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9100000017

第17章 民族性与现代性: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双重变奏(6)

抗战中后期,西南联大的一群学院派诗人在诗歌艺术的探索中有着重要的收获。他们受欧美意象派诗歌影响,承袭了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象征、暗示、直觉等意象化表现方法,创作了大量现代主义诗歌作品。代表诗人是辛迪、穆旦、杭约赫、杜运燮、陈敬容、袁可嘉、唐湜、唐祈、郑敏等,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为他们出版诗歌合集《九叶集》,由此被称作“九叶诗人”。“九叶诗人”一方面与北大、清华的前辈诗人冯至、卞之琳的艺术影响有着关联,同时又受到欧美意象派诗人庞德、里尔克、奥登的影响,现代生命哲学和现代主义艺术理念使他们在创作中表现出与现实主义诗人截然不同的艺术风貌。他们喜欢运用独特的诗歌语言传达内心复杂深沉的情绪情感,揭示生命的痛苦与孤独,通过创造奇异的诗歌意象开创中国新诗“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袁可嘉《新诗戏剧化》,《诗创造》第12集,上海:星群出版公司,1948年。。穆旦的诗歌意象新颖且极具感性色彩,“你底年龄里的小小野兽/它和青草一样地呼吸/它带来你底颜色/芳香丰满/它要你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穆旦《诗八首》),短短的诗句便把诗人对爱情的激情与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九叶诗人”们的诗歌意象大多与动荡苦难的现实相关联,并且有着深沉的社会内涵与哲学感悟,“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辛迪《风景》),“人与人之间稀薄的友情/是张绷紧的笛膜:吹出美妙的/小曲,有时只剩下一支嘶哑的竹管”(杭约赫《复活的土地》),这体现了诗人们的艺术追求有着深厚的现实土壤。“九叶诗人”对现代诗歌意象的创造与探索,是中国诗歌在20世纪上半期现代性追求最为精彩的演出。

四、抗战文学与民族性回归

民族主义对2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两个层面的影响,第一,催生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推进了文学现代性的生成与发展;第二,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促使现代作家自觉回归民族审美传统,参与现代文学的审美建构。讨论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内在关系,离不开对民族主义思潮的追溯与梳理,民族主义对中国文学民族性的激发与振荡,几乎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民族主义与文学民族性的关系从创作的主体意识中得到充分展现,晚清知识分子倡导的变法维新运动给中国文化界带来强烈的现代意识,使后来的新文学倡导者迅速走上一条追逐现代化的文化解放之路。与此同时,强烈的民族意识也使他们在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借鉴中产生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始终将西方文化和西方文学作为借鉴和参照的“他者”而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从语言到文本结构到审美心理都自觉地延续中华文化的民族传统,从而凸显了中华文学的民族性特质。从鲁迅的白描叙事,到新月诗人的新格律诗探索,到老舍小说民族传统的审美重现,中国文学民族性品性与作家内心爱国忧民的民族主义情怀是分不开的。

“抗战就是民族良心的试金石”《老舍全集》第9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281页。,抗战爆发给中国知识分子带来巨大的冲击,他们内心的民族意识被全面激发,迅速投身于民族救亡的抗战宣传洪流中。他们“从锦绣丛中到了十字街头;从上海深入了内地;从都市到了农村;从社会的表层渐向着社会的里层”欧阳予倩《抗战独幕剧选?戏剧在抗战中》,上海:戏剧时代出版社,1938年。。文艺活动和文艺创作被作为鼓动民众、鼓舞军人投身民族解放战争的宣传工具,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促成文艺形式更多地转向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审美形态,以迎合下层民众的审美需求。绝大多数艺术家都放下曾经的艺术理想,回到民间的通俗文艺形式中。老舍曾经痴迷于小说艺术,但抗战刚刚爆发,他就毫不犹豫地放弃了长期喜爱的文学形式,创作快板、评书、鼓词和抗战话剧,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抗战,表达民族救亡的社会主题。老舍认为,艺术家“必须以他的国民资格去效劳于国家,否则他既已不算个国民,还说什么艺术不艺术呢?”《老舍全集》第1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664页。老舍的想法也是抗战时期绝大多数文艺作家的共同理念,民族主义的情感战胜了艺术至上的理想,他们以各种通俗的文艺方式参与抗战宣传,形成声势浩大的抗战宣传文艺潮流,这在戏剧活动和诗歌创作中表现尤为明显。

戏剧作为抗战宣传最主要的文艺形式,早在30年代初期的左翼文坛便开始流行。左翼作家受到欧洲和苏联左翼戏剧理论的影响,强调艺术的社会参与性,田汉、洪深等连续创作戏剧作品,表达左翼作家的阶级革命理念。九一八事变和上海淞沪抗战,许多作家都直接创作戏剧作品宣传民族抗战的政治主题。抗战刚刚爆发,戏剧界便发起大规模的抗战宣传运动,以《保卫卢沟桥》为发端,戏剧活动全面转入抗战宣传中。文艺作家和文艺青年在文协和剧协的组织下,纷纷成立抗日演剧队,奔赴抗日救国的前线,奔赴偏远的城市或者乡村,宣传抗日救亡的政治主张,创作和演出了一大批具有鼓动性和号召力的戏剧作品,在抗战时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宣传作用。作为戏剧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夏衍曾经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在参加了民族解放战争的整个文化兵团中,戏剧工作者们已经是一个站在战斗最前列,作战最勇敢,战绩最显赫的部队了。”夏衍《戏剧抗战三年间》,载《戏剧春秋》1940年6月创刊号。据统计,抗战初期参与戏剧演出活动的人员多达15万人,宣传剧目有120部之多,田进《抗战八年来的戏剧创作》,载《新华日报》,1946年1月16日。抗战时期家喻户晓的“好一计鞭子”指《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三个小型戏剧。便是这种抗战宣传的代表性作品。这些戏剧演出大多借用西方话剧的场景和人物对白,将艺术构思和戏剧冲突改造成适合民众审美习惯的小型话剧或独幕剧,场景设置简化,人物对白简洁明了,戏剧语言通俗易懂,形成大众化和通俗化的艺术形式。不少作家还借用传统戏剧形式如平剧、汉剧、川剧,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迎合民众的审美习惯,吸引他们的关注。这些作品大多在简单的剧情中描述中华民族遭受日寇侵略的苦难,讲述侵略者的暴行,从而激发民众抗日救亡的民族情感,在中国内地和乡村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果,起到了鼓动民众抗战,支持和参与抗战斗争的宣传作用。

解放区的文艺活动从抗战开始就走上一条大众化、通俗化的道路。1942年5月,中共中央组织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了文艺创作的方向。广大文艺工作者纷纷转向民间,在民众中学习,创作工农兵喜闻乐见的通俗文艺作品,戏剧创作大量吸收了当地民间文化的艺术成分。秧歌剧成为戏剧活动的主要形式,这种集民间舞蹈(秧歌)和戏剧对白于一体的通俗艺术形式因得到老百姓的喜爱、同时也受到中央领导人的肯定而加以传播,其后被鲁艺师生进一步改造,创作出极具特色的“民族新歌剧”《白毛女》。《白毛女》虽然留下了西方戏剧、音乐的许多“现代”元素,但真正为老百姓所欣赏的却是其中的秧歌舞蹈和民歌小调,这种融民族传统与西方艺术于一体的艺术探索,产生了鲜明的社会效应,达到了抗战宣传的政治目的。

由此可见,民族抗战的政治环境给中国现代戏剧带来巨大的冲击,它不仅激发了民族解放的现代政治理念,同时也使西方话剧在抗战声浪冲击下,进一步与中国传统文艺形式相融合,中国文学的民族性品质由此被重新发现和传播,成为抗战文艺及其重要的表现形态,充分表现了抗战时期民族主义对文艺民族性的内在驱动。

诗歌创作作为抗战宣传的另一种通俗文学形式在抗战初期也极为流行。街头诗、朗诵诗成为文艺青年表达民族救亡情绪的最好方式。30年代初期左联关于文艺大众化的讨论便主张用民间语言推进中国新诗建设的步伐,抗战爆发使这一诗歌主张有了充分的生长空间,冯乃超在《时调》创刊号上发表《宣言》:“让诗歌的触手伸到街头,伸到穷乡,让它吸收埋葬土里未经发掘的营养,让它哑了的嗓音润泽,断了的声音重张,让我们用活的语言作民族解放的歌唱!”抗战带来新诗创作的全面转向,无论是国统区还是解放区,都出现了大量形式短小,语言通俗易懂,极具鼓动性的抗战宣传诗歌,一类是短小精粹的街头诗,一类是情绪激昂的朗诵诗,这些诗作以民间口语为主要形式,具有鲜明的政治鼓动性。

街头诗又被称作墙头诗,以一种类似标语口号的方式刷写在城镇街道或乡村农舍的墙壁上,有时也被印制成传单在民众中散发。这种诗形式精粹,运用民间口语或乡间俚语写成,往往只用三言两语就表达一个明确的创作意旨,“比标语丰富、具体、复杂,有大体可念的音韵,有情感”田间《关于街头诗运动》,载《新中华报》,1938年8月15日,既有宣传鼓动性,又有生动可感的诗歌意蕴。田间创作过大量的街头诗,其中《假如我们不去打仗》《义勇军》《坚壁》等小诗曾被四处传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是奴隶”(《假如我们不去打仗》)。田间的诗作具有极强的抗战鼓动性,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鼓舞你爱,鼓动你恨,鼓励你活着。”闻一多《时代的鼓手》,《闻一多全集》第3卷,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2年,第404页。

朗诵诗是抗战时期新诗参与民族抗战的另一种宣传形式,它缘起于30年代初期的诗歌朗诵运动,抗战爆发后被青年诗人大力推广,他们在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高声朗诵自己的作品,给听众以直接的感染和鼓动。田间、高兰、穆木天等左翼诗人均创作过较有影响的朗诵诗。《给战斗者》(田间)、《哭亡女苏菲》(高兰)等便是广为流传的朗诵诗作。朗诵诗“在表现手法上力求朗诵通俗,深入浅出,语言朴实易懂,音韵响亮优美,读之爽口,听之悦耳……以充沛真挚的热情和富有感染力的诗的语言表现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高兰《高兰朗诵诗集》,汉口:汉口大路书店,1938年。,从而赢得民众的喜爱。朱自清多次参加西南联大诗歌朗诵会,对朗诵诗有较高的评价,认为朗诵诗结合了“诗的语言”和民间的审美习惯,是抗战时期中国新诗在现代发展中向民间化转型的一种成功尝试。朱自清《论朗诵诗》,《朱自清选集》,上海:开明书店,1951年。

“民族的存在不是通过民族文化来证明的,相反,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战斗实实在在地证明了民族的存在。”[法]法农《论民族文化》,转引自《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罗钢等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283页。抗战文学的民族性回归与现代性张扬交互呈现,并不相悖,一部分文学青年努力在抗战的艰难岁月中表现民族生活的苦难,建构属于现代品质的民族新文学。更多的文艺作家则将自己的创作与抗战的社会现实相联系,努力用大众喜爱和接受的民族审美形式表达民族救亡主题,从而使抗战文学形成热烈喧嚣而又繁复深沉的复杂风貌,无论是文学主题还是文学形式都形成多层面和多样化特征,其现代性追寻与民族性建构相互冲撞、相互激荡,构成20世纪中国文学历史进程最为复杂、也取得巨大收获的时期。

(第三节)民族性喧哗与现代性沉寂——50—70年代社会主义思潮对中国文学的整合

一、社会主义文学的历史渊源

“社会主义文学”并非是一个有着严格理论界定的文学概念,也不是一个有着鲜明的文学思潮特征的文学运动,而是一个受政治革命影响而形成的文学思潮。它以一种相当独特的方式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影响,那就是文学与政治革命的全面融合。这种融合通过理论建设来加以倡导,并在共产主义实践中逐步完成。19世纪中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马克思、恩格斯首创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不仅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政治革命思潮,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文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后,列宁、斯大林进一步强调了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对苏俄文学运动的转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开创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唯物主义世界观和阶级斗争理论是其核心内容,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主义原理中得出了“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的结论,成为“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依据。在对社会历史的研究中,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五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社会内部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文学家所要表现的正是历史变化的复杂过程。因此,对作家而言,只有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和阶级革命意识,积极参与政治革命实践,才可能创作出符合社会主义需要的新时代文学。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学实践,就要求作家必须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和阶级革命的意识,参与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文艺作品,形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文学,又称“拉普”文学。

同类推荐
  • 智慧轩吟稿

    智慧轩吟稿

    继《北大荒吟草》之后,诗人邹积慧又出版了第五本诗词集《智慧轩吟稿》。作者从所发表的1000余首诗词中精选出157首结集,刘征、郑伯农、李文朝等题字、赠诗,每首都附有点评。诗人刘章在序言中写道:“邹积慧的诗有诗味、有意味、有情味、有韵味。读邹积慧的诗,北大荒人会感到亲切,非北大荒人会感到新鲜。”
  • 最美不过诗经Ⅱ

    最美不过诗经Ⅱ

    《最美不过诗经2》:阅读大中国系列最新诗词力作,更严谨的解读,更感人的文笔,更耐读的故事。最唯美的诗经读本,最动人的爱情史诗。以诗词会古人,以古人读心灵,以心灵悟人生。阅读大中国系列一获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
  • 俞平伯散文

    俞平伯散文

    《俞平伯散文》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为“学生阅读经典”丛书之一,收录了俞平伯先生的散文精品数十篇。
  • 人间有草木:女子赏花手记

    人间有草木:女子赏花手记

    全书分为七卷,分别是春花集、夏花集、秋花集、冬花集、采绿集、树木集、果蔬集。作者遵循节令的流转,依次书写桃花、水仙等四十多种南方花朵的性格与风情。草木果蔬部分,所写多为日常之物。日常之物的美,在于热腾腾的气息,与照眼明的颜色,四季之花的流转与日常蔬果的恩养,皆是浩大人世的绵绵情意。
  • 天使路过

    天使路过

    本书是备受国内读者喜爱、以散文随笔著称的新锐女作家乔叶的心灵励志书。乔叶为国内发行量最大杂志《读者》的签约作家,其作品在诸多的报刊杂志中有很高的转载率。本书由70篇左右短小精悍的美文和随笔组成,文字犀利而凄美,直面所有女性读者敏感而纤弱的内心和情感世界。在书中传达了作者对生命、对生活、对爱情的独到见解,让人们在感动之余生出无限的慨叹。
热门推荐
  • 彪悍太子:有喜了

    彪悍太子:有喜了

    太子软弱无能?屁,那是你们没有见过她凶残的模样。太子昏庸,奸淫掳掠,无所不干。那是你们被蒙蔽了双眼。真实的太子手段高超,聪慧过人,智谋超群。就连他这个奸相都要甘拜下风。“有多远,你给本宫滚多远”。后来,太子有了身孕,满朝震惊,天降妖孽,这是孽种,不祥之兆。奸相大怒,哪个王八蛋敢说他的种是孽种,弄死他去。
  • 主神的订制服务

    主神的订制服务

    别人重生回到高考前,林梓直接重生到了高考考场上。林梓表示,“这道题看起来挺眼熟的,emmm,我现在有点慌,想抽支烟冷静一下,主神大佬帮帮忙,小弟在线等,挺急的。”“滴,滴,滴!”“系统绑定成功,请宿主做好准备,五秒后即将穿越,穿越世界《爱情公寓?》。”林梓∶,,,。。。建了个群,976500597,一起聊聊吧
  • 虐杀原型之天赐系统

    虐杀原型之天赐系统

    一个崩坏的末世,郑溪带着天赐的系统,走上了杀戮的道路。末世中,不断的战斗,让他变的越来越强,同时对于人类,他也距离他们越来越远。末世中,郑溪努力的活着,一次次的战败强大丧尸,吞噬它们,让郑溪的的能力不断解锁,不断的增加着各种各样强悍的力量,利爪,重拳,利刃...与此同时,人类也是不会容忍一种类似郑溪这样的强大未知存在,终于对郑溪张开了捕杀...
  • 冰上彩虹

    冰上彩虹

    张虹在索契见到了习主席!这个消息一夜间在解放军冰上基地传开了。本来张虹就备受战友们的关注,听到这个消息,战友们纷纷观看习主席看望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视频。看着视频里张虹站在习主席身后合影留念的镜头,战友们觉得她是那样的幸福!当张虹代表速滑运动员向习主席介绍冰刀的时候,首先向习主席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这个军礼让官兵们备受鼓舞。习主席2月9日在俄罗斯访问期间,看望并慰问了参加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运动员和工作人员。
  • 白渊之歌

    白渊之歌

    这个世界从来不是正确的善良的,这个世界是扭曲的,恶意的。要说为什么的话,那就是我们的造物主创造世界的时候,在做噩梦。但人类生存的意义从来不是逆来顺受。当这个世界充满野兽与危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拿起了长矛与标枪。当这个世界充满了扭曲的恶意的时候,我们就要拿起灵魂和生命做完武器去反抗。
  • 倾世羽狐古怪九小姐

    倾世羽狐古怪九小姐

    她,玉茗羽—手段高明,医毒无双的杀手。意外的来到了这个世界。她是妖精?还是个狐狸精?对于预谋已久的一切,她不屑!对于一切阻碍她的人,仙,鬼,神,魔,妖,佛一律杀无赦!另一边的他,对那个世界,对万物生灵来说都是谜。对她而言,只是一个卑鄙无耻的色狼!“羽儿,嫁给本尊可好?”“休想!”“那,本尊娶你可好?”“没门!”“那,本尊直接把你抢走好了!”“找死!”“羽儿.....有话好说,为夫错了!”“错在哪儿?”“错在为夫没有付诸行动!”“你......”
  • 凰醒

    凰醒

    凰醒凤觉两姐妹千年前与天庭有一战,终因不敌陨落,凰醒被人封于雪原山千年后苏醒,战争记忆被人有意抹除,于是去寻找觉得应该在凡间的姐姐。途中遇见了很多人很多事,最终成长。
  • 万重气海

    万重气海

    无法修炼的废物柳昊无意间吞噬了灵魂方块,继承了强者记忆,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是传说中的超级圣体!
  • 乱世贫民

    乱世贫民

    本是一介二十一世纪的花朵,一次意外回到另外一个世界,开始新的人生。有童养媳,有郡主撩拨,还有公主争抢着要嫁,新的人生不要太惬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