形势,颇似汉高祖……”既然以刘邦自居,可见李渊肯定不会满足于只当一个相国。

618年4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弑。

消息传来,李渊心内大喜,但仍假装一脸哀容,与少帝杨侑于大兴后殿为隋炀帝“举哀”。

“追悼会”上,李渊哭之甚哀,边哭还边嚷嚷:“我为人臣,不能不感悲痛!”政治家皆有上佳的表演本能,拿捏到位,该哭时哭,该笑时笑,让人不得不服。

史臣讲:“少帝(杨侑)年未胜衣,不经师傅,长于妇人之手,时事茫然。既知炀帝不存,唯求潜逊。”

唐臣此说,真没道理。霍光辅汉少帝,襁褓中小儿,仍能护持保育,冠礼成后交出权力。杨侑已经十四岁,等个三五年就可行成年礼。所以,此说十分勉强。最关键的是,隋炀帝已死,李渊最大的心病消除。国内各地数路英雄称王称帝,洛阳的王世充又把杨侑的兄弟越王杨侗立为傀儡。所以,李渊觉得时机已到,该自己披挂上场了。

618年5月,李渊以隋少帝名义出诏,要把帝位禅让于唐国;还有“文武将佐裴寂等二千人,不谋同辞,相率上疏劝进”。

为了让人相信李渊为帝是“天命所归”,裴寂等人在朝堂之上,当着满朝文武,絮絮叨叨,高诵“歌谣诗谶”:“东海十八子,八井唤三军。手持双白雀,头上戴紫云”“西北天光照,龙山昭童子,赤光连北斗”“十八成男子,洪水主刀傍”“只看寅卯岁,深水没黄杨”……反正就是一个主旋律:姓李的顺天应人,如不称帝,天理难容。

李渊也笑,说:“汉高祖当年讲他是诸侯所推,称帝是为天下人民,事已至此,孤王也就不好再推让了。”

于是,五月甲子,李渊于太极殿前登基,改元“武德”。

隋少帝逊位后,被封为酅国公,一年内就“因病而崩”,时年十五岁,谥为“恭帝”。很显然,杨侑是非正常死亡。

就王朝易代而言,弄死少帝是惯有之事。因为,假若人人乘乱而起,偷走这位少年,打着“兴复”隋朝的旗号,不知又会死多少人。

反观杨侑的异母兄弟越王杨侗,也被王世充立为幌子皇帝(皇泰主),这位少年也是“美姿仪,性宽厚”,起先颇想有一番作为。王世充大奸之人,当然不会任其所为。不久,王世充欲称帝,便派侄子王行本带毒酒去毒杀杨侗。杨侗自知不免,哀请临死前与母相见,不许。于是,少年焚香礼佛,发誓:“从今以后,愿不生帝王尊贵之家。”仰药之后,不能即死,被王行本以帛缢死,同其祖父炀帝一个死法。

李渊登基之后,立李建成为皇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半由人事半由天,诸子如虎,猛将似狼,数年之间,一统天下:

武德元年(618年)年底,李世民平灭薛举的西秦(今甘肃武威一带)。

武德二年,河西凉国李轨因部下内讧,传首长安。

武德三年,李世民打得刘武周逃亡突厥,河东之地归唐。

武德四年,李世民所部生擒夏王窦建德,击降龟缩于洛阳坚城的王世充;同年,越郡王李孝恭、李靖等人击灭企图复兴梁朝的萧铣,长江中游大部分地区为唐所有。

武德五年,李建成、李元吉给予窦建德旧部刘黑闼等人以致命打击,并处死首恶,占领河北。

武德六年,李世民打败山东徐圆朗等人。

武德七年,江淮一带最后的割据英雄辅公祏也被俘杀,大唐江山一统。

此时,高丽、百济、新罗等小国纷纷来拜,皆被大唐赐封。

这一切功勋,虽皆为诸子诸将所成就,但平心而论,皆与李渊的“英明”领导分不开。

武德八年,老皇帝李渊觉得大功告成,便在终南山造太和宫,准备住进新修的宫殿颐养天年,享受胜利大果实。

武德九年六月庚申,发生了众所周知的“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杀掉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三人同父同母),并诛除十个年少的侄子。

一日之内,二子十孙横死,老英雄惊悸惶恐,不亚于当年病榻上的隋文帝。

毕竟李渊是聪明人,八月癸亥,他下诏传位于李世民。李渊自为“太上皇”,徙居地势低洼的弘义宫(太安宫)。

虽经丧子丧孙之痛,毕竟当国的仍是自己的亲儿子。贞观九年(635年)六月,李渊善终于太安宫,时年七十岁。

“人生七十古来稀”,李渊这辈子活得还不错。唯一可惜的是,壮年时代叱咤风云的事迹,皆为二儿子唐太宗及其刀笔吏所掩,没在后世留下“汉高祖”一样的魄力十足、高大威武的形象。

另外,言及李渊,值得一提的当属其最重要的两个“元从功臣”——刘文静和裴寂。

想当初太原起兵,李渊假称王威、高君雅勾引突厥,急得二人跳脚大叫:“造反的正是你李渊,难道你想杀我们!”正是刘文静以第三者姿态“义正词严”地怒斥两个倒霉蛋,并喝令一旁不知所从的太原府兵士收捕王、高两人。由此走出至为关键的一步,唐公才能做了唐帝。

后来,刘文静豪气英雄,深入突厥虎狼之地,为李渊“沟通”这些人高马大的胡人,消除了李唐进军关中的后顾之忧。此后,刘文静与隋师屈突通手下大将桑显和潼关大战,也丝毫不畏,击败对手,平定新安以西之地。

李渊建唐后,拜刘文静为纳言。刘文静尽力辅弼,并删定隋文帝时的《开皇律》为《唐律》,通行天下。不过,薛举进侵泾州时,刘文静在李世民手下为元帅府长史,出军争利,大败而还。幸运的是,之后他又随李世民进击薛举,一举讨平,因功复爵,并拜民部尚书。

武德二年以后,刘文静自认为才干在裴寂之上,又屡有军功,而官位反在这位老友之下,意甚不平。每次廷议,这两位昔日的亲密战友多相违戾,互相给对方下绊子。

怨恨之下,刘文静酒后高言,以刀击柱,大叫:“必杀裴寂!”

刘文静的弟弟刘文超多事招祸,他招来巫师,在星下被发衔刀,为厌胜之法。正巧刘文静的一个爱妾失宠,便上告刘文静施行左道,诅咒朝廷。

李渊不顾旧情,马上派人把刘文静兄弟二人抓入大牢,并遣裴寂、萧瑀等人审讯。

刘文静只承认自己因屈居裴寂之下,心怀怨望,酒醉狂言,并不承认有诅咒朝廷之事。此外,萧瑀等人都认为刘文静没有重罪,李世民也极力救援,声称刘文静有定策大功,不会谋反。

李渊本人对刘文静的文才武略十分疑忌,裴寂又火上浇油:“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强敌,今若赦免文静,必为后患!”

此言正合李渊之意,便下令斩杀刘文静、刘文超兄弟,抄没其家。

一代智士刘文静临刑,抚胸而叹:“高鸟逝,良弓藏,故不虚也。”时年五十二岁。

太宗继位后,恢复刘文静官爵,并让其子刘树义袭封鲁国公,还准备把公主嫁给他。但刘树义和其兄刘树艺深怨朝廷,不久谋反,被逮捕诛杀。

至于裴寂,由于他和李渊是旧时狎昵的老哥们儿,入关后,晋封为魏国公,赐良田千顷。

高祖受禅为帝,前后左右最卖力的,就属裴寂,以至于加冕礼后,李渊马上对这位老玩友说:“使我至此,公之力也。”立拜为尚书右仆射,赏赐金银财宝,不可胜计,还每天赐御膳并派人送至裴寂家里。

李渊视朝,必引裴寂同坐。下朝回宫,就把裴寂请入卧内,言无不从,呼为“裴监”。当朝贵戚,没人受此超规格的对待,连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也无此“殊荣”。

但裴寂本性怯懦,并无捍御之才,出外打仗就成草包一个。刘武周等人进寇太原,他自告奋勇率军前往,一败再败,打了一路,败了一路,逃了一路。还朝后,虽遭李渊一番奚落,住了两天监狱,不久就被释放,李渊顾待弥重。

老友之间心气相通,互相看见心里就舒坦,李渊不可能严惩裴寂。

武德六年,高祖迁裴寂为尚书左仆射,又特赐其可以自己铸钱。君臣两人欢饮于含章殿,裴寂倒知道“满则溢”的道理,叩请致仕。李渊闻言,竟泣下沾襟,说:“不要走嘛,我俩要偕老安享荣华富贵,公为台司,我为太上,逍遥一代,岂不快哉!”宴毕,为安慰老友,李渊马上册封裴寂为司空,每天遣尚书员外郎一人,轮流到裴寂府内值班伺候。

太宗继位后,一朝天子一朝臣,起先还挺尊敬裴寂,不久,裴寂牵涉和尚法雅妖言惑众一案。李世民抓住这个借口对这位裴老叔不留情面,把他免官放归蒲州。

不久,裴寂在老家负气怨恨,还杀了劝他造反的妖人信行灭口。太宗大怒,下令把裴寂徙交州禁锢,不久再远流静州。

估计李世民有两件事最恨这位裴叔:一是他进谗言杀掉刘文静,二是当年在太原起兵前,太宗本人低声下气,奉迎巴结,假输了不少金钱给他。

常人爱恨,帝王不异。

幸好,当地的土著造反,老裴寂率童仆平乱,立功赎罪。唐太宗顾念裴寂对唐朝有佐命之功,征其回朝。路远多疫,老头儿走到半道就病死了,时年六十岁。

裴寂下场不算坏,死后获赠河东郡公。其子裴律师还娶了太宗之妹临海长公主为妻。不过,他的孙子裴承先下场不好,在武则天时被酷吏诬杀。

一代元勋,最后竟绝嗣。

同类推荐
  • 唐朝小文豪

    唐朝小文豪

    唐朝皇室后人穿越回到了唐朝建立伊始,武德八年,那个动荡年代。那个时候,初唐四杰还没出生,还没有律诗,还没有词,没有对联。我要成为初唐第一大文豪,归田幽居,挥毫泼墨,吟花赏月。这是他的目标。但这个动荡的年代,不会如他所愿。玄武门之变,抗击突厥,灭梁国……他从旁观,到参与,一路见证大唐的崛起。……qq群:665114328
  • 大魏悲歌

    大魏悲歌

    也许,这一切早就已经注定。而他,也早已经注定了这不平凡的一生。囚犯,仕途,平步青云,改革,直到改变这个世界。只不过,唯一没有改变的是他的孤独。
  •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老兵讲述7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老兵讲述7

    本书收录了基层抗战老兵的回忆性文章六十五篇,均是从老兵们的亲笔手写稿中精选而出,是具有“亲历”“亲见”“亲闻”性质的独家一手资料。所忆述的战事,既有广为人知的大战,也有平时鲜有耳闻的小役,无论大战小役,无不体现了国家危亡之际战士们救亡图存的铁血爱国之情。
  • 天才的摇篮: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天才的摇篮: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漫步在意大利的大街小巷,人们时不时地会感受到艺术的气息。大卫雕像、大教堂美轮美奂的壁画、精致的雕刻……所有的一切都让我们驻足、陶醉,人们在欣赏、陶醉的同时也不得不钦佩艺术家的精湛技艺。这些伟大的艺术作品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经历了一场伟大的革命——文艺复兴。
  • 失落的文明:震撼世界的考古发现(大全集)

    失落的文明:震撼世界的考古发现(大全集)

    本书在首次全方位、多角度披露人类史前著名古迹遗址的详细考古历程及结果的前提下,又提出了对历史留下的未解之谜的种种推测。毕竟,面对这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原始文明的曙光照亮了整个地球,而我们的困惑又实在太多太多。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人似乎愈来愈感到诸多的未解之谜难以解开,这些古文明的残片有的是自然界留给人类的,有的却是人类社会自己留给后代的,有的所蕴涵的内容已经超出人类现在的解答能力。那么,这些历史残留的遗物,究竟隐含着怎样的谜底?是否有一把我们尚未发现的可以打开它的钥匙?我们的想象是否太苍白?
热门推荐
  • 芙蓉王

    芙蓉王

    穿越后的芙蓉王的最大愿望是——早朝迟到早退,俸禄照领。打仗畏首畏尾,俸禄照领。干活雇佣枪手,俸禄照领。总之,俸禄乃安身立命之本,谁夺揍谁!奈何,愿望总是高高挂起,事不关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系统之女配上位记

    快穿系统之女配上位记

    苏眉是一个没有记忆的人,随着系统进入各种界面攻略……等等!为神马别人都可以向系统撒娇卖萌捞好处,跟系统相亲相爱,为毛她的系统就是硬邦邦冷冰冰毫无人性冷酷无情的?!说好的萌萌哒系统呢?传说帅气酷霸拽狂的可勾搭系统君在哪里?!嘤嘤她还是寻找她的记忆去吧……简介无能,进坑看文
  • 重生之病娇相公凶悍妻

    重生之病娇相公凶悍妻

    【1v1宠文,不宠……不宠你可以打我!】天生美貌,身份尊贵,父兄宠爱,作为夏国唯一嫡公主的夏侯舒窈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惜,她太蠢了!错信渣男贱女,落了个国破家亡的凄惨下场!重活一世,她只想赎罪,杀光前世害她之人!她听从皇兄的安排,嫁给了定国公府的病秧子,本想做个悍妻守护病秧子,却不料,她才是被守护的那一个!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仙斋鬼话

    仙斋鬼话

    这是仙藏的续集。倩女秋婵,狐女莲香,书生桑子明。系我一生心,负我千行泪。沧桑人间道,暖香红雾里。鬼雨出品,独具特色。
  • 中年油腻大叔和厌世女孩儿

    中年油腻大叔和厌世女孩儿

    一场精心的设计,江俊妻离子散。中年油腻大叔江俊怎么可能会爱上一个比自己小七岁的厌世女孩儿?在他认为,她不过是个孩子。可偏偏就爱了……一桩荒唐的婚约,鱼摆摆必须嫁给比她大七岁的老男人。厌世女孩儿鱼摆摆怎么可能会甘心嫁给一个比她大七岁的老男人?在她认为,他不过是贪图美色。可偏偏就爱了……
  • 公司董事会(公司董事会丛书)

    公司董事会(公司董事会丛书)

    通过精辟的范例和个案分析,作者阐明了董事和董事会应具备的素质。通过培训欧洲一些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所获得的丰富经验,作者在书中论及了:·公司管理的重要性·董事和董事会不断变换的角色·跨越经理与董事的鸿沟——培养过程·开拓眼界,提高领导艺术·怎样培养新的思维方式、观点和行为·培训的价值无论你是新当选的还是资深董事,本书将使你深刻意识到,个人素质的提高和知识面的拓宽是你事业成功的关键。
  • 这次我陪你

    这次我陪你

    大三时,女主遭遇车祸住院!!!在睡梦中,佳宛又一次梦到了高中时和洛宇,夏羽等人发生的点点滴滴,也唤醒了佳宛对她和洛宇这段已经枯萎的爱情的重新向往。梦醒时,佳宛十分懊悔,决定在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刻重新追回以前的美好,正式承认了她在高中时对洛宇的爱情。时隔多年,他们最后还能在一起吗?
  • 穿越成为王的女人

    穿越成为王的女人

    穿越时空,沦为不祥少女,连续与两名男子订婚,原本身体健康的未婚夫君皆在婚前无故丧命,她因此,被全城追杀,阴错阳差,认识了当今皇帝,意外的是,只有当今皇帝拥有她安然无恙!她是天生王的女人!
  • 六迹之大荒祭

    六迹之大荒祭

    岁月之始,有神石划破苍穹坠落山巅,圣辉笼罩。荒兽、荒族在圣辉中诞生,守护神山。而人族先祖借神石之力,参悟《凡人卷》,为得神石求永生,率领人族跋涉神山,纷争掀开。神山高耸,凶险遍布。人族步步为营,向着神山迈进,神山路上一所青玉所突然被袭,使得人族境况发生变化。殷河从青玉所死里逃生,回到圣城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经被卷入到事关人族存亡的一场纷争之中。六迹系列之大荒祭-裙.号:497662407六迹书友群,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