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0200000025

第25章 浙中王门学派的早期型态(6)

至于说“告病归”,则并非如黄宗羲所言是误记,只是有些片面罢了。据与徐爱同时中举的王应鹏《徐曰仁祭文》载:徐爱于正德十二年“考绩抱屙而南”。这就是说,“考绩便道归省”(如黄宗羲的《明儒学案》所记)与“告病归”(如周汝登的《圣学宗传》和何乔远的《名山藏》所记)两种记载均能成立,尽管二者可能在时间上会有先后之分(当考绩在前,生病在后),但不能说“告病归”就是错的。黄宗羲把基本无误的东西说成是错的,这本身就说明他对史料把握的生疏和取舍的轻率。

【注释】

[1]对于徐爱的研究,笔者至今尚未见到中文论文发表,而惟知有池田芦洲的《徐横山传略》(《阳明学》第9号,明治二十九年铁华书院刊行)、中田胜的《王阳明の实学と徐爱の从学》(《阳明学》第2号,明德出版社,1990)及吉田公平的《徐爱と传习录》(《中国文人の思考と表现》,汲古书院,2000)三篇日文论文。此外,楠本正继的《宋明时代儒学思想の研究》(广池学院出版部,1962)、冈田武彦的《王阳明と明末の儒学》(明德出版社,1970)及市川安司的《传习录の徐横山所录に见える“至善”について》(《阳明学》创刊号,明德出版社,1989)等论著中,亦略有述及,但皆语焉不详。

[2]徐爱登进士之前,王阳明称他“仲仁”(《王阳明全集》,984页)。钱绪山说“仲仁即曰仁”。据笔者推测,“曰仁”可能是王华后来为他改的字。孔子及其弟子冉雍、子路等人的名字中皆带“仲”字,徐爱字“仲仁”,似有不恭之嫌,故改之。另据徐爱《用韵答曰中弟少见期勉之意》诗而知,徐爱兄弟俩,后分别以曰仁、曰中为字。

[3]据《姚江眉山徐氏宗谱》(抄本,由余姚教科所施长海先生提供)载:徐爱家乡马堰有山,名横山,形如蛇,故又称蛇山。徐氏后人在山上建横山殿,又称马堰家庙,前殿七间,后大殿五间,两侧屋十间,中堂供奉有大王神像及徐爱夫妇的神像,1966年被拆。

[4]《石龙集》卷二三《徐府君墓志铭》。

[5][6]《泾野先生文集》卷六《古真先生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六一,453页。

[7][8]《湛甘泉先生文集》卷七《答徐曰仁工曹》。湛甘泉曰:“委令尊府先生传,但不肖自居忧以来,绝不举笔,作文当有待也。”故知徐府君传,因甘泉丁父忧而终未写成。顺便指出,徐爱曾为甘泉写过其父之奠文,以示“骨肉之情”,足见曰仁与甘泉的关系非同一般(详见后述)。

[9]许鲁斋(1209—1281),名衡,字仲平,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传程朱之学,尝曰:“学者治生最为先务。苟生理不足,则于为学之道有所妨。彼旁求妄进及作官谋利者,殆亦窘于生理所致。士君子当以务农为生,商贾虽逐末,果处之不失义理,或以姑济一时,亦无不可。”(《许鲁斋集》卷六)。

[10]《王阳明全集》,19页。

[11]佐藤一斋:《传习录栏外书》卷下(见《佐藤一斋全集》第五卷,东京,明德出版社,1999)。此语录未见于《传习录》,系王学在日本的重要传人佐藤一斋据阳明后裔王贻乐编纂的《王阳明先生全集》(清康熙十九年刊刻)本移录。

[12]《徐渭集》卷二七《师长沙公行状》,643页。

[13]《小柴桑喃喃录》卷上。

[14]《王塘南先生友庆堂合稿》卷三《两峰刘先生志铭》。

[15]皆为徐爱的学友同道为其撰写的《祭文》或《墓志铭》,均载《横山遗集》卷下。以下凡引,只注撰者名并直接注于引文后。

[16]《王阳明全集》,984页。

[17]《石龙集》卷一一《实翁先生寿言》。

[18]绪山自己不太聪明,所以比较看重后天的勤奋和努力,这本无可厚非,但绪山此言别有其用意,实际上他是冲着以聪明著称的王畿之流去的(详见后述)。

[19]《王阳明全集》,984页。

[20][21]《横山遗集》卷上《送陆子清伯行序》。

[22]阳明一直就有归隐阳明洞之意向,而徐爱则是促其尽早付诸行动的积极鼓动者,尽管后来他并未把阳明的归隐之地选在阳明洞。不过徐爱付诸行动的动机,即使开始有“养身”方面的原因,后来亦主要为了“明道”。徐爱尝曰:“道之不明,几百年矣。今幸有所见,而又卒无所成,不亦尤可痛乎?愿(阳明)先生早归阳明之麓,与二三子讲明斯道,以诚身淑后。”(《王阳明全集》,955页)其实,“养身”与“明道”在阳明那里早已从起先的分离而趋于合一,徐爱当亦不例外。

[23]参见钱德洪:《寿徐横山夫人五十序》,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一三,720~721页。

[24]关于王守让的详考,可参见钱明: 《王阳明史迹论考》,见日本二松学舍大学阳明学研究所编:《阳明学》第15号,东京,明德出版社,2003。

[25]明人因家学渊源、父子兄弟及婚姻关系而举进士者颇多,而王华在及状元第之前就已是当地名噪一时的人物,“远迩争礼聘为子弟师”(《王阳明全集》,1393页),后竟被浙江方伯宁良请到祁阳去做了家庭教师。登科后,更是声名大振。据过庭训《明分省人物考》卷六〇载:“(牧相)少受业于王尚书华,华器异之,与文成公同学。” 《阳明年谱》亦载:“先生(阳明)十八岁……明年龙山公以外艰归姚,命从弟冕、阶宫及妹婿牧相,与先生讲析经义。”(《王阳明全集》,1223页)牧相是王华妹婿,字时庸,与华属同年进士。连王华家庭内部的人都纷纷前去从学于他,故而对徐爱父亲古真翁来说,把儿子送往王府,实在是求之不得之事。

[26]这一推断,似可从徐爱诗中得到印证,如《游龙泉寺次韵》:“十年尘土只怀归,长忆乡山梦里微。”正德七年,徐爱与阳明“同舟归越”,并“自宁波还余姚”(《王阳明全集》,1235页),距弘治十六七年“倒插”至王府,刚好十年。说明徐爱十六七岁时就已离开余姚而移居山阴了。

[27]《姚江眉山徐氏宗谱》载:“(徐爱)娶王氏恭人,建宅马山后宜灌弄,墓在绍兴山阴迪埠山麓府南偏门外,有徐氏居焉。”萧鸣凤撰《墓志铭》则云:“(徐爱)以疾卒于山阴寓馆。”究竟应如何解读这些史料呢? 笔者的理解是:徐爱婚后,其父虽在老家为他建宅,但徐并未居住或住的时间很少,而是把常住的寓所(即寓馆)安在了山阴,故称山阴“有徐氏居焉”。

[28]详见本书第3章(第一节。

[29]据柳诒徵说:“旧法取士,邑宰试五场,郡守试四场,皆在本城,学使者试经古制艺二场,录取者各复试一场,故一试而售者亦须经十余试;隔岁再应试,则经廿余试矣。”(柳诒徵: 《记早年事·旧法取士》,见卢敦基:《从李慈铭看十九世纪江南士绅的日常文学生活》,载《浙江学刊》,2005 (6))这里说的是乡试。也就是说,徐爱至少经历过两次这样的折腾。

[30][31]《王阳明全集》,984页。

[32]同上书,168页。

[33]同上书,911页。

[34]据湛甘泉《祭徐曰仁文》记载,弘正年间,徐爱曾在京师“侍侧”于王、湛(详见后述)。故可推知,徐爱也许接受了阳明的建议,赴京师读书,而“侍侧”于王、湛。

[35]《王阳明全集》,984页。

[36]王阳明考了三次至28岁才金榜题名,而徐爱则以22岁年纪一次成功。

在他之前,浙江士子登进士者只有十多人的年龄在22岁以下,差不多只占正德三年以前近1300名浙江籍进士的百分之一(参见多洛肯:《明代浙江进士研究》),故时人称赞他“早题名于金榜”(朱绘《祭文》)。除王家父子外,徐爱所取得的成绩也为越城王府大为争色。

[37]据多洛肯的研究,有明一代,浙江籍进士有3458 人,占全国的1487%,其中余姚籍的多达339人,又占浙江全省的近十分之一(参见多洛肯:《明代浙江进士研究》)。所以余姚籍进士在京为官者甚多,如王华当时就在京师任礼部左侍郎,当他获知阳明得罪刘瑾后,因“虑祸及己,逐出之”(叶权:《贤博编》,《明史资料丛刊》,174页),遂主动把阳明逐出京师。这说明当时余姚籍京官的处境都很不妙。

[38]另参见《横山遗集》卷上《予得守祁秋七月十三日出京邑是夜宿良乡》、《与林巡抚粹夫书》。新编《慈溪市志》记徐爱为“四年元月出知祈州,十年冬转南京工部水郎中”,属误记。

[39]《张文忠公集》奏疏,卷六《重守令》。

[40]《余姚县志》卷二三《列传》九。

[41]《横山遗集》卷上《与林巡抚粹夫书》。

[42]《横山遗集》卷上《与祁吏书》。

[43]《云村集》卷五《与横山徐曰仁侍御》,《四库全书》集二一一,184页。

[44]《夏峰先生集》,191页。

[45]参见《圣学宗传》卷一三。

[46]此前徐爱父亲古真翁曾“以伯安讲明濂洛之学,遂遣爱师事之”(《泾野先生文集》卷六《古真先生传》,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六一,453页)。也就是说,徐爱第一次师事阳明是秉承父亲之命,而其父看重的乃是阳明对濂洛之学的深度解读。

[47]其实徐爱“侍阳明自北来南”,是在正德七年十二月。当时阳明升任的南京太仆寺少卿,是个闲职,故有“便道归省”之行。而徐爱则是由于该年母亲病危(参见王守仁:《与曰仁手札》,见钱明:《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287页),欲返乡探视,于是遂与阳明“同舟归越”,途中“论《大学》宗旨,闻之踊跃痛快”,这才有了今本《传习录》之首卷(参见《王阳明全集》,1235页)。

[48]罗洪先《衡游纪略》云:“复入湘南寺,观贯道泉。泉边石壁,有宋人赵岍诗,由湘南左取道紫盖峰半山亭,读壁间徐曰仁诗。徐为阳明公友,最厚,惜其早死,其笃学近罕拟也,感嘅久之。”(《石莲洞罗先生文集》卷三)徐爱师事阳明,不仅时间最早,而且态度最诚恳,率领同门最积极,称其阳明“友”,实为大谬。

[49]《圣学宗传》卷一三。

[50]《横山遗集》卷上《洗心轩记》。

[51]或许正因为陆澄有过这段经历,所以徐爱去世后,处于极度悲恸寂寞中的阳明,才会萌生寄厚望于爱养精神、擅长元气之学的陆澄的想法(参见《王阳明全集》,167、187页),而陆澄后亦投报于李:“世宗初,文成封伯,宰执忌之,御史程启光、给事毛玉等承风旨,劾文成学术之邪。澄上疏为六辨以析之,文成作书止之,谓彼议论非有所私,本出先儒绪论,而吾侪之言骤异于昔,反若凿空杜撰,宜其非笑。其他语气甚平。澄又疏诋考兴献之非。……未几, 《明伦大典》成,中载澄初疏甚详。”(《万历野获编》卷二〇《陆澄六辨》,511页)关于陆澄的思想及其从学阳明的经过,可参见徐爱《送陆子清伯行序》及阳明《答陆原静书》。

[52]王守仁:《与曰仁诸弟书》,见计文渊:《吉光片羽弥足珍———新发现的王阳明诗文墨迹十种》,见钱明、叶树望主编:《王阳明的世界》。

[53]钱绪山所撰《阳明年谱》于正德十三年戊寅八月条下记曰:“是年爱卒,先生哭之恸,爱及门独先,闻道亦早。……先生每语辄伤之。”(《王阳明全集》,1255页)后周汝登亦认为徐爱去世的时间是在正德戊寅。按:《王阳明全集》载有阳明祭文二篇,分别记为正德十三年和嘉靖三年(955页),然前者实属误记。《横山遗集》所录该文尚有“维正德十二年八月十一日,寓赣州左佥都御史王守仁,使弟守俭,具清酌之奠,哭告于工部都水司郎中徐曰仁贤弟之柩曰”49字记于首,收于《王阳明全集》时,不知何故被删,以致《年谱》以讹传讹。由于《王阳明全集》和《阳明年谱》的主要编纂者均是钱绪山,其中之错讹钱氏有脱不了的干系,所以有学者谓绪山整理文献不精,当非虚言(参见《徐爱·钱德洪·董澐集》卷首,22页)。

[54]过庭训《明分省人物考》谓徐爱卒时“年才三十有七”,误矣。

[55]《横山遗集》卷上《寿长乐君八十叙》。

[56]王守仁、王守俭:《徐曰仁祭文》,《横山遗集》卷下。

[57]参见《横山遗集》卷上《送陆子清伯行序》。

[58]《横山遗集》卷上《送陆子清伯行序》。

[59]《横山遗集》卷上《宜斋叙》。

[60]《横山遗集》卷上《送陆子清伯行序》。

[61]《浙学宗传·明曰仁先生徐爱》,《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一一一,115页。

[62]《横山遗集》卷上《送甘钦采西还叙》。

[63][64]《寿横山夫人五十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一三,720~721页。

[65]《横山遗集》卷上《送陆子清伯行序》。

[66]《横山遗集》卷上《答邵思抑书》。

[67]《横山遗集》卷上《同游德山诗叙》。

[68]《横山遗集》卷上《答王承吉书》。

[69]《横山遗集》卷上《送陆子清伯行序》。

[70]《横山遗集》卷上《答邵思抑书》。

[71]徐爱:《传习录序》,《王阳明全集》,1567页。

[72]《横山遗集》卷上《送黄宗贤谢病归天台五首》之五。

[73]《横山遗集》卷上《用韵答曰中弟少见期勉之意》。

[74]徐爱:《传习录题辞》,《王阳明全集》,1页。

[75]《横山遗集》卷上《与祁吏书》。

[76]《横山遗集》卷上《追记武当之游》。

[77]《横山遗集》卷上《忆观楼记》。

[78][79][80]《横山遗集》卷下《游雪窦因得龙溪诸山记》。按:期间,阳明、徐爱等曾在距离余姚城南40里的四明山梁弄镇阳明弟子黄骥家歇足,并亲题门额“家传词翰”,题额至今尚存。

[81][82]《王阳明全集》,1236页。

[83]《横山遗集》卷上《洗心轩记》。

[84]参见《横山遗集》卷上《同游德山诗叙》。

[85]《横山遗集》卷上《追记武当之游》。

[86]参见《横山遗集》卷上《东江吊古记》。

[87]同为阳明早年弟子的钟世符曾参与了此事的全过程,并作有详细记录:

“去冬阳明分视赣上,符与曰仁既饯于暎江楼,同舟去霅视菜(按:‘菜’通‘采’,有采择、选取之意。所谓‘视菜’,即考察选取),为来学计。在途儒冠野衣,若贫素士。泊舟村市,寂寥黄昏,沽酒买肴,自为温存,令牌酣谑,口口诗一章。既明,过陆清伯家。视菜毕事,日归,往返数四。曰仁于我,疾病休戚,公私百事,无不倾尽。天不相善,曰仁病亟,我以事羁,眷恋停舟,妪煦之私,仅申晨夕。亟反于家,剂药遣问,未及我书,而曰仁云逝。”(钟世符《祭文》)说明徐爱的确为此事付出了大量心血。

[88]另外,与王阳明及其诸多弟子一样,周敦颐的影响力亦不可低估。徐爱对周子的简易之学可谓崇拜得五体投地:“乃昭揭则,曰维易简。天下理得,实露天机。立学圣的,夫子得之。…… 末流之弊,章分字析。驾言精博,惟文之饰。……仰止濂溪,实维诞德。”(《横山遗集》卷上《祭周濂溪先生文》)而他所撰写的优美散文《月岩记》,亦与周子密不可分。

[89]《横山遗集》卷上《访象山书院有感》。

[90]《横山遗集》卷上《镇江夜渡》。

[91]《横山遗集》卷上《登玉岩次维贤韵》。

[92]《横山遗集》卷上《寺困侵诛因复次叔宪(贤)韵识感》。

[93]《横山遗集》卷上《赠陈世杰》。

[94]《横山遗集》卷上《王烈妇神异记》。

[95][96]《横山遗集》卷下《应诏陈言“上下同心以更化善治”奏疏》。

[97]《王廷相集·浚川奏议集》卷八《再议宪纲未尽事宜疏》。

[98]《横山遗集》卷下《应诏陈言“上下同心以更化善治”奏疏》。

[99]《陈亮集》卷一二《四弊》。

[100]嘉定《赤城志》卷三七《风土门·土俗》。

同类推荐
  • 明心宝鉴

    明心宝鉴

    《明心宝鉴》大约成书于元末明初,辑录者为范立本。《明心宝鉴》是一部汇集了儒释道思想精华,荟萃了明代之前中国圣贤有关修身养性、安身立命、言行交友等方方面面处世哲学的人生教科书。全书分为继善、天理、顺命、孝行、正己、安分、存心、戒性、劝学、训子、省心、立教、治政、治家、安义、遵礼、存信、言语、交友、妇行共二十篇,六百余段短小精悍的名言警句。在明代,本书是比《菜根谭》更流行的劝善书、启蒙书,曾多次重刊、重印,万历皇帝还命人重辑修订一遍,是当时最流行的通俗读物之一。
  •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王阳明创立了解决一切心灵问题的利器——“阳明心学”。穿越时空,让我们与这位圣哲对话,聆听王阳明的思想,以此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塑造成功心理与高尚人格。
  • 吃透道德经

    吃透道德经

    《道德经》概念上的意义,要大过它的本质与内在。很多人在深奥、晦涩的印象前望而却步,只片面地记下 “上善若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法网恢恢,疏而不失”之类的句子,仿佛《道德经》是一本可以窥探宇宙奥秘却难以翻开的神书。
  • 孔子叫我们宽容点

    孔子叫我们宽容点

    本书主要以孔子及其《论语》为基本出发点,融会古今,多方位地阐释了孔子的思想学说与当代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既不乏理论上的严谨性,又通俗易懂,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好书。当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差异性,所以我们今天重新读孔子时,也应该与时俱进,以全新的视角和观念,走进孔子的世界,才能从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提取出对我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智慧。
  • 庄子神游:退隐不争的生命哲学

    庄子神游:退隐不争的生命哲学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崇尚高谈阔论的时期,通过辩驳来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而这些玄妙的思想又都是阐发和辩论老子、庄子和列子的玄学思想为主。本书通过白话故事的方式介绍魏晋时期的名家学说,其中有崇尚有的,也有崇尚无的还有主张非无非有的,亦有辩论名和心、言与意的,等等。是一本关于魏晋玄学的通俗读物。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华倾寒世

    华倾寒世

    相传东华国太子凶狠残忍,嗜血成性,弑母杀父为天下第一不孝不仁之人。而东华国威武将军风姿卓绝,战功赫赫,温和如玉却独独与其交好,相较琴棋,共做诗词,据宫女笑称两人真是有断袖之义。乱世中,东华太子不知所踪,而威国将军守身如玉10年未娶。10年间群雄争霸,有人夺了国有人成了家,有人在皇权之间角逐,有人在暗处私谋,有人变幻了倾世的容颜,有人在九重之巅凝望,她统一五国受万民敬仰,却无力控制那个人的箫声如咽,黄土白骨。
  • 极品神医:逆天三小姐

    极品神医:逆天三小姐

    【新书,快穿攻略:我的系统是跟班】21世纪的医毒奇迹,一场阴谋,意外坠海,穿越丑颜废柴身上。废柴又如何,废柴+奇迹=天才。丑颜也没关系,丑颜+神医=倾城美貌。她搅弄风云,把那些曾经欺凌过她的都打压在脚下。丹药?医学奇迹最不怕这个,随手一炉!空间?拜了个师,随便拿!神兽、绝世鼎魂、稀有灵兽一样不差!月倾烟最怕麻烦找上门,所以我们先低调~低调!她只为站在世界的颠覆,不再被人唾弃,没想到却被绝色冰山美男缠身。他是杀伐果断、狠辣阴戾的帝君,却只对她宠溺无双。第一次见面,他就霸道放言:“我将会是你生命中唯一的男人。”
  • 盛宠弃妃:夫人,太嚣张!

    盛宠弃妃:夫人,太嚣张!

    重生醒来,她发现是在他们成亲那一晚,她狼狈的被他拽在手里,冷冷道:“你别想从我身上得到任何感情之类的东西。”可是,他沦陷了,对她说:“嫁给我。”她挑眉:“我目中无人,很嚣张。”他道:“我以天地为媒,江山为聘,随你嚣张。”她沉默,将一张写有天地二字,一张写有江山二字的宣纸仍在他脸上,还能好好玩耍不。乱军围剿,她替他挡下所有的箭,素白的衣服染成了耀眼的红,他颤抖着双手心疼的将她抱进怀里,说:“缓缓,我们回家。”烈日的艳阳下,他仿佛看到了她坐在院子里正在‘指点江山’,指着‘太子’道:“以后你就娶我了吧。”那一年她七岁,他亦十二岁,他只是一颗棋子,她亦是另一颗被安排到他身边的棋子。
  •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y and I

    They and I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弑仙录

    弑仙录

    浩瀚宇宙,世间三界,尽演天地棋局。一个百战不死之人,一个背负天大秘密之人,逆天伐仙!他身怀绝世练体术,夺得少年至尊位。在巫域之中险象环生,最终活着归来,却又踏进了另一条不归路,域子之路,一路征战进去神秘世界。下界九域为牢;中界六城为棋;上界三门为盘,是谁在幕后操纵一切?世间一切皆蝼蚁,尔等皆为棋。他,一生孤独征战,只为寻找心中挚爱之人;他,一生被情所伤,只为寻找心中的一缕慰藉;他,一生踏遍天下,只为寻找那所谓的真相。到头来,才明白,一切为空,唯有自己为主宰!
  • 长生之仙途

    长生之仙途

    这是一片修仙盛行的世界,世人皆可修仙,小到个人散修,修真家族,大到强大无匹的修真宗门。在修真界中,奉行强者为尊,弱肉强食,为了修炼资源,明争暗斗,杀人夺宝,处处暗藏杀机。修真境界:炼气期、筑基期、金丹期、元婴期、开窍期、化神期、虚境期、渡劫期、大乘期。今有林家少年,自世俗修真小家族而出,闯入浩瀚凶险的修真界,历千难万险,探寻那成仙长生之道。
  • 老子传奇

    老子传奇

    这部具有非常高的文学性和现实意义的电视剧,主要阐述了老子自然无为的思想,其中包含了不少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在2010年4月,《老子传奇》电视剧剧本是由国家广电总局电影电视剧管理司领导亲自主持召开了专家审读会。出席审读会的专家有: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文联副主席李准;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北师大历史系教授龚书铎;著名先秦两汉史专家北师大历史系教授王子今;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启发教授等专家。学者们从剧本的文学角度、从先秦两汉历史的角度与社会效益的角度,均对剧本给予了一致高度的认可。《老子传奇》电视剧表现了老子历经磨难对道德思想的感悟与形成的过程,全剧感人至深。《老子传奇》电视剧的播出必将会使社会移风易俗、人心淳善,这完全符合习主席的治政理念。《老子传奇》2016年2月21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和2016年9月10日在黑龙江卫视播出后社会反响非常好。2017年5月16日在爱奇艺独家全网播出。
  • 千金归步步为赢

    千金归步步为赢

    口口声声说爱她的未婚夫,竟然与自己继妹恩爱缠绵。原本善良的继母狠毒夺家产,害死父亲,让弟弟含冤入狱。苏家换姓易主,她被赶出家门,抓进集中营,遭遇非人的苦难,命悬一线!“苏芳华,哪怕是活在地狱,也要活着,只有活着才能夺回一切!”三年后,传说中痴傻少爷携妻轰动归来,这位少夫人就是当年名门千金。再次回来,她已不是过去的苏芳华,她从炼狱中爬起,卷土重来。然,十里洋场阴谋四伏,名门望族争权夺利。在这风起云涌的局面,为复仇不仅要步步为营,更要步步为赢!在这烽火硝烟的乱世,演绎芳华绝代的传奇!【推荐小七的完结文】《女人不狠,地位不稳》